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臉大姐姐

    提出這個問題特別有意義,但對藝術的理解有些片面。我生長於六十年代末,沒有學習藝術的經歷,女兒出生於九十年代,幼兒和小學期間誤打誤撞進入專業藝術團隊學習藝術,每年僅有二次的觀摩孩子業務彙報機會,現場近距離聆聽藝術感受藝術是我們最幸福最美妙的時刻。整個小學期間專業學習佔據了一半的時間,僅僅小部分時間學習基礎文化,孩子沒有時間學奧數,沒有演出任務的週末幾乎都是在大自然中度過。小學畢業後孩子選擇不進專業藝術院校而進入省重點中學學習,我驚訝發現學習不僅跟得上而且成績非常好,孩子的記憶力特別好,榮譽感特別強,能吃苦,細想一下,學藝術的經歷雖然辛苦,對孩子的身心以及日後成長都有積極的作用。現在孩子已經從帝國理工碩士畢業並且順利就業了。她的藝術能力除了是繁重學業工作壓力下的放鬆劑,也為她提供了很多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藝術是知識,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和家庭是否高知,花費多少錢沒有必然的聯絡,主要看自己對藝術的認識,孩子的興趣以及學藝術的目的!培養的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就是對孩子對社會最好的交代。

  • 2 # 淡然滋味77

    藝術門類並不低,須知藝術是人類的高階精神追求,在物質追求滿足的情況下,更高階的精神追求使生命更豐富多彩,使人類遠離矇昧,使道德迴歸人性

  • 3 # 花小魚L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關於孩子學藝術這個話題,跟很多媽媽交流過,大概有幾種型別:

    1、非常典型的隨大流型:機構太多了, 宣傳太多了,身邊孩子學的太多了,咱也學吧,孩子也不反對,技不壓身。也不指望以後當成謀生手段 ,怎麼的也算有個特長。這種一般會走入功利或者完全無所謂。

    2、考慮以後好娶好嫁型:這個不典型,但有一部分。尤其女孩家長,學學藝術,氣質好呀,女孩子就是要氣質好才吸引人。這種一般會比較久的堅持。

    3、孩子有喜好傾向或者有天份型:一般這個型的開始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即使不能成名成家,也會走上專業路線,即使長大了做機構老師也算是憑藝術之長謀生了。

    4、希望孩子有一個喜好或者特長型:這個應該是最可取的,沒有功利目的,學到哪裡都好,一直保有喜愛的熱情。使技藝變成漫漫人生的陪伴,可以表達喜怒哀樂,可以抒發感慨情操。

    學藝術與家庭經濟條件有關,與父母期待有關,與孩子喜好也有關。不同層次或者不同認知的家長,行為可能有相似,結果可能有相同,但初衷或目標各個不同,過程中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以及體驗更不相同。

  • 4 # 三十問車

    為什麼覺得藝術類是學術水平含量比較低的興趣,這個觀點真是驚為天人.

    藝術也許不能直接讓文化成績提升多少,但是它是開啟世界的另一扇窗;音樂是用音符表達世界,繪畫使用色彩展現對世界的看法;舞蹈是用肢體語言訴說情感.看得越多;瞭解得越多,瞭解得越多,生活越精彩.再說功利一點的目的,上了初中,高中,大學,小孩能有一點點才藝,在活動上展現才藝,這對提高自信都很有好處。一邊抨擊填鴨式的教育、唯分數論;一邊貶低文化的多樣性,挺矛盾的.

  • 5 # 小貝殼君

    我家小時學過四樣才藝,最後發現她最愛學小主持,也遇上了她心中的人生導師,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的她經常有機會上臺表演,還是單個兒或三四個的,很自信大方,平時自薦演講,甚至作文都很好,這錢全家都說沒白花。

  • 6 # 小風箏灰啊灰

    濃濃的酸味

    高知家庭 基本衣食無憂有房子有錢了

    開始追求精神層面了

    溫飽線上掙扎的人當然見不得高知家庭孩子乾淨清爽的彈鋼琴學畫畫 自己的孩子一把鼻涕一把泥的吃了上頓沒下頓

  • 7 # 正在做夢的魚

    以前我沒有接觸過畫畫這門藝術學科的時候,我也是認為畫畫是一門技術含量很低的門類,也對藝術有很大的偏見。其實藝術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自從接觸了畫畫之後,我改變了我心中的一些想法。我分享一下幾點:

