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果笑說歷史

    請問題主為什麼給花花公子加上雙引號?後面的花字又沒有加呢。那好,我依著題主之意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蘇東坡有愛花之意但無摘“花”的心

    愛花之意當中的花字,指大自然中的花草,凡是文人墨客都會喜愛,這是他們靈感的源泉。所以,蘇東坡有愛花之意。

    摘“花”的心當中的“花”字,就是題中問到的花腸子,蘇東坡還真沒有。所以,蘇東坡無摘“花”的心。

    口說無憑,我為什麼說蘇東坡沒有花腸子,也不是花花公子呢?

    從蘇東坡的文學作品中找找答案

    {陸毅演的蘇東坡}

    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

    ⑴ 在他年少讀《莊子》之時,曾經說道:“吾昔有見於口,口為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

    意思是說,他自己以前有和莊子同樣的看法,無奈口中表述不出來;現在看到《莊子》這本書,其中所講的道理,深得他心。

    那麼,蘇東坡覺得《莊子》中所講,又是他自己一直所想的道理是什麼?

    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為貧?何者為富?何者為美?何者為陋?

    蘇東坡認為:人生在世,就像手肘一樣能伸能屈,所謂貧窮、富有、美豔、醜陋,只是相對而言。

    但有這樣思想的人,他會是滿肚子都裝著花花腸子的花花公子嗎?

    {蘇東坡和王弗的影視劇形象}

    ⑵ 再看蘇東坡所作的《前赤壁賦》

    “哀吾生之須叟,羨長江之無窮”意思:哀嘆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得羨慕長江無窮無盡。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意思: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

    從感嘆的悲觀到看破的達觀,蘇東坡的思想修為和心境已屬於“羽化而登仙”,確實不是滿肚子花腸子的花花公子。

    蘇東坡一生之中的三位女性{林心如演王弗}

    王弗是他的結髮之妻,十六歲即與十九歲的蘇東坡成婚。少年夫妻自然情深意篤,恩愛有加,二人又育有一子,完全是幸福美滿之家。

    可是天命無常,王弗年方27歲便離開人世,留下了蘇東坡和年僅6歲的兒子。

    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後來成為蘇東坡的第二任妻子,她是個善良且有情有義的女人。

    {王閏之的影視劇形象}

    他們的結合,一是因為家中長輩之意願,二是王閏之見堂姐所留下的兒子,年幼喪母很是可憐,又仰慕姐夫蘇東坡的文采和人品。因此,尚未婚配的王閏之嫁給了蘇東坡,給了兩父子一個溫暖的的家。

    王朝雲算不得是蘇東坡之正妻,只能成為妾室。

    早年,蘇東坡任杭州通判,見十二歲的王朝雲非常伶俐,於是收下她為侍女;後來經由王閏之同意,蘇東坡將她納為了妾。

    古代,男人有個三妻四妾的事情,屬於道德品質良好的範疇,社會常態。所以,這不算是蘇東坡的人生瑕疵。

    {蘇東坡和王閏之}

    因此我的回答是:“蘇東坡不是花花公子,沒有花腸子。”

  • 2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無論是以古代還是現代的標準去看,蘇東坡都算不上花花公子。也許比起美色,他更愛的是美食。

    古代文人,講究的是家裡紅袖添香,家外溫香軟玉;希望正妻賢惠大度,紅顏知己們知情識趣。左擁右抱是文雅之事,招伎行樂是世間常態,只要不太出格,人們只會讚一句風流瀟灑,不會有什麼指責之語。

    比如蘇東坡的老朋友張先,80歲時還娶了個18歲的小姑娘,蘇東坡特意作詩調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和張先及其他文人比起來,蘇東坡在感情上要專注得多,他最愛的女人是髮妻王弗,王弗精通詩文,16歲時嫁給他,兩人志趣相投,如膠似漆甜甜蜜蜜,可惜王弗26歲時早逝,蘇東坡痛苦萬分,多年後作了一詩《江城子》悼念亡妻,用詞懇切,讀來令人落淚。

    (江城子)

    蘇東坡的第二任妻子是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王弗去世沒一年,蘇東坡就娶了她,卻不是出於愛情,而是因為王弗留下幼子蘇邁,蘇、王兩家都認為應該儘快給蘇邁找個母親,娶王家女,可以保障蘇邁不被後母磋磨。

    據說王閏之一直很羨慕堂姐和堂姐夫的感情,也仰慕蘇東坡的人品才華,非常願意嫁給他。成親後精心照料家裡老老小小,陪伴蘇東坡起起伏伏,度過人生最重要的階段,歷經坎坷繁華。

    但是,王閏之雖然賢惠,卻並不能理解蘇東坡的內心世界,烏臺詩案案發之後,她又驚又怕,說:“是好著書,書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於是把蘇東坡的詩稿全都燒了,這種來自家庭的“背叛”,對蘇東坡的打擊是很大的,這讓他更為懷念王弗。

    王朝雲是蘇東坡的第三個女人,她因家境貧寒而淪為西湖名伎,蘇東坡發現她頗有王弗的情態,為之贖身,給她取名王朝雲,帶到家裡親自教養。很長一段時間裡,王朝雲都只是單純的侍女,烏臺詩案之後,執意追隨蘇東坡,才從侍女變為侍妾。

    在精神層面上,王朝雲和蘇東坡更為接近,蘇東坡對她憐且愛之,為她寫了很多優美的詩。然而紅顏薄命,王朝雲34歲時去世,蘇東坡再也沒和其他才女或美女有過什麼傳說,倒是留下了許多食譜。

    烏臺詩案是蘇東坡人生的轉折點

    起因很簡單,他被調為湖州知州,按慣例給宋神宗上了謝表(感謝的摺子),此時朝中新黨舊黨相互傾軋,蘇東坡在政治上更傾向舊黨,就被新黨打壓,舊謝表生事,說他諷刺皇帝,罪在不赦。

    蘇東坡差點被殺,幸而他名聲極大,舊黨極力營救,新黨中也有人同情他,就連王安石(雖是新黨,此時已經失勢)也為他求情。多方發力之下,蘇東坡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受當地官員的監視。

    幾年後,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繼位,他挺欣賞蘇東坡,將其調回,升任翰林學士。用句大白話來形容,蘇東坡東山再起了。但是,此時朝中主政的是舊黨,為了打擊新黨不顧民生國事,蘇東坡看不慣,向朝廷提出諫議,遭到了舊黨的汙衊陷害,再次被貶。

