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田園小全

    (1)加固田埂。

    要求田埂高50-80釐米,寬30釐米以上,在田四周田埂內側用塑膠薄膜把田圍起一個高約30-50釐米的圍牆,以防止蛇類進入,也可防塘角魚逃走。

    (2)開挖魚溝魚窩。

    根據稻田的長寬,在稻田中開挖成“田”、“井”、“十”字形的魚溝,魚溝寬50釐米,深30-50釐米,開挖2-4個魚窩,魚窩2-3平方米,深1米左右,魚窩的位置、數量、形狀、大小可根據稻田來適當分配開挖。魚溝魚窩相連通,魚溝魚窩的的面積宜控制在稻田總面積的15%-20%左右。太大了影響稻禾產量,也達不到為魚遮陰效果。A田開挖的魚溝魚窩面積約130平方米。

    (3)開挖進排水口,設定攔魚柵。

    進水口應當比平時蓄水位高10釐米左右,排水口與魚溝底部齊平,在預設最高水位處還要留一個控制水位的排水口,以防下雨時稻田裡的水漫出田埂,進排水口要加固,裝上攔魚柵,防止崩塌逃魚造成損失。

    (4)搭遮陽棚。

  • 2 # 漁家超子

     一、先預製1個4~5米的小網箱,以備網箱移動時使用。準備移動網箱時,可將小網箱放在大網箱一角的下面,將魚集中到該角後,把小網箱展開,使魚集中的一角成雙層,然後再小心移動,這樣就可減少網箱逃魚事故。

      二、平時在網箱的四角外面用網目較大的網片圍一層,以做護網。定期在護網和網箱間用刺網試捕,以檢查網箱是否逃魚。

  • 3 # 鄉村大雄

    塘角魚,學名埃及鬍子鯰,又叫革極子鯰、埃及塘蝨,是一種原產於非洲尼羅河流域的淡水鯰類。近年來,埃及塘角魚的養殖開始盛行,並取得相當的經濟效益。1981年引入中國之後,幾年來在南方各省推廣試養,證明該魚確實具有生長快,體型大的優良經濟性狀。

    當年魚苗經過3--4個月的飼養,體重普遍地可達250克以上,最大個體可達750克。同時,埃及塘角魚具有適應性高、生命力強、食性雜等優點,可以在普遍池塘中單養,或與家魚混養。它的食性與本地塘角魚、泰國鬍子鯰相似,但在生長速度和體型上比後者大得多。

    埃及塘角魚是一個十分適應中國南方農村推廣養殖有較大經濟價值的淡水養殖新品種。 埃及塘角魚屬於鯰形目,鬍子鯰科,鬍子鯰屬與本地鬍子鯰,泰國鬍子鯰,泰國鬍子鯰為同屬異種。 (一)形態特徵:它與本地塘角魚,泰國鬍子鯰相似,體延長,尾部側扁,頭腹平,背面圓,頭較大,頭背扁平,頭骨部具許多放射狀排列的骨質突起。

    吻寬而鈍,口端們,上下全面和犁骨具 生的板帶狀小尖。口有須4對。體表有粘液,體背面顏色較深,上有許多雲狀斑紋,間有塊狀黑點。腹面白色。胸鰭圓,具一根粗狀硬棘。 (二)生活習性:為 棲生活魚類,但沒有明顯的鑽穴營居習性,常群體棲息於池塘 部。

    該魚和本塘角魚一樣具有鰓上呼吸輔助器官。 埃及塘角魚為熱帶性魚類,對低溫的耐受能力差於本地塘角魚。水溫在9℃仍能生存,6.5℃是致死水溫。 (三)食性:埃及塘角魚為雜食性魚類,主要發動物性飼料為主,也食植物性飼料。

    它的食量大,每次食量可達自重的10 ̄15%,魚、蝦、小型水生動物、各種腐敗的動物屍體和花生餅等都可作為飼料。 大鯢 別名娃娃魚、啼魚、狗魚,屬於有尾目隱鰓鯢科,拉丁學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

    現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種,最大體長可超過1米,在有的地方,身長可達1。8 米。娃娃魚頭部扁平鈍圓,上嵌一對小眼睛,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身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後肢四趾,稍有蹼。

    尾側扁,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體表光滑,佈滿粘液。身體背面為黑色和棕紅色相雜,腹面顏色淺淡。 生存環境 棲息於海拔200-1500m的山區水流湍急,水質清涼,石縫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捕食與食性 覓食不是主動出擊,張開大口,一動不動地等待著獵物自投羅網。喜食魚、蟹、蝦、蛙和蛇等水生動物。 分類 兩棲綱、有尾目、隱鰓鯢科。 分佈 在雲南的滇東北和滇東南的山溪中有發現,中國17個省區均有分佈。

