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任你評說
-
2 # 腦洞歷史觀
說起腦殘粉,杜甫大概是李白的腦殘粉,一直寫詩誇耀李白,以是李白的朋友為榮。但是,他的腦殘跟我們現在的腦殘不同。為什麼呢?他透過粉李白,自己也成了大家。而且杜甫是一個很謙虛的人。他不信粉李白,也粉其他人。透過跟這些優秀的人來往,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比如他第一個碰到的牛人是會舞劍的公孫大娘。
杜甫在公孫大娘最美好的年紀撞上她,他卻未在最懂的年紀。
那一年,杜甫六歲,騎在牆頭或者某個脖子上觀看了那一場驚天動地的劍舞。
五十年後,在劉備曾經哭泣過的白帝城,杜甫看到公孫大娘的徒弟再現三尺的神韻。
所有的回憶湧上頭來。
哦,那是一場多美好的相遇。
普天之下,八千娥眉,只有她會的劍舞就在我的眼前,如雷霆而來,像后羿射日,像天帝驅龍,青山低下了頭,風雲變了顏色。
那個叫張旭的狂生在這劍舞裡參悟了蒼頡的奔放,那個叫吳道子的畫士在這劍舞裡捕捉到萬物的線條。
而我呢?
我只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蹉跎了歲月,霜染了鬢髮,還不知道人生的方向。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該好好參悟那如電的劍勢,或許我也可以成為吳道子、張旭的奇才。
是的,身邊有個優秀的人,你的第一感覺是他們將會改變你的某個部分。
2.
在歧王李範的宅子裡,杜甫碰見了願採紅豆寄相思的李龜年。
杜甫是去蹭飯的,第一眼,先被貴氣橫溢的李範給吸引了。
皇帝李隆基的弟弟,幷州大都督,王的存在,卻跑到堂下,跟群眾打成一片,要聊詩與人生,聊音樂聊書法。
第二眼,杜甫被李龜年吸引了。
李龜年的耳朵裝了聲音識別系統。歧王府的音樂一響起。
他說:這是秦音慢板。
換了節奏,他說,這是楚音的流水板。
李龜年放下了綃紗,掀開了帷幕,走到了後臺,拿起了琵琶。
讓我為你們再演奏一次吧。
這樣的盛事是大唐的色彩,杜甫在一邊看呆了。
做為一個屌絲,能夠親眼目睹大唐最佳音樂人與製片人的交流,這是什麼感覺?
很多年後,在南方的長沙,杜甫再次聽到李龜年的歌聲,那是杜甫寫給李龜年的詩。
紅豆的顏色,是我對你的思念。
這春天的詩,卻有秋天的肅殺。
杜甫說,我來寫一首吧。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還記得歧王麼,還記得那行九的崔滌,還有你,還有我。
當時只道是尋常,可那時的長安,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是的,身邊有優秀的人,就算當日不自覺,卻在以後的某天,讓你無比的唏噓。
3.
744年,是很多事情的發端。
這一年,安祿山兼任了范陽節度使,在朝中獲得了一百個贊。
李林甫趕跑了裴寬,打壓住高力士,從此稱霸廟堂。
而一個叫楊九真的道姑進了宮,給了李隆基一個壁咚。大家都知道這個人是楊玉環。
但是,在詩的江湖裡,這些都不是事。
在詩的江湖裡,太陽月亮走碰到了頭。
在洛陽的酒舍裡,杜甫偶遇了李白。
李白還參加了文藝座談會,李隆基喂他喝過粥,高力士為他脫過鞋,賀知章為他解過腰帶,不要誤會,只是為了取下腰上的金龜印,呼而將出換美酒,與李白擼串談人生。
李白還是長安文藝天團酒中八仙的骨幹,是胡吃海喝,成天不上班,敢翹李隆基的文藝憤青,他醉倒在長安的酒家,不鳥李隆基的召喚,最終被李隆基買斷了工齡。
其實,在野的李白,才是詩的王者。
於是,李白帶著神一樣的色彩出現在杜甫的面前,穿著青衫,帶著劍,如謫仙一般。
杜甫只有仰望,杜甫還只是一個小渣渣,九年前,他去長安參加高考,接下來九年,他都在用旅遊療落榜的傷。他離長安遠遠的。
李白帶著長安的酒氣出現在杜甫的視野,杜甫壓抑住激動的心情。
“李老師,我叫杜甫,杜甫的杜,杜甫的甫,我……”
李白擺手打斷下:“坐下來,喝一杯再說。”
杜甫連忙坐下,聽李白聊詩,聊長安,聊成仙的道,也聊成仁的劍。
杜甫滿臉泛光。
這樣的人是無敵的存在吧。(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他怎麼可以做到這樣的灑脫,這樣的無忌。(飛揚跋扈為誰雄?)
