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花麥客

    作為忠實的米粉,個人認為小米和BAT可以更好的解決使用者的體驗問題!比如小米的銷售渠道主要是依託網際網路的線上銷售,當然近兩年線下發展很不錯,但是根據雙十一的資料表名小米在線上的優勢與依賴!

    然後BAT對小米的成長是有幫助的。百度無秘以及搜尋業務、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騰訊的社交圈都是對小米的幫助!

    雖然是既有競爭、又有相互幫助!但最後肯定是相互容納的結局

  • 2 # 話只說重點

    其實小米的性質和BAT是不同的,一個典型的區別就是小米的核心產品是以硬體為主的實際產品,小米未來就是網路的品牌雜貨店,品類以數碼家電為主,也有日常家居用品。BAT則都是典型的偏軟體應用平臺型的網際網路企業,只是越來越多走入線下實體。發展方式不同,其內在基因也不相同。百度目前較弱勢,就看其AI將來如何蛻變了;小米是披著網際網路外衣的硬體公司,將來透過雲平臺進行系統整合,方向是大資料物聯網產品系統,但是個人覺得其實現優質平臺難度比較大,華為在物聯網如果持續發力倒值得期待!

  • 3 # 浩子哥科技賦能

    因為米粉,所以小米!

    “社會我雷哥,人帥貨不多”

    “ARE YOU OK ? I AM FINE ! THANK YOU!”

    在新型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中,小米是真真正正的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企業,所以米粉才如此之多,小米的品牌美譽度也特別高!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使用者心者得市場!

    小米的掌舵人雷軍是個傳奇人物,儘管錯過了對阿里和騰訊的投資機會,可雷大俠依然是多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在投資界絕對是赫赫有名的大神!在他(七位鼎鼎大名的聯合發起人)的引領下,小米一直在譜寫傳奇故事!

    相對於BAT來說,小米具有它獨特的幾個優勢:

    1.小米元產品

    擁有產業級的元產品(小米智慧手機),當我們只當它當作一個手機產品時,它卻活成了雷總眼中的智慧平臺,哪怕手機不賺錢或微利,它的智慧平臺定位早已征服了全世界幾億使用者(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米粉)!

    2.小米生態鏈

    BAT除了自建直屬生態鏈以外 還大量投資併購周邊產業或趨勢產業,一步步地成為了擋在中小企業面前的難以逾越的三座大山;可小米卻翻閱了三座大山,獨樹一幟!小米的生態鏈似乎更具有協同作戰優勢,小米生態鏈聚焦物聯網領域,運用小米核心平臺的資源(人才、技術、流量、資金、運營等扶持)建立了一個個生態鏈兄弟企業,讓他們從微小企業蛻變為垂直領域獨角獸!

    以前網際網路創業企業怕騰訊的“後發跟進,極速超越”,傳統創業因為轉型遲鈍害怕阿里的淘寶天貓,而製造業企業卻怕小米生態鏈企業,它們的的大出血超低價搶佔使用者群體和市場份額策略,總能夠出其不意;“小米來了”,似乎真的挺有威懾力的

  • 4 # 原創設計師大張

    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很多次了,現在已經存在了,現在小米已經用實力證明了其存在的價值了,很多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本身提問題的人潛意識裡已經覺得小米已經成為了可以和BAT肩並肩的企業了。未來可能會成了XTBA

  • 5 # 曹敬斌

    說說阿里巴巴、騰訊、小米和百度未來發展的展望吧。因為在我看來這四個公司能成長為超級巨頭(2000億美元以上的市值)。

    先說阿里(馬雲,不單純指阿里巴巴集團)目前的佈局,主業電商、比較成熟的業務螞蟻金服(大金融行業,歸屬到阿里系統內)和阿里雲、走向成熟的菜鳥網路、產生較大收入的大文娛業務(雖然目前還在鉅虧,估計還得虧3年以上)以及剛剛開始的NASA計劃這六大板塊。

    阿里巴巴的主業是電商,但實際上阿里不是電商,而是平臺。先說阿里的競爭對手,國內主要是京東,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垂直電商,蘇寧雲商可以說納入了阿里的大系統,國美幾乎忽略了。國外是亞馬遜和eBay。