    也就是說,政治上蘇東坡本是舊黨,但是被貶後經歷了基層工作,認為新黨的一些變法也是有用的,不能全盤否定,結果舊黨視他為叛徒,新黨視他為政敵,新、舊兩黨都不容他,他在朝中無法立足。

    此後他算是放棄政治抱負了,只做實事,主管杭州時興修水利,修築了著名的“蘇堤”。平時寄情于山水和美食,日子過得很愜意。

    總之,蘇東坡不是花花公子,他是“坡仙”。值得一提的是,新黨領軍人物王安石、舊黨代表司馬光,都是史上難得的專情之人,一生忠於妻子,無二色。

  • 3 # slx孔雀東南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花花公子”的定義:

    意思是指衣著華麗,只會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有錢有勢人家的子弟。出自《何典》。

    然後我們再和蘇東坡對對號,

    蘇東坡有沒有穿著華麗的衣服,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

    答案:沒有,蘇東坡不僅沒穿華麗的衣服,他的一生大部分應該穿的是粗衣布衫。

    蘇東坡在被貶海南儋州多年後,遇到朝廷大赦,他在北歸的途中路過金山寺,當時金山寺的方丈藏有蘇東坡的一張畫像,這張畫像是十年前李公麟所繪。蘇東坡站在畫像前,心中感慨萬千,他之前已經做好了死在海南的準備,沒想到還能活著回大陸,於是揮筆寫下了他人生最後的一首詩:

    《自題金山畫像》宋 • 蘇東坡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寫完這首詩六十多天後,蘇東坡於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屬江蘇)逝世,享年六十五歲。

    這首詩可以說是蘇東坡對自己一生的自嘲總結,黃州惠州儋州,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被貶的地方,怎麼可能天天穿著華麗的衣服出去吃喝玩樂。即使經常和朋友飲酒作詩,我想也是調劑生活罷了。

    或許在他任職做官期間,衣服要穿的漂亮華麗一些,但那是工作需要,為了應酬也會去飲酒歌賦。但這種日子和他的一生比起來太短暫了。就像我們現在的人,工作之餘會和朋友一起吃吃飯,唱唱歌,跳跳舞,它們只是生活的調節劑,如果這樣就要被說成是花花公子,那麼我看天下的大部分人都要是花花公子嘍!

    所以這一點不成立。

    再看下一個,蘇東坡有沒有不務正業,是不是有錢有勢人家的子弟?

    答案:沒有,不僅沒有不務正業,他還好求上進,經歷種種磨難,最終成為一代大文豪。

    他們家也不是有錢有勢人家,據說當年蘇洵看著兩個兒子學有所成,準備帶著他們倆上京趕考,去之前先拜訪了當時被放任益州(今四川成都)的知州張方平。

    張方平驚奇地發現,蘇軾的學識和修養,在他平生所見的年輕人中,實屬鳳毛麟角。他不曾料到,在偏僻的蜀地,竟隱藏著如此卓絕的天才人物。

    後來他不只向曾是政敵的歐陽修舉薦蘇洵,更是向家境困難的蘇家伸出援手,資助了他們一筆豐厚的路費。

    即使後來他官至翰林學士,也算是有錢有勢,但他做官的時間很短,他從沒有不務正業,反而憂國憂民,為國家出謀劃策。

    所以這一點也不成立。

    最後得出結論:蘇東坡不是花花公子。

    那麼蘇東坡有沒有一點花心腸呢?

    這個答案嗎?哈哈!

    自古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做為一個正常的男人,看到美女不動心,那就不正常了,不是嗎?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其實他真正擁有的只有三個女人:

    蘇軾生命中的第一位女子便是蘇軾的髮妻王弗,她是鄉貢進士王方之女。王弗十六歲的時候便嫁給了十九歲的蘇軾,。

    王弗知書達禮,善於傾聽和分析,曾給了蘇軾很大的幫助。不幸的是王弗在陪伴了蘇軾十一年後因病去世。

    王弗去世十年後,蘇軾想起髮妻不僅悲從中來潸然淚下,他用一首詞表達了自己對王弗的思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後來蘇軾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她是蘇軾的第二任妻子。

    她二十一歲嫁給蘇軾,陪伴蘇軾走過了二十五年的人生路程。

    王閏之跟隨蘇軾先後經歷了“烏臺詩案”“黃州貶謫”,從朝廷到被貶之地,再由被貶之地回朝廷,幾起幾落,顛沛流離。

    王潤之不太懂詩詞,但她把蘇東坡的生活起居照料的面面俱到。

    蘇東坡在黃州時寫的那篇著名的《後赤壁賦》,不得不說和她為蘇東坡準備的那瓶及時酒有關。

    孔凡禮先生《蘇軾年譜》載:“《燕石齋補》謂朝雲乃名妓,蘇軾愛幸之,納為常侍 。”

    宋神宗熙寧四年,蘇東坡因為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貶為杭州通判。

    在一次西湖酒會上,有歌舞表演,其中有一個女孩讓蘇軾眼前一亮。

    她濃妝豔抹跳舞時的曼妙舞姿,和御去濃妝後為他們斟酒時的清秀淡雅,彷彿給蘇東坡因仕途不順而黯淡的心注入了一針清新劑。

    剛巧這時西湖由豔陽高照突然變成了陰雲蔽日,山水迷濛,格外動人。

    蘇東坡靈感大發,一首傳頌千古的絕句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其實這首詩明著是寫西湖的美景,實際上反應了蘇東坡初遇王朝雲時他內心的感受。

    我們現在用的成語“淡妝濃抹”就是出自蘇東坡的這首絕句。

    有時我就在想,如果蘇東坡每次的豔遇都能創造出一個成語,我倒是希望他能多有幾次豔遇。多給我們創造點成語名句什麼的!

