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王老師執教數學,是一個兢兢業業的老師,特別喜歡學生,那種愛人人可以從他的言行看出來,批作業非常認真,但是成績不如對學生特別兇的對桌老師。因此,很多班主任不願意跟王老師搭檔,私下裡流傳王老師會寵壞學生,讓學生很難管。 我覺得這情況太可悲了,你怎麼看?
4
回覆列表
  • 1 # 淺理數學

    推行賞識教育的教師具有很高的素養和情懷,個人覺得不因成績不突出就把老師打成另類!我也是教中學數學的,作為教育者應該更長遠看待學生的成長過程。

    物慾橫流的時代,出現了太多的“急功急利”人和事,作為朗朗書聲寧靜的校園被“分數論”這樣氛圍包圍著,作為有教育理念的老師往往會讓人覺得不合時宜,但卻就是不合時宜的這群教育者為了教育的明天撐起一片天!

    昨晚,我輔導了一個高三學生是我們本地最好的高中的學生。我發現他解題速度很快難題也可以很快做出來但是簡單的計算和選擇題結果錯了三道,因為浙江在2020年1月份選考考試馬上就要開始了,第一次輔導後我就告訴學生:”我這科他成績不好的主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解題規範和習慣問題不好導致的,光靠刷題沒有任何幫助的,我也教了他解題需注意事項他目前的時間很珍貴,選考了生物化學資訊科技,讓他我這科注意方法把精力花其他科上就好了!”

    現在我們分析一下王老師教學未見成效的原因:

    第一,教師原因:王老師的兢兢業業賞識教育我舉雙手贊成,但為什麼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呢?我想老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經驗有待改進呢?不然教學得法,學生成績進步很大是肯定的!

    第二,學生原因:賞識教育不是過度放縱因為學生還是個孩子自我控制力和約束力都不是那麼強,會被外界的誘惑所幹擾,適度的規矩是必須有的這個也是教育的底線!

    如果這兩點都做到完美結合,學生成績進步是必然的,王老師成為“名師”也是指日可待的!

  • 2 # 九哥朱建文

    感謝你的提問,你的問題使我從王老師的身上彷彿看到了自己。

    我以前就是王老師這樣的老師,在學校裡推行賞識教育,對學生也不兇。但是呢,成績一直不好。這能使我也很鬱悶。

    我也聽了許多老師的課,發現他們的課上得並不好,但是人家的成績就是比我強,為啥呢?作業多,然後管理嚴格,對學生特兇。

    但是呢,從王老師的遭遇中,我也看到了現在教育的畸形,那就是急功近利,甚至有些變態。

    這個大環境,我們每一個普通的老師是沒辦法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調整自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個性,另一方面適應現在的考試製度。

    咱不要求成績最好,永當第一。但咱起碼可以保證成績不要最差。這樣的一方面讓家長、同事、學生覺得放心,另一方面也不太違背自己的良心。

    有時候,我從內心也不喜歡那些很狠的老師。我覺得是他們破壞了現在的教育環境。但是沒辦法,別人只看結果。我們的校長就在大會上明著講,我只要成績,有成績的老師可以在學校裡說話,沒成績的老師,你就閉嘴。

    改變不了別人,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吧。

    畢竟,生存是第一位的。

  • 3 # 靜心雅苑

    這樣的老師教育出來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越長大越感激老師,不急功近利,調動孩子的內生動力,是長久、有效的教育。

  • 4 # 教育探微

    題主描述:王老師執教數學,是一個兢兢業業的老師,特別喜歡學生,那種愛人人可以從他的言行看出來,批作業非常認真,但是成績不如對學生特別兇的對桌老師。因此,很多班主任不願意跟王老師搭檔,私下裡流傳王老師會寵壞學生,讓學生很難管。

    我來談幾點看法:

    第一、這只是教育理念不同罷了,不能單方面指責王老師,因為王老師是一位愛崗敬業愛生用心的好老師,她並沒有做錯。

    第二、很多班主任之所以會排斥王老師,不願意和王老師搭檔,並不是因為王老師本人有什麼問題,根本原因孩子與教學成績的捆綁造成的。

    第三、王老師推崇賞識教育,真情教育,尊重關愛學生本沒有錯,也符合新課程教育基本理念,但問題就出在了很多學生指靠賞識和激勵是很難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的。

    第四、孩子畢竟是孩子,自覺性和自主效能有多少?有多少孩子具備自覺性和自主性?有多少孩子脫離了教師的有效監管和嚴格要求能做到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生活?

