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邊的老人
-
2 # 塵墨建築設計
從作者的角度說——今天有一個讀者粉絲關注了,就很滿足,這叫知足就好!
從商人的角度說——今天有一位顧客買商品,可能還了半天價錢,咱就掙他一塊錢,商人很滿足,服務到位的話,沒準再來,商家的心裡是這樣的話,也叫知足就好!
從單身狗的角度說——無論對方長相,身高,職位,身價等等,只要他或她真心對你還有你的家人,和他在一起很舒服,然後你有結婚的衝動,這也叫知足就好!
從已婚人士來說——家庭和諧比什麼都重要。老公努力賺錢,老婆打理家庭謙讓大氣,孩子不在學校裡惹事認真對待學習,老人幫忙帶孩子或者接送孩子,一團和氣!你會對別人說,婚姻不是墳墓,我很幸福。這叫知足就好!
從公司職員來說——漲工資了,多少無謂,很滿足,這叫知足就好!
我一個家居作者為什麼被問的全是情感作者的問題
-
3 # 小太極猴劉永明
知拆開矢口,意思是箭的目標。足指的胯腿腳的合稱。人走跳跑立,足既是支援人直立的基礎,更是完成走跳跑的重要條件。知足是能讓足好的運動。足好就包括胯腿腳各關節靈活,有力,協調能力好,單腳站立平衡能力好。這樣,能不能理解知足常樂、知足不辱。
-
4 # 泉水叮咚1111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是一種心態,不是安於現狀,而是樂觀積極,努力前行著,不懼艱辛,不糾結於成敗。知足是對慾望的抑制,知足是對期待的矯正,知足是一種平衡自己的方法,知足令人心生安逸,知足使人常懷感恩。
-
5 # 伈哉著甍
知足是一種心態,甚至是人生的一種境界,而不是對人生的態度。我們生活在這個充滿慾望的世界,天天追逐著自身的慾望,知足成了一個常提到的詞,卻成了一件做不到的事。知足者常樂本身是一個褒義詞,對於年輕人來說現在變成了不思進取的貶義詞。我覺得生活上的追求就不能知足,它是你奮鬥的動力。對於享受和感情就要學會知足,它是和諧的根本。所以現在的知足只能形容精神世界,不能用作物質世界。可以追求精神上的滿足,不能安於現實生活的滿足。
-
6 # 彩雲東昇戴寶山
人都有兩方面的知足和不知足。一方面是對知識,修養,能力方面不知足,對奉獻不知足。一方面是慾望方面的不知足,對金錢的不知足,對色慾的不知足,對索取的不知足。好人都是對前者不知足,後者知足。反過來的人都容易做壞事。什麼叫知足,就是對自己慾望要求有個上限。如果一味地突破上線而不知止,就是不知足。人不能獲得超出自己貢獻的報酬,只應索取貢獻的百分之一半就應知足,必定要給社會創造剩餘價值。當然人必須耍求獲得勞動成裡的一部分,這是合理的要求,因為人必須要生活的。
-
7 # 秋收獲的李節
知足常樂,知足是什麼概念,物質上的,精神上的個有需,我的知足就是一人都健健康康,和和睦睦,家庭和諧做什麼事就會順風順水,所謂家和萬事興。
-
8 # 手機使用者生活點滴
所謂知足就是懂得滿足,知足常樂。人人都想快樂,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的到,甚至有人感覺找不到一點快樂。其實,只要我們用知足的心態去面對現實,快樂隨時就在我們身邊。
生活中,不要只盯住別人好的東西,而忽略了自己讓人羨慕的東西。比如:沒有大房子、汽車,可起碼還有一個溫暖的家,還能吃飽飯;自家的孩子沒有別人的聰明,可他(她)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著讓人羨慕的身材。吃的沒有山珍海味,可有一個和諧的家庭。讓我們珍惜每一天吧!因為它都是剩餘人生中的第一天!!!
-
9 # 牧羊人143543526
“在深的記憶也有淡忘的一天,在好的東西也有失去的一天,”你的努力,你的進取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生活,但真正的幸福不是因為你的富有,而變得歲月靜好,而是家人們談笑風情的淡言淡語,才是人生中最美的遇見,。心態好,一切都好!
-
10 # 王老頭131278227
人|生的生活中都要有一個自我標準,也就昰現度,尺寸,高中低,的生存,富豪收入高,各方面的條件比貧窮者都高,但有時還不知足,假如在破產了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了,有一朋友邦助了他,那時又怎想呢?人,要好壞比較後扌體現到怎樣。
-
11 # 開心樂153660695
知足常樂我認為是人物質和精神的追求,青年人勤奮工作事業有成,自己感到滿意,還想追求再好點,信心滿滿。老年人想幹一點力所能及的事,追求老有所樂。勞動所得心自喜,知足常樂人人想。國強家富身體壯,人人享福是小康。
-
12 # 明真美
不比,不想,不爭。適合自己就滿足。都買小汽車,我現在還是腳踏車,自己感覺良好。而且,還是舊腳踏車。前幾天又買一輛舊腳踏車。哈哈!省心啊!
