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來現實
-
2 # 不可結緣徒增傷悲
這不是長久以來的誤解嗎,當時從國外買的爆破彈穿不透裝甲,碰撞就炸,只能在船體上炸個黑印,還不如臨時填上部分沙子,至少能穿甲,但是可能爆不了,幾中吉野號的不就是這種炮彈嗎,打中輪機艙沒爆。哪個賣武器的會用這種方法砸自家招牌?貪官把炮彈裡火藥換成沙子又有什麼好處?說到底是無奈之舉,說到底還是裝備沒法自研自產的鍋,說到底還是綜合國力的鍋
-
3 # wodbq
如果說穿甲彈配重的話,沙子也應該裝在彈頭裡,而且應該是密封的,是倒不出來的。電影中是從彈殼裡倒出來了沙子,那麼,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為了配重的訓練彈,另一種就是被坑了。如果清軍軍紀不好,訓練不到位,有沒有可能把訓練彈當成實彈的情況不得而知,但如果真是實彈裡的發射藥被換成了沙子,那肯定是被坑了!
-
4 # 天眼觀世界
那是老式配重穿甲彈,本身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當時清軍確實嚴重缺少新型穿甲高爆彈,而日本卻裝備齊全。
就是因為北洋海軍建設原地踏步,僅有的幾發高爆彈還是原廠配送的,並沒有添置經費補充彈藥。這幾發高爆彈開戰後很快就消耗掉了。
在那個軍事技術大爆炸,裝備日新月異的年代,一年不更新裝備,就足以被其他國家淘汰。要知道,當時一戰爆發都已經近在眼前了。
-
5 # 5555火山
當時清海軍艦船已落後於鬼子海軍,只是名聲在外,航速低於鬼子,缺少速射炮,只有重炮,當時重炮三、四分鐘發一炮,而速射炮一分鐘可發十餘炮,鬼子艦上兩種炮均裝備。在海戰前,李鴻章就想定購一批,可是到戶部翁同龢那裡,由於兩人政見不合,硬被卡住了,可見中日甲午戰爭中方失敗,內耗也是一個原因。
-
6 # 兔波波
這個是真實的,當年戰艦大部分用的就是實心動能彈,就是完全靠速度和重量去穿甲的,裡面沒有火藥不會爆炸,但是當時外國包括日本已經開始大量裝備會爆炸或燃燒和開花彈或燃燒彈,而這種新彈種中國生產不了,大清自北洋成軍之後就很少為海軍更新裝備和技術,所以當時有些動能彈裡面就是填沙子或者鐵砂來增加配重,提高動能。但是電影裡說這是因為生產炮彈的工廠腐敗偷工減料是不對的,而是當時中國就沒有生產爆破彈的技術,但是大清王朝是腐朽落後的,一直沒有花錢去引進,以致於一直用落後於時代的彈種。
-
7 # 納加什
炮彈填砂是訓練方式,發射高爆彈訓練如果用實彈一是貴二是危險,但如果發射空心彈,由於差異,彈道是不同的起不到訓練作用,所以填砂配重,至於為啥帶著訓練彈上戰場,個人認為三種可能性,一是被奸商所坑,這個可能性應該不高,畢竟這麼個坑法,基本等於不想做生意了,二是官兵素質太差,帶錯彈藥,但考慮北洋水師當時被稱為世界第三亞洲第一,所以也不至於如此不堪,第三當時北洋水師很可能是在訓練中被緊急抽調去護航的,與日軍遭遇對北洋水師是個意外,這個可能性是最大的,至於電視劇中的倒沙鏡頭應該是後人打撈出彈頭後發現裡面是砂子,沒有明白人在現場,於是不知哪位文人就開了腦洞,進行藝術創作了。
-
8 # 心誠64311735
這個是一個最大的歷史誤會,當時因為炸藥的不穩定性開花彈工藝很複雜,日本人的執著死性自己研究出來了開花彈的製作工作工藝,反之我們固步自封,沿用的是實心穿甲彈所以裡面就是沙子,這個薩蘇的部落格裡提到過。