    1.我的性格是一個大大咧咧,比較急躁的女生,但我自從學習了畫畫之後,我變得更加細心,也學會了去觀察身邊的一些細節,性格也慢慢的透過畫畫磨練的更加有耐性。

    2.大家都知道性格大大咧咧的女生一般在穿衣打扮上面也是比較簡約隨意,接觸了畫畫這門學科以後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生活中也學會了創造美的能力。

    3.很多設計行業,都需要一定的繪畫基礎,有一定的繪畫基礎,能讓它的設計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比如說平面設計廣告海報這類,都是需要一定的畫畫或者審美水平;服裝設計也是需要設計師有一定的手繪基礎;其實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我們眼睛只要看到的東西都跟藝術有關,比如室內設計,是不是?家裡的家用電器是不是設計師設計出來的?馬路上跑的汽車也同樣是設計師設計出來了等等。

    4.雖然大家認為藝術行業是一門技術含量很低的學科,但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臺上一分鐘,臺下10年功。想要把藝術做得更加完美,是需要很多人多年的努力,沒有一點的耐力是無法完成的。

    5.要把畫畫畫得更好,也是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支撐,首先你必須要了解素描的一些理論原理,還有色彩速寫等等。

    所以我認為每一門行業它都需要不斷的努力學習,才會有很大的進步。

  • 8 # 鍋僧的日常

    首先想從最高贊@物理老師老李,李老師的“一代製造、二代金融、三代藝術”,來引入。無意抬槓,只是想做個小更正,請別見怪。

    這個說法其實是源於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的 Addressed to His Wife(與妻書),我稍微直譯下:

    我必須學習政治和戰爭,這樣我們的孩子就可能有去學習數學和哲學的可能。我們的孩子也應當為了他們的後代擁有去學習繪畫、詩詞、音樂、建築、雕塑、掛毯和瓷器的這些權利,而去學習數學、哲學、地理、自然歷史、造船、航運、商業以及農業。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that our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Our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and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 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

    因此,按照約翰·亞當斯的邏輯,孩子能夠學習這些藝術門類,其實是在一代代人努力甚至是犧牲自己的前提下而獲得的一種權利,是一種幸運。我理解的這個問題的動因可能有兩個,一是題主認為學習藝術門類與其花費的價格不恰當,換言之,是低價效比行為;二是,題主認為應該花大價錢就應該對應學習具有高學術含量的藝術門類。但歸根結底,還是題主認為不值。

    如果是一的話,可能是我們的生活層次沒有到達這個地步,因為我們不理解。

    正如“哲學源於閒暇”,事實上最初的希臘哲學,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貴族等生活無憂人士的推動。我們還在為一日三餐奔波的時候,怎麼會有精力想到官能、甚至是精神的享受呢?同理,管仲也說過:“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當我們的經濟能力還沒到達這個層次時,確實是不可想象的。譬如,一個經濟能力稍弱的人,在衡量某樣事物的時候,往往使用自己的用餐消費標準,“這件衣服足夠我下幾次館子了”,“這本畫冊相當於我幾天的飯錢了”一樣。

    而實際上,藝術門類的學習門檻和成本都是很高的,當踢除升學特長等較為功利性因素後,藝術的回報率可以說是相當低,往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從個人氣質、能力上所展現出來。同時,藝術門類,如果只是單純認為學鋼琴就是學鋼琴、學跳舞就是學跳舞,這樣的一種誤以為學藝術是獲得一門營生的技術,那麼,從根本上就否定了藝術本身的價值。藝術可以是敲門磚,但絕不只是敲門磚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麼題主可能對藝術的學術含量低估了。哪怕只是學拉小提琴,其背後的樂理、甚至是小提琴本身的製作工藝,都是一門極深的學問。同時,國內外的藝術門類的進階學習,藝術史、藝術鑑賞等研究學科,都是飽含學術價值和極難駕馭選題的,是需要不斷地訓練、鑑賞,也就是不斷地經濟等的投入,才能夠有所成。

    我本人很有幸能到東京國立博物館去看了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跡的限時展出,當日人頭湧動,日本人興致十分之高,這讓我很是震撼,這既有漢文化影響力深遠的震驚,也有為日本這種對書法藝術熱愛的震撼。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已經有足夠的空閒去為藝術而排隊了。

