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金蘭中醫學社

      人們常說,“有人識得路邊草,一生衣食都不少”。這句話其實是在告誡我們,即便是路邊的野花野草,只要運用的正確,也是治療疾病的良藥,所以古代有一些郎中就靠這些花花草草來養家餬口了。

      記得有一種類似蒿子野草,挺有意思的,幼苗可以食用和藥用,但也有人將成品砸軟,編成辮,吊掛在樑上,用火點燃後可以作為生火或驅蚊之用。那麼這種類似蒿子的野草是什麼呢?它就是茵陳蒿。

      

      提到茵陳蒿,也許早些年得過黃疸肝炎的朋友對這個藥比較熟悉。中醫認為,茵陳蒿味苦、性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溼、退黃等作用,一直被中醫臨床視為醫治黃疸的要藥。比如治陽黃的茵陳蒿湯,治療陰黃則的茵陳四逆湯。還有,在治療溼熱燻蒸而發生黃疸的病症時,可以單用一味茵陳蒿,大劑量煎湯內服,也可以配合大黃、梔子等同用。

      茵陳蒿的臨床作用比較廣泛,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利溼退黃,對於黃疸、肝炎作用較好。一般來說,茵陳除了藥用價值較好外,食療價值也挺好。在藥用方面,比較著名的方子有茵陳蒿湯、茵陳四逆湯。那麼,在食療方面,茵陳蒿是否也有比較好的方子呢?

      

      我們先來看看一個利溼退黃、祛風明目的食療方子。用茵陳蒿的嫩莖葉250g,白糖、麻油各適量。先將茵陳蒿去雜洗淨,放在沸水鍋裡焯透,撈出後再洗乾淨,擠幹水分,切碎後放入盤中,加入食鹽、白糖、麻油等調味品,拌勻後即可食用。這道食療方子碧綠清香、甘甜爽口,適用於溼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疥瘡,兩目昏花,夜盲等病症。

      再來看一個健補脾胃、利膽退黃的食療方子。用茵陳蒿25g,新鮮荷葉1張,粳米100g,白糖適量。具體做法是先將茵陳蒿和荷葉用清水清洗乾淨,放在鍋中,加水適量,煎湯、取汁、去渣,加入洗淨的粳米同煮,待粥將熟時,放入白糖稍煮片刻即可。這個粥色淡質濃、清香甘甜,適用於慢性肝炎恢復期,對肝疾的痊癒有一定的作用。

      

      茵陳蒿其實不止是治療黃疸、肝炎的要藥,現代藥理學研究,茵陳除了有利膽、保肝功能之外,還有解熱、抗炎、降血脂、降壓、擴冠等作用。當然,茵陳蒿雖然作用較多,尤其是對肝膽作用極好,但也不宜大量使用,如果用量過大可引起頭暈,噁心,腹瀉,上腹部不適等症。

      差點忘了,以前採訪一個老中醫時,無意中聽到他說茵陳蒿還有治療口腔潰瘍的作用。具體用法是取30克茵陳,煎湯代茶用,並不時漱口,次數不限,一般五天即可痊癒。

  • 2 # 黎醫生

    茵陳,屬於中藥類。

    全草可以入藥。味苦、性微寒。

    功能:清熱利溼、利膽退黃的功效。

    主治:用於黃疸溼尿少、溼熱、溼瘡瘙癢等症狀。

  • 3 # 桂花芳香77105282

    茵陳,味苦,性平,微寒。

    主要成分:含茵陳烯,茵陳酮,茵陳素,綠原酸,咖啡酸。

    藥理作用:有解熱,利疸,抗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抗病毒(流感病毒),降脂(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脂旦白)防止血管壁脂質沉積等作用。

    臨床應用:臨床上,茵陳是治療黃疸的主要藥物:

    1.治溼熱黃疸:

    黃疸初起,熱重於溼,有發熱,小便不利,便秘腹脹,脈弦數,配梔子,大黃,方如茵陳蒿湯;若溼重於熱,有胸脘滿悶,頭重身困,無便秘,但小便不利明顯,脈濡緩,則配五苓散,方如茵陳五苓湯。(參考: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等。)

    2.治寒溼黃疸:有全身虛寒而夾溼者,配溫裡祛寒藥如附子,乾薑等,方如茵陳四逆散。(參考:慢性黃疸型肝炎,肝硬化等。)

    3.作為柴胡的代用品用於清熱。兩者都能去肝膽實火,但茵陳藥性較柔和,故凡平素陰虛而新有實熱,可用茵陳代柴胡,以避柴胡之燥。

    4.肝火感冒,流感初起,口苦,咽乾,頸部筋痠痛,可用潘睦氏經驗方:竹柴胡,龍膽草,杭菊,茵陳,甘草。煎水治療(按體質配藥量),效佳。

    5.使用注意:虛黃(貧血,寄生蟲病所致):面略黃帶淡白,小便如常,口淡,脈弱,不是溼熱所致,不宜用茵陳,宜用補中益氣湯治療,請鑑別之。

    以上供參考之。

  • 4 # 仁普堂中醫養生

    茵陳滋陰補腎。功能主治:清溼熱、退黃疸、小便不利,溼瘡瘙癢等。有利膽,保護肝功能,解熱,抗炎等作用。茵陳泡水對肝病有一定的療效,如果身體沒什麼異常,長期泡水喝的話肯定會對體質有不利影響。

  • 5 # 冰雨雪點

    茵陳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我說一下它的別名白蒿,相信很多喜歡野菜的人都知道。

    據傳華佗曾用它給人治過病,有些人服了管用,而有些人服了卻不起作用,後來反覆試驗是三月的茵陳能治病,此後就有了三月茵陳四月蒿之說。

    茵陳的功效:

    中醫常說茵陳有清溼熱、退黃疸功效相關的藥理作用為利膽、保肝、抗病原微生物、降血脂,以及解熱、鎮痛、抗炎等作用。我們大多人都知道它有護肝作用,別的可能瞭解甚少。也有說它有抗腫瘤作用。

  • 6 # 一葉輕舟85

    茵陳屬利溼退黃中藥,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陳蒿或濱蒿的嫩苗葉莖,主產陝西、山西、安徽、湖北、四川等地。以乾燥莖葉入藥。性味苦、辛,微寒。入脾、胃、肝、膽經。功能:清利溼熱,退黃疸,燥溼祛風。

    民間及傳統醫藥多用於以下疾病:1、陽黃常與梔子、大黃、黃連、澤瀉、車前車同用。2、陰黃帶與制附片、白朮、乾薑同伍用。3、溼溫溼熱重常與滑石、黃芩、菖蒲、藿香等同用。4、時疫常與藿香、滑石、黃芩、木通、川貝、薄荷、菖蒲、連翹、白蔻仁、射干等同用。5、風瘙癢疹常與荷葉共煎服。6、疥瘡、癘瘍風常與茵陳、苦參、菖蒲外煎水洗用。7、高血脂。8、冠心病。9、膽石病常與金錢草、大黃、鬱金等同用。10、降血壓。

    常用量9一15克,入湯劑。外用適量。注意!茵陳燥溼利水力強,非溼熱發黃者當慎用。《別錄》評價:“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

    茵陳主含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利膽保肝、降血脂、擴張血管、降血壓、抗菌等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熱牛奶不糊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