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川實驗室

    輿情發展從釋出、發酵、爆發、控制要有一定的時間,輿情控制的手段主要有引導、壓制、稀釋、遮蔽等手段。

    與報紙、無線廣播和電視等傳統的傳播媒體相比,網路媒體具有進入門檻低、資訊超大規模、資訊釋出與傳播迅速、參與群體龐大、實時互動性強等綜合性特點。由於網路資訊的釋出成本極低,資訊的提供者、傳播者和閱讀者之間已經沒有明顯的界限。資訊網路已成為一個“虛擬社會”,具有非常明顯的社會群體特徵。與此同時,“虛擬社會”與真實社會之間的互動日益顯著。

    一、網路輿情的自由性。

    網際網路是完全開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間,給了所有人發表意見和參議政事的便利,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網路資訊的釋出者,每個人都有選擇網路資訊的自由,透過BBS,新聞點評和部落格網站,網民可以立即發表意見,下情直接上達,民意表達更加暢通。由於網際網路的匿名特點,多數網民會自然地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實情緒。因此,網路輿情比較客觀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的矛盾,比較真實地體現了不同群體的價值。

    二、網路輿情的互動性。

    在網際網路上,網民普遍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意識。在對某一問題或事件發表意見、進行評論的過程中,常常有許多網民參與討論,網民之間經常形成互動場面,贊成方的觀點和反對方的觀點同時出現,相互探討、爭論,相互交匯、碰撞,甚至出現意見交鋒。這種網民之間的互動性實時交流,使各種觀點和意見能夠快速地表達出來,討論更廣泛更深入,網路輿情能夠得到更加集中的反映。觀念和情緒心態。

    三、網路輿情的多元性。

    網上輿情的主題極為寬泛,話題的確定往往是自發、隨意的。從輿情主體的範圍來看,網民分佈於社會各階層和各個領域;從輿情的話題來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輿情來源上看,網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預先寫好言論,隨時在網上釋出,發表後的言論可以被任意評論和轉載。

    四、網路輿情的偏差性。

    由於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一些網路言論缺乏理性,比較感性化和情緒化,甚至有些人把網際網路作為發洩情緒的場所,透過相互感染,這些情緒化言論很可能在眾人的響應下,發展成為有害的輿論。

    五、網路輿情的突發性。

    網路輿論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個熱點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種情緒化的意見,就可以成為點燃一片輿論的導火索。當某一事件發生時,網民可以立即在網路中發表意見,網民個體意見可以迅速地匯聚起來形成公共意見。同時,各種渠道的意見又可以迅速地進行互動,從而迅速形成強大意見聲勢。

    同時,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網路所具有的特性又使得網路輿論的自由化帶來了一系列的消極影響:比如一些網民透過網路散佈謠言、披露隱私、進行偏激和非理性的謾罵與人身攻擊;而且,西方敵對勢力也藉助網路對中國日益發起“和平演變”攻勢。由此可見,網路輿情已然成為影響社會持續有序發展、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因勢利導,提高新形勢下輿情資訊的分析能力,及時準確地掌握社會輿情動態,積極引導社會輿論,是網路這一新興媒體所面臨的嚴肅課題與嚴峻挑戰。

  • 2 # 積土為嶽

    網路輿情是透過網際網路為載體的傳播媒介,其最大特點就是速度快,覆蓋面廣,難以管控,下面我從幾個維度來探討一下:

    一.輿情傳播途徑:

    4.微博、部落格(Blog)、QQ空間。微博帶人民進入“自媒體時代”,被譽為“平民媒介”,透過平臺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展現自己、經營自己的場所,重構了人們的話語權。

    5.電子郵件。E-mail是人們溝通意見的重要傳播途徑。

    6.播客,自助廣播,是一種全新的廣播形式,它顛覆了被動收聽廣播的方式,使聽眾成為主動參與者。

    7.維客。維客站點允許多人同時任意地瀏覽、建立、更改網站上的頁面,從而進行輿情的交流和傳播。

    8.網上調查和簽名。網上調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網路輿情情況。

    9.網路電臺。

    10.抖音、快手等短影片軟體。這些都為輿情的形成和表達提供了新的途徑,對輿情也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輿情收集與管理