他的筆為什麼帶著風,他的歌為什麼驚著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喝完這杯酒,李白說,走吧,如果你會拉弓,跟我去獵天空的鷹,逐草間的兔。
杜甫忙不迭點頭,另一個人湊過來,帶著沙的氣息。
算我一個吧,我叫高適。
於是,在孟諸的大澤裡,你可以看到三個騎馬的身影,他們逐鷹獵兔。李白呼嘯著橫衝直撞,高適拉弓搭箭。
杜甫在後面拎著獵來的飛禽走獸,滿面幸福。
但相聚,總是寫下了離別的伏筆。高適走了,李白也走了。
杜甫決定去長安。
我要再去試試,因為這樣,才不負那一年的交遊。因為,我找回了站在朱雀街的勇氣。
是的,身邊有個優秀的人,會給你額外的信心加持。會給你勇氣去面對更多的挑戰,去贏得更好的未來。
4.
杜甫沒有贏得更好的未來。
考試考不上,選拔選不上,就是走後門,找人推薦也是應者廖廖。偏偏大胖子安祿山殺進了長安,將天下攪得渾濁不堪。
李隆基帶著他的小姨子跑啦,楊玉環吊死在馬崽坡,朋友離散了,家人分離了。
烽煙四起的中原,杜甫想起了李白的奔放,想起了高適的血與沙,想起了王維的田園。
好吧,讓李白去寫顛倒乾坤的酒、激盪九州的劍,讓高適去寫沙洲的白骨、北風的雁,讓王維去寫松間的明月,風中的蟬鳴吧。
我就寫寫我自己,寫寫我所看到的。
寫寫那去雲南的征夫吧,他們的哭聲淹過了咸陽橋。
寫寫驪山行宮裡的駝蹄羹和貂鼠裘。
寫寫長安荊棘叢裡被遺棄的王孫。
寫寫石壕村裡翻牆走的老翁,和夜半離開家到前線的老婦。
……
李白、王維、高適,他們寫盡了山水,寫盡了豪情,寫盡了塞外,我就寫寫那些微不足道的老百姓吧。
也許,有一天,會有人讀到這些詩,想起這些永遠不會在史書上留名的人。
是的,身邊有優秀的人,會讓你不僅僅是想模仿,而會尋求做最好的自己。
5.
杜甫搬到了成都,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邊建起了草堂。
他的安居房是攢起來的。
一位縣令捐助了桃樹苗,綿竹縣令送來了綿竹,綿谷縣尉送來了樹苗,涪江縣尉則送來了松樹苗某處果園送來了果樹苗。畫家韋偃在他的東牆畫下了俊馬,西牆畫下松樹。
老朋友高適還送來了救濟糧。
杜甫寫詩,也玩耍,跟東鄰的下崗縣令逛街,跟南鄰的隱士坐船,到村夫家裡蹭酒喝,看會種花的黃四娘擺弄他的花圃。
這是杜甫無數困苦生活中的一段,因為草堂家徒四壁,兒子餓得哇哇叫,因為草堂冬涼夏暖,大風一起,四面通風。
可這,依然是杜甫快樂的日子。
因為,身邊有優秀的人,會讓最艱難的時刻也顯得有些溫暖。
6.
公元770年的冬天,在湘江的一條破船上,杜甫貧病交加,伏在枕頭上寫下最後的詩。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最後的詩,他留給自己。
他說,我跟這個國家的所有百姓一樣,是個苦命的人。
當官,官被貶了,家,家困苦貧病,國,國支離破裂,在這樣的夜,我這樣的一生,難稱得上成功吧。
正如五十六歲那年,看到公孫大娘傳人的劍舞,他惆悵著自己迷惑的一生(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就是寫詩,我也比不上李白,比不上孟浩然,比不上王維吧。
杜甫的一生就是如此嗎?他與這麼多優秀的人有過交集,最終卻只是一個普通的詩人?
