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皇帝活得時間越長就會廢太子,爭權奪嫡就會愈演愈烈,這是為什麼呢?
9
回覆列表
  • 1 # 半卷

    這個問題有意思,太子這個位子很微妙。

    你想想看你死了以後,你兒子就能繼承你的位子。權利巔峰只有一個人,你心裡不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嗎?君和臣之間關係是與雲泥之別,說實話,要不是人的壽命限制,皇帝真的希望再活五百年。

    再考慮到,權力就是毒品,吸了就上癮,尤其是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更加容易上癮。你手裡有權力,不到最後一刻,你肯定是不願意放權的。

    皇帝一長壽,太子心態也微妙了。秦國國君秦昭襄王,人家長壽,結果呢?長子熬死了,次子最後也差不多了(當了三天國君)。梁武帝也是高壽,昭明太子也死在皇帝前面。別人沒有機會過癮當皇帝,太子機會很大,但是死在皇帝前面就真的沒有機會了。所以,皇帝長壽,太子心態也很微妙。

    鑑於兩個人心態都很微妙,別人未必看不出來,有些人喜歡富貴險中求。挑撥父子關係,然後從中獲利。江充就是這麼發跡的,從地方諸侯王一直挑撥到漢武帝和太子劉據。

    再說了,擁戴新皇帝以後說不定就出將入相了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都懂這個道理,你是擁戴太子提前上位呢?還是擁戴其他皇子?擁戴太子提前上位(這種情況一般是太子已經不受寵了),成了很好,不成了小命不保。擁戴其他皇子,別人成了第一個猜忌的就是你。

    為什麼有時候太子很容易不受寵。太子一般是嫡子或者長子,有句話:“母憑子貴。”反過來也有這種邏輯:“子憑母貴”,你母親受寵貌似兒子也會身份不一般(例子太多,比如萬曆與兒子福王)。活的越久,太子母親就越老(不少情況是太子母親早於皇帝去世),太子那種母親加成就越少,相反老人一般比較喜歡小兒子,再加上年輕的母親的加成。很多事情就不好說了。

    這時候,太子和最受寵的皇子之間關係微妙,朝臣就會站隊,明爭暗鬥是少不了的。

  • 2 # 北斗七星樓

    太子再優秀也會有被圈圈點點的地兒,皇帝越長壽,可能圈地就越多,就象一張白紙,平鋪在案几上,時間長了,免不了會有貼上上汙垢,讓人一目瞭然,當太子又何償不是如此呢,更何況長壽皇帝本就不缺少接班人。

  • 3 # 靜雨寒妍

    這些皇帝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越來越不行,心裡也越來越敏感,越來越缺乏安全感,面對著年富春秋的兒子心裡也會有嫉妒和失落吧,會想:我兒子身體這麼棒,做老子的身體這麼虛,他會不會有點等不及了,盼著我這個爸爸早點死呀”。聽到一點風吹草動沒準就信,一激動就把自己兒子給廢了。還有時間拖的越長太子年齡也跟著大了,犯錯的機率也會更高,太子和他的弟弟們的比較也會更加明顯,這時候沒準太子心裡也躁動,“你個老東西活這麼久,佔著茅坑不拉屎,真特麼討厭”,一毛糙就更容易犯錯

  • 4 # 葦說歷史真相

    如果您認為皇帝是最高危的的職業,那麼太子可能就表示不服了。

    在古代,帝國一把手毫無爭議是皇帝(當然,那些極少數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嬰幼兒皇帝及性命操縱在權臣手中的傀儡皇帝除外),那麼作為未來的皇帝,太子這個位置自然是炙手可熱、舉世矚目。

    歷來圍繞太子位置,不知道釀成了多少兄弟相殘、同室操戈的人倫慘劇。

    歷來皇帝對於太子的感情是非常矛盾和複雜的,太子表現太過積極、政績卓著吧,皇帝會有危機感,怎麼著,等不及了,想搶班奪權。太子如果表現平庸、無所作為吧,皇帝又要懷疑了,你到底行不行啊,我的決定到底對不對啊,是不是考慮考慮其他兒子呢?

