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騎著烏龜狂奔1

    不起兵等死啊?有小人挑撥,離間他們父子,以武帝后期的霸道,必死無疑!衛青霍去病有一個活著,嚇死那些小人也不敢招惹太子。怪就怪衛青沒給他外甥留下點忠心的將領輔佐保護他,不過這也能看清楚衛青的為人!大將軍大司馬,他姐還是皇后,稍微有點手腕的也不至於讓幾個癟三給陷害了,這姐倆真乾淨!!!

  • 2 # 有得觀史

    漢武帝晚年,身體日益衰弱,這本是自然現象,但是,一心想長生的他,受寵臣江充蠱惑,確信他身體不好是巫蠱造成的。於是成立專案組,由江充率領,嚴加查察。並下令查證屬實,殺無赦。

    江充和太子劉據有過結,武帝年邁,他擔心武帝死後,太子當上皇帝會對他不利,就想把太子幹掉。巫蠱事件正是他策劃已久的陰謀。

    江充奉旨在太子宮挖巫蠱,挖得很放肆,太子宮中,連安放一張床的地方都難找到。挖的結果,發現太子宮中巫蠱最多,並且巫蠱上還有造反的話。這當然是誣陷,巫蠱都是江充事先準備好的。

    出了這麼大的事,太子想找武帝去解釋。江充不讓太子出門。沒辦法,太子找自己的老師石德商量。老師說,必須殺掉江充,不然,就會得到像秦朝公子扶蘇一樣的結果。於是,太子劉據就組織人員殺江充。結果江充被殺,江充的另外兩個同夥跑掉了。跑掉這兩個人就去向漢武帝彙報,說太子反了。

    漢武帝聽說太子造反,他一開始是不相信的。知子莫若父,太子不是那種會造反的人。但他還是派了人,到太子宮查問情況。結果派的這個人,怕太子殺紅了眼把他也殺了,沒去太子宮,轉了一圈就會來了,向武帝彙報說,太子真的反了。

    這時武帝還是有點懷疑。緊接著,宰相來報說,太子反了。這時武帝相信太子是真的反了。於是他親自指揮,由宰相帶兵去平太子“叛亂”。

    到這個時侯,太子已經沒有機會向武帝解釋了,只好應戰。太子沒有兵權,但是人好,很受擁戴,一說起兵,很多百姓跟隨,他又把犯人從監獄中放出充入軍中,很快組成了不小的隊伍。但是,這幫人沒訓過練,沒打過仗,戰鬥力很差,和武帝的正規軍一較量,馬上敗下陣來,太子逃跑。後來太子在鄉間被發現,拒捕自殺。

    太子沒有反心,之所以無奈起兵,有兩點原因:一是太子失寵,父子之間沒法正常溝通。二是武帝寵信江充這樣的小人,使之有機會作惡。

    太子唯一的機會就是殺掉江充後,趕緊與漢武帝溝通,要趕在那些報告的人前面。

  • 3 # 新知傳習閣

    表面上看上去正確的東西往往是錯誤的,這在政治鬥爭中是最常見的。

    在西漢時,中國剛剛建立了皇帝專制制度,同時廢除了流行千年的封建制度。

    在夏商周的封建時期,因為中央政權還沒有合理的制度和方法管理地方,所以採取分封諸侯的辦法來管理天下。分封的諸侯有獨立的地方管理權,很大程度上制衡了天子的權力,這樣的社會結構是相對穩定的,因此夏商周都存在了大約六七百年。

