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育兒
2
回覆列表
  • 1 # 向1陽

    對於這個問題,是很多父母最常遇到的,我們可以一分為二地來看。一方面的問題是來自孩子,孩子成績好,但品格修養不足;孩子有些驕傲,自以為是。另一方面的問題可能是來自家長,沒有認真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誤以為孩子瞧不起自己;家長沒有采取有效的溝通解決彼此的障礙,幫助孩子進步!絕大多數父母,特別是那些缺乏耐性的父母,十分反感孩子頂嘴,在他們眼裡,孩子頂嘴、“唱反調”,就是在挑戰自己,所以都會對此十分惱火。

    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每個人都有得到他人的關心、重視和承認的心理需要,孩子更是如此。這樣的情況也許每個家庭都曾經遇到過:孩子在面對家長的批評時,你越說他越來勁。例如叫他不要吵鬧,可是你越說他,他就越吵鬧。應該指出,孩子的這種行為的確是一種毛病,父母對此應該引起足夠重視。有的父母對此採取很簡單的方法,動不動就批評、發脾氣,有時甚至體罰。這是不會有什麼好效果的。最重要的是找出導致孩子這種行為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會“唱反調”會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孩子為了吸引更多的關注從而在某種意義上證明自己。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雖然缺乏必備的人生經驗,但隨著發育,身體素質卻變強了,他們感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當一面了。但是成年人包括自己的父母、老師總是對自己的能力不夠重視。慢慢地,孩子經過多次試驗發現,當他們反抗的時候,當他們和爸爸媽媽唱反調的時候,爸爸媽媽的目光聚在自己身上的時間最長。於是,他很喜歡這種因反抗而被關注的局面。

    第二,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孩子在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為了抵抗和排除在他們看來是對抗自己的外在力量,往往會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舉動。而很多父母往往認為自己是一家之主,容不得孩子一點不同的意見。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應該干涉自己過多,自己有行動權力,並且自己很多時候還比父母高上一籌,於是孩子就會表現出對父母的抗拒和不服管教,處處跟父母唱反調,這是孩子要求獨立的表現,我們也將它稱之為逆反心理。

    第三,孩子受到挫折後的應激反應。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大,參與活動的機會增多,很容易受到挫折,有些孩子就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聽不進別人的批評或勸導,看不清挫折的實質,反而覺得是被整個社會背叛或者辜負了,開始固執己見,或者即使知道錯了也不願意改正,明知故犯。

    於是,孩子就會對家長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大人說什麼,就故意不按照大人的話去做,大人叫他往東去,他就向西走,大人叫他往上,他就偏向下。反正大人的意圖是要孩子幹什麼,孩子就偏不幹。

    解決第一個原因的辦法,就是給孩子更多的愛。在一個正常的家庭中,父母都會對孩子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愛護,讓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這樣孩子就不會透過搗亂來引起父母的重視了。如果這樣,孩子做錯了事也願意接受父母的批評並願意改正了。

    解決第二個原因的辦法,其實很簡單:作為父母,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把孩子當做朋友,讓孩子能夠參與家庭事務的討論,並且耐心傾聽孩子的意見。為了讓孩子有話可以輕鬆講出來,家長不妨在家裡營造出輕鬆的氣氛,鼓勵孩子講出自己的真心話,誰對就聽誰的,這樣可以隨時化解孩子的不快。家長不要擔心自己的威信受損,因為你越是民主,孩子反而越會信服你,反之,你越是壓制,越是強制孩子接受,反而讓孩子越發不尊重你。

    最後一個原因的解決辦法,就需要家長多關注自己孩子的情緒變化,學會和孩子溝通。當孩子遭受成長中的挫折時,家長正面的支援和鼓勵,無疑是最大的幫助,可以很快讓孩子洗滌掉心裡的悲傷和陰影,重新變得快樂起來。

