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BinG_歐陽

    此生平息了戰亂,心願已了,被遼國皇帝羞辱,是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有家不能回,最愛的人阿朱也死了,生無可戀,金庸老先生刻畫的又是一個不帶瑕疵的大英雄,只有自殺才是最好的結局。

  • 2 # 覃仕勇說史

    這問題提得好!其實,按照故事發展的邏輯來說,喬峰不必要自殺的,喬峰的死,作者安排得格外生硬、突兀,目的是要強行營造一種蒼涼、悲壯的氛圍,所以,這實是小說的敗筆!此外,像阿朱的死,蕭遠山的死,慕容博的死,都是類似的敗筆。相對而言,像包不同,慕容復等人的結局就比較合理,而且藝術感染力也好。

  • 3 # 伊耆角木

    第一層是贖罪,第二層是明志,第三層是解脫。

    為什麼金庸要讓蕭峰死。有人會說是為了宋遼兩國的和平,這個在蕭峰死前已經做到了,虛竹段譽擒住耶律洪基,逼他下旨退兵,發誓有生之年不再攻宋,目的已經達到,所以並不存在。

    第一層是贖罪。如蕭峰自己所說,他是契丹人,是耶律洪基的臣子,卻劫持君上,威迫他退兵,已成契丹大罪人,所以身犯死罪,國有國法,不得不死。雖然從更高的角度化解兩國兵戈是對的,但於自己的國家,確實是犯了死罪,那就應該受到應有的罪責。況且蕭峰與耶律洪基層結為兄弟,此舉同樣違背誓約,所以如果蕭峰不死,便難以再以契丹人的身份活於天地之間,他的死,是敢作敢當的責任。

    第二層是明志。耶律洪基走時留下一句諷刺,說蕭峰為宋朝立下蓋世奇功,從此高官厚祿享受不盡。蕭峰當然不可能有貪圖榮華富貴之心,但耶律洪基此言一出,悠悠眾口,契丹人必定會有許多鄙視蕭峰,宋朝城樓上那些人也會這麼想。如果活下來,卻要聽這些罵名,實在是很殘忍的事。

    第三層,最重要的,我認為是解脫。金庸的每部小說都是有主題的,天龍八部是一部帶佛理的小說,它的主題就是世事的莫測,命運的無常。書中的主要人物都在自己命運的輪迴裡尋求解脫。比如段正淳是個情聖,跟一群女人難分難解,最後的結局只能是一起死。如段延慶,一生執念報仇,但最後發現段譽是自己兒子,並且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心結已解,再無仇恨,飄然而去。比如蕭遠山慕容博,不共戴天之仇最終在佛法中化解。比如鳩摩智,執著於武功,在武功盡失後終成一代高僧。再比如慕容復,求皇位最終瘋魔,也許只有瘋了才能在精神世界中獲得解脫。這種思想在新修版裡更為明顯。段譽最後在無量山洞裡重新看到玉像,突然明白自己愛的是玉像中的幻像,而非王語嫣,對王語嫣的痴迷實屬心魔作祟。而當王語嫣推倒玉像,碎了一地後,他對幻像的愛慕,對王語嫣的痴迷,都如鏡花水月一般消散。這個結局有人說毀經典,但我覺得相當好,符合了天龍八部全書的思想。

    言歸正傳,回到蕭峰。蕭峰的一生坎坷波折,這是他的命運,他轟轟烈烈活了一生,但命運加給他的實在太重。身為一個契丹人,從小生活在漢人中,最後不得不“背叛”自己的民族,而還會有許多漢人依然視其為契丹賊,這是無解的。唯一能給他安慰的人,阿朱卻已香消玉殞。塞上牛羊空許約,當年跟阿朱的約定已再無法實現,世人依舊有許多不能理解他,如果再要他活著,去塞上放馬牧羊,彷彿阿朱在身邊,這不是不能這麼寫,但真的對蕭峰太慘了。楊過等了小龍女16年,最終相會了,蕭峰卻永遠等不到阿朱。所以死對蕭峰是最好的解脫。