    後來蘇軾幫王朝雲贖了身,王朝雲成了他的侍妾。在蘇軾的所有侍妾中,王朝雲是最懂蘇軾的,也可以說她是蘇軾的紅顏知己,蘇軾寫給她的詩詞也是最多的。

    蘇東坡被貶黃州期間,生活十分清苦,王朝雲無怨無悔,始終相隨。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二十二歲的朝雲為蘇軾生下一個兒子。

    當時蘇東坡正遵父遺命為《易經》作《傳》,”所以給孩子取名蘇遁。他希望孩子長大遠離政治旋渦,遠遁世外。

    遁兒滿月時,沒有幾個人來祝賀,蘇東坡想起昔日在京都的繁華,如今自己已經被人們淡忘了,這都是因為自己自做聰明的緣故!

    想到此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自嘲的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元豐七年三月,蘇軾接到詔命,將他改為汝州團練副使,易地京西北路安置。

    蘇軾接到詔令四月中旬便攜家啟程,途中乾兒中暑不治夭亡。

    蘇東坡傷心的寫了一首詩:

    《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遁,小名乾兒,頎然穎異。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於金陵,作二詩哭之》

    吾年四十九,羈旅失幼子。

    幼子真吾兒,眉角生已似。

    未期觀所好,蹁躚逐書史。

    搖頭卻梨慄,似識非分恥。

    吾老常鮮歡,賴此一笑喜。

    蘇東坡年近半百得子,使他抑鬱不得志的心情得到莫大的撫慰。意外夭折,使他深深地自責,認為乾兒之死,是受到自己的連累:

    忽然遭奪去,惡業我累爾!

    衣薪那免俗,變滅須臾耳。

    歸來懷抱空,老淚如瀉水。

    哀傷至極,無法言表。

    詩的第二首是描述朝雲:

    我淚猶可拭,日遠當日忘。

    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

    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

    詩中把朝雲喪子的悲痛寫的淋漓盡致。

    蘇東坡不停地埋怨自己:

    儲藥如丘山,臨病更求方。

    仍將恩愛刃,割此衰老腸。

    乾兒死後,東坡向神宗上表,留在了常州居住。

    據說十七年後的這一天,蘇東坡也去世了。他和小兒子蘇遁都是在七月二十八日這一天去世的。實屬巧合,還是上天自有安排?

    後來宋哲宗親政,用章惇為宰相,蘇東坡被貶往南蠻之地的惠州(今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

    身邊的侍妾都陸續散去,只有王朝雲始終如一,追隨著蘇東坡翻山越嶺來到了惠州。對此,他深有感觸,曾作一詩:

    《朝雲詩》 宋 • 蘇東坡

    序:“予家有數妾,四五年間相繼辭去,獨朝雲隨予南遷,因讀樂天詩,戲作此贈之。”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板舊姻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雲雨仙。

    大家知道蘇東坡最崇拜白居易,當年他特羨慕白居易身邊有個美妾樊素,能歌善舞,體貼入微。可後來白居易年老體衰時,這個受寵的美妾樊素反而離開了他。

    王朝雲與樊素都是舞妓出身,蘇東坡想到現在自己步入花甲,朝雲卻對自己不離不棄,朝雲的患難與共,蘇東坡此生足亦 ,再也不用羨慕白居易了。

    後來王朝雲去世後,蘇東坡曾寫了一首著名的《西江月 • 梅花》詞,來讚美朝雲的高尚情格:

    《西江月 • 梅花》 宋 • 蘇東坡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公元1095年(宋哲宗紹聖二年)端午,這時蘇東坡被貶惠州已經兩年了,在端午節這個團聚的日子裡,想到自己的侍妾朝雲,蘇東坡作了一首詞送給她。據說王朝雲最喜歡穿藍色的衣裙:

    《浣溪沙·端午》 宋 •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長期朝夕相處,加上王朝雲悟性極高,後來她對蘇東坡的一舉手、一投足,都知道對方的用意。

    東坡所寫的詩詞,她最能領悟其中的深意。

    你比如東坡所寫的《蝶戀花》這首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在被貶惠州時,王朝雲想唱這首詞給蘇東坡解悶,當朝雲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時,王朝雲想到蘇東坡在政敵的迫害下,被貶得越來越遠,像柳綿一樣隨風淪落天涯,想到此處悲從中來,不覺淚下如雨,不能自已。竟不能唱完“天涯何處無芳草”。

    因為古人認為,芳草為柳綿所化,所以枝上柳綿吹遍天涯,芳草也就隨風而生。

    據說此後朝雲一病不起,後又染上瘟疫,1096年(宋紹聖三年)七月,王朝雲終是離開了蘇東坡,時年34歲。

    朝雲去世後,蘇東坡發誓終生不再聽這首詞。

    因為王朝雲臨終時,她執著東坡的手誦《金剛經》四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死後蘇東坡在王朝雲的墓上建了個六如亭並親手寫了一副楹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後來人們依據“六如”之意,又在亭的兩側鐫下對聯:

    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王朝雲用她短暫的人生,陪伴蘇東坡走過那艱苦難熬的歲月。成為蘇東坡人生經歷中最難得的感情。是蘇東坡一生的知己良伴。

    《殢人嬌 • 贈朝雲》 宋 • 蘇東坡

    白髮蒼顏,正是維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礙。朱唇箸點,更髻鬟生彩。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

    好事心腸,著人情態。閒窗下、斂雲凝黛。明朝端午,待學紉蘭為佩。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

    其實我們應該感謝王朝雲,因為她對蘇東坡的不離不棄和陪伴,讓蘇東坡創作出很多清心婉約的詩詞,讓我們見識了他豪放外表下掩藏的柔情的一面。

    自從王朝雲去世之後,蘇軾的人生履歷中就再沒有留下過任何女子的痕跡。同樣也沒有再創作出太著名的詩詞。

    我覺得我們評價一個人,一定要縱觀他的一生所為,最後蓋棺定論。

    儘管蘇東坡當年曾妻妾成群,可他處的時代這是很平常的事,如果因為這個原因硬把他說成是花花公子,那麼有可能會打倒一片,所有人將都會是花花公子,因為在那個時代好多有名的人都是妻妾成群的。

  • 4 # 歷史鑑春秋

    蘇東坡是中國北宋期間的著名文學家,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雖然多在顛沛流離的流放貶謫中度過,但仍然保持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他喜遊玩,常常寄情山水,;他也喜歡飲酒,酒中作詩,以詩言志,但他卻不是花花公子。

    首先從他給亡妻王弗的悼念詞中可以看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只有夫妻相濡以沫的人才能寫出,所以可以看出蘇軾不是一個見異思遷的人。

