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緣禦寒

    清朝能統治這麼久,是因為他們接受了漢人文化,他們的朝廷制度都是仿照的明朝的制度,採用的意識形態也是儒家思想,比較能獲得漢人的認同。後期對付南明政權,他們隊伍中的漢人軍隊反而是主力,比如吳三桂之流。清朝之所以能取得天下,完全是因為明朝氣數已盡,滅亡明朝的是李自成為代表的農民軍。當時的明朝,經過200多年的內向緊縮發展,機構已經不能承受更多危機,在天災頻發的時候無法呼叫資源進行處理,就算沒有清朝,明朝也會被農民軍滅亡,無非又是一次改朝換代。總而言之,清朝奪得天下,是因為明朝內部出了問題,而清朝採取的對策得當。越往後滿族被漢化的程度越嚴重。個人看來,清朝其實繼承了明朝的體制,並且改進了明朝體制中對皇權的限制的部分,中央集權達到了空前的地步,而且採用儒家的意識形態籠絡住了漢族大地主,所以才能順利統治這麼久。當然,這裡所說的制度改進,是站在封建皇權“家天下”的立場上來說的,對於中國社會的發展,並非是一件好事。

  • 2 # 大江東去11

    第一個統一的秦朝也是少數民族,‘犬戎’,最後一個也是少數民族,‘滿族’,最強大的也是少數民族‘大元’,所以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 3 # 開心98302

    "清朝統治了這麼久,是因為他們接受了漢人文化,他們的朝庭制度都是採用了明朝的制度,採用的意識形態也是儒家的思想。"洪憲皇帝不也是漢人文化,採用的意識形態不也是儒家思想。為何偏偏他就只當了83天皇帝就當不下去了

  • 4 # 曉看歷史

    題幹所說的最後一個朝代,是指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是由滿人統治的清朝,在明朝入主中原前後,中原人各階層都幹了些什麼呢?具體分析如下:

    滿清入關之前。

    1、瀕臨滅亡的明朝仍然在積極抵抗滿人入關。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登基後,並沒有像其前幾任皇帝那樣,奢靡腐化、不問政事,相反崇禎生活節儉,大力改革、殫精竭慮,重新啟用袁崇煥鎮守山海關,積極防禦滿清入關。但是由於明朝已多年積重難返,國庫空虛,內有李自成農民起義,外有邊疆戰事,任憑崇禎再拼命努力,也無法挽回即將被少數民族(滿人)入主中原的悲慘結局。

    因此可見,明朝末年,以崇禎為代表的明朝漢人統治者,並沒有放棄與清兵抵抗,只是國力空虛,內憂外患,無法抵抗兇悍的滿人入關。

    2、以洪承疇為代表的漢臣無奈降清。

    清朝皇太極時期就十分重視招攬漢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滿清第一漢臣洪承疇”降清,洪承疇兵敗被俘後,一心赴死明志,但在皇太極多次、多方法的誠心感激勸說下,洪承疇分析國內形勢後,已經看到明朝滅亡,清兵入關乃大勢所趨,做無為抵抗並沒有積極意義。

    滿清入關後,在以洪承疇為代表的漢臣努力下,朝代平穩更迭,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完整儲存和延續,減少了不必要的流血,因此漢臣在滿清統治前夕為國家的穩定作出了積極努力。

    滿清入關統治中原之後。

    1、滿清統治前期。

    滿清入主統治中原前期,由於積極聽取漢臣建議,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國內經濟空前發展,達到了“康乾盛世”,地主與百姓的矛盾不是十分突出,此時的中原人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起義運動。

    2、清朝統治後期。

    清朝統治後期,吏治腐敗、清政府軟弱無能,對內盤剝百姓,對外軟弱綏靖,因此爆發了以漢人為主的義和團運動、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同時以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為代表的晚清漢臣極力透過洋務運動增強國力,可惜失敗,最終清王朝在袁世凱為首的軍閥和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努力下,清朝最終被滅,結束了少數民族統治中原的歷史。

  • 5 # 凌煙閣論史

    題主這問題問得,讓眾多明粉尷尬了。

    因為中原人當時處於內亂之中。

    中原人為什麼處在內亂中呢?

    中原人怎麼會內亂呢?因為天災和人禍一起爆發。

    1628年,北方開始爆發了連續數年的大旱,陝西山西的旱情尤其嚴重。沒有活路的老百姓當然要起義。

    這種情況下,大明朝廷怎麼做的呢?

