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裡的銀杏樹

    魏國相國公叔痤以“相人薦士”而聞名,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向魏惠王舉薦商鞅。他的那句“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的薦士名言讓商鞅在歷史上名聲大振,公叔痤也因此博得了知人薦士的好名聲。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公叔痤對商鞅的舉薦大有問題。公叔痤雖然發現了商鞅“有奇才”,但他一直到臨死前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並直言“願王舉國以聽之”,而這個時候商鞅的職位不過是相國府中的中庶子,位卑職輕—魏王再怎麼糊塗,也不可能把國家大事全部交給一個自己不瞭解的小侍從吧?因此,魏王的默然不應並不是如後人所說的昏庸,相反倒是很現實的選擇。而導致這個結果的便是公叔痤。

    公叔痤正確推薦商鞅的辦法應該是漸漸委以他重任,讓商鞅慢慢在魏國的官場上打出名聲,為其最終得到魏王的認可做鋪墊。可惜,商鞅在公叔痤手下一直是中庶子,並未得到提拔與重用。因此,公叔痤後來的那句薦言看上去就像是個笑話。

    其實,原本默默無聞、後被舉薦擔當重任的並非沒有成功的例子,後來的韓信便是一個。但蕭何的薦士方式與公叔痤大不一樣:他先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後不惜擅離職守、月下相追,更是極力維護韓信的威望,足見其薦士的誠意。對比之下,公叔痤的薦士方式就拙劣多了。

    公叔痤後面說的話更顯示出他的拙劣,他告訴魏王,如果不用商鞅就殺掉商鞅,絕不能讓他到別國去,可當他得知魏王不一定會錄用商鞅後,又故意告知商鞅,讓其快走,理由是什麼公私分明。表面看來,公孫痤是在設身處地為魏國、為商鞅考慮,可最後的結果呢?薦士沒有成功,商鞅還是去了秦國,最後幫助秦國打得魏國狼狽不堪。這絕對是公叔痤留下的錯誤,而他臨終前舉薦商鞅則更多是在往自己臉上貼金,最後再給自己博一個好名聲罷了。

  • 2 # 茹欣似悅

    公叔痤(?-前361年),戰國時期魏國大臣。在田文死後,擔任魏國相國,並娶魏國公主為妻。

    上述為公叔痤的基本資訊。

    公叔痤身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在他臨死的時候舉薦公孫鞅(後來的商鞅)為相國。

    公元前361年,公叔痤病重,魏惠王親自前去探望並問及身後之事。公叔痤說:“我的中庶子公孫鞅”,雖然年輕,但很有才幹,希望大王將全部國事交給他。

    從表面上看,公叔痤似乎是個愛才、惜才的人。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1、如果真的愛才,不願埋沒人才。為何等到臨死才推薦公孫鞅?上文說過,公孫鞅雖然年輕,但很有才幹。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公叔痤早就知道公孫鞅是個人才,既然是人才不是越早用越好嗎?

    2、公叔痤若是想舉薦公孫鞅,像打仗或其他重要事務也可以交給他來做,增加一點曝光機會。也不會僅僅只做一箇中庶子(相當於領導身邊的秘書)。

    3、公叔痤也有過前科,吳起就是被他排擠出去的。既然這樣,他是真心想舉薦公孫鞅嗎?

    OK,根據上面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公叔痤沒必要等到快死的時候才推舉公孫鞅。前期完全有機會,而且他早就知道公孫鞅是個人才。

    為什麼之前不用,等到快死了才用呢?