    大家看看下面這份死在自己老爹前面的太子名單就明白了:

    漢武帝太子劉據,死亡年齡:38歲,死亡原因:被迫舉兵造反,後失敗,被逼自殺。

    隋文帝太子楊勇,死亡年齡:約38歲,死亡原因:被廢,後被弟弟楊廣矯詔賜死

    唐太宗太子李承乾,死亡年齡:27歲,死亡原因:謀反失敗被充軍,後鬱鬱而終。

    元世祖太子真金,死亡年齡:43歲,死亡原因:因禪讓事件惹怒忽必烈,後驚懼成疾而亡。

    明太祖太子朱標,死亡年齡:38歲,死亡原因:病逝。

    除了朱標病逝以外,其他幾位都和自己的父親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最終都沒能倒在了通向皇位的路上,沒能修成正果。這一位置的難度係數,可見一斑!

    印象中皇太子是僅次於皇帝的人,因為太子是儲君,也就是未來的皇帝,所以應該尊貴又顯赫的!

    但並不是所有的皇太子都能一直如此好命的,他們的風險比一般皇子要大的多,雖說是虎毒不識子,他是皇帝的兒子,但也有說一山不容二虎啊,面對皇位、權力,是兒子又能怎麼樣?康熙不就廢了幾個兒子麼!

    看樣子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也並不好坐啊!

    太子的位置也不一定能坐的穩,弄不好就丟了性命!伴君如伴虎啊!這如履薄冰的日子過得心驚膽戰,還不如做個閒散王爺或者世子來的自在!

  • 5 # 亢龍有悔144672462

    主要還是權利鬥爭。人越老越剛愎自用,老皇帝更如此。最大的是做了幾十年皇帝,自大慣了,認為自己什麼都對,怕太子上臺改這改那,同時有人想太子那個位置,有人想擁立的功勞,說太子好話的少,想渾水摸魚的多,太子危險了。太子等了幾十年,心理陰影面積大,老頭子昏庸了,早該我上了,壓了那麼多。我上臺要怎樣怎樣,同時也還有一批人圍著太子轉,這就悲催了。當然,有的時候鬥爭更慘烈,如唐朝,高祖太子建成,太宗太子承乾,高宗太子忠太子弘,中宗太子重潤,都沒好結果,睿宗嫡長子讓給了玄宗得善終,玄宗一天殺了三個兒子,不然哪有肅宗的事?

  • 6 # 隔壁老王談熱點

    一把手和二把手的矛盾不可調節,皇帝和太子的政治關係要遠大於親情關係,而且,這個二把手的上位還必須以一把手的死亡為前提,所以時間越久,猜忌越大,太子越危險,再加上其他皇子總是給太子使絆子,想讓皇帝廢太子而為自己爭取機會,你說當個幾十年的太子難不難。

  • 7 # 古籍與歷史

    越是有能力的君主對於太子的態度越是矛盾既希望他成長,但是又怕太子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且君主年紀大了脾氣也會變得陰晴不定,這時侯太子最危險天天如履薄冰。一個不小心自己的地位就會不保。尤其是太子還有幾個能力出眾的弟弟的時候。

