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乙九丁

    頭上有角的動物有牛、羊、鹿、犀牛及傳說中的龍。非洲的角馬也屬牛類的。從牛羊鹿來看,龍應當也是吃素的。因為角足食草動物以防禦、自衛的武器。據說有的蛇和蜥蜴也有角狀物,但沒有見過。蛇可不吃素,蜥蜴吃素不吃素都有。大約它們的角和長頸鹿的角屬差不多的作用,是嚇唬別的動物的角狀物而不是真正的角。食肉動物應當是不長角的,沒那個必要,有爪和牙就足夠了。

  • 2 # 樹上有個丫叉

    按最直觀的理解。食肉動物絕大多數都是以強大的咬合力作為捕獵利器,一口封喉。

    那麼如果它們頭部長有角,那將會嚴重影響它們的捕獵行動。

  • 3 # 淡淡一掬水

    有。變色龍。但屬於爬行類小型動物,把昆蟲也算作肉食的話。大型動物沒見過,也沒有聽說過。就是六千萬年的恐龍食肉的也都沒有長角的。

  • 4 # 長島男爵

    其實沒有絕對的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

    只不過是主要吃肉偶爾吃素,

    和主要吃素偶爾吃肉的區別,

    主要吃肉的動物似乎都沒有角吧。

  • 5 # 來看世界呀

    陸地食草動物有些頭上長角,但都是防禦性武器,畢竟頭的活動性遠不如四肢,而陸地食肉動物基本沒有長角的,不過海洋中卻不乏長角或者長者稀奇古怪結構的食肉動物。

    角這東西一般長在腦袋上,而腦袋又重又大脖子也粗,腦袋的活動性就很差,眼睛長在腦袋上,如果獵物從後邊攻擊的話,腦袋就不能第一時間頂到,而猛獸襲擊也因為需要保證成功率等問題,需要潛伏偷襲,並不是靠奔跑速度正面剛,只有在已經被猛獸抓住喉嚨或者在前方攻擊的時候,腦袋上的角才能較好地防禦,所以也偶有被也就用角對穿的獅子,但畢竟是很少且很偶然的情況。角很難作為一種常規武器靈活地重創敵人,而且食草動物的角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競爭交配物件,和性選擇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陸地食肉動物代之而來的是強健的四肢、鋒利的牙齒和靈巧的活動性,這樣在戰鬥中就靈活得多。在進化的過程中兩者大體向著不同的方向進化,猛獸則是越來越強的牙齒咬合力和靈活強健的四肢,食草動物則是大體型加上長牙、角作為武器。

    海洋中的動物就不同了,因為海水的阻力比陸地和空氣中大得多,所以海洋脊椎生物的體型多是接近流線型的,四肢演化為鰭,就只能拼體型和嘴巴,無脊椎動物的形態特徵更多,大家基本上都沒有角,但是在海洋中角的用途和陸地上也有不同,猛獸仍然是以快速的活動和尖利的牙齒為主要的捕獵武器,只有少數鬚鯨是靠嘴巴里特化成濃密鬚子的牙齒濾食水中的小魚小蝦。不過也有少數是長角的,獨角鯨就是這樣一種動物,它們也是哺乳動物,也是食肉動物,但是它們不靠角捕食,根據現代研究,它們的這個角其實是一種外露的退化的牙齒,上邊可能分佈著一些探測水壓溫度的感受器,在可能和性選擇有關,也就是這個遺留的長牙其實是和同類競爭時用的,雌鯨沒有這個東西,而這個長牙也常因雄性之間的爭鬥而斷掉,它們捕獵主要靠速度靠牙齒。

    蛇類中的角蝰,也長有兩個小角,但其實那只是兩片刺狀角鱗,和食草動物的角的構成物質和作用都不同,主要是協助打洞。食草動物的角更多的是用來“內鬥”,是和性選擇有關的性狀,而不是為了對抗猛獸,當然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 6 # 怪羅科普

    如果你所說的“肉食動物”指的是食肉類哺乳動物,那麼我所知道的唯一一種就是金豺(Canis aureus),這種動物偶爾會在頭骨後面長出一個小角狀的東西。

    我看到回答裡有人說了獨角鯨(它也是哺乳動物),我也想到了,便去確認了下,原來那個奇特的“角”是它的牙齒!