    1、害怕被取代。公叔痤知道公孫鞅能力在他之上,如果重用他,難免有一天會爬到自己頭上。吳起就是個例子,之前因害怕吳起取代他的位置,便設計將吳起驅逐出魏國。

    2、留下愛才的美名。反正自己快死了,也不怕被取代,在這個時候把公孫鞅推舉給魏王,不管他是用還是不用,這個愛才之名自己是收定了。

    至此,結論就出來了,公叔痤怕自己的相位不保,因而不用公孫鞅。後面舉薦公孫鞅,其實也是不想自己落個嫉賢妒能的罵名。

    公叔痤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推薦了公孫鞅,但在明白魏惠王並不打算啟用公孫鞅時,便建議殺了他。而後,又召見了公孫鞅,跟他說:“如果魏王不用你,我建議他殺了你”。公孫鞅則說:“他不用我,又怎麼會殺我呢?”

    最後這段話也可能是出於人快死了的本心吧!畢竟公叔痤也是常人,也有私心,最後的舉動就當是他的將功補過吧。

    後來的後來,公孫鞅去了秦國。在那裡實行了變法,後因功受封於商地,號為商君,故稱為商鞅。史稱“商鞅變法。”

  • 3 # 秋山澪舍

    不請自來,題主勿怪。

    衛鞅也就是商鞅,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在秦國實行的變法,成功讓秦國走向了戰國頂尖行列,之前曾看到有人對衛鞅進行評價,意思是說若無衛鞅,便無秦孝公後的六世秦國,由此可見世人對商鞅才能的認可。

    公叔痤知其賢,未及進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賢,未及進.會痤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痤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史記·商鞅列傳》

    根據史記的記載,我們可以清楚瞭解到公叔痤是知道衛鞅的才華,我們只看後半段,會覺公叔痤一心為國著想,接連推薦衛鞅,想讓魏惠王重用,但看前半段,“公叔痤知其賢,未及進,”意思就是公叔痤很早就知道衛鞅的才能,卻遲遲未向魏惠王舉薦,直到自己大病快要駕鶴西去時,才向魏惠王推薦商鞅,那這又是為何?

    嫉妒才能,害怕被取代

    公叔痤雖為魏國名臣,但絕稱不上是賢臣。公叔痤在田文死後,繼承了魏國相國一職,深受魏惠王重用,還娶了魏國公主。被拜相國,娶公主,會聯想到什麼?一定是公叔痤處心積慮為魏國著想,其實並不然,公叔痤是個把個人利益看得比國家利益更要重要的人。戰國名將吳起,就曾和公叔痤一同在魏國共事,公主最初也是要嫁給吳起,但公叔痤從中作梗,不僅沒讓二人有機會成親,還接連排擠吳起,最終把他逼出魏國。到了衛鞅這裡,公叔痤把衛鞅招為了自己門客,他深知衛鞅的才能,但就是不向魏惠王推薦,因為公叔痤深知衛鞅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如果衛鞅被重用,那自己這魏國相國的位置可就不保了。

    臨死推薦,想留薦才美名

    那為何公叔痤在死的時候推薦衛鞅?要筆者來說,人真的是一個奇怪的東西,明明在生前名聲不好,還想要在死後贏得一個好名聲,公叔痤就是這樣。他生前害怕衛鞅奪取相國的位置損害自己的利益,所以沒有舉薦。可到他快死的時候,不管衛鞅被不被重用都無法損害自己的利益,而且衛鞅如果被魏惠王重用展現出自己的才華,那在後世的評價裡就會多加一筆,“衛鞅能有如此成就,完全拜公叔痤所薦,”就等於公叔痤平白無故得了個薦賢美名,所以他才會臨死的時候,把衛鞅推薦給魏惠王。

    總結

    綜上所述,筆者覺得公叔痤到臨死才推薦衛鞅,明顯是害怕衛鞅取代他的位置,這種助人害己的事情公叔痤絕對做不出來。等到公叔痤想博美名推薦衛鞅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魏惠王根本就未曾想過要重用衛鞅。衛鞅到了秦國受到秦孝公重用才展現出自己的才能,但公叔痤也如願以償在《史記·商鞅列傳》裡留下了名字,不過和他想要的薦才美名差遠了。