    輿情收集系統的建立是為了輿情研判和應對提供支撐,這個很關鍵的,只有透過這些收集到的資料我們才能抓住重點和矛盾。我們要注意三個方面問題:第一,要深度挖掘輿情事件,尋根溯源挖掘隱藏在表象背後的根源性問題,為之後解決同類或相近問題提供切實、有效、可行的處理方法;第二,在龐雜的分析程序中要善於抓問題主要矛盾,釐清事件發生的關鍵及態勢,發揮提綱挈領的作用;第三,在分析程序後端,要善於預測事件發展趨向,進而為輿情危機的發生及處理、預防提供前提。

    三.應建立網路輿情的反饋機制

    如果沒有健全的輿情反饋機制,網路輿情的處理得不到交流和溝通,輿情的送達會嚴重滯後,如延誤最佳時機將產生嚴重後果。合理的反饋是建立網路輿情監管機制的重要一環,要保證網路監管資訊的有效傳達,就必須建立網路輿情資訊反饋制度。這也是實現高效管理的必要方式,能夠及時地處理到潛在的危機,維護社會的穩定、安寧。

    四.網路輿情的基本規律

    1.會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5G,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網路輿情傳播速度更快,更加多元化。

    2.網路輿情會更加理性和覺悟性,人民監督政府工作會更加具體細緻,政府的管理也會更加順暢高效,譬如這次疫情各地用到的大資料分析,網路輿情及時。

    期待未來的網路輿情更溫暖,更理性,祈願我們的抗疫起得偉大的成功!祝福中國!

  • 3 # 橙子Eav

    網路輿情的特點有以下主要幾點:突發性:網路輿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事先的徵兆極其微小。破壞性:由於傳播迅速並且波及範圍很廣,所以破壞性很大。緊迫性:輿情危機必須迅速作出正確的反應,防止事態的擴大,減少損失。偏差性:由於發言者身份隱蔽,並且缺少規則限制和有效監督,網民會利用網路宣洩情緒,因此容易釋出不利於企業的灰色言論。

  • 4 # 知知共享

    網路輿情是一個瞭解民意進行輿論分析、監測及研判的平臺。為什麼在網上發表一篇文章或作品要經過平臺稽核,它包含對國家政策、國家情報、經濟、文化、外交、軍事、廣告宣傳、社會突發事件、虛假資訊、不良資訊、網路謠言、人身汙衊、網路色情的傳播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所以必須要網路輿情這樣一個平臺來控制及引導。

  • 5 # 網際網路運營教練官

    針對作者提出的網路輿情的基本規律是什麼?為什麼?我略有見解,望能幫助!

    其實在網路輿情的前提下,先是得有危機意識,而如何讓危機意識提升和管理這是瞭解的第一步,再來是針對輿情的處置策略和技巧,這第二個步驟就需要勤加練習和總結了。

    一、危機管理常見誤區

    1、嚴峻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具體來看,一般輿情崗的工作內容包括內宣和外宣,既要做好正面宣傳的素材挖掘、活動組織管理,又要配合處理客戶投訴,應對突發事件和負面輿情。

    2、準備不充分,甚至缺乏必要的準備

    從人員規模看,目前大型國有企業辦公室輿情崗大約3-5人,中等規模通常配備2人,有的甚至只有1人。在實踐中,一人承擔多個工作,常常是分身乏術,力不從心,止步於被動應對,難以主動作為。

    3、人員配置與實際需求不相匹配

    單位內部將其作為非核心部門,在崗員工大多是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年輕人,而且絕大部分是文員轉崗,沒有媒體工作的經驗。

    4、人員年輕,經驗缺乏

    5、輿情管理需要戰略投入

    輿情崗位一個人就可以影響一家或幾十家媒體,一篇文章就能影響幾十萬的讀者。相比之下,業務崗位的員工,一天或許只能服務幾十個客戶。塑造“輿情明星”。

    6、輿情工作需要完善機制

    責任分解到具體,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加強檢查;健全輿情收集、研判、處置制度。

    二、輿情處理策略

    無論是內部誘因還是外部誘因,危機溝通策略都有三個向度:抗擊、引導和順應,企業必須結合不同的誘因,在三者之間尋求一種最佳組合,並據此不斷的細化出各種危機溝通策略與技巧。

    1、簡略化

    將原有資訊截斷,省略重要的成分;

    2、片面化

    斷章取義,誇大某些內容;