    然而到了皇權專制時代,皇帝的權力大大加強,權力失去了制衡,就容易導致天下動盪,所以從漢之後的單一王朝存在都沒有超過300年。

    西漢是第二個中國皇權專制國家,制度上不成熟。中央政府依然沒有合理的辦法來管理中央和地方,試用了分封劉姓王模式,沒幾十年就宣告失敗。

    到了漢武帝時代,只能採用外戚政治來制衡中央大臣和地方勢力,前有衛青霍去病,後有李氏外戚李廣利。

    洪武帝是一個冷血自私的皇帝。

    為了權力他可以與任何人為敵,包括他的親戚,比如竇嬰、田玢,一個是他的奶奶的侄子,一個是他的舅舅。

    巫蠱之禍只是漢武帝的障眼法,他的目的是除去日益坐大的衛氏外戚勢力。

    此時,皇后衛子夫早已失寵,漢武帝喜歡李夫人和李夫人新生的孩子,自然想利用李氏外戚來取代衛氏外戚勢力。

    後來漢武帝又喜歡鉤弋夫人,想立鉤弋夫人的孩子為太子,這才是巫蠱之禍的導火索。

    太子在漢朝中央政府有衛氏外戚勢力的支援,屢屢與漢武帝在一些大政方針上有不同看法,引起了漢武帝的不滿,父子兩人之間誤會漸深。

    專權近半世紀的衛氏外戚,最終因“巫蠱之禍”而被撥除。“巫蠱之禍”這根導火索的引火之人叫公孫敬聲。公孫一家同屬衛氏外戚集團,公孫敬聲的父親叫公孫賀、母親叫衛孺,而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公孫敬聲被人誣告與陽石公主私通、行“巫蠱天子”。隨後,公孫賀被抓,父子倆死於獄中。史載,太子劉據在朝堂之上再無外家,再也沒有母親家的人在朝堂上為他撐腰了。因為“巫蠱之禍”,涉案人員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被處死,衛青長子衛伉連坐被殺。衛不疑、衛登等被奪去王侯之位。漢武帝寵臣江充則構陷太子,逼迫太子劉據起兵誅殺了江充等人,漢武帝則“發兵討逆”,劉據兵敗自殺。在劉據“謀反”事件中,衛子夫曾把皇后璽綬給兒子助他起兵,此時漢武帝要衛子夫交回璽綬,衛子夫則自殺明志。至此,衛氏外戚最大一棵樹倒下,讓漢武帝耿耿於懷的“外戚干政”煙消雲散了。

    漢武帝和太子劉據之間的矛盾在漢武帝看來是不可調和的,顯然劉據也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沒有多想就發動了兵變,最後自殺。

    那麼劉據當時能不能自救呢?

    很難,保命可以,保太子位已基本沒有希望。

    從很大程度上,漢武帝指使寵臣江充則構陷太子,導演巫蠱之禍,只是想廢除太子之位,而不是馬上殺劉據。

    只要劉據不反抗,可能先被下放到地方為王,再找藉口處死。漢武帝小時候他的劉榮哥哥走的就是這條路。

    劉據殺死了江充後,自己把自己綁了,送到漢武帝面前,證明自己的清白,讓漢武帝沒有殺人的理由,或可自保。

    但不管選擇任何一條路走,劉據的太子子位早在心中已被漢武帝拿下了。

    劉據苟且偷生尚有可能,但想接班當皇帝再無絲毫希望!

  • 4 # 金山萬丈

    如果太子劉據不起兵,而是去長樂宮見漢武帝,會怎麼樣?畢竟後世唐朝太子李建成有類似的遭遇,皇帝李淵在仁智宮休息,讓太子李建成在長安監國,有人告發李建成謀反,給部下楊文幹送盔甲,而楊文幹真的起兵造反,李建成的部下勸李建成起兵,但是,李建成選擇去仁智宮向李淵請罪。最後,全身而退!

