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達達令觀史
-
2 # foxconn凌漣
首先,秦始皇不立皇后大致有三個原因,第一:母親趙姬對他造成的陰影。
可能大家有看過一個很老的電視劇《呂不韋》,我們從劇裡可以很直觀地看到秦始皇原本的出生不太好,他父親是秦昭王的太子國安君二十多個兒子裡面最不受寵的子楚,被隨便扔到了趙國做人質,那時候趙國跟秦國有血海深仇,因為秦將白起曾經在長平之戰中坑殺了40萬趙卒,所以每個趙華人都跟秦國有不共戴天之仇,以至於子楚的境遇在趙國非常不好,衣食住行都得不到保障,還好呂不韋看上了子楚這支潛力股,做了他的投資人和經紀人,還把小妾趙姬送給了子楚,子楚就和趙姬生下了秦始皇,剛開始,他們一家人的日子還是不錯的,畢竟有了呂不韋的支援,和取得了國安君的重視,本來贏政也可以過得很好,但是,後面秦昭王使大將圍邯鄲,趙國狗急跳牆就想殺掉子楚一家,子楚在呂不韋的金錢加持下跑的到挺快,剩下2歲的贏政和他的母親趙姬在風雨飄搖的趙國四處躲藏逃匿了6年,所以在秦始皇的童年時期大部分時間都是跟著母親趙姬在朝不保夕的困境中相依為命的,母親對他來說是很重要的人。
但是他的母親最終深深地傷害了剛剛成長為少年的他。秦昭王五十六年,秦始皇八歲,他父親子楚終於當上了太子,他也終於結束這種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日子回到了秦國,四五年間,爺爺死了,爸爸死了,他十三歲了繼位為秦王,然而好日子並沒有如願來臨,因為當時是呂不韋作宰相,總攬國政,沒他什麼事,《史記》中記載:“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他雖然繼位為秦王,實際上是個傀儡,為人君者,高處不勝寒,本就十分艱難,無依無助,但是他曾經倚靠的母親卻胳膊肘一直往外拐,經常跟呂不韋私通,當時呂不韋權勢滔天,家裡的奴僕超過萬人,招致門客三千人,這是赤裸裸的僭越,秦王雖年幼,卻是個剛毅有主見之人,一直隱忍不發,沒想到自己的媽根本就不體諒他的處境,還是“太后淫不止”,讓他秦王嬴政的臉面往哪擱。更過分的是,後面呂不韋看贏政越來越大了,擔心他會收拾自己,就趕快找了個嫪毐代替自己侍奉太后,趙姬十分寵愛嫪毐,金銀宮室爵位都賞賜給嫪毐,宮中之事事無大小都由嫪毐決斷,還跟他生了兩個孽種,這是根本不把秦王這個王放在眼裡。慢慢的贏政都二十多歲了,還沒有加冠親政,古代男子一般最晚都是二十歲加冠,但是趙姬和呂不韋控制權力,阻撓他親政,所以他一直到22歲才加冠親政,當時嫪毐還和趙姬密謀要殺掉他,讓嫪毐當王,趙姬當王后,幸好秦王嬴政早就等待著親政這一天,動作極快地把嫪毐收拾了,車裂了他,並且夷三族。也把他母親遷出了咸陽,放逐到雍這個地方,以示懲罰,可見他有多麼痛恨他母親的背叛。
可以說嬴政童年和少年時期是非常坎坷的,在他還很小很脆弱的時候他的母親保護了他,對他的成長來說母親是十分重要的人,但是後面趙姬的種種淫性,對他的控制和背叛,讓少年的贏政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這一生也沒有原諒他的母親,因為他母親的放蕩,讓他對女子都是蔑視的,不相信的,當然不會立皇后來跟他平起平坐。
第二:自認功蓋三皇五帝,無人與之相配。
秦始皇是一個極度自戀自信的人,因為他做到了四海一統,打下了千秋萬代的功業,“自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他認為自己功蓋三皇五帝,成為了前無來者也不會有後來者的天地間的“大主宰”—皇帝,他想的真的是我就是第一個那麼偉大的人,我的子孫也不可能超過我,他們只能千秋萬代地沿著我設定的規則,我打下的基業千秋萬代,傳之無窮。他打下江山之後就沉迷於為自己歌功頌德,到處宣揚自己的志得意滿,一生巡幸不止,五封六禪,心裡面是極度驕傲的,在他心裡他就是天地間除了“天”之外最偉大的人,他連神都不放在眼裡,當他過湘山祠時,忽然起大風了,幾乎無法過河,他就問身邊的博士:湘君是哪位神仙?博士就說: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葬在這裡。始皇一聽,大怒,立馬叫人把湘山上的樹砍了精光,讓山裸露一片紅色的土地,如此他才離去。這樣的人不會看的上任何人,何況是女人,當然不會設皇后這個位子。
