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史論新

    旗袍在它的百年發展中,有很多變化,從衣襟、袖口到開衩,這些變化是怎樣發生的呢?海派旗袍的歷史與藝術魅力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說到旗袍,其實有兩個系統。一個是京派,一個是海派。所謂的京派旗袍,就是我們所說的早期滿族婦女穿的旗裝。京派與海派本來指文人的一種文風,兩種不同的風格,本身沒有什麼褒貶之分。某種意義上,京派代表了北京,北京當時聚集的人群當中,是前清的那種遺老遺少,軍閥、官僚等等,還有很多是政客。

      他們還保留了封建社會的一些思想,比較正統,包括對女性的要求。按照傳統要她們恪守婦道、三從四德。對西方文化他們一般採取的是一種牴觸的態度,不大容易接受,不願意開放。

     但海派不同,海派本身是一種殖民地文化。所以有人說,京派是黃土文化,海派是海洋文化。海派比較開放,海納百川,對西方外來的東西比較能夠接受。海派的誕生地上海是一個能夠融會中西不同文化的地方,服裝上也是這樣。京派的服裝面料用傳統絲綢比較多,它的服裝比較寬闊、寬大,上面用了很多的裝飾。

      海派旗袍發展到後期,用了很多西方國家的面料。裁剪上把旗袍做得更加襯身適體,更加體現東方女性的婀娜身姿。包括領子、袖口、腰身都做得非常完美。所以說上海是海派旗袍的發祥地。旗袍在上海這塊土壤上,吸納了傳統服飾的樣式,吸收了西方服飾的一些元素,進行綜合改制,改良以後成為一種新型的款式。現在我們所說的旗袍,原則上都應該叫“海派旗袍”。

     旗袍曾經成為國服

      說到旗袍的歷史,還有一個時間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1929年。這個時候北伐戰爭已經結束,國民政府已經成立。1929年的4月16日,國民政府首次頒佈了一個《服制條例》,這個條例正式確定了旗袍的國服地位,第一次把它寫進典章。

      以前我們漢族婦女穿旗袍完全是一種自願的行為。但是從1929年的4月16日以後,就有一個嚴格的規定,旗袍被定為一種正裝,在重要的慶典、節慶、禮儀性場合,中國女性必須穿著旗袍。比方說,女學生在升國旗的時候,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重要場合,都必須穿旗袍。

      1930年代以後,旗袍的變化越來越多。大量的西方服裝元素進來,大量的西方面料被採納。很多服裝設計師從西方的服裝中吸取了養分,吸取了靈感,對服裝進行了改良。我們從傳世實物上可看到旗袍的變化,有的做得非常精緻,用的面料非常高貴,有些面料和巴黎的時裝、晚禮服的面料是一致的,甚至在流行時間上也只相差一個多月。

      那時常常是巴黎出現的一種面料,也許一個月以後就在上海出現了。旗袍的製作變化也很大,越來越顯露出東方女性特有的身材特點。

      1930年代是旗袍的巔峰時期,旗袍的開衩越來越高,幾乎到臀部,露出了整個大腿。和旗袍相配的鞋也是西方流行的高跟鞋,高跟鞋的跟也是很細很高。這種旗袍和我們現代觀念上的旗袍已經很接近了。

    旗袍淡出生活

      1940年代以後,由於戰爭的關係,旗袍的流行速度慢慢趨緩,但還是婦女的最愛。1940年代的旗袍最大的特點就是從平面裁剪變為立體裁剪。原來旗袍的裁剪方式是袖子和袍身連在一塊,到肘關節以下加了一幅。

      後來的旗袍,則將袖子製作成筒狀,也叫筒袖,做好了再裝上去。有的還用了襯墊,用一些絲綿等厚實的面料。第三個特點,在1940年代以前,旗袍主要是用紐扣,1940年代以後,則出現了拉鍊。拉鍊出現以後,整個旗袍,尤其在胸、腰和兩肩等部位顯得更加服帖,穿著起來也更加方便。

      1950年代以後,由於政治風波不斷,國民經濟衰退,婦女漸漸地遠離了旗袍,開始穿列寧裝、兩用衫、便裝等等。但是旗袍還是在生活中存在的。我們的一些國家**夫人包括宋慶齡女士、**市長夫人張茜女士,在重要的出訪活動中還是穿著旗袍。