    針對這位家長的具體情況來說,除了上面所說的部分因素摻雜其中之外,我認為還有一點,便是你們做父母的心態上出現了問題。你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在學校裡也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許,那為何偏偏在家裡就成為一個搗蛋鬼了呢?你有沒有想過,你叫孩子去給鄰居孩子補習下功課,有沒有考慮過孩子也許週末自己早有計劃和安排了呢?也許,你平時給孩子的建議還真的可能不對呢?當孩子反對你們的意見時,你們內心深處認為是孩子瞧不起你們,是故意唱反調,所以生氣之下,你們會更加要求孩子照辦,孩子自然要和你們分辯個對錯了。

    當然,孩子在這方面也存在問題,例如爭強好勝這種青少年最常見的毛病,同時對父母缺乏尊重。所以我覺得,既然你感到苦悶,就應該開誠佈公地和孩子好好談一談,告訴孩子你們作為家長的直觀感受,聽聽孩子的想法。孩子畢竟是孩子,我相信,你好好和他談一談,就事論事,成績優秀的他應該能懂得家長的難處。

    綜上所述,要想孩子不唱反調,就得平等對待孩子,和孩子交心、溝通。當然,讓孩子自由爭辯,享有“言論自由”也應該講究原則。平和、優質的討論是建立在講道理的基礎上,如果孩子得寸進尺,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故意做出有破壞性的行為,父母就必須及時加以制止。如果孩子執意不聽,一意孤行,就必須給予必要的懲罰,終止孩子的不良行為。

  • 2 # 夢馬育兒

    孩子愛唱反調,首先說明他愛動腦筋,自己有主見,願意探索他未知的事物,這是好事。而1歲到3歲的孩子,正處於反抗期,這正是他長大的表現。家長要在孩子的反抗中找到教育契機,不要一味地壓制孩子,束縛了孩子的手腳。如果一味壓制孩子,可能會導致孩子越來越反抗,到了青春期就管不了了。或者就是孩子徹底選擇了沉默,從此,不再反抗,和家長也不再有交流。

    所以,我覺得孩子適當的反抗是好事。至少可以知道孩子心裡到底是怎樣想的,我們家長也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防患於未然。

  • 3 # 咩咩娃娃

    孩子愛唱反調,那麼家長首先要反省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是否總是居高臨下式的呢?總是命令的口吻呢?換位思考一下,你天天人逼著做事,你願意嗎?

    你的回答也肯定不願意吧?其實,你給孩子之間缺少一些有有限的溝通,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呢?我是這樣做的 :

    第一,坦誠自己的感受。和孩子好好聊聊,承認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存在的錯誤,並徵求孩子的意見和建議。

    第二,和孩子說話,常用商量的語氣,“你覺得這事這樣會更好一些了嗎?”……

    第三,和孩子一起制訂規矩,讓孩子又參與感。

    第四,多表達對孩子的愛。

  • 4 # 太原無痕1

    遇到愛和你唱反調的孩子,先恭喜你擁有了個聰明的孩子!但這樣的孩子也確實很讓父母頭疼。這需要我們父母要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孩子愛和你唱反調,如果按孩子的反調唱下去不至於和你認為的大方向出現太大的問題,我覺不妨先聽聽孩子的讓孩子唱一唱,中途如有需要你幫忙的,也可往你的那個方向引導,沒準會出現殊途同歸的驚喜。但如果孩子的反調和你的是南轅北轍,那就想辦法制止他,擺事實,講道理軟硬兼施,智慧的把孩子的反調就正,千萬不敢跑偏了。

  • 5 # 楠得有你

    有如此不聽話的孩子,是不是更有個不聽話的父母呢?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如果一味的要求孩子不可以這這樣,不可以那樣,那麼在寶寶小時候還懼怕而去服從。可到了一定年紀,加上自我的意識形成,開始表達自己的意願。

    更多的是對事物的好奇而去嘗試,桑代克的s_r,不就是說學習是在嘗試錯誤中進行的嗎!他的試誤理論其實很適合小學生。所以,家長們不如在不危險的前提下,儘量去滿足孩子,多些嘗試,誰會知道這其中的樂趣不比一套樂高玩具更有趣呢……