    我是見青山嫵媚丶,喜歡亂侃,喜歡抬槓

  • 4 # 古樓殘卷

    公叔痤明知商鞅有才,卻在臨死前才舉薦,人人都有私心,公叔痤也不例外。

    公叔痤,是戰國時期魏國的相國,並娶了魏國公主為妻,在當時的魏國,他的權勢如日中天。公叔痤會識人,有識人之明,然而很是自私,個人利益大於國家利益。

    再談商鞅之前,先看一下公叔痤曾經做的一件不地到的事。方面吳起在魏國如日中天,打敗秦國,奪取河西,魏國成為中原霸主,吳起在魏國的魏王一度非常高,此時公叔痤坐不住了,憂心忡忡,因此才有了魏王要嫁公主給吳起的試探,從而導致君臣離心,吳起出走。後來公叔痤則順理成章的娶了公主。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公叔痤的為人。

    因此當初留下商鞅,是他發現商鞅的才能,想留為己用,然而如果過早的舉薦商鞅,以商鞅的才能一旦被重要,則必然威脅到公叔痤的地位,這是他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而且公叔痤還被秦國俘虜過,此時如果舉薦商鞅而且被重要,自己則很可能萬劫不復!

    因此在他身體還康健的時候,他是不會舉薦商鞅的,因此魏王對於商鞅這個名字壓根就沒聽說過。後來直到自己不行的時候,才舉薦商鞅,不得不說公叔痤老丞相真是老狐狸,為何這樣說呢?此時舉薦商鞅對他有百利而無一害,首先可以為他博取賢明,其次,商鞅被重用的話,也威脅不到他的地位了,然後對國家而言也是大魏之福。

    因此我們看到史記中曾對公叔痤的一句評價,公叔痤知其賢,未及進。而未及進,三個字很形象的間接的評價了公叔痤的為人,嫉賢妒能。

    從吳起到商鞅,都是因為公叔痤使得魏國與兩個天下大才失之交臂,公叔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罪孽深重!

    所以瞭解了公叔痤的為人之後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到臨死前才舉薦商鞅!

  • 5 # 山有扶酥

    公叔痤是個妒賢嫉能的人,他不能看著比他有才能的商鞅一步步升遷,影響他的仕途。自知他賢明,也還讓他當個中庶子,相當於他的秘書,不給他統兵治國的機會,這一點把控的死死的。

    妒賢嫉能這不是我編的,吳起都知道吧,以幾萬魏武卒打敗秦軍,奪取河西之地,立有大功一件。當時公叔痤任魏國丞相,容不下吳起,怕頂替他的位置,設計陷害,逼走吳起。從這一點看起,公叔痤一是嫉妒,二是怕自己官位不保啊。

    所以臨死前,他不必擔心這種問題了,就推薦商鞅了唄。結果商鞅一沒名氣,二沒戰功,即使給魏王推薦,魏國也不會用的。

  • 6 # 長城說歷史

    公叔痤明知衛鞅才能,卻為何臨死才推薦?

    魏國的公叔座也是比較有才能人,為什麼會在臨死的時候,推薦衛鞅給魏惠王。主要是衛鞅的才能比公叔座厲害;只有公叔座臨死,魏惠王才能接納進諫;只有公叔座臨死,魏國急需人才。

    (公叔座劇照)

    一:衛鞅比公叔座有才能

    歷史上公叔座與衛鞅是很好的朋友,按照這種關係,應該是很早的時候,就把衛鞅推薦魏惠王,可是公叔座沒有這樣做。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公叔座最瞭解衛鞅,說明衛鞅比公叔座有才能。如果公叔座提早把衛鞅推薦給魏惠王,害怕魏惠王重視衛鞅,而冷落了自己,讓自己得不到重用,這都是人性的一面,充分的反映了公叔座對朋友也是有私心的,這也是當時的形式所迫,不得不這樣做。

    (商鞅即衛鞅劇照)

