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咖會報
-
2 # 逗侃侃
千萬不要!
創業其實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也就是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的糾錯,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成功了一切都沒有問題,一旦失敗,損失的不僅僅是時間,金錢,尤其是大筆投資,損失的也許是全部身家,甚至會有可能負債。當然,投資大不大和你操作的專案有關,20萬開個路邊攤屬於大投資,20萬要想開個天貓旗艦店,估計也開不起來。
作為創業者,初期大筆投資風險極大,有錢可以隨便揮霍,花幾百萬就當買個教訓。沒錢,一定要做好創業失敗後的風險。因此,在創業初期,必須要儘可能想盡一切辦法降低創業風險,減少開支,先賺錢再,把某個行業摸透再大筆投資。
答主一直倡導初期的創業者,不要一上來就重資產投入,你所做賣的產品,你所做的專案,絕部分都有人在做,現在生產過剩,許多工廠都面臨著倒閉。再說,哪怕你去開個飯館,你自己有什麼優勢?你是技術菜品好,還是價格低?是自己懂管理,懂營銷還是自己就是廚師?哪怕自己是廚師,做好菜沒有問題,但是不一定能開好飯館。
一般來說,當別人告訴你這個行業特別賺錢的時候,一定千萬小心,那肯定是不賺錢的路,好走的路,不用告訴你,別人早就去做了。
創業之初,還是要從自己的優勢開始,先小成本試錯,一定要不某一個行業摸透,深耕下去,看看行業裡面賺錢的公司或者他人是怎麼做的?然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再決定怎麼做,一旦大筆投資下去,90%的可能是血本無歸,這個社會,有賺錢的路子都自己悶聲發大財,沒看到幾個人賺錢了到處吆喝還把創業成功的秘笈免費給別人的。
綜上,就是為什麼創業之初不要大筆投資的原因,很多人一衝動全部身家投進去,最後賠的血本無歸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創業失敗負債累累的也不少,就因為一次創業,好多年都在還債,創業風險是非常大的,須謹慎再謹慎。
-
3 # 張志斌41
不應該。大筆投資相當於斷了自己的後路。初次創業的成功率連百分之五都不到,應該做好積累經驗的準備,而不應該有賭徒心理
-
4 # 宜水寒煙
首先我們要明確。你的創業是什麼?賺錢的有五種方式。有僱員,自由職業者,投資家,企業家,專家。多數人的理解意義。所謂的創業,應該是有一份自己的公司。或者說是自己給自己幹。那就是。自由職業者和企業家了。第一個維度。如果咱們選擇自由職業者。那小面等小店也算,那如果咱們要成為一個企業家,那就不一樣了。如果是小店型別其實不需要太多的資金。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小店是需要慢慢的。讓客戶體驗口碑營銷取勝而企業根據行業定還要根據你的模式來的。提供一些賺錢的規則。1並非一次,而是多次2能夠出售3尋找順應時代的榜樣4關心自己的安全感5為盈利參與競爭經濟風險6。錯誤是好事7不斷學習,不斷成長8從新開創自己的職業9賺錢是一項遊戲10發展強項11找到解決弱點的辦法,或者將其轉化為強項12工作學習和定位是一體的
-
5 # 股海龍頭哥
首先,我認為初次投資不一定需要大筆投資,你得先了解行業情況與競爭對手。
如果你現在存了一筆錢,建議你不要這麼快決定是否創業,也包括選擇什麼領域創業。
在錢有保障的情況下,容易一衝動就下海後悔莫及,考慮創業方向難免偏向平穩守成,很難發現真正適合自己的想法。
有一個建議是在真正開始創業之前,你可以試著做一些市場調查,然後收集使用者意見,別人澆冷水反而能夠避免想法決策的失誤,創業者需要的是越鬥越強。
還有就是不熟悉的行業不做,不喜歡的行業也不做。
有多熱愛創業做的事情,決定了你跟團隊的續航能力,能夠撐多久,通常創業團隊撐得越久成功的機率就越大。
是否熟悉你即將創業的領域,決定你的想法與決策是否適合市場實際情況,有可能整個過程從頭到尾都是大錯特錯,熟悉對應領域,不只是積累經驗,更多是人脈與資源的積累。
不要看不起小行業,印象最深的是以前家旁邊有個賣早點的大媽,她一個人的收入抵得上我們當時全家的收入。雖然辛苦,但也能夠讓我們對一些小行業收起小覷之意。要知道很多大老闆都是從擺地攤開始的。
小行業可能做不了市值百億美元,但是競爭更小,市場營銷成本低,團隊的幸福感更強,市值百億美元的公司註定五年,十年才出現一個,你我都沒把握成為其中的一個。
如果一個行業火爆了,最好不要一股腦的衝進去,仔細看看他們缺什麼:供貨?營銷?流量?