    資治通鑑中講“太子寬厚 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 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 巫蠱之亂本來就是別有用心之人捏造而來, 太子若是真的為人寬厚, 恐怕無法逃脫這次栽贓, 更何況, 江充的真正用意就是要搞太子, 俗話講,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江充已經惦記上了太子 ,一場政治災難的發生是無法避免的。

    好了回答第二個問題

    宮變若是無法避免 太子的做法有哪些不當之處

    我認為太子做法的不當之處有

    1 起兵師出無名

    根據記載 “太子宣言告令百官雲:帝在甘泉病困,疑有變;奸臣欲作亂。”

    結果“上於是從甘泉來,幸城西建章宮。”

    被皇帝老爹啪啪打臉,太子話的分量一下就輕了好多……

    而且對於百官來說 , 在看到作亂的奸臣之前可是先看到了太子起兵吶…

    古代講帶兵打仗最最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師出有名,太子這次匆忙之間起兵,雖然我們後世的人都知道是被逼無奈,但是對於當時訊息滯塞的百姓來說,可不一定都知道宮中發生了什麼。

    2任人不明

    首先,從組成部隊的人來看。皇上的部隊是“詔發三輔近縣兵,部中二千石以下,丞相兼將之” 翻譯過來也就是(皇上)下詔徵調三輔附近各縣計程車兵,部署各地二千石以下的官員,由丞相統帥。 再來看看太子的兵“太子亦遣使者矯制赦長安中都官囚徒,命少傅石德及賓客張光等分將,使長安囚如候持節髮長水及宣曲胡騎,皆以裝會”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太子派出使者假傳聖旨,赦免長安各官署的囚徒,命少傅石德及賓客張光等分別率領,又派長安囚徒如候持符節徵發長水和宣曲的胡騎,都準備好前來會合。

    皇帝的兵都是正規部隊,由丞相率領

    而太子的兵馬都是囚徒,還是假傳聖旨聚集起來的

    對比之下,高下立判啊。。。而且如候假傳聖旨的時候還被斬殺了……

    太子還不聚民心

    民間都說太子謀反,都不肯追隨太子

    這樣的仗太子要還是能打贏,那才見鬼。。。

    劉據之死,涉及不同外戚家族間的奪位之戰,而且還牽扯到武帝晚年的核心政策之爭。所以不能簡單地說漢武帝聽小人言而逼死劉據,而其實是劉據在權力鬥爭中失敗了。但是衛家利益體的成員霍光後來成了漢昭帝時代的權臣,漢昭帝駕崩後,昌邑王劉賀【昌邑王劉髆之子,霍光說他在位27天一共幹了1127件壞事,平均一天干四十多件壞事,失德,霍光請自己的外孫女--上官皇太后下旨把他廢了】即位旋即被廢,之後霍光立劉據的孫子---劉病已【漢宣帝】為帝,直到西漢滅亡,所有的皇帝都出自漢宣帝一脈。

    先說結論:巫蠱之禍的爆發是武帝朝晚期三大矛盾糾纏在一起導致的,其中包括皇權與外戚的矛盾、法吏集團和守文集團的矛盾、李氏集團和衛氏集團的矛盾。

    巫蠱之禍的爆發與三個人關係最為密切,分別是漢武帝、江充、劉屈氂,三個人的合力造成了戾太子的悲劇,但是仔細進行分析的話會發現其實三者的目的並不相同。

    首先說漢武帝,對於漢武帝而言,他在執政末期最為關心的就是自己的身後之事,而就是在武帝朝,諸侯王問題已經徹底解決,宦官勢力還未成型,真正有可能干擾朝政的只有外戚勢力,而其中戾太子生母衛子夫的衛氏集團則是其中的佼佼者。

    眾所周知,衛氏集團依靠衛青和霍去病的軍功煊赫朝野,同時透過姻親聯絡又與丞相公孫賀結好,成為朝中的一大勢力。武帝自即位以來一直不斷的扶植、打壓不同的外戚勢力以維持政治勢力的平衡,諸如竇嬰、田蚡的興起與衰落都離不開武帝的政治策略,隨著霍去病和衛青的相繼去世,武帝也就開始著手打擊衛氏集團,為太子不受掣肘的親政鋪平道路,而先後針對公孫氏和衛氏的巫蠱之禍就是武帝的重要手段。

