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如酒

    大家應該知道,晉國乃是春秋五霸之一,在後期的戰國七雄裡,秦、楚、齊、都曾經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同為春秋五霸的晉國消失了,由於晉國內部卿大夫作亂,趙韓魏三家將晉國瓜分,可就算是這樣,這三家依然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可見分裂前的晉國是多麼強大。

    但是如此強大的晉國依然滅亡,分裂成了三個國家。那麼他是怎麼滅亡的,三家分晉之後,晉國的國君又有著怎樣的結局?

    晉國的滅亡主要是由於六卿制度,為了壓制其他的晉國公室,晉公採取六卿制度來治理國家,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卿大夫們的權利越來越大,晉國國君的權利越來越小,最終導致了趙韓魏三位卿大夫,先是打敗了其他的卿族,繼而將國君的權利逐漸剝奪,最終形成了三家分晉的局面,連周天子也將三家封為諸侯。

    晉出公時期,國內權利幾乎全部落去卿族手中,他們甚至互相攻伐,來佔領對方的地盤,六卿中的兩個卿族,便被擊敗,其土地被其他卿族佔領,晉出公本想削弱卿族,卻被卿族聯合進攻,最終失敗公元前433年,晉幽公即位,這個時候真正屬於晉國的土地只有絳、曲沃兩城,其他土地則完全落入卿族手中。

    晉幽公身為晉國國君,因懼怕韓趙魏三卿,反而要去向他們朝拜。晉幽公被盜賊所殺後,其子晉烈公為國君。

    在公元403年,周天子賜封趙韓魏三國,承認其諸侯國的地位,晉國名存實亡。烈公死後,孝公即位,這時晉國已經完全喪失了地盤,趙韓魏三國也不願意接受晉孝公,等到了晉孝公二十年的時候,趙韓兩國將其遷到了屯留,後來趙韓兩國分割地盤的時候將晉孝公又遷到了端氏。

  • 2 # 威廉一懶眾衫小

    亮出答案:晉哀公死後,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土地,絳與曲沃兩地留給了晉幽公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戰國時代開始,晉國名存實亡。

    公元前349年,韓、趙兩國殺晉君,晉國絕嗣

  • 3 # 茱萸DD

    “三家分晉”,並非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而是一場持續數十年的貓鼠遊戲。有意思的是,韓趙魏這三隻貓,大約因為彼此利益分配不均,並未一招制敵,晉國公族才得以苟延殘喘五十餘年。

    其實,在晉國公族內部經歷了“曲沃代翼”,“驪姬之亂”等內亂後,公族力量越發衰弱,國公更怕公族再次內亂,大量任用外族子弟。這些家卿經過漫長的政治爭鬥,終於在春秋末期,形成了六卿控制晉國的局面。

    六卿中,範、中行兩家最先敗落。剩餘四家中,勢力最強的智家挑起了事端,最終被趙韓魏三家合滅,直逼晉出公。晉出公出逃病死途中,後來繼位的晉哀公、晉幽公都是傀儡,蝸居絳、曲沃這點地盤。

    晉烈公時,趙韓魏三家上奏周天子,封為諸侯。烈公死後孝公繼位,此時晉國公族已無任何存在的必要了,毫無立錐之地。孝公死後,靜公繼位第二年,被三家廢為庶人,後又被謀害,晉國至此完結。

  • 4 # 農閒碎語

    春秋末期,晉國國君權利就衰落了,實權由六家大夫把持。他們各自為政相互攻打,後來有兩家被打敗,只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其中又以智家實力最大。

    智家智瑤在位間專權晉國,智瑤想侵佔其他三家土地,對其他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奪去霸主之位。為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拿出一百里土地和一萬家戶口來歸公。

    三家大夫知道智瑤居心叵測,想以公家名義迫使他們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和魏恆子先後割了入口和土地。只有趙襄子不答應,說土地是上代留下的產業,不能送人。

    智瑤大怒馬上聯合韓、魏兩家,一起攻打趙家

    趙襄子知道寡不敵眾,就帶兵退守晉陽。

    晉陽城堅固,趙兵弓箭又多,死守兩年多,智瑤始終沒有把它攻下來。

    一天,智瑤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晉陽城東北那條晉水時,突然想出一個主意,把晉水引晉陽城來,就可以水淹晉陽城。於是,吩咐士兵挖河將河將水引到晉陽城下,又在上游築起大壩,擋住上游河水。

