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名鋒醫生
-
2 # 頭報信
新生兒他有以下的正常異常。
第1點,我們從感知發育可以看到新生兒,它有視覺感應功能,它的瞳孔對光有反應,在安靜清晰的時候,可以出現短暫的注視物體,他會固定的,這個時候你不要以為寶寶突然間沒有反應了,這是他的一個正常的反應,但是他只能看我看到15~20cm內的事物。
第2點新生兒他會有痛覺,但是他比較遲鈍,所以有的嬰兒兒突然間被摔到地下或者怎麼樣子的,他有的時候沒感覺,他不會出現大哭,這個時候你也要警惕小孩子有沒有摔傷的情況,因為他的痛覺是比較遲鈍的。
第3點就是我們的小孩剛出生的時候他會經常的哭,因為他尿溼了或者是拉粑粑了,他會肚子餓,這些哭聲都是一個正常的異常的反應,所以你不要以為他哭了,他就會有什麼疾病發生或者是哪裡不好,因為他哭就是對大人的一個呼叫。
第4點,有的寶寶他在睡夢過程中會突然的驚叫,或者會突然的抽搐,其實這都是,一個正常異常的一個反應,因為寶寶他在大腦在發育的過程中,還沒有完全發育,所以他會有這些反應。
第5點就是有的寶寶吃完奶了以後,會突然的打嗝,還要流口水,其實這也是一個正常的異常的反應因為他吃奶過程中進入了大量的空氣,他就會出現膈肌的痙攣,就會出現 嗝逆。
第6點就說寶寶有的時候吃的太多了,這時候寶寶的胃腸脹大,所以他肚子裡面不消化,所以就會引起有的腸絞痛之類的反應,他就會哭鬧。
第7點就是說,寶寶有的時候會拉一些綠色的大便,這些綠色的大便其實也是正常的,所以父母親不必那麼要緊張。
綜上所述大概就是有這麼多幾點,所以我們在養育嬰兒的時候,如果你覺得是小朋友吃的太多了,然後他吃飽了以後,我們可以把它抱起來拍拍背,把吃了過多的氣體排出來,如果小孩子是積食的話,我們可以把小朋友躺在我們的大腿上給他按按背,可以促使那些氣體排出,再一個我們經常給小朋友做腹部的按摩,順時針的輕輕的按摩大概50~100次,這樣也可以幫助他的胃內的食物消化,還有來就是不要給小嬰兒做大刺激的動作,對他大腦的發育很不好,他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會出現驚厥,所以我們養育一個小孩子要時時刻刻觀察他的哭聲,還要觀察他的餵養養,觀察他尿布的次數,還要觀察他睡眠的狀態,這樣我們才可以養好一個小嬰兒。
-
3 # 豌豆媽媽育兒
新生兒指的是出生28天的寶寶,說到新生兒身上的“異常”現象還是挺多的,尤其是新手父母,提前瞭解這些“異常”現象,讓自己做到心裡有數。
新生兒常見的“異常”現象黃疸越來越嚴重
新生兒出生一週會孩子的臉會越來越黃,和剛出生相比,這屬於正常現象,新生兒黃疸會在出生兩週後逐漸減少,入股孩子過了半個月之後黃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加重了,就要去醫院,確定孩子是否是由生理性黃疸轉為病理性黃疸。
正常的生理性黃疸,媽媽們只要堅持讓新生兒多吃多排洩,就可以幫助孩子儘快的排出體內多餘的膽紅素。
新生兒蛻皮
新生兒會在出生1-2周後開始出現蛻皮,這是因為孩子從羊水中出來,環境變得更加乾燥、寒冷,加上新生兒的表皮和真皮連線不緊密,就會出現蛻皮的現象,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情況。
新生兒蛻皮父母要做到:
不要用手去撕孩子的皮,避免對孩子造成傷害;做好面板滋潤,避免孩子因為蛻皮面板上出現小口子,導致的感染;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蛻皮出現在寶寶出生後,一旦孩子出生的時候身體就有魚鱗片或者蛻皮的跡象,就要小心是病理性的。
驚跳反射
驚跳反射是天生的,一旦外界的聲音過大或者突然出現噪音,孩子會高舉胳膊,雙手向上,很多老人會說孩子被嚇到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新生兒面對外部環境表現出來的自然反應。
雖然驚跳反射不是被嚇到,但是很多新生兒會因為驚跳反射而嚇醒,所以在月子裡,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最好給寶寶包襁褓。固定雙手,避免雙手亂動。
奶泡
很多媽媽會發現新生兒的嘴唇上會長出一個大大的泡泡,這個被稱為奶泡,是因為孩子在吮吸母乳的過程中因為用力而磨出來的泡,家長不用刻意的去弄破或者過多的關注,這些奶泡會隨著孩子的吮吸自己消失。
抓握反射
新生兒的抓握反射,指嬰兒出生後雙手會自己握成拳,一旦把手指或者其他東西放進寶寶的手掌中,孩子會緊緊的握住,很多父母會認為這是孩子十分有力,事實上這是孩子的生理反射。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強行掰開寶寶的手指,一旦強行掰開,容易導致寶寶的小手受傷,讓寶寶自然握拳,這種抓握反射會在出月子後逐漸消失。
嬰兒的青蛙腿
新生兒因為在子宮裡蜷縮了十個月,所以孩子出生後雙腿是彎曲的,就像青蛙腿一樣,以前很多人覺得孩子的腿不夠直,怕孩子長成羅圈腿,就會強行裹蠟燭包,對於新生兒來說,蠟燭包是十分危險的。
