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夜羌笛
-
2 # 雷4456
滅完是肯定的但是有慈禧在清王朝不會那麼快滅亡#……首先我們要弄明白清王朝是怎樣滅亡的,是清王朝的人管不了自己的軍隊了而能管了部隊的人只有一個袁世凱……而能管了袁世凱的人只有慈禧太后也是唯一一個能鎮住袁世凱的人。袁世凱見了慈禧都哆嗦,所有的大臣也只聽慈禧的。所以慈禧能多活幾年清朝就能多活幾年。
-
3 # 老駱80972777
不會亡,主要原因是作為一個統治者,它一定了解和掌握各官員的長短之處,加以利用,它絕不會讓一特定官員做大,威脅到他的朝政。
-
4 # 桐華凰珞
如果慈禧太后多活幾年清朝也是一樣會滅亡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清帝國的腐敗,熟悉歷史的人幾乎都知道,清朝自康熙之後雍正繼位以來,戰戰兢兢的斂財,雍正最痛恨的便是貪官,抄了好幾個貪官的家,但效果微乎其微,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國庫,卻在雍正最後一次攻打西北地區的時候慘敗,自此之後雍正去世,乾隆登基,而乾隆好大喜功,自稱“十全老人”,常常因為孝順太后而遊山玩水,大興土木,身邊更有一位大貪官——和珅,而經常暗地裡斂財,最後國庫裡幾乎都沒什麼錢財了。而乾隆更是閉關鎖國導致清帝國的腐敗。乾隆死後,十五阿哥登基,嘉慶帝一上臺便第一個收拾了大貪官和珅,這時候國庫幾乎沒有太多銀子了,而嘉慶帝資質平平沒有多少作為而這也更加導致了清朝的腐敗,之後幾位皇帝輪番上臺但沒多少作用。
第二個原因是落後,都知道乾隆閉關鎖國之後。自以為天朝物產豐富,卻不把其他國家放在眼裡,這也導致了閉關鎖國之後的蕭條,而後便是西方的發展,西方是發達國家更是領先了當時的清朝,使得清朝無法適應西方的先進這也導致清朝的落後,還有就是當時清朝軍隊雖然也有了步槍但軍隊不適應西方的步槍,而排兵佈陣清軍還是處於老一套,所以就算慈禧還活著也改變不了清王朝的滅亡結局,還有一點就是不平等條約。自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後變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而清政府的妥協和無能更是助長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而清朝滅亡的結局已經註定了。
-
5 # 虎嘯一生
慈禧再多活幾年,清王朝的命運會發生很大的變動,可能不會滅亡,而是暫時偏安一隅,或者與國民政府達成協議,獲得長期的贍養。
慈禧是清末期的靈魂人物,掌控著整個國家的權力,是完整擁有皇權的人。如果她多活幾年,各地督府和官軍不會那麼輕易改弦易幟,袁世凱暫時不敢逼宮,革命軍最大可能是蝸居兩湖。然而革命畢竟是大勢所趨,慈禧的存在只能遲緩,並不能根本改變。清王朝最終還會滅亡。
-
6 # 中華兒女豪情壯志
《家天下王朝》,沒有任何(進步性),死就死吧!死得越快越好!萬惡的家天下體制,無不是以(愚民)為基礎,所以要(堅決推翻)
-
7 # 深度工場
慈禧是一個非常會妥協和平衡的人,比如庚子事變,慈禧親軍武衛軍,5個軍損失了4個,就剩下1個袁世凱部隊。面對東南互保這種明顯抗命,慈禧審時度勢的還封賞南方總督巡撫換取效忠。
比如,那個扣下慈禧宣戰聖旨的盛宣懷賞加太子少保銜;那個斷言慈禧玩了的劉坤一,死後被追封一等男爵,贈太傅,諡“忠誠”。而且,慈禧還要改革了,但是,她的改革主要是經濟領域。
增強實力,卻不傷害權利。主要是開銀行,郵政,鐵路,開放貿易,辦股市發展金融等等。讓廣大士紳集團有利可圖,拉住這些中堅力量。平衡各種勢力是清朝皇室的看家法寶。慈禧更是屬於典型的不學有術,其最厲害的一點就在於有自知之明。
