-
1 # 歷史名將錄
-
2 # 武騎大散關
在《倚天屠龍記》的影響下,很多人認為明朝的由來是因為朱元璋是明教徒。雖然明朝的稱謂與明教有關係,但並不是小說裡朱元璋成為明教教主了,就把一個王朝叫做明朝。具體如何,且聽以下分析。
01:元朝末年,隨著明教徒韓山童一句“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口號喊出,各地紛紛起義反元,韓山童自稱明王。朱元璋當時勢力弱小,自成是小明王韓林兒的手下,有了“韓林兒”這棵大樹,朱元璋才能獲得發展,在眾多起義軍中脫穎而出。瓜州沉船,小明王韓林兒被淹死,在確定朝代稱號時,劉伯溫主張朱元璋繼承明這個稱號,朱元璋拿不定主意,決定聽聽下邊人的意見。
朱元璋的手下主要分為兩類人,一類是普通農民,他們主要來自淮西,受明教的教化,還有郭子興的舊部或者是一些降將,這些人也受明教的影響。朱元璋繼承了小明王遺志,現在朱元璋又統一了全國,也象徵著元朝黑暗時代的結束,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明王在世,所以用明這個稱號,這一類人是不反對的。
在一類就是以儒生為主的地主階級,他們這些人比較有文化,認為明這個字代表了光明,分開就是日和月,代表著上天,所以儒生也贊同採用明這個稱謂。
02:依照古代五行之說,明教屬於“火”。五行學說影響很大,被運用到各個領域,改朝換代也不例外,根據相生相剋的理論,好多朝代都暗含這個理論。
比如唐朝,我們號稱東土大唐,五行之中屬於土。後來宋朝屬於木,有道是木能克土,因此宋朝取代了唐朝。後來金國在塞外強大,五行之中屬於金,有道是金能克木,所以屢次進犯大宋,最後滅掉了北宋。
後來成吉思汗推翻南宋,建立元朝,其實按五金學說來看屬金,當時朝中的官服軍服都是白色,其實這是金的本色。乾卦卦辭“元、亨、利、貞”的首字就是“元”,屬於金。所以,元朝屬於金,有道是金能克木,所以元朝能夠推翻宋朝,一統江山。
“明”是日月當空,給世界帶來光明,而火能照亮世界,帶來光明。因此“明”就是火。當時明朝的教眾(紅巾軍)都是穿紅色衣服的,朱為赤,赤為紅,屬火。有道是火能克金,所以從五行學說來講,取為“明朝”,有利於推翻暴元,統一中國。
結語:朱元璋還是希望自己的江山是光明的,在他的統領創造一個太平盛世,給百姓一個有日月的天下,終其一生,他也是為這個目標在努力。
-
3 # 戲說無字真經
明與暗是相對應的。嚮往光明是人的特性,作為出身晨低層的朱元璋,肯定要比其他階層做皇帝的要加上一個更字。因為生活在底層的人飽受黑暗的痛苦,自然對光明的嚮往會更加強烈。所以朱元璋選擇大明做國號是必然的。聖於他領導的是明與否,那就是看發展了。
-
4 # 谷老師
元末紅巾軍大起義之前,韓山童,劉福通創立了白蓮教,宣揚“明王出世”,宣稱除暴安良,天下太平便是大明世界。因此韓山童犧牲後,劉福通尊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為“小明王”,紅巾軍的各路義軍也尊韓林兒為首領,朱元璋起義勝利後,自然要按照白蓮教的教義,定國號為“大明”。
-
5 # 袁愛說中華真歷史解密
明朝是明太祖袁國珍建立的,明太祖袁國珍為什麼給他們建立的朝代取名為“明朝”,因為在反抗元朝的戰爭中,小明王袁國珍主帥、劉福通副帥的軍隊白天和晚上都要積極率領他們的軍隊準備和元朝軍隊作戰,白天準備和元朝軍隊戰鬥,打退元朝軍隊,收復一座城鎮也很重要,收復城鎮和村莊之後,小明王袁國珍的漢族軍隊要守住每一個村莊和城鎮,白天要準備和元朝軍隊的戰鬥,晚上要防禦元朝軍隊乘著沒有太陽照亮大地的時候襲擊小明王袁國珍和小福王劉福通組織的反抗元朝昏庸統治的將士們,這樣白天和晚上都要積極準備和元朝軍隊的戰爭,後來小明王袁國珍主帥和劉福通副帥的起義軍反抗元朝的種族區別對待政策取得了勝利。為了紀念小明王袁國珍和小福王劉福通率領的將領和士兵們的起義,日夜反抗元朝軍隊的戰爭取得最後勝利,所以將領們合議把他們建立的朝代取名為“明朝”,一為了紀念小明王袁國珍小福王劉福通率領人們反抗元朝軍隊獲勝,二為了紀念將領士兵們日夜和元朝軍隊準備戰爭和戰爭的時期,以這個意思給他們建立的朝代取名為“明朝”!