    這裡要說明的是,從我知道的來看,金豺這種可能也不算角,算是頭骨的一部分,但它更像我們所說的角。

    這種“角”通常被毛皮覆蓋,不易發現,但是確實存在,而且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物品,被商家炒作成“護身符”。

    圖為:金豺的角

    另外,我們知道的那些有角的食草動物其實也會吃肉,不然它們的營養很難均衡,所有野生動物都是把自己“手”能抓到的所有東西都吃了。

    就拿這些有角的動物來說吧,它們需要補充許多鈣,特別是鹿,它們每年都會掉角,顯然草中不可能有這麼多鈣存在。

    這裡要說明的是,食草動物只會偶爾食肉,因為肉吃多了,它們也會“消化不良”。

    如果你說“肉食動物”的是任何主要以肉為食的生物,那就太多了,很多爬行動物都有,各種角蜥蜴或變色龍等等。

    擴充套件閱讀:為什麼一般都是食草動物長角?

    基因突變是一個完全隨機的過程,但是自然選擇卻需要符合環境,我們所熟悉的有角動物都是偶蹄目哺乳動物,這些角必須是符合它們的相關需求。

    這些角可能是為了更好的戰鬥,這是生存所需,但是這些角有一個奇怪的作用,就是它們變成了雄性健康的標緻,也就是說這是拿到交配權的重要“物品”。

    但也有可能符合“累贅原理”,就像孔雀的尾巴,雄性孔雀有了這樣一個厚重的尾巴只會讓它們更容易被抓到吃掉。雖然更容易被抓到,但它們卻依然存活,這能說明什麼,唯一能說明的是它們更強,這就是著名的“不利條件,才足以服人”。

    很多偶蹄類的角開始肯定是為了生存,比如它們可以用這些角去摩擦啃不動的樹皮,得到它們賴以生存的礦物質,但是很多動物的角後面進化成完全為了吸引異性的累贅了!

  • 7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由於它們不同的生態位,在食物鏈中所處的層級和扮演的功能也有根本性的不同,因此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它們的身體特徵和捕食習慣存在天壤之別。

    幾乎所有的肉食性動物,為了快速、準確、有效地捕食到獵物,都逐漸地進化成或擁有尖銳的牙齒、或有巨大的咬合力、或有強大的爆發力、或有敏捷的四肢、或有尖銳的腳爪等等,以上特徵或多或少地在肉食動物身上得到完美地呈現。而草食性動物的生存原則逐漸進化為靈活的身軀、較快的奔跑速度、長久的耐力、強大的繁殖能力、有效的防禦手段,使它們能夠及時發現危險和躲避威脅。而雜食性動物的身體特徵以及行為能力,則處於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之間。

    在腦袋上長角,無疑會增加頭部的重量,對於肉食性動物來說,絕對是一個累贅,因為角的作用不可能比尖銳的牙齒和巨大的咬合力有效,反而不利於捕食。而對於草食性動物來說,具有尖銳的角,對於一定程度上防禦肉食性動物的襲擊、相同個體之間競爭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長角的動物幾乎都是草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中很難發現,無論是陸地還是海洋中的動物,都基本上遵循著這樣的規律。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陸地上的肉食性動物-角蝰蛇,頭部前方有兩個尖尖的突起,看上去就像角一樣,但這個角本質上和其它陸地上食草動物頭上的角作用不同,角蝰蛇用它並不是防禦和爭鬥用的,而是協助鑽洞,它的捕食手段則是用纏繞力和牙齒。

