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並不能如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正是日本自己證明了航空母艦這一新型艦種的威力,是他們親手用航母編隊將珍珠港和南洋的一水美、英戰列艦送入了海底。

    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是航母崛起的分水嶺,那個年代的大炮鉅艦已經陷入了被淘汰的命運,當戰爭結束後,戰列艦基本上就已經被淘汰了,也就美國仍然堅持著將衣阿華級改裝了戰斧導彈,用到了海灣戰爭。

    所以,無論日本能有4艘還是5艘“大和”,對於整體戰局也是於事無補,大和、武藏的結局很能說明問題,解決它們只需要一些魚雷機、轟炸機而已,甚至不需要過多的護航戰機——反正戰列艦也沒有航空護衛。

    日本當年缺少的絕不是戰列艦,而是航空母艦,整個太平洋戰爭航空力量的對抗都佔據了關鍵的大頭,雙方的勝利與失敗幾乎都圍繞著航母作戰的成敗節點,戰列艦、重巡們起到的作用有,但並不大,4艘“大和”的作用絕對比不上4艘“信濃”,最終美國無非多耗費點炸彈而已。

    或者我們還可以看看“長門”號的結局,它在二戰後被美軍拖往馬紹爾群島,然後成了原子彈試驗的靶子,活活捱了兩發核彈。

    二戰中日軍戰列艦大都下場不好,日向、伊勢是被轟炸機在吳港內幹沉的,扶桑號在蘇里高海峽被美軍6艘戰列艦圍毆,最後被魚雷艇打爆,同一時間地點同一下場的還有“山城號”戰列艦。

    著名的“金剛號”打沉過航母,但它在1944年被一艘美軍潛艇“海獅號”擊沉在臺灣海峽。榛名號下場也差不多,幾次海戰屢屢被炸傷,最後也被堵在吳港炸到癱瘓。

    比睿號更慘,進攻瓜島時被美軍逮住狂毆,先被驅逐艦“拉菲”近距離糊臉,打得提督們死傷枕籍,後又被美軍轟炸機追著炸,最後無奈自沉在所羅門海域。同級的霧島號乾脆是被美軍華盛頓號戰列艦炮戰打沉的。

    所以這有個什麼用?再多幾艘大和,表現的也不會比其它級的戰列艦好太多。最後還不是個被圍殲沉沒的下場?況且某種程度上,“大和”們還存在一些粗製濫造偷工減料的情況,比不得“長門”這樣的精工戰艦。

  • 2 # 大馬哈魚12

    結果是一樣的,日本的大號艦,最薄弱環節就是防空,設計的高射炮裝彈少,與德國的脾斯麥不可同日而語,德國的防空設計的不錯,要不是動力損壞,可和英國多艘軍艦對峙。日本的大號艦炮不錯,但是防空設計不敢恭維,在這型別軍艦我還是覺得德國的比較好。

  • 3 # 太陽知識局

    各位親愛的讀者們,大家好,我是歷史直通車!

    第一 導語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誰不懷念蘇聯,誰就是沒良心;誰想回到蘇聯,誰就是沒腦子!”筆者認為這一句話同樣適用於戰列艦。現代還是有一部分人對於戰列艦是抱有能夠迴歸的態度,筆者對於這種想法是十分想笑的,戰列艦被淘汰是歷史的必然。

    戰列艦厚重的裝甲,裝備的大口徑重炮在大洋上馳騁,人們對於這種軍艦十分嚮往能夠復活,但是,現在還是那種依靠戰列艦這種之前的“海上堡壘”,現在可以稱之為“海上棺木”進行對轟以爭取得到海權的時代嗎?即使是現在的航空母艦也是在將來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隨之而來的可能是被稱為“武庫艦”類的軍艦。

    第二 戰列艦的具體介紹

    戰列艦是一種依靠著厚重的裝甲和威力巨大的大口徑火炮進行海上爭奪的利器,且續航能力非常強大,適合進行遠洋作戰。

    戰列艦有木製的戰列艦和鐵甲的戰列艦。

    木製的戰列艦以西班牙的蓋倫船為典型,這種船一般有4桅,前面兩桅掛欄帆,後兩桅掛三角帆。它一般標準長度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噸,有幾層統長甲板,尾樓很高。大型蓋倫船尾甲板有7層,排水量有2000噸,吃水達8米。

