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尛人陌路童車
-
2 # 鏡頭記錄世界
我個人就應iphone X
iPhone X在拍照上也有很大的提升,搭載1200 萬畫素廣角及長焦雙鏡頭攝像頭,廣角鏡頭ƒ/1.8 光圈,長焦鏡頭ƒ/2.4 光圈,並且搭載了比以往更大、速度更快的感光元件。不過,雖然iPhone X在硬體上有很大的提升,
不過也有缺點,iPhone X這款手機無法拍攝逆光照片,別說是夕陽同框,就是站在窗臺,也是很難拍攝出漂亮照片來的。主要是因為iPhone X並沒有AI智慧拍照,所以無法進行智慧調光,所以這款手機白天拍照還可以,但在一些不理想的環境下就很難拍攝的好了。
(以下照片為蘋果x拍照)
-
3 # 科技生活每一天
iPhoneX在安卓陣營中也就算是中上水平吧。
現在安卓手機在拍照上下了不少功夫,華為小米都在發力拍照,雖然iPhone拍照一直都是比較不錯的,但是現在安卓已經追趕上來了。比如華為mate30系列,小米10系列,當然iPhoneX的拍照水平也不差,但是相比於安卓剛釋出的旗艦機拍照還存在些許差距。比如夜間拍照等。不過iPhoneX的拍照對於大部分普通使用者來說完全夠用。
-
4 # K哥聊科技
iPhone X就目前來看對比安卓陣營還是處於中上水平的,算不上頂尖了,但是次頂尖水平還是有的。
輸在畫素華為,小米和三星以及眾多安卓廠商的最新旗艦都在畫素上不斷增強,而高畫素帶來的好處就是照片系列更豐富。
雖然iPhone X成畫素質並不弱,但是經不起放大這是肯定的。
輸在演算法目前基本市面上主流的安卓期間都有一套以及的拍照演算法,想夜間模式,白平衡調教,曝光補償等等。
不是iPhone X沒有,只是沒那麼強。
輸在硬體科技行業發展非常迅速,iPhone X使用的雖然是2017年頂尖的感測器,但是兩年的時間過去了,當今安卓期間使用的感測器素質早已提升好幾個檔次。
總結如果一定要找一款機型對比的話,iPhone X還能和三星s8對標一下,往後釋出的旗艦機型幾乎就有點跟不上了。
-
5 # 悠悠閒閒送快遞
iPhoneX採用了1200萬畫素的攝像頭,相比安卓陣營的幾千萬畫素攝像頭看似確實不能打。但安卓中的過度AI演算法,使照片失去了真實性,這點iPhoneX的照片會相對純淨。iPhoneX長焦端有OIS光學防抖,有一定的微距能力。人像模式中也沒有使用過度的美顏,相比安卓中人像模式的過度美顏,照片自然度也提高很多。下面是我用iPhoneX拍的一些圖片。補充一下:放大1.5倍-2倍,效果更好。
-
6 # 李曉旭LX
非專業人士不喜勿噴,拿華為和小米做對比的話:華為P30pro配備4000萬+2000萬+800萬+TOF的徠卡認證攝像頭,無論是光線充足的白天還是漆黑的夜晚,成片的速度和成像的質量都完勝蘋果。不過話又說回來,iPhoneX擁有一組1200萬畫素的後置攝像頭,AR和錄影功能都挺出色,雖然比不上現在的華為,可是滿足日常生活使用者對於拍照的需求還是沒問題的。當然,我們得承認iPhoneX的續航是明顯的短板,僅僅5W的充電套裝在速率上也落後了,可是綜合表現其實並不會比華為P30遜色太多。
不過,如果我們把iPhoneX和同樣是非常熱門售價為2999元的小米9對比一下,你會發現原來iPhoneX是如此的“尷尬”。首先,小米9搭載驍龍855處理器和執行MIUI10系統,這樣的軟硬組合已經是目前安卓陣營最好的水平;其次,小米9擁有4800萬+1600萬+1300萬的超廣角鏡頭,它也是DXO相機榜單排名前五的機型,效果也是槓槓的;當然,小米9還有多功能NFC、紅外發射器、光學指紋識別、快充等元素也是不可以被忽視的亮點,最主要是價位比iPhoneX便宜近3000元,相當於一臺紅米K20pro頂配版的價格,價效比十足。
綜合來說,iPhoneX的綜合素質放在當下依然沒有太多可挑剔的地方,相比華為P30pro軟硬體優勢並沒有處於下風,甚至在品牌方面還佔據優勢。可對比小米9之後,iPhoneX的短板也是暴露無遺,幾乎被“完爆”。所以在筆者看來,現在的iPhoneX的真正水平應該是出於華為P30pro和小米9之間。