第三:刻薄寡恩,貪戀權勢,痴迷長生。
始皇帝真的是一個十分缺乏感情的人,你可以說他理性到極點,但是理性二字不足以形容他那種刻薄冷峻,《史記•秦始皇本紀》有一個詞“剛毅戾深”十分能形容他這個人,就是一種不帶一絲溫情的冷酷,他說過一句話:“剛毅戾深,事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在他的觀念裡就是一切以法來決定,不要有任何的仁恩和義,體現了他作為一個人情感上面確實是十分匱乏的。既然他摒棄了溫情,那麼他最大的慾望是什麼呢?就是權勢,對於個人權勢的可以說是慾壑難填的這種追求,讓他無心去經營別的東西,他的身上不可能有愛情這種東西,他最喜歡的事是什麼?《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他身邊的方士侯生,盧生逃跑之前說:“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你看看,他喜歡用刑殺來統治別人,還不放權,每天都要把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抓在手裡,天天必須批完以石計的奏章才會休息,另外晚年還神出鬼沒,四處巡幸求仙。所以總結一下就是,第一他更喜歡權勢,不愛女人。第二他太勤政了沒有時間。第三,為了求長生更沒時間顧及家庭感情之類的事。
以上是他為什麼不立皇后的原因,還有為什麼不立太子,很簡單,他不願意讓別人威脅到他的權勢,分享他的權勢;第二,他沉迷求仙長生,他心存幻想認為自己不會死,自己永生不死怎麼會需要太子呢?
-
3 # 歷史檔案館
歷史上,秦國“奮六世之餘烈”建立大秦帝國,然而僅到了秦二世就改朝換代,令人唏噓不已。秦朝滅亡的原因不言而喻,除了秦法嚴苛、過度壓榨百姓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秦朝沒有立太子,史學家普遍認為假如秦始皇早立扶蘇為太子,秦朝大機率就是另一種命運了。那麼,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太子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秦始皇過於自信。秦始皇開創皇帝制度後幾乎是為所欲為,逐匈奴、修長城、擊百越、書同文、車同軌等等,都是前無古人的壯舉,秦始皇當然是有自信爆棚的資本。此外,秦始皇還對自己的健康特別自信。
秦始皇不相信天命,他不打算做天子(上天的兒子),畢竟天子還要受天的管理,秦始皇要做就做老子。具體表現為他想要長生不老,在群臣及方士的鼓動下,秦始皇相信自己是可以不死的。他一方面全國四處巡遊,尋找仙山求取長生不老之藥,一方派方士去海上找神仙,其中最著名的方士就是徐福。
可惜歷史上尋求長生不老的人,沒有一個是成功的,霸氣如秦始皇也不例外。在第五次巡遊返回的途中,秦始皇病倒了,病得特別重,他感覺到自己命不久矣,匆忙立扶蘇為太子就撒手人寰,可惜詔書並沒有發出去。而經過趙高、李斯、胡亥的討論決策,最終改遺詔立胡亥為帝,秦朝陷入了死局。
儘管太史公司馬遷寫入正史,不過這段歷史在我看來還是漏洞百出。像李斯這種智商超高的法家代表人物,可以輕鬆擊敗潛在的政敵韓非子,為什麼會敗給宦官趙高和任性妄為的胡亥呢?