  • 8 # 蒼茫大地顧煒斌

    蒼茫大地認為這個現象是正常的,太子和皇帝是一對歡喜冤家,如果立太子後時間不長,皇帝撒手歸西,那父子應該還能相處融洽,但皇帝太子這種父子關係不同於普通人家的父子關係,父子糾結的是天下最大的權利即皇權,他們的衝突原因也就因此。皇上知道既然立了太子,就是立了儲君,皇權遲早要交接。但問題是皇權是個好東西,它是阿拉伯神燈一樣要什麼有什麼,不到嚥下最後一口氣,他絕對捨不得放棄;同時一旦放權,而老皇帝還在,那他就是新朝最大的威脅,所以自己性命堪憂。不要說移交皇權,就是讓太子提前扶植自己的勢力也犯了皇帝的大忌。怕太子有提早接班的想法,即便太子沒有,他手下的大臣都想成為從龍之臣,也會對皇上造成不利。但太子沒有自己的班子,即便榮登大寶,到時操控朝廷還是問題,弄不好要被權臣架空,如多爾袞、鰲拜當年都幹過這活兒。所以太子是天下最難做的兒子,他也知道夾著尾巴做人,但韜光養晦分寸很難掌握,尾巴夾得太緊,顯得懦弱,難成氣候;如尾巴夾得不緊,他太驃悍,成為大尾巴狼,則至少會被顧念父子之情的皇帝廢掉,那他儘管被貶為平民,卻無法像平民一樣活著,因為父皇一死,新君(自己的兄弟)會把他作為新戳大的隱患,必將除之而後快。(一旦別有用心的人一利用,廢太了就是一面叛逆的大旗。),如皇上臉黑心黑,太子必定當場做鬼。你只要看看康熙兒子的歷史就可知一二。

    加上太子的兄弟們也不是善茬。他們也太愛皇權這個好東西,太子風光,幹掉太子更風光。他們中的野心家會在太子(常常是他們的皇兄)和父皇之間撥弄是非,又增加了太子被廢的危險。

    皇帝喜怒無常,太子的媽媽隨著太子年長而年志色衰,一旦皇帝成了花心大蘿蔔,有了新寵,新寵又有了兒子,那皇太子的地位又增加了危險。

    望斧正。

  • 9 # 歷史百家爭鳴

    這次我是不請自來,很多人都已經回答過了,想表達一下我的看法!

    皇帝的兒子在成為太子之前,都是一樣的,皇帝只有喜歡或者不喜歡的區別,但是,兒子一旦成為太子,這個關係就發生了變化。

    首先來說父子關係,這裡的太子,也就是說確立了未來皇帝的繼承人,那麼這個時候皇帝處理父子關係就很尷尬。

    放一些權利吧,又擔心這個權力放得太多,太子起了野心,為了皇位,殺父的人還不少。就算作為皇帝,這個火候他也把握不好!

    完全不放權呢,又擔心太子沒有任何的政治經驗,一上臺就被權臣太監外戚等人控制,導致自家江山被外姓人禍害或者篡位。還必須要處理政務。

    權力一旦到手,這些人嚐到了甜頭,一般都不會放的,何況皇帝掌握權力這麼多年!哪會隨便放手!

    其次就是兄弟關係,如果離太子是按照立嫡長子的原則,其他的兄弟還沒話好說,誰讓人家生了一個好命呢!但是如果一旦出現立賢的話,這個就很難說了。

    除了幾個別的與世無爭的這種皇子,其他人認為自己都很聰明,不亞於太子,那麼就會爭權奪位,這個時候就變成了太子在明處,兄弟們在暗處,導致太子非常難受,對自己的兄弟出手的話,會被皇帝誤認為沒有感情,不出手的話只能坐以待斃。

    身為太子其實也很難過,但是在正常情況下,太子和皇帝遇到的尷尬,如果皇帝的在位時間越長,那麼這個尷尬就會以指數的形式增加。

    人無完人,皇帝和太子也是一樣,做個幾十年的太子,難免會出現錯誤,而皇帝也不會,每次都那麼精明,慧眼如炬!那麼這個時候皇帝就會起疑心,兄弟們就會覺得有機可乘。太子的位置就更加的危險!

    而且人越老越昏憒,皇帝也不例外,而且皇帝也會起疑心。這太子當了這麼多年,太子會不會有怨言把我殺了篡位呢?