    因此對於漢武帝而言,他發動、放任巫蠱之禍的發生,針對的是以衛氏集團為代表的外戚勢力,目的是透過打擊外戚勢力,保證太子繼位之後皇權不受干擾。

    其次說江充,武帝朝雖然已經開始獨尊儒術,但是在具體的行政中依然奉行的酷吏政治,由此形成了一個法吏集團,諸如張湯、趙禹、杜周皆是其例,而江充【言利末之事析秋毫】,同樣也屬於法吏集團。

    但是這種酷吏政治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社會矛盾,再加上武帝一朝窮兵黷武,在其執政末期甚至出現了兩百萬流民,出現了嚴重的社會矛盾,是為【亡秦之跡】,因而武帝本人也在認真考慮整治轉向的問題。由此同時,太子【詔受《公羊春秋》,又從瑕丘江公受《穀梁》】,其性格則【仁恕溫謹】,與武帝大趣,因而【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由此圍繞著太子形成了一聚集了寬厚長者的守文集團,他們肩負著太子繼位後的政策轉向工作。

    這裡就存在一個問題,一旦太子繼位,著手進行政策轉向,那麼法吏集團自然將被太子的守文集團取代,逐步離開權力中心,這是江充為代表的法吏集團不願看到的,因而他們決定發動巫蠱之禍。

    因此對於以江充為代表的法吏集團,他們發動巫蠱之禍針對的是以太子為首的守文集團,其目的是徹底消滅守文集團以維持自己的權力。

    最後來說說劉屈氂,武帝朝後期開始重用李廣利,而李廣利又與劉屈氂結為婚姻之好,由此形成了以李廣利、劉屈氂為核心的李氏集團。對於李氏集團來說,其利益的實現有賴於李夫人子昌邑王劉髆的繼位,只有昌邑王取代太子繼承大統,李氏集團作為外戚才能實現其權力最大化。而在巫蠱之禍發生一年之後,擁立昌邑王的計劃也被放上了檯面,【廣利曰:“顧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

    因此對於以劉屈氂、李廣利為核心的李氏集團來說,他們發動巫蠱之禍針對的是以太子、衛子夫為首的衛氏集團,其目的是徹底消滅衛氏集團以實現奪嫡的最終目的。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莽何羅、莽通兄弟,二人既【與江充善】,又是李廣利、劉屈氂的趙地同鄉,在巫蠱之禍中與劉屈氂共同鎮壓戾太子叛亂,因而二人既屬於法吏集團又可算做李氏集團,是兩集團的連線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三者雖然都期望巫蠱之禍的發生,但是其追求的結果和目的不盡相同,武帝所尋求的只是打擊衛氏外戚,防止自己百年之後衛氏集團干擾朝政,但是江充和劉屈氂所期望的卻是徹底消滅太子集團,以維護自己的權力,就是這裡的區別造成了戾太子的悲劇。

    我們認為,巫蠱之禍是在武帝許可下,以打擊衛氏外戚為目的發動的,但是在具體執行中,主要矛盾轉移為法吏集團、李氏集團對太子集團的矛盾,其追求的目的也從打擊外戚變成了徹底消滅太子黨,情況脫離了武帝的控制,最終導致了戾太子的悲劇。

    這裡最值得一提的是少傅石德,石德本身即屬於忠厚長者,屬於守文集團,【懼為師傅並誅】,可見這裡突出的是作為政治分野的法吏集團與守文集團的矛盾。石德勸告太子說:【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請問皆不報,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將不念秦扶蘇事耶?】,石德將太子比作扶蘇,那麼這裡就必然涉及到一個問題,誰是胡亥?再結合太子斬殺江充之後,【遂部賓客為將率,與丞相劉屈氂等戰】,主動與李氏集團進行決戰,矛頭直指劉屈氂、李廣利,可見此處的胡亥指的必然是昌邑王以及他身後的李氏集團,這裡突出的又是李氏集團和衛氏集團的矛盾。