  • 6 # 陽光味道正面管教

    當這樣的情況發生,往往是父母心裡想說:怎麼就不按照我說的做呢?!這麼不聽話!很可能孩子心裡有不一樣的想法,他潛意識裡在說:可以聽聽我的意見嗎?也有可能是父母過度控制或者懲罰讓孩子產生權利之爭:這是我的事情我要自己決定。或者是家長的控制、懲罰讓孩子反叛:我偏要對著幹,證明不是必須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建議少一些對孩子的命令多一些溝通技巧。

  • 7 # 爸爸和他的小情人

    這個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有過類似的經歷,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要找到孩子這種行為後面的思維方式。我的判斷是,很多小朋友喜歡反著來,是因為在他們發展個體的初期,家長參與太多,替他做了太多的決定,而這些決定小朋友都覺得不是他想要的。

    然後我們判斷我們在這個領域做了什麼孩子有這樣的反應?是我們過度包辦了,還是過度保護了?還是孩子有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啊。

    最後就是透過訓練自己來訓練孩子,透過重現問題領域的問題場景,調整自己的表述表達觀點,從孩子的需求出發,影響結果。

    總之,我認為,孩子遇到的一切問題,都是我們家長的問題,我們家長的一切問題,都是需要我們先解決我們自己認知和行為、語言習慣的問題。

    祝願你和小朋友天天快樂!

  • 8 # 共度親子時光

    我家寶寶快2週歲了,最近發現他也特別喜歡跟我唱反調。我讓他去洗澡,他卻要和爸爸畫畫;抱他出來穿衣服,他又賴在浴桶裡不肯出來;讓他去睡覺,他要玩汽車……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愛唱反調說明他在成長,當他和父母在反抗的過程中,其實也是鍛鍊思維、動腦筋的過程。這樣的孩子,相對來說比那些犯錯誤了默默不語的孩子更聰明、自信和具有創新能力。

    正是因為我學習和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特點,不再像以前那樣急躁和焦慮,而是溫柔巧妙的引導他。尤其是隔代撫養的孩子,爺爺奶奶比較寵溺,我們更應該學習科學的育兒方法!

    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用孩子喜歡的東西來引導到接下來你想讓他做的事情上。我通常是用一個場景的遊戲,轉換到另一個場景的遊戲。不給他帶來是我要求他怎樣做,而是讓他感覺到我陪他一起換一個玩法。比如上文提到的洗澡,當他想要畫畫的時候我不會立刻阻止他,也是會讓爸爸先陪他畫一會兒滿足他的需求,然後我會問爸爸要不要去“釣魚”,這個專案也是寶寶喜歡玩的,當爸爸接受我的邀請時,寶寶會主動跟隨爸爸一起來,這樣就很容易過度到洗澡這個環節了。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家長不能一味地埋怨,以家長的權威壓制他。要了解孩子唱反調背後的真正原因,積極引導他,並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 9 # 簡效育兒

    孩子愛唱反調,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他有可能在表達他的自己的情緒,或者是想透過自己的唱反調來表達自己想要的目的。

    1.比如說他正在玩耍但是你突然喊他去吃飯。他正玩在興頭上當然不願意去吃飯。然後你可能就認為他在跟你唱反調,其實呢,我們可以適當的引導他,比如說。好,寶貝,我們在玩五分鐘,五分鐘之後我就要去吃飯哦,如果吃完飯之後你還想玩兒那麼我們再過來玩兒好不好?