有一個人不同意。
中唐的詩人元稹翻著杜甫的詩集,內心翻江倒海。
一千五百首,這是詩的海洋,詩中的史記。
他激動得不能自抑,他說,我要替這個人寫墓誌銘,我要讓人知道,這世間的詩,還沒有超過子美的。
白居易隨聲應和:他的詩註定要流傳千古,他的詩註定要傳遍天下。
韓愈將他跟李白並列在一起:如果心中沒有熱情,去讀李白跟杜甫的詩吧,他們的詩焰有萬丈那麼高。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不同意。
王安石說,如果可以選一個人同遊,我願意是杜甫。
文天祥說,我想說的話,當年那個叫子美的人苦命人已經替我說盡了。
……
詩聖,杜甫。
是的,身邊有優秀的人,你最終也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
3 # 北境往事
魏萬是李白的腦殘粉
魏萬,嘗隱居王屋山,故號王屋山人,後在上元初登第。年輕的魏萬非常崇拜“詩仙”李白,於是在唐天寶三年(744年)仲春,他決定並立即出發,開始了他對李白瘋狂的追星之路。
他從王屋山出發,日間行走,夜裡則焚香沐手,抄錄李白詩卷。並在住宿、吃飯、喝茶時都故意議論李白,以期打聽到李白的行蹤。魏萬聽說李白在哪兒,他就趕過去。可是魏萬剛到,人家告訴他李白已經走了,真可謂是“一個後腳到,一個前腳走”。就這樣,從黃河流域經幾千裡地,來到江南。又尋蹤轉會稽、下明州、奔天台、往永嘉、入縉雲,還是追不上李白。
魏萬沒有洩氣,在暢遊仙都後,又北上金華……,從江南又追尋回江北。直至翌年(745)春,才與李白相遇於廣陵(今揚州),也算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吧!魏萬見到李白,一身風塵、淚流滿面、撲倒在地,雙手捧上自己花了一年時間寫成的四十八韻的《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請李白指正。
大概是這個樣子。。。
接著魏萬頭也沒抬,就敘述了一年多來追趕李白的艱辛以及沿途所見的風光。李白感其情真意切的數千裡相訪,結合自己與魏萬的共同遊歷,一氣呵成了一百二十韻長詩———《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以贈別。
2.蘇東坡是韓愈的首席腦殘粉
韓愈,字退之。蘇軾常以韓愈自比,同病相憐之感啊...以下是蘇軾仰慕偶像的種種言行,相比現代南韓小鮮肉腦殘粉之偶像崇拜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
“吾平生遭口語無數,蓋生時與韓退之相似,吾命在鬥間而身宮在焉。故其詩曰:「我生之辰,月宿南鬥。」且曰:「無善聲以聞,無惡聲以揚。」今謗我者,或雲死,或雲仙,退之之言良非虛爾。”
——《東坡志林·卷二 東坡昇仙》
大意:我這輩子真苦逼,老是被人罵,估計是因為我和韓愈生辰八字相似,星座一樣。韓愈說,我這個星座的人,聽不到別人對自己什麼好評價。當年韓愈和我一樣遭罵,現在看來韓愈說的真對。
二.
“退之詩云:「我生之辰,月宿南鬥。」乃知退之磨蠍為身宮,而僕乃以磨蠍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東坡志林·卷一 退之平生多得謗譽》
大意:韓愈在詩裡說,他的生辰是月宿南鬥。可以推斷出韓愈是摩羯座,而我也恰好是摩羯座,看來我倆這輩子老是被人誹謗是因為星座不好。。。
三.
“己卯上元,餘在儋耳,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雜揉,屠酤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寢,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釣者,未必得大魚也。”
——《東坡志林·卷一 儋耳夜書》
大意:元宵節,我當時在三亞海天盛筵玩,有幾個老教授來拜訪我,說:“這麼好的月夜,約嗎?”我愉快地答應了。走出城西門,進入寺廟,走過小巷,漢人、少數民族混雜,各種店鋪商販很多,回到賓館已經半夜了。菲傭關門熟睡,已經一覺醒來又睡去了。我放下柺杖大笑,誰有所得誰有所失?文盲菲傭問我為什麼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但是也笑韓愈釣不上魚來,打算到更遠的地方去。其實不知道凡是釣魚的人,未必都能釣得上來大魚。
四.