-
13 # 柳暗花明又一村158392
♥♥《也談知足》《知足者.知道滿足是也;非滿足現狀而不知進取之意也!》《知足常樂》是一種良好的心裡狀態,並非滿足現狀而不思進取。《知足》歌裡唱道:我雖然喜歡你的微笑;但當我知道你的微笑不是對我;我用心去祝福你的微笑。♥這叫知足,而且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知足。不是《明明知道愛的不是我,還強烈的追求,當追不到的時候又變成恨與仇》的狹隘的愛求。♥♥《知足》不是一味的.無足盡的.貪得無厭的無止境的去獲取;不是明明知道得不到還冒著生命危險去摘去;不是明知自己的智慧能力已到了盛任的極限還非要你死我活地去爭什麼《第一》如此種種則叫做《不知足盡》♥♥《知足常樂》《不知足則是不會快樂的;甚至是痛苦的》♥♥《人盡其能;才盡其用》如果有《真才實學》安於現狀,不去競爭,不去發揮特長服務社會,那就不屬《知足》的範疇了。♥♥如果為了滿足自己膨脹的慾望.野心而不知滿足,那就是《不知足盡》的野心了。♥♥所以對於《知足》的定義不要曲解,更不能濫用。《依據自己的德性才能智慧,恆量自己的半斤八兩;達到極限時適可而止激流勇退才是最明知的宣擇》
-
14 # 麗姐92091276
不一定過的富有就會開心,不一定高官厚祿就能眉開笑顏,人的一生會有很多的 起落悲歡,不如看開看淡,讓一切不如意成為過眼雲煙,知足才會常樂,心中無愧才會心安,只希望家人幸福,孩子平安,即便是粗茶淡飯,也會過的開心坦然。
-
15 # 熱愛首都北京
知足就是假如你結了婚、有了老婆、就應該好好地疼愛老婆。大家都只有一個老婆、你不比別人差、就不要再去勾三搭四了。這就是知足。
-
16 # 郭萬里A
下面編了一首“知足歌”與大家共勉!
別墅百間,只睡一間。
寶車百輛,只駕一輛。
錢多百萬,只活百年。
厚祿高官,一日三餐。
山珍海味,一個脾胃。
家有家無,和氣就行。
人俊人醜,順眼就行。
老人遊閒,健康就行。
年輕宅家,安穩就行。
老公晚歸,回家就行。
媳婦貪玩,顧家就行。
老夫少妻,快樂就行。
老妻少夫,幸福就行。
錢多捐助,有心就行。
錢少不偷,人好就行。
當然對於年輕人不能滿足於現狀,要有理想,要奮鬥,要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經濟的發展,使社會更上一層樓。當你努力了,奮鬥了,回頭看看人生道路上你留下的腳印,你會感到很自豪,很滿足!
當然對於大多數人,特別是農村人和老年人,沒有能力去改變自己,去改變未來,去實現夢想!但要知足,知足常樂!
-
17 # 大白鵝80933450
人的一生貪心不足 可能在你嚮往的人生什麼樣你就知足了 但是 一旦實現了 還是嚮往更好 沒有知足
-
18 # 趙小明心理團隊
不知足才是我們內心原始的驅動力
其實我個人覺得知足是個文化問題,因為所以的生命,從他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哪怕是一個最初的原始生命,他最典型的特點就是不知足,正是因為不知足,人們才會有進化,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在進化,進化的最終目標:就是不斷不斷的獲得最高等級權利,在宇宙中,而這背後的驅動力就是永不知足。
兩個本性的力量:恐懼、畏懼VS不知足、繼續向前小孩最大特點是出生之後對世界懷有最強的好奇心,不斷探索這個世界,這就是最鮮明的表明著人們的不知足。人類想要去最深的洞。想要去最高的天空,人類新的本性就是不知足的。我們人類有兩個本性的力量經常是互相沖突的,一個力量就是恐懼、畏懼,另外一個力量就是不知足,繼續向前。
我記得我那年去西沙群島,西沙群島有一箇中國著名的藍洞,它的意思就是在在那一片領域有很深很深的洞,所以在那一片海洋的領域,它的顏色和其他地方相比有更深的顏色,所以叫藍洞,人們都想去探索藍洞。我那年去西沙群島的時候,人們害怕那片被汙染了,所以暫時沒有開放,我們只能是遠遠的看著。所以這些都說明,我們人類永遠都是不知足的動物,但是為什麼人類會有知足這兩個字呢?為什麼人類會有知足這兩個字呢?