    對於學生來說,必要的管束和嚴格的要求一定不能少。當然,王老師這種教育理念:以愛為底色,以尊重為前提也並沒有錯,但這和嚴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管束之間並不矛盾。也就是說嚴格要求學生,同時也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這兩者之間可以同時進行。

    第五、任何一種教育理念的落實,都離不開“管理”這個根本。紀律行為是學習的基礎,如果離開了紀律和行為,那良好的學風根本就無法形成,那較好的成績也就無法談及。

    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為什麼一些老師工作特別認真,對學生也關愛有加,但教學成績不高的根本原因。

    第六、“教”是為了“學”服務的,老師“教”得怎麼樣,最終都要落到學生“學”得怎麼樣上。而學生的“學”僅靠學生的自覺性和自主自發性根本是不靠譜的,必要的管束和強加要求還是不能夠少的。

    綜合以上分析,王老師的教育理念沒有問題,王老師也是一個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的好老師,這一點也沒有問題,但如果王老師能在這個大的前提下,對學生嚴格要求,嚴加管教,效果會更好的。

  • 5 # 滴水老師

    看到了上面的內容,不禁讓我想起自己年輕執教時曾經歷過類似的事兒。巧合的是我也是王老師,同樣教數學。

    那個時候把所有的事兒想的特別簡單,每天和孩子們走的挺近,沒事時也願意和他們一起踢球,跑步… 在孩子心目中,我彷彿就是他們的大哥哥一般,孩子們特別願意上我的課,我也很少批評他們,師生關係相當和諧。

    因為所教班級不突出,所以每次考試壓力也不大。後來發現校長總在表揚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年組其他老師,處於好奇特意向年組一位老教師請教,方知是因為自己所教班級成績不佳,導致在領導面前留下了不好印象,怪不得每次安排的班級都不是好班,而有的年輕老師分的卻是好班,當時還怪自己的運氣不好呢。

    學生喜歡的老師,家長未必就喜歡,他們更看重的是自己孩子的成績!有家長到學校反應情況,校長自然不悅了,只怪自己當時太單純了,賞識教育可以一時,但不可以長期堅持!

    當老師兢兢業業沒問題,實施賞識教育也沒問題,但從自己當年所走過的一段彎路來看,上課對學生還是嚴格要求好一些,對學生聽課是一種約束,這對他們的成長是有幫助的。課上和課下要有所區別,成績保證了,家長也沒啥說了,課上就可以施展自己的教育理念,賞識教育再開展下去,也就順利多了。

    沒有哪一個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師的賞識,但賞識教育的前提是要確保孩子的學習質量,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老師把賞識教育開展得轟轟烈烈,而去犧牲孩子的學習成績。

    所以能把倆種情況有機結合,既對孩子高標準嚴格管理,又能確保把賞識教育開展下去,才是大家都願意看到的極佳效果!

  • 6 # 肖老師英語課堂

    王老師執教數學,是一個兢兢業業的老師,特別喜歡學生,那種愛人人可以從他的言行看出來,批作業非常認真,但是成績不如對學生特別兇的對桌老師。因此,很多班主任不願意跟王老師搭檔,私下裡流傳王老師會寵壞學生,讓學生很難管。

    我推測這位王老師很可能是一位新老師,沒有什麼教學經驗,和學生們相處起來就像是一個大孩子,所以學生們喜愛他,可是因為老師沒有把握好這個度,導致學生根本不把他當成老師,上課不好好聽講,課後作業也是一塌糊塗,考試成績當然不理想。王老師心中很苦悶。

    首先, 愛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是不衝突的。

    正是因為愛學生,所以老師才會嚴格要求每一位學生。從學生的書寫,課堂紀律,作業情況,考試成績方方面面,都要嚴格把關。放眼望去,嚴格要求學生的班主任,班級多為優秀班集體,牆上貼滿了各種各樣的榮譽獎狀,那些對學生要求嚴格的科任老師,他們的教學成績,遙遙領先,在全區,全市都是數的上的。

    其次,老師賞識學生說明老師尊重學生,有利於培養師生的關係,形成一個融洽和諧良好的師生關係,這對我們的教學是有促進作用的。

    老師尊重學生,並不是說老師就要放縱學生,該管的還得管,該嚴格的就要嚴格,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課,竊竊私語,老師提醒幾次了,還不改的,你老師還不應該批評教育他嗎?書上的課後習題,書寫潦草,對半錯?老師不應該,要求孩子提高書寫,認真對待作業嗎?甚至讓他把這個作業從新寫一遍呢?難道王老師認為,這就是對學生兇了嗎?

