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ongkongfilm
-
2 # 呱聊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重要人物之一,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被大家廣泛熟知。諸葛亮兌現了自己“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的諾言。
他的事蹟和曹操一樣容易被後人誤讀,但是他的政治理想卻沒有人能夠傳承下去,被塗上了道德的色彩,讓後人覺得他神通起來。沒錯,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在赤壁之戰也是不負眾望,出使東吳,舌戰群儒,達成聯盟,攜手周公瑾,戰勝曹操,和劉備一起經歷過蜀漢王朝創立的如魚得水的甜蜜期。
自赤壁之戰之後,確實相當於隱居於“江湖”,奪取益州卻是龐統建議並且出謀劃策的,奪取漢中是法正極力主張的,按照道理說打下蜀漢基礎的左膀右臂之人應該是龐統和法正才對。所以在赤壁之戰的戰後十五年後是很難看到諸葛亮的身影的,諸葛亮選擇的是沉默。
在劉備東征失敗之後,諸葛亮曾嘆息:“如果法正還在的話,一定會能阻止主公的東征”,這說明劉備之於諸葛亮是相敬如賓,劉備之於法正才是言聽計從,所以諸葛亮只能做馬後炮了,“事後諸葛亮”。
諸葛亮能來到劉備身邊輔佐,多數人認為會說是三顧茅廬,但是我認為在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是見過劉備的;諸葛亮在隆中洞悉天下大勢,曹操平定北方,諸葛亮認定曹操打荊州,所以去找劉備,劉備應該在諸葛亮未出山之前應該不怎麼把他當回事的,劉備應該是在得到徐庶的極力推薦之後,才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就是這樣的情形,我認為諸葛亮也沒被完全的重視。
那有人肯定會問:劉備為什麼要託孤於諸葛亮?
說實話這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處於當時的情形,當時的法正,龐統均已經身故,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人均已經不在人世,有威望和能力的,武將當中也只剩下趙雲和魏延了,能夠主持大局的謀士也只有諸葛亮了。
但是劉備放下心嗎?其實既是放心也是不放心,放心的情形是,對於諸葛亮的忠誠和能力,劉備是一點都沒有懷疑的,其中最放心的是諸葛亮的謹慎;所以在當時劉備想要進取中原,是靠的龐統和法正的,當然想要守住這個家業的話還得靠諸葛亮了。
那說劉備不放心的原因是,因為事關重大,因為託孤的情形不止是他的兒子劉禪,更有他一手打下的蜀漢王朝,此時的存在著內憂外患,外患不用說自然是曹魏和孫吳,內憂是:益州本地存在的三種勢力;1.益州的本土士族,2.東洲的劉璋舊部,3.荊州的劉備親信。所以劉備臨死之時深感憂慮,但也做出了驚人的政治智慧。
劉備臨死之時都考慮的這麼周密和晉升了,那為什麼蜀漢還是滅亡了呢?
其中主要原因我認為是諸葛亮還是一個人挑不起這個重擔來的,諸葛亮和曹操在某些情況是有相似處的,他們都是走的“依法治國”,但是曹操成功了,諸葛亮確實失敗了。所以對於諸葛亮的故事,後人更多的是對他:出師未捷身先死,以及三顧茅廬羨慕有加。
不可否認的是諸葛亮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的精神,他心繫天下,憂國憂民,廉潔奉公的精神,都是千古楷模;
-
3 # 光頭楊哥
其實大家都被《三國演義》羅貫中老先生給忽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並不是這樣,畢竟《三國演義》是一個文學作品,作者要立一個核心人物,也就是文章的主角。羅貫中老先生東拼西湊把很多於諸葛亮毫無關係的事情都硬生生的按在了孔明的頭上。
比如赤壁之戰中的借東風,其實是江東才子周瑜所為,為了塑造周瑜是個小氣之徒,作者用“拿來主義”的手段把原屬於周瑜的功勞給了諸葛亮。還有一點就是天下皆知的“空城計”。大家也許不知道,這樣的創舉居然是粗中有細的常山趙子龍所為。但是羅貫中為了神話諸葛孔明,把“常勝將軍”唯一的亮點也給抹殺掉了,只有安安心心給劉邦當保鏢工作了。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並不多受到劉備重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難說出口,只是到了劉備去世之時,朝中真是無人可用,才啟用了諸葛亮,。在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劉備還留有一手,若劉嬋不行,諸葛亮可用取而代之,這充分的說明了劉備對諸葛亮的不信任。
以上就是我對諸葛亮的看法,純屬個人看法,大家就當野史看看,如果不好,一笑了之而已!