      宋慶齡女士一生鍾愛旗袍。到宋慶齡故居,開啟她的衣櫃,儲存下來的衣服幾乎都是旗袍,有皮的,有綢的,有緞的,有紗的,有絲的,各種各樣。

      1960年代以後,因為掃“四舊”、破資產階級思想等等,在中國大陸,包括一些重要的**也不再穿旗袍了,旗袍似乎從我們的生活當中漸行漸遠。但在港臺地區仍然保持著它應有的地位。

      旗袍為什麼經久不衰,能夠一直延續到現在?因為它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大家。東方女性的身材和西方女性的身材不一樣,思維方式也不一樣。近現代西方女性穿衣服喜歡暴露,追求的是一種性感,尤其是像地中海、歐洲一帶,而且衣服上有很多的稜角。

      1929年,在長沙有一種叫耐梅裝的衣服引起轟動,使長沙婦女紛紛效仿。什麼叫“耐梅裝”呢?就是這衣服因上海女明星楊耐梅而得名。據當時記載,她到長沙演出時穿的衣服是“衣薄如蟬翼,肌膚畢呈,袒胸露臂,上無餘衣,下無裙褲”。

      1929年民國日報上有一篇文章提到,很多摩登女性穿起華爾紗的旗袍,有意露出裡面的襯帶,顯得影影綽綽的。這種旗袍,基本是透的,很薄,裡面又穿著很薄的內衣,真的達到“肌膚畢呈”的地步。在1930年代以後,由於社會觀念的開放,女士的審美觀、擇衣的大膽程度,已經達到了很前衛的程度。

    旗袍女子·公館太太派

      她們的社會地位一般比較高,要麼自己出身名門,要麼嫁的丈夫地位比較高,比如律師、銀行高階職員等。這類太太的打扮都比較高雅。因為有這種社會身份和地位,經濟條件又非常好。她們的選擇肯定和女學生、舞女明星有很大的區別。她不用像女學生一樣樸素,更不屑於像舞女明星那樣招搖。

      她們的旗袍,非常雅緻、典雅,顯示自己的身份,而且不露聲色,她們選擇的面料很獨特,一般人扯這種旗袍面料的時候,可能在成堆的面料裡選,但一些比較講究的公館太太們,會專門為她們的旗袍選擇一種獨幅面料,根據她們的要求來織的,可能她們的旗袍只有一件。現在的明星還會產生撞衫的情況,但那時候不會,一件面料就是為專門為這位公館太太量身定做的。

      一般的公館太太,不在一般的裁縫店裡做。當時,上海最大的一個裁縫店就是鴻翔公司。鴻翔的師傅手藝非常好,當然要價也非常貴。公館太太一般就去鴻翔公司去做。面料很講究,款式也很雅緻。公館太太這一類裡,頂尖人物可以說是宋慶齡、宋美齡了。宋美齡非常喜歡穿黑色絲絨旗袍,她穿著旗袍,活躍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把東方女性的風采展示在世人面前。

     旗袍與時尚文化

      胡蝶是當時的電影皇后,讓她做陰丹士林布旗袍的代言人,號召力比我們現在的明星差不到哪裡去。而且這個廣告,非常的講究。據說陰丹士林布做旗袍顯得非常簡潔大方,沒有任何裝飾。但是胡蝶在頸部套了一串項鍊,這個項鍊是價值連城的。所以陰丹士林布做的服裝張力非常大,既顯得高貴,也可以顯得樸素。

      在當時,要做旗袍,可以選擇很多的途徑。可以到大時裝店做,像鴻翔,可以找裁縫師傅定做,也可以上門收貨。還有一些手比較巧的,可以自己來做。

      當然,比較能夠引領時尚的旗袍,肯定不是出自小裁縫或者個體戶之手。當時的時裝公司比較有名的是鴻翔公司,金鴻翔、金儀翔兩兄弟建立起來的。雲裳時裝公司也從他們那兒挖了不少裁縫師傅。鴻翔公司不滿足於現有狀況,不停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推介、包裝,請一些明星做代言,跟時裝選秀結合起來,做很多的商業廣告。

      1935年10月23日,胡蝶跟潘有聲結婚的時候,鴻翔公司的老闆金儀翔就親自做了一件衣服送給她,這件衣服上綴滿了100只蝴蝶,暗合胡蝶的名字。這個事情一出,非常轟動,鴻翔公司不失時機地把胡蝶的照片印成五六英寸大,發給顧客。