    2.孩子唱反調呢,有可能是想贏得大人的關注,比如說媽媽在一旁工作,在寫字啊,或者是看書啊,寶寶在一邊玩,但是呢,孩子希望媽媽和自己一起玩,他可能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他就透過唱反調啊,各種調皮搗蛋啊,贏得大人的關注。 如果是這種情況,大人應該放下手中的東西都陪孩子玩一會兒。

  • 10 # 吾家嘻嘻公舉慢長記

    孩子愛唱反調,其實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與行為,但年齡的關係無法去表達,只是大人們用的是自己的思想觀念去理解,所以造成了理解的錯誤。現在都有提倡:慢養孩子,說得是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慢慢自己去培養和發展,不是家長們所需要時刻的提醒和督促。我們通常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希望孩子的生活時間表和模式,從沒想過孩子更有他自己計劃的方式,所以我們應該是去學習和實踐,科學的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從而實現溝通與交流。

  • 11 # 成長魔法

    首先需要了解孩子心智發展的不同階段,才能把握好和孩子相處並引導孩子的平衡狀態。

    目前比較被現代社會尊崇的是心理學家艾利遜人生8階段心智成長研究:

    艾利遜對每一階段孩子的需要或行為,並對是否滿足孩子的需要或行為後表現的個性或特徵及長大後的心理狀態做出了詳細的研究分析,有興趣的家長可以進一步去了解,以便更好的解決孩子為何會出現叛逆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對應艾利遜的階段分析,孩子唱反調主要集中在以下叛逆期:

    1、2—3歲的“寶寶叛逆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能力,初步有了自我意識、感情和情緒

    2、6—8歲的“兒童叛逆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與別人競爭與比較,創造慾望比較強烈,表現和表達的方式別出心裁。

    3、12—18歲的“青春叛逆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生理上的變化、思想上的形成讓其對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身份定位有更多的探索。

    家長對判逆期的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心,因為這個階段唱反調的孩子其實是最富探索、最富創造力的,說明他們在思考、有逆向思維,家長不宜過多強制孩子必須跟自己的思維步調一致,設定過多的規矩,避免在早期扼殺了孩子天性裡的創造力。在掌握了孩子叛逆唱反調的心智模式後,家長需要用同理心和順勢法去挖掘分析判斷孩子這麼做的真實心理訴求,有針對性的和孩子一起對反調的事情進行充分的溝通,如果不是底線問題則不妨把這當做與孩子一起的腦力鍛鍊和親自互動。

  • 12 # 瘋狂掌櫃

    講道理,要有耐心的去給他講,讓他懂得明辨是非,知道家長是為他以後考慮,不然在外面會吃虧的,不能等吃虧才知道是錯的。

    還有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間的態度,孩子天天耳濡目染當然也就養成了大人的樣子。

    有時家裡也得有個唱黑臉去管管的,孩子養成誰都不怕的壞習慣將來也是一定會惹禍的。

  • 13 # 教育秀秀看

    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孩子的一些行為狀態能夠反射出我們一個階段上的情緒反應。所以提這個問題的家長首先要注意自己最近在家庭當中是否發生了一些什麼不夠恰當的情緒表達方式,比如在家中與伴侶、老人的爭吵,在家中宣洩與職場中老闆的爭吵等等。無論是來自什麼原因的爭吵,孩子都能夠全部感受到,並且全部在這個階段反射回來,才會出現孩子與父母吵架、孩子打父母等等這些看起來匪夷所思但其實背後有原因的行為。所以我們現在要反思的是你跟孩子的溝通模式。

    其次,孩子為什麼一定要頂嘴,總結來說有四種可能,第一,你說的理論或觀點他不認可。第二,某一件事你說的很多遍了,他已經感到很煩躁。第三,你說的壓根兒就是沒有道理的。第四,你經常用指令性的情緒與孩子溝通。這四種情況非常不可取,越是這樣的溝通模式,孩子越會頂嘴越會反抗。

    所以親愛的家長應該先反思一下自己,如果你有以上的這些情形應該先學會調整情緒,學會抽離現場,學會讓自己心平氣和的去處理,學會怎麼跟一個五歲的孩子進行溝通。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和溝通模式,這樣我們才能跟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你的孩子未來才能夠真正的心理健康積極Sunny,正向的成長。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14 # 情感心理室

    孩子愛頂嘴其實是好事,說明他有了自我意識,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也想讓爸爸媽媽尊重他的意見。當孩子頂嘴時,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要給孩子