秦始皇另外一個不想立太子的原因,可能是真的不想立扶蘇。史料記載扶蘇與秦始皇的政見不和,秦始皇作風霸氣且犀利,扶蘇比較柔和,這對父子酷似後來的劉邦和劉盈父子。雙方矛盾的爆發點在活埋方士,侯生、盧生評價秦始皇暴戾,秦始皇大怒。秦始皇要處死咸陽城內的四百多名方士,扶蘇直言勸諫,秦始皇因此很生氣。
扶蘇此前已經多次勸諫,對於經常忤逆自己的長子,秦始皇乾脆把他發配到邊疆,去陪蒙恬修長城。一般的歷史規律,國之儲君是不會離開國都的,春秋時期的晉獻公想要廢長立幼,殺掉三個年長的兒子,馬上就讓他們離開了國都。秦始皇對扶蘇比較討厭,可能根本就不想讓扶蘇繼位做皇帝,因而讓扶蘇離政治中心遠一些。
秦始皇理想的太子可能就是胡亥,秦始皇有十幾個兒子,多數都沒有留下姓名,為什麼在巡遊的時候偏偏帶上胡亥?人之好惡,可不就是讓討厭的滾遠一點,把喜歡的留在身邊嗎?
現在的結論剛好完全相反,胡亥是篡位,扶蘇被同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呢?我們不妨想想這種情況對誰有利!陳勝、吳廣起義最先使用這種論調,他們借扶蘇與項燕的名號起義,公開反抗秦朝的統治,是第一批受益人,但終極受益人是劉邦。
劉邦最喜歡搞一些牛鬼蛇神的東西忽悠人,胡亥篡改遺詔的故事,將劉邦反抗秦朝的行為引申為劉邦為扶蘇報仇,更利於製造改朝換代的輿論基礎。而劉邦充分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在稱帝的第二年就立劉盈為太子,堵上了秦始皇留下的一大政治窟窿。
-
4 # 北城秘史
秦始皇在其長達37年的統治時期一直沒有立皇后和太子,不是他來不及立,而是他不願意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有下面五點原因可以參考。
第一,秦始皇母親趙姬的行為非常不檢點。
最開始趙姬和呂不韋在一起之後有身孕的時候,被呂不韋獻給了秦始皇的父親,野史上還有關於秦始皇到底是不是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去世之後,他的母親還是不知道收斂自己的行為,甚至變本加厲地還和另一名男子生下了兩個私生子。可以說秦始皇母親的種種行為在他心中種下了種子,這改變了他對女人的看法,就算後宮佳麗三千,但在秦始皇心中和他的母親沒啥區別,都是非常愛慕虛榮的。
第二,秦始皇對皇后的要求太嚴格了。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五千年曆史上的第一個封建帝制國家。他為自己取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皇帝”封號,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地位無人能比,並且他認為的皇后必須是一個能夠跟他身份相匹配的女子,可惜後宮沒有一個女人能滿足他的要求。
第三,秦始皇志向遠大,認為立皇后和太子會阻礙他的前程。
秦始皇小時候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養成了刻薄多疑的性格,那個時候就是各國相爭的局面,他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各國統一,如果要立皇后和太子的話,可能會對他的遠大目標造成妨礙。
第四,秦始皇忙到沒有時間來考慮這些事情。
秦始皇每天都要處理很多事情,根本沒有時間來考慮後宮和立儲的事情,這樣他省去了很多麻煩。秦始皇還給自己留下了一個任務,就是每天要完成一石重的公務才能休息。
第五,秦始皇試圖長生不老。這是他不立太子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眾所周知,秦始皇一直在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在秦始皇統治的後期,他為了能永遠享受榮華富貴,開始追求長生不老之法,並且沉浸於各種煉丹之術,雖然最後失敗了,但秦始皇對“永生”的追求轉移了他對其他事情的注意力,並將立後和立太子這兩件事情都拋之腦後了,最終也造成了秦國的滅亡。
-
5 # 遺產君
