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雍華齋看中國
-
2 # 不太會飛的小豬豬
陽曆就是日曆中講的幾月幾日。也就是上學上班等所按照的日曆。陰曆就是平常講的幾月初幾,或者是算節氣或者傳統節日時所按照的日曆。
陽曆的來歷
陽曆即太陽曆,也就是公曆,它是國際通用的。中國自民國元年起採用陽曆,為與中國舊有之歷相對稱,陽曆又稱“新曆”。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陽曆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規定7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8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每年所餘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裡,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陰曆的來歷
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曆法,就是所謂陰陽臺歷。現在中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叫農曆或陰曆)就是這種陰陽合曆。它跟陰曆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曆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個閏月。
-
3 # 周小易9
陽曆,以太陽為依據,是西方的歷法,現在世界通門中。陰曆即農曆,以月亮為依據,是中國古代使用,流傳下來的歷法。
-
4 # 秋水長天H
中國目前通行的歷法有兩種:即公曆(陽曆)與農曆(陰曆),日常見到的一般日曆或曆書上,同一天都註明了兩個日期,即一個是公(陽)歷,一個是農(陰)歷。
陽曆是根據太陽來的,故又稱太陽曆。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就是陽曆的一年,實際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取365天為一年,還餘下5個多小時。這5個多小時積4年在2月多一天(29天)稱為閏年。
陰曆是根據月亮來的,又稱太陰曆。月亮環繞地球一週,就是陰曆的一個月,實際的時間是29天12小時44分。取29天或30天為1個月,一個12個月總共為354天。這樣陰曆1年與地球環繞太陽一週的實際時間少了11天,3年就少了1個多月,長此以往,過15年,陰曆就會出現1月是夏天,7月是冬天的奇怪現象了。
為了使陰曆每年與太陽的位置基本相符,前人採取"三年一閨,十九年七閨"的方法來調和陰曆與陽曆之間的矛盾。所以陰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合曆,簡稱陰陽曆。這種陰陽曆在中國又稱"夏曆“或"農曆",也有人把它稱為“舊曆“。
陽曆一月一日,稱“元旦",意為"初始之日”,新的一年從此開始。陰曆一月一日,稱“春節",是華人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感謝閱讀!
-
5 # 樹德漢碩
陰曆是太陰曆簡稱,陽曆是太陽曆簡稱。中國使用的農曆是陰陽合曆。現行的世界通用的公曆,是從古埃及太陽曆改造而來。中國在夏朝時就有夏曆,就是現在中國人還在使用的農曆一一太陰曆,太陽曆合曆一一把太陰曆和太陽曆二者配合起來用的歷法就叫陰陽合曆,中國夏朝時有了。其最大特點是運用節氣歷給陰曆設定閏月辦法。
陰曆是以月亮執行規律而制是的歷法,以朔望月為基本單位,古時主要有夏曆,古希臘歷,伊斯蘭教歷,並非中國獨有。陰曆依據月相變化週期來制定,比較直現,容易掌握,為人所先用。中國先人把月亮圓缺的一個週期稱為一個“朔望月”,初一就是月朔,月圓為望,從塑到望是前半月,從望到朔是後半月。從朔到望再到朔,為陰曆一個月,陰曆重在月,反映的是月相變化,月變規律。月變週期長得測定用時29天12時44分3秒。但日要計整不計零,所以設定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會有一年七個大月出現,一年十二個月,是354天或355天,閏月有十三個月,384天,閏月無中氣,十九年必七閏。由於日計整不什零,十五月亮既會十四圓,也會十六圓。
陽曆是以太陽執行規律而制定的歷法,古埃及就有太陽曆,後古羅馬的愷撒大帝主持修改了古埃及太陽曆,再後來羅馬教皇格列再次修改,便形成現在通行的公曆。現行的公曆是一年12個月,1、3、5、7、8、1O、12月為大月31天,2、4、6、9、11月為小月3O天,2月特殊,平年28天,閏年29天,4年一閏,能用4除盡的為閏年。太陽執行年週期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天數計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中國先人透過土圭測日影法制定了太陽曆,也叫節氣歷,用節氣的形式表現太陽執行狀況,執行特點,執行規律。先測定“二分”,“二至”,再到“四立”,再及其他。中國先人在夏朝時,就懂得觀察日月執行,掌握其中規律而制定陰陽曆,並找到合曆而用的辦法。陰陽曆年日差11天左右,於是就讓陰曆置閏月,並形成19年7閏,使陰陽曆年日差在一定年限內平衡協調一致,不會出現節氣在陰曆來看太離譜的現象。
-
6 # 阮哥
陽曆就是現在通用的公曆,陽曆的制定是根據地球的運動週期而來的。是由科學家鑑定過的,最貼近制定的年份天數的歷制。陰曆也就是舊曆,它的制定是以月球的運動週期為標準。陰曆的使用比陽曆早。陽曆與陰曆最大的不同是,陽曆是以地球繞大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制定的。而陰曆則是以月亮的圓缼變化週期為基礎而定的,
-
7 # 一日閱藏