小明王、明太祖袁國珍 和小福王劉福通
-
6 # 舊事舊人歷史說
大明:日月交輝,晝夜煌煌。
從夏朝開始,中國曆朝歷代開國之初,其開國君主都會為自己的王朝起一個獨特的國號。這個國號一定是經過開國君主以及開國君臣經過深思熟慮而最終確定的,其中必然包含著重大寓義。以表現開國君臣對後世繼承子孫以及這個國家的重大期許!關於朱元璋為什麼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號為名“大明”,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以紀明教,不忘根本。金庸先生有一部家喻戶曉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想必大家即使沒有看過原著,也都看過各版演繹的電視劇。看過小說或者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半路出家的明教教徒。”根據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權威明史專家吳晗先生的觀點,“大明”的意義的確出於明教。
明教教義概括起來說就是“二宗三際”學說。即明是光明,代表善和理;暗是黑暗,代表惡和欲。在初際階段,還沒有天地, 明暗相互對立;中際階段,暗佔據優勢地位,這時明王出世,經過鬥爭將黑暗趕走;後際階 段,明暗各歸本位。明教對於那些受到壓迫和剝削的人具有很大的號召力,因為明教主張迎 接明王出世,改變現狀,相信不久以後人們會過上好日子。 (二)從五行學說,並五帝德理論。春秋戰國時期我國興起了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家認為,整個世界是由陰陽二理,五行元素構成的。陰陽五行滲透於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也滲透於政治。後經戰國時期著名陰陽家鄒衍提出了最為著名的“五帝德學說”。該學說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別配於“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五種國家政權命格,五行之間相生相剋,五帝德之間亦是依據天命相互迴圈。該學說自提出以後,從秦始皇時代起,歷朝歷代的開國君主都對此深信不疑。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
明朝起於南方,拿陰陽五行來說,南方為火,神是祝融(炎帝);北方為水,神是玄冥,當時蒙古政權起於北方,正好應了陰陽五行相剋“以明趨暗,以盛陽消冥陰。”的道理。《淮南子·天文訓》有言:“南方火也,其神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由此,朱元璋確定了自家的德:“火德”。因此,在明朝大宴(國宴)上演奏的一首樂曲,其配的歌詞就是這樣的:
炎精開運,篤生聖皇。大明御極,遠紹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大明會典·大宴樂章·一奏炎精開運之曲》(三)望文生義,見字明寓。除了上述原因,我們仔細的考察一下“明”這個字的原始含義。便會知曉朱元璋最終以“明”字為國號的深刻寓意。
“明”其本義是日月交輝而大放光明。《大雅·皇矣》傳曰:照臨四方曰明。凡明之至則曰明明。明明,猶昭昭也。《禮記·大學篇》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鄭雲:“明明德,謂顯明其至德也。”《有駜》:“在公明明。”鄭箋雲:“在於公之所但明明德也。”引《禮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夫由微而著,由著而極,光被四表,是謂明明。綜上所述,朱元璋定自己所建王朝之國號為“大明”。一是因為他要拉攏明教教徒以及跟著他建立明朝的那些名叫的骨幹力量們。二是因為他要順應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以拉攏那些對陰陽五行理論,天命迴圈學說深信不疑的儒家學子。三是因為明字這個字本身就蘊含著無比深奧的寓意。
-
7 # 雨大禮炮
普遍的說法,大明是脫胎於明教和白蓮教的明王降世,在我看來,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了。國號之所以叫大明,主要還是出於文化上面的考慮,宗教的原因應可怱略不計。
是的,我說的是國號叫“大明”,不是大家經常說的“明”,這並非本人杜撰,而是史書上清清楚楚寫著的。《明實錄》中記錄了朱元璋登基前的文告,為:“……勉循眾請,於吳二年正月初四日,告祭天地於鐘山之陽,即皇帝位於南郊,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以吳二年為洪武二年。”