    二:只有公叔座臨死,魏惠王才能接納進諫

    當時魏國受形式所迫,知道秦國的厲害,並且公叔座在魏惠王心中,已經算是比較有才能的人了,如果在想自己推薦人才,魏惠王也不好接納,畢竟公叔座是自己的女婿,也不會相信有這麼有才能的人。從朋友角度出發,公叔座臨死把衛鞅推薦給魏惠王,這說明了公叔座想讓魏惠王接納衛鞅,也想讓衛鞅得到重用,這也是幫助自己朋友,做到了盡義盡忠的原則。

    三:只有公叔座臨死,魏國急需人才

    如果在公叔座臨死的時候,向魏惠王推薦衛鞅。處於當時魏國的大環境之下,正需要卓越的人才。首先秦國對魏國造成了威脅,魏惠王會想自己的國家最為重要,肯定會接受衛鞅這樣的人才。從這裡也看出,公叔座這樣做的好處,是為了讓衛鞅得到魏惠王的重用,進而來抵抗秦國,又體現出了公叔座,為魏國著想,也為衛鞅著想,這樣起到了一箭雙鵰的作用。

    (魏惠王劇照)

    品史公曰:公叔座從衛鞅是否能得到魏惠王的重用,魏國是否急需人才,自己不被衛鞅的才能所幹擾,又考慮到魏國大環境的形式,秦國對魏國的虎視眈眈,因此在自己臨死的時候,推薦了衛鞅給魏惠王。

    文:長城品史

  • 7 # 夜航船水手

    這個問題,我分別從公叔痤、魏惠王、衛鞅三個人的角度來分析。

    公叔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公叔痤有識人的才能和不太寬廣的心胸。

    曾逼走吳起

    吳起本是衛人,為了建功立業曾經周遊列國,以求出頭。在魯國曾經展露過人的軍事才華,後來被魯國國君疏遠,吳起投奔到魏國雄心壯志的魏文王麾下。魏文王圖謀霸業,果斷啟用吳起任為大將負責攻略西方的秦地。當時魏國經過李悝(kui)的變法國力逐漸強盛,更兼吳起確實軍事才能出眾,順利攻取了黃河以西的大片秦國土地,魏國設立西河郡。魏文王順便任命吳起為西河郡郡守,治理該地區,同時防禦秦國的反擊。吳起果然不負眾望,抵禦住秦軍的反攻,而且將當地治理的很出色。抽空改革了軍制,由戰時招募,改為培養職業軍人。並實行按標準選拔,分軍種訓練的先進理念。

    荀子說的:

    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魏之武卒正是吳起首創,而秦尚未經過變法,銳士還沒有出現。所以,魏武卒成為戰鬥力最強的存在。可以看出來,吳起既有領軍才能又有治理才能還有改革軍制的規劃只能,遠非常人可比。到了魏武侯時期依然戰功赫赫,剛剛陰晉之戰大敗秦軍,又向秦國腹地反擊。

    這個時候,公叔座剛剛登上相國寶座,又做了駙馬,春風得意。但是公叔座看見吳起,老怕被搶了位置。就像把吳起逼走。

    公叔座聽從謀士的建議,耍了個陰謀,離間了魏武侯與吳起的關係。這下可好,吳起怕威武王幹掉他,就跑到楚國去了。楚國啟用吳起變法強國,很快重新崛起。魏武侯還感激公叔座呢,看,相國果然沒看錯,吳起就是不忠於大魏。

    公叔座在這件事上算不算小人一個呢。很明顯的。然而,公叔座穩坐相位二十多年,直到死,相位也在他手裡。深處戰國之時,魏國又是舞臺上的重要國家,他沒有能力是佔不住的如此重要的位置的。