特別是在庚子事變,清朝權威已經被徹底打破,中央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只留下袁世凱一個部隊,袁世凱逐漸做大,尾大不掉的時候。慈禧就變成了立憲派,這是當時中國勢力最大的派別,得到了立憲派的支援。
但是慈禧一死,那些年輕滿洲權貴要激進改制,結果,各方矛盾一起迸發,互相不信任,互相拆臺最後清朝滅亡。還有一點,年輕滿洲權貴就會生硬辦事,比如生硬的把袁世凱趕回家。
如果換成慈禧,根據慈禧在湘淮軍等等事件的表現,袁世凱手下大將,比如段祺瑞,馮玉祥等人,很快就會與袁世凱是一個級別了,而且拆分到各地了。逐漸分化瓦解袁世凱那個並不牢固的集團。
-
8 # 不求人的三腳貓
我認為要是慈禧能多活多長時間,清王朝應該不會這麼快滅亡。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慈禧太后具備統治清廷的資格。1900年義和團運動之所以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源於慈禧太后廢掉光緒並另立大阿哥溥俊為帝的設想。但在雙方博弈後,慈禧太后仍然保住了她的最高統治權,但名義上光緒皇帝仍是中國最高國家元首。“皇太后輔政”的安排雖然不符合西方現代民主政治的原則,但它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框架下是具備法統基礎的,而且慈禧太后統治中國四十餘年,也擁有當仁不讓的資歷,所以這成為西方列強與清廷博弈後的最優選項。而在慈禧太后去世後,溥儀繼位,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雖然也具備法統基礎,但這二人資歷尚淺,無法震懾滿洲親貴和漢族的中央地方大員。
第二,慈禧太后在生前已經宣佈預備立憲,這是她順應客觀形勢的積極反應,雖說反應的有點晚,但畢竟走出了這一步。縱觀當時世界各國,順利實現君憲的國家也沒幾個,宣佈立憲的國家也沒幾個,所以清廷還算是先進的。慈禧當時說,立憲的預備期為10年,很多人說這是她的愚民之術,其言外之意是在她活著的時候絕對不會交出權力。但即便是要推進憲政,在中國這樣一個歷史問題較多的國家,也需要權力的保駕護航。在難以推進的地方,需要權力的推進,而在必須妥協的地方,又需要權力對既得利益者的某種維護,除此之外權力還可以避免改革中的民族衝突和地方離心傾向,有效保證國家的完整統一。
第三,慈禧太后擁有西方列強的支援,是列強控制中國的總代理人,這是她能夠維護清廷統治的外交基礎。客觀來說,慈禧太后面對西方列強的步步蠶食,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在對西方示弱的基礎上尋求合作,最終目的還是實現自強。而西方列強在1900年後也清楚地意識到,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需要在中國這樣一個“尚有無限蓬勃生氣”的國家恐怕暫時無法實現,必須要繼續扶植代理人進行間接控制。經過深思熟慮後,列強並沒有將“禍首”慈禧太后殺掉,而是選擇繼續信任並支援她。
所以說,如果慈禧多活幾年,清朝是不會這麼快滅亡的。
以上圖文均來網路。
-
9 # 任馳贏天下
如果慈禧太后在多活幾年,大清朝一樣還會滅亡,因為清朝晚清氣數已盡,靠慈禧太后的能力根本無力迴天。大清經歷了一系列戰爭之後,已經是支離破碎,滿目瘡痍,況且大清的一些元老,基本上也死盡了,慈禧太后晚清的時候,可是說能力比較強只有袁世凱,但是,袁世凱這個人陰險狡詐,他自己都夢想著有一天坐皇帝,你說清王朝能不加快滅亡嗎?