    忙著加稅啊!這就是人禍。

    遼餉、練餉、剿餉,比平常稅賦多幾倍,有的還要提前徵收好幾年。崇禎帝還經常假惺惺地說“再苦吾民幾年”。而實際上這個苦是沒有盡頭的。

    有人說,這是不是怪滿清攻打大明嗎,他們來打,大明軍費不夠才加的稅。

    好,那把遼餉和練餉去掉,還有剿餉呢。

    除此之外,明朝財政負擔有一個大頭:明朝的大量稅賦都拿去養藩王宗室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山西省收的稅賦糧食,上交朝廷之後留存152萬石,而山西藩王和宗室的祿米就需要312萬石。所有稅賦,不用幹別的,竟然還不夠養那些皇室子孫呢!

    朝廷收上去的稅賦呢?不知道都漏哪裡去了,反正不夠花,於是就向老百姓加稅。

    因此,即使沒有滿清的入侵,僅僅在天災面前,大明朝廷也無法正常處理,只知道加重搜刮。這樣等於把更多的人逼入絕境,流民隊伍迅速壯大。這也是農民起義軍隊伍越來越大的原因。

    中原大亂的時候,滿清殺了進來。

    自古有道伐無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是為什麼滿清能勝利的原因

    中國歷史上,歷來帥師伐國之前,都重視敵國政治是否混亂、百姓是否與朝廷離心離德。如果是,則勝算極大。

    前秦苻堅有南伐東晉的志向,但王猛和眾多大臣都認為東晉並無失德,不宜興兵。苻堅不聽,結果導致了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慘敗。

    在更早的西晉滅東吳之前,咸寧四年(公元278年),羊祜建議晉武帝司馬炎:"吳人虐政已甚,可不戰而克。。如舍之,若孫皓不幸而沒,吳人更立令主,雖百萬之眾,長江未可越也。"

    羊祜的意思是:孫皓施行暴政,上下離心,正是消滅東吳的機會;假如孫皓死了,東吳換個好領導,那麼統一吳國就太難了。

    到了第二年八月,益州刺史王濬也上疏請求伐吳,說了同樣的意思:"孫皓荒淫無道......若今不伐,天變難預......願陛下無失事機。"王濬的意思基本與羊祜相同。

    晉武帝見到王濬的上疏後,決定立即對吳用兵。結果279年十一月進軍,280年三月就消滅了東吳。

    此時的大明,其內部與東吳滅亡前非常相似。

    朝堂之上,崇禎帝刻薄寡恩,專於殺戮,能臣干將盡失。

    民間百姓被橫徵暴斂,失去生計,起義隊伍日漸壯大。

    此時的大明,君失德、臣離心,百姓痛恨朝廷。

    而關外的滿清,瞅準機會入關。

    要說滿清得道多助,可能不少人不信。歷史的史實是,大明的軍隊面對清軍戰鬥力極差,多數望風歸降。而投降之後一旦被編入清軍,或者成為清軍獨立作戰部隊,則戰鬥力暴增。

    我舉一個例子:李成棟。

    李成棟本是大明徐州總兵,1645年率部降清。降清後,一路從江蘇向南,打下江南、福建、廣東,一路勝利。後來李成棟又反正歸南明,同樣的部隊,戰鬥力則立刻下降,屢遭失敗。1649年在信豐被清軍包圍,李成棟戰敗溺死。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軍隊是由來自民間計程車兵組成,士兵知道社會什麼樣、知道朝廷對待百姓怎麼樣。如果朝廷對百姓好,那麼士兵就願意為這樣的朝廷出力作戰。而如果朝廷對百姓橫徵暴斂、百姓沒有活路,士兵怎麼可能願意為這樣的朝廷賣命呢?