    3、同化

    根據自身的信念和態度,添油加醋,在傳播給他人;

    4、邏輯化

    對資訊的空白處、不合理處進行補充,以其能自圓其說。

  • 6 # 發展與改革

      近年來,各地各級政府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網路綜合治理體系日益完善成熟。各地政府對具備管理雙向互動、線上線下融合、社會協同治理表徵的網路社會治理模式概括總結,提出了多種理論並對其進行解讀,如網路問政、網路為政、網路議政、網路理政,這類表象不同的“新概念”,核心卻並沒有新邏輯支撐。一是解決問題的主體與方法論並未改變,相較以往的內在邏輯沒有任何不同。二是未運用網路協同、資料智慧等網際網路新技術處理問題,網路技術只是為事件提供單純的載體。此時,研究掌握網路輿情傳播規律,有助於政府部門處置應對複雜敏感輿情,強化網際網路內容管理,對於營造清朗網路空間極具現實意義。  在談網路輿情傳播規律之前,我們必須明確兩個概念,一是由於網路技術只是為輿情事件提供單純的載體,故我們只會在簡單宏觀的層面上談論網路技術內容,不作過多深究。二是由於輿情事件較為複雜,定性研究認為不存在一個可供人們發現的具有重複性、可供確認的純粹的客觀真相,我們只從經驗、統計資料分析等方面進行定量研究,尋求一條基於客觀事實存在的通則,以便夠好的認識與解決問題。從事件處置、影響、發展規律方面劃分,即一般事件與突發事件。

     

    【一般事件】  

    一般事件是指獨立個體釋出、訴求單一或多元、影響力較小的輿情,民眾透過網路反映訴求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部門渠道不暢,民眾透過網路釋出訴求或建議,以求儘快解決問題;二是民眾多次反映相同重複訴求,想引起政府職能部門重視,儘快解決問題;三是民眾部分訴求久拖未決,想透過網路媒體施壓解決問題;四是少數民眾未對自身訴求是否合法、合情、合理進行基於客觀事實的理性判斷,企圖透過網路炒作取得非規則化的解決方案與利益分配;五是指向不明、要素不明、無基本事實內容的輿情事件;六是其他類別,如報怨、無端指責、謾罵事件等。上述分類考慮了政府部門、民眾、事件傳播三方面,是從傳播具象環境與民眾傳播動因兩個維度著手,如果單純只考慮輿情事件本身傳播,可直接將其劃分為兩類:一是合法合情合理訴求;二是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訴求。  現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交織融合,媒體場域疆界消失,我們在談論一般事件的網路傳播載體時,若從報、網、微、端、自媒體類別劃分入手,過度強調網路媒介的作用,可能會忽視事件本身的傳播過程。由於一般事件影響力相對較小,傳播範圍有限,從媒介開放屬性著手,對於認識輿情處理流程則更為明晰。網路傳播平臺分為三類:一是開放平臺,任何訪問者都可以完全瀏覽平臺內的資訊,如未設許可權的網站、論壇等;二是半開放平臺,此類平臺有分兩種情況。1.管理者設定了一定訪問許可權的網站或論壇,訪問者只能瀏覽部分資訊,如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問政四川、四川服務檯等。2.相對閉合的網路社交媒介工具,一種為同屬一個資訊閉合體,如微信朋友圈,微信、QQ組群等;另一種為由於電腦端資訊量收錄較少,只有安裝移動端使用的APP社交媒介軟體,如天天快報、UC大魚號等。三是完全閉合平臺,該類平臺一般是政務資訊處理平臺,如書記市長信箱、政府部門網站電子政務信箱等。  民眾透過閉合平臺反映問題,訴求資訊會由諸如群工局、網信辦、輿情中心等專職政府部門分送或下發轉辦,經由對口政府職能部門線下調查處置後,再上網將處置結果回覆給訴求發起人。此類訴求處於閉合平臺,輿情的傳播與處置流程相對規範,且有調查回覆時限與明文的績效管理辦法作為約束機制。

