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籠包的影視館

    大抵是思想的超脫吧。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正是年少有為,身任大都督,家有美嬌妻,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可以說在世人看來,周郎無疑走上了人生巔峰。而反觀作者自己,鬱郁不得志,懷才而不遇,一個悲慼的寒儒,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換作平常人,內心早崩潰了吧,然那又怎麼樣,蘇東坡到底是那個走哪吃哪,看的開的蘇東坡,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 2 # 阿蠻你好呀

    熟讀古典詩詞的小阿蠻來回答。

    蘇軾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太出名了。中學語文課本里就有。老師上課的時候會講到這首詞的主題思想。下面我分享一下個人看法,供大家參考。注意,不是標準答案,不能抄去當答案哦~~~

    1、常見說法

    現在上到這節課的時候,老師一般會說,這首詞的主題思想是:弔古傷懷,抒發了作者對英雄業績的嚮往,以及自己不能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怨憤之情。

    2、我個人看法

    這首詩是蘇軾被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的時候寫的。那時候他雖然是戴罪之身,不過也還算空閒。他就去遊覽了赤壁古戰場,然後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全詞如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詞很長,但是我們很熟了,所以這裡不多解釋。總的來說,蘇軾在這首詞裡面的情感基調還是偏消極的。上闋說時間流逝,再厲害的英雄業績,也都隨著流水消失了。這是一種惋惜之情。下闋寫周瑜。周瑜的事業和愛情,也只存在於“遙想”之中,現在也看不到了。現在唯一能做的是什麼呢?只有對著江月,飲酒消愁罷了。

    這麼來看,我個人是認為這首詞的主題思想,還是在“人生如夢”。歸結起來可以這麼說:蘇軾透過遊覽赤壁戰場,弔古傷懷,透過對三國英雄人物的敘述描寫,抒發了人生如夢的感慨,表現了自己人生的失意,並尋求自我解脫的消極態度。

  • 3 # 文子心語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蘇軾的詞。作於元豐五年(1082)。當時蘇軾被貶到黃州兩年有餘。因遊縣城西北的赤壁而寫了這首詞。黃岡赤壁,不是赤壁之戰的戰場,作者只是藉以懷古抒情。

    在這首詞中,詩人寫了赤壁山水的雄奇,也追憶了周瑜風流倜儻、年少英俊;寫了諸葛亮面對強敵,從容瀟灑、指揮有方。然而,詩人雖對赤壁這個歷史名勝如此神往,又有什麼用呢?詩人只能嘲笑自己過於多情,以致早早就使頭髮變成發白了。人生好像黃粱一夢,還是開懷暢飲吧,再用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月影。

    宋神宗年間,作為文壇領袖的蘇軾對“王安石變法”的諸多主張不敢苟同。元豐二年,蘇軾以所謂的“詩文誹謗新政”的罪名被迫入獄。雖然在“烏臺詩案”免於一死,但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在政治上很不得意的蘇軾,透過赤壁之景和歷史人物,表現了詞人羨古人之有為,慨自己之無為的思想。以及作者對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和自己未能施展懷抱的苦悶心情。

    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詞,雖是借古抒懷,但基調是積極的。在雄奇的山水景色中,追憶著功業非凡的英雄豪傑,感慨自己未能為祖國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加之此詞氣勢磅礴,雄奇奔放,因而膾炙人口,流傳千古。

  • 4 # 茶小西

    這是蘇軾貶官黃州後的作品。

    蘇軾21歲中進士,30歲以前絕大部分時間過著書房生活,仕途坎坷,隨著北宋政治風浪,几上幾下。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後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

    這是個閒職,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遊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於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雲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 5 # 半世飛仙

    我可以這麼跟你說,蘇軾經歷過烏臺詩案後,心境有了很大的改變,這個時候以後,他的詞作逐漸開始大放異彩,同時他也儘量不再寫這種政治諷刺詩。而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就誕生在這個時期。

    詩人將他的經歷糅合進他近幾年的生活體會,

    對歷史興衰的感嘆,都在這首詞中有所寫照。

  • 6 # 朗月悠風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古詞的代表作之一。

    上闋寫景,描繪了萬里長江及其壯美的景象。下闋懷古,追憶了功業非凡的英俊豪傑,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羨慕古代英傑、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業的思想感情。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題中的赤壁,是黃州城外,長江北岸的一段紅色山崖。“懷古”,是古人寫詩詞常常採用的一個題目。在這類作品中,作者往往藉助歌詠歷史事蹟來抒發自己的感慨。這首詞就是蘇軾遊覽黃州赤壁想到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有所感觸而寫。

