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金員工陳可為
-
2 # 明貞
這個問題只有劉備確切知道,外人不足道也,只能是猜!我也遇到過許多常識根本理解不了的奇事,但說給別人聽,即便親人也將信將疑!我二伯,今年八十七了,去年我去看他,他說他遇到過兩件怪事,一次是在家裡晚上和我爺爺我爸三個人在炕上,看見一個女人進了裡間,我爺爺我爸都未看見,然後到裡間找也未發現!一次是坐船在海上,看到一穿長袍老者在水上走。都是他年紀小時所見,但他那時已能清晰記事,言之鑿鑿,不由得人不信!
世間有許多不解之謎,不能一概否定,但無直接經驗者,不能確信!
-
3 # 復仇女神Z
元代《三國志平話》裡,可以看到這樣一段情節:劉備到荊州依附劉表,蒯越、蔡瑁請他到襄陽城外赴宴,準備藉機將他除掉。不料蒯越一個手下見劉備“面如滿月,隆準龍顏”,一副帝王之相,就密告了二人的陰謀。劉備一聽大吃一驚,慌忙騎馬逃走,直逃到檀溪河畔,無路可走,後面追兵趕來。劉備絕望之中,將胯下的盧馬狠打幾鞭,馬死命一躍,跳過檀溪。蒯越、蔡瑁追到,目睹這神奇的一幕,感嘆說了聲“真天子也”,便領兵而回。
元代還有一出雜劇,叫《劉玄德獨赴襄陽會》,寫的也是劉備馬躍檀溪,情節和《三國志平話》差不太多。
那麼元代流傳的這一段馬躍檀溪,又是從何而來呢?
翻一下史書,就會發現,它還真不是元代演說三國故事的民間藝人的憑空虛構,而是確實有些來歷。
據《三國志·先主傳》注引《世語》: (劉)備屯樊城,劉表禮焉,憚其為人,不甚信用。曾請備宴會,蒯越、蔡瑁欲因會取備(想借著宴會除掉劉備),備覺之,偽如廁(假裝上廁所),潛遁出。所乘馬名的盧,騎的盧走,墮襄陽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
備急曰:“的盧,今日厄矣,可努力!”的盧乃一踴三丈,遂得過。”
照《世語》的說法,劉備躍馬檀溪時,還掉到水中,差點淹死,真是驚險萬分。只是後來的民間藝人演說這一故事,大概不願看到劉皇叔竟如此狼狽,乾脆再給的盧馬加把勁,讓它一躍而過。
不過,《世語》裡這段原始記載,十分可疑。東晉史學家孫盛,就認為它純粹是世俗妄說。《三國志·先主傳》注引《世語》下面,接下來就引了孫盛的一段反駁意見: 此不然之言。備時羈旅,客主勢殊,若有此變,豈敢晏然終表之世而無畔故乎?此皆世俗妄說,非事實也。
意思是說劉備寄人籬下,主客勢力懸殊,如果真的發生過這種事情,劉備還怎麼敢一直老老實實地呆在劉表身邊,而沒再鬧出事來?可見這種傳聞根本靠不住。
但靠不住歸靠不住,因為這個故事驚險、神奇,還特別有利於證明劉備乃真命天子,得老天之助,所以後來演說三國故事的民間藝人,都喜歡演說它。
羅貫中也不例外。他寫《三國演義》,大量地參考過《三國志》和裴注裡的故事,《三國演義》裡很多人物對話,幾乎就是史書中原文。所以很可能他看到過《世語》中這段原始記載,也看到了孫盛的反駁意見,但是看到了,明知是假,仍舊照用不誤,只要它有利於表現人物性格或擁劉反曹主題就行,這也是羅貫中的一貫做法。
當然照用並不等於照抄,在這條不可靠的史料和元代那些民間傳說的基礎上,《三國演義》又做了不少細緻加工。
比如劉備一方,前來赴宴的多了趙雲。飲宴時他仗劍隨侍在側,荊州武官拉他到外廳飲酒,他堅不肯去。經劉備吩咐,才勉強從命。事發後趙雲立即引軍追趕,前後對蔡瑁和守門軍兵有四番盤問,又兩次來到溪邊尋找。增添了這些情節,就在寫劉備這次有驚無險的出逃的同時,附帶寫出趙雲這員勇將的忠誠謹細,使情節內涵更加豐富。
再比如蒯越、蔡瑁一方,佈局也更加周密。宴席上事前安排人拉走趙雲,又在襄陽城東、南、北三門外伏下人馬,只有西門外,不必設伏,因西門外有檀溪阻隔,“雖有數萬之眾,亦不過也”。但後來劉備偏偏單人獨騎從此處躍馬而過,此舉就更具有神奇色彩。
再有,《三國演義》裡的馬躍檀溪之前,還有段情節,寫的盧馬的來歷,這也值得注意。趙雲刺死賊人張武,奪來他座下駿馬,送給劉備,就是的盧馬。次日劉表一見,讚不絕口,劉備就把馬轉送給他。劉表騎回城中,遇到蒯越,蒯越告訴他:“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張武為此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劉表聽了,就將的盧馬還給劉備。伊籍勸劉備也不要乘它,但劉備心胸坦蕩,照騎不誤。