    現代意義的戰列艦是由英國製造的,稱為“無畏”號,裝備馬力強勁的蒸汽機,厚重的鐵甲和眾多大小不一的火炮。其他各國也仿造英國的“無畏”號進行建造。

    第三 戰列艦的頂峰——日德蘭海戰

    這一場戰爭可以說是一場戰列艦的謝幕之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德國在經歷了凡爾登戰役之後已經失去了與英法聯軍在陸地爭奪的能力,所以只能將一切的希望放在力量還未被傷害的海軍上。這一次的海軍對壘是以戰列艦為主體的,但是此時的戰列艦在經歷這一次戰役之後已經顯示出自身的不足,然而各國卻還沒有注意到。在1922年華盛頓會議,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義大利五個海軍強國簽訂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失效之後,他們瘋狂地建造戰列艦,希望可以在此後的世界霸權爭奪戰之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然而在以後的爭霸之中,主要的角色已經是由航空母艦和潛艇擔任,戰列艦根本就沒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再也不能獨秀一枝,再也不能一挽狂瀾!

    日德蘭海戰之中顯示出的戰列艦不足:當時已經出現航空母艦且有飛機可進行作戰,再不濟當時的飛艇屬於空中猛獁,完完全全可以擔任轟炸戰列艦的任務,可是英德兩國堅持用“海上堡壘”進行對轟,如果他們當時可以打破傳統思維,認識到隨著科技的發展,作戰已經是要配合作戰,傳統的作戰利器“海上堡壘”已經可以是成為“海上棺木”了!一戰之後也不用花那麼大的經費進行建造戰列艦。

    第四 “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超級戰列艦之一。大和號建成時,搭載3座3聯裝94式45倍口徑460毫米口徑主炮,標準排水量65,000噸,試航排水量69,100噸,滿載排水量72,808噸,艦體全長263米,水線長256米,垂線長244米,艦寬38.9米,水線寬36.9米,型深18.915米,平均吃水(試航)10.4米,滿載平均吃水10.86米,航速27.46節。

    迷信的日本人認為這種超級戰列艦可以幫助他們在與美國的海戰之中擊沉美國的軍艦。所以,日本計劃建造4艘,但由於當時的日本在時間和物力財力方面已經即為匱乏,只是建造了2艘便已經無力繼續下去了!

    第五 沖繩島戰役

    在1945年的沖繩島戰役之中,美國與日本的艦隊在海上進行了一次戰鬥,“大和”號戰列艦就參與其中。然而,這次的海戰戰列艦並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大和”號戰列艦根本就沒有跟美國的戰列艦進行一個對轟,而是美國的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奪取制空權然後對其進行轟炸,結果美國損失不到10架飛機,一艘舉日本全國之力建造的戰列艦就已經沒有作戰能力了,接著就是美國的6艘戰列艦排成戰列線對“大和”號進行日常打靶訓練,直至沉沒,可見,此時的海戰,制空權已經是關鍵因素。

    第六 總結

    歷史畢竟是歷史,戰列艦的光輝在一戰時已經發揮出來了,接下來的舞臺將會是航空母艦和潛艇的。即使當時日本建造了4艘,甚至是40艘戰列艦又當如何?只要美國的航空母艦奪取了制空權,然後戰列艦在緊跟進行打靶訓練而已。現在,導彈已經成為比制空權更加重要的一個因素,只要發射導彈命中目標,戰鬥機再起飛跟進,軍艦最後即可,“武庫艦”即是這個理念。

  • 4 # 一個支點看看

    航母時代已經來臨,大炮鉅艦只能讓路,但不是退出歷史舞臺。

    六萬五千噸級超級戰列艦,還倆。

    其實,日本海軍界還是有人看出大炮鉅艦已不適應現代海上戰爭,特別是在日本需要對外擴張太平洋海域地區。代表人物就包括當時在海軍省任職的山本五十六中將,還有以聯合艦隊山口多聞少將為代表的海軍艦載航空兵將佐。