立後和立太子是中國古代後宮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戰國時期秦孝公開始,立後之事已經制度化了,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更明確規定皇帝的正妻為皇后,皇帝的母親為皇太后,但是歷史卻跟世人開了一個玩笑,秦始皇自己卻終身沒有立皇后,他也是後宮制度形成以來唯一沒有立皇后的皇帝,以致秦始皇陵園裡一墓獨尊,而沒有皇后墓,這成為一個難解的歷史之謎。
根據近代對秦東陵考古探查,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與養祖母華陽太后,父親莊襄王與母親趙太后都是夫婦合葬在一起,符合當時的規制,親祖母夏太后與高祖母宣太后的墓也是規模宏大,不過因為這兩位太后都是側室而不是正妻,所以選葬在別的地方,這些都合乎禮制。
而秦始皇陵卻只有孤零零的一座大墓,並沒有皇后之墓相伴,在其附近的墓葬也被認定是陪葬秦始皇的沒有生育的妃嬪的墓,並沒有獨立的皇后墓。
秦始皇之所以不立皇后,後世的專家提出了各種猜測。
1,秦始皇相信方士追求長生不老,到處探訪能延年益壽的仙丹,這種厚望的特殊要求延遲了他立後的程序。
2,秦國的幾位皇太后的生活不檢點,像宣太后、華陽太后等都飼養寵男,特別是自己的母親趙太后,與呂不韋偷情,甚至還和嫪毐生下了兩個孩子,這件事對秦始皇的影響甚大,由怨恨母親到仇視女人。
3,秦始皇不立皇后可能和他幼年的經歷有關,嬴政出生於趙國邯鄲,他和父親作為人質在趙國,8歲才得以回到秦國,繼位後對太后的專權深惡痛絕,早期的宣太后,後來的華陽太后,自己的母親趙太后,因此對於女人從此極度仇視,親政以後,堅決不立皇后,因此直到他在巡遊路上死去也沒有立後。
秦始皇有著非常龐大的後宮,但沒有立下皇后,那時候的女子都沒有名字,後宮的女子都是自己的國名為姓,地位低的稱為“姬”,地位高一點的稱為“夫人”。
公子扶蘇的母親鄭夫人是鄭華人,鄭夫人的地位比較高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兒子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地位尊崇,扶蘇從小謙遜有禮,愛好學習,又是秦始皇的第一個兒子,秦始皇對扶蘇非常器重,母憑子貴,這也就使得扶蘇的母親深受秦始皇的寵愛,地位也就高了起來。
扶蘇母親是鄭國一個普通的歌女,被秦始皇收入後宮,她喜歡吟唱鄭國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後來她生下了秦始皇的第一個孩子,秦始皇便給他起名扶蘇,“扶蘇”最早出自《詩經》,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扶蘇寄託著無限的期望。
扶蘇作為秦始皇的長子,從小接受正規的皇室教育,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Octavia的政治眼光,較先認識到民心的重要性,秦始皇也非常器重他,一直將其作為接班人來培養,扶蘇也沒有令秦始皇失望,不僅在政治上做的非常好,在民間的名聲也是非常好的。
扶蘇為人仁慈,非常推崇儒家的孝義之道為人也非常正直謙遜有禮,禮賢下士,並不像自己的父親那樣喜歡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也正是因為扶蘇的正直,才為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當時秦始皇的寵臣趙高,因為犯事被扶蘇逮到,扶蘇堅持要處死趙高,但是秦始皇卻保住了趙高,趙高因此對扶蘇懷恨在心。
扶蘇因為反對秦始皇“焚書坑儒”,多次冒死進諫,都遭到了秦始皇的訓斥,父子兩人的關係漸行漸遠,再加上趙高從中挑撥離間,扶蘇被派到了北方的苦寒之地,和大將蒙恬一起管理長城的修築工作。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趙高害怕扶蘇上臺後對自己不利,於是和李斯一起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賜死了扶蘇。
秦始皇之所以未立太子,可能還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壽命,他到處尋訪仙丹就是想延年益壽,可老天偏偏就不讓他長壽,因此秦始皇在彌留之際,才立下遺囑,只可惜被最接近他的趙高夥同李斯給篡改了,皇位給了窩囊廢胡亥,清朝自此二世而亡。
-
6 # 侃歷史趣聞
我認為嬴政不立皇后和太子,原因無非就是自大與自私!