    或許有朝一日當我們不再困惑這樣的現象時,會有更多人願意去故宮大展。

    當時拍的外景

    當日展覽唯一可以拍照的地方

    外景

  • 9 # 袖邊彩雲

    嗯,我就是你說的這樣的家庭。我先生是教授,我是高階會計師,孩子學藝術設計。怎麼說呢,小時候是因為孩子有時間,就隨她喜歡報了興趣班。上中學後就停了。初二前孩子一直是打頭的優等生,初二下學期我就感覺她學習吃力了,物理數學補課也不提分,雖然靠著語文英語還是能排名靠前,但是孩子明顯不喜歡學物理,畫畫成了她偷懶的方式,在學校參加了計算機藝術社團,各種大小參賽都能獲點獎。在廣州可能也是受周邊同學的影響,孩子只想出國讀書。其實我是想讓她讀完本科再出去的,但是她很渴望能本科就讀國外大學。我和孩子關係比較融洽,能夠像朋友一樣交流,我認真考慮了孩子的想法,覺得如果在國內學文科出路可能只有考公務員或者當老師,而且競爭太大,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很掙扎。我家不是土豪,屬於下層中產吧,出國讀書的錢是可以拿出來的,於是我們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選她愛學的學吧 ,可惜了孩子的中考成績,還是選了一個不需要成績的藝術國際學校。

    至於藝術,我自己孃家父母就喜歡,我從小就被各種博物館和書陪伴著長大,這種浸潤是無聲的看不到的,但是精神上的東西自己能感受到,藝術對靈魂的薰陶和洗滌,給感官的刺激和享受,給思想的衝擊和引領,對社會的改變和創造,這種推動世界的力量不輸於科技與數學。我是真心喜歡藝術,但是我那個年代,家裡沒有能力去培養一個專業的藝術從業者,只能是喜歡。現在我有這個能力,孩子又喜歡,我家也不需要孩子回饋什麼,只要她能快樂地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自己養活自己就可以了。至於這種投資是否划算,真沒想過,我覺得藝術教育屬於奢侈品,有能力就買,沒能力千萬別學所謂上海名媛,只是為了表面閃光。

  • 10 # 李海善律師

    首先,價錢大小和學術含量的高低本身就是相對而言的。每個人的認知和需求不同,選擇自然也會有區別,不要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存在即合理,適合是最佳

  • 11 # 野淳

    快兩年了,這個問題居然還有同志們來回答呢,做為題主,我本人就是美術生,大學本科學習的是藝術設計專業,別人天天說的枯燥乏味的學習,在學校的我是一點都沒感覺到,但非事事如願,現從事的卻是與美術繪畫沒多大關係的職業,也是經歷了一些事有感而發吧,就逆向提了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心裡已經解了,緣於最近一段時間住院的經歷。有那麼一個下午,陽光照在病房綠漆斑駁的窗臺上,隨意放在量杯中的花兒開的那麼美,突然突然就很想畫兩筆,來記錄這一刻的美好,畫的好壞都沒有關係,送給自己,開心就好。這就是當年我去學畫的意義吧。

  • 12 # 法律名家講堂

    人與人之間一直就有圈層、階層。各個階層之間一直是下層模仿中層、中層模仿高層。高層玩剩的東西會有下層來接盤,因為下一層抬頭看到的都是上層扔下來的玩剩的東西,還模仿得不亦樂乎,也就是接盤俠。

    國內的高層模仿國外的貴族,國內的中產模仿國內的高產,鄉村就模仿城鎮、省會。

    現在最大的接盤群體就是中產階級了,積蓄多,能幹活。

    比如衣服,想要用名牌來武裝自己,但錢不足以支撐自己隨便購買,於是買老款、買小品牌(輕奢)、甚至ZARA、ONLY這種快時尚。

    比如讀研讀博,學歷現在就是個商品,上層玩剩下已沒有多少含金量,底層還有機會透過學歷可以擺脫底層,中層很難透過學歷步入高層。但為了學習可以砸鍋賣鐵的擠進舊學區房。

    小提琴、鋼琴、芭蕾舞,貴族傳到高層,高層也已經玩剩下,錢太多沒地花玩玩可以。實際對大部分人而言,這些藝術課程屬於奢侈消費,花費很多卻沒有什麼實際價值,中產卻感覺努力學了這些就躋身於上層一樣。

    出國深造,30前期上層早已玩膩了,現在高層出國都是造關係、政治需要,中產階級也是拙劣模仿,好像出國就會有出息,高人一等,事實證明根本沒啥大用,孩子出國就是父母積蓄的一種高階敗家。

    在這種階層間的模仿之中,生意就出來了。出國中介、藝術培訓、偽奢侈品、學區房... ...