想清楚了再下手也不晚,給他們輸送炮彈,他們鬥得越歡你就越開心,兩個典型的案例:團購火了團購導航笑了,電商火了搜尋笑了。
做配套的優勢,同樣是市場空間更小帶來的競爭更小,你的成本可以由那些由需求的創業公司分擔。
總結,有一大筆錢是不是需要創業,取決於你對你要創業的領域的瞭解多少。
-
6 # 盤升
下面對於初次創業應不應該大筆投資,我也來說說我的一些觀點,畢竟是過來人。其實人人內心都有一個創業夢,有的膽子小,或是迫於生活壓力,沒有實現;有的是膽子足夠,但是沒有啟動資金;還有的是什麼條件都具備了,就差臨門一腳,開幹!
那麼,初次創業是不是應該大筆投資?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對大多數人來說,初次創業,根本沒什麼經驗,大筆投資的話風險太大。如果是二次或者多次創業,起碼對這行有了一定的經驗,可以大筆投資。
再說回來,既然想創業,前期最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賺經驗。所以,用最小的投資去獲得最多的經驗,這就是成功。就像開店買衣服,你要什麼式樣的衣服都上點,哪個款式賣的好,再多上這種款式的,賣的也快。如果一上來進太多亂七八糟的衣服的話,賣不出去,不僅佔地方,而且資金的迴流和利用率就大打折扣。眾所周知,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點點的積累,所以逐漸在熟悉的過程中慢慢增加投資才能走的更遠。
當然,也有不少人剛開始就投資很多錢,而且成功了。或許有眼光能力的原因,亦或是運氣的成分,但大多數都是以失敗告終。無論是創業還是其他,我們不要總想著成功瞭如何如何,要多想想你能不能輸的起。
所以,初次創業大筆投資的話,萬一失敗,可能就很難再爬起來東山再起,望慎重。
最後,祝所有創業的朋友都早日成功!
-
7 # 快消品解讀曹慶兵
沒有標準答案,都可以,資金根據專案和實力有關,一般人建議第一次不要大筆投資。
1.創業的專案有些本身就是重投資的,比如涉及拿地建廠房,員工宿舍,食堂的,這些勞動力密集的產業投資都比較大。如果你做這個,有錢可以自己搞,沒錢可以先租。
2.有些專案屬於輕資產模式,比如影片直播帶貨。有個百把萬就夠了。有錢還可以同時幾十個主播開始搞,自然需要幾百上千萬了。
3.有些專案做的是生意,比如賣傢俱,投資可大可小,有些專案是做平臺,前期做到一定規模驗證模式,融資前需要的錢不少,投資越大反而越好,因為融資主動性強,不會給別人幹活。
4.所以是否大投資,取決於,專案需要,是否有錢,失敗的後果是否可以承受,不取決於第幾次,創業多少次都會失敗,只是道理上好像多創業幾次成功率高點。
-
8 # 霹靂姐姐
不建議大投資。
你當初選好的專案未必是你後來堅持的。你投資小的話,可以迅速轉型。創業前你不知道市場環境是怎樣的,那些鼓勵你創業的,一般自己不會去做,只會搖旗吶喊,你成功了,他們會吹乎自己多麼精明;你失敗了,指責你種種失誤。因為市場不是課本,有方向,有指導。就比如你年前選了一個高大上的酒店專案,大筆錢投資進去,裝修,租房,人員招聘,好容易開業了,可能還火幾天,然後就春節了,想在這春節到十五做個促銷,打個特價什麼的,收回資金。但新型冠狀病毒暴發了,全城封閉,失敗,就這麼快。
然後,不是怎麼賺錢,而是,怎麼生存!
大投資後轉身難,只能咬牙硬挺!