    再次,至於其他老師不願意和你搭檔,就更容易理解了。大家搭班上課,面對同一個班級,由於你對孩子的要求不高,所以導致其他老師的一些要求在學生眼裡就是刁難,就是不愛護他們,對老師有情緒,影響到了老師的課堂和學生們的學習效果。

    比如,你的課堂上,孩子們小聲說話,你都不會生氣,只是笑著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學生,但是學生還會說;或者,你的課堂學生可以去廁所。但是其他老師的課堂,不能去廁所,不允許學生一點聲音出現,只要有人說話,老師就開始大發雷霆,或者作業加倍,或者寫檢查,叫家長,反正孩子們迫於壓力不敢說,但是內心裡是抗拒老師的,不利於老師和 學生的相處。但是就是因為老師的嚴格要求,徐盛們才能抓住課堂,學到知識,成績比你的要好。

    王老師尊重學生,心中有學生值得肯定,但是也需要反思。 提高業務能力 對學生的管理能力 ,相信只要從這兩個方面下足功夫,教學成績提高也就不遠了。
  • 7 # 思無邪55157851

    王老師是一個好老師嗎?是。因為他很負責任,工作兢兢業業,批改作業非常認真,推行賞識教育。不是。因為會寵壞孩子,學生鬆散,沒有突出的教學成績。新時代好老師的標準如圖:

    從這個標準來看,王老師是一位好老師!

    那麼,為什麼很多班主任不願意與王老師搭班?

    有一顆好心,還要有好辦法。否則,可能是好心辦不了好事!我當班主任時間不是很長,就19年,遇到過王老師這樣的老師。

    王老師很負責,兢兢業業,認真改作業,賞識教育,問題出在教師做這麼好,效果呢?如果學生沒有學到紮實的知識,王老師的認真是無效的。工作是不得法的。有些人,上班不做事,下班忙加班,加完班到深夜,明早來看事情還是做得不好。一是,能力問題;二是,假認真,真做樣子給別人看;三是,方法不當。作為王老師該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為什麼不出成績?以學生的喜歡程度來判斷一個老師是否負責人是片面的。學生的認知度是有限的,家長的認知度也有限。所以,在瞭解了學生、家長對王老師的評價基礎上,其它老師,搭班班主任的評價也是一個角度。從多角度瞭解,讓我們在對王老師判斷時更準確。說王老師“寵孩子”,是照顧同事的情感的。言下之意,課堂管理鬆散,只教書不育人。教書也不負責任,自己課堂紀律都管不好,還怎麼教書。這些對於一個有責任心的班主任來說是不能接受的。“嚴師出高徒”,對學生要求嚴格是件好事。而王老師對待學生學習與情感交流上理不清。學生學習任務沒完成,沒成績,也寵。這樣的老師教學課堂一個字“亂”;組織活動一個字“鬧”。這樣的老師不僅教不出學生,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意識,態度。好的課堂應該是活躍而有序的。王老師的課堂很顯然沒做到。這樣看來,王老師至少不算一個優秀的老師!

  • 8 # 風中的眼睛傻乎乎

    這是當今教育的弊端。當今的教育還是應試教育為主。什麼東西都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第一要素。實際教學中有很多非專業的老師教學成績比專業的老師好,為什麼呢?因為當今的考試,有毛病,題海戰術、多背誦,也許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對於義務教育階段,很多知識點根本不要深入。專業的、認真的老師往往會講很多非考試的東西,最終下來可能成績並不理想。但是對於人的發展,對於國家的整個發展來講,這樣的教育是必須的。

  • 9 # 王子鶴天

    一、從他的出發點來看,他是一個好老師。

    題主也說了,他工作很負責任,工作態度也是兢兢業業的,更關鍵的是,他是發自肺腑的真心愛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最起碼應該有一顆真誠愛生為子的心。只有真心愛學生,才能是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基礎。