    魏惠王已經沒有大志

    魏國經過文侯變法圖強,一度爭霸戰國諸雄,又經武侯的軍事攻略,風光無兩。但是武侯政治才能有限,等武侯一死,盟國韓、趙竟然插手魏國國君的繼承。魏惠王最終勝出,三晉的聯盟也解散了。雖然惠王時期依然是鼎盛,但是他跟他老子一樣,更重視軍事優勢而放棄了深化制度改革,國力已失去了強勁的上升之勢。魏惠王因為儲位的關係,將聯合三晉攻略共同攻略天下的策略改為三晉內鬥。而且,魏惠王依然相從軍事上解決問題,不想從政治上解決問題,比如後來啟用龐涓。

    魏惠王沒有雄心壯志,自然對相國的才能要求就沒那麼高了,公叔座作為三朝元老,能力已經足夠執掌相位。當老大的不去求賢才,那自然別人也不好推薦不是。

    衛鞅來魏的目的

    衛鞅跟吳起一樣,也是衛國人,作為國際友人在魏國生活。書上說,衛鞅年輕的時候就收到李悝、吳起的影響喜好刑名之學。而吳起的變法也是學的李悝。當時的魏國也是變法相對來說比較徹底的,所以魏國強盛,秦、楚、齊都不得不低頭。衛鞅到魏國來,就是要看看這個法到底是怎麼運轉的。看看《法經》到底是如何落到實處的。他依靠自己的才華得到公叔座的賞識,做了公叔痤的助理,這個位置對衛鞅來說實在是蠻不錯的。

    衛鞅看到的魏國前面說了,魏、趙、韓反目成仇,秦、楚、齊趁機分化三晉,坐收漁利。後來竟然為了躲避秦國的威脅遷都,從安邑(山西境內)向東遷到大梁(河南)。魏國實在不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啊。衛鞅很清楚,如果君王不支援,政治上是難有作為。魏國因為變革而強,卻已經忘記了強盛的原因,過於看重軍事,政治改革成了夾生飯,難以有所作為。所以,他並沒有要求公叔座推薦他。

    衛鞅的才能很大一部分是與公叔座重疊的,而能力又強過公叔痤。所以,公叔痤對衛鞅很好而不給他發揮的空間。其實,當時的商鞅確實不用太著急,公叔座死的時候,商鞅也就35歲而已。公叔座當時已經很老了,幹不動的時候再推薦倒也不成問題。問題是他甚至不給商鞅露臉的機會,以至於魏惠王根本就不相信商鞅又什麼才華。魏惠王還以為這個執掌相位25年的老人又透過推薦相國保留其家族的政治影響力呢。

  • 8 # 庭下靈

    第一:公叔痤嫉妒商鞅,這一點是肯定的,商鞅在秦國變法,能力出眾這是世所公認的,公叔痤知道商鞅的能力,不然也不會對魏國國君說出不能用就殺了他的話,這不是坑人嗎,你這樣說不逼走商鞅才怪,沒死在魏國就是商鞅命大啊。

    第二:害怕失去自己的地位,公叔痤在魏國地位高,如果魏王重用了商鞅,那就沒自己什麼事兒了,這在我們現實中其實很常見,比如你有個朋友很厲害,而你在職場中很可能不會把他推薦給你的老闆,當然,這是我的個人想法,有不同意見可以交流。

  • 9 # 漩渦鳴人yy

    公孫痤這個人呢,是魏王手底下的一大能人,當然他的能力重點體現在他的識人,他能夠清楚的看清一個人最需要什麼,一個人有多少才能,才能對於這個國家影響會如何。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在魏王的授意之下,逼走了吳起。

    其實這一條很多人都拿來作為公孫痤一直到臨死的時候才推薦商鞅的理由之一,這是一條道理。

    商鞅這個人,其實他的某些毛病和諸葛亮有點相似的,諸葛亮這個人做事情有個什麼毛病呢,事無鉅細,就什麼事情都得她來管,無論是大事小事,所有蜀國的事情必須送到他那裡統一處理以後,他才覺得放心。