    孩子就更加危險了,所以長壽皇帝的太子不好當,啊,也沒幾個成功的,比如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康熙的太子胤礽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 10 # 歷史春秋網

    古代人壽命有限,長壽的皇帝並不太多,並且往往在對待“太子”的問題上昏招頻出。

    舉幾個例子,如漢武帝,晚年追求長生,迷信巫術,最終殺害太子劉據,致使武帝末期漢朝皇權衰弱,最終導致霍光專權。再比如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時期驕奢淫逸,最終造成安史之亂,不得不禪位給太子。清朝康熙皇帝幾度廢立太子,致使康熙晚年朝政動盪,諸皇子間你來我往,互相陷害。目前看來長壽皇帝中比較好的就是乾隆,主動禪位嘉慶,最終平穩交接政權。

    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皇帝越長壽太子越危險的原因。

    眾所周知,太子的皇位的繼承者,太子很早就參與國事,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團隊。但是,如果此時皇帝年富力強,並且恰巧很長壽,那麼太子就不願意了。比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就死在太子位上。那麼,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太子勢力對皇位的覬覦。

    還有一點,皇帝雖然年齡的增長,會出現老年人通常會出現的問題,容易猜忌他人。比如東吳大帝孫權晚年多疑,廢太子,造成國家動盪,民心不穩。由此可見,人太老做皇帝是一件對整個國家都非常危險的事情。

    第三。皇帝越長壽生的孩子越多,孩子多就容易出問題。不論康熙還是漢武帝,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孩子太多,一會兒覺得這個好,一會兒覺得那個好,所以他們很容易轉換想法,擅自廢立。

  • 11 # 狐狸晨曦

    封建帝制下,皇帝和作為儲君的太子永遠是天敵,這是他們父子間關係再好,也不可避免的,同樣不以任何人意志、道德、感情為轉移。

    這是因為任何一個皇帝都並不可能單憑一個名號,便掌握整個國家政權,而必須要有自己相應的心腹集團,來作為執行權力的工具。正如盲目愚忠於皇權的古人,只存留在某些人的想象。

    雖然歷史上確實有如諸葛亮、如岳飛這樣品德高尚的聖賢,但是對絕大多數貴族和官僚而言,他們當忠臣只不過是因為背叛的代價太高、亦或是做忠臣可以給自己與家族帶來更多的好處罷了。 ——就比如司馬懿如果死在魏明帝曹睿之前,也肯定是個履歷非常好看的大魏忠臣。

    因此,從每個皇帝的角度,為了自己死後,太子接班時能順利壓制朝堂上的貴族、官僚而掌握大權,不被他人篡奪,必須要在自己在位時,就竭力培養他的威信,為他扶植相應的心腹集團;但是擁有強有力心腹集團的太子,同時又必然會成為整個國家的第二權力中心,因此反過來就變成皇帝自身的心腹大患。

    而大多數皇帝對此兩難問題的的常規解決辦法,通常都是另外扶植一個或幾個兒子,示之親近,寵以名位,給予超過尋常皇子的大權,有意無意挑動讓他與太子相爭,讓他們來彼此制衡,互相爭鬥,這樣就不能對皇帝自身造成威脅了。

    就以清朝著名的“九龍奪嫡”為例,康熙帝玄燁先扶植了皇太子胤礽的勢力作為“太子黨”,作為自己死後、將來接班之用,又擔心太子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於是才會相繼扶植大皇子胤禔的”大爺黨“,八阿哥胤禩的“八爺黨”,對胤礽長期進行牽制。

    等到胤礽發動政變未遂被廢,胤禔也被囚禁,為了牽制此時勢大的胤禩一黨,康熙又扶植了四皇子胤禛的“四爺黨和十四皇子胤禵的“十四爺黨”,以皇位為誘餌,讓他們三方相爭,最終胤禛勝出,在康熙帝死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事實上,歷史類似“九龍奪嫡”這樣控制在一定程度內的奪儲爭鬥,都是那些皇帝有意放縱才會產生的,而不是他們當真對那些不是太子的皇子有多疼愛,才給予超乎常規的厚待。

    本質上,這些和太子爭鬥的皇子們,就是因“家天下”制度而必然產生的磨刀石和犧牲品,在老皇帝真正中意的儲君接班後,必然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而理想狀態下,太子們也正是在與其兄弟的競爭中,一步步磨練成為合格的帝國接班人。