嬴政,一個君王,一個自認為可比古三皇五帝的君王,自己的功勞曠古震今、空前絕後,世間更沒有他辦不到的事情,所以他派方士尋仙求藥以求長生不死,所以他遲遲不立太子,不確認自己的繼承人,他不想承認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會在他至高無上的皇帝身上同樣適用。嬴政作為第一個皇帝,他覺得世間的最高權力地位均為自己所有,一個女人享皇后之名與自己同受臣民朝拜是他所不能接受的,而且在戰國時,女人扮演的角色太輕微,孔子更說過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在那個男權社會最巔峰的時期女人的地位太低下。
這就是秦始皇不立太子,不封皇后的原因 ,不過他確實有自私、自大的資本,統一文字、確立郡縣制、道同距車同軌、統一度量衡貨幣、修靈渠修長城這些至今還在沿用。
-
7 # 愛笑的呂家姑娘
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華夏民族的文化思想故稱始皇,還沒來的急吧, 畢竟求仙問道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可以長生吧
-
8 # 貓叔說歷史
秦始皇作為皇帝的創始人,很多時候都被後世的皇帝作為模仿的物件,可是,有一件事,一直都引人注目,那就是秦始皇終其一生都沒有立皇后。有人說,是不是因為秦始皇當時沒有皇后制度啊?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秦國自孝公開始變法,各項制度日趨完善,到了秦始皇時期,各項典章幾乎都成熟了,不可能是由於制度引起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史書沒有明文記載,咱們也只能透過史書有限的線索來推測了,我覺得秦始皇不立皇后主要是由於家庭因素。
秦始皇的母親沒有起到好作用,使秦始皇對女人產生怨恨情緒眾所周知,秦始皇的母親行為失謹,不守婦道,穢亂後宮,居然還跟野男人生下了兩個兒子。這事兒讓秦始皇臉上頗為掛不住,性格剛烈的他從此受到了嚴重傷害。這種心理陰影也沒那麼容易擺脫,秦始皇對女人是有提防之心的。所以,他始終不願意立皇后。
秦始皇性格多疑,勤政專斷,唯恐後宮掣肘自己說秦始皇是個強人,估計沒人會反駁,他的一生可以用“波瀾壯闊”來形容。這樣成長起來的人都有一個通病:太迷戀權力。設立皇后,等於給天下設了一個“母親”,如此威望的人物,很可能會對自己的皇權形成掣肘。有些朋友肯定覺得這樣說比較誇張,那麼,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估計您就不會這麼說了。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一直生活在獨孤皇后的陰影之下,獨孤皇后在世期間,楊堅甚至不敢輕易沾其他的女人,可見如果處理不好,皇后對皇權的威脅有多大。
至於,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太子,這種說法就有爭議了,畢竟,秦始皇到底有沒有立太子,由於趙高和李斯弄權,真相也就成了一筆糊塗賬。假設秦始皇沒有立太子這個命題成立,我覺得應該跟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的態度有關係。
秦始皇是個喜歡巡遊的人,原因嘛,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但他四次巡遊,其中有三次都接見了方士,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秦始皇迷戀長生不老之術,深信自己是能夠長生的,所以,對立太子的事情一拖再拖。到了秦始皇最後一次巡幸,所有的臣子都不準提“死”字,可見他對死亡的恐懼,立太子就意味著承認死亡,他不願意立太子也就順理成章了。
