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憑海凌風520

    《爸爸去哪兒》中陳小春的兒子,吳尊的女兒,無不體現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給孩子一個好的性格、優秀的習慣、大度的處事方式。

  • 2 # 膽汁質談育兒

    讓家長重視孩子教育案例

    2016年3月4日 - 北大吳謝宇殺母謝天琴。 2000年1月17日,一名17歲浙江省金華市第四中學高二學生徐力中學生因不堪忍受學習重負 殺死生母。

    2007年6月,廣州一起16歲少年弒母事件引起了轟動。

    2018年5月16日13時54分,因家庭矛盾,高某用菜刀將其母親王某當場砍死。

    湖南12歲少年殺母事件,

    2018北大殺母事件,

    少年殺母張明明,

    少年殺母案林姍姍,

    12歲少年殺母事件過程,

    湖南沅江殺母男孩......

    沒在孩子最關鍵時刻陪伴和引導,孩子的路就有可能會走偏,會走錯,有些不良習慣、或觀念,或情緒,一旦形成,根本無法糾正。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現異常行為時,才意識到,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才意識到自己曾疏於管教。 只是一切已成定局,你終於發現,孩子不再聽你管教,不再視你為最親近的人,你對他而言,僅是法律上的親子關係。

    ⭕對於孩子教育,作為一個合格的父母,至少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1⃣.孩子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學校老師,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有責任和義務,在孩子思想還不成熟的時候,進行正確的引導。對於育兒來說,比起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做人,懂得善良

    2⃣.孩子需要親人的陪伴 很多時候,缺少家庭陪伴的孩子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其他方面,都會有一定的自閉。作為父母,掙錢重要,但是既然將孩子帶到了這個世界,那麼就有對其負責的義務。

    3⃣. 孩子教育要講究方法 青少年正處於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容易因為教育失當,而讓孩子產生過激的行為。因此孩子教育不能溺愛,也不能太過於嚴苛。對於孩子不要不耐煩,加強正面的溝通才是最好的方法。

  • 3 # 敏西園長

    我想用豆芽生長的例子來告訴家長,一年級孩子要重視教育。

    豆芽生長需要陽光、水、溫度等等的一些要素。我們把豆子發芽了,它要長成豆芽,每天就要給它淋水,這個淋水的過程就是給豆子施加養分,如同孩子需要教育是一樣的。

    你把豆子放在那裡不給它澆水,豆子永遠就是一顆豆子、永遠不會發芽。孩子在關鍵期的教育,你不給他引導他永遠就停留在那個時刻。

    豆芽的發芽與生長,每天都要給它澆水,這是最直觀的,所以我會用這個例子來告訴一年級的家長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豆芽的生長,每天淋水也要恰到好處,不能想著要淋水就不停的給它淋水,不掌握節奏和頻次。如果太多的淋水黃豆不但不會發芽,反而會發黴爛掉的。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如何教育?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頻次是多少?如何引導,都要掌握適合的度。

    豆芽的生長環境非常嚴格,你如果放在容器裡面長豆芽,容器裡不乾淨有油,豆子也不會正常長成豆芽的,而且它還會腐爛。

    豆芽的生長環境,要保證乾淨,孩子的環境也一樣,所以家庭中,我們要給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父母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家庭環境如知書達理、和諧、平等,積極向上、勤勞等等,這樣優秀的良好的一個氛圍,都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薰陶。

    所以我很想用豆芽生長來給家長做個例子,告訴教育孩子就如同長豆芽,既要掌握好度,也要注意家庭環境,還要適當引導和關注,這樣孩子就能健康快樂成長!

