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運動答人
-
2 # 十九
鬧婚習俗本來就是對新人表示祝福的,同時也是為了增添婚禮的喜慶和熱鬧,但近年來關於鬧洞房的負面新聞卻層出不窮,網上時常會曝出因鬧洞房引起的各種事故和糾紛,例如“鬧洞房導致新娘流產”、“新郎為躲鬧洞房墜亡”、“洞房低俗風新娘受蹂躪”、“16歲伴娘遭性侵”等這些讓人咋舌的新聞不禁令人嘆息,傳統的鬧洞房儀式流傳至今早已經變味,失去它原本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思想更加開放。尤其在被人視為人生大事的婚禮上,更是把熱鬧程度比作友情深淺的標準。有網友表示:幾乎每次參加過的婚禮到了“鬧洞房”環節上,都有讓人覺得過分的地方。
小編認為,中國很多傳統民俗都代表著對親戚朋友的祝福,有些好的文化是值得我們傳承的。鬧婚本是圖個熱鬧,增添喜氣,但鬧婚應該要有一定的底線,適可而止,把握好度,千萬不要讓喜劇變成悲劇。此外,我們還應自覺提倡文明鬧洞房,別再讓鬧洞房成為低俗肥皂劇。
-
3 # 棲身你的岸
鬧洞房的由來 中國傳統婚姻以其禮儀的隆重和場面的鋪陳而頗具特色,通常要經過提婚、訂婚、迎娶出嫁、鬧洞房等程式,其中以新婚當夜眾親友在洞房嬉鬧新娘和新郎後,新人雙雙攜手歸寢為高潮。舊時,此中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舉動,因多發生在洞房裡,故稱為鬧房、鬧洞房、鬧新房。由於這一習俗以新娘為主要逗趣物件,故又稱鬧新娘、耍新娘,舊時還稱為戲婦。 關於鬧房習俗的來歷,我國民間有兩種說法。一說源於驅邪避災。相傳,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上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在一夥迎親隊伍之後,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於是就跟蹤到新郎家,只見那女人已經先到了,並且躲進洞房。當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進入洞房時,紫微星守著門不讓進,說裡面藏著魔鬼。眾人請他指點除魔辦法,他建議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勢眾,魔鬼就不敢行兇作惡了。”於是,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裡嬉戲說笑,用笑聲驅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時分,魔鬼終於逃走了。可見,鬧洞房一開始即被蒙上了驅邪避災的色彩。鬧洞房驅邪的風俗南北各地均有。有人入洞房前,長江中下游地區,新郎前一晚就須睡在洞房,事先請兩名女童手執紅燭將新房內照一遍;天津人則請吹打班子在新房內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後,驅房內邪氣依然十分重要。比如在東漲,新郎進屋後要象徵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者手執單刀朝每個角落虛砍一刀,並且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壞腦袋,四砍喪神快離開,笑看麒麟送子來。”