強行拉直新生兒的雙腿是十分危險的,因為新生兒的大腿是嵌入大腿根部的,強行的拉直容易導致大腿脫臼,而孩子不會說話,很容易造成潛在的危害。
奶痂
很多寶寶出生的時候乾乾淨淨,過一段時間如果長時間沒有洗頭就會在頭上結出一層厚厚的黃色的痂,俗稱奶痂。
奶痂是因為新生兒剛出生面板上會有一層油脂,如果嬰兒長時間不洗頭,灰塵和這層油脂就容易出現結痂,對於嬰兒不疼不癢,只是不美觀。
父母最好不要用手去扣,正確的做法是:
用橄欖油塗抹在奶痂上,等待奶痂溼潤後用棉籤一點一點去擦拭,可以多去重複幾次,千萬不要過於用力。
嬰兒鼻塞
新生兒很容易出現鼻塞的現象,尤其是出生在冬天的寶寶,這種情況並不代表著孩子生病了,因為新生兒鼻道狹長,冬天空氣乾燥,很容易在鼻孔裡形成鼻屎,一旦出現鼻屎寶寶的鼻孔容易被堵塞,就會出現喘氣、呼吸不暢、鼻塞等情況。
可以看看寶寶的鼻孔是否有鼻屎,用棉籤蘸水,放進鼻孔裡進行溼潤,幫害孩子慢慢挪出,也可以用蔥尖在寶寶鼻子轉一轉,透過打噴嚏來清理鼻屎。
頻繁的吃奶
月子裡的寶寶在出生一週左右會迎來第一個猛長期,本來孩子是吃了睡睡了吃,迎來猛長期的時候,嬰兒的睡眠會變短,清醒的特別頻繁,甚至一小時一醒,很多新手媽媽會以為孩子沒有吃飽,其實並非如此。
只要觀察寶寶的排洩量,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沒有吃飽。
攢肚子
嬰兒攢肚子多出現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二個月,不過有些寶寶長得快,月子裡也會出現攢肚子。
孩子攢肚子會出現幾天不排便,但是沒有痛苦,大便呈金黃色,不幹結。一旦孩子出現了幾天不排便,別擔心,先觀察,別把便秘和攢肚子傻傻分不清。
打嗝或者吐奶
嬰兒打嗝和吐奶都屬於正常情況,不過有些寶寶吐奶的會比較厲害,吐奶十分頻繁,有時候會呈噴射狀,只要寶寶吐奶後表現正常,吐的奶也沒有異味,代表一切正常。每個寶寶都不同,有的嬰兒出了月子就不吐了,有的寶寶可能需要吐到半歲。
如何緩解寶寶吐奶:
把孩子的上半身墊高;少食多餐,一次不要吃得過多;堅持拍嗝、豎抱;怎樣讓新生兒更好帶新生兒階段是媽媽們摸索著找竅門的階段,怎麼樣才能讓新生兒更好帶,其實在月子裡媽媽就要開始有意識的去培養寶寶。
堅持吃-玩-睡原則
在《實用程式育兒法》中,作者特雷西·霍格說要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培養起孩子吃-玩-睡的程式,這樣做的目的,可以幫助孩子更加有效的建立起規律的作息,為孩子好帶打好基礎。
不要養成奶睡的習慣
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建議媽媽們做起來餵奶,因為躺著餵母乳,更容易讓寶寶邊吃邊睡,也更容易出現奶睡的情況。
新生兒階段是寶寶最好帶的階段,作為父母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可以在以後的養育道路上生下不少力,所以新生兒階段媽媽們需要多用點心思,逐漸幫助孩子培養起來規律的作息。
-
4 # 孕嬰幫幫媽
新生兒抵抗力差,因此新手爸媽會擔心他們生病。但其實小寶寶有些看似異常的表現是正常情況,這些是不需要專門治療的,爸爸媽媽也不用太擔心。
寶寶出現這些情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新手爸媽別瞎操心1、攢肚子
媽媽們可能會發現寶寶的小肚子鼓脹脹並且有些硬硬的,擔心他們是不是吃壞了肚子。這其實攢肚子,新生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媽媽只需要給他們揉揉肚子,一次不要喂太多奶即可。
2、腿伸不直
一些老人為了讓寶寶將來有一雙筆直的雙腿,從小會給孩子“綁腿”,這種做法是在害寶寶。小孩子肌肉力量弱,骨骼也沒有長好,腿伸不直是正常情況,等到3歲後腿部力量才會增強。而且新生兒都有輕微的羅圈腿,不需要矯正。
3、面板粗糙
剛出生的寶寶面板是皺巴巴、紅彤彤的,看起來比較粗糙,這是羊水浸泡導致的。通常一個月後寶寶的面板會換新,表層的胎脂和其他東西完全脫落後就會出現一張白嫩水靈的小臉。
4、睡覺時突然驚醒
很多寶寶半夜正在睡眠中會突然驚醒哭鬧,尋求媽媽的懷抱。這也是正常的反應,寶寶可能是做夢或者聽到聲音被嚇醒了,是一種本能的反應。也有些是身體不自知的應激反應,比如正睡的時候,突然有從床上掉下來的感覺。
5、吐奶
吐奶不一定是生病了不好好吃奶,寶寶胃部很小,可能是吃得太多或者太急促導致的。發生吐奶的情況,輕拍寶寶背部可以緩解不舒服的感覺。
新生兒雖然比較脆弱,但只要好好照看,身體不會出現大問題,爸爸媽媽也不用太緊張,這樣反而會把自己搞得手忙腳亂。
我是幫媽,一名高階育嬰師,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
5 # 兒科周醫生
新生兒有哪些常見的的特殊生理狀態呢?