-
7 # 綿羊飛aiq
雖然每年蘋果 A 系列晶片都號稱“秒天秒地”,但作為鶴立於安卓群雄之上的 iOS 旗艦機,iPhone X 在拍照特別是夜景成像上,並不能“吊打”例如三星 S 系列、華為 P 系列之流。
三星依靠多年調教功底配合 F1.5 大光圈,華為則仰仗麒麟 NPU 輔以 AIS 手持防抖演算法,根據我們上半年旗艦大橫評的結果,去年的 iPhone X 在夜拍方面確實不如三星 S9+、華為 P20Pro。
那麼時隔半年之後,最新發布的 iPhone XS、XS Max 能否扳回顏面?Smar HDR 真實成像效果到底有多香?蘋果相機工程師在研發過程中是如何思考的?相信你在如下相機篇中可以找到滿意的答案。
1)硬體
其實智慧手機上的相機部分,是一套軟硬體相互獨立但又緊密合作的系統化工程。硬體工程師負責掌控從光線進入鏡頭到 ISP 運算處理的過程,然後把雙攝(廣角鏡頭與長焦鏡頭)分別獲取的成像資訊給到軟體工程師再進行演算法最佳化。
iPhone XS 系列依然延續豎排雙攝方案,1200 萬畫素廣角+長焦攝像頭,其中廣角鏡頭 f/1.8 光圈、長焦鏡頭 f/2.4 光圈,支援雙 OIS 光學防抖。以上這些鏡頭引數與 iPhone X 一致,唯一的顯性變化是 Sensor 單位像素面積從 1.22μm 增大到 1.4μm,帶來更全面深入的感光效能。
其實手機拍照從最初幾十萬畫素的“馬賽克”發展到如今,甚至可以說已經成為攝影藝術的一個分支。IPPA 手機攝影大賽上的獲獎作品,在普通人看來幾乎區分不出是用 iPhone 還是單反拍攝。但這並不意味這手機拍照足以“取代”專業攝影,感測器尺寸是最大的制約因素。
作為現代智慧手機工業設計的一部分,相機硬體必須遵從追求輕薄的結構邏輯。我們不可能把一英寸大底兒放入 8mm 厚度機身(除了松下 CM1),更不要說 M4/3 和全畫幅了。所以事實上智慧手機的成像之路,必然無法複製數碼相機的發展軌跡。
換句話說:硬體在光學結構部分能做的已經不多了。
不過智慧手機也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基於 SoC 的強大算力。除了最佳化加速的 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影象訊號處理器,A12 仿生中八核 Neural Engine 神經網路引擎單元也提供幫助。這讓 iPhone XS、XS Max 成為實時取景最接近最終成像的相機。
簡單說就是在你按下快門之前,ISP+NE 就已經在以每秒億萬次運算處理成像資訊。你在螢幕上看到的實時取景以及最終成像,並不單靠雙攝鏡頭感測器“直出”,而是包含大量機器學習演算法的結果。所以我認為目前智慧手機相機部分硬體,應該包含光學鏡頭、ISP、NPU三部分。
這可能也是未來一段時間手機拍攝的硬體發展方向,單純靠索尼 IMX 感測器提升已然可見天花板,神經網路引擎不應該用在場景識別之類的基礎層面,資料驅動平行計算架構是能夠徹底打破光學界限的二進位制武器。同時也正是處理器硬體部分重要性的提升,讓軟體演算法得以有充分的空間,去重新思考“光”的意義。
2)軟體
釋出會 Keynote 用較多頁數介紹了 iPhone XS 系列兩個軟體方面的功能:Smart HDR 和 Bokeh。前者極大地改善了照片的動態範圍表現(特別體現在夜拍成像),後者更多體現出蘋果相機軟體工程師對於模擬“光學”演算法的理解。
Smart HDR 的初衷是讓普通使用者也能拍出專業水準照片。HDR 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就是透過多幀合成以達到高動態範圍效果。但幾乎所有的手機 HDR 功能都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機器其實無法判斷拍攝者對於明暗關係的“期望”,大部分時候只是暴力提亮或者壓暗。
