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知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岳飛從軍13年,逐漸成為南宋抵抗女真族的主要將領。歷史上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朱仙鎮大捷後,南宋君臣為了向女真求和,召回和冤殺岳飛,讓南宋復國收復河北的戰略中斷。

    岳飛被召回是1141年,離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已經是14年了;而僅僅60年後,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又70年間金國和南宋先後被蒙古帝國滅亡!

    所以,題主應該問的是,岳飛如果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繼續北上追亡逐北會不會掃滅女真恢復北宋版圖。

    答案很簡單,不會!原因有這樣幾點

    1,岳飛如果不奉詔還朝,那就意味著南宋這個剛建立十多年的國家就要分裂!分裂的南宋和團結的金國誰會勝利,這是不言而喻的。

    2,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後金起於白山黑水,那裡漢民族王朝的統治力向來較弱。現在不議和,以後早晚要議和。岳飛抗命北伐或許能為漢人江山恢復到黃河一線?未必!

    3,宋朝的軍隊體制決定了將領幾乎沒有獨立性,所以岳飛想自立,幾乎不可能!岳飛雖然掌握了全國70%的軍隊,糧草軍械軍餉卻高度依賴後方,尤其依賴皇帝和文官集團。沒有後方的軍隊必然立刻土崩瓦解。

    北宋初期的趙匡胤,徹底消除了軍閥割據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唐朝中後期和五代的節度使能夠治軍管民理財,到宋朝武將的唯一後方就是皇帝,沒有皇帝支援,一場勝仗也打不了!

    也許是“岳家軍”的稱號讓人覺得岳飛好像是一個軍閥,岳家軍是岳飛的私人武裝。其實,這是演義評書的一種誤解!

    岳飛在國家化的軍隊中,無法抗命無力抗命,即使他比其他將領威望更高,也只是增加了他被猜忌的可能和力度。對於南宋君臣來說,殺掉岳飛是保證軍隊掌握在國家和皇帝手中的主要手段。

    最後說說,岳飛死的冤不冤。不冤!殺岳飛不是趙構和秦檜兩個人的事,是臨安君臣集體作出的,是宋朝一貫做法!岳飛讀一讀歷史就知道,狄青就是那麼死的!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 2 # 不辣的粉絲614

    會,大軍在外,軍士的親屬都在國內,你讓他們造反?難保不會兵變。其次,只要朝廷斷了大軍的糧草,不出幾天大軍就亂了,將軍和藩王不一樣,離開了朝廷供給,是活不下去的,所以自古將軍造反的少,很難成功,除非朝廷爛透了,否則分分鐘讓你生活不能自理。

  • 3 # 那年黃昏樹

    不會,假如岳飛君命有所不受清君側,大宋或許不會亡,至少不會亡於異族手裡。岳飛清君側清的不是皇帝趙構而是秦檜之流的奸佞。當然他如果真的這麼做話也意味著開工沒有回頭箭,岳飛必須一條道走到黑,在清君側之後必須將趙構牢牢的控制起來挾天子以令諸侯,只要這樣才能保持相對的安定和下一步繼續完成他的北伐大業,老百姓也是願意跟他一起抗金的。當然如果真的這麼做了歷史或許會被改寫,當然這樣的話岳飛千古忠臣的盛名也將不復存在。但是如果失敗了他也將成為日後亡國內亂的始作俑者千古罪人,或者說是“莫須有”成為“必須有”了。當然如果真的實現了岳飛也將不再是岳飛,而成為了第二個“曹操”!謝謝。

  • 4 # 譚少39

    明代學者郎瑛曾說:“先正丘文莊公浚嘗雲:‘秦檜再造南宋,岳飛不能恢復… …’時以為確論也… …夫以孝宗之時,尚財用之不足,高宗草創固可知矣。使急於用兵,徒促淪亡。故南渡以來,雖多良將,帝常為賊驅;和議之後,敵緩民養,國方有久立之規,是檜之心雖私,而和之事則當。豈非鬼神陰有以成宋家之天下耶。丘蓋原其事而究其理,非以右檜也。”

    “紹興和議”以後,宋金之間大規模的戰爭得以停息,人民的生命財產避免了巨大的損失,這對宋金兩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其後,宋金關係以和平共處為主流,雙方雖然也有戰爭摩擦,但始終沒能改變這一基本格局,正是在這一相對穩定的對峙格局下,北方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南宋則最終完成了社會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程序。