  • 4 # 家庭教育心法

    首先。家長要從心態上保持平和,保持對小學的熱情嚮往和喜悅,而不是焦慮,擔心和恐懼。因為孩子和家長是一顆心,當你內心無比的寧靜和喜悅的時候,你的孩子也對上學充滿了嚮往,充滿了喜悅,這一種狀態就能達到100%的吸收率,所以學習就是輕而易舉的。

    其次,對孩子來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他需要有一個榜樣,有一個模板,比如說,如何完成作業?如何寫作業的問題,家長可以搬一張桌子和孩子並排而坐,家長在做家長的作業,孩子在做孩子的作業,這樣把這個場景印刻在孩子的頭腦中,家長在寫作業的時候要注意保持上身正直,眼睛裡離桌面有一尺距離,那麼怎樣橫平豎直的來寫作業的,一邊做一邊說讓孩子反覆看到,這樣,這個場景就會印刻在孩子的頭腦中,家長不要去講大道理,因為孩子活在心上是不懂道理的。

    第三點、遇到孩子不會的問題,不要直接說:你這個做錯了,而是家長在旁邊做出一份正確的來,讓孩子比較一下,我做的跟你做的不一樣呢?咱倆到底是怎麼回事啊?孩子就會發現自己做題的漏洞,或者是書寫的漏洞,然後自己進行調整和改正,這個學習他是主動的,而我們只是起到了一個影射的作用,一家長總是孩子的引領者,而不是孩子的一個評判官。

    第四,一年級的孩子是種種子的關鍵期,在我做心理輔導的時候,大部分中學生都是停在了七八歲六七歲的心理年齡,因為那個時候受到了老師的評判,家長的評判,自己感覺到了被否定,所以在對一年級的孩子少評判,不要貼標籤,要積極引導,要放大他的長處和做到的地方,直接引導孩子做到,不要先說你錯了,再改錯。沒有對錯,每個人在走未知的路的這個過程中,深一腳淺一腳這是正常的,在走向學習的過程中,不會才來學習,不會才來上學,所以不會是正常的,所以說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你不會是正常的,你要會就是不正常的(超常的),所以不要怕不會,要永遠和不會交朋友,我又碰見個不會的了,所以我上學是值得的,如果總是會的話,我就沒必要上學了,我什麼都會,我來上這個學幹嘛呢?所以我要很歡迎我不會啊,有個不會就很高興呀,我又有個不會的,所以說這就是我上學的目的呀,那麼,這樣子教育學生的話,這個學生將會非常愉快的迎戰困難,非常愉快的去面對不會的題,那麼就不會有畏懼心理或者是逃避心理了。

  • 5 # 王老師談教學

    其實身邊的例子有很多,我兒子今年馬上讀二年級,我也是一名小學老師,先說一說自己兒子小學一年級的陪讀經歷。

    一年級,對於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很重要,我兒子剛滿六歲就上一年級,接受能力一般。一開始學習要比其他小朋友慢一些。所以我每天和他一起學習,輔導每天的功課,並預習第二天的功課。

    每天他會有20分鐘的讀書時間,每天半小時學習英語。做完作業還會做半小時左右的語文和數學。一開始堅持很難,現在已經養成讀書,做練習的習慣了。

    但是如果我不管他,我想問兒子的成績肯定會很差,習慣也會很差。我一直跟著輔導,孩子的學習進步很大,升級考試考了三個A。

    一年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很重要,作為家長,我們一開始要陪孩子。

  • 6 # 毛眼觀生活

    對孩子的教育絕對不能僅僅只看學習成績,一系列其他教育比成績教育更重要。

    別的教育在孩子生下來就該開始了,知識教育在小學甚至提前到幼兒園開始。

    非常巧合,昨天在某方培訓機構門口,1:00左右,看到有個小男孩就跑了出來,後面跟著深色慌張的目前。無論母親怎麼說,小男孩都是一句話:你給我退班,不僅是語文,數學英語我也不都在這兒上了。

    嚎啕的哭聲伴隨著母親的隻言片語。直到隨後母親和趕來的輔導老師的溝通,才知道事情。

    小男孩上課,大聲隨意講話還亂動附近的同學,老師罰他站了起來。結果這個孩子就哭著跑了出來。

    一個從小被家裡寵的小皇帝,受過誰的約束和懲罰?在他眼裡,制度和紀律是他定的,誰敢管他?你批評我,我就退班,不在這裡上。

    隨後的課,小男孩和母親一直沒進去,孩子一直在鬧......