    山本五十六最初在美國任武官時對美軍航空母艦印象深刻,回國後任海軍航空隊司令官,對於海上制空權和海上空中打擊力量有一定研究,而在擔任聯合艦隊司令官後,對英國皇家海軍艦載機攻擊義大利塔蘭託海軍基地進行了專門研究論證,並在珍珠港實施。

    但明白人左右不了日本海軍固有的大炮鉅艦理念,山本五十六甚至擋不住舊勢力論資排輩做法,讓從未在航空艦隊任職的南雲忠一掌管日本最大的海上空中打擊力量,也只能隨波逐流。而山口多聞等將佐官微言輕,根本無法撼動改變海軍省的陳舊觀念和不能與時俱進的建造計劃。

    六萬五千噸級超級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是在珍珠港事件後才列裝服役。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大和號”作為聯合艦隊旗艦基本沒有參加近敵作戰,最後在沖繩戰役買了單程票,讓美軍航空兵群毆沉沒。而“武藏號”除了擔任運送山本五十六遺骸回國,再就是蘇里高海戰,身中三十六枚魚雷及N枚航空炸彈沉入海底。

    如果,只是如果。用兩艘六萬五千噸級超級戰列艦的鋼材建造五到六艘航空母艦是否能夠挽回一點戰敗的時間,答案是否定的。

    即使有了航空母艦,但沒有技術嫻熟的航空兵,航空母艦也等於廢鐵一塊。中途島海戰使日本海軍大部分優秀飛行員損失殆盡,而馬里亞納海戰,日本航空兵就是一群菜鳥,一波空戰美日雙方是70比0,被美國飛行員戲稱“打火雞”。

  • 5 # 94310417小云

    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建造於30年代初,相對於那個年代它是海上的巨無霸呑天巨獸。噸位65000餘噸,長200多米,艦上又3座三聯發460毫米的巨炮,和九座155毫米的速射炮,威立巨大,但防空設計是巨大缺撼,在二戰中未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在中途島被擊沉一艘,一九四五年4月7日,美國海陸空艦隊攻擊日本沖繩列島,大和號開始了死亡航行,由於燃油不足,大和號註定有去無回,在那天一早在九州以西約50海里處被美國轟炸機編隊發現,美軍集中了上百架次的轟炸機和潛艇對其狂轟濫炸,在約四個多小時的打擊下,大和號傷痕累累,先被擊毀了右炫的巨炮,又被炸穿了艦上的彈藥庫,發生了巨大的爆炸,在100多公里外也可以看見火光沖天,艦上約2700多名官兵僅有200多人被救,大和號碰上了先進的航空母艦時代必死無疑,大炮鉅艦時代宣佈破產,相對於德國的卑斯麥號戰列艦的強大防空力,大和號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失敗之舉。既便有十艘也難免被炸燬的命運。

  • 6 # 南黎23333

    早了也沒啥卵用,大部分可能是與大和以及武藏一個結局。

    二戰早已不是大艦巨炮對轟的時代了,戰爭從海面上變成了天上,航空母艦對於戰列艦的碾壓是絕對的。

    要是說日本多建造幾艘赤城加賀這樣的航母,倒是能多拖住幾年。

  • 7 # 諜風盜影

    我個人認為哈,日本海軍的失敗是不可難免的,

    首先,日本海軍的理論還基本屬於一戰時期的船大炮重主義,認為軍艦不能在數量上與美軍匹敵,就應該以類似於“猛虎對戰狼群的方式”以一個超級重型戰艦對戰普通戰艦,在大型海戰的情況下,無論單個作戰能力有多強,還是難以控制整體局勢,

    其次,日本海軍的防空能力較弱,先不說護航戰鬥機,就連艦載防空炮的火力的連續性都不能完全保證,後期放空射手幾乎完全暴露在飛行員攻擊的視野範圍內,並且在沒有掩護的寬闊海面上,戰列艦特有的大型體積對轟炸機的來說是十分明顯的