    因此岳飛起兵清君側這種說法放到當時的歷史當中去看,是無法實現也是不可能的,岳飛理想是收復河山,一雪靖康之恥。高宗的想法是就算偏安一隅,也要議和。

    所以岳飛不顧高宗的議和活動,一心想收復北方失地,他多次派人前往河北地區,招集和組織抗金力量,加強與華北抗金義軍和各個山寨的聯絡,以貫徹他親自制定的“連結河朔”的方針。當岳飛得悉金兵毀約南侵的訊息後,積極部署軍隊,準備反擊。岳飛首先派張憲、姚政率軍隊趕赴順昌解圍,自己隨即親率大軍向中原進發。

    紹興十年(1140)六月下旬,朝廷派司農少卿李若虛趕到德安府(湖北安陸)岳飛軍前,向他傳達了“兵不可輕動,宜班師”的命令,岳飛不從。李若虛看到岳飛的軍隊已經出動,便對他說:現在既已發兵,不可倉促班師,朝廷如果追究“矯詔之罪”,由我承擔。岳飛得到李若虛的支援,按原計劃向北推進,又命原抗金義軍首領梁興、李寶等渡河,集結“忠義巡社”,攻取河東、河北州縣。

    此時順昌之圍已解,正在增援途中的張憲、姚政率領的部隊,從光州(河南潢川)折向西北,襲取了蔡州(河南汝南)。閏六月中旬,岳家軍主力進抵河南中部。十九日,經過激戰,打敗了迎戰的金軍韓常部,次日收復潁昌。稍後,岳家軍又相繼收復淮寧府(河南淮陽)和鄭州。

    七月上旬,兀朮抓住張俊自亳州南歸、劉錡按兵不動、岳家軍孤立無援的有利形勢,及時組織力量,開始發動大規模的反撲。岳飛向劉錡告急,劉錡遣部將出兵牽制,進抵太康縣(今屬河南)。接著,岳家軍與金軍在郾城展開激戰,再次將兀朮的“鐵浮圖”和“柺子馬”打得大敗。金軍轉攻潁昌,岳飛命長子岳雲率部增援。進軍途中,岳家軍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驍將楊再興、王蘭、高林等將領和三百騎兵英勇戰死。楊再興的屍體焚化以後,竟得箭鏃二升,足見他犧牲得多麼壯烈。七月十四日,岳家軍又在潁昌打敗了由兀朮親自率領的三萬多騎兵,取得潁昌大捷。宋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離開封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鎮一帶,在那裡再次打敗了負隅頑抗的金兵。

    郾城和潁昌兩戰,是岳家軍在這次北伐戰爭中具有關鍵性意義的兩次戰爭,由於岳飛的出色指揮和身先士卒,由於全體將士的英勇殺敵,在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都取得了輝煌勝利,使金人不得不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慨嘆,並打算放棄開封,向河北撤退。有鑑於此,岳飛給朝廷上了《乞乘機進兵札子》,說金軍屢敗,兀朮已命令軍隊陸續渡河北逃,“此正是陛下中興之機,乃金賊必亡之日。若不乘勢殄滅,恐貽後患。伏望速降指揮,令諸路之兵火急並進,庶幾早見成功”。

    此時岳飛的幾萬軍隊,不僅因遍佈在河南中、西部的廣大地區和陝西、河北河東的區域性地區,使戰線擴大,兵力分散,而且由於各路友軍已先後得到命令,或停止進軍,或正在後撤,如果岳飛一軍前進,勢必造成孤軍深入的態勢。岳家軍要在沒有後方支援,缺乏友軍配合的情況下,深入敵騎縱橫的河北大平原與金軍主力決戰,畢竟是極大的冒險。如果進而想收復已被中原王朝放棄已達二百年之久、敵人重兵把守著的燕雲十六州,更是難上加難。何況,從臨安府又傳來一道道“不許深入”、“立即班師”的詔令。因此,岳飛不得不違心地拒絕了兩河百姓要他繼續北伐的懇求,下令留兵五日,保護人民南撤,然後奉詔“班師”。

    北伐中原,收復失地,這是岳飛終身為之奮鬥的夙願,可是岳飛知道自己的這個夙願已永遠不可能得到實現,因而在回師時悲憤地說:“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深深惋惜自己“十年之力,廢於一旦”。七月十九日,岳飛的軍隊不得不從郾城退兵,大軍自蔡州南下,回到了原來鄂州駐地,岳飛自己則取道順昌渡淮前往臨安府。到七月底,岳家軍浴血奮戰數十天所獲得的潁昌、郾城、淮寧、蔡、鄭諸州,皆復為金人所奪取。