1、生理性黃疸: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表現之一。一般黃疸於出生後2-3天出現,7-8天達到高峰,10-12天黃疸消退。
新生兒由於毛細血管豐富,當血清膽紅素超過85umol/L(5mg/dL)即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新生兒膽紅素增高以未結合膽紅素為主。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主要是膽紅素生成過多,肝細胞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差,血漿白蛋白結合膽紅素的能力不足,由於胎糞含膽紅素多,排洩延遲,使膽紅素重吸收。
2、新生兒“馬牙”:是口腔上顎的中線和齒齦可見黃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顆粒,其實是口腔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的分泌物沉積形成的類似於“馬牙”的脂肪墊。幾周後可自行消退,不可用針挑,以免感染。
3、假乳房或假月經:男女新生兒生後4-7天,均可以有乳腺增大,類似蠶豆大小,一般2-3周可以消退。主要是來自於母親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導致。部分女嬰生後5-7天陰道流出少許血性分泌物,或非膿性分泌物,持續一週,是由於母親體內雌激素突然中斷導致,均是生理現象,不用處理。
新生兒剛出生應從哪些方面加強護理?1、保溫:出生首先是保暖,即可用預熱過的乾毛巾擦乾全身,並採取保溫措施,使寶寶處於中性溫度中。剛出生寶寶應與母親在一起,採取“袋鼠式護理”。早產兒體重<2000g應將寶寶置於暖箱中保暖。
2、餵養:正常足月兒生後半小時即開始接觸母親乳頭,以促進乳汁分泌,提倡母乳餵養,早接觸、早吸吮和早開奶。一般3小時一次哺乳,每天7-8次哺乳。
寶寶吃飽的表現是吃奶後安靜,無腹脹,體重增加正常,即足月兒15g-30g/天,平均20g/L。
3、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低氧時可以適當給氧,但是早產兒切忌常規性吸氧,特殊情況在專科臨床指導下可以輔助呼吸。
4、預防感染:要嚴格嬰兒室消毒隔離,接觸新生兒要勤洗手,注意與疾病寶寶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5、面板護理:要勤洗澡,足月兒每天一次洗澡,保持面板清潔。保持臍帶殘端清潔乾燥。衣服宜寬鬆,綿柔。儘量不穿化纖面料衣服及尿不溼。
6、出生後實施預防接種:如卡介苗、乙肝疫苗。早產兒及面板破損暫時延緩。
7、新生兒疾病篩查:如足底採血做唐氏篩查及先天性甲狀腺低下篩查。
4、新生兒紅斑及粟粒疹:新生兒生後1-2天在頭部、軀幹及四肢出現大小不等的多型斑丘疹,是新生兒紅斑,1-2天后自然消失。也可因皮脂腺堆積,在鼻尖、鼻翼、顏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的黃白色皮疹,又稱新生兒粟粒疹,一般脫皮後自然消失。
-
6 # 寶盒媽媽
在去年,我還是個新手媽媽,對於小寶寶的到來,有些地方也是充滿了好奇和擔憂,例如,小傢伙鼻子上有一圈白色點點,我那時候心裡的第一感覺,這麼小的娃娃還長白頭啊?還有小傢伙睡覺總是一驚一驚的,家裡人總說孩子膽小,是被嚇的,除了這些,還有像是寶寶總是打嗝,嘴裡愛吐泡泡等現象,我那時候都出現過各種擔憂。所以對於很多的新手媽媽來說,一個有價值的育兒經驗是必須要學習的,這樣,在面對自己寶寶的時候,就不會各種擔心和焦慮,也能信心滿滿的面對孩子。
1. 胎便顏色
新生兒剛出生下來的時候,第一次的便便是深墨綠色或者黑色的,我家娃娃是在出生後(下午出生)的第二天上午拉的,一般都是在12小時左右會排便,大概2-4天后,便便就正常了。
在醫院的時候,醫生會讓媽媽關注寶寶的排便情況。
2. 黃疸(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
許多新生兒都要面臨黃疸問題,我家寶寶剛出生時粉粉嫩嫩的,當時心裡還高興,我們沒有黃疸哦,然後在第六天,小屁孩的黃疸明顯曾漲,那時候吃醫院開的茵梔黃,拉的稀里嘩啦的。後來到醫院檢查,說是母乳性黃疸,於是我停了將近十天的母乳,配合茵梔黃和陽光浴,寶寶二十多天的時候成功退黃。但是後來有專家說母乳性黃疸可以繼續母乳,那時候我還是選擇了停掉,因為心裡擔憂啊。
生理性黃疸: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有輕微食慾不振,膽色素的數值平均十一到十二毫克左右。足月兒在黃疸高峰期不超過12毫克/分升,早產兒不超過15毫克/分升。
病理性黃疸:出生後24小時就出現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週至數週內才開始出現黃疸,伴有其它臨床症狀,或血清結合膽紅素大於25.7μmol/L(1.5mg/dl)。
像是過去人說用布在嘴裡擦,小孩退黃,又或者是黃疸不用管它,這樣的說法,
切記不要盲目聽,一定要尊重科學!