    再比如海洋中的獨角鯨,它屬於鯨類中的齒鯨,為肉食性動物,它的頭部前方長有長達2米多的尖角,形態上非常誇張,但根據生物學家的研究發現,這個角和陸地上草食性動物頭上角的作用也完全不一樣,這個角是它們上顎左側的牙齒所形成的,主要作用也不是為了捕食,而是為了探測身邊海水的鹽分濃度、溫度以及在同類之間爭奪配偶的主要武器,獨角鯨的捕食手段,還是依靠它們的牙齒。

  • 8 # x祥子

    肉食動物這個定義太廣泛了……是吃肉的動物還是像獅子老虎那樣的?現在大部分人們只是看到書上或電視上所謂的食草動物溫順可愛……其實大錯特錯,所有的草食動物都不應該叫草食動物,它們都是雜食動物,有肉吃的時候基本上是不吃草的,但在進化的過程中它們的身體構造把它們偏向於適合草食性,但如果在野外你遇到野生草食性動物,有可能會攻擊人類,甚至會吃掉你的內臟……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是美好的,但現實很殘酷的[呲牙]

  • 9 # 科普子期君

    一般來說,沒有

    不是出於某種巧合,而是出於很好的理由。在這裡要了解的關鍵是,角或尖刺是獵物防禦掠食者的肪御工具,而不是狩獵者的進攻工具。

    在自然界中,無論是螞蟻、眼鏡王蛇、金鷹、貓科動物、鱷魚還是鯊魚,這些動物都至少使用兩種工具來捕食獵物。

    強有力的下巴、牙齒或喙。靈敏的肢體未端(例如爪子)。

    對食肉動物來說,它必須擁有可以快速操縱的武器才能更好地捕捉獵物。而實際上,如果使用頭部的角作為進攻的武器,那將很難集中注意力。諸如牛角、尖刺、羽毛筆之類的東西可以被歸類為“盔甲”。盔甲有助於防禦,而不是進攻。

    盔甲實際上很笨重,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這是一個明顯的缺點。但是,如果是獵物,盔甲肯定有其用途。從類推的角度來看,這就像是裝甲戰車的權衡取捨,機動性、防禦性裝甲、進攻性火力。通常,這些效能不能同時擁有全部三個。任何較厚的鍍層或較大的武器都會以犧性速度為代價。

    這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在那個時代,具有最強大的盔甲的物種(例如劍龍、三角龍、甲龍)都是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如果霸王龍附上重重的盔甲,那麼他在追逐獵物時將會處於嚴重的劣勢。

    有趣的是,角還可以在食草動物中起到輔助的目的,如吸引伴侶。但是,它們很少成為攻擊性工具。下面介紹幾種經典的利用角來防禦的食草動物。

    八種用角作為防禦手段的食草動物

    早期三角龍

    Eotriceratops於2007年被命名,它生活在6800萬年前的加拿大。它的名字意為“早期的三角龍”,因為它看起來很像三角龍,但存在於數百萬年前。由於三角龍非常出名,所以它的的外表(尖角褶邊,眼睛上的兩個長角和鼻子上的一個短角)可能看起來很熟悉,但是有些東西使這種動物特別,那就是它的大小。根據古生物學家的說法,它的頭骨長3米,重如汽車!整個動物大概有9-10米長,體重超過霸王龍。Eotriceratops可能是三角龍的祖先(直到Eotriceratops的發現,它才被認為是最大的有角恐龍)。

    中葉龍

    中葉龍這個角質龍的褶邊上有奇怪的彎曲角。它長約七米,最初被誤認為是另一種恐龍,Albertaceratops直到2010年才被命名。Medusaceratops的意思是“美杜莎角狀的臉”,因為鉤上的角像蛇的形狀。Medusaceratops的化石在美國蒙大拿州發現,它生活在7700萬年前。