    宋高宗和秦檜所以要將這次北伐戰爭半途而廢,害怕金人的反攻是一個原因,而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武人的猜忌所致,即擔心諸大將在戰爭中繼續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後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眾所周知,南宋政權建立伊始,就處於內外交困、腹背受敵的境地。外部是金兵步步南侵,大片國土淪喪,高宗君臣望風潰逃,惶惶不可終日;內部是散兵遊勇四出騷擾,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所存無幾的軍事力量,亦崩潰難制,無可憑藉。面對這種形勢,南宋小朝廷是求和不得,欲戰無能。為挽救危亡,不得不倚重武臣,暫時收起宋初以來那一套抑制武人的做法,以利用他們去抗擊金兵,平定內亂,建立起半壁江山。

    這樣勢必造成武人勢力的崛起。在軍事上,他們取得了自行擴軍和帶兵作戰的實權;在政治上,武臣得以參與機務,特別是在其駐地擁有很大權力,從而出現內輕外重的局面;在經濟上,武臣因從事各項商業活動和不斷獲得賞賜而成為暴發戶;在生活上,許多武臣的生活日益糜爛,他們官邸豪華,妻妾成群,奢侈享受遠遠超過了文臣。同時,確實也產生了一些武將跋扈的行為。在南宋士大夫中,由於受到重文抑武的傳統影響,面對這一事實,不論他們在政治上屬於何種派別,都引起了一陣恐懼和不安,因而不分青紅皂白地盡斥諸大將為“跋扈”,力主削弱武人力量,收奪他們的兵權,簡直已經成為南宋文臣的共識。

    他所說的這些現象,除岳飛、劉錡等少數將領以外,對當時南宋的大多數將領來說確實也是事實。如韓世忠想買新淦縣官田,“高宗聞之,御札特以賜世忠”。吳玠兄弟也在劍外瘋狂掠奪土地。至於奢侈放縱,荒淫貪色,當推劉光世、張俊為首,即使韓世忠、吳玠也不能免。另外,發生於建炎三年三月的苗、劉之變和紹興七年(1137)的淮西兵變,更被時人視為武人專橫跋扈而引起的兩個嚴重惡果。

    自紹興三年起,南宋政府為抗擊金和偽齊軍隊的南下,實行分割槽防禦的戰略,主要分為淮東、淮西、京湖和川陝四大戰區,分別由韓世忠、劉光世(自紹興七年八月起改由張俊)、岳飛、吳玠四大將分任宣撫使以行統率。可是,諸將在戰爭中往往缺乏協調,有時還會產生一些矛盾和衝突,這更成為一些對武臣懷有偏見之人的攻擊口實和收奪兵權的理由。

    紹興十一年(1141)正月,金將兀朮藉助隆冬季節,統領近十萬金軍渡過淮水,攻佔壽春、廬州。派另一軍陷滁州(今屬安徽),進迫和州(安徽和縣),以便在那裡渡過長江。二月,金兵南下至柘皋鎮(在安徽巢湖東北),被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宣撫判官劉錡、淮西宣撫司都統制王德等軍隊打得大敗。知建康府葉夢得團結軍民數萬人,分據沿江要津,也擋住了兀朮所率輕騎的進犯,金人無法渡江,被迫退兵。宋軍乘勝追擊,收復了廬州、壽春等地。柘皋之戰因而被宋人譽為十三處戰功之一。

    淮西之戰以後,高宗深信南宋已有力量防守江淮,收三大將兵權的時機已經成熟。當年四月,他採納給事中、直學士院範同的調虎離山之計——“皆除(三大將)樞府,而罷其兵權”的建議,在參知政事王次翁的積極參與下,以酬賞柘皋之捷為名,把韓世忠、張俊、岳飛召到臨安。高宗任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岳飛為副使,改諸大將屯兵為御前諸軍,從而割斷了他們對前方軍隊的直接統領關係。對於朝廷這個突如其來的舉措,韓世忠和岳飛皆無思想準備,惟有張俊,“初與檜約,俊主和議,盡罷諸大將,悉以兵權歸俊,故俊力助其謀”,帶頭交出所管軍馬。與此同時,高宗給各支軍隊下詔明白宣示:“凡爾有眾,朕親統臨,肆其偏裨,鹹得專達。”不久,淮東、淮西、京湖三宣撫司被撤銷,三宣撫司統制官以下官兵都冠以“御前”兩字,並直接聽命三省、樞密院取旨調發。至此,高宗終於解除了他的心腹之患,一舉收回了三大將的兵權。秦檜因收兵權有功,由右相升任左相,封慶國公。