在創業這個江湖,坑太多,騙子與慌言太多,而唯一解救你的投資方還真假難辯,江湖水太深!
建議初期小投資試水,市場環境好了再擴張。
-
9 # 程大意的智行商報
首先,認知創業,解決創業難題。創業首要遇到的就是資金問題,其中包括有積蓄不足、無不動產、負債、不知如何向銀行申貸及無法預估所創行業之總資金、成本。其次,是個人特質問題。這裡所指的就是領導力不足、協調溝通能力不足、缺乏規劃能力、缺乏財務管理能力、缺乏決策能力及缺乏創業之人格特質等。最後,就是專業知識不足問題。缺乏所創行業市場瞭解、缺乏所創行業專業技巧、資歷不足、訓練不足、缺乏所需證照及不知如何撰寫企劃書等。
作為小企業經營者,要知道如何銷售自己,初期投資並不需要準備大筆資金。開業30天內你就可以找到客戶,現金60天內就會進來,幫助推動業務成長。對客戶要大方:不宜對顧客收費過高,甚至可以提供免費服務給顧客,讓他們知道你能做什麼。就算後來沒有簽約,他們也會介紹其他付費客戶。有時,你得用小魚釣大魚。愛你的顧客:永遠有禮貌地跟顧客說話,不論他們有時多麼令你生氣。記住,顧客不僅是國王和王后,還是獨裁者。沒有人比小企業經營者更清楚這一點,要盡力使顧客滿意。你可以偶爾超越合約專案,提供更多服務,超過顧客期望。這便是小企業主最好的廣告方式。
-
10 # 麥耒律師
投資,最好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及資金狀況,量力而行,據市而為,因為投資伴隨風險,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是約上策!
-
11 # 雲端美
王健林心中的小目標是先賺一個億,因此給王思聰創業資本是5個億,當然大家都知道了 ,本錢賠光了,還欠了不少錢。
創業沒那麼簡單,要對自己的資本負責;資本賠光了,咋辦?史玉柱復活這是那個年代才有的奇蹟。企業家不僅要對自己的資本負責,也要對合作夥伴給予正向幫助,即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僅自己有利潤合作伙伴也會獲益,雙贏是企業家的基本思維方式。你的資本,就是保證金,萬一傷害了合作伙伴用來補償對方;當然企業萬一虧損了,也需要也拿過來補償員工工資福利。資本太少,意味著後備信用不高。
通常量力而行吧,這樣是實事求是的;對於認知度不高的人,大手筆意味著大風險;對於認知深刻的人,大資本才能隨心所欲。巴菲特掌握的資金太多了,現金部分就達千億美元。央企董事長,可能直接從部委副職轉化而來,還要要看企業的地位。
更多的是資本就那麼點,沒有機會選擇多投入資本還是少投入資本。企業家通常更相信自己,沒有那麼一股子盲目自信就不可能拿著難得的保證金與已有的企業家“大佬”搏殺。
我給出的關鍵詞: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市場保證金,市場認知,企業定位,盲目自信。
-
12 # 悅女心經
【初次創業,你考慮過失敗了嗎?】
如果你完全是一個商業小白的話,初次創業首先考慮的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要考慮如果初次創業失敗了,我能承擔多少損失呢?要知道每年都有很多人登記工商營業許可證,可是堅持到兩年的不到一成。
著名財經人物吳曉波在2019年4月23日發表的“吳曉波講解大敗局”中說了一組資料:中國每天有一萬家企業登記註冊,一年365萬家,這365萬家企業中,97%在18個月裡面死掉。所以,成功永遠是一個幸運者的遊戲。
雖然他的話有一點誇張,但是一成的成活率應該是真實的狀況。
拿我自己身邊的朋友來說吧!他一直都在工廠裡工作,去年他們的企業要搬遷越南去了,他獲得了一筆賠償金,可是他處在一個尷尬的年齡——不大不小了,兩個月過去也沒有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於是在她老婆的慫恿下:你一輩子呆在廠裡打工,不去闖一闖,一輩子就發不了財。”
思來想去,他終於決定去做一份事業,可是做什麼呢?開工廠,一沒有資金,二沒有客源,三沒有技術,因此開廠是無望了。只有去做商業,可是他又沒有做生意的經驗,完全都不懂,後來在網路廣告中,找到一個新奇的食品加盟商,可是並沒有想到這個加盟商,技術並不是非常出色,而且出餐速度之前沒有考慮到——出餐很慢,客人等不及,另外品牌的影響力也不是很強大,再就是加盟商的選址經理根本就不專業,店鋪的位置也沒有選好,各方面的原因,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就就是虧了將近二十萬了。