    其實,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魏、蜀、吳三國爭雄,吳國名將周瑜聯合劉備,利用火攻大破曹操水軍的地方是另一個赤壁,它是今天湖北省武昌縣西南的赤磯山。這裡詞人借懷古以抒懷抱,不一定拘泥於地點的確鑿。懷古的重要一環,是怎樣把今和古聯絡起來。蘇軾望著波濤滾滾的長江,想到自古以來那些才華出眾的人物都已隨同時間流逝而消失,猶如被源源而來的浪濤從歷史上沖洗掉了一樣。於是,他用“浪淘盡”三個字,把眼前的長江和歷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聯絡起來,在這種自然而又形象的聯想中,表現他對歷史人物的懷念。大江即長江。這裡用“大江”,除去由於聲韻的要求外,也顯得更有氣魄。“千古”,指久遠的年代。接下去,作者把目光從江濤轉向赤壁,而首先引起他注目的是古代留下來的戰爭遺蹟。“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三句詞說,在那古代營盤西邊,據說,就是三國時代周瑜打勝仗的赤壁。點出了赤壁的歷史意義,也為下片歌頌周瑜埋下了伏筆。那麼,作者當時看到的赤壁,景象如何呢?“亂石穿空”,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嚇人的大浪頭,拍打著江岸,激起的浪花象無數堆耀眼的白雪。面對著這雄偉的景象,難怪作者要讚歎不已:既讚美這雄偉的大好河山,更讚美歷史上曾經在這裡叱吒風雲的無數英雄豪傑。詞的上片,著重寫景,帶出了對古人的懷念。下片,就轉入對赤壁之戰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頌。蘇軾寫這首詞時,距離發生於公元二零八年的赤壁之戰,已有八百多年。他想象著幾百年前的往事,用“遙想”兩個字把我們引向了遙遠的過去。“公瑾”,周瑜的字。“小喬”,周瑜的妻,是當時著名的喬氏姊妹中的妹妹。詞中提到他們的婚事是為了突出周瑜年輕得意的神態。作者用“雄姿英發”來形容周瑜氣度雄偉、人才出眾。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著戎裝,手搖羽毛扇,頭戴著配有黑絲帶子的頭巾,風度瀟灑,從容指揮,在說笑之間,輕而易舉地就把曹操水軍戰船燒成灰燼。“檣”,帆船上的桅杆。這裡用“檣櫓”代表曹軍的戰船。“羽扇綸巾”,寫出了周瑜的神態。“談笑間”,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檣櫓灰飛煙滅”,六個字就再現了一場歷史性的大戰。寥寥幾筆,顯示了作者藝術概括的才能;字裡行間,傾注了作者對周瑜的由衷讚賞。對歷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對自己現實狀況的不滿。對比之下,四十七歲的蘇軾深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樣年紀輕輕就建立了卓著的功業而感嘆。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氣說:“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象他這樣,透過想象去經歷那三國的赤壁之戰,人們大概會嘲笑他太富於感情,因而過早地有了花白頭髮吧!自嘲之餘,一種看破紅塵的消極情緒油然而生。“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他忽然覺得,人間不過象夢境一樣,不要徒然感嘆了,還是給江上的明月,獻上一杯酒,伴月痛飲吧!

  • 7 # 巍子254822838

    抒發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夢”,抑鬱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一尊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鬱,是全詞餘音嫋嫋的尾聲。

  • 8 # 太陽公公185711646

    蘇東坡這個壁。叮咚一聲還那麼響。怎麼在我看耒他不是那麼好人。當然是什麼人我不知。但你想它投胎啞?還是繼續做其好運。說到底,他就是個壁觀。他尋擾你也好。他每我也罷!總之己不是利菜。還是特朗普這菠菜新鮮出爐而空氣沒汙染吃的、呢。你瞭解不?

  • 9 # 薛洪圖

    《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古詞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詞透過寫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聯想到赤壁古戰場的鏖戰以及周瑜“雄姿英發”的形象,讚頌其功業,並藉以抒發自我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既讚美了祖國的大好山河,也讚美了叱吒風雲的無數英雄豪傑。表現自己對歷史人物的景仰,同時也體現了對現實的不滿,抒發了人生如夢的感慨。體現自己人生失意,尋求解脫的消極態度。自嘲之餘,一種看破紅塵的消極情緒油然而生。

  • 10 # 我是一頭小魚兒

    抒發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夢”,抑鬱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一尊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鬱,是全詞餘音嫋嫋的尾聲。

  • 11 # 戴訓德退休教師

    本文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作者此時正貶黃州。此時作者失去了政治上、行動上的自由,生活窮困,精神悲苦,於是想從佛老思想中尋求解脫。

    此篇先寫赤壁夜遊之樂,次寫人生不常之嘆,再作變與不變的哲理辯釋。由樂而悲,由悲轉樂。作者正是透過天地萬物的變與不變的思辨,表達作者寄情山水,借山水排解憂憤,以山水之樂來救治心靈之苦,又從山水的自然之態,表現自己的憂患意識和曠達情懷,"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人生比起江河日月,多麼短促,我們不應被憂患困苦所迷惑,更應拋卻困苦,堅定前行。