Ps:關於寶寶日光浴去黃疸,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切記保護寶寶的眼睛,不要直視太陽,並且一次日光浴在1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3.新生兒吐泡泡
一說到寶寶吐泡泡,大家都會聯想到——肺炎?我家娃娃月子裡的泡泡就沒停過,一直到4-6個月,還依然吐泡泡,在這期間,我也檢查過幾次,雖然知道寶寶一切正常,但是作為媽媽來說,確認孩子沒事,才放心啊。
對這個情況,如果寶寶喝奶,狀態,都是正常的,那就不用太擔心。有的肺炎是不發燒不咳嗽的,但是孩子會有狀態不佳,並且嗆奶頻繁,或者呼吸急促的狀態。
2個月以下的寶寶呼吸頻率一分鐘60次以下是正常的,怎麼數寶寶呼吸頻率呢?
媽媽或者爸爸摸著寶寶小肚子,小肚子起伏一次為呼吸一次。
小嬰兒吐泡泡,也是在排出在媽媽肚子裡喝的羊水哦。
4.胎脂
這個就像是寶寶面板上蒙了一層白色的油脂一樣,看的媽媽是想摳也不敢摳的,這都是沒問題的,這是寶寶出生帶來的保護層,一段時間後就會去除。
5. 粟粒疹
這個百分之40%的小嬰兒都會有,是正常的,我家娃娃小鼻子上都是,一直到兩個多月的時候才消失,像是寶寶臉上不多的話,不需要特殊處理。
6. 新生兒脫皮
一般在寶寶四肢,耳後會有這樣的現象,新生兒幾乎都會經歷蛻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狀態都正常就沒事,要是出現蛻皮後紅腫水泡啥的,一定要去醫院哦。
我記得我家娃娃蛻皮也就十多天後就沒有這個症狀了。
7. 嬰兒呼吸不規律
對於小寶貝的出生,我還是新手媽媽的時候,寶寶的呼吸頻率在我看來是真的挺快的,所以那時候我會聯想到各種問題,實際上,在寶寶出生後2周內,呼吸頻率在一分鐘40左右,有的小娃娃80次的都有,只要身體正常,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小寶寶是以腹式呼吸為主,小肚子起起伏伏,努力呼吸~
8、驚跳反應
因為這個,寶寶奶奶總是一臉憂愁的說寶寶膽子太小了,需要有人看著睡覺。實際上呢,是因為小嬰兒在睡著的時候會有區域性的雞肉抽動,倘若受到輕微刺激,像是強光,震動啥的,小嬰兒小手向上張開,抖一下,之後又收回,因為小嬰兒的神經系統還在發育,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
一般處理方式是媽媽可以抱起寶寶,讓孩子有包裹的感覺。這個反應一般在4個月左右的時候會消失。
9.打嗝
小嬰兒打嗝起來,能持續一分鐘都不消停的,並且一天打嗝好幾次,那是因為寶寶吃多或者食管受到酸刺激,可以給寶寶喂點水或者奶,也就是“噎嗝”,就可以了。
10. 嬰兒牙床上的白點
這個是小馬牙哦,一般1-10顆都有,嬰兒出生後2周左右就會吸收,不要聽家裡老一輩說什麼要給它擦破,因為很有可能會引發感染,實在擔心,就去醫院聽醫生的。
-
7 # qq樣
新生兒偶爾打噴嚏並不是感冒的現象,新生兒鼻腔血液執行較旺盛,鼻腔小且短,受外界的刺激會引起打噴嚏。只要寶寶沒有留鼻涕這類就沒事。
一般女寶寶會出現的情況,剛出生會有紅色的尿液,這是“假月經”情況。過幾天會消退。
新生兒“脫皮”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會出現這情況。若“脫皮”合併紅腫,或水泡等其它情況側需要就診,其它的不需要。我們這老話小孩“脫皮”長得快,長肉的時候。
粟粒診,一般在新生兒鼻尖,鼻翼。有針尖大小的黃白色小點。一般脫完皮後會自行消退。
-
8 # 北京月嫂燕子姐
1.生理性黃疸。只要不超過一定的黃疸值就沒事。
2.打噴嚏,新生兒因為剛剛從母體裡出來,比較敏感,所以就打噴嚏。不是感冒了。
3.扭來扭去的,憋的滿臉通紅。這是寶寶在運動運動,不是身體不舒服了。
4.蛻皮,寶寶全身都會蛻皮。這是正常的。
5.女性有的會有假月經,假白帶。這是受母體雌性激素的影響,正常的。
6.睡覺時突然大哭一聲,然後又睡了,那是做夢了。正常。
7.肚臍痂掉了後會滲血,有分泌物,正常的。
8.有時候看東西會成鬥雞眼,正常的,
9有時候四肢會突然抖動幾下,正常的。
以上的現象都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療。
-
9 # 育兒曉幫手號
正常的新生兒在出生後,可能會出現一些特殊的表現。猛一看上去,好似新生兒得了什麼病,其實這些特殊的表現僅在新生兒期發生,是新生兒期特殊的生理現象,常常不需要什麼特殊治療,數日後就會自行消失的。 新生兒期會出現哪些特殊的生理現象呢?較為常見的有: (1)生理性黃疸:表現為新生兒生後皮膚髮黃,精神、吃奶都挺好,沒有其他不正常的表現。 (2)生理性體重下降:表現為新生兒生後2-3天體重沒有增加,反而暫時性下降了。 (3)假月經:新生女嬰在生後出現陰道少量出血的短暫現象。 (4)乳房腫大與泌乳:男、女新生兒在出生後都可能出現乳房腫大,或發生類似泌乳的現象。 (5)“螳螂嘴”與“馬牙”:表現為在新生兒嘴內二側頰部有肥厚的脂肪墊,俗稱“螳螂嘴”;牙齦部有散在的淡黃色和米粒大小顆粒,俗稱“馬牙”。 家長們知道了這些新生兒期會出現的特殊生理現象,一旦遇到時,就不會驚慌失措了。