-
4 # 一輩子的偽君子
現今諸葛亮的形象在大多數人心中是文學形象,也就是“半神”諸葛亮。
文學形象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諸葛亮從一名政治家變成了“半神”,書中的諸葛亮懂陰陽奇術,“借東風”“撒豆成兵”“算卦”等,儼然一副道士的形象,可我要說這些都是假的,是小說家之言,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不信教,不信鬼神的,比如諸葛亮對待五米教眾就是打壓,往死裡打壓,要是諸葛先生知道後世將他描繪成道士,不知是要氣成什麼樣了
歷史形象卓越的政治家
諸葛亮的人生巔峰是劉備去世,劉禪即位時期,在這段時期裡,諸葛亮大力奉行自己的政策——以法治國。劉備死後,朝堂動亂不安,蜀漢集團是很錯綜複雜的,等級階層分化嚴重,且是以“不仁不義”的方式奪取的,這導致劉備一倒,很多人不安分了,特別是原劉璋集團的人,從劉備、諸葛亮執政時期,蜀漢就發生過不間斷的農民起義,劉備死後的蜀漢是什麼樣的呢?諸葛亮的《出師表》告訴我們: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什麼意思呢?就是蜀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災難了,外有強敵,內有憂患。
不過諸葛亮執政時期,蜀漢又是什麼樣呢?鎮壓群臣,穩定內部,蜀國呈現井井有條的派象。諸葛亮治蜀有道啊!在這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能穩住局面的,縱觀歷史,也是少有,諸葛亮是絕對的大政治家,政治能力卓越,是處於頂尖的,陳壽就把諸葛亮比作管仲,蕭何,這倆人都是治世之才,陳壽《三國志》: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軍事難有建樹,北伐無功
陳壽對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作了評價:“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意思大概就是諸葛亮連年發動戰爭,均以失敗告終,所以說隨機應變這些將軍的才能,諸葛亮並不擅長。
但陳壽這是結果論,我只認同一半,俗話說得好,不以成敗論英雄,諸葛亮的北伐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天下未有變,蜀國內部問題比曹魏多太多,也難太多,曹魏內部安定,軍力強盛,諸葛亮北伐無異於螻蟻擋車,以卵擊石,但其首次兵出祁山,震驚朝野,後與司馬懿對峙,竟把司馬懿打得嚴守不出,匪夷所思。當然司馬懿統率能力其實有一定問題的,不過司馬懿的防守也是一種進攻,一種應對,但以奇襲著稱的司馬懿,反而不敢奇襲蜀軍,難得一見,可想而知諸葛亮還是有軍事才能的。
不過諸葛亮不是軍事天才,軍事上最大的建樹就是南征孟獲,但他絕對是擁有軍事才能的,是一流的軍事家,只不過沒達到頂尖水平而已,我們絕不能以成敗來直接否定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英氣逼人的小哥哥
大多數人眼裡,諸葛亮是一副長鬚羽扇綸巾的老學究模樣,比如這樣的:
可事實上諸葛亮可是很帥氣的小哥哥,《三國志》描述是: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也就是說,實際上諸葛亮是身高一米八多英氣偉岸的小哥哥,是這樣的:
我從未見過如此傲嬌之人
諸葛亮在大家心目中應該是個謙謙君子的形象,可實際上卻是傲嬌地不得了,比如大家看《三國》題材的影視劇中就會看到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稱讚什麼的,可實際上,《晉書》記載諸葛亮送司馬懿女人的衣服,司馬懿“怒”,請求天子讓自己出城打諸葛亮,得到的結果自然是不同意了。這時諸葛亮卻說:“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
什麼意思呢?就是此時諸葛亮來句神吐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司馬懿)真能打得過我,何必千里請戰呢?直接就出來打我了。”
還有《通典》:宣王(司馬懿)使二千餘人,就軍營東南角,大聲稱萬歲。亮使問之,答曰:“吳朝有使至,請降。”亮謂曰:“計吳朝必無降法。卿是六十老翁,何煩詭誑如此。”
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大概就是諸葛亮說:“孫十萬雖說是個渣男投降狂,那也不是三百六十度無理由腦殘渣啊,現在你有啥渣的理由?司馬懿你都是六十多歲的死老頭了,積點人品咋樣?就你小樣那兩下子,還在本相面前裝?”
