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零友五娛樂影片
-
2 # 阿歡1106
有真有假
首先這邊給您幾個方式去證實一個專案
影片稽核報備,透過廣電總局查詢,影片是否透過稽核
查詢出品方和服務公司是否正規,透過工商局網路
資金去向,資金只跟對公賬號進行轉賬,對公賬號對於公司是唯一的
法律合同,蓋有公章
-
3 # 吃瓜先森
在不斷有電影試圖觸控50億元票房量級的今天,有關電影眾籌的騙局也愈發多見。2月20日,徐崢影視文化工作室、沈騰工作室聯合釋出宣告稱,近期網路上有不法分子以“徐崢、沈騰眾籌拍攝”為由進行非法斂財,此資訊內容不實。近年來電影眾籌騙局不時出現,並透過包裝為理財產品等方式,以較高的收益率吸引人們的視線,甚至還偽造投資合同,導致不少受害者被騙。那麼,在電影眾籌騙局層出不窮的當下,人們究竟該如何保護自身避免受騙呢?
1.圈套
非法斂財的《奇幻戀人》只是眾多電影眾籌騙局中的案例之一,近年來隨著電影市場不斷髮展以及單片票房紀錄不斷升高,也令部分人產生了想要投資電影獲取收益的慾望,不法分子正是看準了這點下套斂財。
除了以投資週期制定收益率外,還有的騙局則是以上映電影的票房表現作為分紅的標準,如對外聲稱“年息6%加50%的分紅,上映結束後統計票房將分紅打入賬戶,穩賺不賠”等。這種行為是典型的詐騙手段,除詐騙外,這種行為也擾亂了金融秩序,簡單來講這種行為可以解釋為“開小盤”,“只要涉及這種行為,100%會是騙局”。
將騙局披上理財產品的外衣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還有的騙局則是純粹的“真人扮演”。不法分子在網上認識受害者後,以異性的身份假扮自己事業成功,而方式就是投資電影且收益較高,隨後向受害者推薦電影眾籌專案,取得對方信任並從中騙取金錢。
2.溯源
在眾多被騙案例中,不少受騙者接觸到騙局的方式均來自於網路資訊,且不法分子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加真實,會選擇製作出網站、App等平臺,給受騙者一個較好的第一印象。且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若要做出一個簡單的網站或是App,數千元就可成型,但此類產品較為粗糙很容易被質疑,因此也有不法分子選擇花費數萬元的成本,讓網站或是App更加逼真。雖然成本相對較高,但受害者相信後便會往裡投入更多的資金,回本完全不是難事,反而還能騙得更大數額的資金。
在製作網站、App等平臺的同時,不法分子也會對虛假眾籌專案進行規劃。其中,知名導演、演員參與的上映影片是首要選擇,原因則是該類影片知名度較高,能夠吸引人們的視線。與此同時,不法分子還會偽造出與影片出品公司簽訂的相關協議,試圖向受害者證明自己可以對外出售一定的投資比例。等到受害者將錢透過線上打入對方的賬戶,網站或App便無法繼續使用或登入,受害者再也無法聯絡到對方。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騙局越來越多並不斷被曝光,取得受騙者信任的難度也在增加,為了讓受害者相信自己,不法分子也會拿出自己的殺手鐧,透過簽訂投資合同、安排實地考察影視公司等方式打消他人的顧慮,但這也是整個騙局中的環節之一。
3.維權
“雖然在目前在影視行業有成功透過眾籌上映的電影,但網路上大多數電影眾籌都是騙局,並且形勢不容樂觀,”如果真的因為疏忽大意遇到這種情況,應該選擇第一時間報警,因為這種“皮包公司”在被發現的時候肯定就已經人去樓空了。另外,在涉及錢物交易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儲存與他人交流的對話以及打款證據。
“但更重要的是,作為大眾要對眾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無論是電影還是以其他名義發起眾籌,歸根結底眾籌並不能保證投資者100%盈利,既然是投資就一定會有風險。並且從市場分析,目前在電影行業中上映10部電影,其中7-8部可能都處於虧損狀態,更不要提能幫大眾盈利。
一部電影在開拍之前,需要持有《攝製電影許可證》的電影製片單位與所在地市級以上工商部門註冊登記的各類影視文化單位攝製電影片,隨後在拍攝前將電影劇本更改送到廣電總局或相應的實行屬地審查的省級廣電部門備案。導演黃志勇指出,“目前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電子政務平臺的資訊釋出中,會按月公佈《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的通知》。任何人都有權透過該渠道查詢一部電影的立項狀態,如果查詢後發現連劇本都沒有進行立項,眾籌更是無從談。
大家早提高警惕不要入了騙局。
-
4 # lee在香港
1.眾籌是真的,這好比是一門生意,比如淘寶,馬雲初期創業,就需要資金,他把這個計劃告訴其他大佬們,大佬們有興趣的話就會投資,電影眾籌是相似的道理,如果你這部電影真的好,就會有人投資,吳京的戰狼2當初也是眾籌,不過他這個眾籌是對行業內的人,最後沒什麼人願意投資,才自己賣房了。
2.如果你不是行業內的人,或者沒有一定的熟人,最好就別去碰,總會有人拿著眾籌的名義去招搖撞騙的
3.所以真真假假,真是一定真的,除非倒黴碰到假的。
-
5 # 溫柔的犀牛
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電影眾籌是真的,國家政策也在大力支援,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但是市場魚龍混雜,需要仔細去辨別, 就跟你口渴了,想去小賣店買瓶康師傅,結果你買了一瓶康帥傅,你不能說康師傅礦泉水是假的, 只能說你買到的是假的。 這樣說應該能夠理解吧!
