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董較瘦
-
2 # 竹影臨風
當然有真的,隨著舊貨幣的不斷升值,人們對舊貨幣的收藏蔚然成風。其中袁大頭的銀元也成了收藏界的至寶。因吹其有聲,有人也叫響元。但對其真偽也往往持懷疑態度,下面與大家分享幾個辨別真偽的方法,對與不對,請勿見笑,就當參考吧!
因為袁大頭的材質為真銀所製造,底色泛白但很滑潤,隨著年代的久遠,表面有一層淺黑色或淺灰色。這是金銀氧化發出的固有本色,就象銅貯存久了泛綠色一樣。
其次可用兩個手指掐住銀元中心,口對銀元猛吹一口氣,然後放耳邊聽,諍諍有聲者可視為真。
一個銀元過去叫七錢重。十錢為一兩。一兩五十克。七錢就是現在的三十五克左右。清時的雙龍元可能輕點,在二十六克左右。
-
3 # SVIP至尊版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看看下面這些袁大頭,你才知道你手中的袁大頭值多少錢!
一、假幣型別
想鑑別銀元,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假銀元。
1.翻砂版假幣。一般採用翻砂法,但由於澆鑄工藝不好,常會出現銅製疏鬆、出現氣孔、多沙眼、重量厚度不一等情況。
2.銅鍍銀。就是銅的表面鍍了一層銀,銀的含量較少,並不是真幣。
3.包殼。和銅鍍銀異曲同工,銀含量較多,裡邊是銅或鉛,再用銀給包起來。
4.真銀假幣。這類假幣出現時間最晚,是由純銀仿造的假幣,從材質上很難看出是假幣。
二、鑑別方法
那麼有哪些鑑別方法呢?
“一稱二量三聽四看”
1.稱:袁大頭的重量為26.8g,最直觀的就是測重量,可把真銀假幣以外的假幣全pass掉。
2.聽:這其實是輔助方法,因為除了銀,其實銅、鐵、合金的都能吹響。
3.量:袁大頭的直徑為39mm,厚度為3mm。若重量沒毛病,可直接經過直徑判斷是不是假幣。
4.看:看銀色,主要就是看包漿、色澤和齒輪。
包漿
仿幣的包漿沒有層次感,顯得很單一,哪怕是高仿淡五彩包漿,咋一看有層次感,但再一看就會發現只是單純的疊加重合而已。鏽色也很有層次,可以看出自然過渡,造假鏽就是單調清一色的。
也就是說,真幣包漿看著一定自然且舒服,視覺效果不舒服的十之八九是假幣!
色澤
銀色除了看包漿,還有色澤。
真幣銀色較溫和通潤,假幣是化學銀故意做舊,看著不舒服,若還沒做假包漿,那就是賊光。
看齒輪
由於機器、工藝不一致,仿造的假幣的齒輪深淺不一,無拉絲,銀幣邊緣傾向於往外凸起,且二次加工冷處理後,假幣看著很生硬不自然。以前的真品銀元為銀和銅的合金所製造,鑄造高壓下邊齒顯得有力度,無毛刺無彎曲,有較為明顯的弧度,細小的夾絲也挺直,且粗細勻稱。
目前市場的真銀假幣,多是敲擊成型的工藝,同以前擠壓成型的工藝大不一樣,仿製不出銀幣邊齒面的弧形。用放大鏡一照,高仿妖精便原形畢露。
綜上,弄清翻砂版假幣、銅鍍銀、包殼、真銀假幣四種假幣後,再透過“一稱二量三聽四看”,相信你已經能初步判定真假銀元了,不過要想成為內行,一眼看真假,還是需要實際多練手。
-
4 # 一飛收藏
袁世凱銀元又名袁大頭,是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為了鞏固政局、發展經濟、決定在全國統一幣制時發行的貨幣,在天津造幣總廠和武昌、廣州、南京等分廠按規格、重量等鑄造袁世凱頭像銀幣,俗稱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均為光頭)戎裝左側面像,上方為“中華民國×年”;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這種銀元在抗戰前曾廣泛流通,此後也長期存在,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俗稱:袁大頭
最早發行:民國3年,即1914年
發行時期: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
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後又成為正式大總統。當時,為了鞏國內政局穩定,發展民族經濟,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於是毅然決定在全國“統一幣制”。是年(民國3年,即1914年),制定了“中華民國國幣條例”,於是大量收購舊幣,在天津造幣總廠和武昌、廣州、南京等分廠按規格、重量等鑄造袁世凱頭像銀幣,在全國通用,逐漸取代了清朝政府的“大清銀幣”,“光緒元寶”等銀幣,這便是我國曆史上發行量最大、流通最廣、存世量最多的10餘種“袁大頭”機制銀幣(民國3年、8年、9年、10年等)。