還有:
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總之諸葛丞相的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
5 # 頭上朗月
謝謝邀請;其一,時隨境遷,斗轉星移;但"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所以,千百年來人們將孔明當作"智者"的化身而頂禮膜拜推崇有加,只因他自劉玄德三顧茅廬以來,妙計迭出,瀟灑從容,可謂"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其間涉歷白帝託孤的痛楚,再扶保後主繼往開來,六出祁山,力圖克復中原,不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一篇«出師表»更是名聞天下;其二,事實上,因為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創作思想主旨乃"擁劉貶曹",因此,對於劉皇叔軍師孔明的評述達到了美化渲染無以復加的地步;例如:草船借箭,空城計和借東風等基本均屬於虛構性的藝術發揮,而後世運用戲曲,評話等方式經久進行傳播,其影響力不容小覷;其三,"吹盡黃沙始到金",諸葛亮乃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官至西蜀丞相,武鄉侯,他為蜀漢基業從無到有,由弱轉強直至"三分天下有其一"居功至偉,為鞏固後期的國家政權也作出了極為卓越的貢獻;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1988年中宣部編纂的«華夏英傑錄»中,收集了神州上下五千年歷史湧現出的名人,諸葛亮赫然位列其中。以上僅個人見解,敬請指正。
-
6 # 阿慶還是阿慶
諸葛亮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會不走驚歎與孔明的多才多智,更惋惜於孔明最後的努力。一部三國,實在是孔明的小半部喋血史詩。
真實的孔明先生,雖然不會呼風喚雨,沒有草船借箭,更沒有擺下空城計,但是其為蜀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為三國格局的成行,為中國後代文化的興盛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首先在政治經濟方面,蜀漢久居偏遠的西南之地,南邊就是孟獲等少數民族,西邊則是羌族,歷來不守禮法,更少有讀書的人才。而自孔明輔佐劉備父子入川之後,勵精圖治,疏通水利,教導民眾耕種知識;開設學堂,著力培養後備人才;嚴肅法律,對犯錯誤的人該處罰就處罰;南面收服孟獲,西面連線羌族,東面密切與東吳的戰略聯盟,背面凝聚實力攻打曹魏,意圖能得以昌復漢室。
其次,在文學藝術方面。孔明
更是不遑多讓。大凡中國歷史,戰亂年代多有優秀的文人詩詞傳頌。曹操父子算是一個縮影,孔明的文學作品也不遑多讓。《前後出師表》傳頌千年,更讓人感動流淚。孔明給自己的孩子留下的家訓成為以後很多文人的修身依照。他更前後製造出孔明燈、木牛流馬等物品,更像是一種藝術品,諸葛連弩的發明,可謂戰爭藝術的體現。
第三,軍事能力方面。很多人在說孔明的軍事才能不若司馬懿,不然怎麼老是出不了祁山。先不說他打仗的本事究竟如何,單說他在蜀國軍隊建設,練兵佈陣方面就是一大奇才了。司馬懿在一次蜀軍撤退之後,檢視蜀軍營陣佈置,不由感嘆孔明真奇才也。到了唐朝李世民和李靖討論孔明的排兵佈陣,也認為漢書對孔明軍事能力的描述不足,主要原因是陳壽不懂軍事。以蜀國之弱,而幾年之後能起十萬之兵,數次攻打最強盛的魏國,往往能有所斬獲,可見他的能力了。之所以不能最終一統中原,實在是蜀國人太少,資源太少,而魏國過於強大了,單單曹魏騎兵就不是出了祁山的蜀軍所能對抗的。
第四,用人。這方面估計多有人的詬病。因為馬謖失了街亭,因為缺糧而放棄所佔選擇退兵。從孔明去世前對蜀國的安排即可看出,至少他對人的安排是非常到位的,即便他去世了也不影響蜀國暫時的自守。那麼馬謖這件事也不能說是用人不當,第一次出兵,趙雲自帶一路兵馬出斜谷最後也戰敗返回。可見不是選錯了人,而是當時情況過於複雜,第一次出兵,新手碰上了張頜這樣的百戰老將,兵精將勇,魏延也沒能擋住。
-
7 # 東方大狂俠
奇才聞天下,
軍政名家。
管仲樂毅可比他?
六出祁山志未酬,
遺恨史話!
為民為國家,
儉樸無華。
出師表皆衷情話。
七擒七縱誰能比,
自因量大!