      1946年他們還贊助了上海的選秀活動。這個活動的旗袍就是由鴻翔出資贊助的。這讓鴻翔在旗袍、在時裝界的號召力上蜚聲上海。

      時裝公司和電影界、娛樂業聯手打造了服裝的時尚潮流。當時的上海,都市文化發展非常繁盛。像電影、話劇、期刊、報紙、雜誌、攝影廣告,都非常繁盛。對旗袍時尚的引領也是起了一種推動作用。當時的報紙和雜誌開了很多專欄,有服裝的專欄,聘請了很多畫家為它們做時裝設計,還報道了很多選美、時裝大賽資訊。

      當時的電影公司也有一批時裝設計師,每次有新電影拍攝的時候,他們根據明星的氣質、身材設計一批新款旗袍。電影放映以後,社會上就會引起反響和轟動,很多女士就會效仿電影中明星的旗袍來做一些旗袍。話劇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播媒介。

     旗袍的審美構成

      在瞭解了旗袍的歷史,同時也知道了旗袍背後的故事以後,我們再來看一看旗袍的構成。每一件旗袍都由很多元素構成,包括面料、款式、色彩、圖案、裝飾以及製作工藝。絲織品在旗袍面料中用得非常廣泛,因為中國是個絲的國度。其次棉布,包括剛剛說的陰丹士林布。絲綢與棉布,是中國婦女,尤其是民國婦女的首選面料。

      另外,旗袍的面料,也跟穿著的季節有關,在冬天穿的旗袍,還要藉助於很多的內襯。內襯種類比較多,像駱駝絨、天鵝絨,更高貴的就是裘皮了。在民國的時候,一些富貴之家,用裘皮的比較多。平民百姓用絲棉或棉花做的棉旗袍也比較多。

      夏天比較多的是用紗羅。受西方服飾文化的影響,鏤空的面料源源不斷地進來,被廣大婦女選擇。這種透空面料不僅透氣、涼爽,更主要的還反映出一種氣質,另外還帶有一點浪漫。

      早期的旗袍款式主要採用平面裁剪。後期則是完全用立體裁剪。一件衣服,如果要做得襯身適體,可不是像我們一般的師傅測量兩圍、三圍、長短就可以。真正上好的一件旗袍,它的製作過程中,服裝師傅要測繪的點,最高的有36個,這樣做出來的旗袍,才完全是為你度身定製的。

      說到旗袍的袖子,變化就更多。有長袖、短袖,甚至於無袖。有的甚至把肩都露出來。旗袍的長短也有變化,早期的京派旗袍是長的。但海派旗袍改變了這個現象,漸漸露出了高跟鞋。甚至露出了絲襪,把旗袍的長度漸漸縮短。有的甚至到了膝蓋這個部位。

      但是一度又開始流行長旗袍,走起路來衣邊掃地,拖在地上,這種旗袍多用做夜禮服,平常生活中穿這種服裝,肯定很不便。

      旗袍的領子變化更多。有的時候流行短的領子,短到幾乎沒有領子,在1933年以後,一度出現無領旗袍,只有一個圓的領口。再誇張一點,旗袍的領子朝下,挖成一個U字,又出現V字領,一直到**大開門,甚至還出現了小西裝領、翻領,但更多的還是元寶領,這是旗袍比較重要的一個元素。旗袍領有時候短到幾寸,高的時候甚至高到耳際,領口有的用一粒紐扣,有的用兩排甚至三排、四排紐扣。

     旗袍的色彩與圖案

      旗袍的色彩,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顏色都可以選擇。總而言之,年輕婦女用的色彩比較跳躍、比較鮮豔,有大紅的、蔥綠的、嫩黃的。30歲以上的婦女,可能會選擇比較沉穩的顏色,如灰黃、藍灰、灰綠、咖啡色等。到了50歲以上,比較多的選擇黑色。

      說到圖案,旗袍紋樣變化就更加豐富了。在封建社會,華人無權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比如龍鳳紋樣,在封建社會是不能隨便用的。

      但到了民國時期,有人會把龍鳳紋樣繡到了自己的旗袍上,這也是比較普遍的。但30年代以後,受歐美服裝風俗的影響,傳統的梅、蘭、竹、菊、龍鳳、花卉用得越來越少,抽象的幾何形用得比較多。