從心理學角度這同樣和心理學有關係,大家想一想,人類的本性是不知足。比如說一群原始人,他們今天去狩獵,然後今天他們打到了一個獵物了,這個獵物已經夠他們吃了,但是他們看到另外一個獵物在那奔跑,這些原始人又拿起弓箭射殺這些獵物,為什麼?因為我們不知足啊,但是有一些原始人覺得那個獵物跑得好快啊,我們就不要追它了,如果我們今天繼續追它,我們可能就會回不來了,說不定前面還有什麼危險。於是這個時候人產生了分歧,一部分原始人決定繼續去追這一部分動物,而另外一部分原始人就說今天就到這裡吧,我們抬著這些剩下的就往前走。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有可能那些不知足的原始人,把獵物打回來了,打回來之後,那些在山洞裡面的那些老幼原始人,他們就可以多吃幾天,於是能夠促進他們整個種族的繁衍,但是也有另外一種可能。那些不知足的原始人摔下了山洞,或者被其他的獸類吃掉了,而那些知足的原始人反而倖存了下來,所以說有的時候知足也是生物保護自己的本能。
中西方文化的區別我們中國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是有區別的,我們的文化中講究知足常樂,我們還講究水滿則溢,而類似的文化在其他名族裡面相對來說不夠明顯 ,所以從文化中,可以看出來,我們似乎是一個更容易滿足,更容易知足的民族。而且中國文化的思維特別擅長的是辯證的思維,辯證思維的意思就是:東西不能太滿了,太滿了就會虧,月滿則虧,所以中國的文化在教育我們要懂知足。
但是知足帶來的壞處就是,在某些時候我們的進取心上好像顯得不夠。比如說我們可能覺得小富即安,已經有這點小成就就可以了,也不要太強求了,有的時候會有這樣的心理,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心理,使得你的人生沒法把自己的全部的潛能都發揮出來,同樣是有可能的,所以知足有的時候可能會對你的人生構成一個限制。知足又是一個心態的平靜。對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又是有幫助的,因此從心理健康的角度而言,有時候我們也覺得知足是好事。
怎麼看待知足和不知足之間的矛盾的1、生命早期與年長後的平衡
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我認為人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在生命的早期,應該多一點不滿足,到了一定年齡之後,應該多滋長一些知足了。這樣的人生就可以平衡了,年紀大的時候要養身體,年輕的時候,身體是本錢,所以可以多去奮鬥奮鬥,多嘗試嘗試。
2、學會知足有些事情我們要學會知足,比如很明顯有些事情再往前走不會有什麼收穫了,或者再往前走會帶來傷害,有些事情已經結束了,但是我們還糾纏著不放,這些都是不知足的表現,還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有些事情我們要學會放下了,學會圍棋裡面的棄子,學會轉移戰場到新的領域裡面去奮鬥,這些對於你的人生而言也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所有有的時候知足也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
19 # 花仙子74
仙當總在滿足時
雪峰
仙與人有一個顯著的標誌,即:仙始終處在滿足的狀態中,而人總是處在慾望和追求中而缺乏滿足感。
仙是隨遇而安、隨緣而化、隨性而動、隨機而作,隨緣放曠、任運逍遙。人是“汲汲於所欲,慼慼於貧賤,”每日裡奔波忙碌,與人比較,得了雨衣還要傘,吃了上頓想下頓,翻過一山又一山,有了媳婦想小三,始終不滿足,始終在追求中。
一旦有所追求便是煩惱,一旦不滿足便心生不快,人生短暫慾望無窮,得了一萬想十萬,得了十萬想百萬,有了住房想宮殿,吃著山珍瞅海味,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以人哪總是活在煩惱痛苦和不幸中。
禪院草是修仙的,比如生活在第二家園四分院的禪院草,你應當滿足了,生活在如詩如畫的環境中,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好,每日裡睡到自然醒,沒有人管理,沒有人監督,沒有事煩心,我為你洗去了塵垢塵緣,你只管凡事隨緣隨機盡心盡力即達仙境,還有什麼不滿足的?作為人生,即達這樣境地,應該知足了,否則什麼時候是個夠?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老虎的背上不會長翅膀,還想怎樣?
做一個平凡人最幸福,試想,一對夫妻,開一個小雜貨店,每日裡盡心守法經營,足夠一輩子生活的,幹嘛非要擴大規模,非要搞連鎖店,非要招兵買馬,非要搞得人聲鼎沸讓左鄰右舍坐立不安而心生羨慕嫉妒?
