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覃湘湘的vlog
-
2 # 小式
10後孩子不將紅包交給父母保管,其實也可以理解。
現在的孩子崇尚民主,自由,他們都有了基本都經濟意識。
1.孩子不願上交,很可能是因為父母收走後不是單純的保管,而是直接收為己用。
美名其曰:你花的還不是我的錢~
2.這一批孩子裡面,最大的應該有10歲了吧,基本都自制力和管理能力其實已經具備了。
其實把錢給孩子保管也好,但是家長要負責監督,不要讓他亂花,可以放在存錢罐裡。
這樣孩子日久天長對管理金錢也會有收穫和成長,懂得存錢的喜悅和滿足。
以上就是我對於10後孩子不將紅包上交父母的想法了。
-
3 # 好奇人生彭琪皓
孩子10歲了,開始知道錢的作用了,也學會花錢了!所以不把紅包給父母保管也是正常的現象!
但是,由於孩子還小,會出現亂花錢的現象,因此父母還是要對孩子進行管制,同時要教育和引導孩子有正確的花錢理念!
1.引導孩子有存錢的理念,可以把孩子的紅包以孩子的名義存在銀行,告訴孩子以後有什麼要花錢的地方就可以用這些錢,如,以後幫孩子報興趣班;讓孩子參加他們有興趣的活動;買學習器材等,讓孩子形成有規劃的理財觀念!
2.教育孩子花錢的習慣,防止形成孩子亂花錢的習慣,教育孩子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可以帶孩子去買一些益智類的玩具和他們喜歡的衣服、書籍等!
3.做孩子想做的事,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瞭解他們想把錢花在什麼地方,帶孩子去實現他們的想法!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紅包也不少了,要適當管制孩子的紅包,培養和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花錢及理財觀念!不要讓孩子亂花錢,特別是在網路上,不能讓孩子花錢玩網遊,買裝備,這樣會使孩子無心向學,形成亂花錢的壞習慣!
-
4 # 易彤A
孩子的財商教育——從壓歲錢開始
壓歲錢的由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壓歲錢成了孩子過年最期待的重頭大戲。
為什麼會有壓歲錢呢?這裡有一個傳說。
傳說西漢時期,山陽縣有個叫“祟”的小妖,每年除夕夜就出來,專摸熟睡的孩子的腦門。孩子被摸後就會發高燒、說胡話,而退燒後就會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了。大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燈不睡,當時人們稱之為“守祟”。
有一戶姓樊的人家,夫妻老來得子,十分珍愛。在除夕晚上,為了防止祟來侵擾,這對老夫婦不睡覺,一直逗著孩子玩,他們用紅紙包了幾枚銅錢,包了拆,拆了包。但隨著夜漸漸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著了。這對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幾枚銅錢放在他的枕邊。老夫妻年歲大了,也熬不住,一看已經是四更天了,想來那祟該不會來傷害他們的孩子了吧!可他們剛一睡著,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祟就進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頭的時候,突然孩子枕邊發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
很快,這件事就在山陽縣及其周邊村莊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裡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作“壓歲錢”了。
孩子看到壓歲錢會笑得合不攏嘴,家長卻開始頭疼了,這壓歲錢究竟該如何處理呢?
讓孩子自己保管吧,一怕弄丟,二怕揮霍學壞。可強硬沒收吧,又怕孩子強烈反抗,甚至有可能反手就是一個“起訴”。
壓歲錢,什麼時候竟變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那麼,究竟該怎麼辦呢?
1.教育孩子用壓歲錢科學理財
財商與智商、情商,這"三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一樣重要。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清崎先生曾說:“只要孩子一開始對錢感興趣,就該教他們理財了。”
(1).正確認識壓歲錢的意義
首先,讓孩子知道壓歲錢是長輩透過辛苦工作換來的,是長輩贈予孩子的最珍貴的祝福。
其次,既然是贈予,就是孩子的,孩子就理所當然擁有自由支配壓歲錢的權利。
希望孩子每次花錢要考慮清楚,這錢該不該花,值不值得花,如果不確定,可以和爸爸媽媽商量。
(2).科學理財
明確壓歲錢的所有權歸孩子所有後,幫助孩子合理安排一部分用於日常開銷,同時將其餘的壓歲錢用做貨幣資金或基金定投這樣的理財產品,和孩子一起算算未來幾年或幾十年的收益,讓孩子明白錢生錢,滾雪球,複利的魅力,一起做好對未來的規劃。
(3).制定計劃,學會記賬
對於日常開銷的這部分,讓孩子自己制訂計劃,把錢花在買文具、購書、報興趣班、旅遊、愛心援助等有價值的事情上,並記錄每次支出情況。
愛德華·羅伯特·布林沃說:“管理金錢,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自己。”
2.借孩子的手給長輩發壓歲錢,培養孩子感恩精神
壓歲錢是一把雙刃劍,把它用好,讓它成為你教育孩子理財觀念,培養孩子財商和感恩之心的一把利劍。
-
5 # 青衣姐姐
如何看待10後孩子不將壓歲錢交給父母保管,我覺得這個也是可以理解,我們也是從小孩子過來的,如果親朋好友給我們的壓歲錢都被父母沒收了,我們那時候的感覺就是那還給我壓歲錢有什麼用呢?
