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月清茗

    孝,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的理解孝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孝身。就是對父母日常生活上的照顧,病床前的伺候,這一層總體來說指的是物質上的給予。

    2.孝心。這個心,可以看作是精神層面的孝。論語有言,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敬”一字,是精神贍養的高度概括。而今,很多老人,尤其城裡退休老人,不僅自己不需要物質,還有貼補子女的經濟能力,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更多的是子女的陪伴,子女的尊敬。

    3.孝志。這一層面,是更高階的追求了,不僅僅是照顧好父母的各種需要,古人歷來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國情懷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在修身齊家的同時,把對父母的愛推而廣之,轉化為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擔當。這是孝之大也!

  • 2 # 誠信謙讓

    理解萬萬歲!說的真對。比如說,下班前,接到孩子們電話,報餐。我非常樂意,準備做幾個他們喜歡吃的家常萊。看到他們的吞,就覺得,當媽媽多麼幸福。又比如,他們臨時加班趕任務,打電話告訴我去接小孫孫放學回家,我很高興。因為讓他們安心工作,孩子交給我。過年過節的,我會把家裡買上各種愛吃的菜,擺上滿漢全席,只為聽見,全家人聚餐時的歡聲笑語。總而言之,孩子們在忙碌之餘,常回家看看,這才是父母最大的心願。

  • 3 # 憶夢198518317

    我來回答老年人需不需要物質,如果老人身上沒有退金休,身上沒錢的情況下,給她買衣服買吃,然後給她錢,讓老人吃好穿好,,有空回去看看,但那些有退休金老人,不需要給他錢,只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有病帶去看。然後陪他們聊聊天就是最大孝心,因為他們都很孤單。也太安靜,喜歡兒孫回去吵吵,所以要看那種老人,需不需要物質得身上有錢排第一,

  • 4 # 使用者夢語

    這話說的靠譜。現在的老年人是缺吃缺穿,還是缺錢花?國家富強,百姓富足,老人吃的好穿的好,也不缺錢花。需要的是被需要的價值。

    平時孩子們都忙,想回家送錢送物品也沒時間,打個電話問問:家裡缺什麼嗎?抽空送回去。電話那頭似乎煩著呢:不缺,千萬別送。

    這能是物質和錢能解決的事兒?或許另一個電話能打起精神:姥姥,我想吃酥肉了,您炸好給我送來吧。甜甜的童音好似抹了蜜,把個老太太哄的不知南北朝哪,趕緊的,買肉炸酥肉,別耽誤了外孫想吃的興頭,腳不沾地,忙活完了送過去,心裡樂此不疲:我還有用啊!

    每逢過年過節,忙前忙後,忙活完了,倒上一杯酒,看著孩子們高興的吃喝,自己好滿足啊!

    孝順是什麼?不是錢和物質,是老人的被需要的價值感和互相的理解。

  • 5 # 我陪你快樂

    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的孝敬,更重要的是被需要的價值感,是對的。

    老年型社會了,親人的思念由於在異地,不能時常去探望,也是許多孤獨老人的心病了。老年人更加渴望親情。更想讓親人陪伴。物質上的東西他們並不缺,缺的是被需要的價值和存在感。

    我有一個朋友的表哥快80了,現住養老院。聽朋友說他表哥一個人多年來獨自在農村獨門獨院裡生活。年輕時在外做木匠活靠做傢俱生活,當年由於多種原因沒有結婚。歲數大了身體不好,又幹不動活就宅在家裡也不閒著,種種菜寫寫字。他的書法在在當地縣城很有名氣,獲得的書法獲獎證書有十幾本。他特別想有一種被認可的價值感,求他寫字的人也常有。堅持幾十年熱愛書法,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也想把他的書法更有需要和認可的價值,同時還有找個老伴的想法。朋友還託我們也給介紹了好幾個不合適沒有談成。幾十年來他的姐姐在大城市一直在給寄生活費,物質上也給他幫助。但人老了需要親情,也特別需要個伴,需要一個精神上依託。前年遺憾的是突發高血壓住了院。跟前沒有個伴,姐姐在外也八十多照顧不了他,只能從醫院出來直接住了養老院。

    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們,都有情可託有事可做吧,其實人老了也被人所需要,所認可,更需要伴,需要親情更多的陪伴。

  • 6 # 王秋陽

    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的孝敬,這一點我認同。但是更重要的是被需要的價值感,這個我不完全認同。