    阿里目前在電商這塊有三個方面的佈局,第一是起家的本行B2B,目前全國份額第一,大概30%~40%的樣子;領先優勢不算太大。第二是天貓,即B2C;有很大的領先優勢,不過還是有競爭對手。第三是淘寶,即C2C,在國內幾乎沒有對手,國外有eBay。

    但是實際上阿里不把這些作為對手,正如馬雲所說阿里是要培養更多的京東和亞馬遜。

    阿里從一開始就是面向國際化的公司(阿里巴巴是一個全世界都很容易辨認的名字),雖然現在效果才剛剛開始顯現,不過這也說明阿里的增長目前沒有看到極限,甚至我覺得大阿里(含螞蟻金服等上述業務線)將是十年之內全球第一達到2W億美元市值的公司。記得在0幾年的時候阿里就進入了亞馬遜的大本營美國,不過那次好像鎩羽而歸。

    我的理解阿里和京東以及亞馬遜的對比,就像上個世紀80年代蘋果電腦和微軟對比一樣,微軟是開放的平臺,蘋果是封閉系統,蘋果會佔有足夠的份額,但是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微軟的市場;或者像是現在的蘋果手機和安卓手機一樣,蘋果會有在足夠的份額和利潤,但是市場份額不會比安卓(安卓依託全世界的廠商,蘋果一家對抗全球其他廠商)大。

    京東也會不斷的增長,但是最終對阿里構不成威脅,在全球市場上也一樣,亞馬遜會足夠大,但是大不過阿里巴巴。在技術進步跟不上的情況下,京東在中國的規模要達到阿里水平,員工人數甚至會趕上沃爾瑪,成為一個不能承受的重負。當然人工智慧和智慧機器人的發展可能會支援京東在員工數量不增加的情況下規模不斷髮展,但是我認為始終發展不過阿里,就像蘋果和安卓對比一樣。

    目前看京東的增長極限基本是跟隨中國經濟的發展,佔到總體電商市場15%的市場份額,就像現在蘋果佔有全世界智慧手機市場份額一樣。阿里(含淘寶和天貓)大概能佔到中國國內電商市場70%的份額。從以下幾點嘗試分析一下。

    第一、從成本角度來講,阿里的平臺幫助製造業廠家幾乎可以說是廠家直銷,而京東還要從中扒一層皮,京東的成本控制幾乎不可能達到阿里的水平。

    第二、從全球市場上來看,在全球市場京東的對手是亞馬遜和阿里巴巴,京東能夠進入全球市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京東只能服務中國人,阿里服務全世界。現在阿里提出的五個全球,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全球遊;全球遊就不說了,前面四個全球可以看出阿里增長的空間,京東是不具備這個條件的。

    第三、當然京東的優勢在於可以控制商品的質量,阿里對商品質量控制相對較低,但是在天貓上的商品質量幾乎可以和京東的一樣,京東的優勢慢慢的幾乎可以忽略,只是民眾的觀念改變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對比亞馬遜,單說電商業務,目前亞馬遜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大於阿里巴巴,亞馬遜已經是全球化公司,阿里目前只能說在向全球進軍,除了亞洲之外,亞馬遜都比阿里市場份額大。但是和國內的京東一樣,除了上述的第二點之外,阿里未來在全球的市場份額肯定是會超過亞馬遜的,第二點的優勢可以換成阿里背靠中國,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大國,而且未來份額將繼續擴大。

    當然亞馬遜早就不再單純是電商公司,亞馬遜已經變成一個技術公司,亞馬遜的雲服務、硬體製造等都在不斷創造新的業務空間。

    再說螞蟻金服,螞蟻金服主要是支付寶,當然還有支付寶錢包、餘額寶、招財寶、螞蟻小貸及網商銀行等等一大堆業務;眾安保險也可以算是這一塊的。

    支付寶在國內的競爭對手是財付通,其實主要是微信支付,其他的百度錢包、蘋果支付、三星支付、華為支付、電信翼支付之類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然我認為這是好事,第一促進了支付寶本身創新的速度,第二加快了移動支付向大眾的普及速度。就像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以及金拱門和肯德基一樣,良性競爭發展。未來的趨勢應當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中國人身上實現寡頭壟斷,支付寶份額大於微信支付,大概3:2的關係。