    日本的戰鬥機除了在前期有著絕對優勢,速度快,機動性強,爬升能力好,但在後期有著空中打火機之稱,並且火力裝甲都有劣勢,更到最後因為大西的神風特攻導致飛機數量的驟降

    還有一點日本海軍的階級觀念十分致命,軍官對水兵的態度非常惡劣,上下級關係惡劣,士兵如有不滿之處就會受到精神注入棒的懲罰,導致海軍士氣低落,

    除此之外,日本海軍的將領資源匱乏,日本海軍名將在山本五十六被擊斃後就沒有能接替的人選,並且美國對日本海軍的電報瞭如指掌,對海軍高層的獵殺十分致命,

    另有一點,美國的潛水艇對日本軍艦的獵殺也是一點,就舉信濃號為例子,信濃號除了後期製造方面的缺失外,更反映出來戰列艦在對戰潛艇的劣勢

    可以說,大和級戰列艦是巨炮主義在海軍空軍協同作戰下的最後的掙扎,但是毫無作用,

    所以,無論投入多少超級戰艦,都不會為日本帶來好運

    多行不義必自斃,無論再怎麼強大,一旦喪盡天良的發動戰爭,挑動爭端,必會帶來滅亡,如果避免,不是報應不到而是時候未到

    如果日本打著自衛的旗號來擴充套件軍事勢力,再挑動戰爭,必將導致全國的災難,讓日本沉沒不會是一句玩笑話,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 8 # 我家的貓叫皮蛋

    以戰列艦為主力的大艦巨炮海軍編制在二戰中已經被證明落後於時代了。“大和艦”自己都表現堪憂,以二戰日本有限的資源,大和艦造的越多其他海軍艦艇的資源就會越少,日本海軍會死的越快。

    一、戰列艦中的佼佼者—“大和”號

    大和號戰列艦是舊日本海軍所建造的最大一級戰列艦,也是人類海軍艦船史上最大的一級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裝備有3座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以及各種副炮和對空機關炮,全艦覆蓋大量裝甲,艦身的重要部位都能經受460毫米大炮的轟擊,其煙囪也在開口處和側面裝上了蜂窩狀鋼板和防護裝甲 。

    大和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艘戰列艦,全艦重量分配如下:船殼20212噸,裝甲21266噸,防禦板1629噸,武器系統11611噸,主機裝置5300噸,舾裝1756噸,固定裝置417噸,非固定裝置641噸,魚雷75噸,導航,光學裝置95噸,電力裝置1108噸,飛機111噸,鍋爐水297噸,預備食用水212噸,重油4210噸,潤滑油61噸,輕質油48噸。

    二、表現平平的“大和”號

    被日本人傾注心血消耗了大量資源造出的號稱最強戰列艦的大和號在二戰中卻實在是表現平平。

    整個二戰大和號共擊沉二艘驅逐艦(約翰斯頓號和霍埃爾號),除此之外再無別的戰績。由於對這艘戰艦日軍是視若珍寶,所以大部分情況下,大和號主要進行著一些運送物資、兵源的工作。在一些重要戰役裡,“大和”號只是擔任著後備力量,而非突擊部隊。決定命運的中途島戰役中,“大和”號雖然被編入山本五十六所直接指揮的主力艦隊。但山本五十六在整個中途島戰役中將這支主力部隊留作後備力量,遲遲沒有動用。

    三、“大和”號的末日

    二戰後期,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的節節敗退,日本海軍也就只能讓自己的寶貝“大和”出戰了,在1945年的沖繩戰役中“大和”號主動出擊。但是形勢已經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日本海軍航母基本被美軍殲滅,戰列艦、巡洋艦等艦支也所剩不多。“大和”號此時執行的是日本海軍總部孤注一擲的自殺式攻擊。

    美軍在得到“大和”號奔襲而來的情報後,先後派出四百餘架艦載機對其進行攻擊。“大和”號遭受了美軍飛機三小時的狂轟濫炸,被10發魚雷、24發炸彈擊中後終於沉沒。這次作戰期間她未能擊沉任何一艘敵艦。