現在政策是支援個人投資者進行電影票房份額認購的,但是我要說的是請題主仔細確認專案的真實性在考慮是否投資,首先這個人給你推薦的“海賊王”系列劇場版電影是目前只能在日本上映,目前大陸上映是沒有官方訊息的! 不知道是對面是在哪裡來的專案推薦給你,這個電影的出品方是東映動畫株式會所,目前還沒有其他聯合出品方,所以該專案存疑!不可信;
然後看她和你聊天的口氣,很像網上最近很火的“賣茶葉”的套路,我們影視宣發渠道是不會主動去新增好友的,這種人利用三方角色來進行宣發就很可疑了;
而且她還跟你說自己投了五萬,這個題主自己去考慮吧! 這類人99%都是騙人的,至於那1%只能給你保證專案真實。
-
6 # 影迷也瘋狂
眾籌6000萬,回報20億,你心動了嗎?
2019年,內地電影年全年度票房達到了642億,已經實現2010年破百億以來連續10年的增長了。期間,國內電影票房冠軍從幾億上升到56.8億,讓很多人實現了一夜暴富。電影行業的欣欣向榮的景象讓很多人覺得投資電影是一個非常划算的投資,所以近些年影視投資成為了一股熱潮。
2019年拿下50億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一部靠眾籌才製作完成的影片。
1600位投資人眾籌了6000萬,支援餃子導演製作出了國產動畫電影的黑馬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億票房收入計算,這6000萬的投資可以拿到20億左右的回報,投資回報率高達330%。
看到投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高回報,你是否也會對電影眾籌有了興趣?
但我還是勸你,影視投資的水很深,不建議普通人參與。
第一,影視投資風險很大。
2019年內地電影銀幕已經接近7萬塊,觀影人次高達17.27億,全年共製作1037部影片。
從熒幕數量、觀影人次、年度票房等多方面來看,中國成為北美之外的全球第二大票倉實至名歸,而且內地電影市場的增長還遠沒有達到天花板,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趕超北美,稱霸全球電影市場。
中國電影市場近10年來的成績是非常鼓舞人心,但是問題也不可迴避的。
國產電影無論是型別片的豐富程度還是品質的方面都存在非常明顯的問題,即便向《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這樣在國內拿下超高票房的影片,依舊走向不了國際,產生不了多少海外票房。
別看2019年年度票房高達642億元,但是累計生產的影片也高達1037部,票房前十名的影片就拿走了近290億元票房,能夠上映的影片也才500部左右,其中多數影片都是在影院一日遊的炮灰電影,總票房在萬元的一大把。
現在大導演、大牌演員的大製作電影,根本就不缺投資,輪不到散戶投資。像《長城》這樣10億元的大製作,都是有專業影視集團投資的,普通人像分一杯羹根本沒有可能。
而沒有名氣的導演、演員、編劇製作的電影極大可能最後出場的是爛片,這些影片能否取得上映資格都不得而知,投資這樣的影片,無疑是拿自己的錢打水漂,風險之大,不是普通人所能承受的。
第二,電影投資的騙局五花八門。
我有個朋友之前上班的公司就是拉人做電影投資的,每天的工作就是拿幾個不靠譜的電影專案忽悠外行大老闆投資,公司幾十個糙漢子都以一個美女和一個帥哥的身份去聯絡投資人,把一些寂寞的老男人和富婆忽悠的神魂顛倒,即便不投資電影也會送很多禮物,就跟賣茶的套路是一樣的。
國家去年就釋出過防範電影投資風險的公告,一般沒有電影投資經驗的外行人想要投資電影一定要謹防騙子。
第三,電影的製作週期長,回本的時間也很長。
除了以上所說的投資風險,投資也需要考慮投資回報的時長。就像王家衛拍攝《一代宗師》,劇本籌劃12年,拍攝3年,等電影上映結束後,分票房估計還需要一年,前前後後十幾年,如果你一開始就投資了,你能確保你有耐心等上十幾年?