幾十年過去,思想較為成熟,也就可以比較客觀的說說諸葛亮了。
須知,三國鼎立後本身就弱小的蜀國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的夷陵之慘敗,已經破壞了諸葛亮當初設計的戰略宏圖(隆中對),積攢的家底已經被劉備敗了一大半。因此後人評論諸葛亮六出祁山皆以失敗告終認為他只會治國,不太會行軍,這是大錯特錯的。以弱國敢於進攻強國,只有諸葛亮才敢做已經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東吳比蜀漢強不少但一直只能採取守勢,這也證明諸葛亮的軍事膽略。其實蜀漢之所以不能取勝原因很多,首先國力最弱,內部並不團結,糧草運輸困難,兵力不多,加上早期厲害的將領大都死了,後繼少人,任憑諸葛亮三頭六臂,沒有得心應手的人來排程,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另外連年征戰少有休生養息致使國庫空虛民怨極大,劉阿斗為什麼選擇投降,其實是沒有多少實力可拼了,拼下去也是失敗,還可能被殺身亡!民心也並不支援打下去,因此投降是劉阿斗明智的選擇。
諸葛亮以攻為守目的是尋找機會,問題是每一次都因為糧草不繼致使功敗垂成!所以他後來發明木牛流馬運輸糧草,但還是解決不了國小力弱的根本問題。三國相比,如果把魏當成獅子、東吳當成老虎、蜀漢不過等於一條狼,以狼之力如何兇猛狡猾終究是鬥不過獅子老虎的,這就叫基本實力!諸葛亮明白此中道理,但凡有百分之一的機會和希望他都會為完成劉備的囑託和施展自己的抱負而努力,這就是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原因!
諸葛亮雖然出師未捷身先死,但卻長使後世英雄淚沾襟!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己,這種為臣的精神還是值得後世學習和尊崇的!
-
8 # 白這個顏色
據【三國當事人傳】:【三國演義】的真正作者是諸葛亮的後人諸葛中,完全不顧三國事實添油加醋,美化其祖諸葛亮。【三國真情錄】載:【三顧茅廬】的真相: :劉備三次去見諸葛亮,茅廬內諸葛亮每次都與幾個寡婦私會,不敢出來。最後一次,諸葛亮與農夫隆中的老婆約會,被劉備當場撞上,諸葛亮不好意思,就胡說一通【隆中對】。諸葛亮實在混不下去了,才和一個賣草鞋的人去闖江湖。
三國之中,劉備曾派諸葛亮去東吳,諸葛亮看到東吳美女如雲,樂不思蜀,諸葛亮的舌戰群乳,說明了諸葛亮乃情場高手。被諸葛亮後人改寫成舌戰群儒,這在【三國志】中有明確記載。諸葛亮三氣周瑜,怎麼氣?諸葛亮給周瑜帶綠帽子。都是小喬惹的禍,諸葛亮與小喬,纏纏綿綿,周瑜活活氣死。
【三國民間傳】載:諸葛亮愛上孟獲的老婆,送了價值連城的定情物,當諸葛亮與孟獲老婆正在興奮中,孟獲忽然回來,諸葛亮只能躲在床下。等孟獲與老婆神魂顛倒時,諸葛亮突然從床下出來,擒住孟獲。諸葛亮七擒孟獲,只要想擒,諸葛亮能幾百擒孟獲。
【三國夜話】載: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為什麼揮淚?被馬謖老婆罵的,罵諸葛亮蛇蠍心腸,給馬謖帶了綠帽子又想獨霸,馬謖老婆罵完,後悔認識諸葛亮,撞在南牆上,一命嗚呼。
諸葛亮是多情之人,曹操曾經送美女39人,諸葛亮深表感謝,為什麼華容道曹操可以逃命,怎麼不派張飛去華容道?諸葛亮不想殺曹操。諸葛亮的智商情商非常人可比,英雄愛美女,也是無可非議的。
-
9 # 亭殿閣
民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魯迅曾批評《三國演義》:“與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是寬厚愛人的極端,但卻近似虛偽,諸葛亮是足智多謀的極端,但卻近似妖怪。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精通奇門遁甲之術,幾乎算無遺策,一個錦囊妙計就能玩弄敵軍於股掌之間,臨死前還能預知魏延的謀反和司馬懿的留下錦囊計誅殺魏延,並且嚇退司馬懿,雖說《三國演義》本意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其實這樣反而起了反效果,把諸葛亮抹黑成了一個神棍,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於是網上就出現了很多把諸葛亮“打回原形”的文章,比如說正史的諸葛亮不懂軍事、嫉賢妒能、窮兵黷武,專權欺主啥的。很多人看了這些網文,也沒有去真的去看正史的描述,就說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吹出來的,歷史上的諸葛亮多麼垃圾之類的。
其實在《三國演義》出現之前,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諸葛亮在歷朝歷代都備受推崇。究竟是某些網文譁眾取寵,還是諸葛亮真的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還是需要在《三國志》、《漢晉春秋》、《晉書》、《資治通鑑》等史料中找到答案。