所以我的做法是陪孩子一起到銀行開個賬戶,看著孩子把錢存到銀行裡,然後他自己想買些學習用品,書籍書包等等的東西,我們再幫她一起去取,這樣也從小培養了他有一定的理財意識。這也讓孩子覺得父母說話算數,自己的壓歲錢自己管理,完全可以!
-
6 # 寶雞546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自我意識也比以前要提升了很多。所以,他們不再願意將紅包交給父母,而是自己支配保管。
-
7 # 芳芳的幸福時光
不是每個10後都不願意將紅包交給父母,我家把春節收到的紅包分成2部分,孩子們都願意第一時間將紅包交給父母。
-
8 # 寧老師說
多少年來過節的時候,長輩送給晚輩紅包已經成了一種習俗,孩子接過紅包,孩子的爸爸媽媽,把紅包收起來,也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但是近年這些情況發生了變化,長輩依然在發紅包,但是,10後的孩子們,他們不願意把紅包由父母來保管了,有的直接就放在自己的口袋裡,有的直接就放到了自己的存錢袋裡。
我看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
1,孩子的爸爸媽媽接過了紅包。一般的說,就搭在平常的日子裡花掉了。也有一些家長,嗯,給孩子單獨開了一個賬戶,把這些錢給孩子存了起來,作為孩子將來讀書的費用。
2,那些搭在日子裡把這些錢花掉的現象我不同意。
因為你失去了一次對孩子關於財商教育的機會,而你的日子裡也並沒有因為多了這幾百塊錢,而見到什麼新的起色,你失掉的比得到的要多。
3,我贊成那些,給孩子開一個賬戶的做法。
把錢做一個理財,這筆錢不但每年在增加,到最後的時候,也能派上正確的用場
4,我更贊成那些把錢自己存起來的孩子們。
在我們傳統的教育中,不要讓孩子們愛錢愛財,認為這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這種觀念應該轉變了。
-
9 # 南窗隨筆
這要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如何,還要看有權威的家長如何看待紅包歸屬問題,等等等等,才能最終確定過年紅包是孩子自留或是上交父母。紅包是否上交父母,就要看父母的態度和能力了,一味的嬌慣孩子的父母,沒有權威的父母,紅包不能留給孩子,這會助長他們的驕奢之氣,具有權威的父母,可以考慮留給孩子,培養他們的理財能力。
-
10 # 如意在心
10後的孩子,不願意把紅包交給父母保管,我認為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有的花銷全有父母支出,他們沒有如何支配的分辯能力,不能讓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
錢在孩子的手裡,存在著不安全的隱患。
-
11 # 人在旅途向天涯
兩個方面:一方面說明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獨立。另一方面,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孩子們自私的一面也在增長,從小從蜜罐里長大,很少會體諒大人的難處,而過去的孩子更多的是以能貼補家用,給家庭做貢獻為榮。所以,長輩要加以引導,既要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培養合理支配壓歲錢意識,也要教育孩子勇於承擔家庭責任,替父母分憂意識。
-
12 # 淺談百事
以前普遍家庭經濟匱乏,從小上交,知道根本不該屬於自己,所以沒有自己存的概念但是現在社會整體經濟環境已大不同,讓孩子早點接觸金錢,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金錢其實是一件好事,否則孩子對金錢沒概念,長大後有可能會過於節儉或過於慷慨。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相信他們可以管理好自己手頭上的東西,培養,鍛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安排的能力
-
13 # 西瓜喬桑
孩子如果不會亂花錢,父母正確引導孩子該怎麼花錢,該怎麼存錢的話,可以讓孩子自己保管紅包,反之則應該幫孩子保管
-
14 # 懷抱大海的魚
我認為這並不是壞事情,主要是看孩子如何支配紅包。
本來過年給孩子發紅包不是個好事情,但既然已成潮流,無法阻擋,那就順其自然。
孩子如果趁此機會學會理財,那就好了。
-
15 # 阿華1599859
謝邀。怎麼樣看待10後孩子不講紅包交給父母的行為。這還是一個家庭教育問題及父母的楷模行為的影響。10歲以下的孩子懂不了多少事,只會根據父母的行為以及在社會中接觸的事物模仿來支配他的行為的,比如孩子間的攀比,大人間為錢爭吵。所以,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哄著或者以物易物換過來。大一點或者懂事的孩子可以幫他存起來,但一定要用小孩的名字,在用錢上你們可以把握一下原則,不該買的可以商量著辦,慢慢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不要強行沒收他們的紅包,以免產生一些逆反心理,過早的知道錢的重要而出現反常的行為。僅此而已。謝謝