更普遍的習俗是在新房內建長明燈。所謂“洞房花燭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有學者研究,聽房習俗實質上也是防鬼怪進入洞房的一種保護措施。 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期,婚俗習慣也有很大的差別,就是在同一個地方,隨著時間、經濟變化、風俗習慣也是不停的改變著,研究婚俗的變化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現就以我的家鄉為例,談談婚俗習慣的變遷。
婚禮儀式
是整個婚姻中的高潮,最早的婚禮儀式
比較簡單,新娘到家後,新娘蒙著蓋頭,由伴娘扶進院子,親戚鄰友站在周圍,主婚人高唱婚禮儀式
,他美好祝福的詞句、詼諧幽默的打趣,把人們帶進熱烈喜慶的氣氛之中,新郎新娘紅帶相牽,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婚禮儀式結束。六十年代就簡單了,紅衛兵破四舊幫了大忙,婚禮儀式上向毛主席畫像鞠躬請示,念幾段毛主席語錄:“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要鬥私批修”“節約鬧革命”等等,然後,唱革命歌曲,跳幾段“忠字舞”,向來賓和父母鞠躬行禮,儀式就算結束,真是革命的婚禮。八十年代以後,婚禮儀式慢慢的複雜起來,既有舊的形式,又有新的內容,如今的結婚典禮程式
的參考格式如下: (1)宣佈結婚典禮開始 (2)鳴炮、奏婚禮進行
曲 (3)新郎新娘、證婚人、介紹人、主持人就位 (4)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 (5)新郎新娘向證婚人、介紹人、主婚人、嘉賓行禮 (6)新郎新娘互相行禮,交換結婚紀念品
,喝交杯酒 (7)主婚人致詞 (8)介紹人致詞 (9)來賓人致詞 (10)新郎新娘講話(或介紹戀愛過程
) (11)拜天地 (12)入洞房現在的婚禮
儀式最大的改變是婚服由過去代表喜慶的大紅色逐步向西方代表純潔的白色婚紗
發展,我們農村中還增加了重要的一條:改口認親,新媳婦和女婿要改口給對方的父母喊媽和爸,有的還要認親戚,姑姨,叔嬸,舅等,這一叫不要緊,都得趕快掏紅包,親戚之間既要平衡又要臉面,錢數幾十元到幾百元幾千元不等,按地域和家勢各不相同。婚禮之後就是婚禮宴席
了,主持人送在座的所有來賓一副對聯。上聯是:吃,吃盡桌上美味不要浪費,下聯是:喝,喝盡幸福美酒不要喝醉,橫批是趙本山的一句至理名言:吃好喝好!宴席檔次不同,城裡人大多是賓館酒樓包席,農村多半是在家裡作席,總之都十分豪華隆重。 婚禮最後一項:入洞房,此前新房是任何人不能進的,此時新郎新娘步入洞房,床上放上花生、水果糖、大棗(表示早生貴子、而且花開來生,有男有女),新郎按方向在床上走一圈,叫踩四方。新娘按陰陽先生事先看好的方位坐定,孃家的兄弟掛門簾,新郎(由本家和孃家個披一條紅)披的紅被面掛在新房門頂上,此時伴娘給新娘開臉,關金的端來一食盤,上放蓋著的四個小碗,分別裝著四種菜蔬,由新娘揭碗碰運氣,如果第一次揭開的是肉,富貴發財,為了皆大歡喜,端盤的往往故意把有肉的碗放在靠近新娘的一邊,或作個暗示。然後,新郎新娘要撇餃子,拿一碗包好的雙合餃子,雙方各咬一邊,餃子不能煮熟,咬後要說一聲:“生”!婚後就可生個胖娃娃。 所有禮儀完成,大家就可以進新房鬧洞房了。 