作為生命禪院,要實施萬法歸宗萬教歸一天下一家,要在全球建立256所分院,那是導遊的事,不是禪院草的事,禪院草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成仙。而導遊的事是道的事,作為導遊本身,根本不在乎此事,我每日裡活得比任何一位禪院草都悠閒自在,我什麼時候著急過?比如“第二家園面臨劫難,萬望社會賢達人士指點迷津,”那只是我宣傳生命禪院的一個策略,想考驗每一位禪院草道行深淺的一個小把戲而已,你們看我為此著急過嗎?即使第二家園全部消失了我也不著急,我幹嘛要著急?一切在道中執行,我每日裡盡心盡力只管做好我的事即可,成與不成早有定數定論,早在上帝的計劃和掌控中,何必“皇帝不急太監急”?我才不著急呢!
比如家園的幾個網站,現在不是挺好嗎?幹嘛非要努力讓人氣旺盛?蘭花開在僻壤之地不因無人欣賞而凋萎而自慚形穢,難道我們連一株蘭花的境界都不如嗎?從修仙的角度講,最好不要讓世人知道第二家園的存在不是更愜意更美妙嗎?我已賜給大家無憂人生的三大法寶,難道還擔心未來吃不飽肚子?
恬淡自然者屬於上帝的子民,野心勃勃者屬於魔鬼的陣營,“進德修業,要有個木石的念頭,若稍涉矜誇,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有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戀,便墜危機。”“急行緩行,前程只有許多路;逆取順取,到頭總是一場空。”“受享過分,必生災害之端;舉動異常,每為不祥之兆。”觀天邊雲捲雲舒,看庭前花開花落,一切是那麼地自然祥和,何必未雨綢繆浪生悲喜!
無事不要生非,閒著無事,欣賞藍天白雲裡飛翔的小鳥,靜觀田野裡隨風搖曳的花花草草,聽家園裡的雞鳴狗吠和鴿子的咕咕咕叫,看魚池裡那上百條色澤鮮豔的魚兒如何無憂無慮地暢遊。
家園裡仙子們個個英俊瀟灑幽默風趣,家園裡的仙女們個個美麗如畫風情萬種,無事何不談情說愛打情罵俏,坐擁金山何不盡快成仙?
一寸光陰一寸金,修仙盡在歲月中,風霜寒暑雲煙情,仙當總在滿足時。(生命禪院網)
-
20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萬貫家財如糞土,人死一文帶不走。人生在世是生活,過好生活就知足。樓房只能住幾人,豪車只能代步行。人生沒與人攀比,知足常樂靠自己。家庭幸福就知足,三代同堂就知足,兒女成人就知足,不要操心多憂愁。
太多的虛榮心,俗話說知足常樂,但又有幾個人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人不是因為擁有的東西太少,而是想要的東西太多。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著太多太多的誘惑,我們不可能不動心,不可能不幻想。又有多少人不會迷失自己呢?但話又說回來,有了知足心,哪會有上進心?時代在發展,生活在繼續,我們需要不斷地去努力,去追求,如果只滿足於現狀,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知足裡,那還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和追求了。
回覆列表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
陳鼓應譯文:
名聲和生命比起來哪一樣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貴重?得到名利和喪失生命哪一樣為害?
過分的愛名就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費;過多的藏貨就必定會招致慘重的損失。
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
很多人把知足常樂僅僅理解為,知道滿足總是快樂的。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滿足的慾望上,片面的定義了知足常樂的含義,比較消極和安於現狀,這樣的滿足所帶來的快樂其實是不能夠長久的。
老子要告訴我們的是何時該終止自己的慾望,怎麼樣才能終止自己的慾望,如果不及時終止無窮的慾望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戎馬生於郊)。只有由知道滿足而獲得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富足。這個由字,指出了長久快樂的根源(故知足之足,恆足矣),這才是老子的大智慧啊!
在道德經中老子告訴我們只有擁有充足的知識和無比的智慧,把快樂建立在對事物通透的認識和理解上,看透事物發展的規律,明白無窮慾望帶來的後果,及時終止自己的慾望而免遭損失和災難,只有這樣才會獲得長久的平安富足和快樂(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而不是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所滿足的慾望上。
墨子曰:“知止,則日進無疆”。隋朝中文子王通:“大智知止,小智唯謀”。孔子《大學》:“知止而後有定” 。魏·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內而已”。便是其印證。
即使在現代漢語中,知道也是在知識的範疇之內。知識的解釋已經包含了知道,它本身就是知識的一部分。知道的本意就是指知識,是一種認知水平!
由此可見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才能經常長久的快樂。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認知水平怎麼可能知道什麼時候該滿足?當你有了足夠的知識和見解,足夠的認知水平,那麼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對待名利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一切以及世界觀價值觀才會有正確的認識,才會長久的快樂!
來自百度百科——知足常樂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