    目前來看阻礙阿里在金融這塊佈局的主要是國家的政策問題,比如阿里到目前為止在國內還沒有進入券商行業,不過相信以馬雲的運作能力,進入券商行業是遲早的事,未來如果阿里進入券商行業,打通餘額寶和券商資金賬戶,空倉的時候餘額寶賺錢,買股的時候餘額寶直接轉入,以目前的使用者基數,阿里再造一個規模相當於中信證券規模的券商業務也就是三、五年的事。當然以阿里的行事風格來看,阿里應該不會獨立去運作一個券商,更大可能是作為平臺接入到券商的資金賬戶。

    在全球化的角度來看,支付寶在全球的競爭對手相對較多,比如蘋果支付、貝寶等等,但是蘋果支付比較依託硬體,不像支付寶的平臺更多,再有支付寶在中國的成功經驗向全球推廣的速度應該會快於蘋果支付等工具,雖然目前支付寶推向全球主要針對出國的中國人,但是未來在歪果仁之間的普及速度也可能很快。

    當然支付寶在全球的對手主要還是各個國家的政策,但是看到馬雲的社交群體,相信這一塊也會得到有效的克服。

    支付寶未來的發展幾乎可以相當於全球央行,匯率問題將來可以在支付寶的後臺自動結算。單純螞蟻金服在未來十年成長為一個5000億美金市值的公司是大機率事件。

    阿里雲目前在全球排名前五的雲提供商裡是增長最快的,到2017年三季度已經超越google雲進入了前三,僅次於亞馬遜雲和微軟雲。阿里雲在國內幾乎可以說沒有競爭對手,百度雲、騰訊雲之類的追趕的可能性幾乎不大,當然我認為這不是好事,阿里雲應該有競爭對手,創新和佔有市場的速度才會更快。關於雲的概念我的理解和共享經濟類似,是把閒散的計算資源合理的分配到全社會,是整體提高社會效率節省社會成本的事情,因此會很快的發展起來;當然有亞馬遜雲和微軟雲以及谷歌雲競爭,阿里雲創新和佈局速度也不會太慢。

    目前阿里雲在全球主要節點的佈局已經大致成型,未來依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中國企業的不斷全球化,阿里雲未來超越微軟成長為何亞馬遜雲並肩的雲服務商是大機率事件。未來十年阿里雲的估值達到3000億美金也是大機率事件。

    再說菜鳥網路

    菜鳥網路和天貓商城一樣,是一個平臺,是提供資訊的平臺,物流行業的具體業務還是由社會上的物流企業具體運作。菜鳥網路和京東物流以及順豐的對比,就像前面所提的微軟和蘋果對比一樣,菜鳥的業務量和市場份額也會遠遠超越京東物流和順豐,目前菜鳥網路還是主要依託電商業務,電商產生的實體商品透過菜鳥網路分配給各個物流企業,阿里不會獨立運作物流企業。當然物流行業不止順豐和京東以及三通一達等等,國家郵政,鐵老大,等等都在大物流範疇之內。

    菜鳥網路目前沒有競爭對手,未來菜鳥網路的大資料業務成型之後,馬路上空駛的車輛將會減少,飛機的滿座率提高,貨運飛機運輸率以及貨運輪船的運輸效率都會在菜鳥網路大資料的支援下得到很大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更多的物流企業會加入到菜鳥網路當中。

    另外菜鳥網路依託阿里巴巴具備全球化基因,其他國內的物流企業做國際物流,自建倉庫,建立國外運輸網路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菜鳥網路可以利用外國天然的物流企業提供大資料支援,甚至可以利用阿里電商業務在國外扶持起來很多的三通一達。