    另外,蕭峰的死也給另兩個主要人物,阿紫和遊坦之以解脫的方法。阿紫對蕭峰的痴迷,遊坦之對阿紫的痴迷,都是病態的,蕭峰之死帶動了他們倆也一起死,只有這樣才真正能把這一團亂麻理清,只有死,才能化解這至死的糾纏。遊坦之的命運可以說被蕭峰毀了,他深愛的阿紫卻無可救藥的愛著蕭峰。試問如果他們三個活著,究竟應該如何相處?所以——只有死。

  • 4 # 善責

    劇情設計的需要,因為天龍八部喬峰是男一號,整部劇的核心主題就是歌頌喬峰的大仁大義,不慕榮華也不畏強權,只願百姓安居樂業,宋遼和平共處。

    為了更加突出喬峰悲劇英雄的色彩,天龍八部有兩個劇情設計十分巧妙:第一,喬峰武功高強,世間少有敵手,同時還有兩個修真級別的義弟,還有一大批武林人事擁戴支援,實力完全可以不受制於人。第二,當他的理念與遼王不合時,既不能違背兄弟情君臣義,又不能讓宋遼兩國人民身陷戰火,生靈塗炭。所以選擇犧牲自我來換回天下天平,捨己為人的高尚品格達到了極限。

    所以喬峰不是不能活,而是喬峰死了才更能突顯英雄氣概,更加重悲情色彩,才能讓讀者(觀眾)更有議論話題。

  • 5 # 小喵說歷史

    天龍寫成後,金庸送給陳世驤閱評,陳世驤評價天龍八部,有情皆孽,無人不冤。

    金庸在釋名中說的明白,“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並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享受到更長久的福報而已。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

    蕭峰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神。

    雁門關在書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地方,雁兒南遊北歸,難以飛越高峰,皆從兩峰之間穿過,是以稱為雁門。蕭峰面對雁門關也發出如此感慨:今日我從南來,倘若石壁上的字跡表明我確是契丹人,那麼喬某這一次出雁門關後,永為塞北之人,不再進關來了。倒不如雁兒一年一度南來北往,自由自在。

    然而他沒有想到,自己一生都沒能跨越得了這個雄關。在他的一生,共有三次出現在雁門關:

    第一次,蕭峰尚是嬰兒,家族經過雁門關,遭遇伏擊,本已落下懸崖,被父親蕭遠山推到地面,中原武林的俠士們意識到被騙,決議撫養蕭峰長大成人。此為神人降臨。

    第二次,蕭峰到雁門關驗證自己的身世,不料遇到了摯愛阿朱。他驗證了自己確實是契丹人,本應不復中原,卻因為得到摯愛,重入江湖。亦沒能過得了此關。摯愛使他在身世帶來的巨大痛苦中獲得了一絲安慰,也讓他不會沉淪,沉淪即是死,與死無異。可以說有了重生的意義支撐。

    第三次,眾人救出蕭峰,在雁門關入關而不得,回亦是死。阿朱也已喪命自己掌下。蕭峰迴憶往事種種。曾經執著理想與國家民族大義、可如今家國淪喪,親人慘死,摯愛離去,所有的一切都已經像春夢一場,遙不可及。自己無論怎麼掙扎,都無法擺脫命運的掌控。蕭峰死了,因為在這一刻,再也沒有能夠讓他重生的因素。此刻的他是個必死之人。

    他在大宋的所有苦難榮譽,俱來自雁門關,而虧欠大宋的,在雁門關前他一併還清;他出生自大遼,遼國給了他生命開始,給了他聲望的頂點,雁門關一箭後,自此他也無愧故國。

    蕭峰是大英雄,大英雄必有大悲劇方能更突顯人生之坎坷,命運之無常,所以,阿朱死在蕭峰掌下就特別令人唏噓不已,潸然淚下。可這不是蕭峰悲劇的結束,而是悲劇的開始。最後在雁門關想起阿朱、想起父母,想起所有的一切。他無愧於心,無愧於生他的契丹,無愧於養他的大宋,卻再也無法入關,亦無法出關。註定了他葬身於此。

    眾生皆相,盡歸於佛。有情皆孽,無人不冤。命運輪迴,誰能逃過!