鬧洞房是整個婚姻中最有趣的環節了,為了敘述方便,我把鬧洞房的種類分成三個型。一是傳統型,也可稱(文鬧)。農村過去大多是這種型,三天以內沒大小,不管什麼輩分都可隨便來耍,鬧房過程文明而純樸,詼諧而搞笑,小兩口坐在炕上,由幾個能說會道的在炕上耍,其他的人在下面起鬨,動作有傳統的叼蘋果,用線繩綁一個蘋果,兩人同時來用嘴叼,動作剛到,蘋果拉走,兩個嘴就到了一起,大家一陣鬨笑;染手帕,新郎把手帕要從新娘一邊褲腿塞進去,另一邊褲腿拿出來,染不溼不行,必須重來,自然新郎是不會就範的,接著就有了新的花樣。動作之外就是說曲,雙方各說一句,內容多是與生活有關的,通俗而有趣。例如:表現生意的《染布》,女:我的染坊朝南開,男:X X哥哥染布來,女:送進來知道你的長短,男:拉出來知道你的深淺。表現農具的:(獨輪車)兩槓加一扇,頂底蓮花轉,抓住兩條腿,晃了一身水。表現莊稼的:半坡坡,栽紅苕,栽不進去慢慢搖。兩人說或不說都有趣,高高興興,熱熱鬧鬧。晚上還要偷聽牆根,直要鬧夠三天方休。 二是野蠻型,也可稱(武鬧)。在六十年代一些山區常用,把女的仰面放在長凳上,男的放在上面,繩子捆住,用大頭針在男的屁股上扎,男的疼痛就不停的動,大家用以取樂。聽說有個地的把男方捆綁在外面樹上,在屋裡耍女的,結果男的被狼吃掉了,鬧成悲劇。如今到了現在新時期,武鬧又有抬頭。不過換了新花樣,打女婿成了家常便飯,城裡小夥結婚,最害怕的是捱打,有的說他結婚時被打的幾天了身上還痛,這次你打了我,下次輪到你時如法炮製。總之女婿捱打成了流行病。 三是現代型,也可稱(胡鬧)。鬧房時間提前到婚禮儀式前,物件變成老公公,鬧房最熱鬧的自然是耍老公公,(此時已被晉升為“燒破頭”),同輩和朋友們給老公公抹上紅臉,披上紅被面,脖子上掛上爐齒、胸罩、女式襪子
等飾物,頭上戴上特製的帽子,帽子呈煙筒狀,放進可燃物上面濃煙滾滾,帽翅為燒火的炭銑,四面再掛上避孕套做的氣球,再加上:“工商局”發的燒酒產品的標誌和合格證,外形確實好看。行頭裝扮整齊,老公公要被拉上游街,游完後站在門口迎接新娘,甚至和兒媳拉在一起拜天地。如今研製“燒破頭”專用帽成了一種產業,租賃一頂帽子需要數十元甚至數百元。當然,這些錢是要“燒破頭”本人掏的,帽子有鎖,不掏錢是取不下來的。隨著經濟發展,“胡鬧”愈演愈烈,給戴帽子的部門越來越多,鄰家的、單位的、朋友的、自家的;具帶帽資格的人也越來越多,同輩的兄嫂、弟妹、,父輩的叔伯、姑姨等,帶帽容易,受點罪遊遊街倒也風光,取下來可是要錢的,有時不花個幾百幾千是卸不掉的,所以,孩子結婚
就是大人的一個難關,不過,好像毫無怨言,終究戴帽是幾十年難得一遇的榮耀,沒有兒子的人還沒有資格呢!(我的另一篇文章:紅樓夢中“扒灰”一詞的考證,對此有詳細介紹,有興趣可以看看)。 關於婚俗的介紹已經講的很多了,鬧房過後,就是婚禮的尾聲,接下來的事情無須我再講,結過婚的你自然已經知道,未結過婚的給你留個懸念,放飛你的思維,大膽去想像吧 -
4 # 夕日爆料
為什麼把新房叫成洞房,據說與上古時期人們在山洞裡完婚有關,所以叫洞房了。而鬧洞房是在春秋時期才出現的。然而當時的婚禮十分簡單,為了造些聲勢,讓喜事熱鬧一些,就找來親友大家喝點酒,玩個遊戲,等疲了,醉了,就各回各家,然後新郎新娘入洞房。可見那時的鬧洞房跟今日理解大有不同。
漢以後,經濟增長加快,人們富庶了許多,於此婚禮也開始大操大辦,鬧洞房的花樣也就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單純為了熱鬧,到後來葷味十足,對待新郎新娘越來越大膽!