    五角龍

    據說五角龍的頭顱骨是所有陸生動物中最大的(儘管翼龍和Eotriceratops都可以與之抗衡)。它的名字意思是“五角臉”。這可能會引起誤解,因為它的兩個角實際上是大多數角頂龍所擁有的普通頭骨(在眼下呈尖峰狀突起),但在五角龍中特別大。五角龍的另一個有趣特徵是褶邊,它比其他角頂龍的心形略呈心形且垂直,褶邊有兩個洞,當動物活著時,它們被面板覆蓋。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面板顏色鮮豔,被用來嚇倒掠食者並挑戰其同種競爭對手。儘管這僅僅是推測,但它們甚至有可能改變面板的顏色和圖案。曾經在新墨西哥發現了五角龍的化石,那是一頭很大的野獸,長8米,重5.5噸。

    靈龍

    Einiosaurus於1985年被發現,並於1995年被命名,它的名字意為“野牛蜥蜴”。儘管與霸王龍有密切的聯絡,但它的外觀卻大不相同。它的褶邊上只有兩個長而直的角,一個向前彎曲的鼻角,類似於開瓶器。儘管鼻角可能不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武器,但褶邊中的直角可能用於保護它免受大型食肉恐龍的咬傷,因為這些角可以阻止它們咬住褶邊的脖子。

    破甲龍

    Diabloceratops的意思是“惡魔角臉”,它的化石在美國猶他州被發現。它的鼻角很小,但額角很大,而在褶邊頂部則更大。這四個角,加上向前彎曲的褶邊,給這種動物一種怪異的外觀,與已知的所有其他有角恐龍不同。破甲龍似乎是一種原始的有角恐龍,因為它與原角龍有一些解剖學特徵,它的下巴很大,這表明它的牙非常有力。許多物種都會使用像它們的巨大喙和角一樣的武器來對抗掠食者。

    魯貝龍

    魯貝龍的褶邊角比戟龍的要小得多,但是它的鼻角很大,顯然是一種強大的防禦武器。不同於完全由角蛋白製成的犀牛角(由相同的蛋白質和指甲製成),魯貝龍和大多數其他角頂龍的角由覆蓋在角蛋白鞘上的骨核組成。角蛋白通常不會石化,因此角藻類動物的角在博物館和化石照片中看起來更長且更尖銳。但是,如果沒有角蛋白套,就不可能確切知道角有多長。魯貝龍的另一個特殊特徵是褶邊頂部的直角,其覆蓋範圍使尖端幾乎彼此接觸。

    Coahuilaceratops magnacuerna

    Coahuilaceratops magnacuerna與五角龍密切相關,發現於墨西哥北部。它的鼻角很小,但額角很大,是已知恐龍中最大的,約一米半,重量大約是5噸(大象大小),長約7米。它在2010年被描述為是Ceratopsian動物的最新成員之一,並且是所有恐龍中最壯觀的動物之一。

    Kosmoceratops

    Kosmoceratops的角不少於13個(如果算出頜骨,則為十五)。被科學家稱為“所有恐龍中最華麗的動物和已知的最神奇的動物之一。它的名字的意思是“華麗的角臉”。奇怪的是,褶邊朝前的角和眉毛朝下的彎曲角並不適用於防禦攻擊,可能是用於恐嚇掠食者的。Kosmoceratops生活在北美西部,在美國猶他州發現了它的化石。

  • 10 # 獵奇動物社

    “角”常見於食草動物的頭部,比如鹿、羊、牛、羚羊等等,而我們常見的食肉動物,比如獅虎豹等都是沒有角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食肉動物都沒有角呢?答案是否定的。大自然千奇百怪,動物的形態也各異,只不過長角的食肉動物相對較少而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誰是長角的食肉動物?

    食草動物長角的都有哪些?它們為什麼會長角?