    四、二戰期間二日本計劃建造四艘大和級戰列艦,實際服役二艘

    “大和”號戰列艦實際上是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大和”級戰列艦日本海軍計劃建造四艘,但是實際建成服役二艘,一艘是“大和”號,一艘就是二號艦即也很著名的“武藏號”。

    “武藏號”戰列艦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之一。“武藏”號戰列艦長期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武藏”號與其姊妹艦“大和”號是舊日本海軍頂級戰鬥力的代表,是大炮鉅艦的巔峰代表。

    但是和“大和”號一樣,“武藏”號的戰績也很是一般,和“大和”號一樣家底有限的日本海軍捨不得讓“武藏”號去打硬仗,所以長期擔任的是輔助任務,1944年的萊特灣海戰,日本孤注一擲,派出“武藏”號參戰,但是令日本海軍鬱悶的是在這場規模空前的海上決戰中,“武藏”號的巨炮根本就沒有打擊美軍水面戰艦的機會。在萊特灣海戰中,“武藏”號只能用三式炮彈去幹擾美軍的飛機,最後在沒有任何戰果的情況下被美軍俯衝轟炸機和TBM魚雷機的輪番轟炸下沉沒。

    五、大炮鉅艦的時代已經落伍,日本多幾艘大和級也於事無補,更不要忘了當時美國的蒙大拿級戰列艦差點造出來

    二戰日本已經有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即“大和”號和“武藏”號了,這兩艘戰列艦的表現實在是乏善可陳,就算再多造兩艘或者說再多幾艘也對大局無補,因為戰列艦的輝煌時代過去了。

    即使二戰中大艦巨炮沒有落伍,那麼以日本的工業能力也造不了幾艘大和級,而工業能力恐怖的美國在二戰期間也造了4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該艦噸位、火力略差大和級,但是雷達、火控優於大和級,實際上在海戰中的表現並不比大和級差。

    從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到1945年,美國一共打造了147艘各型號航母,平均每年三十餘艘的航母建造速度,而日本整個二戰期間,也只有二十九艘各型號航母。

    就算二戰期間大炮鉅艦沒有落伍,美國也就無非把資源傾斜向戰列艦而已,以美國的下水速度,到時候恐怕海戰就是上百艘依阿華級戰列艦對戰十幾艘大和級的場面了。

    最後也不要忘了,戰爭後期戰列艦被證明明顯落伍,所以美國將正在建造的號稱史上防禦力最強大的蒙大拿級戰列艦計劃取消。

  • 9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日本海軍的建造計劃中,大和級再加上後面的大和改型其實是有5艘的,所以你以為日本只會建造4艘,那你未免也太小看日本的野心了,大和級共完成2艘,第3艘信濃號只完成了約60%左右就被拉去改成航母了,那麼日本建造跟多的大和級結果會怎樣呢?假如太平洋戰爭沒有爆發,那麼日本建造4艘甚至更多、更大的戰列艦造成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刺激美軍戰列艦的建造,最後雙方形成軍備競賽。電影中的一個穿幫鏡頭

    日本作為島國,資源有限,但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讓日本的當量暴發戶,結果它也是自信心爆棚,全力發展海軍,但日本本身沒有足夠的經濟底蘊,光靠暴發戶的錢投進去只能勉強一會,但為了能夠在軍事上扳回一局只能透過建造戰鬥力遠超對方的武器,這就是日本大和級為什麼會這麼大的原因。但美國和其他國家有這個建造能力嗎?當然有,所以只要有足夠多的時間,美軍依然會建造比大和效能更強大的戰列艦出來,只不過被戰爭打斷了發展的道路。

    其實建造大型戰艦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如果後面沒有被航母打斷髮展的道路,估計現在10萬噸的就不是航母而是戰列艦了。但是養不養得起就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沒有對抗需求維持一支龐大的艦隊所需的開銷絕對不是日本能承受的起的,所以日本的經濟沒法維持的話日本也只能靠以戰養戰。最後還是會和美國對抗的,而結局也是一樣的。