    就是這麼簡單。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空話。

    結束語

    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滿清,這不是偶然和隨機現象。

    中原的大明朝廷做了失盡民心的事情,中原人當然要起來反抗。當中原人總體上陷於內亂時,面對生猛的少數民族進攻,失敗是必然的。

  • 6 # 豬豬豬438

    古代中國人民根本不在乎誰統治誰,能吃飽飯就行,元朝退敗的時候,很多中原地主不願意投降,究其原因是元朝給了地主階級很多利益,而地主階級才是統治平民的直系單位,元清只需要保證地主階級不會反,人民群眾就不會反,普通人只有活不下去,吃不飽飯才會造反。

  • 7 # 艦海1

    中國古代很多的戰爭都是以掠奪為主,這種掠奪有的是為了活命有的是為了財富,所以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安居才能樂業,樂業才能創造財富,國富民強,民強才能保家衛國,國家強大了才能安居樂業。[呲牙][呲牙]繞一圈又回來了,這也說明了自然的道理,也說明了一個迴圈的因果關係。也說明了,只要老百姓能過的下去,都還是喜歡和平的。所以為政要寬容,財富不要兩極分化嚴重,富人要給普通老百姓一個可以生存的空間。

  • 8 # 最強大的我們

    為什麼當時人們沒有反抗呢?其實我們要明白的一點是,如果大家對清朝前期的瞭解,知道有一個叫揚州大屠殺。其實當時清朝佔領中原時費了很大的勁。

    殺了好多的中原人揚州大屠殺就是其中之一。還有當時流傳很廣的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個也是清朝入關時留下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所有的清朝人都是留著辮子的。至於為什麼沒有反抗?其實歷朝歷代都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清朝的白蓮教。

    清朝的白蓮教曾經多次起義反清復明。雖然白蓮是不被我們所認可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很多的人加入白蓮教對抗清政府的統治。但這畢竟是少數人。而多數人為什麼會接受清朝的統治呢?其實我認為當時人們其實並不認可清朝的統治。

    從當時英法聯軍入侵中國時就可以看出來。當時的人們湊在街上看熱鬧。甚至還有人幫著英軍拿梯子甚至扶梯子。其實如果我沒有讀過魯迅的文章,就會明白這一點。為什麼魯迅會稱當時的人為麻木不仁呢?其實這是有原因的,我認為這個跟清朝的統治有一定的關係。以上都是小編的個人看法哦,希望大家多多在底下評論轉發點贊,謝謝大家!

  • 9 # 江郎才盡

    歷史上元亡明興,女真人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努爾哈赤的祖先就屬建州女真。各部紛爭,仇殺無止。因此,統一女真各部不僅僅是女真社會經濟發展強烈要求,更是女真民族發展的強烈要求。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開始了民族統一大業,並吸收大量漢族,蒙古族,組成了滿族共同體,完成了從部落到國家的建設。

    萬曆十一年(1583)五月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登上女真王的寶座。在用人方面努爾哈赤強調了六項原則:一是必須任用賢人。二為不論親疏門第,公正舉人,“勿論根基,見其心術正大者而薦之。莫拘血緣,見有才者即舉為大臣”。三系不拘一格,用其所長,“有臨陣英勇者,用以治軍。有益於國政之忠良者,用以輔理國政”。四乃舉賢貶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舉不升,則賢者何由而進。不肖者不貶不殺,則不肖者何由而懲”。五是獎懲分明,功必賞,過必罰,“有善行者,雖系仇敵,亦不計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雖親不貫,必殺之”。六為賞賜效勞官將,視其所需,賜予馬、牛、阿哈、食谷、衣服、財帛和妻室。因此招募了許多有才之人,他們獻計獻策,多次進入大明燒殺掠奪使女真部逐漸“民殷國富”,為建立和壯大後金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滿族曾經是個弱小的民族,它在歷史上的迅速崛起,有四大精神對滿族歷史文化促進社會先進繁榮起了重要作用:其一,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其二,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其三,學習進取的精神。其四,包容和團結的精神。還有一個原因是在盛唐之時,將漢族國家治理和政治制度傳播到了周邊少數民族,使得其在後來統一女真各部,建立的後金在國家治理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勢。

    我們再來看看明朝末期的狀況,明朝經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勵精圖治打敗蒙元一統中原,前後統治了200多年。但到了明末,因為朝廷“重農抑商”政策導致經濟難以發展起來,再加上同時期歐洲各豪強拿四處掠奪的白銀來明朝採購瓷器和絲綢(歐洲人眼中的人間極品),導致全國性的經濟危機,流通貨幣嚴重貶值。沒了經濟支撐,戰爭自然就無法保障,最後在內憂外患(李自成起義和後金滿人的入侵)的環境下最終走向滅亡。雖然滿清一統了中華大地,但其包容的政策,虛心學習的精神都為中華文明的流傳起到關鍵的作用。一個民族或朝代的更替是歷史潮流的必然,沒有永遠強大的帝國,人類就是在這樣不斷此起彼伏中互相融合補充,最後獲得長存的寶貴經驗和文明。