回覆列表
秦始皇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後世對他的評價往往是譭譽參半。他統一六國,使中國從分裂走向統一,功勳卓著;他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業績斐然;他修長城、築靈渠、建陵寢,雄才大略;然而他又焚詩書、坑儒生,暴虐殘酷;他寵信術士、尋仙訪藥、追求長生,貪戀富貴。他的一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輕易定論的,我們一個普通人尚且有優點和缺點,更遑論一代帝王。
除了他做過的這些事讓人褒貶不一,他沒有做過的事情也讓人難以捉摸,比如說不立皇后和太子這兩件事,就引起了後世史學家們的好奇。而也正因為皇后和太子的缺位,在秦始皇死後,才讓趙高、胡亥和李斯三人鑽了空子,偽造詔書、冤殺扶蘇、扶持胡亥,致使昏主誤國、奸臣當道,百姓揭竿而起,最終導致大秦帝國走向了毀滅。
一、秦始皇為什麼不立皇后?在秦始皇之前,歷代秦國君主都立有王后和儲君,而且他的祖父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甚至秦始皇本人都是先被立為儲君才當上了國君的,可以說秦國立王后和儲君的事例歷來有之,所以到了秦始皇這一代不立皇后、太子讓人深感意外。
那麼秦始皇為什麼不立皇后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母親趙姬給他留下的陰影揮之不去。我們知道秦始皇的生母趙姬原來是呂不韋的姬妾,趙姬美貌善舞、生性風流,在一次宴會上讓秦始皇的父親、當時的秦國質子異人對其一見鍾情,異人不顧趙姬已是他人婦的身份,請求呂不韋將趙姬賜給自己,呂不韋基於異人的“奇貨可居”的考慮,只能“忍痛割愛”將趙姬送給了異人。
之後趙姬生下了秦始皇趙政,異人回到秦國繼承王位,然而三年之後秦莊襄王就暴病而亡,這樣年僅13歲的趙政被立為秦王。當時趙政年幼,尚無法親政,一切軍國大事皆由丞相呂不韋代為主持。秦莊襄王英年早逝,耐不住寂寞的趙姬便和老相好呂不韋舊情復燃,二人時常偷情。
隨著趙政漸漸長大,呂不韋害怕自己和太后偷情的事會紙包不住火,萬一被趙政知道,後果不堪設想,可是呂不韋也不想得罪已經是太后的趙姬。於是,他用了一招“金蟬脫殼”之計,推出了嫪毐,把他獻給了趙姬,自己得以脫身。趙姬和嫪毐朝夕相處,如膠似漆,還生了兩個兒子,嫪毐更是憑藉趙姬太后的身份,豢養門客、培植勢力,漸漸發展成了能與呂不韋相抗衡的又一政治集團,甚至他和趙姬商量想要除掉趙政,扶持自己的兒子當秦王。
大臣中有人向趙政告發嫪毐的陰謀,嫪毐慌不擇路發動了政變,卻被早已有所準備的趙政一舉拿下,最後車裂嫪毐,將生母趙姬流放雍地,並禁止大臣說情,甚至殺死了前來勸諫的三十二個大臣,直到茅焦說流放生母有損聲譽,阻礙兼併六國的大業,秦始皇才把趙姬接回了京城。
趙姬雖然被接回,並不是趙政母子情深,而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大業考慮。所以母親對父王的不忠不貞,在秦始皇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也讓他對女人有了偏見,覺得天下的女人都不可信,自己絕對不會被女人所掌控,這是他不立皇后的一個首要原因。
第二,秦始皇過於自負輕視女性。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名蓋五帝,自封“始皇帝”,自視為天下至尊至貴、至高無上的神人、聖人、真人,天下的男子都沒有能與之比肩的人,更何況地位本就低人一等的女性呢?而且由於母親趙姬之亂,使他看待女性時自帶一副有色眼鏡,致使他輕視女性,特別輕視兩性關係混亂的女性。