    商鞅實際上也有這個毛病,秦國變法那麼複雜,那麼龐大的一個工程,商鞅什麼事情都自己幹,包括去得罪秦國權貴,曾經有人告訴商鞅,說你應該功成身退,避免以後捲入不該有的漩渦之中。商鞅表示,如果離了他請我便不能持續下去,他還是抱有一絲僥倖,最後真的出了事情,也是自己出面去得罪權貴,所以這個人掌控慾望很強烈。

    公孫痤一開始看商鞅的時候,可能很早就已經看出來商鞅做事情的特點,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得事事躬親,那這樣的人你就算把他扶直上臺了,到時候你一旦違背了他做事情的宗旨,它仍然還是會把你給處理掉,仙人不能夠作為盟友,也不能夠作為朋友,只能夠作為一種知己,為他根本就沒有朋友的權利。

    公孫痤這個人認識別人的眼光特別高,所以他也看到了這點,因此他也不選擇幫助商鞅,你如果有命被魏王看中了,那是你自己的命 那我也沒辦法,但是你如果上不了臺,那對我的好處更多,所以對於你這個學生,我更多的是不願意去向魏王推薦。

    當然對於公孫痤來講,事實上他需要思考的另外一個問題也特別嚴重,也就是魏惠王手底下的勢力,事實上已經趨近於飽和,也就是說魏惠王手底下的官職也就那麼多,大家搶來搶去也就那幾個官職,那還剩的了什麼殘羹剩飯來給你,商鞅持,就算有你商鞅樂意去吃那點東西嗎?

    這是很多人沒有辦法看到的一點,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一點,只有在公孫挫死了以後,他才能夠創造這樣的空間,讓商鞅去實現自己的才能。

    那我們去想想。這個情況也只有公孫措施了以後才有可能。

    對於公孫痤來講,他臨死的時候像為王推薦這個商鞅,其實還有另外一層用意,那就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魏國因為自己的國力強盛,因為自己名聲在外,整天有大量的人才從魏王的手底下過濾,無論是丞相還是秦國各大官職,對於為王推薦人才成為一個常態化的事物,魏王自己感覺都煩了。

  • 10 # 河東來

    這可能涉及道家的用人傳統。

    公叔痤這個名字的意思,代表是一個皇族名字,意思就是一個叫痤的人,是魏國公爵的叔叔。

    衛鞅,又名公孫鞅,後來被分封於商地,所以又名為商鞅,這也是代表一個皇族名字,意思就是一個叫鞅的人,是衛國公爵的孫子。

    他們都屬於道家的貴族,注意,史書記載商鞅後來三見秦孝公闡述的都是道家學說,分別是“帝道”、“王道”、“霸道”,或許這樣還不明瞭,按今義表述的準確意思應該是“成為大神的方法”、“成為神的方法”、“成為強人的方法”。

    所謂道家人物,是儒教國家的中流砥柱,而且道家的領頭人一般都是皇族,是貴族中的貴族,諸侯國一般都比較排外,用一個外國的道家人物是很困難的,尤其是讓他擔任道家的領頭人物太師,簡直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太師具有訓御君主和百官的職能,任何君主都不願意憑空多出來一個老師來管自己,不像儒家最高人物的太傅,或者兵家最高人物的太保那麼容易。

    所以公叔痤臨死才予以推薦,是一種對用人體制的不心甘,是對於商鞅價值的直接肯定,是對於商鞅作為道家人物達不到最佳利用程度不得已的選擇。

    為什麼商鞅到秦國受到了重用?

    是因為秦國被視為蠻夷,對於宗教創神不感興趣,卻對世俗管理情有獨鍾,秦國的國君對當神之路不感冒,卻願意做一個強人,所以商鞅可以到秦國運用他的帝王之術,掌控道家人物才能掌控的國運,一展所長。

  • 11 # 難得糊塗961229025

    公叔痤逼走吳起,證明他是個嫉賢妒能的人,怎麼可能推薦衛鞅威脅他的地位呢?他臨死才推薦衛鞅,無非是為了“識人薦賢”的名聲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年輕人,有房貸有車貸,有孩子有老人,過的到底有多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