-
16 # 鐵素
10後的孩子不想將紅包交給父母保管,我是這樣做的,我們先後給孩子買了好幾個存錢罐,這次買的是模擬運鈔車是他生日禮物,他可喜歡了,有一毛錢都想放進去,所以不必擔心,有了存錢罐孩子存錢的意識強多了,說實話,他還擔心父母保管是一種掠取呢?有孩子存起來吧,培養他知道錢的重要性也不是壞事,不過可不要把孩子培養的嗜錢如命了啊
-
17 # 冬雪聽音
10後的孩子最小的已經10歲了,孩子長大了,已經有了財產意識,有了自己管理金錢進行消費的意識,不把紅包交給父母保管的行為就是這種意識的體現。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分析孩子出現這種意識和行為的深層次原因 ,以便反推修正家長的行為。
原生態家庭的不同,孩子管控金錢的意識不同,管控金錢意識的強弱也不同。
有的家庭對孩子的需求幾乎是有求必應,家長對孩子的消費沒有過多的限制,這類家庭的孩子對金錢意識就比較弱,對紅包的歸屬意識也比較弱。
有的家庭對孩子的需求能夠滿足一部分,但對孩子的消費會做出必要的限制,這類家庭的孩子對金錢有一定的意識,對紅包的歸屬有一定的意識。
有的家庭對孩子的需求滿足比較少或者比較苛刻,這類家庭的孩子對金錢有比較強的意識,對紅包的歸屬有比較強的意識。
不同原生態的家庭,孩子的紅包歸屬意識的強弱不同,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看孩子消費需求哪些是合理的,合理的部分我們應當滿足。不合理的部分我們要進行限制或杜絕。對不合理的消費我們要和孩子說道理,讓孩子理解,這樣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消費。例如孩子到遊樂園,都喜歡玩,家長應當消費讓孩子玩,由於遊樂場消費的專案太多,我們只能選擇性消費,不能任由孩子無限消費。例如網站上有的孩子偷偷拿家長的手機消費給主播刷禮品,花了很多錢,這些事和孩子聊一聊,讓孩子知道這是不對的消費行為,孩子也能理解,從而漸漸樹立了消費觀。
拋開不同原生態家庭成長的因素,10後的孩子最小的都小學3、4年紀了,接觸了同學,有了比較。如果其他孩子普遍有的東西,自己沒有,家長也不滿足,孩子有了消費的渴望,紅包歸屬意識,支配意識必然逐漸增強。
10後的孩子,紅包根據數額和孩子的年齡大小家長分配給孩子,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消費,不能一味地限制,家長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正確的消費。
-
18 # 拉里雲
這個要看是10歲還是18歲20歲,還要看紅包有多少錢,如果紅包只是100,200,小孩自己收藏也無妨;如果紅包是好幾千上萬,那最好給父母保管。當然對於18歲20歲的孩子,那怕紅包是好幾千上萬或幾萬,也完全可以自己保管,父母只是起一個監督指導作用,教育孩子錢要用在刀刃上,如買一些自己需要的輔導書或工具等。
-
19 # 八零尾巴
感謝誠邀,
首先對於這樣的行為來說我是舉雙手大大的贊成的,同時也會祝賀你,因為你的孩子有主見,有自己的想法兒,姑且先不說他打算用這個錢幹什麼,怎麼花,我覺得相比於一些任何事都讓父母做主,沒有自己的主意的孩子來說,你更願意選擇前者這樣的吧,現在的孩子自主能力強,有想法兒,朝氣蓬勃,他們有很多美好的願望,有一些可能需要藉助金錢去完成,只要做家長的引領得當,培養孩子正確的世界觀,金錢觀,消費觀,甚至理財意識,這對孩子未來來說,都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其次這個壓歲錢本來就是長輩給晚輩的一種祝福,記住:是給孩子的,只不過現在大多數父母,因為種種原因,比如:壓歲錢互換,自己掙錢就不多,怕孩子亂花(極有可能讓自己亂花掉)等等原因據為己有,美其名曰:替你保管,所以說這個錢本來就是屬於孩子,他們應該擁有支配權。
最後我希望你是將眼光放在培養長遠來看,利用好壓歲錢讓孩子參與家庭責任擔當中,感覺到自己也是家庭重要一份子,培養自己的責任擔當感,這才是發揮壓歲錢最大的價值,你說呢
-
20 # 糰子的小鐵A
我覺得在孩子對錢還沒意識的時候,父母代為儲存更好。當孩子開始對錢有自己的意識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儲存更好。
讓孩子自己學著對自己的錢的管理與支配,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好,這些錢用來幹什麼,比如新學期買習題集,或者自己喜歡了很久但沒買的東西,讓孩子對自己的錢有一種規劃,孩子也不會覺得父母拿了自己的錢。
回覆列表
小朋友七歲以下,毫無疑問,是要上交父母的,原因很簡單,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還不擅於理財。
具備理財能力的小朋友,紅包是否上交父母,就要看父母的態度和能力了,一味的嬌慣孩子的父母,沒有權威的父母,紅包只有留給孩子;
具有權威的父母,有的會留給孩子,有的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