縱觀整部《史記·秦始皇本紀》我們發現,唯一跟秦始皇有過交集的女性竟然是一個寡婦——巴清。
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檯。《史記·貨殖列傳》《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秦始皇儘管輕視女性,卻對蜀地的一個寡婦讚揚有加。巴清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上最早的女企業家,她在丈夫死後,扛起家族重任,繼承了家族經營數代的丹砂開採生意,憑藉著雄厚的財力保衛一方,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終身未再嫁,秦始皇對其大為讚賞,封其為“貞婦”,並且給她修了一個著名的“女懷清檯”。秦始皇一生表彰的女性僅此一位,而她卻是一位守身不嫁的寡婦。
從這件事上我們能看出秦始皇非常看重女子的貞潔,這種傾向很可能也是因為母親趙姬的淫亂,也正是這種仇女情節阻礙了秦始皇的封后之路。
第三,愛美人更愛江山。因為史書中對秦始皇后宮嬪妃的事情甚少提及,使得後人產生一種錯覺,秦始皇對女人沒有多大的興趣,後宮人數寥寥無幾,沒得選所以遲遲不立皇后,其實這是一種錯覺,有時候選擇太多反而導致無從下手。
秦每破諸侯,寫仿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複道周閣相屬。所謂諸侯美人,鐘鼓以充之。《史記·秦始皇本紀》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兼併六國之時,每滅一國,就按照這個諸侯國的王宮規模和數量在秦國都城咸陽的北面建立一座同樣的宮殿,從咸陽到渭水,從雍門到涇水,到處都是秦國仿照的六國宮殿。除此之外,秦始皇還將六國諸侯們的後宮美人一併照單全收,如此一來,秦始皇的後宮應該是戰國七雄美女的總和。根據《三輔舊事》記載“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衝於天”,連杜牧在《阿房宮賦》中也寫到“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就是說秦始皇的後宮佳麗有萬人之多,有些人甚至一輩子也沒見到秦始皇的面,可見秦始皇后宮人數之多。
除了嬪妃的數量,我們從他的子女數量也能推測出秦始皇對女人的喜愛。根據統計,秦始皇一生有兒子二十多人,女兒也有十位左右,從這眾多的子女也能推測出秦始皇對女子的寵幸,之所以沒有立皇后,只能說明他所擁有的美女眾多,但是沒有誰能成為專寵,各位美人都平分秋色,很難看出誰更勝一籌,多不勝選,造成了皇后位置的空缺。
此外,秦始皇一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基本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國事之上。每天都要批一百二十斤的奏章,不批完不睡覺;一生五次大巡遊,視察各地;為長生不老,求仙訪道,如痴如醉亦無怨無悔。他殫精竭慮、事必躬親,管理國家事務事無鉅細,所以與江山相比,那些只知道爭風吃醋的女人們簡直不值一提,愛美人的秦始皇更愛他的萬里河山。
二、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太子秦始皇當政之後不僅沒有立皇后,而且在他十二年的帝王生涯中也沒有立太子。作為一國之君,秦始皇應該明白太子是國之根本,有了儲君,江山才能穩固,群臣才能安心,秦始皇自稱始皇帝,他還想要大秦帝國能夠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就更應該把立太子的事情提上日程,然而為什麼一向英明神武的秦始皇在生前沒有立太子呢?