    生活在山區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間,洞穴位於水面以下。叫聲也似嬰兒啼哭,故俗稱“娃娃魚”。 中國特有物種,產於華北、華中、華南和西南各省。心臟構造特殊,已經出現了一些爬行類的特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數量稀少,需加強保護。 繁殖 每年7~8月間產卵,每尾產卵300枚以上,雌鯢產卵後,“任務”即告結束。雄鯢將卵帶繞在背上,2~3周後孵化。 雄鯢從此就要擔當所有的孵卵任務,直至15—40天后,小“娃娃魚”分散生活為止。

    大鯢的保護 由於它肉嫩味鮮,所以長期遭到人們大量捕殺。各產地數量銳減,有的產地已瀕臨滅絕。已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和CITES附錄I。 別名娃娃魚,屬於兩棲綱有尾目。在兩棲動物中要數它體形最大,全長可達1米至1。

    5米,體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點類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大鯢棲息于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並且要有迴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鯢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

    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後四,具微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體表光滑,佈滿粘液。身體背面為黑色和棕紅色相雜,腹面顏色淺淡。大鯢每年7~8月間產卵,每尾產卵300枚以上,雄鯢將卵帶繞在背上,2~3周後孵化。

    產於華北、華中、華南和西南各省。大鯢為中國特有物種,因其叫聲也似嬰兒啼哭,故俗稱“娃娃魚”。大鯢的心臟構造特殊,已經出現了一些爬行類的特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由於肉味鮮美,被視為珍品,遭到捕殺,資源已受到嚴重的破壞,需加強保護。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經濟生態價值 大鯢有廣泛的社會經濟生態價值,可食用、藥用、科研、觀賞及工業製革等。

  • 4 # 簡單明白簡簡單單

    下面這是我對這問題看法!

    1.池塘養殖要求。塘角魚對池塘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一般的養魚池塘只要塘基堅實,無滲漏,稍加修整後即可作為塘角魚單養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面積以0.13~0.2公頃為宜,水深應保持在1~1.5米。池底的遊泥厚度應保持在20~30釐米,以利於塘角魚的活動與覓食。由於塘角魚具有群居和穴居的習性,應在池底設定一些石塊、瓦罐、竹筒等,既供其棲息,也便於捕捉。

      2.放養前準備。魚種放養前,將池水排幹曝曬3~5天,經過簡單修整後用生石灰徹底消毒,每667平方米用量為50~75千克,加水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3天后注入新水50~60釐米,此時,為了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便為魚種提供大量的天然餌料,需要向水中施人禽畜糞便,每667平方米用量為200~300千克。

  • 5 # 樂悠悠LQ

    1.本地塘角魚的生活習性:

    生存溫度7℃~38℃,最適生長溫度20℃~33℃,雜食性,以動物性飼料為主,耐低氧、喜陰暗、合群穴居,有較強的逆水上逃習性,野生者體色較黃,兩側有斑點,人工養殖者體色較淡,多呈灰黑色。

    2.池塘條件:

    養殖本地塘角魚的池塘面積一般在333~1333m2,水深1.2~1.8m,池塘周圍要用磚石砌築牢固,並用水泥砂漿抹面以防滲漏,在池塘對角位置分別設定進排水口,並設定攔魚柵,進水口最好用水管延伸至離岸1m以外的塘中。

      

    3.池塘設施:

    養殖本地塘角色的池塘一般應圍養有水葫蘆或搭建遮蔭棚,其面積約有3~5m2即可。此外,因本地塘角魚性喜陰暗,故應在塘中放置瓦筒、竹筒或用石棉瓦(距塘底20cm)搭幾個魚洞供塘角魚棲息和遮蔭,但不要把竹枝、松樹叉等物(有的人為防盜而設)丟入塘中,以免影響魚的正常活動。

     

    4.清塘消毒:

    在苗種下塘前,乾塘或留水10cm,然後用75kg/667m2生石灰兌水潑灑,一定要全塘潑灑均勻,連池塘四壁都要潑灑到。消毒後最好能曬塘幾天,然後才回水50~70cm,回水7~10d後經測定pH≤9或經試水證明毒性消失後才能放苗。  

     

    5.培育水質:

    在苗種下塘前如果能先培肥塘水,大量繁殖枝角類、橈足類、輪蟲類浮游生物,則苗種下塘後適口活餌充足,開口吃食快,生長迅速,抗病力強,成活率高,可降低成本,方法是在清塘消毒後2~3d施放經過充分發酵、腐熟後的禽畜糞肥300~400kg/667m2,然後蓄水。通常施肥回水後7d,水中浮游生物生長繁殖達到高峰期,此時為投放苗種的最佳時間,以後只需每隔5d追肥100kg/667m2就可以連續給魚類提供鮮活餌料,直至魚長至手指般粗細,期間(約25~30d)可以不投料或只投少量配合飼料。

      

    6.魚種放養:

    本地塘角色的放養密度一般為1~3萬尾/667m2,放養密度過大首先容易誘發疾病致死,直接影響成活率;其次會導致攝食不均,出現大小差異,影響產量和效益;三是到了養殖中期往往超過了池塘的生產能力,塘角魚只吃不長,養殖週期大大延長;四是養殖投資過大,風險增加。因此,池塘養殖本地塘角魚要嚴格控制放養密度,放苗時要選擇體質健壯,體形較長,無病無傷且大小均勻的魚種,一次性投足,避免同一池塘養兩批魚,放養時注意溫差不超過3℃,放養規格3~7cm/尾,放養的苗種規Grand SantaFe大,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成活率越高,每667m2可搭配100g以上鰱、鱅魚(俗稱鰾、鱸魚)100尾。在我縣放苗時間多數在3月底至10月中旬。

      

    7.日常管理:

     (1)科學投餌 投餌初期要首先馴化其攝食習慣,方法是在投料前先用石塊或鐵器敲擊塘堤發出 聲響,然後緩慢少量投餵飼料,反覆多次直至魚形成聽到聲響便來攝食的條件反射,這樣有利於提高攝食率和飼料利用率,降低飼料係數和生產成本。日常投餌要做到“四定”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實踐證明,忽視“四定”容易導致魚撮食不足,患病率升高,特別是腸炎病的發生絕大部分是因為投餌不當或餌科質量問題引起的。日投餵量(乾重)佔塘角魚總重的2%~6%,分2~3次投餵,在苗種階段投飼率應達6%,以後隨魚生長遠漸降至2%,後期可用部分豆粕、米糠、熟紅茄等代替全價配合飼料。由於塘角魚較貪食,不宜喂得太飽,一般控制在20~30min吃完,達到七八成飽就可以了。

      (2)防逃及敵害 本地塘角魚有逆水逃逸性,在下雨或池塘有新水注入時極易逆水外逃。生產實踐中曾發現進水口離水面1m多高都有逃魚現象,因此,進水口最好用水管伸至塘中1m以外,池塘水位也不要過高,多雨季節尤其要注意,有條件的地方應在池塘四周設定攔網,網高50cm以上,一方面防止逃魚,另一方面防止蛇、蛙、水老鼠等敵害入侵。

      (3)大小魚分類:儘管放苗時規格一致,但在養殖一段時間後往往出現大小魚差異較大的情況,到出塘時,小的甚至只有25g或更小,無法上市。這主要是因為塘角魚攝食不均勻,強壯的搶得多,生長較快,瘦弱的搶得少甚至吃不上,生長慢,形成惡性迴圈,特別是魚患病之後更為明顯,這樣會影響養魚的效益。解決這一問題有兩種途徑:一是每月進行一次分塘,按大小魚分池放養,但這種方法費時費力,可操作性不強;二是在食場旁邊另設一個可限制大魚搶食的圍欄,方法是首先根據塘角魚的大小比例,用竹蔑編成適當間隔的圍欄圍住,使較小的魚能自由出入吃食,以後隨魚的生長逐漸加大圍欄間隔,這一方法在生產中實際使用效果較好。

      (4)施肥注水:飼養本地塘角魚的池塘,由於經常投餵動物性飼料,塘中易滋長藍綠藻類,導致水質惡化。因此,注水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一般隨魚的生長逐漸將水深加至1.2~1.5m,越冬魚池水深必須達到1.5m以上才安全,否則當水溫降至7℃以下塘角魚會被凍死。夏秋季節每隔3~5d換水5~10cm,每隔10d施禽畜糞肥100kg/667m2,使水色保持綠豆青色或茶褐色,透明度25~30cm。

    8.魚病防治:

    野生塘角魚幾乎不發病,但人工養殖由於密度較高,受魚本身的排洩物影響以及魚因搶食,撕咬受傷而誘發疾病。養殖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每15d潑灑1次生石灰水,用量為15kg/667m2,同時連續2d投餵土黴素或環丙沙星藥餌,每千克飼料添加藥物2~3g。發現魚病要及時治療,對症 下藥。如果是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可用滅蟲王、敵百蟲、毒蟲2號等藥物兌水全池潑灑;如果是細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可用魚能生、魚菌殺星、魚必康、出血平等藥物投餵,必要時還可使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雙銨碘等外消毒劑兌水全池潑灑。用藥要嚴格按照說明和有關規定,不能隨意加大用藥量,更不能使用農業部最近公佈的食品動物禁用藥物和新增劑,用藥通常耍持續2~3d才能達到治療效果,不要迷信包治百病的“特效藥”。

