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武暢通

    麻將起源於中國,麻雀牌這種說法是最主流的麻將起源的說法。麻將牌又稱麻雀牌、麻雀兒牌,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市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

    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

    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發展歷程

    二十世紀初期麻將漂洋過海,在英美等地發展,在1930年代左右蔚為風潮,在加利福尼亞的海邊,美國女人們泡在游泳池裡打麻將度日。對於她們來說,這種滑溜溜的消磨時間的小玩意,交織著異國情調的浪漫,也是中國古老智慧的菁華,中國文化的象徵。

    早在上世紀20年代,麻將就從美國輾轉傳入歐洲,並曾短暫流行。

    巴布考克將麻將帶入美國後幾年,麻將又被傳入了歐洲,1920年代,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都興起了麻將,甚至一些王室貴族也迷上了這項“中國國技”

  • 2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娛樂國粹起源於中國,北方麻將每副136張牌,南方麻將為144張,新增春,夏,秋,冬,與梅,竹,蘭,菊八張花牌,四人骨牌博戲,流行於華人文化圈中。2017年4月,國際智力運動聯盟宣佈,麻將正式成為世界智力運動專案。可以說麻將包含包括中國博大精深文化精神,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如麻將中餅,相當於銅錢,條相當於索子,萬相當於萬貫。

  • 3 # 武大官人

    不知不覺,春節已經來臨,在正月的這段時間裡,大家是不是都聚在一起搓麻將,不得不說麻將才是中國人最愛玩的娛樂專案了。中國會打麻將的人很多,但是知道麻將歷史的人卻很少。

    提起中國的國粹,可能很多人認為要麼像京劇一樣,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要麼像中醫一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但是,竟然有人把麻將也稱之為國粹,真是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那麼麻將到底是誰發明的呢?說法很多,下面就以最靠譜的一個為大家簡單明瞭的說下

    鄭和發明的麻將

    後來經過大家的宣傳,很多人也是這樣認為的。眾所周知,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完成了航海史上的壯舉。

    但是,長年累月在船上,就比較無聊和苦悶。而且,鄭和帶的人員又比較多,達數萬人,低落的情緒很容易感染。

    船上沒有娛樂設施,剛開始,官兵們只能擲骰子賭博,作為消遣。這種方式,比較簡單易操作。但是時間長了,士兵們就會感覺厭倦無聊。為了穩定軍心,於是鄭和發明了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即麻將。也就是在這時候一種新的娛樂方式誕生了

    首先,鄭和借鑑了傳統紙牌、牌九的遊戲規則,製作出100多塊小木片,讓他們大小、長短一樣。仿照艦隊編制,在上面刻上了“條”,共9張。

    航行在海上,淡水尤其重要。鄭和想起了船上裝淡水的桶,在木片上刻上了“桶”(筒),也是9張。既然人人都喜歡金錢,希望發財,鄭和就在小木片上刻了“萬”,也是9張。船隻容易受風向的影響,所以又刻上“東、南、西、北”,代表風。

    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花兒開放,所以又刻了四張花牌。最後一張牌不知道刻什麼,索性什麼都不刻,這張就是白板。

    其實這個說法個人來看的話還是有點牽強的,也有的說是梁山好漢發明的,因為最開始的紙牌是以梁山108好漢來刻畫的,經過後期的演化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實際上,麻煩是一個經過長期演化後,才形成的現代遊戲,或許有些人對麻將的設計做出過貢獻,但是沒有可靠的記載,所以究竟該把麻將的發明者歸功於誰,至今不能下定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道光後期麻將就已經基本成型,之前的紙牌也已經換成了如今的麻將,只不過只在上層社會中盛行,後來人們生活水平提升以後,麻將才成為了常見的娛樂活動。都知道麻將起源中國,被古人視為“國粹”

  • 4 # 名人史海觀心閣

    麻將是一種由漢族人發明的一種牌類用具,最初起源於中國,屬於皇家和王公貴胄們的遊戲。麻將的前身是六博(也叫陸博),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擲採行棋的博戲類遊戲。關於六博的歷史,能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六博逐漸演變成麻將,也漸漸從宮廷流傳到了民間,到清朝中葉基本定型。