    此時正是雨季,上游水壩的水滿了,智瑤命令士兵挖開大了壩,河水就灌進晉陽城裡去了。

    城裡房子被淹,老百姓就跑到房頂上避難灶頭淹在水裡,人們就想辦法把鍋掛起來做飯,晉陽城裡的百姓對智瑤恨之入骨,寧可淹死也不投降。

    智瑤乘戰車巡察水勢,魏恆子駕車,韓康子在旁邊保護。智瑤得意地指著晉陽城對兩人說,我早先只知道水可以像城牆一樣擋住敵人,現在才知道水也可以滅掉一個國家的。

    韓康子和魏恆子聽了,心裡暗暗吃驚。因為他們兩家封地旁邊也各有一條河,智瑤的話讓他們想到,晉水既然可以淹了晉陽城,說不定哪天他們也會遭到和晉陽城一樣的命運。

    晉陽城裡每況愈下,趙襄子心急如焚,對門客張孟談說,民心固然沒變,可是水勢再漲 晉陽城就不保了。

    張孟談說,韓、魏兩家並不是甘心把土地割給智瑤,我想辦法對他們進行由說 於是張孟談偷偷出城,找韓趙兩家說明齒亡唇寒的道理,勸說他們一起反攻智瑤,韓魏兩家正對智瑤心存餘悸,經張孟談一說就同意了。

    第二土夜裡,智瑤正在營裡睡覺,猛然被一陣殺喊聲驚醒,四周戰鼓轟鳴,趙、韓、魏三家士兵一起衝殺過來,智瑤全軍覆沒自己也被殺了。

    趙、韓、魏三家滅了趙家,不單把智瑤侵佔的土地收回,連智家的土地也平分了,此後他們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派出使者,見周威烈王,要去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

    至此韓、趙、魏三家立國,晉國滅亡

  • 5 # 洞悉觀史

    在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裡,晉國也是實力很強的,不過最終晉國卻走向了衰亡,這其實和一件事有著密切關係,此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

    當時晉國有四大家族掌握著大權,分別是智氏、趙氏、韓氏和魏氏。當初這幾家裡實力最強的是智氏,不過智氏卻想一家獨大,消滅其他幾家,這樣一來引起晉國內亂,最終在智氏的逼迫下,其他三家不得不聯手,智氏最終敗了,韓、趙、魏三家平分了晉國,不過他們卻不敢完全取代晉國,畢竟曾經都是晉國的臣子,所以為了安撫百姓,為了不背上叛國的罵名,他們最後立了晉哀帝為傀儡,晉國的疆土也一點點變小了。

    在三家分晉之後,晉國還是存在的,經歷了多位君主,這些君主中也有不少想要恢復晉國往日的輝煌,只可惜他們手中並沒有大權,所以那些越是有能耐的君主,越是受到打壓,有些甚至下場很慘,所以後來繼位的晉國君主,大多裝聾作啞,裝作什麼也不懂,來保護自己,保護那個名存實亡的晉國。

    不過晉國在眾多國家之間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周邊的國家都不斷侵佔晉國的土地,在晉哀帝以後兩位君主過後,晉國就損失了一大半的土地。

    狼煙起,塵飛揚,在群雄並起的時代裡,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很難的,但是想要衰敗,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晉國往日的輝煌最終還是沒能恢復。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晉國從晉獻公開始,不允許立國君的兒子及孫子為貴族,因此晉國國君的兒子及孫子們紛紛到其它國家做官,由於晉國排斥同姓王公,直接導致晉國無王公,而引起外姓卿大夫的崛起。

    後來當政的晉文公搞了一個三軍六卿制分享晉國的軍政大權,因此晉國的軍政大權逐步掌握在外姓的六卿之中,國君強有能力,尚且還能控制國政,一旦國君弱且昏庸,晉國的國政就全部被卿大夫掌握。

    晉國經過近兩百的發展,權力逐漸掌握在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國卿大夫手中,晉國國君反而成為傀儡,毫無權力,被這六國卿大夫控制。

    公元前557年,晉平公在位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位卿大夫相互爭鬥,結果趙氏把範氏、中行氏滅亡,公元前453年趙氏又聯合韓氏﹑魏氏滅掉了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威烈王迫於形勢,任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王室,晉國正式滅亡。

    晉國最後一任國君是晉靜公,公元前377年即位,在位僅2年,公元前376年被廢,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公室僅有的土地,把晉靜公廢除為庶民,晉國徹底滅亡。

    晉孝公,是晉靜公的父親,晉國倒數第二位國君,公元前389年即位,在位12年,晉孝公在位時期,晉國的大多數領土已落入韓、魏、趙三家之手,晉孝公多次被韓、魏、趙三家遷移,先後被遷往屯留、端氏。