-
10 # 千千諾策
其實新生兒有很多有趣得異常,大部分很多任豆回答了,我說說我發現的兩點。
1,眼睛得顏色。我兒子剛出生時得眼睛顏色有點藍,我就覺得很奇怪,懷疑是不是自己看錯了,還叫我媽一起看,最後確定真的是藍色的。為了解開我的疑問,我去百度查了下,原來是因為嬰兒的鞏膜較薄透見了鞏膜內襯脈絡色素層的顏色,就是呈青藍色或青紫色,這是屬於生理想象,以後會慢慢恢復為黑色,所以不用擔心。
2,嬰兒臉上會有一粒粒細小的白白得顆粒。我媽說那是寶寶在換面板。其實那是寶寶的脂肪粒。十分容易去除,過段時間就會自行消除的,所以家長們不要擔心。
父母們都會對脆弱的新生兒過多關注,寶寶有些異常就讓寶爸寶媽們擔心。但是有一些是正常得現象,新生兒都會出現的現象,寶爸寶媽們還是應該知道的。
-
11 # 幽離問道
確實新生兒會有一些“正常的異常”,往往讓新媽媽們擔心緊張,急起來亂投醫。其實大可不必這樣,瞭解了下面關於“正常的異常”就可以愉快的做個淡定從容的新媽媽了。
1、新生兒黃疸。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天左右檢測出黃疸,新爸媽們不要過於擔心,只要黃疸值不過分高(一般非病性黃疸值在7~12),新爸媽們無需多處理,正常餵養就好,多喝水,多曬太陽,可以給寶寶喝一些少量冰糖沏的水,有助於黃疸隨著尿液排出體外。此種狀況不用喝藥。
2、新生兒睡覺突然雙手顫抖一驚。
這種狀況不是孩子受到驚嚇,更沒有缺鈣一說。因為寶寶在母體有限的生存環境裡一直處於蜷縮裝,突然來到這個世界,空間變大了寶寶不太適應。
建議:包裹新生兒的時候,雖然現在說捆綁孩子不科學,容易對腿和胯不好,但可以輕輕捆綁寶寶的上身手臂處,這樣增強寶寶的安全感。當然,如果不綁,寶寶也可以自己適應過來。
3、新生兒手涼
新生兒由於心臟相對小,每搏輸出血液量較少,使血液不能完全到達末梢迴圈,所以會出現手涼。新爸媽不要誤以為是孩子真的涼,過分捂孩子。
新生兒穿衣薄厚基本和大人差不多,可以摸後脖頸來判斷。注意腿部和腳部保暖。多給寶寶做撫觸按摩,促進血液迴圈。
4、新生兒打噴嚏
不要孩子一打噴嚏就緊張兮兮,出生不久的寶寶打噴嚏大部分只是適應新環境的正常表現。在母體裡呆了將近10個月,出生接觸新鮮的世界,空氣、溼度、溫度、氣味等都需要他們去適應,一般隨著月齡增加此現象會逐漸減少。
5、新生兒溢奶,打嗝。
由於新生兒膈肌發育還不太完善,經常出現溢奶打嗝狀況,新爸媽也不要過分擔心,儘量避免:餵奶時不要太快吸入太多空氣,不要寶寶太餓或者大哭後為寶寶吃奶。記得吃奶後要豎著拍嗝,吃完奶睡覺側臥,慢慢的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會有改善的。
6、新生兒突然體重減輕
寶寶出生一到兩天,可能會出現體重減輕的狀況,新爸媽不要著急,這是正常的“掉水膘”現象。無需過多處理,合理餵養就好
7、新生兒腸絞痛
寶寶出生後兩三個月左右,可能會有腸絞痛,表現為寶寶每天固定時間有哭鬧,經常蜷縮起來左右擰動等現象,根據寶寶自身體質差異表現的輕重也不等。這是寶寶腸脹氣無法排出導致。新爸媽不要太過緊張,可以為寶寶輕揉肚子,或者讓寶寶趴在大人腿上來緩解。過段時間寶寶會自己痊癒。
-
12 # 孩子王育兒顧問
這個太多了,像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體重降低、生理性脫皮、脫髮、枕禿、面板變色、臍疝、鞘膜積液、上皮珠、馬牙、螳螂嘴等都是新生兒常見的“正常的異常”。下面我選擇幾個重點的來說說。
生理性黃疸
這種”異常“在新生兒中是最常見的了,不用進行特殊治療,過10天左右自然會消失。但如果長時間沒消失,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的黃疸了,要去醫院就診。
生理性體重降低
體重問題是很多麻麻最關心的,因為它能夠直接反應寶寶的餵養情況。但其實新生兒寶寶因為睡得多、吃得少、且大小便多,導致在出生的頭幾天體重呈現下降趨勢。這屬於正常現象,寶寶後期奶水補得好,也很快跟上來的哦。
鞘膜積液
有的麻麻發現寶寶的蛋蛋忽然變大了,可能是左邊蛋蛋、也可能是右邊蛋蛋,這就是新生兒鞘膜積液。這種情況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隨著寶寶慢慢長大會自行吸收,但這裡要跟腹股溝斜疝區別開來,因為腹股溝斜疝是異常情況,需要麻麻引起重視!