所謂陽曆,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幾月幾號”,是月球圍繞地球轉的演算法。日曆表格上用阿拉伯數字“1 2 3 4 5 6 ”就是陽曆的日期。
所謂陰曆又叫農曆,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幾月初幾”,是地球圍繞太陽轉的演算法。日曆表格上的漢字“初一 初二 初三 初四 初五”就是陰曆的日期。
陽曆是全世界統一使用的計時時間,為了和國際接軌,當然不能摒棄掉陽曆。而陰曆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更是承載著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底蘊,所以也不能丟棄。這就是為什麼華人既要用陽曆,也要用日曆的原因。
-
8 # 清晨的太陽吳
陰曆又叫農曆,一般我們的生日都是按陰曆算的。陽曆又加新曆,戶口本,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就是陽曆。
0
-
9 # 樂哈哈1358951872
陽曆就是日曆頭那365天,沒有閏年!閏月!陰曆是有閏年閏月的!元旦和新年的區別!陽曆過元旦。陰曆過年三十!
-
10 # 以文悟道
陰曆就是農曆,陽曆就是公曆。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設定的歷法,叫“太陽曆”,簡稱陽曆。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定的歷法,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我們所說的幾月幾號就是陽曆,我們過生日都說陰曆,幾月幾日,元旦1月1號就是陽曆。
-
11 # 文都楊稼
一句話說明問題,陽曆是根據地球軌道繞太陽公轉計算的,公轉一週就是一年(約365.25天),陰曆(農曆)是根據月球軌道繞地球運轉計算的,公轉一圈是一個月(約29.5天),一年十二個月,一年大致354天。
這樣,農曆與陽曆一年相差11天多,為了利於年份記憶,農曆釆用了“閏月”來保持與陽曆同步,農曆有閏月的年份是13個月,閏月肯定是小月(29天),這樣,農曆年有閏月就是383天,農曆大約是19年裡置7個閏月,這閏月在哪年閏也有講究: 逢甲子納音“木”年不閏;閏月當月只有月中一個節氣,閏月必須是小月(29天)。
這裡可能有人會問?這農曆月大月小不就是編綦曆法的說了算嗎!可科學是嚴謹的,月球是自西向東運轉的,當月球到“朔”日時,以地球與太陽之間的一條直線(圖中C點),在“零”點時分,月球過了這條線(C點)就是月小,沒過線就是月大,相差一分鐘都不行。
陽曆是全世界通用的,以公元“元”年起算;農曆僅侷限於中國、朝韓兩國、越南等東南亞一些國家。
-
12 # 那時情節
我們常說的農曆,其實分為陰曆和陽曆。
陰曆陰曆是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分為十二個歷月,陰曆不考慮太陽的週年運動規律。因而陰曆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一般我們所說的初一、十五為陰曆。
在陰曆中月的平均日數以朔望月(古代把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時候稱為“朔月”,把月亮最圓的時候稱為“望月”)為基礎,一個望月的長度為29.5306天。一年12個月,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
陽曆陽曆則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所以我們一般陽曆是看的二十四節氣。
在陽曆中,月所含的日數是人為規定的,一年12個月,大月31日,小月為30日,平年的2月是28日,閏年是29日。中國於1949年普遍採用陽曆。
對於你所問的,“元旦”並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是世界許多國家統稱的新年,即公曆1月1日。“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為正月初一,所以是看的陰曆。
-
13 # 縱覽千古
所謂陰曆和陽曆,是兩種不同的歷法計算,他們的參照物選取的不一樣。
常說的陰曆,是根據月亮為參照設立的,人們把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陰曆月”,週期大約是29.53天,為了換算方便,所以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
而陽曆是以太陽作為參照設立,把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成為“陽曆年”,約為365.25天。均分為12個月後,每月大約是30.44天。
因為月亮距離地球較近,也便於觀察。所以在古代“陰曆”的應用更為廣泛,像常說的八字算命,結婚、蓋房看日子,老黃曆曆法都是依照“陰曆”來說的。
在民間,基本上過生日也都參照的是“陰曆”,尤其是農村,基本上生日都是按陰曆計算的;城裡人比較喜歡陽曆生日,到了現代講究更不是很多,甚至陰曆、陽曆生日都過。
陰曆固然重要,但是陽曆也不是一無是處。像我們的24節氣,就是依據陽曆劃分的。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是360度,平均分成24份,每份15度,由此地球每公轉15度,就是一個節氣。
細心的朋友可能觀察到,陰曆的時間和陽曆相比,每年大約差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陰曆來計算,可能不出五年,我們就要在夏天過春節了。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這正是我們聰明的古代人開創一種“陰陽調和”的歷法計算,為“陰陽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曆”!