      比如說條紋,就有直條紋、豎條紋和斜條紋。網格紋、凌紋、波紋也比較多,這類紋樣一般體形瘦的穿著效果比較好。體形胖的要穿直條文。抽象的花卉用得更多,有些人把花卉紋樣進行變形組合,形成幾何紋樣,尤其適合年輕女性。

    旗袍的製作工藝

      中國旗袍的製作技藝,和西方服裝的製作方式完全不同。一件旗袍,面料的優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做工。總結出來,有9字秘訣。首先是“鑲”,鑲邊工藝,用兩種不同顏色的邊鑲在旗袍的領子和邊上。

      第二是“嵌”,用一根細的線,以不同的布料把它包裹,在布料夾縫之間鑲嵌。第三是“滾”,滾邊就是把布條斜裁好,小時候我們見過做鞋子時一種滾條,就是這樣的。能夠增加衣服的牢度,一般在衣服的袖口、裡邊最外一層。第四是“宕”,它和滾不一樣,滾在最外面,宕在最裡面。第五是“盤”,指盤鈕的工藝。一件旗袍有時候用工的費用還不及一副紐扣的費用。

      所以盤紐是一種重要的工藝,一個上好的師傅可以盤出上百種花樣。第六是“繡”,用繡針代替畫筆,用細的繡線代替顏色,用不同的針法,上下穿刺布料,根據需要刻畫圖案。第七是“貼”,用布料貼圖案,貼了以後把周邊用線縫住。第八是“繪”,手繪用得比較多,有潑墨的,有工筆的。

      在海派旗袍中,用工筆的比較多一些。第九是“釘”,就是用一種光片料珠,把它製作成一節一節的、小小的,在旗袍上釘出紋樣,在燈光的照射下,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反光,有一種特殊的效果。

  • 2 # 秋收獲的李節

    國翠旗袍,旗袍穿在中年女性身上,顯現成熟優雅端莊之美,兒童穿旗袍嬌小可愛,看看我們的旗袍穿的怎麼樣

  • 3 # 高樂中國

    【旗袍賦】

    旗袍一領盡妖嬈 不啻天人下碧霄

    煙岸娉婷洛神賦 石街窈窕小蠻腰

    回眸淺笑月也醉 驚豔一瞥魂欲銷

    菡萏凝香增嫵媚 玲瓏嬌態映旗袍

    高樂2017.7.12

  • 4 # 醉古裳的漢服資訊

    旗袍在我們國家服裝歷史文化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我們現在所說的旗袍大部分指的是民國以後的旗袍,在二十世紀的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可以說是名流交際花的福地,因為奢華的生活方式從而造就了旗袍的流行,後來由於受西方外來服飾的影響,之後又出現了改良旗袍,改良旗袍的出現擺脫了舊的模式,成為獨具特色的中國女性時裝之一,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旗袍文化的發展史。

    一、旗袍起源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髮,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二、文化風格

    旗袍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形成旗袍文化。京派與海派旗袍,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三、黃金時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國旗袍最燦爛的時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臺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經典的過程,四十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經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四、風姿再現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旗袍曾有過燦爛的一瞬。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服裝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從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華傳統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顯得有些落伍。近十幾年來,木棉道品牌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尤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雖然說目前我們日常服裝中穿的都是很平常的服飾,但是也還是會有相當一部分女性會選擇穿旗袍或者改良旗袍,可見旗袍在女性心中還是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旗袍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傳承。

  • 5 # 勇敢去愛

    談及旗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金陵十三釵》的播出更是讓人們對旗袍的印象愈加深刻。對於旗袍的氣質及風雅大家是體會到了,然而對於它其中的歷史演變以及基本形式大家可能並不瞭解,今天就和大家來細細的談一下關於旗袍的一些小百科吧~

    相信大家都知道,旗袍是民國時期出現的,也是中國及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甚至可以稱之為“中國國粹”。因此,旗袍在民國時期也廣為流行,新中國成立之後,旗袍也就逐漸被冷落了。好在現在大家對於傳統文化又重新重視了起來,旗袍這才逐漸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關於旗袍的歷史由來,這個問題的答案目前並不能統一。廣為人們接受的說法是,旗袍是從古時的深衣演變而來的。也就是從深衣演變為之前的寬身長袍(長衫),再和少數民族的窄身合體袍相互影響,從而演變出旗人之袍,漸漸地發展為旗女之袍。在這之後,便是民初旗袍的由來了,後來便有了新式旗袍,經過現代人的改良後出現了改良旗袍;再後來,時裝元素也融入其中,這便是目前的時裝旗袍了。