有的時候鬧大了就鬧出了血案,《昌言》記載,當時來客非常有興致,就讓新郎新釀玩很多大花樣,新郎不情願,有人就用棒子敲打他,要麼就灌他酒,而對新娘,就直接爆粗口,黃段子。
這完全是任性而為,興致一高便無法控制,最後新郎當場暴斃,而來者還都是親戚,著實讓斷案的老爺為難了一番,本是一樁喜事,誰知喜堂變靈堂,最後還處死了一個鬧得最兇的賓客。
古時,沒有島國片,要對新郎新娘進行性教育,就要用些道具,要麼就直接親臨現場指導。對於新婚夫妻的性教育有專門的工具,平民之家多是瓷杯瓷碟的,貴族之家多用象牙雕成的,裡面畫的是春宮圖。這些東西的作用,一是為了刺激新郎新娘興奮,二是為了給新娘一個準備前奏,怕嬌滴滴的新娘看見丈夫脫掉衣服後嚇到。
-
5 # 國民吐槽君
為什麼把新房叫成洞房,據說與上古時期人們在山洞裡完婚有關,所以叫洞房了。而鬧洞房是在春秋時期才出現的。然而當時的婚禮十分簡單,為了造些聲勢,讓喜事熱鬧一些,就找來親友大家喝點酒,玩個遊戲,等疲了,醉了,就各回各家,然後新郎新娘入洞房。可見那時的鬧洞房跟今日理解大有不同。
漢以後,經濟增長加快,人們富庶了許多,於此婚禮也開始大操大辦,鬧洞房的花樣也就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單純為了熱鬧,到後來葷味十足,對待新郎新娘越來越大膽。
有的時候鬧大了就鬧出了血案,《昌言》記載,當時來客非常有興致,就讓新郎新釀玩很多大花樣,新郎不情願,有人就用棒子敲打他,要麼就灌他酒,而對新娘,就直接爆粗口,黃段子。
這完全是任性而為,興致一高便無法控制,最後新郎當場暴斃,而來者還都是親戚,著實讓斷案的老爺為難了一番,本是一樁喜事,誰知喜堂變靈堂,最後還處死了一個鬧得最兇的賓客。 古時,沒有島國片,要對新郎新娘進行性教育,就要用些道具,要麼就直接親臨現場指導。對於新婚夫妻的性教育有專門的工具,平民之家多是瓷杯瓷碟的,貴族之家多用象牙雕成的,裡面畫的是春宮圖。這些東西的作用,一是為了刺激新郎新娘興奮,二是為了給新娘一個準備前奏,怕嬌滴滴的新娘看見丈夫脫掉衣服後嚇到。
鬧洞房時,眾人要讓新人做各種親密的、隱諱的但是指向性很明確的動作,把新娘子和新郎官的陌生感、羞澀感打消,然後為後面重頭戲穩步推升。這是眾人共同參與的“前戲”。鬧洞房其實也是一種性教育。花燭之夜鬧洞房,經過歷朝歷代的演變,加上各地風俗不同,形式也就隨之變化無窮。不論如何變化,都與性教育有關,以至於“教育”不“教育”並不重要,毋寧說與性有關。
據說,明朝時期有一婚俗,就是在洞房床上反鋪一條花席,需要新娘把它正過來,邊翻邊有人問:“翻過來了沒有?”新娘自然羞於回答,但鬧房者一定會窮追不捨,直到新娘紅著臉說“翻過來了!”這大概是鬧洞房者有關葷話的最文明的
-
6 # 盼君歸啊
鬧洞房這個結婚的普通習俗我不知道一開始是根據什麼發展而來的,前幾年鬧洞房還可以,能說的過去,這幾年嘛!一個男的結婚,親戚朋友目的就是來鬧洞房,還喝酒了,鬧洞房的時候做的那個是太過分了,比如,我哥結婚的時候他的那幫朋友過來,說是捧場,其實就是過來打臉來的,把沉醉在婚姻幸福中的新娘子惹哭了不說,還打了起來,原因就是他們那幫哥們喝醉酒過來,親新娘子,親嘴,親屁股,實在是難堪,還在下體撒糧食,用針扎,最後忍無可忍,打了起來,滿嘴噴髒話,把好好的新婚的床單被套上面被那些醉鬼吐的洗都洗不下來,滿屋子的臭味,攝像的都看不下去了,最後把鬧洞房的剪了,我說現在的人咋素質這麼低,鬧洞房,一碼歸一碼,做的那個叫什麼事。
-
7 # 慧慧89年