宋神宗元豐七年,皇帝給韓愈的在天之靈升職了,封他為昌黎伯,昌黎是韓愈的故鄉。這是件很榮耀的事,而潮州是韓老師工作過的地方,當地人們倍感興奮,於是在紀念韓愈的廟宇里加上“昌黎伯”,不僅如此,他們還覺得要請個高手把這事刻碑記下來,想來想去,覺得蘇軾最合適。當時,蘇軾雖然在黃州,但由於是韓愈的腦殘粉,所以果斷就接過這個任務,“這個逼,我裝定了”。於是就有了名垂千古的《潮州韓文公廟碑》。
首先,怎樣給韓老師做歷史定位?韓愈官至吏部侍郎,算是副部級高幹,但是這個職位相對諸葛亮、謝安、魏徵而言,就有點拿不出手了,所以不能以這個職位來做為韓老師的冠冕。於是蘇軾的筆鋒巧妙一轉,說:“匹夫而為百世師。”一個普通人成為了百世的師表,乾脆讓韓愈當老師,讓全天下人永遠師從,這氣魄夠大了,一下子就把韓老師抬到聖人的位置。
然後,精神定位呢?又是一句經典:“一言而為天下法”,說一句話能成為天下的規範。韓老師有這麼威風嗎?不然,據說韓老師在世時,說話經常不被人採納,寫求職信經常杳無音信,但蘇軾也不是在替韓老師吹牛,因為這是概括了韓愈一生的思想成就,只不過稍稍誇大一點,將一生的思想高度概括為“一言”。
接下來,是文學界定位,重頭戲來了。蘇軾一句“文起八代之衰”,直接奠定韓老師“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地位。韓愈從事的古文運動,使從東漢到隋朝都很衰敗的文風得以振興。蘇軾先生,你不該把八代文風一棍子打死啊,三曹、建安七子、陶淵明等文學大腕,也對得起他們所處的時代,說他們“衰”,過分了吧?其實,蘇軾也不是不知道八代文風的昌盛,他的本意是說八代以來,遺留了一些不良文風,例如過於講究駢文、宮體詩等,韓愈的貢獻主要在於對這些流弊進行了糾正,但話不說絕對,就不能突出韓老師的地位,所以,對不起了,我老蘇要追星,只能犧牲一下那些前賢。
接下來,名句紛呈:“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第一句說韓愈繼承發揚儒家思想,這個是乾貨,但有沒有拯救世道,那就不好量化了;忠心為國而上《諫迎佛骨表》,惹怒唐憲宗,這也是事實,當然有誇大,韓愈自己也嚇得夠嗆;曾經隻身去河北,與藩鎮將士面對面質問,算是有勇氣,但至於說“勇奪三軍之帥”,稍稍誇張。
這些都說明了韓老師很有料,史書上也的確有記載,但蘇軾又適當地拔高,而且拔高的不只是韓愈個人的成就和境界,也拔高了整個時代的精神,對於發揚優秀的傳統,是很有裨益的。
拔高而不吹牛,讚揚而有依據,定位而被認可,蘇軾雖然與韓愈相隔近三百年,其評語卻成了評價韓愈不可繞過的一個豐碑,一提到韓愈的成就,就會讓人立即想到“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追星,我蘇軾腦殘粉還要追半個世紀。
-
4 # 偶來三徑
李白,千古傳奇的偉大詩人,一生桀驁不馴自視孤高,要說他的腦殘粉那真是縱貫古今,不勝列舉。就是這位"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超俗脫凡的謫仙,卻"一生低首謝宣城",終生崇拜仰慕比他早二百年的南朝詩人謝眺,那可真不是一般的"腦殘粉"啊,為了追逐謝眺的足跡,膜拜謝眺樓,多次蒞臨謝眺生活任職太守的宣州(今安徽宣城),吟頌謝眺極愛的敬亭山之美:"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因人及景,李白極盡了超格之評。這還不算什麼,更駭人的是,李白為了離謝眺更近,晚年把家安在了宣州邊上的當塗,以便隨時瞻仰謝眺曾經留下的一切,經歷的遺蹟。為什麼李白狂放不羈,四海飄歷,晚年卻只戀那一個地方,原來如此!我們感謝李白,留下了那麼多偉大的詩篇,臨老寓居他偶像的身邊,只感嘆:"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時刻想念著他的偶像。而且,正因為李白留在了那裡,最後他的死,竟也留下了一個從釆石磯上醉酒縱身跳江撈月的豪放傳說,越發豐滿了李白的偉大!