    在裁剪上,旗袍大多是比較平直的線條,也就是平面裁剪,這點與漢服類似,不如同現在的時裝一般立體。然而平面裁剪才是最不挑身材的,古法自然有它的好處。

    清代的旗袍衣身比較寬鬆,而且下襬是不開衩的,胸圍腰圍的大小隨著衣裙的尺寸而變化,這點目前時裝界也還適用。

    (清代旗袍)

    旗袍的袖口和領口部分往往會有滾邊的裝飾,顏色方面也比較繁多,起初大眾都接受比較明豔的顏色,也就是色彩對比度比較高。不像如今都偏愛素色,或一些飽和度較低的顏色。在旗袍這樣的平面服飾中,袖口及領口的盤滾算是唯一的立體部分了,所以盤滾的設計也相當巧妙,極其精緻。清末時期甚至流行“十八鑲”,也就是鑲十八道花邊!這個工藝聽起來就繁雜且不易。

    (清代旗裝)

    (晚清旗裝)

    到了民國時期,由於西方文化的引進,旗袍款式也默默發生了一些變化。袖子長短、開衩高低、領子大小的變化使得旗袍發生了全新的變化,經過這樣的設計後,女性優雅曼妙的曲線更能被體現出來,一下子紅極上海。

    (民國旗袍)

    在女學生中,素色的青布旗袍也紅極一時,幾乎成了那個時代女性的集體裝扮。30年代後,旗袍就成了中國女性的標誌性服裝,不論哪個階層的人員均可穿著。

    再後來,西方元素的不斷融入使得旗袍進一步發展,荷葉領、西式領的設計也多了起來。人們不再拘泥於最初的老式旗袍樣式,開始注入一些現代化的新元素。雖說那時候的旗袍依舊比較寬大,但是胸圍腰圍等地方已經有了初步的貼身趨勢,旗袍的長短式樣也多了起來,裁剪方面也加入了肩縫等設計,更加貼近於現代款式。

    而近代的旗袍相對於老式旗袍而言,又在袖口、衣襟、領口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進,增加了一些裝飾,看起來更為繁雜。但是裁剪方面依舊是平面裁剪,並不能細緻的展現出女性的曲線。後來受歐美服飾的影響,旗袍的長度也開始變短,下襬短至膝蓋,這樣行動起來更為方便。袖口部分也開始變小變短,原來遮住手腕的袖長慢慢變得遮住肘部,後來便減到肩膀部分,這也是目前常見的旗袍款式型別了。

    傳統的旗袍上下都是一塊平板樣式的直線,體現不出腰身的起伏,外面便是高高的立領。後來旗袍腰圍逐漸縮減,到了1934年之後,女性的曼妙曲線終於能夠被旗袍顯露出來,高高的旗袍領子也慢慢變低,後來甚至還出現了無領的旗袍。

    (改良無領旗袍)

    現代的旗袍則變成了立體裁剪,衣片立體的裁剪讓旗袍腰部更為貼身合體,再加上西方化的袖口設計和衣長改變,旗袍樣式變得越來越好看,喜愛旗袍的人也越來越多。如今的改良旗袍更是設計元素多樣,各種風格都有,一些年輕人們更是愛好改良旗袍。

    (改良旗袍)

    (改良旗袍)

    總結而言,旗袍的變化主要發生在袖、領、襟、裙襬等方面。袖口有喇叭袖、套花袖等,袖口鑲邊繡花等的設計別樣多彩;領口則有低領、元寶領等,更為出色;襟有圓襟、斜襟等的設計改變;裙襬也是多種多樣,魚尾形,波浪形的設計繁雜多變,長短也在不斷改變。

    正是這些方面的演變及改進讓旗袍為更多人所接受,讓旗袍走出國門,擁抱世界。在清代旗袍——民國旗袍——近代旗袍——現代旗袍——改良旗袍的過渡中,旗袍的款式都是在順應時代的變化,從而發展的越來越好,更受人歡迎。你喜歡旗袍嗎?大家之前有沒有試過旗袍呢?一起來討論一下吧~https://www.gufenghanfu.com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男朋友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卻厭倦結婚,是怎樣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