從技術原理角度來講,Smart HDR 除了有不同曝光引數的幀之外,還會記錄拍照時刻前後的畫面。我當時不太明白這樣做有何意義,後來猜測這或許是為了重塑這一瞬間真實的光線層次,從而讓 HDR 效果更接近肉眼所見的明暗關係。看來在“好看”和“真實”面線,iPhone XS 再一次選擇了後者。
但如果僅是如此還稱不上 Smart,這時候就輪到來自 A12 的神經網路引擎(Neural Engine)登場。我們來對比一下發佈會 Keynote 上的兩張多幀合成圖。當只有 ISP 的時候有 7 張,有了神經網路引擎之後就變成了 10 張。多出來的三幀分別是:臉部識別、面部特徵識別、深度圖繪製。
看明白了嗎,也就是說有了八核 Neural Engine 人像模式甚至人像光效也支援 HDR。再加上 30 fps 影片擴充套件動態範圍適用,Smart HDR 可以說是全域性 HDR 了,而且高動態範圍的呈現效果還是實時的,在你按下快門之前就已經處於運算分析狀態。
okeh 就是所謂的散景或者說焦外成像,攝影師往往透過虛化背景的方式來突出人像主體,這也是 iPhone 雙攝人像模式的來源。雖然手機上的大光圈虛化效果都是透過演算法來完成,然而一般大都停留在如何“摳圖”的階段,並沒有思考真實景深是如何透過鏡頭呈現的。
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並不是虛化部分照射過來的光該有的樣子,手機做的只不過是判斷了人臉和景深,然後把本來清晰的背景模糊成虛化效果。但蘋果相機軟體工程師的思路有些不同,他們首先會去研究專業光學鏡頭是如何工作的,或者說「How light works」,然後再用數學演算法的方式復現這一過程。
相比 A12 仿生標籤,我覺得這才算是對光的二進位制“仿生”實踐應用。
3)對比 iPhone X
我們先來看同去年 iPhone X 的樣張對比,其實從感測器紙面引數上來看 XS Max 只不過是底兒大一點,不過這反倒是更能凸顯 A12 Neural Engine + ISP 的作用。雖然在工業設計外觀上沒有太大改變,但今年的拍照素質特別可以說革命性突破,Smart HDR 真香。
為了增強樣張對比效果,我拍了將近一百組樣張,白天都是頂著太陽拍、晚上儘量找暗光“廢片”場景。怎麼說呢,要不是手持 XS Max 我都不知道用了一年的 iPhone X 拍照竟然這麼“差”!有人問今年的蘋果稅還交不交,反正單衝這拍照我個人認為就值得
這是我用兩代全面屏 iPhone 拍攝的第一組對比樣張,首先可以看到同一角度的光暈更收縮,Max 的太陽直射光線幾乎沒有過曝感。最誇張的是陰影面樹葉的亮度與紋理細節,雖然這可能跟我們真實肉眼觀察到的不盡相同,但無疑非常能體現出 Smart HDR 的演算法強度。
在高亮光線環境下,微距場景乍一看沒什麼不通,但放大後會發現由於明暗關係更明確,Max 的紋理細節解析力更強,從而帶來更細膩的“真實感”。
這組典型的大光比場景其實 iPhone X 的表現也不錯,但可以觀察到兩側的樓宇還是 Max 整體亮度更高。
這組主要看對高層玻璃反光的“抑制”,可以看到 Max 對於區域性過曝也能有一定程度的識別判斷。
事實上在正常的“順光”場景下,一般使用者不太能分辨出兩者的成像差異。
曝光條件甚至在一定程度影響到色彩還原,Max 紅色的飽和度明顯更高也更“好看”,但 X 反而更接近“真實”觀感。
這組對比樣張是同一角度、同一時間按下快門,可以仔細觀察地面以及木凳的表面,Max 在不犧牲整體亮度的前提下,對於區域性細節明暗關係的呈現可以說是完全在另一個次元。
這組同樣屬於頂著光拍,紅框內的木柵欄 X 這邊幾乎是一團黑了,Max 在大光比下還能保留暗部紋理細節。
強光下的微距之前已經看過一組木紋的,這組鮮花的也能感覺到 Smart HDR 的演算法干預,直觀感受就是花瓣明暗感更突出,從而帶來更充分的立體層次。
香草星冰樂,Max 勉強能看到一些冰淇淋紋理,X 過曝一團白。
接下來進入更能展現提升程度的夜拍場景,沒有特殊說明的話所有對比樣張都是預設測光對焦模式,俗稱“舉起手來直接拍”。
iPhone X 對於這種招牌霓虹燈基本可以說是“車禍”了,但反觀 Max 我說這是三星 Note9 拍的誰贊成、誰反對?