所以說慈禧就是不死,該來的一樣會來,大清命數已到,滅亡是必然的,至慈禧統治大清江山以來,大清就是一天不如一天,因此我們說,有她沒她大清一樣得亡,清朝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不是慈禧這個老太婆能左右了的。而且那會末代皇帝溥儀還小,就算慈禧太后活著,依然還是個傀儡皇帝。所以掀不起什麼風浪來。
新軍的崛起,朝廷的腐敗,大清亡國已經指日可待。所以慈禧太后不死,清王朝一樣會滅亡。
-
10 # 飛揚46644226
個人領導力無疑會對政權社會產生作用,但歷史程序是不可阻擋的。慈禧在不在都一樣,革命勢力一直在不斷壯大,滅亡是一遲早的事。
八國聯軍進京,慈禧便不顧國家社稷,不顧人民而倉皇出逃,這一逃便將皇權威嚴逃的一乾二淨。這時候,諸侯割據將是難免的。慈禧就算再多活幾十年,終難逃被“挾天子令諸侯”命運。
由於中國生產極其落後,在現代武器主宰的戰爭角力中,中國的革命必然會被外國勢力左右,獨立自主便難能可貴。皇室可能會被列強視為利用工具,但由於文化的根深蒂固,可能利用價值並不大。所以棄之如弊履怕是很快的事。
這大概是慈禧的結局。
-
11 # 木子日月道
個人認為清王朝的滅亡是大勢所趨,必然的結果,不會因為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就可以改變。
首先我們先說說慈禧這個清王朝權力第一人所幹的一些荒唐事情
第一變法失敗
1.光緒帝極力支援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
第二生活奢靡貪腐
1.慈禧用膳非常講排場,其豪華程度限制我們窮人的想象。御膳房給慈禧做的菜品多達4000多種,光是提供給慈禧的點心就有400多種,每餐桌上給她擺上一百二十多道菜,她不過挑三四個菜。
2.慈禧棺內,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鑲有大小珍珠12000餘粒、寶石85塊、白玉200餘塊。錦褥之上鋪著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褥,絲褥上鋪珍珠2400粒。
慈禧屍身上蓋有一條織金陀羅尼經被,被子用明黃緞捻金織成,織有陀羅尼經文25000字,經被上還綴有800餘粒大大小小的珍珠。
第三清王朝制度腐朽,內部貪贓枉法
1.北洋海軍的實力最為雄厚。但是雖然引進了先進的艦隻,軍隊的管理模式卻依舊陳舊、僵化。這支艦隊自組建以來就很少進行訓練演習,艦艇也不知保養,以至於炮管上經常晾滿水兵的襪子,炮筒中一摸一把黑灰。
2這支艦隊只是用來向世人顯威的、自欺欺人的工具。再加上慈禧大搞“萬壽慶典”挪用了海軍的軍費,極度緊缺燃料、彈藥。
所以說慈禧的在世不會影響清王朝覆滅
-
12 # 吳永平33
大清的氣數在乾隆後期就以顯現,老祖宗的家底就讓他出敗了。在嘉靖不殺和紳嘉靖就是沒錢的皇帝。可見乾隆期國力的狀況。自此大清一瀉而下。道光年間國力日下,貪汙腐敗當朝混政他無力迴天,終死行宮。咸豐帝外侮列強破中國門籤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到慈禧獨自享樂不思朝政致使朝廷無力,八國聯軍打入朝府,慈禧逃跑李洪章無奈簽署不平等條約。衰敗不是一日之寒,只不過晚清的沒落加劇其滅亡的速度。不知可否望諸子賜教為盼!
-
13 # 祗樹
如果慈禧多活幾年,清朝大機率能多苟幾年,但是一定會很快滅亡。
慈禧臨死之前,清帝國是個怎樣的外憂內患的局面呢?
先說外憂,八國聯軍侵華之後,中國經濟命脈被列強把控,清廷徹底淪為西方列強的走狗,中國也完全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此,千年未有之變局,慈禧沒有完全能力解決。
如果外憂只是讓慈禧頭疼,那麼,內患幾乎能要了慈禧的老命。
清廷最大的內患是什麼呢?