    晉烈公,是晉孝公的父親,晉國倒數第三位國君,公元前416前即位,在位27年,晉烈公在位期間,也就是公元前403年,發生了三國家分晉,韓、魏、趙正式成為諸侯國,而當時的晉獻公被魏國控制。

  • 7 # 淺石82209282

    被消滅的政政,他們的後裔,只要無復國之事件,都會默默無聞,無從智曉。但從山東臨沂漢墓出土竹簡記載吳王同孫武的對話;王問,晉六卿誰先亡,武答:範氏,中行氏先亡,其次是智氏,再其次是韓魏,只有趙氏來統一晉國。王問;何據,武答:範氏,中行氏是一百六十平方步一畝,魏是一百八十平方步一畝,趙是二百四拾平方步一畝。孫武看趙氏對人民的讓步,確定了他們的興衰。三家能善待百姓,以此推測,他們也會善待晉國後裔的。

  • 8 # 撫劍偷聽琴

    為了讓各位看官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不妨先從那個時候的制度說起。

    春秋戰國及其以前的商、周時期,國家統治天下用的都是分封制。這個分封制意思就是隻要是當官的都有機會獲得一塊土地,這個土地上的居民就是替自己幹活的。低層官員向所屬的高階官員上繳供奉和提供各種雜役(含兵役)。也就是說,一個國家有很多諸候在各自為政治理,而諸候本身也按照這種模式往下分封,需要錢了,下屬們提供錢,需要幹活的就提供幹活的,需要打仗的就提供打仗的。

    那麼晉國在三家分晉之前採取的是六卿協助國君治理“晉”國這塊土地的模式。

    所謂的六卿大家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軍隊的前軍、中軍、後軍,而每一軍又各有正副職一名,所以就是有六個人——這六個人被稱為六卿。

    當時這六卿的位置又被六大家族把控,分別為: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和各位在歷史劇中容易看到的情況一樣,當主弱的時候,特別是當打天下的主子一死,子孫年幼無能的時候,臣子們就該趁機作亂了,這六卿之間相互傾軋,暗中角力,都想把對方的土地多搶到自己手裡來——大家請注意,那個時候土地就是最主要的財產,因為你擁有了土地,土地上生活的人也歸你了!

    六卿爭奪的過程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所以簡單略過,最後晉國只剩下了四個大家族,分別是:智、趙、韓、魏,其中智氏那一家風頭最猛,他聯合已經臣服自己的小弟魏和韓準備吞姓趙的土地的時候,事情發生了逆轉,因為姓智的太過囂張跋扈,被姓趙的策反了韓、魏兩家,最後在疏忽大意下,被韓、趙、魏聯合起來幹翻了,所有土地也都被這三家平分——你看事情到這兒的時候“三家分晉”的三家才開始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這個時候晉國姓姬的國君還在,只是沒人把他當回事兒罷了,韓虎、趙斯、魏虔三家勢均力敵,他們把其他家族全滅了之後,此時晉國的國君叫姬柳,史稱晉幽公。這時候姬柳還是有自己能控制的土地的,就是絳城和曲沃。

    韓、趙、魏三家這時候還給原來的主家留著面子沒趕盡殺絕,但是姬柳自己不爭氣,這個人好女色,經常跑出去和女人幽會,那時候兵荒馬亂的,天下又不太平,在一次姬柳出去找女人的時候竟然被強盜殺死了!

    這個事兒發生在公元前402年,那時原屬於晉國的三個小國就數魏國實力最強,魏國的大當家魏文侯就出兵剿滅強盜,扶持姬柳的兒子姬至做了晉烈公。

    那時候周天子一看,這三家已經實際控制晉國,而且好歹還延續著晉國的祠堂香火,所以就下了個任命書,把韓、趙、魏三家正式任命成諸侯了。

    也許是感念周天子的恩德,韓、趙、魏三家還真是消停了幾年,沒太為難姓姬的,公元前395年,晉烈公死了,三家接著扶持烈公的兒子姬欣繼位,是為晉孝公。

    晉孝公在位期間韓、趙、魏也是沒有動他,直到公元前377年,姬欣也死了,他的兒子姬靜繼位,這時候韓、趙、魏分晉之後家主之位都已經傳到了孫子輩,這三個孫子覺得姓姬的沒什麼用,地盤還是大家分了的好,所以就在晉靜公繼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76年,把絳城和曲沃也分成三份大家平分了,至於晉靜公則乾脆被流放成了平民,自此晉國香火斷絕!