    (1)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孝敬

    住在城市裡的老年人,退休後大多數人都有退休工資。雖然工資的多少差距很大,但是生活一般都是沒有問題的。

    很多時候,這些老人不太需要兒女物質上的孝敬。相反,有很多老年人還在經濟上接濟兒女。

    人老了,經濟上沒有壓力了,但是身體卻是一天不如一天,他們渴望兒女的關心。

    做為兒女,你可以不用在經濟上孝敬條件好的父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你要經常關心父母的狀況。

    忙的時候,給父母打個電話;不忙的時候,看看父母去。

    回到父母家,不要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看著父母裡外忙碌著,給孩子們做飯。做為兒女,你們可以不買東西,但是能不能下廚房給父母做頓飯。

    (2)”老年人更需要被需要的價值感”我是這樣想的:

    有一部分身體健康的老人,他們不能適應,一下子就從社會的舞臺退下的現實。還想發揮餘熱,為家人,為社會再做些事,他們需要被需要的價值感。

    但是,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需要有被需要的價值感。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老人的身體狀態越來越差。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他們強撐著,已經沒有能力再顧其它。

    所以我認為: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的孝敬是對的。但是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更需要被需要的價值感。

  • 7 # 思想碎碎念

    對的,同意這個說法。

    首先,物質孝敬也是一種孝敬,且是最基本的,但在物質不缺溫飽不愁的時代,精神孝敬更亟需,更難能可貴。

    現代社會,老年人在物質方面的需求其實不高,就算兒女給再多的錢和物質,他們也依然堅持自己一輩子習慣了的儉省節約,不會因此而更幸福。

    反倒是越年老,體力腦力大大衰退,覺得自己沒用了,成老廢物了,精神上越容易孤獨空虛。

    這時候,兒女的精神孝敬才是他們最最需要的。

    其次,精神孝敬是多樣的,要因人因事而異。

    簡單地講,精神孝敬可以指陪老人說說話,聽聽他們的意見,多向他們請教,必要時也可以讓他們當自己的心靈導師開導自己等等,總之要從精神上讓老人覺得自己還不老,還有用。

    比如,你可以給父母說說你與婆婆鬧了點小矛盾,假裝很委屈,向父母討安慰,讓他們發揮心靈導師的作用,替你分析並出主意,然後無論他們講得對不對好不好,你都假裝豁然開朗心情大好,他們就會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最後,被需要的價值感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不只是老年人。

    老年人因為面臨著自己老了而兒女都大了,經常會認為社會和國家不再需要自己,兒女也完全可以獨立,也不需要自己,從而陷入自我價值缺失的泥淖裡,長吁短嘆,自怨自艾。

    這時候,兒女需要做的,不是啥都不讓他們做,不讓他們管,在家靜享天年,慢慢等老就好了,而是要給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繼續發揮餘光餘熱。

    比如,如果他們身體尚好,讓他們幫忙接接孩子,做做飯,或者教自己打打拳,如何養生等等。

    總之,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此確認自己被需要,千萬不要啥都不讓他們參與,這樣他們就覺得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活著就是兒女的累贅。

  • 8 # 魏文萬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人類衍生的基礎。人類生、老、病、死這也是一個自然規律,每一個人都有老的時候,我們又如何做到愛老,養老,敬老呢?

    有些人因工作和遠嫁。在很遠很遠地方工作和生活,老人也不願意跟隨兒女,捨不得生活幾十年老剿,更捨不得養育他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只想葉落歸根。過起了空剿老年生活。兒女只有在經濟和物質上給予幫助,解決了兒女的後僱之憂。但是在老人生病了,生活自理就有難度,花錢請保姻,在醫院請護工,去養老院,這些都可辦到。由誰幫你請保姆,由誰幫你找護工?這些只有物質是辦不到的。只有當老人生病時,有兒女來安排和處理這些事務。所以,老人走完最後一程還是需要精神上的支柱。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報導,在抗擊疫情中,兒子媳婦在廣洲不能回老家,老人把孫子帶著居家隔離,老人叮囑孫子,不要出門,外面有病毒。老人走了三天了,孫子也沒敢出門。村子防控人員挨家排查才發現老人死在家裡。這是多麼淒涼的事件。所以老人還是最需要的時候得到的幫助,這是我們最好的孝敬。

  • 9 # 老五剛

    老年人當幹不動了不再被需要的時候,性格的變化,情緒的不穩定,敏感多疑等等。就會感覺到價值的缺失。

    人活於世還是需要有些事情做。不會感覺到空虛和無趣。我們幫老人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喜歡去做的事。比如老年大學。找回年輕時的去興趣事。及時氣味相投的新朋友。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人際圈。

    有了興趣愛好找到自身價值。做到下面幾點?