如果我們對照今天的腦殘粉們的舉止,是否與李白有異曲同工之處呢?但區別是,李白的頭腦一點也不"殘",他崇拜的是一位為民謀利的好官和一位傑出的前輩詩人,他自己也因此而更加優秀,直至偉大! -
5 # 風與岸
要論“腦殘粉”,到想起“青藤門下走狗"的典故.書畫大家齊白石,和清代“揚州八怪"鄭板橋一樣對徐渭極其推崇,齊白石作詩“我願九原為走狗",鄭板橋更過分的自刻一印:青藤門下走狗鄭燮.這樣妙趣橫生的“腦殘粉"也非常人所為./徐渭,明代浙江紹興人,字文長,又號青藤老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
6 # 南嶽第七十二峰
若論腦殘粉,能夠與民國粉一決高下的可能只有民主逗士了。都是被公知、大V忽悠成了智障人士,而自己還以為掌握了真理。
-
7 # 蒹葭河岸
劉安把自個兒老婆宰了,燉了一鍋紅燒肉拿來給劉備下酒,腦殘程度亙古罕見,令人髮指。說他是天下第一腦殘粉應該實至名歸。不服來辯。
-
8 # Passer-by103040443
杜甫是李白的腦殘粉,謝靈運是曹植的腦殘粉,李白在當時有一大票腦殘粉,郭衝是諸葛亮的腦殘粉,李世民是曹操的鐵粉,大概我就知道這麼多
-
9 # 樂漁娛
想起歷史上十大美男子之一的衛玠。中國歷史上唯一被看死的美男子( ˶‾᷄࿀‾᷅˵ ) 這可是那些吃瓜的七大姑八大姨們腦殘粉的功勞!
衛玠,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晉朝玄學家、官員,是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衛玠五歲時神態異於常人,他的祖父衛瓘說衛玠與眾不同,只是自己年紀大了,看不到他長大成人的那一天。衛玠年少時乘坐羊車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為是玉人,人們都去觀看他。驃騎將軍王濟是衛玠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風度姿容,每次見到衛玠,就嘆息說珠玉在身旁,就覺得自己形貌醜陋。又曾對別人說,與衛玠一同出遊,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邊,光彩照人。
衛玠長大後,好談玄理。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別人,每當聽到衛玠的言論,就嘆息傾倒。為此當時的人說:“衛玠談道,王澄傾倒。”王澄與王玄、王濟都有盛名,都在衛玠之下,世人說:“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
後來衛玠到南京,此時的他名聲正盛,於是吃瓜群眾紛紛到大街上圍觀他。這一圍,就圍成了一堵牆,密不透風。衛玠本就有病,身體受不了這麼汙濁稀薄的空氣,竟、、、死了。這就是成語“看殺衛玠”的由來。估計當時那些腦殘粉也很後悔吧,不理智追星,搞的自己愛豆就這樣撒手人寰
回覆列表
《一生努力不敵一場作秀》:歷史上肯定有,但筆者更關心當下一篇非常火爆的網友留言,全文如下——“尊敬的總理先生,您好。我想向您反映當前發生的一件事情,一位明星被爆出負面新聞,該明星的粉絲不但不引以為戒反而瘋狂追捧,他們大多是未成年人,我無法想象他們的三觀會因為這樣的偶像受到什麼影響(提示:前三個字“加拿大”,後兩個你懂的)
中國演藝圈風氣確實需要整改,車禍逃逸的藝人隨便道個歉便就可以出來工作,吸過毒的藝人已經復出拍電影。這讓我不禁開始恐慌,如果中國大多數的青少年追隨的是這樣的偶像,那麼在不久的將來整個社會的風氣將變得難以想象。我希望國家能加大對劣跡藝人的懲處。”
筆者點評:科學家屠呦呦一句“諾獎獎金不夠在北京買半個客廳”的笑談,讓影星黃教主那場高調奢華的婚禮備受非議。有人感嘆科學家的一生努力不敵明星一場秀。筆者認為,每個職業都值得尊重,每個職業都是平等的,但也得承認,科學家被忽視並非好事,他們沒有贏得足夠的尊重是對國家的傷害。科學提升著人類的福祉,改善著我們的生活品質。尊重科學家,這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