  • 15 # 壹父母

    在大部分人眼中,孩子愛唱反調、叛逆,壓根就不是什麼好詞。因為父母們習慣了用控制思維去看待孩子。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要聽話,但不一定認識得到自己在認知、思維和見識上的侷限性。

    有些父母甚至還腦補,孩子叛逆就是誤入歧途、大逆不道、存心做對。

    也許有些孩子喜歡跟父母頂嘴,讓他往東,他偏偏朝西,也有的孩子開始嘗試一些“禁忌”,比如,早戀喝酒打架。

    但其實,孩子會叛逆了,恰恰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成長了,他開始向獨立個體邁進了。這個變化是一個很正常的發展規律,只要父母的引導和處理得當,沒什麼可擔心的。

    一個始終很聽話、從不叛逆也絕不惹事的孩子,才更值得擔憂。

    也許很多父母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反叛的憤怒,只不過是自己權威受到挑戰的惱羞成怒而已。

    當然,還有些父母不願意學習,也根本不想睜開眼來看世界,就把孩子一切看上去出格或是自己無法理解的行為,統統視為洪水猛獸。

    一個從父母那裡真正得到了尊重的孩子,是不太可能為了“跟父母對著幹”而唱反調的。如果孩子跟你意見不一致,有可能那真的是代表了他的認知,你應該先嚐試站在他的角度,來理解他的觀點。

    真正麻煩的,是已經被父母逼到“為了唱反調而唱反調”的孩子。可以說,這種情況說明,親子關係遭到了破壞,需要修補了。

    這樣的“反調”,都來自孩子對限制和束縛的反抗。他只是試圖想證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己能夠做自己的主宰。

    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還不自省,反而強化對孩子的控制,只會讓事情更糟糕。

  • 16 # 趙小明心理團隊

    孩子愛發火,愛發脾氣,或者是愛唱反調,脾氣很倔等等類似的問題,我們首先會排除神經系統的問題。我們一般會從孩子的心理性格培育,以及孩子的社交行為適應能力方面去考慮。

    這樣的話,這個問題主要就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了~~

    第一就是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培育。第二個就是孩子的行為與社交的訓練。

    先講第一點,從心理和性格培育的角度來看,愛唱反調,脾氣很倔的孩子,從好處講,往往有主見,我們在心理學上叫做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也就是父母們口中常說的這個孩子主意很正。他們有自己的思考,能夠堅持己見,是我們培育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基礎。

    當父母面對孩子唱反調的時候,不應該簡單粗暴地去阻止或者命令其服從,而應該問其原因,讓孩子解釋他的思考過程,他逆反的原因,他的目的,他的目標,他分析問題的過程。

    小演講的方法

    關於這一點,在這裡我教父母們一個方法,你們可以每當遇到此總情況,都要求孩子發表一個小演講,演講要有結構性,比如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觀點,第二部分是我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原因可以列舉三點。第三部分是除此之外,我還想到了什麼?

    這樣做,我們就可以不斷的培訓孩子優秀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這樣有助於把他的唱反調和倔脾氣有效引導和轉化為的積極品質。減少孩子,因為逆反而帶來的情緒方面的問題。當然上面是從積極面講的。

    從壞處講,人類是群居動物。孩子成長的另外一個重要人生任務就是社會化能力和社交技巧。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總是要進入社會化生活中的。沒有任何人願意與一個總是唱反調和倔脾氣的人打交道,不但會影響學校生活職場生活,也會影響未來婚姻生活的質量。

    孩子模仿和習得

    關於這一點,父母應對孩子倔脾氣唱反調的態度,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關鍵之處。因為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學習和習得性。