  • 6 # 乘風踏浪96326632

    第一,從主人公的經歷來看,蕭峰不能不死,也不得不死,而且死得其所。說不能不死是他的一生都是悲劇,看起來英雄無敵,實則乃契丹人,無論他多麼大仁大義,在當時都不能為大宋臣民所接收。說不得不死是為大宋大遼兩國人民帶來了幾十年的和平,但身為契丹人,挾持君主,許下承諾。欺君犯上,已然死罪。說死得其所,是父母之仇已報,(實則蕭遠山親自下手殺死中原群豪)阿朱已逝,人世間已無可留戀之處。聚賢莊一戰,殺死中原武林人士多人,更有丐幫奚長老等人死於他手,已破當時不殺漢人的誓言,大英雄豈能出爾反爾,其實蕭峰求死之心那時就以埋下,如若阿朱不死,或許還能攜手浪跡天涯,牧牛牧羊,可惜阿朱已死,生無可戀。

    第二,金庸寫蕭峰這個人物,多少模仿了希臘悲劇,所以,這個堪稱金庸武俠中的第一大俠,最終擺脫不了悲劇的命運。

  • 7 # 徽南城意

    蕭峰如果不死,要麼背叛生了他的契丹,要麼對不起養了他的大宋,一生思念阿朱,卻再也無法見到阿朱。為了追查帶頭大哥,把武林搞得天翻地覆,親手打死了阿朱,最後卻無奈全都被慕容家利用了。內心糾結,遺憾,只有一死,方能解脫,也只有一死,小說才能寫完。

  • 8 # 寬188434673

    什麼被宋遼不容,什麼忠義難兩全,這些東西蕭峰不會不當回事但也不會太當回事,他本身就是個豁達之人,真正自殺的原因在於他生無可戀,自從誤殺愛侶阿朱後,他一直把殉情藏在心裡,期間也讓照顧阿紫的事牽扯了很大精力,如今大事已定,他再無牽掛了而已。

  • 9 # 瘞花秀士

    蕭峰的身世和他的性格註定了他必將生活在夾縫中。首先他是契丹人,又被漢人養大,這就註定讓他兩邊都不能背棄。然後宋遼兩國又是敵對狀態,他就像一個男人,必須面對互為仇敵的慈母和愛妻,他無法站到任何一邊與另一方作對,這種情況下的男人多半隻能傷害自己,何況蕭峰還違背了與自己君王兼義兄的誓言呢,為了兩國的和平,他只能舍小義了,但作為一個有擔當的英雄,他又怎能容忍自己背信棄義,損害祖國(遼)的利益呢?所以他必須以死謝罪。

  • 10 # 輝城啊

    蕭峰一生坎坷,苦難眾多,但他的磊落與豪氣,讓讀者不覺得他有多苦、內心有多糾結。

    他是一名契丹人,即使從小在大宋長大,接受著仇恨契丹人的教育,但流淌著他身上的血液,還是會讓大宋的江湖豪傑所警惕。他登上丐幫幫主之位之難,接受考驗之多,丐幫歷史上難見。

    可即使是做了丐幫幫主,一些長老們還是掌握著他致命的缺點,即是身世之謎。所以,在追查陷害他的“帶頭大哥“之時,也是他探尋自我身份的一個過程。

    熟料,陷害他的兇手是父親蕭遠山,這個情節設定,說明了蕭峰在身份上是原罪的。對於宋人來說,他是可恨的契丹人,是大遼的南院大王;對於遼人來說,他是一個外來者,一個深受宋人文化影響的契丹人。他是否對遼國保持著忠心,也未可知。所以,雖然蕭峰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身居高位,但身份上的搖擺不定,仍是他最大的心魔。

    本來,阿朱是他唯一的眷戀。可阿朱卻為自己所誤殺。這樣的悔恨,必然會一生折磨著蕭峰。“塞上牛羊空許約”,蕭峰活在人世間,著實已無多少滋味。誤殺阿朱的時候,他還未找到陷害他的幕後黑手。所以,得給自己一個交代。他懷著悔恨去照顧阿紫,即使阿紫怎樣地“頑皮搗蛋”,他也能容忍。一切,皆因阿朱。