一,漢族官僚崛起。
二,南方革命烈火。
三,滿族官員衰退。
一句話概括就是:滿人的江山,如同太監上青樓一般,大勢已去。外憂不過是讓慈禧割讓土地、出賣主權、卑躬屈膝;內患則直擊滿人最核心的東西——皇權。
1908年之前,即慈禧駕崩之前,清廷最重要的11個部的滿漢大臣比例為7:4,滿人雖然控制了多個重要部門,從威望到手腕,均不如漢人官僚。
比如說,軍事上,漢人官僚袁世凱掌握新軍;政治上,張之洞、楊士驤等漢人名臣穩壓滿人一頭。
慈禧為了將清廷的權力重新集中到滿人手裡,明裡暗裡貶斥漢人官僚,一旦有漢人官僚去世或者下臺,立馬安排滿人官僚上任,不管其是否有資歷、有能力。比如,曾有11名漢官同時被免,代之以11名滿洲貴族官員的事件。
慈禧越是如此,越說明清廷江山百孔千瘡,越是激起漢人官僚的不滿。
在漢人官僚對清廷統治不滿之外,是有志革命青年,對清政府的專制統治不滿。於是,南方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家,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起義。
僅在慈禧死前的一年,就爆發了至少4起起義:
1907年7月,革命黨人在廣州發動起義,攻陷陽城後不久,被清軍擊敗;11月,孫中山在鎮南關發動起義,攻克之後,被清軍擊敗;1908年3月,孫中山率領革命家攻打雲南河口,打下之後又被清軍擊敗;10月,安慶炮兵大營發動起義……
革命趨勢越來越明朗——一開始,只有革命黨人自己在搞;僅僅過了一年,革命黨人就在軍隊中發動了起義。
按照這樣的形勢,用不了多久,整個南方就將是革命黨人的天下。
慈禧太后靠淫威能穩得住朝廷,還能穩得住南方革命黨人?要知道,革命黨人的口號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慈禧作為“韃虜”的頭子,肯定第一個要被驅除,到時候就管不了她是死是活了。
對於慈禧本人來說,幸好她死在了1908年,沒能親眼見證清朝的滅亡。
否則,以慈禧的性格,她絕不會在辛亥革命之後,被一大票漢人官僚威逼利誘,宣佈滿清皇帝退位。玩硬的,清廷缺錢少糧沒兵;玩軟的,革命黨人不會放過她……慈禧還是難逃一死。
慈禧死後,大清還是會滅亡……
-
14 # 讀史得間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時,如果那時候慈禧太后還在世,那麼清廷的統治還會延續,不會在1912年滅亡。天不假年,74歲的慈禧在1908年去世,給清朝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也留下了一個常人很難收拾的爛攤子。慈禧雖為女流之輩,卻個性倔強,心機深沉,自1861年掌握清廷最高統治權,她統治帝國的47年中,一力維繫清朝這艘千瘡百孔的大船在狂風激浪中沒有沉沒。
如果武昌起義爆發時,慈禧在世。她會籠絡好袁世凱等北洋軍人,遲早敉平武昌新軍的起義,而各省獨立風潮就不會發生,大清也就不會在袁世凱等人的催逼之下,輕鬆讓國。
1.慈禧有處理各種起義的經驗,這些經驗足以應付武昌起義遙想1861年秋天,發動辛酉政變,收拾完肅順、端華、載垣等顧命八大臣之後,慈禧面臨的其實是一個爛攤子:南方各省多地在太平軍控制之下,戰火在江浙等富庶省份燃燒,清帝國搖搖欲墜;與太平軍作戰的湘軍,勢力龐大,朝廷難以制衡;捻軍縱橫於華北各省,官府不勝其擾,剿之不絕;清廷剛剛與英法兩國打完第二次鴉片戰爭,朝廷元氣大傷,華北民生凋敝。
慈禧垂簾聽政之初,面對的是一個糜爛的帝國。不管你喜不喜歡慈禧,你都不得不承認,她在處理上面幾件事情上,確實見功夫。
① 剿滅太平天國。她為清朝立的第一大功就是搞定了太平天國。我們知道,太平天國起於1851年,十幾年來,一直是清朝的心腹之患。慈禧垂簾聽政後,充分信任曾國藩集團,讓他們放手與太平軍廝殺,1864年7月,湘軍攻陷天京,太平天國隨之覆滅。洪秀全這位“天王”,經過了與咸豐帝的對立之後,在與慈禧的對決中,被後者乾淨利落地收拾了。
② 剿滅捻軍。捻軍起於1853年,幾乎與太平天國運動同時兵起,十幾年間,讓清朝統治者頭疼不已。慈禧垂簾聽政後,坐鎮中央指揮,左宗棠、李鴻章聯手在1868年剿滅了捻軍主力。