可能有人會說,自己把自己的王朝叫做大明,這朱元璋臉皮可真夠厚的。不可否認,朱元璋的臉皮確實是比城牆還厚,但這兩個字的國號、還有這“大”字,都不是他的首創,也就是說有人比他臉皮還厚,早就先用過了。
忽必烈於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大元朝,開了二字國號的先河。“大元”二字取自《易經.乾篇》“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而且這“元”字還是乾卦卦辭“元享利貞”的首字。所以要論臉皮厚,朱元璋比忽必烈可能還差了一個段位。
忽必烈(劇照)
有臉皮厚的,還有不要臉的。元末紅巾軍起義的其中一支,領導人的名字叫徐壽輝,在大家都稱皇為帝的情況下,他也順應大勢,登基稱帝,國號“天完”。這天完可不是一天就完蛋的意思,天字是大字頭上加一橫,完字是元字頭上加個寶蓋頭,那意思就是我就是要壓在你大元的頭上。這確實是屬於不要臉的級別了,但也從側面佐證了蒙元國號為“大元”這個事實。
明確了大元這國號的真實性,我們接著再來捋一捋大明這個國號,畢竟大明是取大元而代之的。關於為什麼叫大明,主流的說法有兩個:
1.明是明教的明,是明王的明,朱元璋為了籠絡自己隊伍中眾多的白蓮教、明敎教眾,以示自己為明王,所以定為明。
2.按照當時封建的五德學說,元字屬木,大元為木德,木生火,取代它的朝代應該為火德,明為日月之合,屬火,故名之以明。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種說法,這次我採用反證法。朱元璋登基以後,在禁絕秘密宗教團體上不遺餘力。洪武三年,他頒詔禁絕白蓮等教。還記得朱元璋正式登基是哪一年?是洪武二年。也就是說,他登基的第二年就下手了。
洪武七年,《大明律》 正式頒行,其中再次明確:"凡師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鸞禱聖,自號端公太保、師婆,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教、白雲宗等會,一應左道亂正之術,或隱藏影象,燒香集眾,夜聚曉散,佯修善事,煸感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這已經是上升到最高律法的高度了。
洪武二十七年,他又命禮部榜示天下,對之再予禁絕。這是害怕死灰復燃,三令五申以表重視。
從登基的次年,立國根基未全穩時,就開始禁絕明教、白蓮教、彌勒教等秘密宗教團體,而且將之貫徹整個洪武年間,這完全證明朱元璋對明教、明王的感情並不是愛,而是欲除之而後快。以後觀之,你說他當初定國號為大明真的可能是因為明教、明王嗎?
第二種說法是有一定的歷史根據的,因為五德學說是符合封建統治者的政治需求的,所以被歷代封建王朝所推崇。朱元璋在定國號時肯定也會利用這個工具,以證明自己君權神授的合理性,而且這個合理性在封建社會王朝更替時往往是最關鍵的要素。
但對於大元為木德,大明以火德繼之這種說法,我是持否定態度的,我認為這是對五德學說的一種誤讀。大明確實以火德居之,那按五德學說理論,大元應為金德才對,以取火克金之意,因為只有和平演變的王朝變更,才能採用相生理論,所以大元並非為木德,或者可以認為大元並設有遵循這個學說。
那大明朝的火德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們再往前推一下就能明白了,大元前面是宋朝,宋以火德自居,這就解釋得通了。元末明初的各路起義,都是以反元復宋為口號,視大元為異族,所以這個火德應該理解為是繼承,繼承宋朝的火德。
所以,大明國號的來源,源頭主要還是在文化上,特別是五德學說影響深重。但明字僅僅只有日月之合這一解嗎?不是,當我翻到這一種說法時,夏天屬火,夏又可稱“朱明”,漢代《爾雅·釋天》稱:“夏為朱明。”《漢書·禮樂志·朱明》有“朱明盛長,敷與萬物”之句。這應該才是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的最終出處。
-
8 #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經過十餘年的打拼,朱元璋從一位默默無聞的小士兵,一路成長為一支勁旅的首領,“鄱陽湖大戰”戰勝陳友諒之後,朱元璋稱起了“吳王”,隨後又消滅了“東吳”的張士誠,朱元璋一舉統一了廣大長江流域,成為無人可與之匹敵的霸主,北伐元軍之前,朱元璋於1368年在應天稱帝,定國號為“明”,年號為“洪武”。
朱元璋稱帝前一年,他採用了一個特殊的紀年方法,這一年被稱為“吳元年”,也就是吳王的“吳”,之所以出現這樣一個插曲,是因為朱元璋尊奉的“龍鳳政權”皇帝“小明王”韓林兒突然死亡,“龍鳳”紀年不能再繼續使用。
朱元璋為什麼把自己的朝代叫明朝?