演義沒有提到的頭銜
透過查閱史料,我發現原來諸葛亮還有那麼多《三國演義》沒有提到的頭銜:政治家,散文家,發明家,史稱“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袁子”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恆溫曾經遇見一個經歷諸葛亮治蜀時期的人,恆溫詢問他說:“現在的人有誰能夠和諸葛亮相提並論?”他回答說:“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也沒有覺得他有啥特別的,但是諸葛亮死後,才發現沒有能夠與他相提並論的。”
諸葛亮的政治成就
提到四川,大家肯定想起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諸葛亮在歷史上首次以法律形式制定了都江堰的管理與保護規範,這項規範一直沿用了兩千年,雖然說都江堰是戰國時期李冰父子組織修建的水利工程,但它能夠延續數千年灌溉著成都平原,使得成都地區成為當之無愧的天府之國,離不開諸葛亮制定的規範,這些,是《三國演義》沒有提到的。諸葛亮還特別重視蜀漢紡織業的發展,蜀錦暢銷全國,為蜀漢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尤其是魏國特別喜歡蜀錦,連敵對的魏國朝廷都把蜀錦作為對立功的臣子的獎賞,而這些,也是《三國演義》沒有提到的。
諸葛亮的文學成就
諸葛亮在文學上的成就也很高,“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的《出師表》僅從文學上看也是一篇十分優秀的散文,全篇入選了語文教材,除了《出師表》以外,諸葛亮其他的散文如《誡子書》等,也是十分著名的散文,其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而這些,是《三國演義》沒有提到的。
諸葛亮的發明成就
三國志記載稱“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發明家,他發明了能夠在懸崖峭壁之間如履平地的木牛流馬,能夠一發十箭的諸葛連弩,又著有《兵法二十四篇》,創造了《八陣圖》,相傳饅頭和孔明燈也是諸葛亮的發明。
遺計誅魏延與空城計
在正史上諸葛亮臨終之前並沒有留下什麼誅殺魏延和應對司馬懿的錦囊妙計,只是留下一句“令延斷後,姜維次之;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三國志”,諸葛亮根本就沒有留下什麼錦囊妙計要殺魏延,所以說諸葛亮謀殺魏延的人多看正史,別一方面說正史中魏延沒有反骨,另一方面說正史中諸葛亮害死魏延,這是把正史和演義結合起來了麼?還有人說空城計中,司馬懿之所以撤退,是因為養寇自重,然而正史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面對的敵人是曹真張郃,司馬懿遠在新城(或宛城),哪來的空城計?來一個根本就不存在的事情來證明司馬懿的養寇自重豈不荒謬?
因此,《三國演義》本想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卻忽略了諸葛亮在軍事才能以外的其他很多才能,把諸葛亮描述成神棍,為別人抹黑諸葛亮留下話柄,只能說是適得其反了。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回覆列表
演義這種東西,從民間傳說、話本、戲劇之類的脫胎而來,很多地方都有些皇帝的金鋤頭的味道。
而真實的諸葛亮,不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軍事雖非所長,也可以以弱攻強,當得起司馬宣王“天下奇才”之稱。
更可貴的是,諸葛亮出將入相,攬軍政大權於一身,但自己沒有篡位,也沒有給自己子孫太多的政治地位和權力,更沒有藉機攬財,而是事必躬親,幾乎是累死在軍務政事之中。其死後,連生前的政敵都為之悲痛。才能和品德達到這樣高度的人,在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可能都是十分罕見的。我覺得諸葛丞相最神的應該就是讓我們忘了蜀漢的弱小,讓我們忘了三足鼎立的那個“鼎”如果按實力算根本就立不住,讓我們覺得蜀漢還是有光復漢室的機會,讓我們覺得蜀漢輸了一定是有國力弱之外的其他問題。
他在後期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撐起了這個“鼎”的一足,讓弱國壓著強國打而不顯得違和,這足以說明歷史中的丞相比小說中的還要神。
出將入相
這四個字翻遍史書,也堪堪不過一手之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