  • 9 # 秋日寒水

    1.晉幽公:晉幽公之時,晉幽公恐懼三家權力,反朝貢韓、趙、魏之君。周幽公最終死於淫婦人,夜竊出邑中,強盜殺了周幽公,但是不是強盜所為,還是另有他人,不可知。

    2.晉烈公:晉幽公被殺後,晉烈公即位,晉烈公十三年,魏國、韓國、趙國成為諸侯國,晉烈公二十七年,晉烈公去世,孝公即位。

    3.晉孝公:晉孝公時,已經沒有晉國國君什麼事了,晉國的大多數領土已大多落入韓、魏、趙三家之手,孝公二十年,趙國把遷晉國君於屯留,後封晉君於端氏。

    4.晉靜公:晉國的最後一位君主,晉孝公之子,孝公死後即位。公元前349年,韓、趙、魏三國瓜分了晉國土地,廢晉靜公為庶民。晉國滅亡。

  • 10 # 滄海拾遺錄

    謝邀。自古以來,國家的興衰更替是十分常見的現象。西周初年,華夏大地上大約有大大小小八百多個諸侯國。歷經了數百年的征伐兼併,到戰國末期,只剩下韓趙魏燕楚秦齊等七個主要國家,以及衛國等為數不多的附庸小國。可是,在春秋時期強盛多年的晉國卻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脫胎於晉國曆經了“三家分晉”的韓趙魏三國。那麼,“三家分晉”之後,晉國國君究竟去了?結局又是如何?

    由於春秋初期晉國經歷了小宗取代大宗的“曲沃代翼”事件,內亂耗時六十七年,鑑於如此慘痛的教訓,後面繼位的國君們對公族勢力保持高度警惕,嚴格控制其力量,特別是在晉國驪姬之亂時,晉獻公逐殺諸公子,並不再立公子公孫為貴族,使得晉國成為諸侯國中僅有的無重要公族力量的國家,史稱“晉無公族”。晉文公重耳即位後,由於國家治理必須依靠貴族士大夫協助,這就給了外姓貴族在晉國政壇崛起的機會,重用跟隨其流亡諸國19年的家臣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新興異姓貴族之間既互相聯合又互相爭奪權力,家族力量越來越強,逐漸超過了晉公室力量。

    經過百餘年互相排擠之後,最後只剩下六大家族,范家、中行家、智家、韓家、趙家、魏家。因為利益衝突,六大家族發生火併,火併的結果是范家和中行家被消滅,家族領袖被驅逐出國,土地被其餘四大家族瓜分。在剩餘的四家貴族中,智氏家族勢力最強,開始繼續削弱其餘三家的勢力,趙氏家族不肯屈從,智氏家族便聯合韓魏兩家進攻趙氏家族的根據地晉陽。在趙氏家族生死存亡之際,趙氏家族成功地遊說了韓魏兩家,反過來消滅了智氏家族,這就是公元前454年(晉哀公三年)消滅智氏家族的“晉陽之戰”,此戰過後,韓趙魏三家貴族取得了晉國的實際控制權。次年(公元前453年),三家正式分晉,可憐的晉幽公只保有絳和曲沃兩邑,已處在亡國的邊緣。

    三家分晉後,晉國國君地位一落千丈,作為名義上的君主,晉國國君非但不會得到韓趙魏三家的朝覲,反而要前去朝見三家主君。雖然與晉公室同樣出身姬姓的周天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願承認韓趙魏三家的諸侯地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家的地位日益穩固,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最終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資政通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但要求保留晉國國君的地位,且在三家之上。

    韓趙魏三家自然是滿口答應,但這只是空頭支票,隨著地位得到承認,晉國國君的日子更加難過,繼續苟延殘喘了幾十年。韓趙魏三國君主也不想讓晉國國君這麼一直礙眼下去。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三家聯合廢晉國國君,遷於端氏,公元前349年,三國聯合出兵瓜分晉國僅有的土地,廢晉靜公為庶民,面對晉靜公這個燙手山芋,趙國國君打算嫁禍於人,強行將其遷往韓國治下的屯留,韓昭侯也不想長期留著晉靜公,表面上熱情接待,暗地裡唆使晉靜公的韓妃秘密殺死他,至此姬姓晉國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 11 # 天成策史

    首先回答,三家分晉後,晉國國君的下場。韓趙魏三大家族合力攻打晉國,晉國不敵,國君晉出公不敵出逃,病逝在路上。三家扶持的陸續幾位傀儡國君分別是晉哀公、晉幽公、晉烈公、晉孝公、晉靜公。晉靜公被廢后晉國從此滅亡。

    其次跟大家講述一下三家分晉的歷史背景:

    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力在諸侯國當中最強,地盤最大、人口最多、拳頭最硬,想欺負誰就欺負誰。晉國的內部也是有各大家族勢力組成的,也是經過激烈角逐出現四大家族勢力最大,分別是智家、韓家、趙家、魏家,其中智家勢力最強。