  • 10 # 不正經的軍棍

    沒用,大和號其實就是浪費。當年的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就是反對建造大和號和武藏號這類超級戰列艦的,認為就是浪費,山本五十六很有前瞻性的對航母和海軍航空兵的作用有所預見。所謂最大戰列艦,只不過就是一種噱頭罷了,實際意義非常小。

    戰列艦這東西屬於大艦巨炮時代的產物,那個年代裡,打海戰,誰的船噸位大,誰的主炮口徑大射程遠,誰就有優勢。但是問題在於,到了二戰,打海戰有航母了,時代變了,武器也變了,大艦巨炮的優勢在航母面前就不存在了。

    戰列艦這東西,它的主武器是炮,對海攻擊對地攻擊都是用火炮攻擊的。但是炮這東西就有自己先天的劣勢,就是手短,射程太近,和航母根本就沒法比。

    比如大和號上面的460mm口徑的主炮,射程也就30多公里,而且在這個距離上精準度也是非常低了。也就是說,大和號的攻擊距離也就在幾十公里的範圍內了。

    而相比之下,美軍的F6F地獄貓艦載機作戰半徑就在900多公里,大和號460mm口徑的主炮那三四十公里的射程就是艦載機作戰半徑的一個零頭。所有艦載機的作戰半徑,都是遠超過戰列艦大口徑主炮的射程的。

    也就是說,一艘航母和一艘戰列艦遭遇,航母可以在上百公里甚至幾百公里的位置起飛艦載機對戰列艦進行攻擊,而戰列艦隻能透過防空武器去自衛,想攻擊航母,就必須加速前進縮短距離去使用艦炮攻擊,這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公里的距離,等他過去早就被擊沉了。

    即便是你大和號那個型別的超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七萬多噸,在航母面前就是個靶子,看那大和號武藏號的戰績就知道了。從那個年代開始,海戰已經不是戰列艦的天下了,大海的新主人已經變成了航母了。

    即便是日軍,也是如此。山本五十六就是非常重視海軍航空兵和航母的運用的,突襲珍珠港的時候,日本也是用的航母和艦載機在前面突襲,而山本五十六則是在後面的戰列艦坐鎮。也就是說,這會兒開始,戰列艦的實用性早就降低了很多了。

    而日本就算建造四艘同級別的戰列艦,對於美軍而言,無非就是多加了幾個波次的戰鬥而已,拖延幾天時間罷了。所謂扭轉戰局,根本就不可能。造四個72000噸的戰列艦,不如多造幾個30000噸級的航母更有價值。

  • 11 # 遼東巡撫

    造8艘結果都是一個樣,戰術上不說,國力差距彌補不了,日本資源貧乏,幾無縱深,礦石原油等重要物資依賴被佔領地,窮兵黷武,瘸腿的軍國主義國家,只能依靠速勝和儘可能多的擴張侵略來維持軍政運轉和增加自身籌碼,而補給線的拉抻,補給困難的增大,軍力的不足這些問題愈加難以解決,如不能速勝,拖入持久戰則必敗!

  • 12 # 老霍家那小勇

    且不說當時日本無力建造4艘大和級,就算造出來,也沒用。

    大和級其實建造完工了大和武藏兩艘,第三艘半路改造成信濃號航母了。

    為什麼說,就算造出四艘大和級,結局也是一樣呢?

    打仗不是單純某一件裝備能力的比拼,而是多角度,深層次的較量。

    首先,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優秀的海軍士兵和指揮官損失殆盡,操作武器的畢竟還是人,指揮官和士兵的素質很關鍵。一個優秀艦長,價值通常要高於一艘戰艦,畢竟,一個艦長的培養時間太長了。可是,日本偏偏不走尋常路,講究與戰艦共存亡,戰艦被擊沉,艦長大部分都隨著戰艦一起去了。

    第二,時代變了,海戰已經從平面化,向立體化變化了。大艦巨炮時代徹底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水下,海面,天空,三位一體的戰爭。武藏和大和也都有被飛機血虐的遭遇。

    第三,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的工業基礎基本被打殘了,戰爭資源也消耗的差不多了。而美國,啥都不缺,戰艦打沒了,造就是了。

    所以,四艘大和級改變不了戰爭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怎麼樣做才能練出馬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