    身份上的搖擺不定,導致他需要向遼國繳納投名狀。是的,就是領兵攻打宋朝。對於蕭峰來說,這是生父與養父之間的戰鬥。他要止住干戈,還有其他的辦法嗎?只有自己身死,才能從這時代困局、這自我的困境之中解脫開來。正如虛竹所下的玲瓏棋局,死一子而活全域性。蕭峰便是那顆被犧牲的棋子。

    當然,從寫作層面上來說,蕭峰活著不如死了。巨大的悲劇性,讓他的一生成為英雄史詩。這,也是金庸所要的。

  • 11 # 正氣歌聲

    是作者無知,非得要他死。

    當時的宋遼關係十分的和睦,百年和好,雙方互通使者。兩國皇帝之間也以兄弟叔侄相稱,互相招攬人才。宋仁宗駕崩的時候,不僅宋朝百姓痛哭流涕,遼國百姓也是十分的悲痛,遼國君臣拉著宋朝使者的手說,兩國不聞刀槍聲四十二年矣!

    即便到了《天龍八部》所寫的遼道宗耶律洪基時期,宋遼兩國也是十分的和睦,遼道宗嚮往大宋,對宋朝使者說,願來生生於大宋之地。他曾說,朕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

    如果真有蕭峰其人的話,他在大宋不僅不會受歧視,反而可以成為坐上賓,甚至可以在宋朝做官。可以這麼說,宋遼關係是中國古代國家和平友好的典範。只可惜趙佶撕毀了兩國之間的和約,造成了唇亡齒寒的局面。

  • 12 # 寶二爺搞機

    誠邀

    個人認為這是喬峰作為一個悲劇英雄的必然解決。

    來看看喬峰的悲劇人生

    襁褓時期 父母就被害(父親沒死)

    如日中天之時被揭發是契丹人

    遇到紅顏知己阿朱,被自己打死

    武林人士冤枉自己的江湖大惡人

    真相大白時大惡人竟然是自己的親身父親

    隨時契丹人但又生養在大宋的國土,兩國戰爭不斷。

    一身兩姓的悲劇屬性註定了喬峰的結局。

    只有死,才能結束喬峰痛苦的一生

    只有死,大英雄、大豪傑的形象才更震撼

    只有死,才能知道和平的珍貴

    喬峰,死才是最好的結局

  • 13 # 第九隻小豬

    其實喬峰的生死都是掌握在金庸的手上。這不是一句隨便的話,要看金庸對待大英雄的態度。縱觀金庸的作品,可以看出來,為國為民的大英雄喬峰,郭靖,陳近南,的結局都是非死即殘。而像段譽,虛竹,令狐沖,韋小寶等只為情為義的人生卻豐富多彩,所以作品都是對映作者的人生態度。

  • 14 # 波博賽

    金庸不得不安排喬峰自殺,因為雖然他阻止了宋遼開戰,但是他是契丹人威脅大遼皇帝,在那個封建社會就是大逆不道,所以雖然他是英雄但也是個悲壯英雄!

  • 15 # 食光佚事

    真英雄也。

    居宋地,實契丹。

    蒼生總負他,他卻一心為止干戈。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原俠義精神影響其極深。

    虛竹段譽雖內力強其,然能勞天下英雄冒死救者,使掃地僧服者。唯蕭峰一人!