透過這個故事,請大家在決定創業前,一定思考清楚。初次創業,我會失敗嗎?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成功的商業人,總是善於把握新行業的風口,如果看到別人做起來了,再去跟風就是難上加難了。
回到提問者的問題,初次創業如果大筆投入資金,那麼萬一虧損了,能承擔這個風險嗎?!如果想清楚了,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一口想吃成胖子的人,多半被撐死了。每個行業都有門道,而門道就是藏在一些實操中的細節裡,沒有多年的摸爬滾打,是不可能掌握這些門道的。
-
13 # yang
千萬別盲目投入,尤其是當前大環境下更是慎之又慎,兩方面建議:如果是單幹,那麼創業的條件要具備,有合適的專案,有一定的資金,有對市場的充分考察,有一定的資源,條件不具備,別去試水;如果是合夥,合夥人要選準,要考察對方的人品,實力等,千萬要防止對方設套路,讓你鑽進去,投入的資金血本無歸,總之要考慮成熟!
-
14 # 小林紺晃GanHuang
初次創業不要投資在你心目中的大筆投資,量力而行!
具體的金額,有人1萬就是大筆投資,有人1個億也算不了什麼大錢,但如果這筆錢在你心裡是一大筆錢,那就不要投。
為什麼呢?
首先,現在創業的資源裡,也就是人財物,起步時財是最沒用的,但是一旦你投一大筆錢進去了,你自然會依賴它,把它看的很重,這個心理上就很危險。
新型的現代創業,人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這裡麵包括你的客戶,合作方,供應鏈等等,說實話用錢是能買人,比如僱用員工,但用錢買的人很難回本。人得用心去換,換一句話說,就是得用時間去培養信任。但有了資金就會動用錢買的念頭,這是人性。
第二,既然是一大筆錢,那麼會對你的生活帶來壓力,甚至對經營也會帶來你想象不到的壓力,壓力會從四面八方過來,比如家庭,比如你的融資方,無論是貸款也好投資也好,都會給你形成一種壓力,讓你喘不過氣。這種壓力,會無形中提高你的失敗率。
第三,你會著急回收資金,這個又是個大問題,因為你為了快速回收資金,可能會不擇手段。但這樣一來,等於是自己把前面的路給毀了,等你察覺的時候,有可能面臨的是走頭無路的境界,著急會讓人做出不正確的判斷,這個是我們大腦的動物性本能。
沒有經驗的話,可能這些你都看不懂,也無法理解。最後就說一句吧,用最小的成本創業,至少是你覺得全賠掉都沒有關係的那種金額。聽我的,不然的話,你很難成功。
-
15 # 喝了蜂蜜的小熊
融資金額過大,導致投資人投不起。
這個原因我們需要用最簡單的底層邏輯來理解,不考慮各種複雜模型。
每個初創企業,都會面臨融資問題。我們也經常看到每個企業從天使輪開始,然後通常ABCDE輪融資,直到上市以及上市後的併購。
舉個例子:
某外賣平臺天使輪投100萬,A輪可能就是阿里巴巴想進入外賣市場投進來400萬,B輪可能是騰訊想維護本身線上零售市場規模地位,投進來1000萬,以此類推。
這樣投資的原因就是,天使輪投資者,可能出售股份獲利。也就是天使輪投資人拿走A輪200萬離場了。
那麼A輪你還有200萬可以繼續進行企業運作。這樣處理資金,很多人其實願意做你的天使投資人。
如果天使輪達到1000萬,A輪就到了4000萬,B輪就到了8000萬,試想一下,投資人的壓力會有多大不說,能出的起這些錢的投資人,市場上其實屈指可數。
前期投資大了,後期大部分投資人就投不動了,投行圈子,比我們想象的小很多,甚至會出現沒人融資,這對於創業者幾乎是自掘墳墓。
提示:
至於股份怎麼定價,是按照比例和數量來融資,如何稀釋反稀釋等等,這都是要有人出的起錢才有用。所以一開始不要大投資就是這個道理。
融資金額過大,投資人不樂意投。這個原因,咱們依然用簡單思維來理解。投資人花一塊錢,賺100塊錢是需求,底線是至少賺20元以上。如果投資人投1塊錢,賺1塊錢,投資人就不會投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投資人靠投資賺錢,邏輯是這樣的。投資人投100家公司,不能確保每家公司最終都能上市賺錢,所以只要5家公司最終成功了,其他95家失敗了,也還是賺錢的。
計算方式:
某天使基金募集資金1個億,分成100個一百萬,投了100個專案,每個專案預估都是上市後減持股份獲得盈利。
其中95個失敗了,也就是9千500萬虧了,5個專案最後上市了,每個專案盈利100倍,就是100萬元*100倍=1個億。五個專案就是五個億。
總體上,基金1個億,賺了5個億,盈利4個億。
如果,初期專案投資過大,導致一個專案需要1000萬,那就意味著基金有10個專案不能投,這就意味著基金只能在90個專案中產生5個成功專案,風險大大增加了。
風險怎麼增加了呢?