“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均為光頭)戎裝左側面像,上方為“中華民國×年”;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後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該系列幣分別重27克(七錢二,即7.2×3.75=27)、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90.4%、84.5%、80.4%和82.5%;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
在該系列幣中,民國3年、9年、10年等一元幣較為常見。在民國三年的“袁大頭”中,袁世凱“簽字版”則出類拔萃地被收藏愛好者所鍾愛。一類是民國三年天津造幣廠試鑄的義大利製版人的英文簽字版;另一類是袁世凱的左側面像後頸部位的簽字版。以上兩類(5種)均為樣品幣,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
業內行家提供了一種鑑定銀幣真偽的好辦法:將銀幣在一塊試金石上擦拭幾次,直至出現道道銀白色的擦痕,然後在擦痕上滴入鹽酸和硝酸。這時,如果是真幣,擦痕上的混合液體呈乳白色,偽幣則呈無色透明狀。如果角幣含銀量不足,鹽酸和硝酸的混合液體也呈現乳白色,但不夠濃郁。含銀量越少,其濃郁度就越低。
一般業內玩家採取多方面鑑定方法,比如稱重量,26.6--26.7克之間,指普通三年十年。厚度,邊齒。
這裡要提醒一下新玩家,如今造假技術頗高明,真銀假幣,邊齒高仿。很多藏家都打眼!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一般沒接觸的朋友上來百分百吃藥打眼!
很簡單,工業用銀幾塊錢一克,一塊成本幾十塊錢。
三年十年普通流通貨目前(2020年初)750左右,九年稍微高點,八年另計1100左右。這裡僅做參考,不做交易依據。
我在湖北,請祝福湖北,為湖北加油!感謝你們!
-
5 # 耀強不是小強
肯定有真的,但是需要辯解,說說我的心得吧。
袁大頭銀元一吹會有響聲,因為空氣摩擦金屬,會使金屬產生震動發出聲音。這是我們在造銀元的時候不止有銀也有別的像銅之類的金屬,這些個金屬都是有不同分子構成的,把他們混合起來以後,再用一定的火把他們鑄造起來,那麼他們本來的分子不會全部都結合起來,會留著一些的洞,那麼在我們吹氣的時候,這些空氣進入,就會讓分子摩擦起來,那麼就有聲音了。
由於袁大頭不是純銀成分,含有一定量銅鐵等成份,而現代高仿袁大頭外觀能以假亂真,但原料配比卻達不到真幣的程度,袁大頭鑑定器就是抓住這一點。區別鑑定真假袁大頭,其鑑定原理是利用鑑定器能吸住鐵,但不能吸住銀的特點,對袁大頭成份配比進行鑑別,從而達到鑑定袁大頭的目的。
假的袁大頭也會吹響,但是聲音會有區別,如響錫版的聲音就發尖,銅芯的低沉,而鉛芯版的就很難吹響,這些難度比較大,只有長期把玩的才能找到其中規律。
現在也有很多仿製袁大頭,也是用真銀子制的,也可以吹響,如果要辨別就要看品相,製作工藝分析了。
-
6 # 青山文史閒彈
當然有真的!本人就有!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假的,主要就是銅鍍銀!辨別主要是聽聲音。把幣放食指肚上,用金屬物輕輕敲擊,如果其聲平穩清亮,餘音內斂,就是真品。反之,其聲錚錚然,尖細刺耳,餘音外放發飄,那就是銅的。
-
7 # 晚清歷史影片
1、聽聲音
利用銀元相互撞擊發出的聲音來辨別。用一個指尖向上輕輕頂住銀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銀元撞擊這枚銀元的邊緣部位,發出的聲音輕脆,柔和,是真銀元。如聲音發尖而高,帶有銅聲,是含銅很多的低成分假銀元。如聲音低而嘶啞,周邊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補的假銀元。
2、驗邊齒
真的袁大頭邊齒的兩條粗齒裡有一條細齒?而假袁大頭的細齒則模糊不清。
3、稱重量
銀元的標準重量應是26.8克,成色88%。正常的銀元經過流通磨損後,重量也應達到25.8克。
4、酸檢驗
在銀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如發現銀元冒綠泡或變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銀元。而銅芯銀元只要是一觸及硝酸,便會失去光澤。如是鍍銀,鍍銀表層很容易脫落,且脫落部分極易生鏽。
5、銀質辨偽