    作者在這篇賦中,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熔於一爐,用韻自由,以散句為主,句子參差有致,通篇自然流暢,是散文賦的代表作品。

  • 12 # 貝塔說坦克

    綜觀整首詞,說它很是昂揚積極,並不見得;可是它卻告訴我們,詞這個東西,絕不是隻能在酒邊花間做一名奴隸的。這就是一個重大的突破,也是劃時代的進展。

    詞壇的新天地就是透過這些創作實踐,逐步發展並且擴大其領域的。蘇軾這首《念奴嬌》,正是一個卓越的開頭。至今為止,仍然象豐碑似地屹立在中國文學發展史的大道上。

    蘇軾的詞,不論內容和形式,都不那麼拘於一格。有時放筆直書,便成為“曲子中縛不住”的“句讀不葺之詩”;有些從內容看也頗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長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顯出江河的宏大氣勢。人們可以如此這般地挑剔它,卻總是無法否定它。

    蘇軾這首《念奴嬌》,無疑是宋詞中有數之作。立足點如此之高,寫歷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詞壇罕見,在詩國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筆就高視闊步,氣勢沈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細想萬千年來,歷史上出現過多少英雄人物,他們何嘗不煌赫一時,儼然是時代的驕子。誰不讚嘆他們的豪傑風流,誰不仰望他們的姿容風采!然而,“長江後浪推前浪”,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隨著新陳代謝的客觀規律,如今回頭一看,那些“風流人物”當年的業績,好象給長江浪花不斷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終於,變成歷史的陳跡了。

    “浪淘盡”──真是既有形象,更能傳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開頭就抓住歷史發展的規律,高度凝鍊地寫出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所處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聲奪人。令人不能不驚歎。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風流人物”,這裡就進一步提出“三國周郎”作為一篇的主腦,文章就由此生髮開去。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這是現場寫景,必不可少。一句說,亂石象崩墜的雲;一句說,驚濤象要把堤岸撕裂;由於亂石和驚濤搏鬥,無數浪花捲成了無數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隱彼現,蔚為壯觀。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如畫”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的結論。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傑之士。這長江,這赤壁,豈能不引起人們懷古的幽情?於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發了。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作者在這裡單獨提出周瑜來,作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僅因為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是關鍵性人物,更含有藝術剪裁的需要在內。

    請看,在“公瑾當年”後面忽然接上“小喬初嫁了”,然後再補上“雄姿英發”,真象在兩座懸崖之間,橫架一道獨木小橋,是險絕的事,又是使人歎絕的事。說它險絕,因為這裡原插不上小喬這個人物,如今硬插進去,似乎不大相稱。所以確是十分冒險的一筆。說它又使人歎絕,因為插上了這個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風流俊雅極有精神地描畫出來。從藝術角度來說,真乃傳神之筆。那風神搖之處,決不是用別的句子能夠飽滿地表現的。

    “羽扇綸巾”──這四個字,充分顯示周瑜的風度閒雅,是“小喬初嫁了”的進一步勾勒和補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從這裡就轉入對個人身世的感慨。“故國神遊”,是說三國赤壁之戰和那些歷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許多感想──好象自己的靈魂向遠古遊歷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於自作多情,難免要早生華髮(花白的頭髮),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這裡,作者對自己無從建立功業,年紀又大了──對比起周瑜破曹時只有三十四歲,仍然只在赤壁磯頭懷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於是只好曠達一番。反正,過去“如夢”,現在也是“如夢”,還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澆奠,表示對它的敬意,也就算了。這裡用“如夢”,正好迴應開頭的“浪淘盡”。因為風流人物不過是“浪淘盡”,人間也不過“如夢”。又何必不曠達,又何必過分執著呢!這是蘇軾思想上長期潛伏著的、同現實世界表現離心傾向的一道暗流。階級的侷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無法避免而不時搏動著。

    ————以上摘自《詩詞賞析》

  • 13 # 小美影視分享

    該詞抒發了詩人對往昔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身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在這首詞中,蘇軾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出了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表達了蘇軾對英雄人物的懷念和敬仰之情,也寄予了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

    在這首詞中,蘇軾之所以如此推崇周瑜,讚賞周瑜的軍事才能和建立不菲功勳的偉大事蹟。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懷才不遇,此時,蘇軾已經47歲,被貶黃州已經兩年多,雖有報國之志,但是他卻有國難報。一直鬱郁不得志,這不禁讓他對那些能夠建功立業的英雄充滿羨慕之情。