    麻將被稱為中國娛樂的國粹,不是沒有道理的。在中國的每個城市中,不管是在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冬臘月,都能聽到此起彼伏的麻將聲。

    最早記錄麻將的資料是清代光緒舉人徐珂的《清稗類鈔》:

    在古代,麻將一般用骨頭、竹塊製成。一些王公貴胄家中玩的麻將,也有用珍貴的材料製作而成的,比如象牙、玉石、瑪瑙等。

    麻將的玩法

    每副麻將共有136張牌,在每顆牌面上刻有不同的花紋或字樣。根據各地的情況不同,有幾十種打法。比如:溫州麻將、廣東麻將、成都麻將、臺灣麻將等等。

    麻將實際上是紙牌與骨牌的結合體。與其他牌類相比,麻將的玩法最為靈活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簡單,容易上手,但其中變化又極多,搭配組合因人而異,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之一。

    麻將的基礎花樣源於明代的紙牌“馬吊”。顧炎武《日知錄》中說:

    “萬曆之末,太平無事,士大夫無所用心,間有相從賭博者,至天啟中,始行馬吊之戲。”

    同時代的寧波文人李鄴嗣有《馬吊說》,支援上述觀點。馬吊紙牌的花色中有“萬字”“索子”和“文錢”三種,圖案基本與麻將的花色雷同,但是二者的打法是不一樣的。

    關於麻將的起源,歷史上有好多種不同的說法,主要是下面四種:

    麻將是山東人發明的

    元末明初,萬秉迢發明了麻將。麻將的基本張數為108張,代表著水滸裡的108位好漢。“東”“南”“西”“北”則代表這些好漢來自四面八方;“中”“發”“白”是說這些人有的是中產階級,有的是高官發達的貴族,有的則是窮苦白丁出身。山東人把“摸牌”讀作“ma”牌,所以叫做麻(ma)將。

    麻將是江蘇太倉人發明的

    據史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縣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

    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例如,“筒”的圖案就是火藥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藥槍。“索”即“束”,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所以“一索”的圖案以鳥代表,幾索就是幾束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此外“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藥槍射鳥應考慮風向。

    “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麻將玩法的術語也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糊”,“糊”“鶻”諧音,“鶻”是一種捕雀的鷹。除此還有“吃”、“槓”等術語也與捕鳥有關。叫“麻將”的原因,是因為在太倉地方方言叫“麻雀”為“麻將”,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將了。然而,在粵語、閩語仍保留打麻雀的稱呼。

    麻將是寧波人發明的

    近代著名學者杜亞泉在《博史》中稱,

    “相傳麻將牌先流行於閩粵瀕海各地及海舶間,清光緒初年由寧波江廈延及津滬商埠。

    清朝同治年間,寧波有一官員叫陳政鑰,字魚門,他與英國駐寧波領事夏復禮交情很深,後來乾脆遷居到外國人留居地內,並教會了英國外交官打麻將。從英嗣人當年的回憶錄中找到了相關的依據;陳氏的裔孫今天也直言:“麻將是我的前輩發明”;而寧波當年的居民們,都知道“屙老爺(陳魚門)發明麻將”的事。

    麻將是寧波話“麻雀"的讀音,這是因為陳魚門在骨牌麻將的打法中額創了一對“麻雀”。今天日本人仍將麻將寫成“麻雀”而讀作“麻將”,但真正的麻雀在日語中讀成另外的音,而且日語中的所有麻將術語,也都採用寧波方言的讀音。與此同時,陳魚門還新創了“槓”“吃"和用骰子定位的方法。

    總之,麻將是寧波人陳魚門根據馬吊的基本花色和牌九的基本形式新創的一種骨牌博弈方式,從寧波傳到各地,創造的時間大約在清同治、光緒間。麻將是寧波話“麻雀”的淡音,嚴格地說,它應當寫成“麻雀”。

    吳人音“鳥”為diào,馬吊牌就成了馬鳥牌,麻鳥牌成了麻雀牌,再變成了麻將牌。

    麻將是鄭和發明的

    在鄭和下西洋期間,由於在船上沒有什麼娛樂,將士只能以投擲骰子賭博作為消遣。但是時間一長,將士們就厭倦了,起了思鄉之情。在這種煩躁的環境中,有計程車兵甚至還試圖謀反,鄭和殺了一些叛軍後,為了穩定軍心,鄭和想法發明了一種娛樂工具。