  • 6 # 生生活著

    1.魚塘條件:面積2-5畝,水深1.5米以上,每1-3畝配置一臺養鰻用水車式增氧機,有防逃設施。有豐富新鮮水源。 2.水質:酸鹼度6.5-7.5,水中溶氧3毫/升以上,高溫,高密度時加深池水。 3.放養密度:3釐米魚苗,每畝12000-15000尾;5-7釐米魚苗,每畝8000-12000尾;10釐米以上魚苗,每畝6000-10000尾。每畝套養0.3斤以上鱅魚30-50尾,0.5公斤以上鰱魚10-20尾。 4、魚病預防:放苗入塘前,用3%-5%鹽水浸浴3-5分鐘,或0.5‰高錳酸鉀或0.5‰痢特靈浸浴消毒。 清塘時用生石灰100公斤/畝消毒,平常用小蘇打(碳酸氫鈉)調節酸鹼度,用量每畝1米以上水深用為0.5斤,每20-30天1次。養成期,每15-20天用氯製劑消毒水體,預防疾病。 5、餌料投餵:10釐米以下魚苗培育,魚花以肥水下塘最佳,經1-2天后在岸邊潑灑鰻料漿,過3-5天后,在塘內一邊或兩邊每隔5-6米用塑膠板作食臺,將鰻料(團狀)或紅蟲置於臺上,食臺設在水面下20-30釐米,讓魚讓自由採食。隨著魚體增長,逐漸減少食臺,食臺上餌料一次不宜過多,每日喂5-8次。10釐米以上至上市階段全程使用塘蝨膨化料,可取得理想效果。 本地塘蝨喜陰、怕光,所以最好在上午8:30之前投餵,下午在18:00左右投餵,一日2-3次;每次以20-30分鐘吃完為準。每尾體重50克以下,投料量為體重的5%-8%,每尾體重50克以上為3%-5%。上午用料佔全天的60%-65%,下午佔全天的35%-40%,以利於魚更充分消化吸收。 6、注意事項:本地塘蝨屬暖水性魚類,最適生度溫度25-30℃,當水溫高於32℃時,易引起暴發性魚病,應引起特別注意。在6-9月份,氣溫高、太陽猛烈時,中午1:00-3:00時,連續或間斷開增氧機1-3小時,以利於增氧、調水和降低水溫,這是養殖本地塘蝨增產和防病的重要措施。 在養殖中後期,可在池塘中圈養佔池面積5%-10%的水葫蘆。每10-15天,上午或中午加註新鮮水10-30釐米。

  • 7 # 十八英里919

    網(圍)欄的安全和防逃是管理的核心內容。魚群常叢集沿岸邊遊竄,容易逃 魚;汛期水位上漲時也容易逃魚;集中捕撈時,魚群受 到驚擾,容易逃魚,應予以特別注意。鯉、青魚等常在 網腳處鑽泥,易形成洞穴而逃魚。所以應經常巡查攔網, 下水檢查,如發現問題應及時修補。經常清除附著在網 片周圍的雜物,保持水交換通暢,防洪、防風、防盜。

  • 8 # 潘安湖牛肉燴麵的故事

    詳細的請看下面的資料~ 埃及塘角魚,學名埃及鬍子鯰,又叫革極子鯰、埃及塘蝨,是一種原產於非洲尼羅河流域的淡水鯰類。近年來,埃及塘角魚的養殖開始盛行,並取得相當的經濟效益。1981年引入中國之後,幾年來在南方各省推廣試養,證明該魚確實具有生長快,體型大的優良經濟性狀。

    當年魚苗經過3--4個月的飼養,體重普遍地可達250克以上,最大個體可達750克。同時,埃及塘角魚具有適應性高、生命力強、食性雜等優點,可以在普遍池塘中單養,或與家魚混養。它的食性與本地塘角魚、泰國鬍子鯰相似,但在生長速度和體型上比後者大得多。