    所以,怎麼教育孩子從孩子生下來家庭教育工作就要跟進。紀律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團隊精神教育等等,這些都很重要。既然我們不可能一個人生存,那麼就學習好如何和別人更好的相處。畢竟孩子不能一輩子養在家裡。

  • 7 # 海涵看教育

    現在的家長沒有不重視教育的。

    記得過去,有位一年級的孩子媽媽對我說:孩子開學一個多月,她已經接了孩子班主任三次電話,因為孩子上課下座位,還總是上課和別的小朋友說話,更別說上課好好聽老師講課了,每次她對孩子說,要遵守紀律,可效果都不好……她不知道怎樣才好……

    透過上面這個孩子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教育不僅僅是"學習",還有個人從小是否培養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等。

    如果這些"行為習慣"等,在上小學前,不加以有意識的引導訓練。那麼家長想要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取得一個長期發展,那是不可能的。

  • 8 # 育心福生

    用什麼例子引導一年級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

    要一年級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這容易。他們的孩子剛從幼兒園裡出來,請他們說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那是快樂的童年:孩子到幼兒園,就是看電視,看些故事;下課去滑滑梯玩或同學間玩丟手絹、開火車的遊戲等。孩子很開心,畢竟是孩子,快樂是應該的。可也學了一些知識:語言、數學、科學、藝術等,這些零散的知識,不足以支撐知識大廈,只是讓孩子瞭解往後的學習與這些相關。那現在,你的孩子讀一年級了,該怎麼做呢?

    一、作為家長,你從現在開始要重視孩子的教育,把根留住,孩子到時才會自己學會吸收養料

    孩子讀一年級了,告訴家長,這就像農村砌房屋,開始是茅草房,雨來了,擋不了;變為瓦房後,曬稻穀又成問題;有些人砌兩層半的房子了,雖解決了曬東西的問題,可晚上在房間裡睡覺太熱,又著手砌三層半的房子了。這麼一折騰,耗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吃力不討好。如果開始著手考慮,就不至於幾次換新居。

    現在,你家孩子在建教育大廈,該怎麼辦呢?你得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把地基打牢,往後的學習才易如反掌,你說呢?一定要家長也有這深刻認識,與你一道交談到心坎裡去。家長有了同感,告訴他,根深葉茂,往後的學習,孩子才會自找養料開花結果。

    二、讓家長比較,好好讀書與不努力讀書有何區別

    家長喜歡談心,要將他孩子的事與他的過往比較,家長現在幹什麼工作,遇到了什麼困難,怎麼解決的,應了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沒有。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那是父輩不能去打工送你讀書吧,現在你有錢了,再不能讓孩子走你的老路了。

    現在,孩子讀一年級了,你要從這時重視起來,讓孩子把最基本的知識牢固掌握。有了這柺杖,孩子越來越想讀書,才能步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最佳境界。他們未來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就會如願以償。

    [結束語]萬事開頭難,一年級是孩子有學習任務的起始階段,抓好了孩子的學習習慣與紀律、安全等,以後的中年級、高年級就會如魚得水,所以一定要家長配合學校重視孩子的教育,兩相結合,教師的教才會倍受學生的青睞,倍受家長的支援。

  • 9 # 一起學育兒知識

    一年級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幼兒園老師全方位的照顧,進入小學後老師只有客堂上才陪著他們。首先孩子的環境發生了變化,生理,心理上也會發生變化,一方面他們對新生活十分的新鮮和渴望,另一方面又十分不捨的離開爸媽,孤獨無助的感覺會常伴其左右,形成第二個:斷奶期。家長似乎感覺進入小學就輕鬆了,其實並不是的。因為一個人的許多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都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奠定的,養成教育也是從一年級開始的。從幼兒園到小學,改變了過去遊戲的生活方式,而成為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學習生活,這是培養和開始形成學生良好學習和行為的最佳時期。

    我家孩子就是一個反面例子,現在追悔莫及,一年級我以為我家孩子可以自己應付,因為孩子很活潑,自來熟,但是大錯特錯,由於一年級的散養,造成了二年級的行為偏差,讓老師天天投訴。現在正給孩子改正,說實話太難了,家長不如一年級就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這時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可塑性很強 後期糾正太難