如何區別這兩者,方法很簡單,拿手電筒照照寶寶的陰囊部位,如果完全透光就是鞘膜積液,否則就可能是腹股溝斜疝。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13 # 兒科恩銘
排在第一位的是:口腔上皮珠。大家可以看到下圖孩子右側牙齦處有顆粒狀突起。有的寶爸寶媽不覺技癢,拿起針尖就去挑。結果導致感染髮生。原本不需要處理的問題變成了需要處理的問題。排在第二位的是:乳房腫大及泌乳。由於新生兒娩出後體內雌激素未完全耗竭,出現乳腺腫大,甚至泌乳的情況。有的寶爸寶媽們手動擠壓,導致孩子出現感染。這種情況一般不需處理,2~3周後可自然消退。
第三位的是新生女嬰出現陰道流血、流液。其產生機理同上,又稱“假月經”。有的寶爸寶媽比較緊張,胡亂用藥,處理不妥後孩子較易出現感染。
第四位的是粟粒疹。表現為新生兒鼻尖處出現皮下點狀的白點。2周內可消失。是因為新生兒皮脂腺未成熟而使得皮脂凝集在皮脂腺內阻塞所致。不需要做特殊處理。
-
14 # 沛澤媽讀心理
新生兒會有一些特殊的生理反應,這些反應看上去像是異常現象,會讓新手爸媽不知所措,其實,這是正常的。
驚跳反射剛出生的寶寶睡得很香很香,突然就會驚醒,手腳亂舞,身體向後挺。
記得生大寶時,我們病房裡有三個產婦,兩個剖宮產,一個順產,順產的產婦家屬說因為我們是剖宮產,所以孩子才會這樣。
我仔細觀察,發現順產的那個寶寶也會有這樣現象,後來聽醫生講這叫驚跳發射,剛出生的寶寶都這樣,等寶寶到3、4個月,驚跳反射就會逐漸消失了。
吐奶說到吐奶很多新手媽媽都會很緊張,因為在大家的觀念裡,只要有病吃了東西才會吐,但寶寶不是這樣的。
寶寶的胃很淺,所以吐奶很正常,即便拍了嗝,也會吐,只要不是大量噴射出來,一般不會有問題的。
-
15 # 清新百合
我是三個孩子的寶媽了,而且都是順產。這些所謂正常的異常其實就是那些看來是問題的其實都不算問題。比如:黃疸,回家多曬曬太陽就好了(嚴重點的可以喝點糖漿或照藍光);再比如:眼屎,鼻子不透氣,寶寶有眼屎可能是鼻淚管不通導致的,試試按摩法,用手從眼角往鼻子地方推(哪隻眼睛有眼屎推哪側),每次推幾十下,有幾次就好了;還有體溫37度左右,新生兒體溫稍高是正常的。等等,一時想不起來了。
-
16 # 菁媽育兒
新生兒各系統發育沒有成熟,所以跟長大的孩子是不太一樣的。
新生兒比較常見的主要有以下幾個
首先第一個是,生理性黃疸,孩子出生3到4天后可能會出現黃疸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孩子體內衰老的紅細胞,沒有及時排出來,所以體內膽紅素偏高,一般過了六七天,血內的膽紅素透過尿屎排出來之後,黃疸,就會慢慢的退,如果是生理性的黃疸的話,不需要治療,但是如果醫生判定是病理性的黃疸,應該依照醫囑進行治療。
第二個是,新生兒的一些特殊的生理反射。
比如說我們把手放在孩子的手裡,他會用力的去抓,這個是孩子的抓握反射
當我們把孩子抱起來的話,他可能腳會蹬像走路一樣,這是踏步反射
或者說我們把東西伸到孩子的嘴巴,他會用舌頭頂出來,這個是伸舌反射
孩子有時候晚上睡著睡著會像受驚一樣,然後雙手抱住自己,這是孩子有的擁抱反射
這些反射都要到孩子四五個月才會慢慢消失
第三個就是新上的一些特殊的情況,因為媽媽在生產的時候,體內的激素會影響到新生兒,所以新生兒會有一些青春期的表現,比如說乳房發育,比如說假月經,但是這些一般都是持續一小段時間就會慢慢的消失,家長無需過於去擔心和自己去處理
-
17 # 七寸憂傷
很多剛升級爸爸媽媽的人,大多是育兒大白,寶寶出生後可能會出現一些“特殊表現”,這些表現可能會嚇壞剛榮升父母的他們。下面小編盤點的就是13種常見的新生兒的“特殊表現”,但如果寶寶出現的是這些表現,家長就不用太擔心,也無需治療,這些都是新生兒的正常現象。
1、假月經
有些女寶寶出生後一週左右,陰道會有血性分泌物,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把沒有經驗的爸爸媽媽嚇夠嗆。
真相:這是因為胎兒陰道上皮及子宮內膜受母體雌激素影響。與婦女排卵期相仿,出生後由於母體雌激素突然中斷,造成類似月經出血的情況。這種假月經不用處理,數天後即可消失。
2、紅色尿
寶寶生後3~5天,有的尿液會呈現紅色,有時還會染紅尿布,很容易引起家長恐慌。
真相:這是因為寶寶出生後白細胞分解較多,使得尿酸鹽排洩增多,再加上剛出生的寶寶吃得比較少,尿也少,就會出現紅色的尿。這樣的情況,家長也不用著急,無須處理,過幾天紅色尿就會消失。
3、乳房增大
寶寶(不管是男嬰還是女嬰)出生後不久,可見暫時性乳核增大,或者出現黑色乳暈甚至分泌微量乳汁。
真相:這主要是因為在宮內受母親內分泌影響所致,一般2~3周內消失。