  • 16 # 西堤君讀文史

    喬峰在雁門關自殺,不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自殺。

    當初為了救阿朱,他在聚賢莊已經自殺過一次,幸好他爹蕭遠山窺伺在旁,將其救下。

    聚賢莊上有很多好手不假,比如少林玄字輩高僧,精通七十二絕技,可是卻沒有能與喬峰匹敵的高手,就算那幫烏合之眾一哄而上,喬峰不說把他們殺得乾乾淨淨,也能全身而退。

    然而喬峰武功絕頂,在聚賢莊卻屢遭兇險,身被數創,差點被那幫烏合之眾亂刀砍死,都是因為他已經破罐子破摔,就好像一燈大師得知他的皇妃瑛姑喜歡上了周伯通,生了周伯通的孩子,感染了風寒,不運用內功抵抗,一代宗師差點殞命。

    喬峰在聚賢莊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其原因跟蕭峰在雁門關自殺是一樣,就是喬峰陷入了對自身的身份定位的懷疑問題。

    說直白點,喬峰不知道自己是契丹人還是漢人。

    當初,丐幫大會,喬峰一出來,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概,為四大長老兩肋插刀,平定丐幫內部叛亂猶如等閒,在場的英雄好漢哪個不服哪個不嘆?皆因此時喬峰認定自己是個漢人,沒有身份認同和身份定位的問題,因此他的全副精力都在江湖事務上。

    然而,等到徐長老和馬伕人合謀揭穿了喬峰的出身,讓江湖上都知道天下第一大幫的幫主、名震天下的北喬峰不是漢人而是契丹人,喬峰立刻陷入身份焦慮,變得萎靡不振,再也沒有那種俾睨天下的英雄氣概了。

    為了查實自己的身份,喬峰夜闖少林,然後發現自己的授業恩師玄苦大師被人一掌震死,自己的養父養母喬三槐夫婦被人殺害,而矛頭又指向了自己,這進一步加深了他的身份焦慮問題,他變得更加萎靡不振,自暴自棄,甚至為了阿朱這麼一個毫不相干的女子,跑到聚賢莊,差點丟掉性命。

    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喬峰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了。因此,他喪失了生活的目標,喪失了活下來的理由。要是當時有抑鬱這種病,喬峰可能就得了。

    直到喬峰到了雁門關,看到他父親用雙手留在巨石上的臨終遺言,喬峰才確認了自己是契丹人的身份,接受了自己是契丹人。既然他對自己的身份問題不再疑慮,不再焦慮,那麼他又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和目標,那就是為父母報仇雪恨,查詢帶頭大哥的真實身份。

    因此,在查詢帶頭大哥的過程中,喬峰還能談個戀愛,如果是一個有身份焦慮問題的人,活都嫌累,更別說談戀愛了。

    喬峰接受了自己是契丹人的身份,他也就很自信的自稱蕭峰,這才有了少林寺前大戰老魔小丑,大呼誰說降龍十八掌不是天下第一這種勇氣和怒吼。心中無掛礙,喬峰變得自信了,對生活的充滿了期望,他的英雄氣概又回來了,他可以在天下英雄面前大膽地承擔下父親蕭遠山犯下的過錯,追慕容博的時候,那是鉚足了勁,一掌打得慕容博雙臂發麻,低呼契丹小狗果然厲害。

    可是,在最後,喬峰又一次遇到了身份認同問題,再一次面對身份焦慮。

    當時耶律洪基要攻宋,蕭峰不從,因為他畢竟是被宋人養大的,他也不希望兩國再交兵,導致邊關百姓無辜受累。於是耶律洪基用計軟禁蕭峰後,自己去打。

    當時得知這個訊息的蕭峰是什麼心態?

    金庸的旁白說:

    “他早將一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既困於籠中,無計可以脫身,也就沒放在心上。他雖不願督軍南征,卻也不是以天下之憂而憂的仁人志士,想到耶律洪基既已發兵,大劫無可挽回,除了長嘆一聲、痛飲十碗之外,也就不去多想了。”

    你看,此時蕭峰並不像郭靖那樣,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蕭峰沒郭靖那麼偉大,不是那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仁人志士,自己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也就任之成行了。如果換成郭靖,他肯定千方百計要逃出牢籠,騎上小紅馬,趕赴雁門關,或報信,或參與守城了。蕭峰做不到,也不會為了阻止這場戰爭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後來蕭峰被救,面對援救他的南朝好漢,大理好漢,靈鷲宮好漢,與契丹軍隊的相互拼殺,殺得那叫一個頭崩腦裂,粉身碎骨,蕭峰又一次陷入了身份認同和身份焦慮。