而且影視劇放映的不確定性因素還很多,明星的一個醜聞就能夠讓一部已經制作完成的精良之作徹底斷送和觀眾見面的希望,如果踩到這個雷,投資就絕對沒有收回一點本的可能了。
拍電影電視劇賺錢,這已然是一種共識了,但是行業繁榮背後依舊是累累血骨。
投資需謹慎,特別是投資影視行業。
-
7 # 獨行俠1993
真的還是假的這得需要你自己來辨別,影視投資是風險投資,不是保本收益,如果票房不理想的話是會虧錢的,關於風險其實就是票房,找到一個好的眾籌平臺,能大大降低投資的風險,能保障資金安全。
如何識別平臺可靠性呢?有以下幾種方法:
1:工商網上去查一下公司的註冊資訊,營業執照
2:廣電總局的官網,廣電總局的備案拍攝公示,獨家授權證書
-
8 # 美文故事
隨著趨勢越來越明顯,更多的人開始加入到電影投資的行列,可是很多人都是衝動型投資,根本沒有考慮到投資影視行業的風險。
由於前期中國大陸影視行業發展緩慢,直到2014年,內陸地區才出現了第一家影視眾籌公司,期間出現很多眾籌成功的案例,比如《大魚海棠》|,《大聖歸來》,《葉問3》等高票房電影。
其實,電影眾籌並沒有普通人想象中那麼簡單,裡面的水很深,而且有很多不合規眾籌,一旦盲目投資,很可能血本無歸。
很多時候你的錢根本就沒有投資到電影裡,而是投給了各路非法集資份子,最後投資的錢都打了水漂。
即使你投資的影視劇是真的,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只有你投資的影視劇收視率火爆,大賣特賣的情況下你才能賺到錢,倘若票房不高,連成本都沒有收回來,你能賺到錢嗎?
好吧,就算電影非常火爆,票房很高,也沒有你想象中賺錢,比如去年票房特別高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而且是立即打款給投資者,其中一位投資者竟然賺了一千八百萬!
事實並非如不負責任的媒體宣傳得這麼美好!
哪吒當時的確有6000萬的製作成本份額面向個人投資者募集(當然加上宣發,實際成本遠遠不止這些),主要出品方確實是霍爾果斯可可,他們打錢看起來合情合理,實則漏洞百出。
首先哪吒還沒有完全下映,有很多影院還在上映的情況下就打款給投資者不符合情理。
一天沒有完全下映,就一天不能啟動結算流程。 就算是啟動結算流程,也沒這麼快,影片的分成流程,短則3個月6個月,長則1年到2年,而且首先分錢的是院線,然後是宣發出品製作,個人投資者還得拿號排隊。
其次,哪有直接出品公司給個人賬戶做公對私轉賬的?
最後,哪有金額直接原封不動轉的?稅交了嗎?出品公司的稅交了嗎?個人所得稅交了嗎?
所以更直接一點,時間不對,流程不對,數字不對,稅務不對,形式不對,出品公司不可能這麼快打款給投資者。
我們不妨認真思考下,很容易賺錢的專案能輪到你嗎?如果是大家都看好的影視劇投資,根本就輪不到你投資,只有三流導演拍的三流影視劇才能輪到你投資。
就算是業內專業人士,看走眼的情況也遠遠多於發橫財的情況,沒看各種票房滑鐵盧滿天飛麼?
阿修羅建議瞭解一下。
上海堡壘瞭解一下。
總而言之,影視行業屬於典型的高收益,高風險行業,完全不完全適合個人投資者。
別的不說,大家看看各大影視公司的報表,90%虧本,你能成為10%的幸運兒嗎?