    十年之內菜鳥網路達到2000億美金的市值也是大機率事件。

    阿里的大文娛板塊,目前還是虧損的業務,包括優酷、阿里影業在內,從線上到線下幾乎無所不包,騰訊從收入上來看是一個遊戲公司,阿里大文娛板塊的目標應該是再造一個騰訊,阿里目前違背了當初馬雲所說的窮死不做遊戲的承諾,已經進軍遊戲產業,從電影到網劇到遊戲到購票環節到社交(微博、釘釘等),這一塊阿里即便不能再造一個騰訊,但是這一板塊的市值超過網易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未來十年成長為1000億美金市值也是大機率事件。

    最後說說NASA計劃,這個計劃我的理解有點像google實驗室,佈局的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幾十年可能產生的新技術,在這個佈局當中能誕生什麼樣的新技術現在完全不能預見,比如量子計算機一旦在這個計劃中成熟,產生的影響絕對不次於電腦的發明,其他更多的想象不到的新技術會誕生多少,不過看看阿里達摩院的組成成員,引領世界發展的潮流很可能從矽谷轉移到杭州。題外話一直在想馬雲會不會搞太空運輸?(從中國航天系統挖點人,給與公司化運作的體制,在太空運輸上和SpaceX較量一下)

    當然阿里佈局的其他版塊沒說,比如智慧交通(高德地圖等),未來阿里進軍無人駕駛等行業也是大機率事件

    綜上,未來十年大阿里(含上述所有版塊)成長成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市值突破2W億美金也是大機率事件。

    下面說說騰訊,騰訊從發展歷史上來看,一直是抄襲,在和360大戰之前基本上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當時創業者被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如果騰訊也搞這塊業務怎麼辦?”結論基本上是等死。後來3Q大戰之後,騰訊經歷了深刻的反思,戰略導向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獨佔變成了共享,搜搜沒有幹過百度賣給了搜狗,拍拍網沒有幹過淘寶賣給了京東等等,才有後來百倍市值的增長。

    騰訊公司內部戰略有良好的屬性,騰訊在社交領域沒有對手,那麼就搞內部競爭,基本上每個業務線都有兩個以上的部門同時在搞,勝出的留下,失敗的裁撤或者轉換部門。

    不過目前騰訊的天花板幾乎可以看到了(除了遊戲),騰訊的優勢在於社交,劣勢也在於社交,騰訊的擴張範圍基本上被限制在了中國人之間,全世界的社交領域基本被facebook控制了,由於社交的強粘性,在國內無人能挑戰騰訊的地位,同樣在全世界騰訊也挑戰不了facebook的地位,這就限制了騰訊的發展。

    騰訊的另一個戰略是在國內向縱深發展,騰訊雖然沒有特意搞NASA計劃,但是在技術投入上也毫不吝嗇,在AI技術方面已經有所突破,但是現在看比百度還是要差一些。

    騰訊目前看戰略執行的最好的還是藉助社交軟體的強粘性,依託社交在泛娛樂方面發展。

    騰訊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遊戲公司,而且遊戲比社交軟體更具備國際化屬性,未來騰訊的發展還是要看遊戲的國際化效果。如果做得好,市值再上一個臺階也是大機率事件。

    另外在泛娛樂方面,騰訊接手盛大文學方面也已經開花結果,馬上就要在香港上市,這一方面也具備國際化屬性,未來走向國際的可能性也很大。只是不會像遊戲那那樣效果更快。

    綜上,騰訊如果能在遊戲和泛娛樂方面國際化成功的話,未來十年市值成長到萬億美金也是大機率事件。

    順序上先說小米,雖然目前看百度的市值比小米的估值要高,但是個人觀點未來小米會成長為比百度市值更大的公司,目前看不到天花板;雷軍作為計算機老兵,在電腦行業可以算是前輩,最後被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之類的超越估計是很不服氣的,雖然把金山帶到了香港上市,作為普通人看來已經優秀的不要不要的了,但是雷軍估計內心是很不爽的。

    好了,現在來看小米的佈局,小米以手機為核心,戰略佈局智慧家電行業,雷軍自稱的鐵人三項軟體、硬體、網際網路,現在看已經有所變更,軟體方面小米能拿得出手的只有miui,原先還有個米聊,後來被騰訊幹掉了,如果米聊成長起來的話估計現在小米估值已經超越2000億美金了,miui說白了也就是在安卓的基礎上做了外包裝,技術含量上沒有獨佔性,華為、OPPO、vivo都可以做這些,幾乎沒啥核心競爭力。