“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早在唐代就由國外傳入,經過宋元兩代發展,元末時期明教和白蓮教已經交織起來,成為民間反元勢力紅巾軍信奉的兩大宗教之一。
“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明是光明,是火,分開是日月二字,古禮有祀“大明”,朝“日”夕“月”的說法。中國古人在五行上把北方稱為“水”,把南方稱為“火”,而朱元璋的勢力範圍在長江流域,屬於南方,此外,朱元璋的“朱”就是朱雀的“朱”,朱雀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火鳥,也屬於火,火能照亮黑暗,給人帶來光明,所以把“火”與“明”聯絡了起來,這完全是考慮天下讀書人的感受。
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起義軍大都是明教教徒,朱元璋尊奉龍鳳政權,他手底下很多將領也都信奉明教,因此朱元璋稱帝后,其內部絕大多數人同意用“明”做國號。
“冀其治世,以蘇其苦”明就是光明,代表善良和真理,他希望自己的江山是光明的,在他的統領創造一個太平盛世,給百姓一個有日月的天下。
朱元璋的江山是他憑多年的奮鬥和卓越的政治軍事能力打下來的,與其曾經的隸屬,以及無論是否遵從過白蓮教還是明教的教義無關。白蓮教或明教僅僅是為其提供了一個創造從一無所有到至尊無上的“帝王本無種”傳奇的舞臺而已,如《明史》所言,“帝王之興,必有先驅者資之以成其業。”明朝繼承元朝,也叫“大明”。或許這只是我們的意見而已,至於為什麼叫“明”,可能只有朱元璋本人知道吧?
-
9 # 峰仔日記
朱元璋把自己創立的新朝成叫明朝,並不是因為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朱元璋本來是信奉明教的,當年他參加的農民起義軍,也是明教的隊伍紅巾軍。當初韓林兒叫小明王,是小明,朱元璋是大明,也算是繼承了明教的名號。
這也是朱元璋的謀臣劉伯溫的主意,這個主意也得到了文臣武將們的支援。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隊伍裡有兩種人:一種是武將,大都是農民出身的明教教徒,明教就說明王出世,天下太平,現在大家一起打下天下,叫大明,朱元璋就是明王,於是天下太平了,就可以過好日子了。另一種是士大夫,這些人看事情比較特別,還很有講究,講立朝要符合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大明是火,明教也是敬火的,應五行之說。
朱元璋姓朱,朱就是紅色,也就是火,也與大明一樣,五行屬火,寓意吉祥。
朱元璋起兵和建國都是在江南,中國人把南方七個星宿合稱為朱雀,崇尚火德,也應了五行之說。
朱元璋也想用大明這把大火把元朝這個草原上崛起的帝國燒成灰燼,恢復中華。由此就把新朝定名為大明瞭。
回覆列表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把明太祖朱元璋寫成了明教教主張無忌的下屬,並在小說結尾寫道:“朱元璋派徐達帶兵北伐,將元順帝趕入塞外沙漠,元朝就此滅亡。朱元璋倒還記得明教,將他所建的朝代稱為【明朝】。”這當然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但朱元璋開國之後,在詔書中確實只說“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然而卻並未說明原因,這無疑給了人想象的空間。
按照慣例,一個新的朝代誕生,其國號一般都有來歷,如唐朝之“唐”,來自於唐高祖李淵之前“唐國公”的封號;宋朝之“宋”,來自於宋太祖趙匡胤原先的藩鎮所在地“宋州”,這都是有淵源的。而朱元璋則不然,在建立明朝之前,他的爵位是“吳王”,然而,他並未沿用“吳”作為國號,反而憑空生造了“大明”二字,這又是為什麼呢?