    一邊是自己的好兄弟好朋友,另一邊是自己的同胞,都不該死,卻為了自己拼的你死我活,自己幫哪邊都不是。這種身份焦慮一直伴隨著蕭峰被營救逃跑的整個過程,一直到他們逃到雁門關。

    蕭峰雖然不是郭靖那種捨身取義的英雄好漢,但是,就像掃地僧說的,他也是以天下蒼生為念,宅心仁厚的人,他不想戰事再起,惹得百姓遭殃,於是阻止了耶律洪基南攻的計劃。耶律洪基被虛竹段譽擒住,身家性命要緊,只得答應。到此,本來事情已經完了,蕭峰也沒有死的理由。

    可是,耶律洪基老謀深算,洞察人性,深恨蕭峰讓自己遭受屈辱,於是在指揮大軍撤離時,說了一句導致蕭峰自殺的話:

    “耶律洪基回過頭來,只見蕭峰仍是一動不動的站在當地。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

    蕭峰在逃跑過程中本來已經陷入身份認同的迷思不可自拔,耶律洪基這句話進一步加深了蕭峰的身份焦慮,導致蕭峰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做得對還是不對,自己是個契丹人,應該為契丹人謀福利,可宋朝漢人將自己撫養長大,自己也應該感恩戴德,耶律洪基的這句話,使他想不明白蕭峰到底胳膊肘該往哪拐,蕭峰到底是誰,蕭峰到底該怎麼做,蕭峰活不明白了,心裡畢竟日日受到煎熬,就像自己親手打死了自己深愛的阿朱一樣,蕭峰活一天那是心痛二十四小時,還不如一了百了的乾淨。

    這種事,很多大英雄大豪傑都遇到過。

    例如郭靖,曾經陷入該不該學武功的迷思中,學了武功就會殺人,殺人不能保證不殺一個無辜之人,因此差點自廢武功,幸虧當時丘處機在場,阻止了他,後來又遇到樑子翁這個假禿子,幾句話將郭靖再次引入迷思,差點自殺,幸虧此時洪七公現身,自稱自己一生之中殺了二百多個人,卻沒錯殺一個無辜好人,殺的都是罪大惡極之徒,郭靖終於領會,武功本身沒有對錯,關鍵在於身具武功的人怎麼利用自己的武功,江湖俠士學了武功,可以行俠仗義,揚善除惡,江湖敗類學了武功,卻作奸犯科,欺凌弱小,這一切都是人性在起決定性作用。

    郭靖有愛護他的丘處機和洪七公指點迷津,蕭峰呢?第一次自殺,有他爹救,第二次,卻沒人救了。虛竹和段譽江湖經驗太淺,狗屁不懂,導致蕭峰自殺他們沒能來得及阻止。

    總之,蕭峰自殺,不是因為什麼捨生取義,也不是因為什麼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純粹是他自己的身份認同問題,是他自己想不開。

  • 17 # 南橋公子

    一本好的小說,都反射出當時濃厚的社會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經歷所見所聞!蕭峰的悲劇人生和金庸當時的境遇十分相似!

    天龍連載於1963年,當時國內正鬧饑荒,很多人偷渡到香港!香港的底層工人受偷渡人員社會主義思潮影響,反抗資本主義壓迫,引發一系列社會暴亂……

    金庸當時發文支援香港政府鎮壓暴亂,維護社會秩序,被罵為“漢奸庸”!金庸世家出身,極重名譽,承受如此罵名真的是悲痛欲絕,生不如死!

    和蕭峰雖為遼人卻長在大宋的立場同樣,金庸生在中國卻不得不在英國人統治的香港安身立命,自身一腔熱血卻無處可投!聚賢莊大戰,也許就是金庸當時情緒的一個爆發點,雖萬千人吾往矣,當所謂的身份立場凌駕於是非曲直之上,怎不叫人發狂怒吼!