    埃及塘角魚是一個十分適應中國南方農村推廣養殖有較大經濟價值的淡水養殖新品種。 埃及塘角魚屬於鯰形目,鬍子鯰科,鬍子鯰屬與本地鬍子鯰,泰國鬍子鯰,泰國鬍子鯰為同屬異種。 (一)形態特徵:它與本地塘角魚,泰國鬍子鯰相似,體延長,尾部側扁,頭腹平,背面圓,頭較大,頭背扁平,頭骨部具許多放射狀排列的骨質突起。

    吻寬而鈍,口端們,上下全面和犁骨具 生的板帶狀小尖。口有須4對。體表有粘液,體背面顏色較深,上有許多雲狀斑紋,間有塊狀黑點。腹面白色。胸鰭圓,具一根粗狀硬棘。 (二)生活習性:為 棲生活魚類,但沒有明顯的鑽穴營居習性,常群體棲息於池塘 部。

    該魚和本塘角魚一樣具有鰓上呼吸輔助器官。 埃及塘角魚為熱帶性魚類,對低溫的耐受能力差於本地塘角魚。水溫在9℃仍能生存,6.5℃是致死水溫。 (三)食性:埃及塘角魚為雜食性魚類,主要發動物性飼料為主,也食植物性飼料。

    它的食量大,每次食量可達自重的10 ̄15%,魚、蝦、小型水生動物、各種腐敗的動物屍體和花生餅等都可作為飼料。 大鯢 別名娃娃魚、啼魚、狗魚,屬於有尾目隱鰓鯢科,拉丁學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

    現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種,最大體長可超過1米,在有的地方,身長可達1。8 米。娃娃魚頭部扁平鈍圓,上嵌一對小眼睛,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身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後肢四趾,稍有蹼。

    尾側扁,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體表光滑,佈滿粘液。身體背面為黑色和棕紅色相雜,腹面顏色淺淡。 生存環境 棲息於海拔200-1500m的山區水流湍急,水質清涼,石縫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捕食與

  • 9 # 奮鬥小亮子

    由於水蛭有較強的逃逸效能,特別是在天氣悶熱或水體環境不良時更易發生逃跑事件,因此對池塘增加一些必要的防逃設施是必 要的。

    在池塘採用專用的斜豎防逃網,可選用白色尼龍紗網、麻布網片或有機紗窗和硬質塑膠薄膜共同防逃,用高50cm的有機紗窗 圍在池埂四周,用質量好的直徑為4 -5mm的聚乙烯繩作為上綱, 縫在網布的上緣,縫製時綱繩必須拉緊,針線從綱繩中穿過,然後選取長度為1.5 -1.8m的木樁或毛竹,削掉毛刺,打人泥土中的一端削成錐形或鋸成斜口,沿池埂將樁打人土中50 -60cm,樁間距3m左右,並使樁與樁之間呈直線排列,將網的上綱固定在木粧上,使網尚保持不低於40cm,然後在網上部距頂端10cm處再縫上一條寬25cm的硬質塑膠薄膜即可。

  • 10 # 錯把陳醋當成墨w

    池塘條件。塘角魚對池塘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一般的養魚池塘只要塘基堅實,無滲漏,稍加改造後即可作為塘角魚單養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面積以0.13--0.2公頃為宜,水深應保持在1--1.5米。池底的淤泥厚度應保持在20--30釐米,以利於塘角魚的活動與覓食。由於塘角魚具有群居和穴居的習性,應在池底設定一些石塊、瓦管、竹筒等,既供其棲息,也便於捕捉。高密度精養池塘還應安裝增氧裝置。

  • 11 # 農夫阿極

    塘角魚如何防逃?大家注意沒有?塘角魚有兩個角很硬很鋒利的,這就是它的前腳。尾巴擺來擺去就是它的後腳。有了腳它就會逃跑,因此在我養殖的經驗中告訴你。

    第一塘邊無雜草,排水位低的地方用網式堵好塞好,高度50公分左右。特別注意下雨天,塘角魚喜歡有新水的灌入,也就是它最活躍的時候。

    第二凡是有水流到塘裡的地方,也要堵好塞好,高度50公分。因為塘角魚就像爬行動物似旳,只要土上一點點溫潤,一點點水流,它都會往上游。在雨天更加註意,它的逃跑更加努力尋找水流點。因此上游的地方要封好。

  • 12 # 郝大寶

    塘角魚有逆水逃逸性,在下雨或池塘有新水注入時極易逆水外逃。生產實踐中曾發現進水口離水面1m多高都有逃魚現象,因此,進水口最好用水管伸至塘中1m以外,池塘水位也不要過高,多雨季節尤其要注意,有條件的地方應在池塘四周設定攔網,網高50cm以上,一方面防止逃魚,另一方面防止蛇、蛙、水老鼠等敵害入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值得一追的電視劇可以推薦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