朱元璋既然沒有說明原因,後世的研究者自然只能猜測了。據著名明史學家毛佩琦教授的解釋,朱元璋“大明”國號的來歷,很可能與傳說中的“五德終始說”有關係。
“五德終始說”這個概念,最早源自於戰國時期的鄒衍,他把“金木水火土”稱為“五德”,並用這五德對應歷史上的朝代。這一學說曾經十分興盛,如秦朝自認為是水德,故崇尚黑色,漢朝先是自認水德,後來又自認為是火德(炎漢),故崇尚紅色。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理論也就日益衰敗,到了元朝,甚至根本就沒說清楚過自家是哪一“德”,因此,這一歷史遺留問題也讓朱元璋頗費了一番腦筋。
不過經過一番考慮,朱元璋還是確定了自家的德:“火德”。因此,在明朝大宴(國宴)上演奏的一首樂曲,其配的歌詞就是這樣的:
炎精開運,篤生聖皇。
大明御極,遠紹虞唐。
河清海晏,物阜民康。
——出自《大明會典·大宴樂章·一奏炎精開運之曲》
詩中這個“炎精”,指的就是火,可見老朱家至少是半官方的認證了自家的火德屬性。而且,傳說中火神祝融的故墟,就在當時明朝的首都南京。“火焰”與“光明”,自然而然的就能聯絡在一起,那麼,用“大明”作為國號,就正好能對應上了。
而毛佩琦教授說的第二個理由,倒還真和“明教”有一丁點關係,這就牽扯到中國歷史上另一個神秘的宗教——白蓮教。
白蓮教這個東西理論混亂,他的來歷源流,一篇論文都寫不完。在此我們只需要明確一點:白蓮教確實吸收了明教(或者說摩尼教)的一部分理論,有“明王出世、彌勒下生”的說法,認為“明王”就是彌勒佛化身,會救百姓於苦難之中。
而與朱元璋關係十分密切的紅巾軍系統,正是這一理論的信奉者。因此,紅巾軍名義上的領袖韓林兒,才會有“小明王”的稱號,而朱元璋也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小明王稱臣。和朱元璋打江山的一大批人中,很多都和紅巾軍有聯絡。韓林兒在瓜步(今南京市六合區瓜埠)沉船淹死之後,“小明王”的稱號也就不復存在,但是他的影響力依然不可忽視,所以,在建國伊始,為了表明自己才是正統的、小明王韓林兒的合法繼任者,朱元璋自然也要繼續用他的“明”字,以安撫人心。而且,為了蓋過韓林兒,他還特地把“小明”改成“大明”,硬生生壓過了韓林兒一頭。
而且,既然白蓮教是用“明王出世”的口號鼓動老百姓造反,那麼,朱元璋來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明”字佔住,自己來當百姓口中的“彌勒化身”——大明王,那麼這個鼓動反抗的口號,不就再也沒有用武之地了嗎?這麼一來,白蓮教平白無故就少了一個煽動人心的口號,而朱元璋的地位反而因此神化,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朱元璋的算盤確實打得非常成功,在很久以後的萬曆年間,民間都還流傳著朱家皇帝是“現世佛,執掌乾坤”的說法,可見朱元璋的深謀遠慮。
再說明朝之前的元朝,其國號來自於《易經》中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這句話,可是別忘了,這句話後頭,還有一句“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大元”後面,就是“大明”,這簡直是天意,順理成章的就點出了“大明”二字,朱元璋在確定國號時,是否就有這個考慮呢?恐怕很難說。
至於一開始說的朱元璋為什麼不用自己的“吳王”封號作為國號,其實也很好理解。首先,朱元璋出生在濠州,濠州在今天的安徽;而他的祖籍是泗州盱眙,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盱眙縣。無論是出生地還是祖籍,都和“吳”這個地方八杆子打不著啊,所以,朱元璋對“吳”的認同感並不高。對於之前用過“吳”當國號的東吳大帝孫權,朱元璋還曾說過:“孫權亦是好漢子,留他守門。”既然都把孫權當作了給自己陵墓看門的小跟班,他當然不屑於再用孫權用過的東西。
而且,朱元璋的死對頭張士誠,他也自稱吳王,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怎麼可能還用“吳”當國號?難道是要向張士誠致敬嗎?
因此,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朱元璋最終拋棄了“吳王”封號,而創立“大明”,為大明朝立下了不可撼動的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