    鄭和以紙牌,牙牌,牌九等為基礎,以一百多塊小木片為牌子,以艦隊編制,分別刻了1-9“條”;然後又以船上裝淡水桶的數量,分別刻了1-9“桶”(筒);又根據風向,刻了“東西南北”四個風。又以吸引人的金錢刻了1-9“萬”。為了激發鬥志,他還以“大中華耀兵異域”的口號。刻了紅色的“中”,然後根據一年四季刻了四個花牌,最後有一塊牌不知道刻什麼好,就不刻任何東西,這個就是“白板”。

    鄭和雖然是太監,但那時朝廷允許有地位的太監娶妻。因此,第一次玩的時候是鄭和、夫人、副帥和大將軍四個人一起玩。確定了遊戲規則後,全船上下都開始玩這個遊戲了。船上有一個姓麻的將軍,他玩這個遊戲得心應手,於是鄭和給這個遊戲命名“麻大將軍牌”,後人則簡稱為“麻將牌” 。

    這個說法,因為高曉松的宣傳,而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事實上,在幾千年的發展變化中,麻將不可能是某一個人單獨發明出來的。以下這些歷史資料就比較說明問題:麻將在明末清初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也叫默和牌)的戲娛用具。紙牌也是由四人打,由紙製成的牌長二寸左右,寬不到一寸。紙牌開始共有60張,分為文錢、索子、萬貫三種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兩張,另有么頭三色(即麻將牌中的中、發、白)各兩張。鬥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後再依次取牌、打牌。三張連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對牌者為勝。贏牌的稱謂叫“和”(音胡)。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為勝。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將牌了。這種牌戲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所以又叫默和牌。

    後來,人們覺得玩起來不能盡興,於是把兩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來玩,從此紙牌就變成120張。

    在玩法上,除了三張連在一起的牌可以成為一副以外,三張相同的牌也可以成為一副。也就是說,上手出的牌,下手需要還可以吃、碰。這時牌的組合就有了“坎”(同門三張數字相連)、“碰”(三張相同)、“開槓”(四張相同)。此時的紙牌又叫“碰和牌”。

    與此同時,骨牌中也出現了一種“碰和”,將21種牌色每種五張合成一副。並且有了開槓、自摸加倍、相公陪打、詐和受罰等規定。骨牌的這些打法和術語也由紙牌接受、繼承下來。

    大約到了清末,紙牌增加了東、南、西、北四色風牌(每色四張)。那時人們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八仙桌的名稱是從就餐時可以坐八個人得來的。用於打牌時總是面向一方,這就限制在一方里不能坐兩個人。逐漸地形成了玩牌由四人來玩的習俗,四人各坐一方。人們還從四方得到了啟發,在紙牌中增加了東、南、西、北風。

    至於三元牌中、發、白的增加,可能是人們對升官發財的嚮往。中就是中舉(中解元、中會元、中狀元,稱為中三元),發即發財,中了舉,做了官,自然也就發財了。白板可能是空白、清白之意。

    隨後,人們在玩麻將時發現,有時候把牌都拿完時,還沒有人和牌,大家都頗為掃興。為彌補這個缺憾,於是又增加了聽用。最初的聽用只增加兩張,後來又逐漸發展增加為更多的張數。

    但由於紙牌的數量一多,在手上拿著時十分不便,人們又從骨牌中受到啟發,漸漸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這樣打起來就方便了。於是,正宗的麻將牌就此問世。麻將牌形成以後,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無不喜愛。平民百姓們也從打麻將中得到了樂趣。

    麻將趣事

    《紅樓夢》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調情遭苦打,冷郎君懼禍走他鄉》中,賈母、薛姨媽、王熙鳳等斗的就是碰和牌。書中寫道:

    鴛鴦見賈母的牌已十成,只等一張二餅,便遞了暗號與鳳姐兒。鳳姐正該發牌,便故意躊躇了半晌,笑道:“我這一張牌是在薛姨媽手裡扣著呢,我若不發這一張牌,再頂不下來的。

    這正是一個發出頂牌的例子。明代潘之恆在《葉子譜》中記載:

    二餅就是二文,文字在馬吊中已繪成圓餅狀。

    民國文人胡適先生曾經寫過一篇《麻將》,說中國每天至少開100萬桌麻將,每天中國人浪費400萬個小時。麻將是中國的四大害,甚至是明亡清興的禍首。梁啟超則有不同意見,他有理有據地把麻將和救國結合起來:“麻將不能不打,要救國一定要打麻將。”

    這兩位民國期間的名人,都和麻將有著不解之緣。梁啟超愛極了麻將,曾經說了一句名言:只有讀書才能忘記打麻將;只有打麻將才能忘記讀書。並且,他的很多極有影響力的文章,都是在麻將桌上見縫插針般地口授而成的。

    而之前對麻將大為反感的胡適先生,也不得不在“悍妻”江冬秀“三缺一”的時候上一上麻將桌。後來,他們在美國定居時,因為生活拮据,還多虧了江冬秀高超的牌技,才使家中的生活維持下去。

    民國時期著名作家老舍,也是一名把麻將愛到了極致的名人。他在自傳中曾寫道,在年輕的時候,他也一度沉迷於麻將的樂趣中不可自拔。後來身體不堪重負,終於病倒了。從那時候開始,老舍才意識到自己對麻將過分痴迷,以至於誤了正事。後來,他才開始奮發圖強,一心赴在文學創作上。最終,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和麻將玩法十分接近的紙牌——大貳

    大貳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棋牌遊戲。又叫字牌,主要集中在四川瀘州、宜賓地區和重慶,尤其以瀘州四縣三區及宜賓江安最為流行,男女老少皆喜好,是逢年過節,聚會必備娛樂專案。

    大貳與中國某些地區"跑鬍子"有些相似。它的組牌規則與麻將很相似,但又比麻將更加靈活、變化多樣。大貳牌的牌面比上面提到的紙牌略長,寬度相近,易於攜帶。在現代人講究方便、靈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瀘州大貳是一項很好的休閒娛樂活動。

    大貳的牌面沒有圖案,只有大、小寫的1-10,除了“二”“七”“十”是紅色的之外,其他數字的牌面均是黑色。和麻將一樣,同樣能吃能碰能槓(大貳裡叫“招”)。不同的是,大貳是三個人或四個人都可以玩。四個人玩的時候,有一個數牌的人叫“小家”。數完牌就可以觀戰了。如果“小家”的對家和牌了,便繼續當小家。

    麻將的傳播

    如今,麻將早已走出國門,走向了全世界。我國的這項國粹,還成了多個國家的比賽專案,甚至,還走向了世界級的比賽場。不得不說,麻將這項娛樂活動,凝聚著我國人民的智慧,也為促進世界友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5 # 德平不惑

    看了下面的回答,說點自己看來的不一樣的答案!

    一,麻將,是鄭和下西洋時的一項重大發明創造。自然起源於明永樂年間。

    二,麻將的發明,純屬於船員的無聊生活狀態,找點打發時光的方法。

    三,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麻將中牌的名稱,是否和水手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1.東南西北,都是風。

    2.餅,和船員吃的餅有關。

    3.條,和船帆纜繩有關。

    4.萬,和錢有關。

    5.中:或許是方位,或許是指對於船老大的嚮往。

    6.發:一種慾望。

    7.白:船帆白布。

    四,看來的知識,自己無能力考據,僅供參考!

  • 6 # 摯守靜篤

    說到“麻將”,最愛的當數我們四川人。在四川的街頭,麻將館是最好開的館子,投資最少,收穫最多。怎麼說呢?

    要開個商店做營生,店內裝修、店鋪門面、招牌店招一個都不能少,也是花錢最多的。可是麻將館就不用這些,只需要擺幾張麻將桌就可以開張。店子裡之前是做什麼的,裝修、門面、店招都可以不換。

    所以在四川你要觀察仔細些,否則,走進理髮店、早餐店、五金店、小超市……才發現,原來是麻將館。我曾看到有個店門面上寫的是“按 摩、推 油、保 健”(這樣的招牌相信很多人都懂的),裡面進出的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奇怪時,才發現裡面已經是麻將館了。

    到於麻將是誰發明的,這個還真不好說,一種古代傳下來並流傳甚廣的棋牌遊戲,大機率不會是一個人發明的,而是群體參與的結果。關於麻將的起源,很多種說法,只有一種說是鄭和發明出來的,其他說法都是群體參與逐漸演變而來的。