    只是這樣的如意算盤,並不是每個皇帝都能掌握好分存,太多時候磨刀石太硬,往往把要磨的刀給折了。甚至刀子厭惡這種被磨淬的狀況,而反過來直接去傷主人。 如漢武帝太子劉據、唐太宗太子李承乾,還有康熙帝太子胤礽,都是如此,成了歷史上可憐的悲劇人物。

    太子劉據與漢武帝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這數百年的列朝各國,更是幾乎每一次皇權更迭都伴隨著刀光劍影,失敗者萬劫不復,並被加以各種汙名。

    之所以各種奇葩禽獸行為的帝王往往出於這幾朝,便是因為史書上的他們,不過是勝利者想讓後人看到的形象罷了。

    一直到河陰之變與侯景之亂,天柱大將軍爾朱榮和宇宙大將軍侯景這兩個雜胡,一北一南把貴族集團大清洗了一番後,那些政治鬥爭失敗者的形象才變得好看了些;

    一直到北宋徹底確定了文官集團的統治地位,只要擁有正當名位,即使沒有雄厚自家班底的太子也可以順利登基與施政,皇帝不再需要把過強的勢力留給太子來制衡貴族集團了,皇帝與太子之間的矛盾才變得和緩了些。

    魏晉南北朝隋唐的皇帝、太子、親王們並非是各個人品敗壞為爭皇位利慾薰心;宋代明代的皇帝、太子、親王們也並非是各個注重親情遵禮寡慾;一切皆是制度與形勢使然。

    真正能讓皇帝和太子父慈子孝,立儲爭儲過程溫情脈脈,太子與其他皇子兄友弟恭的順利接班,確實歷朝各代也找不出幾例。如果皇帝本身還是明君雄主,有足夠胸懷與魄力去栽培儲君,那就更少了。

    歷史上的有作為皇帝,順利傳位給成年太子,而過程中不起風波的,也沒有對王朝造成危害的,大約也只有漢文帝傳漢景帝,漢宣帝傳漢元帝,漢明帝傳漢章帝,魏文帝傳魏明帝,齊高帝傳齊武帝,周太祖傳周世宗,宋太宗傳宋真宗,清世宗傳清高宗,清高宗傳清仁宗這些例子,

    而漢景帝傳漢武帝,漢光武帝傳漢明帝,唐太宗傳唐高宗、清聖祖傳清世宗,從結果上說算是不錯,但也都經過替換太子的大風波。

    ——由此可見:為君難,為太子亦不易。

  • 12 # 種的BOY

    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們不如將其簡單化。就如當代人一樣,男人到了中年會有中年危機,皇帝也是人當的不是,哪天心血來潮覺得自己這輩子還沒怎麼的就要差不多到日子了,換誰都不好受。話說自己也是多年媳婦熬成婆,好容易鬥敗了自己老不死的老頭,可能垂簾的老母,倚老賣老的輔臣,成了皇帝位,手握天下兵馬,受萬人朝拜,還未功高三皇德越五帝一眨眼又得想想權利財產轉讓。拜託,能猜的透帝王心理的,要麼是帝王,剩下的就只有太監了。那麼太子作為離龍椅最近的人,對皇帝來說,這不是親兒子,這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啊。且說太子自打立了太子位,肯定就得有所想法,拉幫結派算小事,連著七大姑八大姨把自己老頭整死也不是不可能把。皇帝心裡是知道這個位子能做什麼的,那太子的威脅就不言而喻了。

  • 13 # 使用者20247406

    其實原因就一個,高度專制的封建社會中,權力(皇權)的絕對排他性。

    這種排他性不允許權力被分享,權力只能高度集中在最高統治者一人手裡,任何不在其授意下的權力運作都是不能容忍的。就是至親,也不能觸動其分毫。

    但是最高統治者也是血肉之軀,終歸有個大限,於是他有一個天然的義務,就是為了政權的延續,必須去選定和培養接班人。在培養過程中,不得不拿出部分權力給下一代獨立歷練,但是對於統治者個體而言,這觸及權力排他性的神經,本身就矛盾。

    選定的接班人如果無能,沒有培養價值,統治者出於對家族政權未來負責,只要有選項就會換人;反過來,如果接班人太能幹,統治者又會覺得危及自身,時間一久加重猜忌同樣不能容。找到最佳的平衡點,非常難,特別是時間長的皇儲,要做到就根本不可能。

    中國歷史上,這種從互相猜忌的父子、兄弟關係,演變到親情泯滅、六親不認、刀光血影的往事還少嗎?正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在這種封建權力構架中,真不知道是人在玩權,還是權在玩人?