    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寫的何等的豪邁;如果他貪戀美色,不可能寫出如此氣勢磅礴的詞句來的。

    宋朝詞人中的柳永是十足的花花公子,他寫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寫的很溫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和相好的難分難捨的情景躍然紙上。

    再看蘇軾寫了那麼多詩詞,沒有一首是寫風月場所和貪戀美色的;至於說蘇軾除過正式配偶外還有小妾,這個在宋朝很正常,男人基本都有三妻四妾;家裡有三妻四妾還在外面沾花惹草的人,那才叫花花公子。

    所以從現有的史學資料和他的詩詞意境來看,相對於白居易、柳永、杜牧和柳永這些文人,蘇軾對妻妾感情很專一,並沒有朝三暮四、醉生夢死的風流軼事。

  • 5 # 老喵玩遊戲

    據傳說,蘇東坡確是個花花公子,而且喜歡“扒灰”,一天他回家來看到兒媳一人在家,身穿綠裙,獨坐品茗,他看她美麗動人,像玉樹臨風,頓生愛慕,便用手指蘸著茶水在桌面上寫道,“青紗帳裡一琵琶,縱有陽春不敢彈。”他兒媳也很有文彩,見公公調戲她,隨手和了兩句,“公公若要彈一曲,肥水不入外人田。”

  • 6 # 環球縱橫

    當然有,沒有還是正常男人嗎?只不過自控力強的男人不一定邁出那一步,或者不會太過份而已!

    不過說實話,千百年來的實踐證明,對一些人來說,似乎“痴情專情念舊情”和“花心”並不矛盾!

    蘇東坡對已亡故的髮妻王弗真摯的深情

    初讀蘇軾的《江城子》,看得我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能寫出這詩,坦誠的說,毫不懷疑東坡先生對自己髮妻的愛是那麼的深啊!或許會以為蘇軾這個人是個專一的大情種,即使不為亡妻殉情,也會為獨身一輩子,最後抑鬱而終……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料來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花心大蘿蔔蘇東坡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南懷瑾先生曾這麼評述他:

    一生姬妾眾多,風流韻事層出不窮,而他對這些姬妾的態度,則完全如宗法制度而無情無義。

    蘇東坡對他眾多的待婢妾的態度,卻足以讓人瞠目結舌!!!

    如其在貶官之時,將身邊的姬妾一律送人,其中有兩妾已經身懷有孕!!!

    這裡不得不提一個故事:

    蘇軾被貶黃州之時,準備將一個叫春孃的侍妾送回孃家,當時有朋友來為蘇軾送行,看到了春娘,想用一匹好馬和蘇軾交換春娘,蘇軾答應得很爽快。這個朋友為此寫詩道:“不惜霜毛雨雪蹄,等閒分付贖娥眉,雖無金勤嘶明月,卻有佳人捧玉卮。”蘇軾回贈了一首詩:“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嘆懊恨中。只為山行多險陰,故將紅粉換追風。”春娘因被蘇軾拋棄,羞憤難當,當即跑下臺階,一頭撞死在了槐樹上。

    唉,這……是人嗎?!

  • 7 # 有個人說

    我覺得蘇東坡絕對當的起”花花公子“的稱呼。

    蘇大才子確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全能的才子,又為人風趣幽默善於苦中作樂,堪稱最受大眾喜愛的文人。我們對他悼念亡妻王弗的詞“十年生死兩茫茫”耳熟能詳,可見他絕對是真的把妻子當作愛人的。但要說他是一個”花花公子“我覺得沒有一點冤枉。因為我們的蘇大才子也是很愛逛青樓的。當然,在我看來,那個時代的環境,才子逛青樓是潮流,也是雅事。完全沒必要因為這些瑕疵掩蓋蘇軾其他方面的成就。

    錢唐一官妓,性善媚惑人,號曰九尾野狐。東坡先生適是邦,闕守權攝。九尾野狐者,一日下狀解籍,遂判雲:“五日京兆,判斷自由,九尾野狐,從良任便。”復有一名娼亦援此例,遂判雲:“敦《召南》之化,此意誠可佳;空冀北之群,所請宜不允。”

    上面的意思大概是一個歌妓想要從良,東坡先生準了。後來又有人想依據此例去申請從良,東坡先生這回不準,原因是:你追求好日子固然是好,但你這麼好看的人都走了,豈不是優秀的人才都走光了嗎,以後大家還怎麼玩耍。從這個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東坡先生可能是同時代對老婆比較尊重的一批人,但是他也是喜愛美女的,逛逛青樓是很平常的事。

    還有個比較慘的事,蘇東坡有個婢女叫春娘,長得很漂亮。朋友聽說後要拿一匹駿馬跟他換,東坡立刻就同意了。春娘聽說了這件事,自殺了。東坡甚惜之。。。

    坡公又有婢名春娘。公謫黃州,臨行,有蔣運使者餞公。公命春娘勸酒。蔣問:“春娘去否?”公曰:“欲還母家。”蔣曰:“我以白馬易春娘可乎?”公諾之。蔣為詩曰:“不惜霜毛雨雪蹄,等閒分付贖蛾眉。雖無金勒嘶明月,卻有佳人捧玉卮。”公答詩曰:“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嘆懊恨中。只為山行多險阻,故將紅粉換追風。” 春娘斂衽而前曰:“妾聞景公斬廄吏,而晏子諫之;夫子廄焚而不問馬,皆貴人賤畜也。學士以人換馬,則貴畜賤人矣!”遂口占一絕辭謝,曰:“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今日始知人賤畜,此生苟活怨誰嗔。”下階觸槐而死。公甚惜之。
  • 8 # 王松林

    蘇東坡好色是有名的花花公子,在他的生活裡每一秒都離不開女色,他面對女色,總是興致盎然,盡情地歡樂,客人來訪,朋友飲宴,他都會招妓歌舞;偶爾也會與朋友出門遊冶章臺,高興起來,為歌妓們寫詩填詞、紀念冊上留言;逢場作戲,忘了老婆,見女人就愛,愉快地見一個愛一個。

    蘇東坡在私生活上很不檢點,有時甚至比較放蕩。除開了“男女之間,大欲存焉”的原因外,長期漂泊異鄉也是一個因素。政治上鬱郁不得志,只好在女人身上釋放。那些妓女姣美的容顏和超群的才藝往往會感染了他。