③ 支援左宗棠收復新疆。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那時清廷無暇西顧,待國內農民起義基本平定後,慈禧於1875年釋出上諭,以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她全力支援左宗棠收復新疆,即使大借外債也再所不惜。左宗棠軍三軍用命,於1876年收復新疆,歷史學者說,“清廷全力支援……卒能使生長於魚米之鄉的湖湘子弟揚威於風沙漫天、冰雪載地、石田千里的西域。”實事求是地說,如果沒有慈禧的支援,左宗棠想收復新疆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沒有經費。
小結:慈禧垂簾聽政後,表現出了一個當國者的果決勇毅,以及精湛的統治術,使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等名臣名將,俯首聽令,卒能消滅太平天國和捻軍,收復新疆。可以說,慈禧太后有處理“大場面”的能力,別管這能力來自戲曲還是小說,好用就行。
2.慈禧在當政的40多年中,積累了豐富的處理“大場面”的經驗,這些經驗足夠應對武昌起義對清朝來說,慈禧太后在1908年去世,真不是一個好訊息,哪怕這位老佛爺再多活3年,清朝大機率都不會在1912年滅亡。
① 慈禧太后有處理大型起義的經驗,又有精銳的北洋六鎮作為依託。北洋六鎮是清末拱衛京畿最強的軍事力量,總兵力7萬多人,如果將官得人,這支軍隊在國內可以說是無敵手的。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馮國璋帶領北洋軍趕赴武漢前線,短時間內即收復漢陽和漢口,當時拿下武昌也是指日可待的。如果慈禧太后尚在,這支軍隊肯定會出死力的。慈禧在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中,積累了相當多的打持久戰的經驗,又有這支軍隊做依託,慈禧固守京畿,穩住朝廷人心之後,就可以謀劃徐圖收復失地。
② 有慈禧太后在,袁世凱不敢有二心。1898年,袁世凱背叛維新派,投靠了慈禧太后,其後平布青雲,1898年被慈禧任為山東巡撫,1901年又超擢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算是地方督撫中的老大了,後來慈禧又讓袁世凱做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對袁世凱是有知遇之恩的。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時,袁世凱會全心全意為慈禧盡心盡力,率領北洋軍敉平武昌起義。武昌起義的火苗如果被及時掐滅,就不會有各省的獨立風潮了。
小結:1911年時,袁世凱被清廷重新起用,但是朝廷中已經沒有了能壓制他的人,他完全不會效忠攝政王載灃和三歲的小皇帝溥儀。於是,袁世凱打起了自己的算盤,授意北洋軍將領發電贊成共和,自己對隆裕連蒙帶騙,軟硬兼施,終於使不諳世事的隆裕頒下遜位詔書。如果當時慈禧太后在位,於情於勢,袁世凱都會乖乖聽命,絲毫不敢有二心。
3.小結:慈禧不死,大清不亡所以我的觀點很明確了,即慈禧如果1911年還活著,那麼清廷至少不會在1912年滅亡。如前所述,慈禧在與她的各種敵人鬥爭中,積累了長期戰爭的經驗。武昌起義後,她完全可以利用精銳的北洋新軍固守京畿,穩住人心,然後在慢慢跟革命黨對壘。而袁世凱也不敢向慈禧逼宮,在慈禧的諭令下,會親臨前線督戰,哪敢跟革命黨眉來眼去?
以慈禧的謀略和經驗,以北洋六鎮新建陸軍的實力,以袁世凱的軍事能力,如果不能戰勝革命黨,與革命黨對峙幾年完全不成問題。
歷史如果可以假設,那麼上面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和答案。
-
15 # 都靈往事
我認為,慈禧的去世,對清朝的滅亡,影響並不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慈禧去世的時候把光緒也一併帶走了。
光緒皇帝死在慈禧前一天。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光緒皇帝是被慈禧給毒死的。如果慈禧不毒死光緒,或許慈禧去世後,年富力強的光緒,還會有一番作為。不過,慈禧已經把光緒給毒死了,結果清朝皇室後繼無人,只能把只有兩歲的宣統扶上來。但是這樣一個小孩子,怎麼能管理好一個千瘡百孔的老大帝國呢?