      相對而言,民眾在半開放與開放平臺釋出訴求時,資訊的傳播與發展會受到多諸多影響。一是網路資訊體量巨大,個體訴求資訊可能被覆蓋隱匿,導致監管難度增大;二是未經核實的個體訴求資訊可能被無端放大、轉載,從而產生不良社會影響;三是民眾廣泛參與個體訴求資訊的監管調查,優勢方面可以促進社會綜合治理能力提高,同時如果政府職能部門處置不妥,則容易引發社會信任危機。訴求資訊被政府部門或媒體記者發現的時間無先後順序可言,政府部門監測發現相關資訊,第一時間對訴求資訊作出研判,並轉達相關職能部門核實情況,確定訴求資訊合法合理後,跟蹤觀察資訊本身是否存在被炒作或導向不良,並在訴求資訊後進行首次跟帖引導,以便發帖人與圍觀網民知曉事件正在處置之中,待相關職能部門線下調查清楚事件,再次將處置結果回覆於訴求帖文。個別地方與部門出於政府形象考慮,還會對訴求帖文跟蹤引導一段時間,直至事件完結,淡出網民視線。一般事件影響力不大,但不能排除媒體單位的介入,只是經由媒體單位報道後,事件的影響力也不會上升到太大的量級,但輿論會對相關部門施壓,引發網民廣泛參與。一般情況而言,政府相關部門及時對外回覆,媒體客觀理性報道,事件便會迅速平息。  

    【突發事件】  

    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四大類,前三類容易分辨,社會安全事件則相對複雜。現今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內對外改革深化,社會矛盾多發,線下矛盾向網上傳導,線下與線下融合發展,影響社會安全的不穩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城鎮房屋拆遷,地權與徵地之間的矛盾;二是建築工程質量與工程款結算的勞資糾紛問題;三是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問題;四是企業改制遺留問題;五是領導幹部工作作風問題;六是傳銷、集資、證券、保險等問題;七是行政執法失當問題;八是司法不公問題;九是軍轉幹部、退伍退役軍人、大中專學生就業安置問題;十是自然災害、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問題;十一是教育管理問題;十二是民族、宗教問題;十三是食品、藥品監管問題;十四是公共工程開發影響群眾生活、移民搬遷安置問題;十五是安全生產事故問題;十六是醫療糾紛問題;十七是物業管理問題;十八是物業管理引發的不穩定因素;十九是其他問題引發的不穩定因素等。自然災害的處置方法主要從救助、控制、保障、社會參與、穩定五大方面入手,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的輿情處置需要從多維入手,下文的探討,我們也是基於這三類突發事件類別著手研究的。  突發事件影響力大,衝擊力極強。資訊流迸發之後,傳播面廣,幾乎覆蓋了絕大多數新聞網站、商業網站、論壇、雙微、自媒體、客戶端、境外媒體等主流社會化網路平臺。政府部門面對無序混亂的網路輿論場,往往第一時間進行線上引導性回覆,線下多個部門聯動展開調查與維持事發現場秩序,以免次生災害發生。與此同時,多次對外迴應事情調查處置進展,打消民眾疑慮,直至事件平息。輿情處置流程看似簡單,面對動態的輿情傳播,則充滿了諸多變數與特殊情況,準確把握輿情處置的每一個環節,有助於更好化解突發事件中的矛盾。

    政府部門處置突發事件,一要回應,二要調查,三要維持秩序。“三隻無形的手”如何配合打好組合拳,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注意?  從傳播學角度講,一是迴應者。這裡一般是指涉事相關部門,由於突發事件常常涉及部門眾多,迴應大多屬於政府宣傳部門統一口徑釋出資訊。二是透過什麼平臺迴應。突發事件涉及面廣,政府宣傳部門可以透過廣播、電臺、報紙、新聞發言人、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自媒體、手機報等形式迴應,這裡我們談論的前置主題是網路輿情處置,故只考慮網路平臺,報、網、微、端、自幾個類別基本上已完全覆蓋,需要注意的是,在縣級以下的行政單位,網路媒體陣地的建設還有很多缺位。三是迴應內容是什麼。突發事件中,政府職能部門公正合法合理的對外迴應,往往有助於引領輿論,消解矛盾,構建清朗網路空間。迴應內容應該是基於客觀事實的調查結果,經得起理據推敲。同時,又要考慮網路傳播的動態特點,針對網民具有普遍性的疑問,有的放矢,解疑釋惑,如謠言、突發事件中的某些問題。四是如何迴應。由於前面已經就回應內容進行了表述,這裡不再探討回應內容,只從迴應技巧角度解釋。1.迴應及時,同時兼顧客觀事實。2.迴應要基本做到全網覆蓋。3.抓全網優勢資源,藉助新聞源權重高,網路統一戰線力量擴大正面聲音。4.持續迴應,跟蹤引導,敢於在輿論交鋒中奪取勝利。  