辨別銀圓的銀質真假,真銀光澤柔和,潤白色,真銀圓清洗後雪白照人。假銀圓或鋼鐵做胚、或銅鉛做胚、或鋁錫做胚,或金屬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無光澤。假銀圓清洗後泛黃、泛青、泛黑或泛灰。
擴充套件資料:
袁大頭的收藏價值:
袁大頭普通幣上面(正面)為袁世凱左側五分像,上鑄“中華民國X年”或“中華民國X年造”中文繁體,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寓意“民主、共和、憲政及君主立憲“之思想希冀。
下面(背面)為嘉禾之圖案,古稱生長奇異的禾,古人以之為吉祥的徵兆。亦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典出《書·微子之命》:“ 唐叔 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鑄在錢幣之上寓意國家重視農桑、以民生為本;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諧音,寓意”家和萬事興“之意;
鑄幣之上當政者有國泰民安、吉祥如意之願景,民間收藏,寓意"家和萬事興"之吉祥之寶,故有很高的收藏研究價值。
-
8 # 白天不懂夜的黑M
真的當然有。 由於“袁大頭”逐漸得到收藏市場的認可,因此不乏眾多造假者為追逐利益偽造或仿造“袁大頭”,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為了“袁大頭”而稀裡糊塗成了“冤大頭”。原中國錢幣博物館副館長、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姚朔民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鑑別“袁大頭”真偽的技巧: 第一種方法是“敲”,拿兩塊銀幣,用雙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銀幣的中心,慢慢靠攏,當兩枚銀幣重合大約四分之一的位置時,使得兩枚銀幣輕輕地磕彼此的邊緣,真幣發出的聲音清脆,偽幣聲音聽來發木。 第二種方法是“吹”,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捏住銀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銀元的豎邊,迅速放到耳朵邊聽,真的成色好的銀幣尾音悠長而清亮,而其他金屬或非純銀的不會有這樣的尾音,比如市場常見的灌鉛銀幣幾乎不響,因為鉛比較重比較軟,不容易震動發音。現在的偽造者大多借用電腦製版,以合金材質冒充銀子,其色、文圖幾可亂真,但終因不是銀,其發音尖長,內行人一辨別就知真偽。 第三種方法是“稱”,真幣一般足重,經過流通損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潤澤柔白、音色柔長、文圖精確、包漿自然;偽幣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導致超重,且顏色灰暗。 熱衷於銀幣收藏的藏家王建忠也告訴記者他鑑定銀幣真偽的好辦法:將銀幣在一塊試金石上擦拭幾次,直至出現道道銀白色的擦痕,然後在擦痕上滴入鹽酸和硝酸。這時,如果是真幣,擦痕上的混合液體呈乳白色,偽幣則呈無色透明狀。如果銀幣含銀量不足,鹽酸和硝酸的混合液體也呈現乳白色,但不夠濃郁。含銀量越少,其濃郁度就越低. 銀圓,亦稱“銀元”,最初是從國外輸入的,因其形制劃一,使用方便,受到普遍歡迎。18世紀初民間開始仿製,地方政府看到有利可圖便插手統一官鑄。宣統二年(1910年),清政府頒佈幣制條例,確立銀元為國幣,停止了各地的自由鑄造,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次年始鑄“大清銀幣”,開創了我國近代以銀元為單位的貨幣流通體系。銀元以其美觀大方的鑄造形式和獨具的貴金屬貨幣形制,受到民間大眾和收藏者的青睞。但是,當前市場偽品贗品充斥,主要表現為兩大類:一類是含銀量很低甚至為零的所謂“機制版精仿銀幣”,另一類是含銀量較高的所謂“純銀高精仿翻造銀幣”。隨著鑄造手段的不斷改進和電腦掃描技術的運用,有的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筆者在收藏實踐中汲取他人經驗和自己的教訓,歸納了幾條辨偽方法,就教於同好及行家。 一、聽音質。含銀量達90%左右的銀元,撞擊後的聲音低沉柔和,婉轉悠揚;偽品要麼清脆刺耳,要麼沉悶木呆,共同的特徵是餘音短促。在敲擊對比時,兩指拿捏幣面的接觸面越少越好,保證其自然震響的效果。