    (這是之前看過的一個觀點,忘了出處,是一種另類的視角,發出來供參考,不代表本人觀點)

  • 13 # 高友德

    什麼是很低的藝術門類?任何藝術,都有入門的初學階段。學美術,先學素描,從素描石膏頭像開始。學書法,從臨帖開始。學舞蹈,先學跕步,貓步。學音樂,從學五線譜起步。這不能說是低階,只能說是初級。學一點藝術,總比不學好。懂點藝術,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有好處。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發現美,欣賞美,進而創造美。

  • 14 # 折空空折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好回答。

    我聽說王思聰是學哲學的。不知是不是真的。

    他為什麼要學哲學呢?哲學好像沒什麼用?

    因為,他不需要有用。

    人的需求是這樣的。

    先解決生存問題,然後是生活問題,再然後就是精神需求問題了。

    誠然,某些專業,看起來很有用。而藝術看起來沒有用。

    因為藝術屬於精神層面上的。只有物質生活需要得到滿足了,人們才可能追求美。

    就如同早些年,大家都穿著樸素,而現在都要追求時尚一個道理。

    也如同早些年,大家都學數理化,現在藝術類課程也要納入中考一樣。

    看起來,藝術是沒用的東西,從小的方面來說它解決不了吃喝,從大的方面,也解決不了國家的軍事經濟民生問題。

    它解決的是人精神層面的東西,而且只能解決一部分人的精神層面。藝術是文化的一個小小的分支而已,但是卻也代表了人類對精神層面關於美的追求。

    那麼,最後談一下,高知們為什麼讓孩子學藝術吧。

    我的父母不算是高知。但他們也算是很棒的父母了。至少在我們小區,他們的退休工資最高。

    因此,我學經濟還是學藝術,大約都不影響我吃飯。

    我的爸爸常說:如果找不到工作,大不了爸爸養著唄。

    我考研那一年壓力大。爸爸說:考上是金光大道,考不上也是平坦大道啊。

    我5歲學畫畫,6歲學電子琴,很快轉學了小提琴。

    現在的我是一名教師,我會彈鋼琴,拉小提琴,會吹笛子,還會點雙排鍵。書法繪畫會一點。除了小提琴以外,別的都比較業餘。

    我也不怎麼掙錢。但依然過著自在的日子。

    我的兒子在學鋼琴和書法。

  • 15 # SY43625156

    學藝術在70年前是有錢有權人的專享福利。

    首先藝術不能當飯吃!用我岳母80年前的同窗好友的老公顧老先生的話說:如果搞純繪畫在在上世紀30~40年代必會餓死!這是一個30年代杭州藝專林楓眠先生的學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同我的一席談發表的感慨。

    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我考藝術類院校在當時都不被看好。認為繪畫搞設計是冷門。

    五十年之後,特別是1988年全國高校擴招後。想考藝術學院的美術生如過江之鯽般蜂湧進入。

    至今30多年過去了(當時全國範圍的從事繪畫和商業美術設計的人材總數也就數十萬人)。美術生從業的人數已超過千萬之眾。

    是我國的經濟發展大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學商業美術的範圍之廣是其它行業無法比似的。

    不好意思我扯遠了。

    前面談過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多數己進入小康生活水平。大中城市的中產階層迫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孩子除了學習數理化文學外語外,期望多掌握一門繪畫的知識。以此提高孩子對藝術的申美情趣。

    我們回到問題的開始。藝術是否學術含量很低的學科?

    1,藝術是否學術含量很低的學科?

    2,是否只有自然科學才是高階學術含量高的學科?

    3,那麼請問組成人類社會的學科只要選擇自然學科一門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4,再試問在農耕社會是人文科學為主還是自然學科為主?

    5,既然人類社會是由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二匹駿馬並駕齊驅的相向而行的,二者不可或缺的?那末二者彼此不能厚此薄彼?

    論價值:簡單來說,自然學科為人類衣食住行的生存提供基礎的保障。作為上層建築的人文學科提供人類構建民族、國家生存和發展提供法律法規等一系列保障以及提供人們精神層面的更高層次的亨受。這二者相輔相成推動人類社會從農耕文明發展到現在的高度繁榮的後工業的電子資訊化社會。

    一個高度文明的現代化社會如果缺少人文學科。缺少人文學科之中美術這一個科目,我不能想象我們這個社會會否存在?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如果我們中華民族沒有甲骨文。今天的中國不就與美國印第安人、非洲人一樣沒有自己的文字灬。

    一直以來大眾視美術為可有可無之學科,認為只有讀不好書的人才去學美術。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也就是說自然學科種類越來越多。反而人文社會學科發展滯後了……。

    最後我們必須要弄清楚是學美術這一學科是技術含量低的學科?或者等同於工人應知應會的那種低端技術?

    普通人可能還不清楚畫家與畫匠的區別?