    宋人王明清在他的《揮塵錄》有這樣一段記載:

    姚舜明庭輝知杭州,有老姥自言故娼也,及事東坡先生,雲:公春時每遇休暇,必約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處。飯畢,每客一舟,令隊長一人,各領數妓任其所適。晡後鳴鑼以集,復會聖湖樓,或竹閣之類,極歡而罷。至一二鼓夜市猶未散,列燭以歸,城中士女雲集,夾道以觀千騎騎過,實一時盛事也。

    東坡在擔任杭州知州的時候,公務之暇,往往帶著妓女,邀朋結侶,出去在西湖上泛舟玩兒。早餐總是在山水最宜人的地方舉行,大家一起享用。吃完後,每個客人坐一條船,若干條小舟組成一個船隊,任命其中一個人當隊長,憑他挑選,帶上幾個歌妓,然後一起暢遊山水,恣意取樂。下午玩累了以後,就鳴鑼集中,重新聚集在聖湖樓或竹閣之類的高檔餐廳,先喝茶聊天,到晚上再一次盡情痛飲。一二更天了,夜市還沒有散場,這隊人馬就浩浩蕩蕩回去,妓女們高舉巨燭,挺驕傲的走在隊伍前列。杭州城裡士女雲集,夾道觀看這千騎長龍,緩緩過去。“至一二鼓夜市猶未散,列燭以歸,城中士女雲集,夾道以觀千騎騎過”,這是多麼大的規模啊!蘇軾在杭州時那樣遊玩的規模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絕無僅有的。

    東坡在晚年時回憶這段歡樂時光,心裡還挺得意的。有《蝶戀花》一詞為證:別酒勸君君一醉。清潤潘郎,又是何郎婿。記取釵頭新利市。莫將分付東鄰子。

    回首長安佳麗地。三十年前,我是風流帥。為向青樓尋舊事。花枝缺處餘名字。

    這首詞是在送潘大臨(以“滿城風雨近重陽”這句詩出名的詩人)的酒會上寫給小潘的(潘比他年紀小),他似乎有些倚老賣老,對往昔挾妓女醉歌的淫褻生活毫不忌諱,公然對潘大臨“戲說”這類往事,而且說得唾沫四濺,眉飛色舞。可見東坡也以自己的這種“泛愛主義”而自豪。

    他詞集裡許多作品都與妓女有關。我們先讀他的兩首描寫“佳人”的詞。第一首是《鷓鴣天》:

    羅帶雙垂畫不成。殢人嬌態最輕盈。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無限事,許多情。四弦絲竹苦丁寧。饒君撥盡相思調,待聽梧桐葉落聲。

    詞裡描寫中國女子穿著綾羅做的衣服,羅帶飄飄,頗有些仙姑的樣子,那種獨特的丰韻即使高明的畫家也不一定能夠畫出;她胸脯微露,白得如奶酥,手細膩如美玉。纖手輕撥,樂聲就像清泉一樣流淌出來。這種聲音,非常像冰面震動時發出的錚錚響聲,無限心事,都借琴聲表達出來;那悽苦的聲音,似乎就是她悲痛際遇的寫照。可是,雖然天天彈琴訴相思,即使彈到深秋梧桐葉落時,心上的人兒也不知道在哪裡!

    言在此而意在彼,作者並不是寫她的色藝,而重點刻畫這個佳人心中的苦楚——永遠的相思不已。

    又一首是《西江月》碧霧輕籠兩鳳,寒煙淡拂雙鴉。為誰流睇不歸家,錯認門前過馬。有意偷回笑眼,無言強整衣紗。劉郎一見武陵花,從此春心蕩也。

    如果說第一首是純粹的描寫歌女的色藝雙絕和對冶遊遠離情人的思念,那麼這首詞借刻畫佳人(歌妓)的外表美麗,而表達自己的“劉郎一見武陵花,從此春心蕩也”淫褻心理。其意明確再不過了。

    下面《臨江仙》一詞也是寫佳人的: 昨夜渡江何處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誰起笛中哀。多情王謝女,相逐過江來。雲雨未成還又散,思量好事難諧。憑陵急槳兩相催。想伊歸去後,應似我情懷。

    寫好事多磨,鴛鴦夢被打破。那個心愛的出身高貴的女子,追逐我的腳步趕過江來了。兩人正要共赴陽臺,被翻紅浪的時候,卻被人拆散。雲雨不成而分離,令人耿耿於懷,這實在太遺憾了。他相信對方也如同自己的心一樣遺憾。

    蘇東坡寫過無數篇有關妓女的詩詞,舉不勝舉,不再舉例。

    蘇子瞻倅杭日,府僚高會湖中,群妓畢集,惟秀蘭不至。營將督之,良久乃來。詰其故,答因午浴倦眠,忽聞扣門聲,起視,乃營將催督也。整妝趨命,不覺稍遲。時府僚有屬意於蘭者,責以有私,秀蘭力辯,子瞻亦為之緩頰,終未釋然。榴花盛開,秀蘭以一枝獻座,府僚愈怒其不恭,秀蘭進退失措。子瞻欲為解圍,乃賦賀新郎詞授秀蘭歌之。

    蘇軾無論在哪裡,看到美色,總情不自禁地吟詩作賦,記載豔遇。例如,一次,老色鬼張先來訪,兩人臭味相投,是忘年之交,他們一起駕船遊西湖,在湖面上,看到美眉彈箏,蘇軾就作《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記述這件事情: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傍晚時分,雨後初晴,空氣格外清新,晚霞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碎金似的閃光。正是良辰美景啊,蘇軾與張先乘著官船,優哉遊哉地在湖水裡盪漾。水面上一枝荷花盛開之後依然婀娜多姿,遠處飛來一雙白鷺,似乎有意,仰慕水中蓮花之美而飛來的。這裡,詞不直接描寫身邊自己攜來的女子之美,而是借荷花豔麗多姿,暗示和襯托出女子的嬌豔明麗,簡直就是娥皇、女英般的仙子啊!這樣,這對白鷺就變成了作者與張先兩人了。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加上“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飄渺,使詞的意境帶著幾分神秘,幾分輕靈,幾分浪漫。這是個值得令人遐想的時光!