    在臨床心理諮詢中,小明經常發現很多孩子的行為方式語言方式應對沖突的態度和方法總是與某一個家庭成員十分的類似。

    在小明從事兒童心理教育的家訪中,曾經發現有的小孩的情緒不良,逆反與倔脾氣是與他的奶奶一致的,還有的孩子的刻板思維,刻板行為甚至強迫行為是從他的媽媽身上學到。另外一些孩子很早的學會了偷偷的吸菸甚至喝酒,包括喝酒之後是罵人,還是說胡話,還是打架等的酒後行為和他父親是一個模子出來的。這種現象在我們心理學裡面叫做行為的習得。因此,經常吵架的父母,會培育出用吵架方式解決社交衝突的孩子。經常打架的父母也會訓練出在學校裡面對其他孩子動手動腳的行為。同理,當孩子發脾氣或者唱反調的時候,如果養育者包括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等,不能使用正確的方式去應對,而僅是簡單粗暴的要求其服從,那麼只會培養出情緒上,行為上更加衝突和怪異的孩子。

    關於這一點,小明教父母們一個實操的方法。

    當你的孩子唱反調或倔脾氣的時候,你首先需要放下手上的事情,脾氣溫和地走進孩子,拉住孩子的手,與孩子聊天談論商討他的情緒,讓孩子學會溫和的,放鬆的,平靜的表達態度和說話。讓孩子意識到他正在做什麼,而父母的態度也會使得孩子的性格變得柔和起來。並且進一步增強了孩子對自我情緒的覺察和管理情緒的能力。

    孩子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最後總結一點,孩子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孩子的所有問題就可以發展成為未來生活的障礙,也可以發展成為與其他孩子比較中的一種優勢。父母需要學習更多的心理學教育方面的知識,必要的時候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永遠記住,孩子一方面有自身的性格,同時他們在觀察學習大人的一切。

  • 17 # 修行人定當三昧常寂

    恭喜你,孩子已經有了自主意識,開始用他/她的方式試探著掌控事物了。從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娃娃,長到小嘴叭叭的說話再到反抗頂撞權威,我們見證了生命的成長過程,有幸!

    一棵果樹,果子老是乾癟著,枝葉也蔫蔫巴巴的,我們把壞果子摘掉,修剪枝葉,施肥打蟲……都是治標不治本的,需要做的是,挖開土壤檢視它的根莖,找到問題源頭,繼而解決問題。同理,孩子愛頂撞的根源在哪裡?找到它,對治才是事半功倍的。

    家長要允許孩子自由的表達情緒,我們耐心的傾聽,不批判指責。從自身找到問題根源,完善自己同時關注孩子所取得的每一個小進步,抓住時機表達欣喜和讚賞。耐心的去做,半年乃至一年後必定會驚訝於孩子的改變。

  • 18 # 覃覃覃覃覃麻花

    能跟你唱反調說明他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意識,並不一味地順從,這是件可喜的事。你看是什麼樣的情況跟你唱反調,如果說關於道德教育方面的,那肯定要去引導,但如果是一些物品選擇,那麼就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雖小也是講道理的,大人要把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我不管大人小孩,都是一樣的,喜歡被尊重的感覺,比起命令我們往往願意配合“商量”,所以你要注意自己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是否生了二胎,孩子覺得受到了忽視,所以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爭取自己的被關注度,不管怎樣,跟孩子交流,瞭解清楚原因,一定要趁早去解決。

  • 19 # 寶貝涵小橙

    每個家長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吧,當遇到這種情況時,請放輕鬆你的心態緩慢你的情緒,不要衝動,順著孩子的方向一起探討,錯誤的方向也陪著她一起,不撞南牆不回頭,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出現錯誤時,家長這個時候不是指責,一定要及時溫柔的引導、扭轉孩子的方向,和他探討不對的地方,然後指引她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是不是也可以考慮一下媽媽的意見呢!

    如果孩子根據自己的意願導致遇到的情況很嚴重,需要家長幫助時,一定要緩三分鐘幫助,讓他反省自己錯誤的地方,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趁火打劫一下了,

    “我可以幫你解決這一次,但下不為例,自己要承擔自己的錯誤!”

    記住,和孩子只妥協一次,下次她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會主動和家長商量的,這一招很好用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扮演的角色亦師亦友!像大姐姐一樣陪伴他快樂成長!