  • 10 # 經典守望者

    其實老百姓是最實際的,關心的是柴米油鹽,無論哪朝皇帝,誰家天子坐龍庭,老百姓只管交糧納稅出徭役,根本就不會關心最頂層的人是誰,更不會在意是哪個民族。明代末年,經濟瀕臨破產,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三餉徵調基本上已經使得民力徹底乾涸。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反而會希望明朝儘快改朝換代,政策得到調整。所以說,也許在很多人心中關心的只是政策走向,而不是哪個民族。

    真正關心華夷之辯的至於兩類人,一種是身處政壇無法自拔的人,也就是所謂的遺老遺少和南明中人。這些人或者是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或者是真的忠誠於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忠君愛國的熱誠,所以才會反對清朝。

    另一方面就是讀書人,因為他們是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意識之中,而且相對來說是最排外的。沒有理由,沒有道理,只要是外族,就會上升到華夷之辯的角度嗤之以鼻。這些人有時是無法理喻的。滿族入關之後,實行的一些經濟上的政策實事求是的講還是比明朝晚期的政策要好上許多,雖然伴隨著屠殺和種種習慣上的改變。但是最廣泛的人民實際上還是得到了實惠,所以他們就擁護清朝統治。李自成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因為沒有提出行之有效的治國方略,沒有建立起廣大的民心。因而,無論是中原人還是哪裡的人,大多數只關注肚子,不關注其他的東西,所以也就沒有人反抗清朝了。

  • 1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中國古代中原國家,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建立了高度發達的文明。而且中原國家的歷史從來沒有斷過,一直延續到近代。

    反而,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卻一直斷斷續續。從匈奴到鮮卑,到突厥,到契丹,到女真,到蒙古,到滿族。如此眾多的民族輪番出現,完全是一種你方唱罷我登臺的感覺。北方的這些少數民族,從來沒有完整地長得非常成熟過。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是因為他們自身生長的土壤太過惡劣,二是因為中原國家的多次強力打擊,三是因為北方民族為了利益互相爭鬥內耗。最終,北方民族直到明朝時期,很多依然處在奴隸社會,乃至於處於原始部落社會。

    (網路配圖)

    那麼,既然北方的民族發展得那麼緩慢,為什麼中國趨近於近代的時候,中原國家卻越來越多次地被北方民族執掌政權呢?比如蒙古族滅亡宋朝後建立元朝。後來雖然明朝建立了漢人的統治地位,但是明朝結束後,作為北方民族的女真(滿族),又滅亡明朝及李自成政權,建立清朝。

    這個問題很複雜。不過,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成長進步的問題。

    一個國家和民族要強大起來,一是要在政治上走向進步,二是在經濟上走向繁榮,三是在文化上走向發展,四是在軍事上走向強悍。

    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中原國家這四方面的情況。

    政治上,自從秦漢時期確定了皇權政治以後,一兩千年來,中原國家的政治體制就再也沒有變化過。不但沒有變化,而且還把皇權政治中最有傷害性的極權思想加以了發揮,推向了高峰。從這個意義上說,古代中原國家的政治體制是在走下坡路,向僵化、腐朽的方向上走。

    (網路配圖)

    經濟上,中國古代中原國家的經濟,曾經數度繁榮,但是沒有延續性。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統治者必然要驕奢淫逸,或者必然要搞大型工程,以及發動開疆拓土的戰爭。這樣國家必然會重新落入貧困,新的矛盾必然爆發,戰爭也因此風起雲湧。然後就像《紅樓夢》裡說的一樣,最終變成“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新的王朝又重新開始。也就是說,財富從來沒有延續過,唐朝的經濟與宋朝無關,宋朝的經濟也與明朝無關。

    文化上,中國古代中原國家文化上固然有一個不斷髮展演進的過程。但是中國古代中原地區,也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文化已經發展到了高峰。後世的思想文化,不是在這個基礎上延續發展,而是限制和阻礙。首先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各家學說給掐滅了,不讓它繼續發展和生長。只留下儒家一種學說。但就算是儒家這一種學說,也丟掉了這門學說中鮮活的東西,而是突出了其僵化的部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自由發展的思想文化,不利於統治者的統治。所以統治者要進行人為的干預。這種人為的干預,也讓思想文化無法發展起來,最終走向了衰亡。