    高宗與岳飛的關係與對韓世忠的關係則大不相同。眾所周知,從建炎四年(1130)到紹興十年(1140),是岳飛消滅遊寇,鎮壓農民起義,大敗偽齊和抗擊金兵不斷取得勝利的十年,從而為趙宋王朝立下了累累戰功,岳飛也由一名低階武官晉升為兩軍節度使、太尉、京西湖北宣撫使,一躍而成為與劉光世、韓世忠、張俊等前輩將領並列的四大將之一。俗語說,樹大招風,此時的岳飛,其一舉一動,不僅受到張俊等同僚的嫉妒,更受到高宗的猜忌。

    雖然岳飛對皇帝和朝廷忠心不二,但有著個人的原則和主見,不會看風使舵。相反地由於他出身貧苦,缺乏官場上那一套圓滑處世的作風和明哲保身的本領,而是剛正不阿,“恃才不自晦”,特別是為了抗擊金兵、收復失地,從還是一員偏裨小校起,就一次又一次地與怯懦、自私、反覆無常、目光短淺的統治者高宗意見相左,不時發生頂撞,這樣便使兩人的隔閡不斷加深。其中發生的兩件事,更增加了高宗對岳飛的忌恨:一件是紹興七年(1137)春天岳飛的擅離職守。當時,高宗在解除了劉光世的兵權後,又自食其言,改變了讓岳飛節制淮西軍的諾言,岳飛統兵北伐的願望不能實現,失望之餘,擅自離開部隊上了廬山,為其母親守喪,同時上疏朝廷,“自言與宰相議不合,求解帥事”。在高宗看來,岳飛此舉純屬“要君”,因此大為震怒。後來岳飛雖然受詔赴臨安,高宗還是用宋太祖的“犯吾法者,惟有劍耳”一語相警告。再一件便是所謂立儲風波。同年八月,岳飛出於對趙宋王朝的忠心,向高宗建議將已養育在宮中的太祖七世孫趙瑗立為皇子,以粉碎金人準備立欽宗兒子為傀儡皇帝,建立偽宋的陰謀。不料這次陳奏又觸犯了武人不得干預朝政的宋朝家法,引起高宗的極大反感。至此,高宗對岳飛忌恨之深,已到了動輒可以定罪的地步。當時所以沒有立即對岳飛下毒手,繼續加以重用,無非是金人的威脅還嚴重存在,尚需利用他來抵抗金兵的南侵而已。

    淮東視師以後,岳飛回到臨安,知道自己不可能與張俊共事,在朝廷裡也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便提出辭去樞密副使的請求,並再次告誡高宗不要與金人議和。至此,高宗、秦檜一夥知道岳飛北伐中原的決心至死不會改變,又以為金人已不敢渡江,“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現在收拾岳飛已是時候,於是便開始向他伸出黑手。

    紹興十一年(1141)七月十六日,秦檜死黨、右諫議大夫万俟卨,秉承旨意,上章彈劾岳飛,言其主要“罪狀”有兩條:一是淮西之役,“趣飛出師以為犄角,璽書絡繹,使者相繼於道,而乃稽違詔旨,不以時發。久之,一至舒、蘄,匆卒復還”,幾乎“敗撓國事”。二是在淮東視師時,公開倡言“山陽(按:即楚州城,今江蘇淮安)為不可守,沮喪士氣,動搖民心”。

    對於第一條“罪狀”,向以兵貴神速的岳家軍,這兩次應援淮西的行動確實都遲了一些,究其箇中原因,第一次據說是“飛方苦寒嗽”(患重感冒),第二次則“以乏糧為辭”。這是否確如岳飛所言,還是因為他對高宗集團阻撓北伐、與金議和的不滿而故意尋找的藉口,人們就不得而知。對於第二條罪狀,則完全是秦檜一夥赤裸裸的捏造,倒打一耙的卑劣伎倆。次日,高宗、秦檜依據万俟卨捏造之詞,迅速作出反應。高宗道:“飛於眾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蓋將士戍山陽厭久,欲棄而之他,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故其言如此,朕何賴焉!”秦檜則說:“飛對人之言乃至是,中外或未知也。”投降派用倒打一耙的伎倆,製造謊言,想先把岳飛搞臭。