    蘇軾平時最喜歡與妓女開玩笑,對待歌妓的命運,他依然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北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第十卷載有這樣一件事:

    子瞻通判錢塘,嘗權領州事。新太守將至,營妓陳狀,以年老乞出籍從良,公即判曰:五日京兆,判狀不難;九尾野狐,從良任便。”有周生者,色藝為一州之最,聞之,亦陳狀乞嫁。惜其去,判雲:慕《周南》之化,此意雖可嘉;空冀北之群,所請宜不允。”其敏捷善謔如此。

    妓女要求脫籍從良本是一件好事,蘇軾大權在握。面對兩個妓女的請求,關係到她們未來的命運,理應嚴肅認真地處理,而他的判詞卻仍然是玩笑。一個妓女已經人老珠黃,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就稱之為“九尾野狐”,想從良,隨你的便;而另一個色藝俱佳,走了之後就會空“冀北之群”,讓那些遠道而來的客人不能有稱心的歌妓陪伴了,所以不同意她從良。這簡直是拿妓女的命運開玩笑。可是偏偏被後人認為善謔多才。

    《春渚記聞》也記有蘇軾一則幽默的故事:

    東坡在黃州日,每有燕集,醉墨淋漓,不惜與人。至於營供傳,扇書帶畫,亦時有之。有李琪者,小慧而能書札,坡亦顧之喜,終未嘗得賜。至公移汝郡,將祖行,酒酣奉觴再拜,取領巾乞書。公顧視之久,令琪磨硯,墨濃大書雲:“東坡七歲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即擲筆袖手,與客談笑。坐客相謂,語似凡易又不終篇,何也?至將撤具,琪復拜請,坡大笑曰:“幾忘出場。”繼書曰:“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一座擊節,盡醉而散。

    蘇軾還常常拿妓女與人開玩笑,尤其是與大通、仲殊等和尚朋友戲謔。他在杭州時,公餘時間常常在西湖上游玩。一次,深知大通老底的蘇軾,帶了妓女拜訪這位大通禪師,看看所謂的聖僧看到妓女動心不動心。大通本名叫善本,“大通”是皇帝所賜之號。他是杭州靜慈寺名僧。妓女被視為不貞潔的下賤人,歷來被人歧視。帶妓女到佛門聖地,完全是惡作劇,非常的不應該。所以,大通不禁怒形於色:東坡你這傢伙,太不像話了,本禪師早就遠離塵世,不近女色,你為什麼帶一個妓女來看我?東坡看到大通發火的樣子,忍不住大笑:老朋友啊,別發火,我讓這個女士為您獻上一首歌,不會玷汙你耳朵的。便當場寫了一首小詞《南歌子》,讓這個妓女歌唱。

    從以上幾則被古人贊為文壇佳話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蘇軾最喜歡拿女人開玩笑,無論是對女人本身,還是對朋友,都是如此說話,態度太隨便了。尤其是賣弄自己的才華,輕率、隨意地處理妓女命運,反映了他對那些被侮辱被蹂躪的女子不夠尊重,從側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風塵女子命運的可悲。

    東坡因“烏臺詩案”而下獄,後來死裡逃生,被貶黃州,那時的蘇軾,真叫落毛的鳳凰不如雞,落魄透頂了,身上沒有幾個小錢,朝廷當時只允許他可以帶幾個僕人。臨走時,有一個蔣運使為他設酒餞行。東坡就請他的婢女春娘勸酒。那個春娘大概姿色不錯,姓蔣的竟一見鍾情了,心想,東坡現在是虎落平陽,口袋裡沒有幾文錢,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哪裡還有條件蓄養婢女啊?讓給我倒不錯。於是就問蘇軾這個春孃的去留怎樣處理啊?東坡告訴他,我不想連累她,讓她回老家去算了。蔣運使一聽大喜,說,我拿一匹白馬換你的春娘,這樣,你既有了腳力,可以多攜帶一些用具,春娘也有著落了,怎麼樣?東坡知道對方的心思,但想,這樣也好,春娘也能夠有一個安身之處,我也就放心了,於是就答應下來,用婢女換了馬。

    蘇東坡大官吏,大詩人,大情聖。如何!

  • 9 # 塗之人995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也難忘。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縱是相逢應不識:煙火色,兩鬢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

    “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許,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幹。旅殯國門,我實少恩。惟有同穴,以蹈此言。”

    *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以上三段文字,分別寫給王弗、王潤之、王朝雲三人。

    王弗,蘇軾髮妻,病逝十年,蘇軾填下《江城子.記夢》。文意清晰,不需多解。要說明的是“短松岡”,那是蘇軾在亡妻墓側,手植松苗萬株。——“花花公子”辦得到麼?

    王潤之,王弗堂妹,東坡繼室。與丈夫共度烏臺劫難,同赴黃州謫居。與東坡生活二十五年後歿。蘇轍遵東坡在其祭文中遺言:“惟有同穴,以蹈此言”之囑,在兄死後,將東坡與王潤之合葬。——此乃“花花心腸”所為?

    王朝雲,王潤之在時就到蘇家。王潤之辭世後,追隨蘇軾到惠州,苦雨悽風,一直陪伴,實為再繼室。王家三女,皆未能與蘇軾到老。朝雲死後,蘇軾為文為詞,並築六如亭一座以為紀念。“不合時宜,……獨彈古調,……”是蘇軾所撰,刊刻於亭柱的對聯。——這是“花花公子”、“花花心腸”不會想到,不會做到的!

    蘇軾,“千年英雄”(法《世界報》)。其為官廉,為人正;為文似海,為詩詞豪壯;為書為畫,有理論有實跡;在廟堂為帝師,處江湖是清官良吏;所到之處,隨遇而安,豈是蠅營苟苟,尋花問柳之徒!

    研究蘇軾,早有蘇學。蘇學中,有無花柳章節,餘,不得而知。

    先生命蹇時乖,生前有烏臺之厄,死後千年,再蒙花柳之羞。

    魯迅夫子言,“一個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可憐的生物之群。一個有偉大人物出現,而不知道尊重和愛護的民族,便是可憎的奴隸之邦。”——嗚呼哀哉!