-
9 # 我才是臭臭
胡說八道,當時北洋艦隊在英德兩國採購軍艦,全是白花花的銀子,這倆國家都想做大清帝國的生意,巴不得把最好的船賣給中國,根本不存在什麼往炮彈裡摻沙子這種事。全是後來人胡說八道的臆想。
-
10 # Alex_CaiNan
別拿裝備說事了,裝備上並沒有那麼大劣勢,就是人不行,全體海軍都是假把式,打不過就打不過,然後把這些怨在裝備上,還把這事套在慈禧身上,我也是無語了。華人就會拿這些說事,從來不說就是技不如人。輸就是輸了,找毛的理由啊。
-
11 # 鎮南少將
其實炮彈裡面有沒有沙子我是不知道,但我們從到單純的戰鬥情況和戰局走向來看,北洋以一己之力對抗日本聯合艦隊,不管如何,中國還有南洋艦隊。而且以少打多,以無備打有備,以舊船打新船,以威懾艦隊物資打決戰艦隊物資,能打成這樣,北洋已經屬於表現不錯了。而且戰爭結束,我定遠鎮遠都在,而且還保持了相當的戰鬥力,還能撤回港口,軍人表現十分出色。
關鍵所謂的速射炮威力實在是不值一提,戰爭結束之後,全球海軍,包括日本海軍,都將大艦巨炮作為發展方向,證明我北洋海軍的路子完全沒錯。錯在哪裡?錯在時代,錯在天不佑紫禁城。
大東溝海戰結束的一百多年後,我們的新鉅艦馳騁在古老的渤海灣,再也沒有掛著膏藥旗的鐵船敢對著我們開炮了,這就是天佑。
-
12 # 華東大忽悠
據我瞭解到的,甲午戰爭當時炮彈分兩種,一種帶配重沙子的是穿甲彈,另一種是能爆破的開花彈;當時的技術開花彈威力有限,價格又昂貴所以裝備很少(這跟中國的貪汙文化也有絕大的關係)。帶沙子的穿甲彈主要用來擊沉敵艦,價格便宜相對價效比更高一些,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第一時間擊穿水面一下的部位使其沉沒,如果第一時間擊穿甲板,炮彈力量肯定會有衰減很難再擊穿艦身。最後放跑敵人的那一發炮彈是一顆穿甲彈,只不過沒擊穿關鍵部位罷了。
-
13 # 小貓遊俠
我覺得沒有必要細究這事 劇裡就是想表達清朝腐敗、虧扣海軍公款糧餉、濫竽充數這事 導遊就是想表達這個意思而已 至於彈藥的細節到底應該是怎樣 其實絕大部分導遊和觀眾都是外行 應該也太不懂 但這並不重要 意思表達得已經很明白了
-
14 # 飛奔在G15上的拖拉機
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炮彈發射時,炮手在炮尾極速的抖動炮栓,這樣會給炮形成一個水平的加速,瞄準吉野會打在秋津洲號上,這種方式叫做炮抖術,然而北洋水師沒有先進的抖炮技術! 2:裝備的炮八百里開外百發百中,當年日本艦隊距離離著太近! 3:臥槽,編不下去了
-
15 # 追憶再續前緣
這東西看看就行了,真要當真你就輸了,就說和這件事一起記載在歷史書裡的炮口晾衣,真正見過大炮的人才知道,那東西就一根直上直下的管子,而海軍艦炮炮口離地最低都有1層樓高,為了曬衣服而要冒生命危險爬那麼高可能麼,就算隨便曬在艦橋護欄上也比這個真實啊,而就是如此離譜的事居然出現在歷史書上,還能怎麼說
-
16 # 長春亞泰大街
個人覺得不像是真的 沙子和火藥的分量根本不一樣 感覺完全是製片方編出來的 打不過就是打不過 不要把責任推卸在武器上 致遠號可是當時很牛逼的戰艦 就是現在的人不承認
-
17 # 一泓清波1