提示:此時千萬不要去擠寶寶的乳房,以防感染。
4、睪丸移動
剛出生的男寶寶,細心的家長會發現,睪丸可能在陰囊中來回移動,有的時候可以移動到陰莖的根部,也有可能縮到大腿的根部,尤其是遇到冷的刺激後,睪丸容易出現移動的現象。
建議:只要大多數時間睪丸都在陰囊中,個別時候睪丸上下移動都可以視為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5、馬牙
很多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有些新生兒出生後,在牙齦上可見一些黃白色的小顆粒,俗稱“馬牙”。
真相:這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或為黏液包囊的黃白色小顆粒。它是牙齒在發育的過程中牙釉質沒有被吸收而形成的角化鈣,很像小牙,故名“馬牙”。而且它可以存在較長時間(數週或者數月),然後逐漸脫落,自然消退,也不需要醫治。
提示:家長千萬不要挑破,以免引起感染,嚴重者還會引起生命危險。
6、胎生牙(額外齒)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新生兒出生時,在乳牙的下門牙處帶有1個或者1個以上的異位切牙,屬於多生的牙。
建議:這個牙齒易於鬆動脫落,無釉質,會刮傷孩子的舌頭、舌下繫帶和媽媽的乳頭。由於鬆動的牙齒在嬰兒吸吮時容易吞食或者誤入氣管中,因此醫生往往建議將其拔除。
當發現新生兒有這種情況時,請醫生做進一步診斷以決定是否拔除。
7、螳螂嘴
有的新生兒出生後,在兩頰部各有一個突起的脂肪墊,俗稱螳螂嘴。
提示:螳螂嘴主要是利於吸吮乳汁之用,但是家長千萬別因為“強迫症”心理,去幫助寶寶挑破,這樣可能會引起感染,嚴重者還會引起生命危險。
8、外耳異常
有的寶寶出生後,耳輪和耳郭摺疊,外展緊貼著頭部,一般在生後數週可以恢復正常。其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宮內壓迫所致。
提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宮內壓迫的時間過長,雙耳生長可能會出現不對稱的情況。
9、足部姿勢異常
有的新生兒出生後雙腳出現一些異常表現,如足上翻、足底內翻、足趾重疊、足趾彎曲等,主要是受胎兒宮內胎位不正,出生前受母親骨盆以及子宮的強力壓迫,或者小子宮、羊水過少等因素影響。
真相:胎兒習慣了宮內的位置,出生後仍然保持著宮內的姿勢,一旦改變這種姿勢,新生兒就會感到不舒服或者哭鬧,而恢復了原來的位置就會安然入睡。
提示:隨著寶寶生長髮育,再配合家長每天多次正確的按摩,足部姿勢異常就會恢復正常了。
10、蒙古斑(青記)
大多數寶寶出生後身體上會有光滑、平坦、像一片瘀青的胎記,主要在腰部、背部、臀部以及大腿部,這種胎記多為淡藍色或者藍黑色,可以是幾釐米大小或者大片融合。
真相:這是因為胎兒神經系統開始發育時,神經嵴的黑色素細胞在向表皮移行時未能穿透表皮和真皮的交界,瀦留在真皮中延遲消失所致。這種青記一般在寶寶2~3歲時會消退,個別寶寶在7~8歲自然消失,家長也無需擔心,不需要治療。
11、新生兒紅斑
寶寶出生後1~2天內,可能出現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斑丘疹,散佈在寶寶的頭面部、軀幹和四肢,且孩子沒有任何不適,即為新生兒紅斑。
建議:目前新生兒紅斑產生原因還不清楚,大約在1周左右開始消失,不需要做任何處理。
12、橙紅斑(又稱鸛咬痕)
有的新生兒寶寶出生後頭面部會有一片不規則的紅斑,即微血管痣。 可能出現在前額、眼瞼、鼻尖、鼻樑、腦後以及頸部等。
真相:寶寶出現血管痣,主要是在宮內受母親激素影響產生的,它們通常會在數月後自行消失,家長無須處理。
13、粟粒疹
有的新生兒出生後在鼻尖、鼻翼以及顏面處可見針尖大小、黃白色的粟粒疹。
真相:這是由於皮脂腺堆積而成。寶寶出現粟粒疹,也不需要處理,隨著後期新生兒脫皮後會自然消失。
是不是看完前面的介紹,就放心不少呢,對於新生兒來說,這些表現是正常的現象,家長不需要太擔心,實在不放心也可以多和醫生溝通,多諮詢醫生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18 # 付中醫育兒小課堂
寶寶一天拉肚近10次?新生兒乳糖不耐受要不要治?分情況案例
上個周接診了一個4月齡的寶寶,據這位寶寶的媽媽說,寶寶從出生開始腸胃就一直“不太好”,便便從來就沒有成形過,稀拉拉的,還帶有點小顆粒,明明一直都是隻給寶寶餵母乳的,不知道便便裡的小顆粒哪兒來?