  • 10 # 94310417小云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人格魅力專一但有不失風雅,是一位纖纖君子偉丈夫。他風流倜儻五觀端正為人正直不失原則,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及十年生死兩茫茫,不忍睹啊量自難忘,千里孤墳處,無處話淒涼。看出了他的悲天憫人和情有獨鍾。和花花公子拈不上邊,有不失文人墨客的儒雅和仙風道骨。他亦是位美食家他創的東坡肉流傳千古,亦是一位偉大的文豪,改革家,真知卓見令人感動。

  • 11 # 趣向雜談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所處時代

    北宋 •家庭成員 其父蘇洵 其弟蘇轍 其妹蘇小妹 其子蘇過,蘇邁等 •主要事蹟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主要作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水調歌頭》,《題西林壁》,《江城子•密州出獵》,《念奴嬌•赤壁懷古》,《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記承天寺夜遊》,《蝶戀花·春景》

    • 藝術風格

    1.“以文為詩”是蘇詩的顯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氣格貫穿。

    2.蘇詩常有豐富的比喻,也稱“博喻”。

    3.敏銳細緻的觀察力與出色的文字表現力,平凡事物也能寫出獨到之處。

    4.詩中常有哲思之理,顯示宋代理性之風。如《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蘇詩的基本風格有二,一是剛健的清麗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曠閒逸。高風絕塵才是其詩風的主導傾向,即一種超越世俗的審美境界。

    •地位和影響

    1.蘇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當時影響很大,對後世影響巨大。

    2.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3.蘇軾的小品文深刻影響明代公安派,直到清代袁枚,鄭燮也可見其影響。

    4.蘇軾給人們留下來幽默詼諧,和藹可親博學多才的深刻形象。

  • 12 # 2968186160

    蘇東坡多災多難屢經遷謫四處宦遊但風流快活不缺豔姬陪伴。謫居惠州時該是六七十歲吧仍有美少女王朝雲伺候,可謂豔福非淺!

  • 13 # 瘋哥哥l

    蘇東坡是大才,是豪放派詩人、詞人,是浪漫主義的文化學者,是可以和屈原、李白媲美的男人。詩、詞、書、文、畫、吃,樣樣精通,堪稱中華第一全才。蘇東坡是多情,但從不濫情,以他的江湖地位,也不需要在這方面花什麼心思。

    多情,但不濫情

    多情是才子的一個標籤,才情的一種表現形式便是多情。

    蘇東坡年少成名,二十歲進士及第,又是蜀中望族,名滿天下。詩、詞、書、文、畫都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而且為人風流豪爽,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高富帥,還有才,最關鍵還比較幽默。這樣的人肯定是招人喜歡的。男人喜歡,女人就更喜歡了。

    宋朝的文人墨客,出入風月場所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像那個“奉旨填詞柳三變”,整天就流連於歌館妓樓。這樣的情況蘇大才子自然不會少。而且他在朝為官,身邊的姬妾也從來不少。烏臺詩案之後,蘇軾被貶黃州,東坡之名正式啟用,而他身邊的姬妾也有很多離他而去。

    蘇軾先有髮妻王氏,王氏死後,又續絃了王氏的族妹,他身邊姬妾很多,最有名的就是那個和他相差三十歲的王朝雲了。

    這些都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允許的範疇之內的多情。不像他的老師歐陽修,據說和外甥女私通,這就是濫情了。

    所以,蘇東坡是多情公子,但不是花花公子,他有自己的分際。

    多情,勝卻寡情

    蘇東坡在京城風光十年,後又歷任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沒到一處自然是名流雲集,蔚為大觀。他的心思不僅僅在女人、文章上面,在各地瞭解民情、興修水利,也幹了很多事情。現在杭州西湖還有蘇堤,便是他的功績之一。

    他的多情,是體現在對任何事物都興趣盎然,積極Sunny。哪怕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自己開荒種地也每天樂呵呵的。

    蘇東坡三十歲回家守孝,三年後迴歸京城時,趕上王安石變法,他不認同王安石,自請離京。后王安石變法失敗,蘇東坡迴歸,又對舊黨的作法看不下去。於是又得罪了舊黨,又被流放外官。

    能幹出這些事,都是因為他多情,不願明哲保身。

    被貶黃州,遊覽赤壁,寫下超級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可見他多情,不僅僅是對女人,對百姓、對生活、對自然山川都多情。也正是因為他多情,情滿自溢,才需要抒發表達出來,才會有這麼多的錦繡文章。

    多情,而且長情

    在密州時,他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寫這首詞的時候,亡妻王弗已經去世十年。十年了,蘇東坡還是念念不忘,讓人聞著心碎,足見其長情。

    多情,更有豪情

    蘇軾、蘇轍兄弟少年時在眉縣天慶觀讀書,他們的啟蒙老師是道士張易簡。 當時張易簡道長收的學生有幾百人,蘇軾是倍受張道長喜歡的學生之一。由於蘇軾自小受道教的啟蒙教育,他的一生對道教情有獨鍾,常穿道袍,遊訪道士。在他被貶時,仍給許多道觀、道堂撰文,於是有了《眾妙堂記》、《觀妙堂記》、《莊子祠堂記》等等美文。而他自己也自號“鐵AVANCIER人”。

    和李白一樣,蘇東坡是信奉道家思想的,內心追求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性格上也是自然豪放、不拘一格的。有小情,更有大愛。所以,蘇軾開創了“豪放派”。

    多情,是他豪情萬丈的基礎。

    之於蘇軾的家世、性格和社會地位,兒女情長方面也不需要他花心思

    兒女情長對於蘇軾來說,更多的是一種慰藉,他身邊的女人們也只是他思想的受眾而已。蘇軾是蜀中貴族,社會地位相當高,而性格又是大方豪放的,這樣的人,身邊不會缺女人,他也不需要為此而花心思,或者動歪主意。

    蘇東坡被貶官很多次,每次都會將身邊的姬妾送人,據說有兩妾已經身懷有孕,他也不管不顧。有人說,這是蘇東坡太過寡情,也有說他把這些姬妾都視為私人物品。但在當時的狀態,他還跳脫不了思想的限制,不能流俗罷了。而當時出行不便,被貶千里,也可以理解為他不願讓這些姬妾受連累。這也更說明,蘇東坡並不十分貪戀女色。

    蘇東坡不僅僅在詩歌方面有超強的成績。他在當時的政治領域也頗有影響力,主政地方時,為當地百姓都有諸多貢獻;他的書法作品《寒食帖》被奉為天下第二行書,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蘇軾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章造詣方面也是相當突出;蘇東坡還是一位美食家,東坡肉現在還依然被大家推崇……如此種種,在他有限的生命裡,為中華文化留下了無限的財富。他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兒女情長上面。所以,蘇東坡並不是“花花公子”。