    食草動物簡單來說就是以植物為食的動物,它包含的種類很多,包括大部分的哺乳動物、小部分的爬行動物等。但是從食草動物這個術語泛指的是有蹄類哺乳動物。

    在所有的有蹄類哺乳動物中,除了大象以外,其他的動物都是有角的。那麼,它們為什麼會有角呢?

    答案很簡單,從生物演化的角度看,任何動物的演化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作為食草動物,它們沒有食肉動物的利爪和尖牙,但是它們依然需要爭鬥,為了配偶爭鬥、為了領地爭鬥以及與食肉動物戰鬥,而角就是它們的利器。

    動物的角是由死亡細胞的角化(變性)蛋白質組成的,因此比較堅硬,再配合上末端的尖,讓食草動物也有了一定的攻擊性。而大象作為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它有著靈活的鼻子、龐大的體型以及尖長的象牙作為攻擊武器,因此也就不需要進化出角了。

    那麼,在所有的食肉動物中,長角的有哪些呢?

    上面我們說過,角是食草動物防禦和攻擊的武器,而食肉動物都有尖利的牙齒作為攻擊的武器,所以角對於大多數食肉動物來說是“累贅”。但,凡事都有例外,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長角的食肉動物。

    食肉牛龍

    從這種動物的名字我們就能發現它的三個特點,一個是食肉,一個是恐龍,最後一個就是像牛,而牛最有標誌性的器官就是牛角。因此,食肉牛龍同時滿足食肉且有角。

    食肉牛龍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末期的一種大型食肉恐龍,它主要分佈以南美洲的阿根廷,屬於蜥臀目阿貝力龍科,與爆誕龍、奧卡龍屬同科成員。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頭部眼睛上方長著兩個觸角。生物學家分析,這兩個觸角可能是食肉牛龍與同類決鬥的“利器”,因為從食肉牛龍的化石看,它兩腳行走且身體呈直線,位於頭頂的兩個角在高速奔跑下有著巨大的殺傷力。

    有許多小夥伴說:一角鯨不也是長著角的食肉動物嗎?從名字上看,一角鯨有角還是鯨魚,貌似符合有角的食肉動物的要求,但是,一角鯨的角不是角。

    一角鯨是一種大型的哺乳動物,它與藍鯨一樣同屬哺乳綱鯨目。成年的一角鯨體長平均在5米左右,體重平均在1.2噸左右。一角鯨有著“變色”的能力,初生時,它的體色為深灰色,到1-2歲,體色變為紫灰色,到了成年後,身體表面開始出現白色的斑塊,隨著年齡的增長,白斑慢慢擴大,到了30歲以後,一角鯨的體色就會完全變成白色。

    在一角鯨的生長過程中,改變的不僅是體型和體色,還有牙齒。初生的一角鯨就有1.5米長,80公斤左右的體重,其上顎也有兩顆大的牙齒,到1歲左右時,上顎兩顆牙齒中左邊的一顆會呈螺旋狀向外生長,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這顆牙齒會越來越長,直到長到2-3米時停止生長。

    由於這顆牙齒太明顯而且位於頭部,所以許多人認為這是一角鯨的角。其實,這只是一角鯨的牙齒而已。

    總結

    在現存的食肉動物確實沒有長角的,但是在白堊紀時期,食肉牛龍則是長著角的食肉動物,而且食肉牛龍也是唯一一種長著角的食肉動物。

  • 11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現代動物中有角的大多數是食草動物,有角的食肉動物很罕見,蛇類中有幾種看似有角,如角蝰,但這是角質鱗,並不是真正的角。我查了下資料,史前有種恐龍長有角,且是食肉動物。這就是食肉牛龍。

    食肉牛龍又叫牛龍,是大型獸腳類恐龍的一個屬,生活在大約7200萬到699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南美洲。從一個儲存完好的骨骼中得知,它是南半球化石最多的獸腳類動物之一。這具骨骼於1984年被發現,是在阿根廷的丘布特省從拉科洛尼亞地層的岩石中發現的。食肉牛龍拉丁語意思是“吃肉的公牛”,暗指它像公牛一樣的角。