-
14 # 一休廣祥
我們先來講講當前的陽曆是怎麼回事?羅馬共和國末期,愷撒根據古埃及的這套曆法制定了儒略曆,在羅馬全境實施。儒略曆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大小月相間,每四年為閏年,閏年的二月為三十天而平年的為二十九天。愷撒的侄子屋大維統治羅馬時,因為屋大維的生日在八月,所以把八月改為大月,九月改為小月,餘類推,又在二月份中減去一天。儒略曆平均一年為365.25天,比實際的太陽年365.2422天多了一點,這在一千年後形成了嚴重的問題,歐洲由於普遍採用了這一曆法,到了1582年,春分的日子已相差十天,於是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按照天文學家的意見實施改歷,一方面移回春分點,另一方面,對世紀年,即能整除100的年份不置閏,但對於能整除400的年分仍置閏,所以,1600年、2000年是閏年,而1700年、1800年、1900年都不是閏年。格列高利曆一年為365.2425天,極為精確,又由於她簡單實用,因而逐漸為世界各國所採用,被稱為“公曆”。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引進西方的公曆,俗稱"陽曆",“新曆”,名稱與中國原有的歷法相對應,新中國成立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也就是公曆(陽曆)。我們再來說說陰曆,月亮為“陰”,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定的歷法自然就稱之為“陰曆”了。陰曆——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陰曆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執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週,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週年所需之時間,謂之“恆星月”。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餘,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週,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陰曆定月的方法是用朔望月週期給出,朔所在日為初一,朔望月長約29天半,所以農曆大月30天,小月29天。陰曆定年的依據是地球的運動規律:地球繞日一週,即月繞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內之月數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個月,僅354日,與歲實相比較,約餘11日,積至三年,餘33日,故每三年須置一閏月,尚餘三日或四日,再積二年,共餘25日或26日,可置一閏月,平均計算,每十九年須置七閏。以有節無氣之月為閏月,有閏月之年為閏年,閏年有十三個月,其中某一月為閏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閏月則為閏八月。平年則十二個月。農曆平年有十二個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閏年為十三個月,閏年全年383天或384天。那麼陽曆和陰曆的區別在哪裡呢?
1、時間不同
陰曆: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執行,因此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折中的歷,即是所謂陰陽合曆,中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有人叫它農曆),即是這種陰陽合曆。
它跟陰曆一樣,也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以調整四季,夏曆約每過二、三年多一個閏月。
陽曆:陽曆也就是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秒。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
一年分做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數積累起來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裡,這一年叫做閏年,故而閏年的二月有29天。
2、計算方式
陰曆: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
陽曆:太陽曆又稱為陽曆,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
3、執行規律不同
陰曆:陰曆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執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週,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謂之“恆星月”。
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餘,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週,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
所以陰曆與陽曆每年大約差十一天。
如果完全按照陰曆來,可能不出十五年,我們就要在夏天過春節了。
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因為中國的歷法中有一項偉大的發明叫“置閏法”,大約每19年中設定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稱為閏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閏年。