    所以,教師隊伍中今天明天曝光的一些敗類,比如虐打學生、侵害學生、針扎學生等等負面新聞中的老師,我們說他們不配為師,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愛學生,對日積月累的工作厭煩到拿學生出氣的程度,才會做出正常老師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即便不是過激案例,多少老師在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也是滿懷激情,愛生如子。卻被久而久之的繁瑣工作磨去了興趣,忘記了初心,再也沒有了王老師這樣的真心愛生的赤誠。

    所以,他真的是一個好老師。

    二、從世俗的觀點來看,他不是一個好老師。

    說這話,完全是為了迎合世俗。算不算好老師,一切只能以成績說話。校長眼裡,看班級成績排名。家長眼裡,看個人孩子成績提升浮動。其他配班老師眼裡,看的還是他帶班成績水平。

    一個以成績作為評定標準的大環境,王老師單純的赤誠之心如何衡量,如何評定呢?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認為他不行,不是對他人品的否定,而是對他教書成績的不認可。

    三、嚴松結合、張馳有度,做一個有方法有技巧的好老師

    好老師都是有很多方法技巧的。他可以嚴格,在學生行為養成習慣上從嚴要求,學生們才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端正的學習態度。他可以松,用他的真心關懷,細心引導、耐心輔導、恆心堅持,才能讓學生們在愛中成長,形成拼搏的學習勁頭,努力趕超的動力,整個班級呈現一種良性迴圈的學習氛圍。這樣還用擔心成績沒有起色嗎?

  • 10 # 肖嘉鴻

    這種情況是不同教育觀在碰撞。王老師很負責任,工作兢兢業業,推行賞識教育,成績不突出……不如對桌的對學生很兇的老師,因此很多班主任不願意跟王老師搭班,是說他寵壞了學生,讓學生很難管。

    我有點質疑題主描述的現象是否真實。在我的觀察中,很兇的老師大多也很負責,學生怕他畏他,對他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如果犯了什麼錯,可能被吼被罰站或被受其他處罰。結果學生成績很不錯。這種老師實質上也是很敬業的,只是表現方式上更“冷酷”一些。

    而王老師可能和顏悅色,喜歡親近學生。特別是在面對學生犯錯的時候,處理很柔,學生對他不是很懼怕,也可能在改錯上打折扣,長期如此,出現成績不突出也實屬正常。

    究竟什麼是賞識教育?賞識教育的本質是尊重學生,按教育規律實施教育方式手段,賞識教育不排斥教師對學生“很兇”,教師對學生的喜愛也是基於高度理智的。

    “嚴是愛,松是害”。王老師這種現象需要反思:為什麼我班的成績不突出?

  • 11 # 朗月寒雪

    我的觀點很明確,不支援這種對學生無原則寵愛的老師。

    像王老師這樣的老師幾乎每個學校都有,心地善良、充滿愛心、寵著學生。學生會喜歡這樣的老師,但是學校領導或者同事並不喜歡。原因就像題主所描述的那樣。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三點:

    莫讓賞識教育走進了教學誤區

    很多年之前,賞識教育的提法在教育界就比較盛行了,從學校教育到家庭教育,被很多人所接受,並受到熱捧。

    什麼是賞識教育呢?

    目前來看,賞識教育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簡單地說,賞識教育就是對孩子的行為結果、行為過程進行賞識,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組織一次被人稱作“羅森塔爾效應”的心理測驗,更是讓賞識教育名聲大噪。

    有很多老師受各級各類教研會或者當地教育部門、學校推行賞識教育的影響,也在教學實踐當中實施賞識教育。

    那種對學生百般寵愛,無原則、無底線的溺愛是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

    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挫折教育

    網路上屢屢曝出因學生心理脆弱,不能承受挫折而釀成悲劇的事件,作為學校和家庭應該進行反思,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不應該只有掌聲和鮮花,還有批評和指責。

    最近,一位同事的孩子讀高三,因為承受不了壓力得了抑鬱症。這個孩子從小就很要強,家長要求也高,成績一直在班裡處於前幾名。因為這個孩子成績優異,自然得到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重視,每次考試結束後,老師們對她的成績格外關注。一直在班內領先的她,已經容不得自己有半點的失敗。成績考好了,擔心下次被別人超越;成績考不好,心情自然非常沮喪。終於,她脆弱的心理被最後一根稻草擊垮了……

    作為一名教師,我真切的希望家長們、同行們不要濫用賞識教育,不要讓孩子的世界裡全是麗日晴空,要告訴他們現實世界裡還有烏雲、雷電、冰雹,讓他們那顆顆幼小而脆弱的心靈接受風吹、日曬、雨打,只有這樣才不會成為溫室裡的花朵,耐挫力才會增強。