據說舊時有的銀號、錢莊老闆自個兒躺在椅子上閉著眼睛,叫夥計將銀元一個一個往大水缸的邊沿口撞擊,聽其聲響以辨真偽。 二、稱重量和量厚度、直徑。這兩種鑑別手段都需藉助於天平、秤、遊標卡尺一類的稱量工具。銀元在長期流通中會磨損消耗,一般來說都達不到理論重量,但並非“短斤缺兩”,如果庫平七錢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問了。筆者曾購一對庫平七錢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緒元寶和宣統元寶,重量都是25克,鑑定的結果證實了疑問是對的。銀幣的標準平碼換算為:庫平一兩=37.31克,庫平七錢二分=26.81克,庫平三錢六分=13.41克,庫平一錢四分四釐=5.37克,庫平七分二釐=2.69克,庫平三分六釐=1.34克。銀元的重量、厚度與直徑允許有誤差存在,但若出現兩個極端性的,十之八九有問題。 三、驗邊齒。銀元機制的邊齒細緻勻稱,規整劃一,偽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區域性修銼的痕跡。只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國早期流通的外國銀元,如“法國大力神”,邊齒一圈為間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幣種的邊齒形態。 四、看顏色。銀質與非銀質金屬從其表面顏色可以區別,銀質的光澤自然悅目,銀光閃閃,一般用以替代的廉價金屬很難達到這一點。放置時間長的銀元表面會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謂“包漿”,但不像古錢幣那樣重,只要一經擦拭便整舊如新。銀的化學分子結構非常穩定,不會發生變色現象。另外,對鍍銀的偽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識別,用砂性橡皮反覆擦拭,便可剝去其偽裝的外衣。 五、觀幣面。在陽光或燈光下,將銀元幣面與眼睛平視,觀察幣面底層有無凹凸不平的現象。造假者使用的鑄造裝置難使幣面底層平整如鏡,對文字圖案與幣面底層的銜接部位要特別留意。 六、察磨損。銀元經過長時間的流通,總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和擦劃痕跡,自然生成者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作舊的偽品表露的是人工行為和機器行為的有規律的磨損面和擦劃痕。有人說作舊作得最巧的是在鑄幣模具上作舊,就是磨損面、擦劃痕和坑坑窪窪在模具上就做出來。對付的辦法就是持多個同類別的銀元,在低倍放大鏡下一一細察,“李鬼”就會原形畢露。 七、對圖錄。手邊儘可能置備幾類印刷精良的銀元圖錄,將實物與之仔細對比,大處看文字圖案的框架位置,小處看文字的筆畫處理和圖案的細微末節,尋找破綻。 凡收藏銀元的人都會有各自的識別方法,其共同點就是細心觀察,綜合分析,發現問題,實行“一票否決制”。
-
9 # 鈿車寶馬
我以前就是搞這些古玩的,玩古董什麼都不要信,什麼故事了、經歷了哪出的,不見得真貨都通通作廢。
但是這裡我還是奉勸大家,沒有一定的水平千萬不要進入古玩這個行業,別想著你會撿漏,有漏輪八輩子也輪不到你,像我們經常搞這個的,都有看走眼的時候。更何況你一個新人,看了幾本關於鑑別真假這方面的書,就提著你的大筆大筆的鈔票進場了,最後肯定讓你賠個底朝天。但是勸人這件事很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中國人自幼就有好堵習慣。
下面給你還是說說怎麼鑑定吧!
最簡單的辨別銀元真假的方法就是觀察邊齒。如果邊齒不合格其他的部分再好也要放棄。為什麼這樣說呢,市面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目前的仿製工藝什麼都可以發仿製,唯獨邊齒難關攻克不了,由此可見邊齒的重要性了。
有經驗的行家一看邊齒就知道新老,老銀幣的邊齒由機械壓制而成,清代民國造幣機械雖然落後,但平均的衝壓力達到5到6噸,所以邊齒一定是很深而且很均勻的,一般是中間較深而兩邊較淺,呈橄欖形。
目前市場中流通的高仿或是假幣邊齒的製作都是不標準的,由於仿製工藝壓力不足,容易造成毛邊,這樣在邊齒上就特別容易看出來,比較光滑的一般都是真幣偏多,除非是歲月的痕跡磨損較為嚴重,但是這種銀元有很重的滄桑感。
-
10 # 文史泛舟
對於收藏愛好者來說袁大頭銀元確實有真的,這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鑑別方法。以下就舉例如何辨別真假?