  • 14 # 匿名驚人

    第一,在家天下的模式下,只有絕對的權力才能保障權利在家族中的傳承,所以任何帝王都不可容忍分權力量的存在。

    第二,權利的傳承不是小孩過家家,說一句我不玩了,誰誰誰接著替我玩,大家依然能愉快的遊戲。要知道,在皇帝執政的過程中,為了不斷鞏固自己的權利,必然會以皇帝為核心形成一系列的利益集團。太子想要順利接班,則必須培養出足以抗衡這些集團的新利益集團,或者擁有足以駕馭老利益集團的能力。

    第三,一般而言在新舊勢力之間,太子幾乎沒有完整接收舊勢力的可能性。因此,一旦太子確立了儲君的地位,必然要培植自己的勢力,為將來的接班做準備。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太子勢力豐滿之時,老皇帝恰好龍殯歸天,那相對還能實現權利交接。但如果太子的勢力已經形成,但老皇帝卻依然身體硬朗,那就不可避免出現兩種絕對權利並存的局面,,此時在權利的誘惑下,也就必然導致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而皇帝在位時間越長,這樣的鬥爭也必然越激烈殘酷。

  • 15 # 老郭雜談

    皇帝不死,最大的威脅就是太子

    皇帝出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太子

    太子也知道這個道理,問題是他收到的壓力是雙面的。皇帝和群臣的。做到太好,皇帝認為,你想幹什麼,我還在,就搶我的民心。群臣想的是以後跟這個工作狂沒好日子。做的不好,皇帝認為。這是對我血統的侮辱。群臣想,什麼意思,以後我上升通道可能被小人堵住

  • 16 # 喵小姐Abby

    首先呢,我們都知道每代皇帝都喜歡追求長生不老之術,也一直對什麼巫蠱之術有所芥蒂,你說好不容易或者麼久了突然有點小病小災什麼的,肯定就會懷疑是有人從中作梗,那頭號想到的就是太子,不管這個太子有沒有這個心思,必然是要背鍋了。

    而且呀,我們知道前朝的事情本不收後宮干預的,但難保有那個皇子的母親為自己兒子的未來而設計陷害太子,更危險。

    再者說,皇帝活的越久呀,這子嗣就很有可能一直繁衍下去,老來得子也不是不可能的。這個皇子多了,皇帝選擇的就多了,也沒必要“在一個太子上吊死”;並且皇子多了,爭名奪利的也必然會多,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麼。這也就很危險了。

    所以也只能怪這些太子倒黴了。

  • 17 # 疫情下的一枚平民

    自古以來,皇帝這個職業就是猜忌心特別重,總是擔心他人覬覦自己的位置,連自己的親生兒子也不例外,歷史上被廢的太子無數,大部分的罪名都是謀反,這就是皇位的誘惑。

    皇帝越長壽,太子存在的長期威脅在皇帝內心就越來越重,爆發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由於太子長期登不上皇位,做事總是瞻前顧後,內心也會越來越不平靜,再加上一些朝臣的暗中鼓動,會造成皇帝的猜忌心越來越重,太子被廢的危險性就越來越大。

    還有一個原因,皇帝活的時間越久,對自己寵愛的後宮就越有可能發生變化,新寵有了兒子,總是要想方設法吹枕邊風,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這就可能會造成皇帝對前面的太子逐漸討厭,就有可能廢掉太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有些NBA球員幾乎都不正眼看拉拉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