一個專案100萬,賺9千900萬。如果一個專案1000萬,賺9千萬,少賺了900萬。其次,萬一是1000萬的專案失敗了,等於丟了9個可能賺錢的專案,基金這就不樂意了。積累起來的風險,就跟溫水煮青蛙一樣。
融資金額過大,只有少數人投資,大部分投資人投不到。這個理解起來也簡單。當你投資人的選擇少,那麼投資人的條件肯定很苛刻。基本讓創始人賺不到錢也有可能,因為別人投不到。
為什麼呢?
這裡有個優先順序的概念。就是一旦公司清盤,那麼根據優先順序進行償還,創始人的利益是最後被償還的。
舉個例子:
A輪投資人的優先股現在被註明是“次級”。這是行規,最後進來的VC的優先級別是最高的,上一輪VC是“次級”優先,再上一輪的是“次次級”。
這些優先的級別,在發生利益的時候就會生效,比如萬一公司要清盤,破盆破罐破家當變賣回來的錢,最優先的VC先拿,有多的話,次級優先的VC拿,還有多,次次級VC拿,最後剩下的,才是創業者的。
一旦投資人少,唯一的或者少數的投資人,在優先權上,就會有資格要求更多的優先,嚴重的話,創始人大機率最後失去對公司的控制。
結語股權是9%還是10%,區別很大。股權給比例還是給股份數量,區別很大。不過,初期投資不要過大,因為三個簡單的原因:
1、投資人投不起。
2、投資人不樂意投。
3、投資人投不到。
創業是一門學問,不僅僅是銷售,市場和運營問題,而是法律和對賭的學問。
-END-
-
16 # 零點資訊
這個跟你的家庭條件有很大的關係,畢竟創業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如果家裡能支援或者自己有一定的積蓄,可以考慮投入大一些。
2020年疫情爆發,中國整體經濟必將受到強烈衝擊,我們創業要更加謹慎,最好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出發。專案能不能成功,不是看你的努力程度,真的很多時候是和專案,有著莫大的關係的!一個有發展前景的專案,決定你能走多遠。相比於社會環境來說,校園環境相對封閉,成功的可能性更高。零點校園專注高校及周邊的本地化生活服務聯盟,開放給所有創業團隊自主運營,零點校園內含外賣商城、零食盒子、代取快遞等50多項校園應用,只要成為站長即可免費使用,零點校園全套配送系統可保證資料視覺化、資金透明化。若有興趣的話,你可以自行百度“零點校園”,進入官網瞭解一下。 -
17 # 協成會計
你是一個年輕的創業者,我建議你最開始成立一家輕資產的公司,也就是說最好不投入大量的固定資產,可以租辦公室也可以在家辦公,這是一種輕資產創業模式,是當前比較流行的,小米公司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對於我們這些草根家庭是最好的選擇,今年的疫情又一次證明,重資產的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偏弱,輕資產創業的模式避風險的能力強,就是創業失敗了也不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包袱,更有利於你將來東山再起。你怎麼看喜歡記得點關注喲。
回覆列表
大手筆也有個度和範圍,大到什麼程度才是大手筆???小到什麼程度才是小手筆?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投入產出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