以前指的什麼時候?我反正很年輕的,記憶裡小時候最喜歡看別人結婚的了,只要有結婚的我們這些孩子都會跟著去叫看新媳婦,因為能搶到糖,那時候不知道什麼叫鬧洞房,長大了想想才知道那時候晚上年輕的一群小夥子在新房裡吵鬧就叫鬧洞房啊,那時候看新媳婦除了能搶糖還有個好看的在下午叫拉簸籮,能看懂嗎?也有叫填枕頭的,新媳婦搶年輕小夥子手裡的麥秸來填枕頭,然後順便整整新娘,很有意思,然後晚上小夥子們為搶新娘的煙或糖再折騰折騰新娘新郎,反正鬧洞房很簡單的,。現在大了不再看人家結婚了,也完全不知道鬧洞房什麼樣了,反而從網上看到很多變味了的鬧洞房,覺得人心險惡,有點不知所措了。
-
8 # 糖糖小Wei
鬧洞房確實變味了,記得以前小時候看到村裡人結婚鬧洞房比較有趣的,有很多風俗習慣。我們當地下午喜歡翻箱子,一群人圍著翻新娘的行李箱(壓隴箱)看她的陪嫁妝是否豐富。晚上會唱賀郎歌喝酒
-
9 # 哎呀哎呀陳
不管是鬧洞房還是結婚,感覺都變了很多,記憶裡,大姐結婚,穿著小店買的紅旗袍,在家裡等姐夫,姐夫過來,禮還是有的,也沒怎麼攔,那時候,嫁女兒都是哭的,一家人都掉眼淚,然後姐夫就揹著姐姐,走過好長一條石子路。
那時候的鬧洞房也不叫鬧,也就是起起鬨,並沒有說,實質性的過分,爸爸叔叔輩的,臉上要塗灰的,那種燒火灰。
現在的結婚,大同小異,有錢的,去大酒店,沒錢的,在家擺桌或者去個小酒店,然後就是司儀的事了,總覺得太吵鬧,洞房我們這邊還好,一般就朋友鬧的多一點。
回覆列表
在傳統婚禮當中,鬧洞房是一項傳承千年的婚俗活動。鬧洞房多將新娘作為鬧趣的主要物件,所以鬧洞房也叫“鬧新娘”、“耍新娘”、“戲婦”。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麼鬧洞房的呢?
一、為什麼要鬧洞房?
鬧洞房起源於何時已經無可考了,但至少在漢朝時就已經非常流行了。古人認為,新婚鬧洞房可以增加喜慶氣氛,同時也可以為新郎新娘驅邪避兇。如在江南地區,新郎前一晚就要睡在婚房內,由兩名女童手執紅燭將新房照耀一遍。在東北一些地區,新郎進屋後還要象徵性的向四角各射一箭,或用單刀向四角虛砍一刀,謂之砍妖、砍怪、砍鬼、砍喪神。更通行的做法是在洞房內點長明燈。這些都有辟邪祛穢的目的。
當然,鬧洞房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功能:“性”啟蒙教育。在中國古代社會里,受儒家禮教約束,男女婚前是嚴禁有肌膚之親的。所以新婚男女的第一次見面很可能就是在洞房的時候。然而初次見面就要求新郎新娘有親密接觸,總免不了有許多尷尬,畢竟在公開場合是不能講述男女之事的。
在倫理綱常和繁衍子孫的矛盾面前,古人最終選擇了透過鬧洞房這一形式來向新人普及生理知識。正所謂“新婚三日無大小”,目的就是讓有這方面知識的已婚人士可以直接參與傳授活動。
二、鬧洞房的花樣
1.針對新郎的鬧
其實鬧新郎的活動要晚於鬧新娘,花樣也比較單一,主要是“打”,謂之“虐郎”。
《酉陽雜俎》曾記載道:“北朝婚禮,婿拜閣日,婦家親賓婦女畢集,各以杖打婿為戲樂。”
當然,鬧新郎也有鬧的過火導致人命案的。漢朝的汝南人杜士娶妻,他的一位叫張妙的朋友喝多了酒,在鬧洞房時一時興起,將杜士捆起來捶打,結果導致新郎一命嗚呼。唐朝時也發生過一起鬧洞房鬧出人命案的事件。
同樣是《酉陽雜俎》記載,“律有甲娶,乙丙共戲甲。旁有櫃,比之為獄,舉置櫃中,復之。甲因氣絕。”
2.針對新娘的鬧
相比於鬧新郎的單調,鬧新娘的手法就多了,有的甚至已經超出了鬧洞房原本的意義,發展為陋習惡俗。
(1)言語調戲