不過,就算慈禧去世後,光緒還活著,可能那時候他的存在也已經於事無補了。在1898年,光緒搞“戊戌變法”的時候,如果這場變法沒有遇到意外,或許在中國可能成功,中國從此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但是,這場變法被慈禧給扼殺了。“戊戌變法”的失敗,立憲派被殺及叛變,光緒皇帝的軟弱,讓華人對依靠清政府搞君主立憲失望至極。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只有透過革命,推翻清政府,才是當時的唯一選擇。
所以說,光緒是不是還活著,真的已經沒有作用了。
第二,慈禧就算活著她也掌控不到局勢了。
慈禧在晚清絕對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一個非常強勢的人物,完全掌控著整個朝廷,也掌控著整個國家。但是,在慈禧扼殺了“戊戌變法”之後,情況就發生了改變,全華人民對慈禧的反感,對清政府的反感,已經空前高漲起來。這種反感也包括朝廷的官員,尤其是漢人官員們。
最能夠說明問題的是,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慈禧一道道聖旨詔令各地總督、各省巡撫進京勤王。但是,無論是李鴻章、張之洞,還是袁世凱等人,都拒不奉詔。慈禧沒有辦法,只好灰溜溜地逃到西安。最後,還是李鴻章回到京城,和洋人談判,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親醜條約》,八國聯軍撤退,慈禧才得以從西安回到北京。
由此可見,慈禧就算活著,他也控制不了局面,更何況她死了。
第三,慈禧最後的決定造成清朝的速亡。
慈禧最後的決定就是在把光緒毒死後,挑宣統當皇帝。
慈禧之所以挑宣統當皇帝,和她挑同治、光緒這樣的小孩當皇帝,手段是一樣的,就是她可以藉此繼續掌控朝政。
但是要知道,慈禧當時已經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她之所以把光緒毒死,很顯然就是知道她會死。既然知道她會死,那就應該選一個年富力強的人出來主持政局,或許讓大清帝國還有一絲希望。
可是她竟然非常不明智地選一個小孩兒來當皇帝,這不是自取滅亡嗎?之所以還這樣,肯定是慈禧認為她還有救,可能還會活下去,還可以掌控大清局勢。
總之,無論慈禧是否活著,清朝都會逃脫不了滅亡的悲劇。
回覆列表
首先來說,歷經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以及太平天國運動和庚子之變的清王朝的確已經是日暮途窮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這種自救行為的失敗使得大清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然而,我的觀點卻是:如果慈禧太后能夠繼續掌權幾年,清王朝的滅亡時間肯定會推後。
孝欽太后:慈禧
學過中學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清王朝是因為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而導致滅亡的。但這其實只是一種主流的、表面化的觀點。更為確切地說,由革命黨人發起的武昌起義只是導致清朝滅亡的導火索,並不是根本原因。要說根本原因其實有兩個,一是多年來內外戰爭的慘敗和日益腐朽的政治生態以及不思進取的滿清皇室,這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掌握了北洋新軍的袁世凱的逼宮,這是最直接的原因。
以前者來說,清王朝的衰退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但之所以一直沒有敗亡就是因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掌握著中央集權龐大帝國的各種行政、軍事資源,外加當時掌握社會話語權的讀書人腦子裡忠君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清王朝這艘破敗不堪的大船要徹底沉沒也不是一天兩天,甚至不是一年兩年。透過浩浩蕩蕩卻慘淡收場的太平天國運動就可以窺知一二。曾國藩、李鴻章等掌握實權的傳統漢族知識分子依然沒有放棄滿清。
可是,到1911年時慈禧太后已經駕崩。朝中掌握實權的大臣從因循守舊的曾、李等人變成了野心勃勃的軍事強人袁世凱。武昌起義爆發之後,南方各省如雨後春筍般紛紛通電脫離清王朝。清廷急需派遣一支生力軍前往鎮壓革命黨人以穩定局勢。而此時,掌握著當時國內裝備最先進、訓練水平最高的北洋新軍的袁世凱就成了能夠左右局勢的人物。事實也是這樣,袁世凱的軍隊抵達武昌前線後很快掌握了戰場主動權。此時,前線的北洋軍不但沒有乘勝進軍,而是突然停了下來,袁世凱開始以此對清廷和革命黨同時進行要挾。最後的結果便是,隆裕皇太后答應了袁世凱清帝退位的要求,以孫中山為首的南方革命黨人也願意讓出民國大總統的位置給他。因此可以說,滿清的滅亡是在袁世凱的直接威逼之下導致的結果,並非當時的革命黨人已經擁有足以終止封建皇權的能力。
北洋大臣:袁世凱
如果老辣的慈禧太后還在,肯定不會像當時執政的隆裕太后、攝政王載灃這樣幼稚。慈禧不可能使袁世凱這個當初為了個人前程出賣光緒帝的不可靠小人能夠穩穩當當地發展和統御北洋新軍。換言之,北洋新軍這股當時全國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只要還掌握在忠於清朝皇室的滿族親貴手上,推翻滿清就會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流血犧牲才能實現。
清末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
滿清末代皇太后:隆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