    軍事上,中國古代中原國家的軍事,說起來有很好的機會快速發展起來。因此火藥和指南針都是中原國家發明的。如果能把這兩項技術應用到軍事上,相信中國古代中原國家的軍事,會很快進入熱兵器時代。一旦進入了熱兵器時代,其它地方,包括北方民族都很難與中原國家抗衡。但是中國古代中原國家並沒有這樣做。由於對巫醫百工的蔑視,因此在科學技術這一塊上,中原國家一點兒也不重視,最終直到清朝末年,中原國家的軍隊,依然只是以冷兵器為主。

    (網路配圖)

    我們再來看看北方民族的情況。

    北方民族由於數次被打擊,使得他們無法發展起來。但是,由於頻繁地和中原國家交往,因此,中原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能夠很容易地被北方民族學去。就算他們仍然處在農奴制,但是,只要給他們一個契機,他們就能迅速學會,亦步亦趨。

    歷史上曾經數次出現過北方民族進入中原以後,迅速漢化的情況。比如鮮卑族,當他們在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以後,迅速就實施了一系列漢化政策,最終他們基本上就成了漢人。再比如五代時期的沙陀族,也是因為進入了中原,在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等朝代以後,也成為了漢人。還有後來的女真族,也是在進入中原後,進行了高度的漢化。

    也就是說,實際上,因為北方民族大量學習中原國家的成果,他們發展起來是非常容易,很快他們就會到達中原國家的水平。而在軍事上,由於中原國家沒有進步,一直堅持冷兵器。但在冷兵器上,中原國家和北方民族比較,並沒有太大的優勢,甚至到後來還處於劣勢。因此,北方民族就全面佔領了中原。第一次建立元朝,漢化程度不夠,很快失敗。第二次建立清朝,漢化程度足夠,因此就站穩了腳。

    總之,這就是一個在不斷學習,而另一個沒有加強學習的原因。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等)

  • 12 # 潛行記1

    有以下幾種因素!

    1: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反抗。朱明王朝地方官員壓迫少數民族――滿族。 滿清政權的奠基者、開創者,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他的先祖,曾都是元朝、明朝的官員。到了努爾哈赤時代,他的外祖父,父親,還都是明朝的地方官員。可以說,他的家族官銜是世襲。是個大家族。因為他的外祖父王杲,看不慣明朝官員的欺辱,腐敗,起兵謀反,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父親給明軍作嚮導勸降王杲、去勸自己的親戚。反而被屠殺。於是,努爾哈赤對明王朝產生仇恨,於是反叛明朝。因為努爾哈赤,足智多謀,英勇善戰,逐漸強大。

    2:中國,自古以來,都是長期多民族和諧共處,自古以來,少數民族長期和睦雜居,少數民族與漢族無多大差異,都為朝廷效力,都通曉漢語。中國傳統疆域上,任何一個少數民族,建立全國政權,都不排斥漢文化,就是這個原因。是少數民族建立政權,還是漢族建立政權,沒有什麼區別了。當少數民族建立政權,遵循漢制,傳承漢文化。使佔多數人口的漢族,感覺有飯吃,有田耕,就知足,而少數民族執權者,往往比漢族統治者更出色,所以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當統治漢族地區、佔絕對多數的漢人,也不反對了。

    3:當少數民族,多數生活在邊疆時,逐漸強大時,當中原卻發生內亂,往往就叛亂。朱明王朝末期,發生了大饑荒,朱明王朝,沒有妥善處理好,於是,發生了眾多的地方農民起義,朱明王朝政權,面臨內憂外患。無力集中剿滅少數民族政權,致使努爾哈赤,逐漸強大,統一了外東北,控制蒙古地區,征服了朝鮮半島。以致後來,朱明王朝,無法剿滅,形成對峙局面。

    4:當朱明王朝,被漢族李自成農民起義滅了以後,鎮守山海關的漢族大將軍吳三桂,投降了滿清王朝,又攜手共同滅掉了漢族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建立的政權。致使少數民族建立的滿清王朝,順利進入中原,奪取全國性的勝利。

  • 13 # 英皇騎士

    中國的歷史。

    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為中心。

    各個朝代的更迭。

    不都是有漢族統治的。

    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

    中原人也在你爭我奪。

    李自成,洪秀全。。。。等等。沒有形成一股大的力量。

    所以被少數民族打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就中醫而言,人為什麼會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