    食肉牛龍是一群大型獸腳亞目動物,在白堊紀晚期佔據岡瓦納大陸南部的大型捕食生態位。 食肉牛龍是一種體型輕盈的兩足食肉動物,體長8至9米,體重至少1.35噸。作為獸腳亞目動物,食肉牛龍進化的高度專業化和與眾不同。它的眼睛上方有角,這是所有其他食肉恐龍都沒有的特徵,它有一個非常粗壯的頭骨,位於肌肉發達的脖子上。

    食肉牛龍進一步的特徵是小而退化的前肢和細長的後肢。骨骼化石保留了大量的面板印痕,顯示出直徑約為5毫米的小而不重疊的鑲嵌鱗片,被排列在身體兩側的大突起打斷,沒有羽毛的痕跡。 獨特的犄角和肌肉發達的脖子可能曾被用於和同類角鬥。根據不同的研究,相互競爭的食肉牛龍可能會用快速的頭部打擊、用它們頭骨的上側緩慢的推動、或者用它們的角作為減震器正面碰撞來互相爭鬥。

    食肉牛龍的進食習慣仍然不清楚,一些研究表明這種動物能夠捕食非常大的獵物,如蜥腳類恐龍,而其他研究發現它主要捕食相對較小的動物。食肉牛龍非常適合奔跑,可能是最快的大型獸腳類動物之一。

  • 12 # 風華燃盡指間砂

    有啊,例如牛龍

    牛龍 ,又名食肉牛龍、肉食牛龍,屬於獸腳亞目角鼻龍下目的阿貝力龍科,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由於頭頂有兩隻角,顧名思義為牛龍,模式種薩氏食肉牛龍。食肉牛龍生活白堊紀末期的(麥斯特里希特階)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由發現很多南美洲恐龍的何塞·波拿巴(Jose F. Bonaparte)在1985年所描述及命名。食肉牛龍是種擅長奔跑的高速掠食者,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龍,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里,加上小腿較細、腦袋高、尾巴偏細、腿部極其長,也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根據唯一發現的一個很完整的骨架,食肉牛龍體長8米,體重3噸,臀高3米。

    食肉牛龍的模式種是薩氏食肉牛龍(C. sastrei)。屬名在拉丁語的意思是“食肉的牛”(carn意思是“肉食”,taurus意思是“牛”),因為它們眼睛上方有一對類似牛的角。種名則是以發現標本的Anselmo Sastre為名,化石即是在他的牧場中發現的。

    食肉牛龍的化石為止目前僅發現一具,但非常完整,完整度高達72%,缺少絕大部分尾巴、絕大部分小腿及雙腳,並具有多排的小型皮內成骨,是少數發現面板痕跡的非虛骨龍類獸腳類恐龍,除了牛龍外,只有似松鼠龍和昆卡獵龍兩種非虛骨龍類發現過面板痕跡。食肉牛龍與阿貝力龍都屬於阿貝力龍科,阿貝力龍科是白堊紀末期,南方各大陸的優勢頂級掠食動物。

  • 13 # 楊興9876

    現有的動物中,分為九大綱目,其實除了我們常見的哺乳動物,還有千奇百怪的品種。

    但是我們常見的哺乳動物中,分為草食和肉食動物,還有雜食性動物。

    一般來說,草食動物才會長角,肉食和雜食性動物都不長角。這主要是從動物的實用性來自然選擇的結果吧。

    食草動物為了抵抗肉食動物和爭奪配偶,而長出了角。因為肉食動物有較強牙齒,所以角的用處不大。在進化過程中也就掏汰了。

    當然,世界千奇百怪,很多我們不瞭解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對一個男的一見鍾情,他拿我當備胎,他還是個渣男,我把他刪了現在又想聯絡他,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