    最後,要澄清的一點在於,包括田餘慶先生在《論輪臺詔》認為武帝也是巫蠱之禍的直接參與者,其目的是“更換繼嗣”,但是我認為武帝或許並未有此打算。首先武帝之前就對衛青和太子表態過,【太子敦重好靜, 必能安天下, 不使朕憂, 欲求守文之者, 安有賢於太子者乎?】,【太子每諫征伐四夷, 上笑曰: 吾當其勞, 以逸遺汝, 不亦可乎?】,而從之後武帝頒佈輪臺詔來看,武帝有轉變政策的考量,太子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武帝沒有必要更換儲君,即使武帝真有此打算,也可以透過更為溫和的政治手段剝奪其權利,根本無需如此狠毒的手段奪取其性命,因而我們認為,誠如其他答主所言,巫蠱之禍在執行過程中已經脫離了武帝的控制,而其背後的政治原因就是巫蠱之禍的主要矛盾從皇權與外戚的矛盾轉移為法吏集團、李氏集團對太子集團的矛盾。而事後的歷史也已經證明,武帝透過修築思子宮、誅殺莽何羅等謀逆大臣等行為,著手彌補自己巫蠱之禍的錯誤,可見巫蠱之禍的結果並非其所願。

    總而言之,巫蠱之禍起源於皇權與外戚的矛盾,武帝試圖利用巫蠱之禍打擊衛氏外戚,為太子的親政鋪平道路,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主要矛盾轉移為法吏集團、李氏集團針對守文集團、衛氏集團的矛盾,其追求的結果從打擊外戚轉變為徹底消滅太子集團,因此產生了戾太子的悲劇。

  • 5 # 曾園

    劉據是漢武帝嫡長子,當時稱為衛太子,死後被諡“戾”。這是個很差的評價。很能反映武帝當時的心情。

    衛太子因巫蠱之禍被殺。但衛太子的孫子繼承皇位,即漢宣帝。頗能說明當時政治勢力此消彼長,雲詭波譎。

    通常的說法是,漢武帝常以國事交付太子劉據。太子為政寬厚,屢屢平反冤案。徵和二年,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被江充等人誣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誅殺江充等人,最終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殺。但歷史的細節要複雜得多,值得再三反思。

    《資治通鑑》是這樣提到劉據最初受到漢武帝的喜愛的:

    “初,上年二十九,乃有戾太子,甚愛之。及長,性仁恕溫謹。上嫌其能少不類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閎,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賻。皇后、太子寵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覺之,謂大將軍衛青曰……。”

    皇后衛子夫是大將軍衛青之姊,衛太子劉據是衛青之甥。衛子夫以生子劉據而得立為皇后,劉據之貴寵可知。開始漢武帝的確喜歡太子“仁恕溫謹”,但後來覺得“能少不類己”,也就是沒有武帝那種雄才大略。隨著兒子一多,就有了選擇,太子的“能力問題”就變得很突出了。

    皇后和太子感覺出來不再受寵,漢武帝還安慰說:

    “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者,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耶?可以意曉之。”

    漢武帝大展宏圖之際,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酷吏抽重稅,攻打匈奴……也許希望更有強力的繼承者,但他也說了,“欲求守文之者,安有賢於太子者乎!”當國家武力用過之後,需要的是“守文”。太子這方面的能力他是認可的。

    元封五年,衛青去世。武帝並沒有廢黜皇后和太子。可見他的想法沒有最後確定。

    《資治通鑑》記載了父子之間的坦率氣氛:“太子每諫征伐四夷,上笑曰:‘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這個說法很有說服力,漢武帝得罪人,但將天下平安交到兒子手裡,父親的想法合情合理。