細節方面原來一定會被高光“抹掉”的部分,現在明暗關係表現“涇渭分明”。
這組對焦在前面的推車上,本來沒打算放進最終對比樣張裡,但注意觀察後方玻璃門內的曝光差異,Max 依舊可以看到房間內的細節。
即使在預設對焦下,也能明顯看到對於光源的“抑制”差距。
這組除了路燈曝光的差異外,後方遠處窗內放大後的對比更為明顯。相信這麼多對比樣張,你應該能和我一樣體會到 Smart HDR 或者說 XS 系列在拍照上的巨大提升。
最後再看 Bokeh 人像虛化對比,其實除了後期光圈可調功能外,也有一些成像質量上的變化。
例如李姐的手部,Max 曝光更“均勻”,臉部的痘痘看起來也沒那麼明顯。雖然這不能算作美顏,但也不像原來過於真實了,但距離達到小姐姐的髮圈標準還差得遠。
在直男審美的我看來,Max 的人像模式已經在臉部明暗上做了不少最佳化,人像光效模式也可以實時渲染。正如我在軟硬體部分所說,這些都並非光學結構部分帶來的改變,更多還是依託於 A12 ISP 的強大算力。
而且至少從結果來看,透過數學“仿生”光學,是可以為成像質量帶來顯著提升的。換個思路類比,小姐姐可能化不起特別貴的妝,但美圖秀秀磨皮美白一下也沒差。
4)對比三星 Note9
毫無疑問 Max 的拍照效能全面超越了過去所有 iPhone,那麼面對最強安卓拍照機之一三星 Note9 又表現如何呢?硬體引數上 Note9 具備更大的 F1.5 可變光圈,軟體層面也有暗光多幀合成之類的演算法。實際上如果我不標明左右對比樣張是哪個手機拍的,你可能也。有時候甚至感覺 Max 的曝光更穩一點。
色溫表現 Max 更接近真實情況,Note9 則有些偏冷。整體明暗關係幾乎看不出差異,但遠處太Sunny暈還是 Note9 壓得更好一些。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拍,我個人認為 Max 的綜合成像水平已經追上三星 Note9 的水準。
但在一些極限低光場景,兩者的測光邏輯還是不盡相同。Note9 會盡量壓低光源周圍的暗部細節,但 Max 恰恰相反同時還能保持良好觀感。
兩者都擁有非常優秀的夜拍表現,只是在某些區域性細節上 HDR 的程度存在微小差異。
對於霓虹燈這種發光體邊緣的表現,Max 還是略遜 Note9 一籌,「休沐市集」字型邊緣相對要渙散一些。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Max 展現出更多暗部細節,例如遠處的樹葉陰影。
最後再放一組兩者差異較大的夜拍樣張,其實並不是說成畫素質上有多大差距,而是兩者對於夜間測光的不通邏輯。就這組而言我更傾向於三星 Note9,雖然犧牲了一些暗部細節但右側自發光招牌上的內容能夠保留更多可讀性。
綜上所述,結合與 X、Note9 的這麼多對比樣張,相信你自己也有了對 XS 系列拍照效能判斷。本來對於我個人來說,由於被“綁架”在 iOS 生態內,所以就算拍照差點 iPhone 依然是綜合體驗金的最佳選擇。現在算是補齊了拍照這一旗艦短板。
5)影片
影片拍攝方面可能有些朋友還不知道,那三張看似像是星球的 Live Photos 桌布,就是用 iPhone XS 在 4K@60fps 畫質下拍攝的。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單車影片樣片,其中的一些大光比場景就很好地體現出動態 Smart HDR 的驚人效果。
如果你仔細看過這段官方 Video,會發現大多數場景都是手持拍攝的,因為有時可以觀察到畫面的輕微抖動。由此可見,一些逆光鏡頭也不存在打反光板之類的作弊行為,雖然沒法兒具體驗證但在官方樣張/樣片真實性這件事上,Apple 做的比大多數中國產廠商都要 Real。