民國三年版:正面為袁世凱側面像,上列“中華民國三年”。“年”字後沒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後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點”,而其他年版民字無“點”。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兩種模具,老模具為185道邊齒,新模具為170道邊齒,鑄造量都較多,屬於普通流通版。另外有幾種鑄造量較少的版別:
1.“O”記版。即在嘉禾圖案中有“O”形暗記,在嘉禾結帶處呈橫“8”字形,左上方的帶孔中有一極小的“O”形圓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領未封領,肩章較寬,五星比較凸出。
2.粗發版。袁頭髮較粗,髮型呈波浪。嘉禾結帶沒有形成縱橫交叉“8”的結花,右邊一束嘉禾結帶處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圓。
3.三角圓版。此幣背面圓字內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別是“厶”形。
4.加鑄“甘肅”兩字版。此幣系甘肅蘭州造幣廠沿用民國三年版舊模,在袁像左右加鑄“甘肅”兩字,其餘與開口貝版相同,鑄量僅數萬枚。
5.簽字版。此為天津造幣廠試鑄樣幣,並未流通。該幣在袁像右側刻有一豎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華外籍鑄幣專家義大利雕刻師“魯爾治·喬治”簽名縮寫。
民國八年版: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較多,鋼模由外國代制,文字書寫符合漢字結構,字形沒有變異的特徵。有一點特徵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飾前內邊齒多一細齒,而無一空擋(其他年號版有一空擋)。另外有幾種鑄量較少的版別,主要在“造”字的書寫上有幾種不同:
1.“造”字的第三筆一豎從第四筆的一橫向下伸出,形成了“牛”字,但與下面的“口”字不相連,故稱“牛”字版。
2.有的“牛”字與“口”字相連,故稱連口版。
3.“造”字中的“口”字少了上橫一筆,形成缺口,稱為缺口版。
4.“造”字中的“口”字很扁,“口”字中看不見中孔,稱為無口心版。
民國九年版:民國九年版中的主要版別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領版和大耳版兩種,前者為普通版,鑄量較多,後者鑄量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領全為封領。
以上為主要的袁大頭的版別,其實袁大頭作假自古有之,早在解放前就有仿製。老仿的袁大頭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銅板銀幣:它的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幣相似,但它是以銅為主體,圖案粗糙,敲擊出來的聲音尖亮,有哨聲,在石頭上磨一下就會露出銅來。
2、鉛板銀幣:以鉛充銀,也有在銀幣色彩皮內以鉛充銀,其花紋與正常銀幣無異,但敲擊時它的聲音較厚、沉悶,陰沉而帶“嗒”音,以火烤之,鉛即流出。
3、夾板銀幣:其一是內底為用原真品或圖錄做模型,用灌模法,以鑄鐵之法鑄之,再鍍上一層薄薄的銀層就算了事,此類表面彷彿有沙眼,砂粒,儘管用真銀鍍之,然而還是完全掩蓋不住其瘕絲,看上去好像被塗上了一層膠水,緊巴巴的罩在其上;其二在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較厚,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是假銀幣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鉛等多種成分,其敲擊時的聲音尖短、沉悶,且無轉音,不像真品那樣傳音優美悠長。
4、啞板銀幣:這是一種含紋銀的真銀幣,只是在儲存、使用過程中受到損傷,例如被火燒過或曾埋於地下或被石灰等鏹過,以及與化學方面的腐蝕液接觸過等原因,因之聲音發啞,不像一般銀幣那樣聲音柔和、清脆而有轉音。人們誤認為這類銀幣不可靠。
5、私版銀幣:是私人鑄造的銀幣,袁大頭幣、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北洋造龍洋幣均有之。這種偽幣主要是從臺灣的錢幣市場上販運來的,民國時期由海南島鑄造,因此又稱為瓊版銀幣。其特點是敲擊時的聲音尖高,且幣的質量低劣,銀的成色不足80%。
6、洗版銀幣:亦稱洗澡版銀幣,是將正常銀幣用硝酸蝕去一層銀,以此竊取一部分銀質。其特點是圖案模糊或有浮白色,敲擊時發音微慢。
回覆列表
而同樣幣面設計的袁世凱像共和十文銅元相對更加珍稀,也更少為人所知。中國國內的大多數銅元目錄都稱袁世凱像共和十文銅元是天津造幣總廠所制。
此銅幣小批次鑄造,贈送給官員。分送給官員的十文銅元發行量是50000枚。1922年時獲得這枚銅幣還比較容易,但是由於數量稀少,很快就銷聲匿跡。該版由朱子芳雕刻,另外還有黎元洪像開國紀念銀幣(帶帽和不帶帽)鋼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