    但太子經常平反的做法得罪了漢武帝經常使用的酷吏,他們感覺到太子即位,一定會換用一些“忠厚長者”的人當官。

    “邪臣多黨羽,故太子譽少而毀多”。所以武帝與太子之間的政見不同,引發了官員的裂隙,進一步反過來影響了漢武帝的想法。

    徵和二年,這就是“巫蠱之禍”爆發。今天的人們當然見多了歷史中反覆出現的“巫蠱”怪事。但在那個時候,這是個新鮮事。

    據《漢書•西域傳》:“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漢〕軍。”巫蠱其實是匈奴的風俗,漢朝人應該是將信將疑的。但漢武帝決定利用這個風俗在政治上有所行動。

    江充激發了太子的不滿,後來的連鎖反應是,巫蠱之禍所傷害的大多數是衛家人。這就說明,漢武帝透過江充之手,定向處理朝廷中的衛家人,警告支援太子的“溫厚長者”這一政治派別。

    後來發展更加詭異,歷史學家田餘慶發現,迫害衛太子得功封侯的全部五人,他們在漢武帝統治的最後三兩年內,又全部被殺或被逼自殺。這就說明,漢武帝明白“溫厚長者”這一派必須依靠留給子孫,他必須在死之前解決掉那一派“酷吏”,給子孫留下一些不擾民的好官,讓老百姓擁戴漢朝。

    所以,所謂“巫蠱”都是藉口而已。

  • 6 # 魏晉風度75411406

    早年,公孫賀是衛青的救命恩人,衛青發跡後待公孫賀不薄,所以兩人關係鐵。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兩公主是衛子二人的女兒,衛青的外甥女。衛青的兒子就不說了。劉據,衛子夫的兒子,衛青的外甥,現太子。是不是很驚訝!全都與衛青有關!但現在衛青、霍去病都已死了!

    那麼,如果劉據死了,誰是最大受益人?就是說誰會成為太子呢?

    再看當時誰最受寵!貳師將軍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已故妃子李夫人的哥哥。李夫人在年輕貌美之季死去,給漢武帝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並且取代衛子夫與漢武帝合葬,留下了名言“以色侍人,色衰而愛弛”。

    李廣利並未因妹妹的死而失寵,恰恰衛子夫“色衰而愛弛”了。

    與李廣利交好的是誰啊?丞相劉屈氂!李漢武帝寵姬李夫人的兒子是昌邑哀劉髆,李廣利是昌邑王的舅舅。李廣利與丞相劉屈氂是親家。

    看懂這些人物關係後,你覺得太子劉據死後誰是最大受益者?昌邑哀王劉髆!

    或許江充應該只是一條槍,被人利用了,江充與劉據本身有矛盾。或許江充本人就投靠了李廣利,他的背後是以李廣利為核心的利益集團。

    在劉據殺了冮充之後,劉據應該是感覺到了巨大威脅,不得不起兵了。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通姦,公孫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寵臣江充奉命查巫蠱案,用酷刑和栽贓迫使人認罪,大臣百姓驚恐之下胡亂指認他人犯罪,數萬人因此而死。

    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廣利出征匈奴前與丞相劉屈氂密謀推立李夫人之子劉髆為太子,後事發,劉屈氂被殺,李廣利投降匈奴。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李廣利投降匈奴一年後,被殺。

    以上內容或許對你有幫助。

  • 7 # 一二橫撇捺

    真實的歷史無從可考,這件事爭議很大,到底太子有沒有反心不好說,劉據可以說沒什麼兵權,(巫蠱之禍略去)劉據只有起兵,目的清君側,殺死江充,蘇文等人,那麼他能不能避免一死?很遺憾的告訴你,我傾向於不能!武帝對於太子避而不見,不給他解釋的機會,太子散步謠言說武帝不行了,武帝又出來啪啪打臉,太子的兵多是囚徒,怎麼可能打的過,這不就是逼死親兒嗎?其目的昭然若揭,利用江充等小人達到自己鞏固皇權的目的,實現自己認為的理想狀態(立劉弗陵殺死勾弋夫人也是如此),最後假裝下個‘罪己詔’,殺死小人,自己洗白了。所以太子之死就是武帝的一個局,不能套用李建成的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別相信‘不談物質的愛情才是恆久的’這句話”,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