    八月九日,岳飛被罷去樞密副使,改任萬壽觀使的閒職。但是,高宗和秦檜知道,岳家軍尚在,若僅憑以上罪狀,尚不足以置岳飛於死地,對他們就存在著潛在的危險,所以便加緊羅織罪名。於是,秦檜指使張俊威脅岳飛部將王貴、王俊等人,誣告張憲謀還岳飛兵權,相互勾結謀反。秦檜乘機奏請將張憲押送大理寺推勘,張憲儘管被打得體無完膚,仍然不肯屈招。十月十三日,又將岳飛、岳雲投入大理獄,命御史中丞何鑄和大理卿週三畏審訊。何鑄經過反覆審訊,實在得不到岳飛的反狀,尤其是當他看到岳飛袒露的背部,刺有“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時,更深知其無辜。何鑄為岳飛向秦檜訴冤,秦檜明確告訴他:“此上意也。”何鑄則言:“鑄豈區區為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於是秦檜奏請高宗,改命右諫議大夫万俟卨主其事,並代替何鑄為御史中丞,深文周納,以加緊迫害岳飛。岳飛知道高宗、秦檜一夥必置自己於死地而後快,遂長嘆道:“吾方知已落秦檜國賊之手,使吾為國忠心,一旦都休!”

    此時,韓世忠也因堅持反對和議,被罷去樞密使,出任醴泉觀使的閒職。當得知秦檜等人蓄意以謀反罪謀害岳飛時,韓世忠便去責問秦檜,秦檜回答道:“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大理寺官員對於岳飛的量刑也頗多異議,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以為當從輕典,可是遭到万俟卨的反對。最後刑部、大理寺作了如下判決:“岳飛私罪斬,張憲私罪絞,並系情理所重;王處仁(按:王處仁為岳飛軍中的進奏官,後以“漏洩朝廷機密”罪入獄)私罪流,岳雲私罪徒,並系情理所重。”可是經過高宗的“裁斷”,上述判決改為:“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餘依斷。”較刑部、大理寺的判決更加兇殘。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曆1142年1月27日),高宗、秦檜終於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張憲、岳雲被斬首。岳飛軍中的一些官員被編管、流放,同情岳飛的官員、百姓也都獲罪。曾經支援岳飛出兵的李若虛被送往遠州羈管。

    隨著岳飛被殺、“紹興和議”的簽訂、大將兵權被收奪以後,宋高宗以為從內外兩個方面已經解除了對自己統治的威脅,從此天下太平。於是,他不顧“靖康之變”的奇恥大辱和父兄被擄北去的悲慘命運,在竭力維護“紹興和議”的前提下,開始走向逸樂。宰相秦檜則千方百計迎合高宗的投降路線,並藉此迫害異己,打擊反對派,拼湊黨羽,獨擅朝政,實行恐怖統治。在高宗、秦檜集團黑暗腐朽的統治下,南宋的經濟、文化雖因戰爭的停止而有所恢復和發展,但由於政治腐敗,剝削苛重,社會矛盾尖銳,軍事力量也日益衰落,並未出現所謂的“中興”局面。秦檜死後,秦檜集團雖遭覆滅,但對金人屈辱投降的路線並未有所改變,總之,建立不久的南宋從此贏弱不堪,最終走向滅亡。

  • 5 # 馬克沁6

    假如岳飛殺了秦檜及主和派一干人等,恐怕南宋將陷入內亂!首先:趙構就是主和派,岳飛殺了秦檜,趙構對岳飛會怎麼看!其二:宋朝崇文抑武,岳飛殺秦檜,文官集團(包括主戰派)對岳飛也會有戒心。其三:宋朝的軍事體制也限制了武將的能力,沒有皇帝在後邊支援,你別想成功!

  • 6 # 決明子

    歷史不准許假設。一個王朝的覆滅主要不是來自外敵的入侵,更不是某個英雄所能拯救。城堡往往自內裡攻破,如果沒有一位賢明的君主和一群務實的能臣,加上一套先進的正令,人民久不能安居樂業。社會的動盪與經濟的滯後就會加速一個王朝的滅亡。外敵的入侵常常是在你最虛弱的時候,充其量那也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時某位英雄的出現就會被人們寄予厚望,而英雄的使命卻是註定的悲壯。

  • 7 # 輝198146621

    這個提問有些不應該,要知道大宋的滅亡是時代的產物,岳飛固然神勇難擋,但他不是張居正,就是給大宋續命都做不到。歷史沒有如果,我們要做的也僅僅只是努力避免歷史上的失誤重演,但這並不容易做到!

  • 8 # 太極雲飛揚

    大宋亡不亡,跟岳飛死不死無關,宋不是亡於金,而是亡於蒙。反而是金國被宋蒙聯軍給滅了,一天死了兩個皇帝,比靖康之恥慘的多。事實上一個國家的興亡,並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有內因,有外因。有天災,有兵禍。這些互有關聯,相輔相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梨樹4年小樹怎麼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