其一,皇子中沒有特別合適的儲君人選。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一生有二十多位皇子,大家聽過最多的就是長子扶蘇和少子胡亥,其他的皇子除了將閭、子高,甚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按照秦朝之前的慣例一向是立嫡以長,由於沒有皇后,立嫡之說不用考慮,那自然就應該考慮立長,扶蘇當然是太子的首選。
然而與秦始皇的暴虐強硬不一樣,扶蘇生性溫順賢良,在政見上與秦始皇也多有不合,在秦始皇要坑殺儒生時,扶蘇勇敢站出來,直言勸諫說“天下初定,遠方的百姓尚未歸附,諸生都是讀孔子的書,以孔子為榜樣為人處世,現在皇上用重刑來整治他們,必定會引起社會的不安”,然而盛怒之下的秦始皇根本聽不進去,一怒之下便把扶蘇發配邊疆,讓他到北方邊地去給蒙恬的長城軍團當監工。
可見用重刑來治國的秦始皇和信奉儒家崇尚仁義的扶蘇本性並不相同,扶蘇失愛於父皇,遭到貶斥。再說胡亥,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應該是很喜歡小兒子胡亥的,所以才會在第五次巡遊的時候把胡亥帶在身邊,然而喜愛是一方面,在接班人的問題上還是得謹慎,見識廣博的秦始皇一定知道廢長立幼的危害,所以儘管不喜歡扶蘇,但是他還是想考驗一下他,給他機會改正,以觀後效,所以遲遲未立太子。
其二,追求長生不老逃避現實。秦始皇的後半生一直在千方百計的追尋長生不老,為此他斥巨資派遣徐福尋訪仙藥,在徐福經過九年尋訪一無所獲回來之後,他還能再次相信徐福的話,親自射殺大魚,派遣三千童男童女和各種工匠追隨徐福再次出海尋訪仙藥,可見秦始皇為追尋長生不老已經到了頭腦昏聵而不自知的狀態。
此外,除了相信徐福,他還派遣了其他方士去為他求仙訪藥,像盧生、侯生、韓眾等一批人,都是秦始皇為追尋長生不老所倚靠的物件,盧生逃跑後秦始皇雷霆大怒,信任與憤怒都源於他對長生的追求。一個如此追求長生的人,而且是如此自命不凡的人,一個自認為是神人、真人、聖人的人怎麼可能再立太子呢?
立太子就承認自己必須死!這對於千方百計尋求長生不老的秦始皇是個痛苦的現實,他不敢面對這個現實,不敢承認這個現實,他企圖想透過求仙的幻想轉移這個痛苦,用不立太子的方式逃避這種痛苦。
其三,秦始皇死的突然沒來得及立太子。我們知道秦始皇於公元前210年,在第五次大巡遊中突然暴病死於沙丘,那年秦始皇還不到五十歲,可以說正處於壯年,他對自己的死是始料未及的。
史書中並沒有記載秦始皇死之前有任何病症,而且應該說他一向身體康健、精力充沛,甚至頗通武藝,這點在從《史記》荊軻刺秦王的章節中就能看出端倪。在荊軻圖窮匕首見,拿著匕首追殺秦王時,趙政繞著柱子跑了很多圈躲避荊軻的刺殺,最後甚至拔出佩劍刺傷了荊軻一條腿。荊軻敢來刺殺秦王,必定是武藝高強之人,面對這麼一個劍法高超的刺客,秦始皇都能刺傷他,可見秦始皇平日絕對是文武兼修之人。
年齡不大、身體硬朗、祈求長生指日可待,這讓秦始皇根本就沒想到自己會暴病而亡,所以他根本就沒有做好立太子的準備,他期待著自己能夠再活五百年,這期間他不希望有人威脅到他的地位,對於這麼一個專制、貪戀權力的人來說立太子為之尚早。但是他沒想到死亡離自己如此之近,又來的如此迅猛,以至於在他死的時候連寫好的讓扶蘇回咸陽主持葬禮的詔書都沒發出去,才讓趙高等人鑽了空子。
秦始皇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不立皇后和太子,他沒有想到逃避不能改變現實,甚至會更糟。帝王的意志並沒有抵擋住規律,他渴望長生的願望終究敗在了死亡的鐵律之下,秦始皇還是無可奈何的終結了自己的帝王生涯,留下了一個風雨飄搖的大秦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