    繪畫在100多年前還屬於士大夫文人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玩意兒。

    回到1500年前的北魏時期無錫文人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其藝術成就無與倫比、價值連城。也就是說顧愷之以一人之力挑起了中華之脊樑。而自然學科靠一己之力無法完成千秋大業。他必須一點一滴數千年的積累才能成為正果。

    當然我所述的不一定恰當,但理還是這個理。

    就個人而言,當你積聚了事業、財富。總不能天天三珍海味吃到痛風。你會想方設法享受精神層面的生活。比如聽歌劇、聽音樂會。看畫展和收藏名家書畫。

    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學藝術和從事藝術類的工作將會是最吃香的行業。

    最近幾年滿世界的上到80歲的老頭老太、下到7~8歲的孩子都在興致勃勃的學習繪畫知識已經說明大眾對學繪畫藝術的興趣有增無減!這是我們社會的一大進步!

  • 16 # qingtianriji1108

    第一因為一般家庭學不起藝術類專業,十多年持續投入,每節課幾百上千;第二這些專業出來不見得掙很多錢,一般家庭希望孩子年薪百萬、成家立業;藝術專業感覺生活節奏和一般人不一樣,一般家庭家裡沒人從事,不敢涉足。

  • 17 # 二百六的幸福人生

    你提這種問題只能說明你壓根兒就不知道藝術的作用是什麼!簡單告訴你,藝術是實用性最廣的學科。你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一睜眼,你看見的任何一樣人為製造的東西,他都離不開藝術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比喻任何一棟房子一部車子,一張桌子一個盤子,一支筆一個滑鼠一部手機,還有電影電視劇,還比喻你身上穿的各種衣服等等等等,更不用說那些純粹的繪畫雕塑和各種裝飾品等,也更不必說創作這些物品和藝術品給創作者本身帶來的身心愉悅!這只是視覺方面的,還有聽覺方面的更不必跟你談了!想想看沒有這些東西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可以說我們生活的任何空間都離不開各種藝術因素的加入。試問你一下:你買東西的時候除了商品的質量價格效能外你還關注什麼?告訴你,另外那些東西就是和藝術關係最密切的地方!你說藝術的作用這麼大,人類能離得開她嗎!

  • 18 # 青城劍

    很多經濟條件好的家庭花大價錢和長時間學習學術含量很低的藝術門類,可以理解,他們可能止步於競爭力非常強的普通高考;而很多高知家庭,可能想走捷徑,因為他們輸不起,如果上不了大學,在他們那個所謂的高知小圈子裡自己認為臉上掛不住,為了讓子女上大學,所以,不管怎樣志在必得。

  • 19 # 博弈高三

    正如題主所說,本來就富裕的家庭,讓孩子學點藝術,這是很多孩子的嚮往啊。

    就那我自己來說,小時候特別喜歡音樂,可是家裡沒條件,只能學文化課。等到了大學才知道,同齡人都噶有才藝,這是很讓人羨慕的啊。

    這是第一點,一般家庭條件不潤許學藝術。還有就是現在教育部都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只有富裕的家庭的孩子才真正是進行素質教育。因為他們以後不愁工作,不愁賺錢。

    但是普通家庭就不行了。父母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不是讓你玩的,而是讓你以後有個自己能吃上飯的傢伙。所以,只能拼命的學習文化課。

    所以我並不認可,題主所說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學低技術含量的藝術的這種說法。就像剛剛新聞上說的,中科院真博士畢不了業,跳河自殺了,北大賈博士隨便就畢業了。

    目前的應試教育壓力本就很大,如果不去走那根獨木橋而是有條件學點藝術多好啊!多讓人羨慕啊!

  • 20 # 婷一姐語

    世界上最聰明的兩個民族:中華民族和猶太民族。而其中兩個民族差距最大的地方永遠體現在藝術和審美上。

    我們的美術課和音樂課在上學的時候就沒有上全過,而人家所有的學霸都會一兩樣樂器,審美能力更是沒法比。所以猶太民族可以以一己之力撐起全盛時期的好萊塢,而華人只能去矽谷或者科研所。

    藝術修養不體現在分數上,但是氣質自然不同。所以老錢的家族都在培養孩子的藝術審美和造詣上不遺餘力。

    沒有錢的人急功近利,有錢有閒的人才能玩得起藝術。這歸根結底是階層的不同,體現出來的最明顯的差距。

    高知家庭不管貧富,精神上一定是富足的,那麼藝術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你看哪個高知會整天泡在影片網站上不可自拔了。

    所以,藝術修養是富裕階層的入場券。還是不要用太功利的眼光去看待這樣的問題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一起八年,從不提結婚,還繼續交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