    我搜集了下,關於麻將的起源,大致有這樣幾種:

    從江蘇太倉的“護糧牌”——麻雀牌演化而來;

    明朝的萬餅條(也叫萬秉章)將“葉子格戲”改變為麻將;

    鄭和在下西洋航行途中為緩解無聊創造了麻將;

    從中國最古老的棋牌遊戲的老祖宗“博戲”為基礎衍生出來的馬吊牌、紙牌等演變而來。

    各種麻將的起源說法,要想分清楚究竟誰才是最正宗的說法,今天還真有些難。從靜篤個人來說,倒是覺得第一種麻雀牌的說法最適當。那我就專門介紹下這一種說法。

    中國南方歷來是產糧最多的地方,在古代的中原王朝,都會在江蘇等地囤積糧食,來補給北方所需。江蘇太倉就建得有皇家的大糧倉。

    這些糧倉都有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麻雀吃糧的問題。那時的趕麻雀的方式基本上只能靠人工。為了獎勵抓捕麻雀,糧倉的管理者就作了一種籌牌來記錄糧倉工作人員捕麻雀的數目。

    這種籌牌上刻得有各種數目的“筒子”、“條索”的符號,也有一至九萬的漢字。

    以此來記錄工作人員抓捕到的麻雀數目和獎勵數目,做為領取獎勵的憑證。工作人員在工作之餘,也會用這些籌牌來遊戲,逐漸就發展為今天的麻將。今天,很多地方都叫麻將為“麻雀牌”就是這個原因吧。

    再來說一下,“筒、條、萬”在麻雀牌中的含義。

    “筒”代表捕雀的火藥槍口,有幾筒就代表幾隻火藥槍。也有說“筒”是“餅”的,幾筒就代表價值多少大餅的獎勵。

    “條”代表捆縛抓到的麻雀的繩索,也稱為“索”,一條索捆一隻麻雀,有幾索就代表抓到了多少麻雀。為了形象,一條就乾脆用一隻麻雀的圖案代替了。

    “萬”就是抓到麻雀獲取賞金的單位,得到個九萬,賞錢自然不少。

    在太倉的方言裡面,“麻雀兒”與官話中的“麻將”讀音極近,等到流傳到全國時,麻雀牌就演變為麻將牌了。

    介紹完了這一種麻將起源說,我們又說回四川麻將。各地都有各地的麻將打法,也覺得自己的那種打法最有趣。我是四川人,我也自然覺得四川的麻將打法最來勁。四川的“xue戰到底”、“xue流成河”的打法還是在全國都挺有名氣的.

    不過,在四川還有一種極為小眾的麻將打法——“廣安xue戰”。

    這種打法只在廣安打,周邊的人都不會。廣安人打麻將時只打這種,其他的覺得都沒勁,其他地方人來到廣安後,學會了廣安麻將打法,很多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地方的打法缺少了點激情。

    廣安xue戰一般基數是兩番:至少缺一門加一番。然後各種加番的方式:清一色、混一色、大對子、單吊、金鉤吊、七對、清七對、混七對、籠七對、槓上花、槓上炮、三元會、小三元、大三元、海底撈……多達幾十上百種加番方式,每一種動輒就是加五番,遇到大三元還要再乘以二。

    廣安麻將的打法的刺激地方就在於,基數番小,各種番加起來感覺無止境。對手不倒下牌來,你永遠不知道對手的牌番數有多大。打到倒數第二胡牌結束的打法,使得同一局中連續放炮的人可能是贏得最多的玩家,不胡牌的人可能輸得最少甚至不輸。

    前面一直輸得很慘的玩家,可能在最後一把翻盤,成為全場最大的贏家,而且不是慘勝,是大勝。

    這種過程的不可預見,結果的難以猜測,給了廣安麻將最大的樂趣,所以廣安人是不屑於打其他地方規則麻將的。可是,廣安麻將規則的花樣繁多,計番的複雜,結果的不可預知,都給廣安麻將的推廣帶來一定的難度。導致趣味而又刺激的廣安麻將始終是一個小眾的麻將,委實有些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會在百年之後走向統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