這位寶寶最近“消化不良”的症狀越來越明顯,聽了別的寶媽說孩子腸胃不好可以喝益生菌,這位寶媽也給寶寶喝了一段時間,可是卻一點作用都沒有,相反寶寶“拉肚子”更嚴重了,還經常打嗝、吐奶、放屁,不停地哭特別難哄。
診斷聽完寶媽的描述,我給寶寶安排了糞便酸性測試,果不其然,寶寶是乳糖不耐受了。
乳糖不耐受又叫乳糖酶缺乏症,根本原因是體內的乳糖酶分泌過少,不能完全分解鮮奶裡的乳糖造成的,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有乳糖不耐受,尤其在亞洲人和非洲人中最為常見。寶媽們仔細回憶一下,是不是你自己喝牛奶的時候也比較容易脹氣打嗝?
具體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乳糖不耐受的腹瀉,除了到醫院做糞便酸性測試,寶媽們也可以透過“一聞、兩聽、三看”進行鑑別:
【一聞】聞寶寶的嘴巴:看看是不是聞起來酸酸臭臭的;
【兩聽】聽寶寶的肚子:是不是經常有咕嚕咕嚕叫,還經常放屁;
【三看】看寶寶的便便:有沒有奶瓣(小顆粒),有沒有水便分離蛋花樣,有沒有粘液和泡沫。
一般來說6月齡以前的寶寶有乳糖不耐受還算比較常見,特點是便便稀薄有奶瓣,每天拉4-6次。如果寶寶沒有其他不適且精神狀態良好,那麼不需要特別調理,等寶寶長大一點症狀自然就會改善。
但是這位寶寶一天拉肚近10次,還不停哭鬧,顯然是對母乳“過敏”了。“過敏”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寶媽的母乳中乳糖含量高,寶寶先天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就容易出現嚴重的乳糖不耐受症狀,必要時應當給寶寶“斷奶”。
建議對於輕微的乳糖不耐受症狀,寶媽們真心沒必要大驚小怪,可以試著從以下4個方面去緩解:
1.每次喝少點,擔心寶寶餓就多喂幾次;
2.如果寶寶滿6個月了,喝奶前可以先吃一些別的輔食墊墊肚子,不要空腹喝奶;
3.除必要的母乳餵養,都儘量給寶寶喝一些低乳糖的奶;
4.適量補充乳糖酶(遵醫囑);
如果是像案例中提到的那位寶寶一樣症狀嚴重,建議還是先停止餵母乳一段時間看看吧,期間可以選擇一些正規牌子、不含乳糖或低乳糖的配方奶替代。不過配方奶的營養肯定是不如母乳全面的,可以搭配懷菇甘末給寶寶喝,營養相對來說會更全面一些。
-
19 # 彭如心老師
說話矛盾。正常就是沒有異常。
有些孩子有亞健康。隨著年齡增加,亞逐漸變健康了。所以有些老人經常會說,大了就好了。實際,大了,亞健康症狀期可能消失了。但當時的傷害也可能被固化。影響之後的發展!
回覆列表
什麼是正常的異常情況呢?也就是說,和成人不一樣,正常新生兒特有的,不用處理的,而家長不瞭解的情況。就這種情況,我列舉幾種常見的。
馬牙:在上顎中線和牙齦部位,由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積留所形成的黃白色小顆粒,俗稱馬牙,數週內可以自然消失。
螳螂嘴:新生兒兩側頰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墊,俗稱螳螂嘴,有利於乳汁的吸吮。
生理性黃疸:全身面板出現黃染,呈淡黃色。一般在生後兩到三天出現,三到五天達高峰,七天後逐步消退。
乳腺腫大:由於母體的雌激素殘存在新生兒體內,負反饋作用減弱。嬰兒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性激素分泌一過性增加,三到四周自然消退,切勿擠壓,以免發生感染。
假月經:部分女嬰在生後五到七天,陰道流出血性分泌物,也是雌激素的中斷所致,可持續一週左右。
體重降低:寶寶因體內水分多,剛出生睡得多、吃得少、且大小便多,所以在出生的頭幾天體重下降。
粟粒疹:因皮脂腺堆積,在面板可形成小米粒大小黃白色皮疹。
新生兒紅斑:在生後一到兩天,在頭部,軀幹及四肢的面板可見大小不等的多形紅斑,俗稱新生兒紅斑。
鞘膜積液:一部分男寶可見睪丸腫大,這種情況就屬於鞘膜積液,一般情況下,在兩到三個月會逐步消失。
心臟雜音:有一部分小兒,心臟可聽到雜音,主要是由於卵圓孔未閉,動脈導管未閉,只需要定期複查就可以了。
結膜充血:有一部分寶寶,眼睛結膜可以看見充血,這是由於生產過程中,經產道擠壓所致,會逐步消退。
以上就是常見的“異常”的正常情況。若出現,沒必要處理,也不必要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