    人總是在悲劇發生後才能反思,才去改變!金庸以蕭峰自殺如此悲壯的結局無非也是在警醒各位讀者,不要讓蕭峰式的悲劇在現實中重複發生了……

  • 18 # 雲端摘星客

    天龍八部用倪匡的話來說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喬峰作為天龍中男主角,雖然武功蓋世,但一生的經歷是極其曲折的。其內心受過一次次的重擊,都靠自己堅強的意志活下去,可最終為什麼會自殺呢?

    首先,蕭峰是經歷過大悲大苦的人。悲者,自己親手殺死了阿朱,他一生唯一至愛的人,也因此他立誓終身不娶。雖然喬峰此後並沒有一蹶不振,但是已經心如死灰,再也不像原來那樣豪情萬丈,英雄蓋世了。苦者,眾叛親離,身為契丹人卻被南朝漢人所養,心中保家衛國壯志已經沒有寄託。

    其次,喬峰是大英雄大豪傑,一諾千金,豪氣干雲。與段譽松鶴樓斗酒,志氣相投,結為兄弟。與虛竹從未謀面,只因和段譽是兄弟,就認虛竹做兄弟。也因為喬峰遇到志氣相投的人,豪氣就上來了,所以與耶律洪基結為了兄弟。喬峰是可以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人,所以他可以為保耶律洪基帝位,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所以這樣有情有義的漢子,也容易被兄弟情所困。

    導致喬峰自殺的最終原因是,契丹皇帝耶律洪基想要徵宋,意欲使喬峰做主帥。喬峰雖是契丹人,但是生長在南朝,接受過漢人的教育,又親眼見過宋遼邊境上百姓的慘狀,堅決不支援遼帝伐宋。如此其被耶律洪基軟禁起來,後群雄相救行至雁門關與耶律洪基對峙。耶律洪基被段譽虛竹挾持,喬峰此刻仍勸耶律洪基不要伐宋。耶律洪基言說: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功名利祿指日可待。喬峰身為契丹人卻被契丹皇帝如此說,去了宋朝,又會被宋人說他是契丹人,可謂天地之大,再無喬峰立足之地。

    還記得與阿朱的塞上牧馬放羊之約,如今阿朱已經不在。英雄悲愴,兄弟反目,為救天下蒼生黎民,一人身死又何卒懼。舉世已無可留戀的人或事,死又何嘗不是解脫呢。喬峰真可謂金庸小說第一大英雄。

  • 19 # 王事情

    喬峰和南韓跳崖自殺的前總統盧武弦有一絲相似之處。

    但喬峰更復雜也更不幸。

    喬峰之死,主因在:一、阿朱死後內心再無所屬;二、脅迫遼帝后立場上忠義難全。

    心靈沒有寧靜的港灣,到哪裡都如同流浪;既然宋遼都已非他的故鄉,不如便傾心於死亡!

    一言以蔽之,是精神潔癖讓他走上了不歸路。

    正是:卿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塞上牛羊空許約,宋遼和平永難期。

    《天龍八部》一書,段譽和虛竹的奇遇開武俠小說未有之奇,才擁有一身驚天動地的武學,而喬峰什麼奇遇也沒有,單憑少林武功和降龍十八掌便能曠古鑠金,其遇強愈強,聚賢莊之戰以一敵千,少林寺之戰大顯身手,金庸為了狀其聲威,竟連掃地僧如此修仙一般的人物也被喬峰打得噴出兩口鮮血。

    然而他越是勇猛,便越是不幸——

    喬峰,單是名字便預示了他的矛盾之處,喬固然是姓,在他身上卻是“喬裝打扮”之喬,早已埋下了後文的伏筆。峰,山峰也,登峰而造極,乃有天地之思。

    因此“喬峰”的主要含義有三點:假、大、空。這個“假大空”並非俗謂的貶義指斥,而是“假姓、偉大和空明”,姓氏為假故有身世之追尋,江湖之仇殺,並昇華成宋遼兩國之爭鬥;偉大傲岸,是他給讀者的人物形象,由“非攻”而“兼愛”,是超脫於大一統的大一統思想雛形;空曠澄澈、洞察靈明,曰空明,惟其空明,故其眼光格局、思想境界能看到那個時代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些仇恨之外的百姓訴求,這個格局是超脫於那個時代的!