  • 14 # 傳統文化小家園

    每個人都有花花公子的一面,如果你沒有被誘惑成功,那是誘惑還不夠,後面應該還有一句,是你還沒有足夠的膽量和資本。

    蘇東坡是人,所以他也會有花心腸的一面,何況他那麼有才,心儀他的人肯定也多,但是厲害的人都還會有自律的一面。蘇軾一生女人很多,被貶後,他把很多丫鬟都送人了。

    蘇軾一生有記載的女人有三個,第一任是王弗,我想是他的摯愛,16歲就嫁給他了,人在年輕的時候,那個是最難忘記的,可惜27歲就死了,蘇東坡想她的時候,還寫了一首悲傷千古的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的第二任是王弗的堂妹,王閏之,嫁給蘇軾後,陪蘇軾走過將近25年,也陪他走過顛沛流離的一生,蘇軾的高潮和低谷,她都陪在他的身邊,蘇軾也在此期間寫了很多出名的詞,蘇軾是有才的,他當時背後的女人肯定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偉大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蘇軾的第三任妻子是王朝雲,蘇軾被貶到儋州,也就是現在的海南,在當時的交通情況下,是個人煙罕至的地方,窮苦困難程度可見一般,身邊的人都離他而去,只有王朝雲不離不棄,成為蘇軾晚年的精神安慰,他們年齡相差26歲,這讓我想起了現在的一對,年齡差距比他們還大,但是我相信一個女人是會被一個男人的才華所吸引的,這種情感超出了普通男女之間的情感。

    所以一個男人的才華會吸引很多的女人,蘇軾一輩子都有女人愛他,同志們,你想嗎?大家開始學習詩詞吧,讓自己有才華起來,腹有詩書氣自華。

  • 15 # 文文的追求

    蘇東坡是“花花公子”,蘇東坡的性格比較豪放,不是市井中放蕩不羈的“花花公子”。他曾經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王弗,第二任妻子王閏之,第三任妻子王朝雲。蘇東坡才華橫溢,是一個情種,令人佩服。有三位賢惠的妻子,三個美麗的女人,有三段美麗的愛情故事,相濡以沬的人生,每一段感情故事都讓人感動。

    第一任妻子王弗。王弗是王方的女兒,王方是龍巖一帶的進士,在當地很有聲望。但是王家與蘇家不相往來,並不認識。蘇東坡是透過好友王慶源認識的,王慶源認識王方的兒子王願,最後經過介紹蘇東坡認識了王弗,兩人最終走到了一起,結為夫妻。

    蘇東坡的妻子王弗是一個文靜而又靈敏的女才子,長得端莊美麗,賢惠大方,又是大家閨秀。蘇東坡尊重女性,在他家裡設定了屏風,讓他的妻子王弗聽他與客人的談話。當客人走後,王弗會對蘇東坡提出一些建議,指出不妥的地方,蘇東坡聽後非常佩服。於是就有了“幕後聽言”的千古奇談。

    擁有這樣美麗而又賢惠的妻子,蘇東坡是幸運的。天有不測之風雲,王弗只陪伴蘇東坡十年,十年後就被病魔奪走,悄然離去。蘇東坡無限悲痛,哭得天昏地暗,一塌糊塗,悲傷不己。

    王弗是一個孝順的女人,孝敬父母。蘇東坡的父親蘇洵,在她死後素食三日,並告訴蘇東坡要把王弗葬在你的母親墳的旁邊。蘇東坡遵從父願,把王弗葬在山上,並親手種植三萬株松樹。愛之深,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王弗在泉下有知,也知足了。後來蘇東坡想念她,寫下了千古名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知松岡。

    蘇東坡第二任妻子王閏之。王閏之是王弗的妹妹,在王弗去世後四年,嫁給了蘇東坡。王閏之沒有才華,但她是一位好女人,她懂得她該做的一切。是一位賢妻良母,為人孝順,孝敬老人,相夫教子,家裡的日常生活,油鹽醬醋,打理得清清楚楚。事無鉅細,任勞任怨,做了一個女人該做的一切。

    蘇東坡是幸運的。王閏之陪伴他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後離他而去,她的離去帶給了蘇東坡巨大的悲痛。他在祭文中寫道,誓與王閏之死後同穴。祭文:“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許,棄我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己矣奈何!淚盡目乾。旅殯國門,我少實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嗚呼哀哉!”

    蘇東坡死後,他兒子把他與王閏之合葬在一起,完成了蘇東坡的心願,讓東坡的願望得到實現。

    蘇東坡的第三任妻子王朝雲。王朝雲是王閏之買下送給蘇東坡的丫環。在王閏之死後,蘇東坡萬念俱灰。王朝雲的到來,讓蘇東坡絕望的愛情又死灰復燃。王朝雲是個舞女,能歌善舞,蘇東坡每作一首詩,她都能很快唱出來。蘇東坡經常可以聽到動聽的歌聲,非常開心,即使有些煩惱,也雲開霧散。

    王朝雲是個有情有義的女人,無論蘇東坡在貧困時被貶時都沒有離去,在窮困潦倒時,都不離不棄。是一個忠誠的女人。王朝雲是蘇東坡晚年時唯一的精神支柱,無論高興悲傷,蘇東坡都與王朝雲分享。王朝雲理解蘇東坡內心的痛苦,常常安慰他。

    王朝雲在蘇東坡被貶到惠州時,跟著來到惠州,一路上歷盡了千辛萬苦。如果蘇東坡晚年沒有王朝雲的陪伴,日子一定過得很悽苦。有了王朝雲,蘇東坡晚年的生活,依然有笑聲和歌聲。

    王朝雲在生了兒子後,身體不好,不幸病逝。蘇東坡無限的悲傷,為她建塔,築堤,植梅,在她的墓地旁邊建亭“六如亭”,來紀念王朝雲。

    蘇東坡一生豪邁,是宋代的文壇泰斗,是一個多情多義的男子,擁有三段美好的婚姻,用情之深,也令人佩服。

    #青雲計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基金被套的情況,是割肉呢?還是應該繼續堅持買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