  • 10 # 伯廷

    看到這個題目讓我想起,2005年,我在一所小學當校長的事。一天,一年級的班主任張老師對我說:“校長,近來班級紀律很差,學生比較浮躁,今天下午我想開個家長會,跟家長們講一講為什麼一年級就要重視兒童的教育問題,到時候請你做個總結。”

    我說:“那好啊!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這樣有利於班級管理,到時候,我一定參加。”

    下午,我參加了一年級的家長會,當會議議程進入總結環節,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了一年級家長就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我說:“大家好,今天下午把大家請來,不為別的,就為了咱們的孩子。剛才張老師已經講了,為什麼要重視對小孩子的教育,講的很到位。大家不要認為,孩子剛剛一年級,教育沒必要那麼重視,等孩子大點了,懂事了再教育不遲。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是非常錯誤的。一年級孩子正是各種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好習慣不培養、不教育,壞習慣就會乘虛而入。同樣是一年級的孩子,同樣是六歲的年齡,同樣的老師來教,學著同樣的課本。為什麼有的學習成績好,有的成績差,有的遵守紀律,有的愛打愛鬧,有的講究衛生,有的隨手亂扔垃圾等等,這都是因為,孩子來自不同家庭,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養成的習慣不同,孩子也就不同了。

    給大家打個比方,學校就是一個大苗圃,學生就是一棵棵幼苗,老師是一個個園丁。這些幼苗是首先經過你們的培育,然後移栽到學校這個大苗圃裡,如果家長重視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搞得好,孩子身上的壞毛病沒有,那麼移來的就是一棵通直通條的樹苗,栽在學校的苗圃裡,在園丁的澆水施肥等精心呵護下,就會迅速成長成才。如果,孩子來自一個不重視家庭教育的環境,孩子養成了許多壞習慣,就像一棵小樹苗上發了許多叉(一些壞習慣),甚至還有“蟲眼兒”(一些壞毛病),移到學校的苗圃裡,園丁首先就要幫他去掉旁逸斜出(批評教育),留出正頭,這時候,有的孩子就受不了了,就會感覺痛,不舒服。如果家長通情達理,會支援老師的工作,如果家長心疼孩子,就會找上校門埋怨老師不該批評孩子等等。這樣的孩子,老師是教不好的,這樣的孩子也是很難成才的。

    因此,作為家長,你希望老師重視你的孩子,教好你的孩子,你首先必須重視孩子的教育,在家庭裡做好了教養問題,在學校就很容易做好教育問題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保障。”

  • 11 # 金陵木樨

    一年級的孩子初次接受教育的環境,對於孩子雖說是陌生的,也是進入到正確的引導環境,來接受學校教育,確實是一次難得的良好機會。就如同一張白紙,將要在上面繪出美好的人生。

    在社會與學校教育的大環境中,很多家長依賴擇校來期盼孩子得到良好教育無可厚非。同時,有些家長也忽視自身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殊不知,家長才是孩子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一責任人。

    學習習慣方面的教育,歷年來都是與家長重視程度慼慼相關。南宋時的啟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篇故事應該是家長教育孩子學習習慣的藍本與典範。習慣上稱之為《孟母三遷》。

    孟子很早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離父親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識教育孟子。因為周圍是墓地,經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學著那些人,他們走來走去,孟柯也跟著他們。孟母見了,想:“這個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於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邊上。因為小販們都想賺錢,拼命招攬生意,孟柯也學著小販們一樣大喊,孟母見了,又想:“這個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再一次搬家了,這次,她搬到了學堂,因為經常會有文人來學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學讀書,孟母說:“這才是理想的地方。”孟柯很貪玩,有一次,他逃學回到家中,孟母生氣地說:“還沒放學,你怎麼就回來了?”孟子不敢作聲。孟母生氣地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拆斷了。她說:“梭子斷了,布就不能織了,學習也一樣,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才能獲得成功。”孟子聽了母親的話,從此努力讀書,成為了一個偉人。這就是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所涉及孟母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學習知識的故事。什麼樣的環境,孩子受到怎樣的影響,這就是古文化留給我們許多的“良苦”教育之所在。