    第一老年人可以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

    第二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

    第三繼續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

    第四要學會自我欣賞。

    這樣老人從現在開始,接納自己。充實自己。活出自己的風度。

  • 10 # wenny2020

    答: 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的孝敬,更重要的是被需要的價值感。非常對,我深有體會。

    我爸今年70幾歲了,不知從那時起,我感覺他脾氣變得很大,因為我們覺得他年級大了,所以有些操勞事都不想他去做,但是他每次都不聽講,還對著幹,讓他去東,他就去西,還親自親為去做,不配合。有時候,家裡的大小事安排好,不用他去做,他反而不高興。直至後來,我就慢慢察覺他老人家心裡是不服老,他不喜歡被安排,他依然是一家之主,我們是他小孩,需要他。明白他想法後,我們就當他老小孩,對他喜歡做的事情,陽臺種的花,煮的美食經常表揚。每次聽到我們表揚,他就洋洋得意,心裡樂開花,他很自豪說:我種的花,好美,換了是你們,就做不到啦!對於他來說,我70歲了,但是我還是有能力的,兒女對他認同和需求,比其他物質更重要。

    現在我們有時安排他幹活,有時候打電話請教他小問題,自此他覺得他的重要性了,脾氣變少了,生活變得積極。

    我想老人家都喜歡忙碌的原因就是,能幹活就是有價值。如果天天在家,只是玩樂,只是享福,沒意義。每個老人家也不願意認老,更加希望兒女像以前一樣需要他們。

  • 11 # 書香居

    題主的問題,看來是非常關注於父母長輩的孝養上面,

    《論語》裡面孔老夫子講的話:“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如果僅用物質去養自己的父母,如果沒有了“孝”、“敬”,動物也能夠做到,那僅僅的物質孝養父母,和動物有什麼區別呢?

    老年人上了年紀,生理和心理都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因為不能夠再為家庭和兒女做付出和貢獻,就會有擔心自己沒用了,成為兒女的負擔了,有這種想法的父母,可能會非常多。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所以這個時候,做兒女的,一定要清楚認識到父母的真實想法,並給予他們充分的關心與理解。除了物質上的孝敬,更重要是讓父母感覺自己還很重要。

    比如向父母諮詢一些重要的事情,認真聽取父母的建議做為參考,這會讓父母感覺自己的經驗還是比兒女豐富,讓他們有成就感。

    又或者,父母如果想動手做一些簡單輕鬆的家務活兒,在他們身體許可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做一些,這樣父母會感到自己仍然有為家庭付出,自己在家庭中是有貢獻的。

    以上只是簡單略舉一些例子。各人可以根據各自家庭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總而言之,是讓父母感覺到自己有重要的、被需要的價值感。

    孝養父母,要養父母的身、心、志、願。

    身——一切物質生活用度,健康關懷照顧

    心——心情舒暢愉悅,不讓父母操心、憂心。

    志——父母對於兒女的期望,兒女儘可能實現

    願——父母想要做的事情,儘可能協助父母去完成實現。

    一個能夠做到以上方面,可說是圓滿的實現了“孝道“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孝養父母,

    願意天下的父母皆得安心、健康

  • 12 # 浮蹤萍影

    中華傳統的美德,是百善孝為先,父母年輕的時候,把畢生的心血,全都奉獻給了家庭和子女,當他們老的時候,沒有能力掙錢養自己,更加不可能再是這個家的靠山,他們需要依靠了,於是,有些人給父母生活費,依賴工作忙難得回一次,有些人與父母在一起生活,起居住行關懷體貼。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辛苦了一輩子為家庭為兒女,到老了,卻要看著子女的臉色過日子, 這樣的老人生活中經常看到有,因為他們的子女沒有想到,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 沒想到自己的今天,都是父母用他們的青春血汗換來的,有些人甚至抱怨父母給的太少,到老了,各種理由埋怨太多,不給吃,不給穿。。。