最後說一些忠告,如果你不懂這個行業,不瞭解這個行業,千萬不能投資這個行業,千萬不能讓自己的血汗錢打水漂!
-
9 # 卿吾笙簫
對於網上的電影眾籌,當然也包括有真的,也包括有假的。其實最近幾年網路眾籌還是蠻流行的,尤其是影視傳媒方面的眾籌,像比較有名的大聖歸來,以及大魚海棠這些大都是透過這種方式進行設計的,以及現在熱播的葉問三。
像之前熱播的大聖歸來,也算是國產劇的優良製作,是89位投資者,投入了780萬。當然大多數的眾籌只要是公開公募大多數都是真的。現在很多的電影傳媒進行一個眾籌,也是因為缺乏資金不能夠去運營拍攝這部電影。
其實透過平臺眾籌這個方法的話,通俗的講就是有人想拍攝電影,但是沒有錢,所以透過眾籌這個平臺籌集到一定的錢進行一個拍攝。如果收益與片酬都是蠻高的話,那眾籌的投資者也會獲取一定的收益。當然,這對於雙方都是有利的,既能看到優質的電影,也可以從中獲取一定的收益。像想拍電影的人也可以抽到一定的資金。
不過當然也需要我們分辨什麼是真的眾籌什麼是假的,眾籌尤其在進行電影眾籌的時候。現在普通的觀眾都能進行一個參與進行一個投資。像每個製作眾籌電影的,片段都會出現各個投資者的姓名。
眾籌拍出來的大多數真的說實話都幾乎都是優質的作品,也不知道是為什麼。當然識別眾籌電影的真假還是源於我們自己。我們要多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如果是想眾籌一部電影的話,瞭解其中的規則,然後可以便於識別其中的真假。
當然。中儲這種方法真的是有利於電影行業的發展,當然也有利於其他方面的發展,比如有些人創造出一種科技產品,如果沒有資金的一個擴充套件生產,那他可能也會選擇這種方式。
-
10 # 月亮快看
電影眾籌成功的案例就是《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這兩部都是比較成功的眾籌電影,當時《大聖歸來》的導演在朋友圈發起了眾籌,一共89個人參與,最多的50萬,最少的10塊,當時89人一共籌到了780萬,這部電影上映20多天就已經獲得了將近8億的票房成績,平均下來每人可以最少分25萬元!
就目前來說網上的電影眾籌差不多都是假的,那樣籌來的電影要不過段時間爆出非法集資跑路,要不電影就不會上映,參與眾籌的投資者根本獲得不了收益,比較靠譜的就是版權投資,這種投資方式有點像股票的原始股,申購了電影的版權就成為了電影的出品人,股東,直接和大型的影視公司合作,這樣比較有保障,電影上映之後根據佔得版權股份進行分紅,比較合理正規
-
11 # 努力奮進職業炒股小白
有的是騙人的,金控配資,蜂窩配資,赤盈配資,信康配資,上證速配,融可盈,正信智選,同花順,遼東灣商城,海南國際,包頭稀土,前海巨港,愛華,稀萬,文宣商場,中首清算,江蘇天鼎證券。。。
特別是金斧子和電影投資的!
這些都是騙人的,報警,第二部,透過合理的途徑找回被騙的錢,這些都是有希望找回來的
像什麼中正基金,什麼同花順李予成,是找不回來的
回覆列表
眾籌風險較高,電影拍攝是有周期的,所以類似我們買期房,而且要看具體拍攝時間與上映週期直到後期結算才會有回報!
眾籌電影,回報週期過長,這是一個事實,並且廣電對電影的稽核和指令碼的考究逐步拉長,你投資的電影是不是能有回報?而能有多少上映的時間?這是根據電影的題材,導演,演員及後期宣傳,多方面相結合的。往往一部電影拍出來,五年八年也會上不了院線,比比皆是!
比如2016年,以眾籌方式拍攝製作的電影《美人魚》創造了30多億的票房,進一步推動了影視眾籌市場的發展,影視眾籌迎來其黃金視窗期,眾籌金額超過10億元。
《大聖歸來》,據統計結果顯示,參與《大聖歸來》投資的共有89位眾籌投資人,總計投入780萬元,兌付時獲得本息約3000萬元,投資回報率超過400%。
是不是很心動?其實,影視投資是一種高風險、不一定高收益的行業,哪怕是大製作也有撲街的風險,即便作品在海外獲獎無數,也不例外。
自步入2017後,熱潮卻在逐漸消退,2017年剛過去上半場,這種模式更是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網路電影眾籌如今為什麼不火了?