  • 20 # 袋鼠想學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開始唱反調和頂嘴,還總是挑刺和講歪理,讓父母覺得頭疼和不受尊重,矛盾也一觸即發。這代表了什麼呢?這代表孩子長大了,在表達情緒;或者父母不得不承認,自己可能真的錯了。唱反調還暗示著:“我長大了,請尊重我的發言權!”

    青春期孩子唱反調的行為背後有他們的心理發展需求,也可能源自情緒影響;當然,父母的道理也並不是真理。下面袋鼠就以這三種唱反調的原因說一下父母該怎麼辦。

    1.因長大而唱反調

    唱反調又稱逆反,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自我意識開始快速發展,認為自己是大人了。他們採用的方式就是唱反調,比如,父母覺得做某件事情很有價值,孩子就是覺得沒價值;父母想要帶孩子去南方旅遊,孩子偏要去北方旅遊,當父母說去北方旅遊吧,孩子又要去國外旅遊。其實孩子是想透過相反的行為來表達他們是有選擇能力的,有能力做不一樣的選擇,擁有決定的權利。實際上符合他們表達自己長大了的心理需求,因為他要成為一個有主見、有能力的大人,這是他展示的姿態。可是父母往往只看到孩子處處跟自己作對,總是意見不一致,覺得孩子的想法難以理解,認為自己不被尊重。

    那麼父母要做的就是主動給予孩子選擇權。即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急著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而是讓孩子去表達可以怎麼做,並從中作出選擇。父母明智的表達方式為:父母的想法只是建議,最終怎麼選擇由孩子決定。父母一旦採用這種態度,孩子就不會為了反抗而故意選擇錯誤、愚蠢的解決方式。這樣的父母要相信,如果不過分期待和強迫,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心智去區分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利的。

    2.因情緒原因唱反調

    因情緒原因唱反調的孩子,往往是因為一些事情不開心了,所以也沒有心思去聽父母說的話。比如他想買一雙運動鞋,可是跟父母說了很久,還是被拒絕了。他很生氣,哪裡還管父母說了什麼?自然是什麼都不聽,透過這種方式和父母慪氣,懲罰父母,讓父母也不好受。就像父母在公司裡,如果得罪了某位同事,他可能會各種刁難。所以孩子不講理的時候,父母要反思:你與孩子之間發生不開心的事情了嗎?是不是最近出現了其他衝突事件,孩子還在氣頭上,沒有平復情緒?最好等孩子情緒好轉後,再與他談。

    這時應對策略就是重新處理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怎麼搞好和孩子的關係?父母可以想想自己是怎麼和同事搞好關係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有時候很奇怪,父母會主動和家庭以外的任何人搞好關係,但卻會忘記和自己的孩子好好相處。父母可能會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這種血緣關係是不會斷的,無需像對待外人一樣去精心維護關係。這實際上是一種沒有邊界感的表現,會讓孩子成為父母的附屬品,這種理所當然的態度對孩子的傷害甚至比外人對孩子的傷害更嚴重,孩子會離父母更遠。

    3.父母的觀點本身就不對

    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在頂嘴,可是父母有沒有想過,自己講的就都是對的嗎?有時候父母的確是強詞奪理,倚老賣老。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開始重視自己的理解力和觀察力,他們能夠分辨父母講的內容是否合理。最常見的就是父母對一些新興事物一知半解或有刻板印象,觀念很保守、落後,孩子自然不會聽從父母的意見。

    這個時候,父母要冷靜下來,克服自己的虛榮心和自尊心,承認自己的錯誤。這當然很難,尤其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下,父母很難做到承認自己也會犯錯誤。父母如果不服氣,可以去找第三方,把彼此的觀點告訴第三方,讓他們評判誰的觀點正確。如果第三方也認為父母錯了,而父母還不讓孩子說出反對意見,那就真的是專制型父母了。專制型父母的親子關係,從來都是搞不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很困很累的情況下,年輕人要不要讓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