    古人說,人死萬事空,可對於生者老人來說,在世的每一天,除了需要物質上的孝敬,同樣也需要精神上的關懷備至,因為,這時候的老人,已經無法養活自己,需要子女物質供養,但此時的他們,吃穿的要求不多了,有就行,只是希望兒女有時間多陪陪他們,或者不忙的時候給他們打個電話,這也許就是,陪伴才是最長久的告白吧,只有讓他們感覺自己在兒女心中有一個位置,感覺到自己被兒女珍惜,才是他們心中最需要的最有力溫暖。

    在這順便想對那些不善待父母晚年生活的子女說,羊尚懂跪乳喝奶報親恩,我們吵著鬧著喝著母親的奶,父親付出的心血長大,今天他們老了,你的本事來了,那也是他們給你的本事,你有什麼權利,有什麼資格不去讓他們安度晚年?你自己也有老的一天,難道你不怕自己的子女以後也不讓你安度晚年嗎?你自己今天的生活不容易,以前父母的生活也不容易。趁著他們還在,在他們的有生之年,不要讓他們餓著,不要給他們臉色看,因為這不是你該有的本事,多給他們一些溫暖的陪伴,多一些關懷理解,讓他們安度晚年吧。

    祝天下的老人都健康長壽!

  • 13 # 雀之靈品味人生

    老年人不一定需要物質上的孝敬,更重要的是被需要的價值感。這個問題不能用對不對簡單的回答。

    不管老人有錢沒錢,一定會希望孩子們過節或者什麼特殊的日子給自己送個禮物,即便是很微不足道的一雙襪子也不會嫌少。老人有錢和孩子盡孝道不矛盾。孩子送不送禮物給老人是孩子的問題;老人條件好,不意味著孩子就不用給老人送禮物。給老人買不買禮物這個事,是孩子們心裡有沒有老人的一個體現指標。

    父母對孩子的愛永遠都是無私、無止境的。為孩子操勞了一生的父母不是不知道累,不是非得看孫子就是有價值,那是父母出於對孩子、對孫子輩的愛,為了減少孩子們的負擔貼錢又貼時間。誰不知道出去旅遊好、誰不知道閒下來歇歇好。有時候父母就是狠不下心對孩子們的事情撒手不管,有時候管多了還會招來矛盾。記著有一檔子節目說“有一位單親母親辛辛苦苦把兒子養大,又給他娶了媳婦。由於年輕人早晨起的晚,怕趕不上上班時間,於是就不吃飯。老母親和兒子在一個小區住,就每天早晨去給兒子媳婦做飯、洗衣服,老人家這樣的做法,讓媳婦很氣憤,原因是老人打擾了他們的生活。於是兒子換了門鎖。當老人打不開門的時候,老人明白了”。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孩子們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候,那叫價值;孩子們不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候那叫添亂。所以父母對孩子有沒有價值那要孩子們說了算。中國的父母要明白對孩子們的事該放手時一定得放手。

  • 14 # 水韻嬋

    這個問題其實適用於任何一種關係,被需要是所有親密關係的本質。因為我需要,因為我被需要,所以我呆在這段關係裡。

    親子關係中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顧,父母需要孩子的陪伴與自我實現。戀人、夫妻關係的建立與存在基礎也是互為需要,若哪天被需要的價值感降低或消失了,那麼這段關係就容易岌岌可危。朋友、同事、合作伙伴就更不用說,一定是建立在能夠提供情緒價值、商業價值、互惠價值、自我需要與自我實現基礎才會建立並持續。

    那麼不管是父母又或是其他親人愛人朋友,被需要的價值感都是關係維繫非常重要的一環。

    且不說重孝是人之根本,其餘關係尚有可選擇調整的餘地,血緣關係是與生俱來的,關係本身不會斷聯。如何讓關係裡的兩個人相處自然和諧,就需要顧及雙方的情感需要,以及在關係裡的自我價值體現。

    就算他們老了物質及生活上無法再幫助到你,但只要你對他們還有情感需要,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還是被需要的,對於老人這些尤為重要。因為老人對這個快速發展的世界無所適從覺得被拋棄,他們對健康及死亡越來越恐懼與無力,需要證明自己還有存在的價值,而親人是大多數老人情感價值需求的唯一出口,只有透過親人的需要才能找到自我價值。

    所以與其用冷冰冰的錢物去“孝敬”他們,不如真切的讓他們體會你還需要他們,因為價值感是每個人畢生的自我實現需求。如若可以,你還能幫他們找到更多重要的自我價值,激勵並協助他們實現價值提升,這將是更有意義的孝道。