在我的實際影片拍攝體驗中,一段王府井零售店開業的鏡頭令人印象深刻。從店內向大玻璃窗外拍,以往這種測光場景下對焦在店內的人上,外面的街道一定是過曝的。但 Max HDR 的表現不僅能看得清楚,還給高光部分加了一層色彩飽和度濾鏡,有一種 A12 Neural Engine 幫我完成了後期調色的錯覺。
影片 HDR 的實現原理跟多幀合成類似,只不過每一幀只有兩張不同曝光時長的幀合成,但考慮到 ISP 實時渲染也是非常大的運算量,以目前限制的 30fps 的水平來看,每秒大概需要處理 60 張正在拍攝的影象。而且跟人像光效一樣,這些渲染也是實時呈現在螢幕取景中的。
另外防抖方面對比 iPhone X 似乎也有所進步,影片部分還沒有建立特別成熟的評測方法標準,所以大家還是在影片評測的畫面中多多感受一下吧。順便多說一句,XS 系列的影片錄製是包含立體聲錄音在內的一整套體系,這是市面上最好的影片 vlog 拍攝手機沒有之一。
總結
其實也沒啥好總結的,一開始拿到 Max 就覺得 HDR 真香,甚至沉迷於拍攝各種高動態範圍照片。後來拍多了也習慣了,只不過相比 X 這次的進步確實比較大,所以會覺得真香特別香。比較納悶的是,明明有實力把拍照搞好,為啥要等到 8102 年才擠牙膏擠出來,難道真的要靠 A12 八核 Neural Engine?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都是軟體演算法的功勞,但如果沒有 A12 以及 ISP 最佳化方面的硬體支援,老機型也無法透過升級享受到這些真香體驗。況且就算 A11 勉強滿足算力需求,從商業角度出發 Apple 也不會良心到如此地步,所以該換還是的換蘋果稅今年不交明年也免不了。
說正經的,如果你對拍照方面有重度需求,同時之前本來就是 iPhone 使用者,那麼 XS 系列還是非常值得升級的,退而求其次選擇同款廣角鏡頭 + A12 仿生的 XR 也不錯。當然好裝置有了,剩下的還要看按下快門的你,iPhone 或者其他相機只是幫助我們記錄生活的工具。
希望一部好的拍照手機能為你留下更多獨一無二的人生回憶。
-
8 # JaylinSmith
有很多小夥伴都認為畫素高才是好的,安卓都好幾千萬了,蘋果才1200萬畫素,但是實際上畫素高,並不等於拍照清晰,主流單反也就2000萬畫素,影響畫質最終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成像感測器技術水平,二是單個畫素通光量,同樣面積的感光器,分成1200萬分與分成5000萬分,肯定是前者分到的光線多一些,光線多了,訊號就強了,干擾少了,畫質自然就會提高,因此畫素越高,畫素反而沒有那麼好,另外,蘋果手機的影象處理技術也是很強的,拍照時,機內軟體已經幫你處理好影象了,如果手機中,相機的感光面積不增加,單純增加畫素數量,相當於單個像素面積變小,反而不利於畫質提高,鏡頭品質對畫質成像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蘋果x的1200萬畫素也可以吊打同時期的一眾產品,但也不是所有,現在蘋果x也能排得上中上水平,不敢說最好,但是也絕對不差!
下圖為蘋果11攝的
-
9 # 雨安喆
iphone x雖然只有1200萬畫素,成像質量還是不錯的,現今許多安卓手機都是高畫素,高畫素並不代表拍出來效果一定很好,它只代表清晰度,然而決定一張照片的好壞出來清晰度還有質感。在我看來iphone x對比安卓算得上中上水平。
回覆列表
iphone x 後置雙攝1200
在安卓立 現在主流都是後置6400
可以看成中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