    可是越是羨慕,現實越是殘酷。“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蘇軾在這裡和周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周瑜年紀輕輕即志得意滿,英雄一世,而蘇軾自己已過中年,還一事無成,如今被貶黃州,有志難伸,有國難報這讓蘇軾有一種壯志未酬的鬱憤和感慨。總之,蘇軾的這首詞作感慨古今,在奇偉雄壯的景色中追憶起功業非凡的英俊豪傑,抒發了詞人熱愛祖國,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業的思想感情,在對這首詞的閱讀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詞人心中強烈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以及壯志未酬的憂憤之情。

  • 14 # 陳年往事1222

    念奴嬌.赤壁懷古一一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浩蕩長江,日夜東流,對此追思昔日英雄,心潮如波湧。據說古城西邊三國時周瑜大敗曹操的古戰場赤壁,這裡的江山雄奇險峻,山石高聳,驚濤拍擊江岸,恕濤激起浪花千疊。江山如畫,引來了當年多少南北豪傑在此演出了一場威武雄壯的歷史劇。遙想周郎當年,小喬初嫁的時候,正當春風得意,英姿瀟灑,年輕有為。身為主將的周瑜,手搖羽扇,頭戴儒冠,指輝若定,只在笑談間,就叫曹操的戰船灰飛煙滅,幾十萬大軍覆滅。回想歷史,不禁感慨不已,周瑜二三十歲就功成名就,而我頭髮都花白了,卻無所成,深感自愧。回顧平生,正如一場夢,為自己仕途不暢無法施展抱負而嘆息,還是舉杯邀江上陰月一醉消愁吧,全詞詞采飛動,激盪著豪邁之氣,歷來以之為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

  • 15 # 趣文社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是蘇軾所作,當時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已達兩年之久,這時候的蘇軾對朝廷以及政治已經心灰意冷。便開啟遊山玩水模式,到了赤壁這個地方想起了古戰國時期的英雄---周瑜,在赤壁大破曹軍,而且輕而易舉。“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

    在詞中我們也能夠感受到蘇軾對於周瑜的敬仰。蘇軾一時感慨萬千,忍不住把周瑜拿來與他做了一番比較,大致意思是他年紀輕輕就能夠在政治上一展自己的才華,而我卻以致中年還一事無成。

    在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的就是,周瑜在《三國志·周瑜傳》中周瑜是一位性情氣度寬弘闊大的真英雄。並非《三國演義》中氣量狹隘之人。

    在這裡其實我們也能夠讀出蘇軾有一些懷才不遇的情感在裡面,同時像蘇軾這樣的文人大咖他的審美與我們常人不同,大多具有敏銳的眼光以及博大的胸襟,能夠發現我們所看不到的大自然的美,並透過這種美帶來精神上的愉悅以及人生方面的深沉思考。

    所以在這首詞中雖能夠看到一些傷感之意,但“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又把一切煩惱化解的恰到好處。

    同時期蘇軾也寫出了《赤壁賦》以不變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不同於常人來感嘆人生苦短,壯志未酬。蘇軾任然能夠在人生的沉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態度。

  • 16 # 紅塵彌勒

    既然題主問到,在下又饒有興致的原意說上幾句,那就權且胡謅一段,也算是一家之言。

    既然作者開宗明義,在題目中就已然寫明是赤壁“懷古”,那就說明這個主題思想作者早已經確立了,通篇就是圍繞著“懷古”而展開的內容。

    這是一首著名的宋詞,作者蘇東坡也藉此燦然登上了豪放派鼻祖的文學寶座,成為了開宗立派的一代先驅,一個享譽千古的文壇領袖,備受稱頌的大文豪。

    這篇辭賦實在太有名了,凡是知道宋詞的,都會了解這闕詞,隨之自然就會聯想到史上這位煌煌如炬的文壇大家蘇子瞻。也正是蘇子的這篇辭賦,為我們提供了懷古文化的豐富內涵,向我們開啟了豪放派懷古的人文之旅,帶領我們走進蔚然大關的中華文學寶庫。

    作者也開門見山直抒胸臆,直接點名主題,起首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直接引出全文,將激越慷慨的古戰場和風流倜儻的歷史人物躍然紙上,赤壁鏖兵,周郎氣度,這是一段有口皆碑的歷史,也是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洗禮──“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更是將闊達而豪放的詩人情懷直接曝露,那種雷霆萬鈞的豪邁,那種揮灑自如的從容,直接展現在我們後世面前,彷彿我們也看到了那一刻的風吹浪湧,漫天硝煙。

    而在懷古之餘,作者不忘自我抒懷,用“人生如夢,早生華髮”來點破主題,人生不過須臾之間,白駒過隙耳,倏忽一瞬間,人間已百年,歷史的長河從來不曾停息過放蕩的腳步,滾滾長江,一往無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化妝和服裝,對於攝影真的很重要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