    至於說喬峰是天龍八部眾中的帝釋天的,竊以為很是可笑,需知天龍八部實則是象徵娑婆紅塵的所有人物,他們性格各異、際遇不一、褒貶也大不同,有著各自獨特的容易、艱辛和悲苦。

    喬峰也只是芸芸眾生之一罷了。

    喬峰曾在雁門關上得阿朱開解,說:

    阿朱,我是契丹人,從今而後,不再以契丹人為恥,也不以大宋為榮。

    這話明明就是想開了,民族身份再也不能成為他的窒礙。

    可他誤殺阿朱,誤傷阿紫後,赴關外巧逢完顏阿骨打、又奇遇契丹皇帝耶律洪基,更平定了楚王叛亂,受封大遼南院大王——這便是契丹的臣子了。

    以喬峰的氣派,當然不會局宥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維困境,他在得到耶律洪基退兵一諾後,說:

    陛下,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

    耶律洪基見其自盡,心下也是千頭萬緒,終歸於一片茫然:

    而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當然是蕭峰以死換來的。

    蕭峰說得明明白白,“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那是自認為脅迫義兄之舉極是對他不起,但其實縱然兩人恩斷義絕,契丹國他再也回不去,不過也用不著走死的極端。

    後來我讀到盧武鉉的新聞:

    第16屆南韓總統盧武鉉,2009年5月23日因受到樸淵次門牽連而選擇墜崖身亡。

    我對政治並無興趣,對盧武鉉其人也不能說有好感,當然更不認為他是英雄,只是隱隱在他身上發現了喬峰的一絲影子。

    這一點相似之處,便是兩人都是“鶴一樣的人”,都有嚴重的政治潔癖。

    盧武鉉承認妻子收受了樸淵次的政治獻金,隨著調查的深入,一天早上,他爬上了山,然後縱身一躍。無論他本人是不是清白,都隨著這以生命為代價的一躍變成了絕對清白。

    他們這樣的人,其內心的驕傲是皇帝似的。

    誰也沒權力審判他,當舉世與其為敵時,便寧可似鶴一般排雲飛去。

    看到這句話,你們是否想起了古龍筆下的無花,是啊,我想說的是,無花顯然也是這樣的人……

    《雪山飛狐》胡一刀死後,胡夫人便立即隨之而去,一往情深的武俠人物往往都有殉情情結;

    脅帝之舉被喬峰潛意識中認為是不義之舉,自阿朱死後,這人生於他本已盡是歸途,何時歸去僅在他興之所至;

    加之他本人的道德潔癖,既已覺自己左右為難,無論是替大遼對付大宋還是替大宋對付大遼,都萬萬不能接受,於是淡然想道,我不幹了,讓你們玩去吧!

    於是他便為自己選定歸途:

  • 20 # 一心唯公

    喬峰為什麼要自殺?因為矛盾,因為完美。

    北國是親生父親,他也為親生父親打下了江山,作出了自己應該有的貢獻;南國是養父,雖非根源,卻含辛茹苦撫養其成人,給了他所能給予的最好的成長,他的親情,他的愛情,他夢想中應該擁有的一切,都在南方。北國,只用一個名義,就改變了這一切,就讓南國夢成空,如此殘酷,何人能接受?

    喬峰也是金庸塑造的一個完美的角色,武功天下第一,且堂堂正正;重情重義,心繫阿珠,也有阿紫陪伴;能爭雄天下,也能理好一隅;有高層器重,也有兄弟相隨,還有下屬歸心;有名師教導,更出身高貴,縱有挫折,還可繼承鉅額家產;靠個人努力爭得天下,卻又不忘初心。大概在金庸先生的心目中,這就是江湖大俠所能夠擁有的極限。且嶢嶢者易折,皎皎者易汙,剛不可久,深情不壽。

    金庸先生對主角的名字極為講究。姓喬名峰,原姓蕭。峰,山尖,出場即為丐幫幫主,後為頂尖高手、南院大王、武林盟主、結義兄弟的大哥,無不為“峰”。蕭蕭者,落寞也,註定最終結局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健身的人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