這個問題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有沙子呢,因為軍費被挪用了,只能配備訓練彈當實彈。為什麼平時訓練沒發現呢,因為平時幾乎沒有實彈訓練。偶爾有個彙報表演,也是弄虛作假。看似形勢大好,其實就像泡沫,一捅就破。
軍費的管理和官員廉政一樣,都是世界難題。有時你看著軍費挺高,但管理效益跟不上,都會被大量的浪費。形式主義、奢侈主義、享受主義都會造成腐敗和浪費,所以各國都在不斷的探索,不斷加強軍費使用效益。
-
18 # 獸醫王濱
說句不好聽的就是經過北洋水師的浴血奮戰慘勝日本聯合艦隊,又能如何,老佛爺和朝中大臣肯定會說量倭國小邦能有何物,怎能比我泱泱大國之地大物博,大筆一揮一分賠款不要,能不好日奸買通大臣還會賞賜日本人點錢,別笑,真能幹出這事。
-
19 # fongzhiyuen7
這裡總有一個誤解,在那個年代,炮彈分為實心彈和開花彈,實心彈彈頭裡面是有沙子的,是利用彈頭的慣性衝力來擊破船體。但電視劇裡面描繪的是炮彈裡面的發射藥換成了沙子,這是不符合現實的!至少在權威記載裡面是沒有的!
-
20 # 越說越多
彈頭填充沙子本身就是當時實心穿甲彈的實際情況,根本不是假冒偽劣產品,而是當時這是標準流程工藝。
這些炮彈不是採購自外洋的,而是天津製造的,應該是150口徑前後炮的。
拍攝電影是個特殊時期的政治正確,所以有一些藝術加工,包括憎恨洋人之類的。帝國主義沒好的。
但是實際上當時在北洋艦隊的外國教官們大部分都是希望清國贏的,不存在跟隨本國利益做間諜的事情,他們中大多數人在本國不得志,都是在清國享受到極高待遇。
包括那電影裡拍的劉步蟾也是個奸詐小人,其實劉步蟾是那批留學管帶中最優秀的,但是他因為覺得自己一個堂堂懂得天地經緯的留學生被一個旱鴨子傻逼丁汝昌管著,很不得志,結果抽大煙。
但是從實際水平來說,劉步蟾作為海軍軍官還是很強的。
回覆列表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穿甲彈首次出現在海軍艦船上,它的原理是依靠高速運動的動能擊穿敵方艦隻的裝甲甲板,使艦隻進水沉沒,失去戰鬥力。
與爆破彈(也叫開花彈)的透過火藥爆炸產生碎片殺傷敵方戰鬥人員的目的不同,穿甲彈是靠彈頭強度高,重量大的特點,直接去與甲板硬碰硬,所以彈頭並不需要裝填火藥。
參加中日甲午海戰的中方主力艦隻,"定遠"號、 "鎮遠"號、 "濟遠"號、"經遠"號、 "來遠"號是德國建造, "致遠"號與"靖遠"則是來自於英國, 與現在我們同時撩撥波音和空客一樣,當年李中堂大人也同時撩撥著英國的阿姆斯特朗船廠和德國的伏爾康船廠。兩國為了東方大主顧展開了積極競爭, 當時的德國鐵血首相俾斯麥還親自給德國船廠下命令: "卓越地和準時地執行中國這一次訂貨具有重大的意義。"
無論是開花彈,還是穿甲彈,質量可靠,實行三包,只要付款到位,其他一切好說。
回到影片“甲午風雲”上來。鄧世昌讓水兵拆開彈體,從彈筒裡倒出很多沙子,鄧大人眼中冒出了熊熊怒火,彷彿想要燒掉這個黑暗的舊世界。黑,太黑了!英華人真是黑心奸商!採買的人真是廢物!貪了多少黑錢吶!
這個鏡頭當然是有些過分,為了保證發射時的配重,在那個時代的穿甲彈彈頭裡會填充水泥沙子,黑暗的大清如此,光明的歐洲艦隊同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