    “嚴師出高徒”的道理今天仍然成立

    其實,每一個做家長的,每一個當老師的都明白這個道理,對孩子要求嚴格的確促進他們的成績提高,那些溺愛孩子(老師),被孩子牽著走的家長(老師),很難培育出成績優秀的孩子。

    舉個例子:

    昨天在級部和幾位同事開會,談到學生請假的事宜。級部一直認為應該規範請假手續,班主任不要隨便准假。

    一位級部主任講了一件事:

    雙休學生回家,週日下午返校的時候,某個班的學生想請假。家長給班主任打電話:老師,我家孩子想請假,今天不回學校了。班主任問道:請多長時間的假?只聽電話那邊,家長大聲問學生:班主任問你請幾天假,你準備請幾天?班主任聽到這裡,感到非常無語。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這名家長可能慣著孩子成了習慣,對孩子的要求真是寬、松、軟。試想,這樣的家庭教育,又怎麼能培養出發奮、吃苦、努力的孩子呢?

    家庭教育尚且如此,學校教育也不例外。

    要求嚴格的老師,學生們心裡都會產生怕性,生怕完不成學習任務而遭到老師的嚴厲批評。因此,對嚴師的課堂、作業、練習非常重視,精力高度集中,成績自然就好。

    而那些要求寬鬆軟的老師,和學生搞得一團和氣,毫無原則,學生們對這樣的老師沒有絲毫的畏懼感,心裡會萌生懈怠、懶散的情緒,對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可能根本就不去完成。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完不成,老師也不會批評、懲罰他們的。

    現在有些學校對老師教學的評價實施班組捆綁式評價,有一門課程學習成績不好,也會影響到整體評價。在這種評價機制下,這種愛心氾濫的老師自然不會得到同事們的認可。

    總之,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適當的賞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要讓賞識教育變得無底線、無原則,對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要發自內心的表揚和鼓勵;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犯的錯誤必須堅決進行糾正,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 12 # 語文大天地

    其實,對於教育孩子這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面對孩子,我想每一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有的老師會採用嚴厲的方式,也會有的老師採用這種柔和的方式,其實只要能夠真心實意的對待學生,那就足夠了。

    對於對於這樣的問題,我認為,第一不要私下對老師進行議論。大家知道既然都是老師,那大家就要團結合作,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我想老師的私下議論這樣的行為顯然是不可取的。

    對於王老師這樣的老師,我們應該是贊同她的做法,對待孩子我們就應該充滿愛,用自己的愛去溫暖、教育每一個孩子,可能現在孩子的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對於老師來說,我們的目光要長遠一些,相信,王老師只要堅持下去,我想孩子們的成績提高是早晚的事情,王老師不必擔心孩子的表現。

    作為老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的職責,我們心中要有生,心中有愛,我想我們的教育才會有溫度,教育才會走向成功。

  • 13 # 文會教學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那就是教育必須要“胡蘿蔔加大棒”。賞識教育本身沒有錯,錯就錯在認為賞識教育只是一味地誇獎,而沒有了嚴厲。

    就現在的情形來看,什麼才是對學生負責?像王老師這樣,兢兢業業,特別喜歡學生,批作業非常認真,這是對學生負責嗎?我認為恰恰相反,這樣一味地寵學生,並不是真正地對學生負責,最終結果是害了學生。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就要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了。什麼叫得寸進尺?什麼叫踩著鼻子上臉?這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如果一味地給一個人“胡蘿蔔”,一味地遷就,一味地忍讓,這個人就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認為你軟弱可欺,就會不怕你,對你失去敬畏之心,結果就是你再也管不住了。王老師的情況不就是這樣的嗎?

    給了“胡蘿蔔”,不要忘記“大棒”也是要跟上呀!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對學生負責的是那些對學生很嚴厲的老師。誰也不喜歡一個嚴厲的老師,是個老師就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為什麼還有的老師對學生那麼嚴厲呢?說到底還不是為了學生好。

    當然,也有人說了,王老師這樣做更有利於學生的未來發展,我認為這根本就是有點胡扯了。當學生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學時,你再說什麼有利於學生的未來發展是不是有點太可笑了?

    對於教育,只有嚴慈相濟,恩威並用,採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有105畝山地,在大山深處該如何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