    目前開看小米核心競爭力在於硬體方面,有一句話叫“一入小米深似海”,小米在產品上有很強的粘性。本人是小米的鐵桿粉,從上大學就用雷軍的UCDOS和WPS,後來miui一出就把HTC刷了機,小米手機出來後就買了1S,小米的硬體構築了一個強大的護城河,以手機為核心,把手環,電視、路由器、甚至電飯煲都關聯起來,用起來非常方便,包括現在我打字用的電腦也是小米的,小米硬體不能說是最好的,但是目前來看是最具價效比的。在手機方面的創新,小米也極具前瞻性,從小米MIX開始“全面屏”開始代替了窄邊框這個說法。小米硬體構築了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內你如果買了手機,幾乎就想把所有電器類的東西都買小米的,小米透過網際網路打通了各個電子產品之間的連結。更關鍵的是小米的產品不是最好,但基本上不會有次品。

    小米的網際網路戰略,小米網雖然基本只賣小米的產品,但是已經成長為中國第三大電商了,小米的雲服務也基本處在全國前十的位置,小米雲服務和其他公司相比較是差異化競爭,雖然規模不大,但是護城河比較深。

    個人認為小米目前的戰略模式基本分四大塊,

    第一在做好小米手機的同時,繼續擴大周邊產品線,並深入到手機產品的核心,比如處理器,小米的松果處理器已經開始應用了,現在看效果不是很好,但是相信做為核心戰略之一,處理器未來會是小米的一大競爭核心;在擴大產品線方面甚至電插板小米都出了,這一塊小米手環做到了全世界銷量第一,小米網際網路電視銷量國內第一,其他很多產品也在細分產品裡進入銷量前列,小米會繼續擴大這一塊的業務線。

    第二個戰略,向全球化進軍,目前在印度已經接近銷量第一了,估計下個季度就能超過三星銷量第一,小米的全球化相對騰訊來說要容易的多,畢竟硬體產品天然具有全世界通用的屬性。未來三年小米手機銷量進入世界前三都是有可能的,同時還能帶動在中國已經成熟的其他產品線進入世界範圍。小米解決了專利問題之後相信還會進入美國、歐洲等成熟市場。

    第三個戰略,網際網路戰略,一是雲服務,阿里主要面向企業,小米麵向個人使用者,最早用的就是金山快盤,線上線下自動同步功能,避免了重要資料的丟失,到現在雲盤收費了,依然在用,確實很好用,這一塊相信使用者規模會不斷的擴大,再一個小米商城,藉助小米手機在全世界的銷售,也會隨之進入到全世界,這一塊比京東天然具備國際化基因。

    第四個戰略,新零售,小米線下專賣店的擴張,將會把業務群體從網際網路使用者擴充套件到線下使用者,據說小米專賣店每平米的銷售額除了蘋果之外已經做到第一了。這一戰略可能讓小米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品牌,同時這一戰略也具備全球化基因。

    綜上,未來三年小米可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未來十年如果上市的話應該能達到3000億美金的水平。

    最後說說百度,以前百度是中國的谷歌,但是百度的發展沒有跟上谷歌,谷歌能出安卓這種產品,百度出不來,百度之前在pc時代活的太滋潤了,以至於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有點落伍。百度是技術公司,不過現在阿里、騰訊也基本都是技術公司了,雖然底蘊上沒有百度深厚,百度的AI技術在全世界應該排名前三,AI應用大爆發,Apllo戰略如果能夠成功的話,百度透過這個戰略能夠主導無人駕駛汽車市場,形成和安卓目前在手機方面的統治地位的話,不過佔有30%的市場份額也相當不錯了。當然百度也佈局了很多其他產品線,比如百度地圖、百度外賣、愛奇藝等等,但是百度的戰略核心還是AI。百度戰略實施成功的話應該能夠使得百度市值從新進入上升軌道,未來十年應該能進入2000億美金市值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都懷念小時候的生活嗎?有哪些有趣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