    到了春秋末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那位)滅掉吳國,率軍北上與各諸侯國聯盟,勾踐當上盟主。這以後不僅不用“嘗膽”了,而且做到了勢力最大,風頭直壓晉國。晉國這邊智家表示不服,要讓晉國變強,帶頭讓四大家族向國君上交自己勢力的土地和人口,讓晉國變強。韓家和魏家都交了,唯獨趙家不肯交,於是智家聯合韓家魏家攻打趙家。歷史當中戲劇性的故事出現了,打到一半眼看要成了,韓家和魏家反叛,聯合趙家把智家的軍隊給淹了。智家被打敗以後緊接著攻打晉國的國君, 當時的國君是晉出公,打不過出逃了,在出逃的半路上病逝。就此晉國的土地和人口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春秋時期結束,正式進入到戰國時代。

    晉國的君主問題出現了,如果直接瓜分就會落下反叛君主的口實,遭到其他諸侯和周王的派兵攻打,於是扶持了一個傀儡君主晉哀公。雖然晉哀公地位是一國的君主,但是手中無兵無權,只是一個空架子,維持晉國表面上的江山,但是晉國已經是名存實亡了。這個君主的地位傳遞幾代傳到晉靜公之後,三家徹底撕破臉,將晉靜公廢黜為庶民,從以後晉國已不復存在。

  • 12 # 信起良嘉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晉國(前1033年—前349年),周朝的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姬姓晉氏,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對於強大的晉國,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強國之一。在春秋這一歷史階段,晉國和楚國這兩個超級強國之間的爭霸,成為主要的歷史階段。不過,到了戰國時期,晉國被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家瓜分,從此在歷史的大舞臺上消失。不過,三家分晉後,晉國並沒有滅亡,而是繼續堅持了50多年!

    一、首先,根據《春秋》、《史記》等史料的記載,晉平公以後,晉國範、中行、智、韓、趙、魏六卿之間鬥爭激烈,導致晉國君主的實力被不斷削弱。晉定公時,範、中行兩家首先敗亡。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晉國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不過,魏趙韓三家分晉後,晉國並沒有立即被滅亡。公元前403年,晉烈公在位時發生了三家分晉,從此魏國、韓國、趙國成為正式的諸侯國,與楚國、燕國、齊國、秦國並稱為戰國七雄。

    二、在此基礎上,晉烈公所在的晉國依然具有立錐之地。不過,此時的晉國已經被魏國所控制了。公元前389年,晉烈公去世。在晉烈公之後,晉孝公即位,《古本竹書》將這位晉國君主稱作晉桓公,名姬頎。晉孝公在位期間,趙成侯、韓懿侯遷晉君於屯留(今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一帶)。晉桓公三十年(前359年),趙成侯與韓昭侯分晉,遷晉君於端氏(今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一帶)。由此,在進入到戰國時期,晉國君主的待遇可謂每況愈下,不僅自身的領土被魏趙韓三家繼續瓜分,還因為而顛沛流離。

    三、在晉孝公之後,子晉靜公即位。據《史記》記載,晉靜公元年齊威王初立。公元前349年,韓、趙、魏三國瓜分了晉國公室僅有的土地,廢靜公為庶民。晉國徹底滅亡。由此,對於晉靜公來說,成為晉國這一諸侯國的最後一位君主。自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開始,晉國堅持到公元前349年才正式滅亡,也即苦撐了50多年,可謂非常不容易。在戰國初期,雖然周王室的權威幾乎蕩然無存了,但是,對於魏國、趙國、韓國這三國,還是不敢立即消滅晉國,這可能是擔心秦國、楚國等大國以此為藉口來興兵討伐。

    四、最後,那麼,問題來了,強大的晉國,為什麼會被魏趙韓三家瓜分呢?對此,這無疑要追溯到“曲沃代翼”這一歷史事件。正是因為小宗取代了大宗,到了晉獻公時明顯不信任公族,開始排斥公族子弟,轉而重用非公族的人才。其次,在公元前656年的驪姬之亂後,登基的晉文公為了避免公族內亂爭權的問題再次發生,逐漸將公族子弟都質於外。雖然晉獻公、晉文公這兩位君主讓晉國走向強大,但是,對於公族勢力的持續削弱,並重用卿族勢力的行為,為三家分晉埋下了伏筆。自此之後,晉國的卿族勢力逐漸做大,最終由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家來徹底結束晉國的歷史。1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的皇帝家族中,為何有人說清朝皇帝是整體素質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