影視眾籌與理想狀況背道而馳?
網路電影開啟眾籌模式後,電影愛好者可以透過這種形式直接參與到網路大電影的投資當中,對於網大市場來說,無疑成為解決當下面臨的嚴峻資金問題的絕佳方式。相較於院線電影,網路大電影更屬於“船小好調頭”型別。
眾籌像一場高風險高回報的豪賭,伴隨諸多風險,影視眾籌的現實收益卻有些不盡人意,很多網路電影專案並沒有藉助眾籌的力量獲得新生。
就目前網大市場來看,今年影視眾籌的熱度遠不如去年,“網大+眾籌”模式為什麼不火了?在諸多風險面前,許多眾籌投資人望而卻步。
主動權始終沒有落到眾籌投資人手上。
網路電影屬小成本投資,所以投資者很難與出品方平等談判風險控制事宜,也不能進入正規的影視基金中作為LP的角色,在這種尷尬的身份處境裡,影視眾籌資金可能獲得的只是靠後的分配權。
眾籌家此前就曾發文揭穿,表面投拍電影實際洗錢更是公開的秘密。一些所謂大製作電影、深夜幽靈場等,投拍看上去是在虧本,但實際上黑錢都透過電影公司洗白了。而眾籌投資人可能毫不知情。
整個產業鏈中不確定性因素太多
影視製作本身屬於長週期、高風險專案,從拍攝、製作、發行再到上映,整個鏈條中的太多不確定因素導致風險增加,如上線時間不確定、票房不可控、影視收益的高度不確定性,同時受檔期、市場偏好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相比其他眾籌專案可以有試錯的機會。例如其他行業的創業企業可以將融到的資金分階段、分模式利用,而影視眾籌則是一錘子買賣,單一專案沒有試錯的機會。有資料顯示,影視眾籌平臺專案有三成左右的失敗率。
平臺資訊披露不透明
平臺資訊披露不透明,知情權都是滯後的,比如改名什麼的都是拍完了投資人才知道的。投資者參與這類眾籌專案就很容易被矇在鼓裡,很多專案方並沒有披露政府補貼情況,面對這類專案,投資者很容易事先被矇在鼓裡,事後也難以獲得預期回報。
網路大電影雖撩動了眾籌,但虛假和高風險眾籌只會讓這些原本滿懷期待的投資者倍感疲憊,對眾籌的熱度和興趣也逐漸消散。
雖說如今“網大+眾籌”模式不溫不火,但仍有一些電影愛好者想透過這種方式來圓“影視夢”
技巧把握
1、懂政策方向,便於篩選專案題材和內容
自《電影法》頒佈後,廣電總局開始嚴管網路電影,掌握相關政策可以對專案的題材和內容進行篩選,判斷題材有沒有踩到總局爸爸的雷區,敏感題材或被整改甚至禁播,如果場面血腥暴力,或者是價值導向偏差,或者是青少年不宜觀看,容易審查部門要求整改甚至是直接禁播。這樣眾籌投資者只能認栽了。
2、瞭解電影行業,核實專案的真實性
眾籌投資人對電影製作發行的基本流程有一定了解,提升審閱能力,首先要保證這個專案的真實性,可以核實影片的投資方、製作方、發行方;其次對專案公司的資質(如公司之前影視作品的票房表現力、盈利能力等)多加稽核,保證這個投資的專案是合法而且真實的,然後,再根據對影視行業的瞭解以及影片的介紹、主演。判定所投資的電影的價值,避免走彎路。
3、首選有成功案例,專業的平臺
專業平臺一般很重視專案的嚴格把控,對上線專案的題材、內容和團隊有清晰的認識和把控,就不會出現電影檔期一推再推上映無期的狀況。
同時,運作過此類影片的成功案例的平臺,具備充沛的電影行業從業經驗,可避免因缺乏經驗而出現意外風險。最重要的是此類平臺能夠承擔專案成立、跳票、產品質量等風險的平臺才是比較可靠的,相對較大的、更標準的投資平臺更能承
眾籌電影不是業內的人較少接觸的到!即便接觸了也很少有人會說出來!
即便投資公司也會有很挑劇本,往往選擇比較熱門的題材進行拍攝! 以減少上映風險!
如果不是專業的投資人,沒有獨到的眼光的話,不建議進行眾籌投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