    自古以來,孩子的教育一直成為家庭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家長具備良好的願望,但往往在教育過程中不得方法而成為棘手的問題。“悟空問答”徵求對一年級家長進行引導意見,是非常即時的。做為老一輩教育者,建議小學新生的家長多多學習一些古人的教育經驗,除了孟母所具有的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等優秀品質,並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傳頌著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此外,人們還把“精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三國時期徐庶的母親徐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賢良三母”,孟母位居“賢良三母”之首。

    《孟母三遷》典故告訴我們:良好的環境可以造就人才,不好的環境也能淹沒人才,良好的人文環境對孩子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孩子們今後的學習與成長有著直接的關係。學習環境的薰陶感染,對一個人的一生有很大關係。孟柯後來被世人冠名為“子”是理所當然的。家長們,您說是嗎!

  • 12 # 玩美教育

    一年級的家長是否重視孩子的教育,直接導致孩子以後學習成績如何。孩子的品德如何。馬上又是新學期開學,有準備的父母還沒有準備的父母是不一樣的,孩子的差距會越來越明顯。

    我覺得要想用例子來讓家長引起孩子教育的重視,莫過於用蔡笑晚的事例。六個子女有五個是博士,一個是碩士。“你為孩子吃的苦,命運會饋贈你無價之寶”

    蔡笑晚先生夫妻兩個一輩子都在研究子女教育,儘管他只是個診所的醫生,但是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卻值得很多人借鑑。他們明白自信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因此,從不打擊孩子,而是不斷的鼓勵孩子,他們深知一個不自信的人將來難以有快樂和幸福,也沒有獨立的人格。為了培養孩子自信,他們有時候故意和孩子辯論,讓孩子贏,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這樣,孩子也就不怕和任何人辯論了,在蔡家,他們會讓孩子做小嚮導,去親戚和朋友家,在孩子去過一次以後,再去都是讓孩子帶路。增強孩子的社會閱歷和社會適應能力。他們還能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進行思維訓練,為孩子打好基礎,特別是數學方面,會讓孩子很早就有數學思維。

    孩子的教育沒有一帆風順的,他家的第四個孩子當時迷戀上《少林寺》,鬧著要出家去學少林武功。蔡笑晚竟然同意了,在孩子學了一段時間厭棄想放棄時,他又堅持讓孩子學完一個學期才讓回來繼續讀書,最後,四兒子努力學習,最終也成了博士。

    教育是有方法的,相信任何孩子都能夠成才,每個父母都要學會因材施教。從心底裡賞識自己的孩子。十年過後,你會明白今天的付出都是有回報的。

  • 13 # 奇麥麥童書

    一年級孩子培養的重點是,學習習慣。尤其是學習興趣培養。

      學習結果的分數成績是心態的呈現形式。

      孩子愛學習。是因為有動力,有興趣。

      培養孩子興趣和動力的五個方法

      1,每天晚上睡覺前給孩子講睡前故事,

      2,每天放學後不一定要做作業。跟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或者書籍30分鐘。閱讀能力必須培養成習慣。

      3,每天要整理書桌,整理自己學習用品,第二天上課的書本等。

      4,每週參加一些親子游戲的活動,增加孩子被愛的心理營養。

      5,每天睡覺前做平心靜氣。讓孩子學習靜心不急躁。專注力更強!

      家長可以給孩子報名一些興趣班。美術,音樂。舞蹈等。孩子愛好為最佳!!

  • 14 # 春來前行

    一年級是個轉折點,孩子從幼兒園的小朋友成了一名小學生,開始全新的小學生活,小學一年級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階段。

    一,聰明的家長,從這個階段開始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知道什麼時間幹什麼事。如我兒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每天作業最晚做到8點。如果超過8點,我就把作業收起來。讓他告訴老師,不交作業的原因。

    二.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買一些書放在孩子的學習桌,書架,茶几,床頭。讓孩子多閱讀,因為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每次等孩子讀完,讓他講給你聽,孩子講出來能鍛鍊語言組織能力。

    久而久之會形成習慣,一旦習慣形成,孩子會受益終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量化交易這種模式?這種模式火不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