言語調戲多通過出謎語、講粗俗話的方式讓新娘難堪而取樂。
《清稗類鈔》就寫道:“新婦既入洞房……成年者之鬧房,或評新娘頭足,或以新娘脂粉塗他人面,任意調笑,興盡而止”。
相對文明點的,只要達到刁難新娘的目的即適可而止。但也有玩的過分的。
晉朝人葛洪就描述了當時的鬧洞房:“俗間有戲婦之法,於稠眾之中。親戚之前,問以醜言,責以慢對,其為鄙戮,不可忍論。”
對新娘的粗俗的言語調戲已不僅僅是讓其難堪了,簡直已經到了不可忍的地步。
更過分的是“貼牆根”,《丹鉛雜錄》就記載道,明朝時一些人鬧洞房,會在新郎新娘入寢後在外偷聽新人私房對話,第二天再毫不隱晦的公開詢問新娘昨夜洞房之事,如果新娘羞於回答,還要受到懲罰,逼迫其“如實招供”。這種行為已經超出了鬧洞房界限,成了“野蠻而鄙劣之舉動”。
(2)動手動腳
相比於言語,動手動腳對新娘而言就更為尷尬了。雖然禮教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對男女接觸有著嚴格的禮法約束。但在鬧洞房時,這一約束並沒有太大作用。莊季裕在《雞肋篇》敘述了吳郡人鬧洞房習俗:
“如民家女子,不用大蓋,放人縱親。雖男子憐撫之,亦喜,而不以為非也。”
新娘被其他男子憐撫也不能生氣。
還有的會故意脫掉新娘鞋子,“中州某姓娶婦,鬧房時,有脫新人履以為笑謔者”,這個時候新人和新人的親屬也只能付之一笑。也有的男子趁擁擠之機,在新娘身上亂掐,新娘即使疼痛也不能喊叫。這些過分的舉動已經成為了一種傷害。《燕京舊俗志》曾說:舊時北京地區,肆行種種鬧房之滑稽怪劇,所以有的女方家不得不派出一位健碩的婦女隨護在新娘身邊,充當保鏢。
(3)遊戲懲罰
在一些地方,洞房時會有約定俗成的遊戲活動。
吟詩。古人鬧洞房時,往往會讓新娘吟詩作賦,以考其才,達到難為對方的目的。
合合茶。《清稗類鈔》記載:在湖南衡州,鬧洞房時會讓新人玩“合合茶”遊戲。即:新郎新娘同坐在一條凳子上,新郎把左腳放在新娘右腿上,新娘也是如此。同時,新郎左手與新娘右手相互置肩上,其餘手之拇指及食指合成正方形,把茶杯放置於中,用口飲而不能動手。
沾濡床褥。相比於上面兩種遊戲而言,沾濡床褥對新人而言就略顯痛苦了。安徽歙州鬧洞房時,會“以子母芋泥水淋淋,沾濡床褥。”溼了的床鋪對新人而言睡覺是很不舒服的。
枕頭砸。古代西北的新鄉族婚俗,洞房時,前來賀喜的小夥子們就會搶著用枕頭砸新娘,砸的越狠,鬧得越歡,意味著越熱鬧。當然這個遊戲是有分寸的,準備的枕頭都是最綿軟的,而新娘周圍也往往有其他姑娘幫忙護持。
下跪。鬧洞房之夜,無論大小長幼,只要呼一聲,新娘就需要向之下跪,而對方則不必回禮。鬧洞房者往往以此為樂,但對於新娘而言卻腿疼不已。這種遊戲已經上升到了體罰的程度,儼然玩得過頭了。
鞭笞。鞭笞是傷害程度最高的遊戲,甚至已經不能稱之為遊戲了,只能稱之為陋習。晉朝時,對新娘“蹩以楚撻”,往往導致新娘受傷流血。
打傳堂卦。這個洞房遊戲是由親友假扮堂官,以墨塗面,著外褂,裝作牛鬼蛇神,旁邊站立若干“差役”。新郎新婦則跪在堂下,由翁姑教授新郎新娘洞房之事,新郎新娘還必須重述一過,否則會遭到鞭答。
古代鬧洞房習俗原本是為了增添喜慶,有避邪和教授知識的功能。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陋俗卻不斷被傳承和演變,以至在一些地方鬧洞房往往有著各種出格和過分的舉動,不僅對新娘造成精神和肉體上的傷害,而且也為現代文明所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