  • 15 # 平平淡淡9090441058016

    老人有退休金,物質上沒問題,可以自供。精神上需要晚輩的安慰和陪伴。子女應該做的,隔三差五的打過電話,視過屏,不管老人有錢沒錢,節假日,買點東西慰問一下,老人還不是在家裡忙得屁顛屁顛的。盼著和子女歡聚一堂,享受享受天倫之樂。

    至於被需要的價質,我才不再乎呢,為兒女當了一生的保姆,臨了,還要什麼需要的價質,老兩口趁還能動,遊遊山,玩玩水,找回年青時的夢,過好老年的二人世界,你攙著我,我扶著你,走遍美麗錦繡河山。

  • 16 # 祥雲瑞璟166

    我健康的活著,他們就可以真正安心的工作生活;我要有我的世界,兒女們的生活我只會關注,不會參與,更不會去插手,他們長大了該有自己想過的生活。人嘛, 就應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我老了也應該在屬於我的世界裡,過著屬於我的生活,做老年人該做的事情。

    任何人都希望被需要,老人也一樣,被需要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而價值也是有高有低的————老都老了,還要被兒女們需要:為長大成年了的他們做這樣做那樣,或者需要給他們這樣,給他們那樣…………這樣的被需要價值是很低的,也很苦痛,更是一種力不從心的酸楚…………也證明這樣的人生是失敗的,因為沒教育好孩子,沒有讓他們懂得,靠自己獨立生活於這個世界才是硬核;若孩子們在工作、生活中的某些決定,需要聽聽我的意見,這樣的需要會讓我覺得自己很有價值,我不會左右他們的決定,但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幫他們分析一些深溝險坑的出現,讓他們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前預防和規避…………

    在什麼階段做什麼事,老了在照顧好自己的同時,還能被社會需要,自己也樂意被需要,發揮點餘熱,也會有種存在的價值感,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也是一種獨一的老來福。

    只要是解決了溫飽的老人,都不會渴求物質上的孝敬,只要兒孫們都健康平安,都做著他們該做的事,能做的事,認真過好每一天,就是最好的孝順。

  • 17 # 趙姐說農

    在當今這個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分兩種老年人,城市和農村老人之分′,不同的境界,和生活方式,各求所需。

    咱們先說說城市的老人需求的老年生活,在他們年輕時候,基本上都有一個正式的工作,單位給他們交養老金,吃藥看病都可以報銷,生活無憂無慮。子女都有工作,家庭條件都很好,都和父母同在一個城市生活,子女方便看望老人,偶爾聚在一起格外的親,基本上不為物質發愁,矛盾就會少很多,老人又攥了一定的積蓄,他們不缺錢,需要的是陪伴。子女理解老人❤❤❤照顧好他們的心理需求,順著他們的心意❤,開心快樂,孝敬父母就不需要物質上的滿足,精神上滿足是城市老人最大的願望。子女在贍養老人物質基礎上,不會有太多的壓力。

    再來說說農村的老人,他們沒有文化,沒有工作,沒有養老金,一生都在種田,靠天吃飯,沒有積蓄,子女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出門打工吃苦受罪,老人在家照看孩子,吃苦受累。做了不少難,小病小災都自己扛著,不敢去醫院檢查花錢,他們沒有養老金,子女遠在千里之外,做父母又不想打擾他們,怕他們擔心,怕他們請假丟了工作,斷了經濟來源,生活的苦無人能體會,最難的還是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孩子多,經濟條件差,老人的養老就成問題,就成了大問題,待不到妥善解決,可可憐憐一輩子,子女孝敬父母那就是物質上多給點錢,老人喜歡也很滿足,

  • 18 # 小宇宙心理健康009

    確實如此,老人覺得活著有價值,不被嫌棄,這才是最需要的。

    舉個簡單的極端例子,如果孩子有病或生理缺陷,當父母的寧願放棄很多機會,都會堅守在孩子身邊,一直陪伴到不能陪伴為止;

    所以能做到孝順,還有一種說法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比如老人生病了,自己實在實在沒有經濟支撐了,做兒女的可能就是選擇陪伴。

    所以物質是基礎,讓老人覺得有價值和做到精神陪伴,是孝順的奢侈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高中的兒子早戀,怎樣給兒子溝通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