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根據陰曆設定的。
如今,屬於漢文化圈的人們每年仍要慶祝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
它用置閏法填補了陰、陽曆的時間差,又用陽曆的規律制定了安排農事的二十四節氣。
-
15 # 融融118
陰曆,即夏曆,俗稱農曆,是中國傳統的紀年法,即干支紀年法。例如今年是農曆己亥年,明年是農曆庚子年。
天干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位: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迴圈一次。如1911年為辛亥年,1971年也為辛亥年。
陽曆,也稱公曆,西曆,是現代曆法,與世界接軌的歷法,今年是公元2019年,明年是公元2020年。
陰曆(農曆)有二十四節氣,根據太陽年劃分,大約十五天一個節氣,用來指導我們的農業生產。
陽曆(公曆)是 1911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後,中國才開始推廣的。1949開國前夕,協商會議通過了“公曆紀年法”,並將陰曆(農曆)合併其中,以便指導農事,真正做到了“行夏曆,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
中國將陰陽兩歷合併後,稱“陰陽曆”,也是中國現在通用的歷法。例如,把公曆1月1日定做“元旦”,把農曆正月初一稱做“春節”。
一般情況下,中國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是農曆節日,像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七夕,重陽節等等。
-
16 # 王乙力工作室
我們生活的自然界可以分為陰陽,陰陽就是矛盾的對立。《易經》的主體和根基就是陰陽的規律,這個規律這就形成了我們的世界,包括:男女、高低、胖瘦、前後、白天黑夜等等。整個太陽系亦是如此,白天有太陽、晚上有月亮,太陽屬於“太陽”、月亮屬於“太陰”,這就構成了陰陽的平衡。平時我們所說的“陰曆”說白了就是“月亮歷”,也叫做“太陰曆”;而“陽曆”就是“太陽曆”。
陽曆的歷法基礎:陽曆就是觀察推算太陽的規律的歷法,太陽每年從南迴歸線到北迴歸線往返一次的時間作為一年,這個時間大約是365.242199174 天,取365天;
陰曆的歷法基礎:月亮陰晴圓缺一個週期是29天多,不到30天(實際是29.53075),因此陰曆有時一月29天,有時一月30天。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有大年三十,有時又沒有大年三十;這樣12個週期為一年,總時長約為360天左右。這樣陽曆與陰曆就會產生一些誤差,因此陰曆出現了“閏月”來補齊跟陽曆的差距。而因為中國的陰曆不但是隻參照月亮的執行規律,還參照了太陽的執行規律,加入了閏月和節氣。所以,中國的陰曆嚴格來講也可以叫做“陰陽曆”。
昨天和一個朋友聊天,竟然不知道哪天是“元旦”哪天是“春節”,自然是不清楚陰曆和陽曆,那麼,馬上就是元旦,還有誰不清楚“元旦”和“春節”,請來解釋一下陰曆和陽曆個是怎麼回事?
回覆列表
1、農曆就是陰曆,陽曆即使指公曆;
3、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定的歷法,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這是東亞國家沿傳的;
4、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陽曆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規定7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8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每年所餘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裡,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5、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曆法,就是所謂陰陽臺歷。現在中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叫農曆或陰曆)就是這種陰陽合曆。它跟陰曆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曆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個閏月。
擴充套件資料:
曆法,是推算年、月、日,並使其與相關天象對應的方法,是協調歷年、歷月、歷日和迴歸年、朔望月和太陽日的辦法。
迴歸年約為365又1/4 日 或 12又7/19朔望月,朔望月約為29又1/2 日。年長不是月長的整數倍,也不是日長的整數倍;月長也不是日長的整數倍。不同的文明,在協調年月日的時候,採用了不同的策略。
羅馬人在開始的時候,採用的是每兩年插入3/4個月的做法,後來逐漸將每年多於12個月的日子分到各個月裡,逐漸演變成宮分歷,也即是太陽曆。天主教文明影響下的格里高利曆,亦即是國際普遍採用的公曆,是太陽曆;波斯歷,也是太陽曆。
華人、印度人、猶太人、阿拉伯人則比較重視朔望月的意義,依然採用月分歷。其中,中華歷、印度歷、猶太曆是陰陽合曆,一年有12或13個月;伊斯蘭曆是太陰曆,一年只有12個月。
宮分歷的日期和季節比較契合,月分歷的日期和季節則有一定的偏差。月分歷中,太陰曆的日期和季節的偏差,每年約11天一直累計下去,約32年之後,累計偏差會達到一年;而陰陽合曆,則透過置閏的方法,將歷日和季節的偏差控制在一個月以內。
猶太曆的置閏法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猶太曆是以春分為太陽年節點,春分始終處於猶太曆的第一個月,閏月則置於最後一個月之前。
中華歷和印度歷的置閏法則比較複雜。中華歷和印度歷,是以進入歷月的星座決定月份的排序,無星座進入的月份置閏。
月分歷的日期和月相比較契合,宮分歷的日期則和月相完全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