    維持秩序包括線下秩序與網上資訊秩序,線下秩序堅守法律底線,合理分清主次矛盾便可化解,暫不多言。網上資訊秩序則需要抓住關鍵少數,對比歷年重大突發事件資料,由於信源網路權重高,突發事件中如何妥善協調記者採訪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一是妥善安排記者採訪;二是媒體設定議題內容,包括事件本身情況、事件原因、事件應對與處理、善後處理與受害者意見;三是如何順應新聞規律,運用傳播技巧,使公眾認同媒體報道所塑造的輿論環境,掌握輿論主導權,避免過度追求熱度的災難新聞惡意渲染,誤導公眾,影響政府公共決策。這其中有幾個方面值得玩味:1.在巨量資訊環境裡,準確資訊與完整資訊在新聞及時性上的考慮。2.資訊評估篩選與完整資訊價值的衝突。

  • 7 # 迷茫的瞬間

    近年來,網路輿情對政治生活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影響與日俱增,一些重大的網路輿情事件使人們開始認識到網路對社會監督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時,網路輿情突發事件如果處理不當,極有可能誘發民眾的不良情緒,引發群眾的違規和過激行為,進而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

    特點

    網路輿情表達快捷、資訊多元,方式互動。網路的開放性和虛擬性,決定了網路輿情具有以下特點:

    直接性

    透過BBS、新聞點評和部落格網站,網民可以立即發表意見,下情直接上達,民意表達更加暢通;網路輿情還具有無限次即時快速傳播的可能性。在網路上,只要複製貼上,資訊就得到重新傳播。相比較傳統媒體的若干次傳播的有限性,網路輿情具有無限次傳播的潛能。網路的這種特性使它可以輕易穿越封鎖,令監管部門束手無策。

    隨意性和多元化

    “網路社會”所具有的虛擬性、匿名性、無邊界和即時互動等特性,使網上輿情在價值傳遞、利益訴求等方面呈現多元化、非主流的特點。加上傳統“把關人”作用的削弱,各種文化型別、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活準則、道德規範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有積極健康的輿論,也有庸俗和灰色的輿論,以致網路輿論內容五花八門、異常豐富。網民在網上或隱匿身份、或現身說法,縱談國事,嘻怒笑罵,交流思想,關注民生,多元化的交流為民眾提供了宣洩的空間,也為蒐集真實輿情提供了素材。

    突發性

    網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重大新聞事件在網路上成為關注焦點的同時,也迅速成為輿論熱點。在當前,輿論炒作方式主要是先由傳統媒體釋出,然後在網路上轉載,再形成網路輿論,最後反饋回傳統媒體。網路可以實時更新的特點,使得網路輿論可以最快的速度傳播。

    隱蔽性

    網際網路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由於發言者身份隱蔽,並且缺少規則限制和有效監督,網路自然成為一些網民發洩情緒的空間。

    偏差性

    網際網路輿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躍、最尖銳的一部分,但網路輿情還不能等同於全民立場。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新聞跟帖、論壇、部落格的出現,中國網民們有了空前的話語權,可以較為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感受。但由於網路空間中法律道德的約束較弱,如果網民缺乏自律,就會導致某些不負責任的言論,比如熱衷於揭人隱私、謠言惑眾,反社會傾向,偏激和非理性,群體盲從與衝動等等。

    由於發言者身份隱蔽,並且缺少規則限制和有效監督,網路自然成為一些網民發情緒的空間。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對社會問題片面認識等等,都會利用網路得以宣洩。因此在網路上更容易出現庸俗、灰色的言論。

  • 8 # 路人丁911

    網路輿情的基本規律是爆發性、隱蔽性,主要是網路輿情基本都是負面的資訊,負面的資訊傳播非常快,容易出現井噴式的爆發,而且很多輿情資訊為了避免被人發現快速刪除,往往會在很多比較隱蔽的網站上釋出,這就是咱們所說的隱蔽性。如果要做好網路輿情監測工作,就需要藉助專業的西盈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工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安家》房中介員工之間的友誼,在現實中真的會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