《三國演義》裡這一段其實是搬用了另一個古人的事蹟。據《世說新語·德行第一》:皮會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皮雲:“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說的是晉代庚亮的事。庚亮騎的盧馬,有人勸他賣了,他說有賣就會有買的,這樣就會害了買主,怎能為保全自己把災禍移給別人?古時孫叔敖殺死兩頭蛇,被傳為美談,難道不可以效法嗎?庚亮這裡說到的孫叔敖,是春秋時楚華人,他在少年時遇到一條兩頭蛇,這蛇據說誰見到誰就會遭災,少年孫叔敖為了別人不再受害,寧可自己承受更大災禍,將蛇打死。《世說新語》這段故事,表現出庚亮的豁達和高尚品德。
《三國演義》裡把它搬了過來,改頭換面,安到劉備身上。這一改一安,劉備和劉表就形成了鮮明對照。劉表小心翼翼保護自己,非常自私委瑣,他明知馬會妨主,還找了套冠冕堂皇的理由把馬還給劉備,簡直有點居心巨測。而劉備則坦蕩豁達,寧可自己冒危險,也不肯害人,結果恰恰是這匹被說成會妨主的駿馬,顯示出神奇的本領,救了劉備的性命。
這樣贈馬還馬和馬躍檀溪就構成了《三國演義》裡劉備與的盧馬的完整故事。
這兩個情節,一個是移花接木,二個是以假當真,到羅貫中手裡卻不露痕跡、天衣無縫地接在了一起。而且這一接,就變成了先有劉備品德高尚的言行,而後才有上天對他的幫助,使這一流傳已久的奇蹟故事的主題變得更加深刻。
-
4 # 劉坤忠120
《三國演義》中劉備馬躍檀溪當然是真的,的盧馬也不是神馬,不過是當世名馬,不如呂布的赤兔馬,排在二至三位。劉備從新野到荊州代表病重的劉表主持荊州一年一度的收穫盛會,會見荊州各郡縣官員和士族人士,蔡瑁、蔡夫人(劉表妻)已認為劉備在荊州危及了自身的相關利益,必須馬上除掉劉備,蔡瑁已安排兵馬包圍會場,被好心人士暗示劉備危急,劉備假裝入廁,從後院解下的盧馬揚蹄而去,來不及告知護駕的趙雲。蔡瑁發覺後引兵追趕,劉備前有大溪阻隔,此溪名叫檀溪,江寬水急,對岸峭壁,劉備心想完了,打馬奔入水中,劉備用力夾馬奮力一催,的盧馬渾身一振,四腳騰空,飛向對岸。的盧由如神助,幫劉備渡過劫難,對岸蔡瑁與兵士見劉備飛過檀溪,無不咂舌,真天助也,此時趙雲領兵趕來,已不見了劉備,若劉備有什麼閃失,劉備團隊也不會放過蔡瑁和荊州相關事體,荊州會天翻地覆。。。馬躍檀溪是人急馬奮,也不是神人相助,的盧是名馬,身強力壯,四肢強勁,馬通人性。在人最危急之時,劉備用力夾馬,猛提馬繩,給馬奮進,也是檀溪水質清澈,底層沙粒堅硬,的盧被劉備一激,拼命躍起,大展神威,一下躍過十米寬的檀溪,飛到對岸,也是驚險至及。後劉備巧遇水鏡先生司馬微,給他推薦當世名士臥龍諸葛亮,鳳雛龐士元,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因禍得福,到隆中請出了臥龍諸葛亮,開啟事業的新前景。
-
5 # 陳沐椿風水命理
在奧運馬術早期,馬術跳高比賽/高度越障賽
有一匹馬越過了2.47米的高度,這個紀錄至今沒有打破。
我們假設馬的體長為2米。那麼2米加2.47米等於4.47米。
而且從文學角度上來說,也必須要跳過去。不然三國演義就提前寫完了。
-
6 # 筆架城私語
我們有一句俗話,戲不足,神來湊。
作者大概是藉此凸顯劉皇叔天命所歸,絕處逢生吧,增加一點神秘色彩。
小說本來就是從話本演變而來。受眾喜歡有一些神秘色彩的故事,才符合讀者聽眾的審美趣味!
-
7 # 夢蝶也逍遙
先說一下關二爺手中青龍偃月刀。
《三國志》上說:“曹公使張遼及關羽為先鋒,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陳壽的一個“刺”讓人有了諸多的疑問,如果是刀,應是“劈”“砍”等說法。
不過話說回來了,演義就是演義,別較真。再較真羅貫中就把書沒收了。
根據文獻記載青龍偃月刀其實也就是宋代開始出現,關二爺當初肯定是沒用過的。這不影響羅貫中先生把青龍偃月刀交到他老人家手裡,還給配重八十二斤。關二爺得多累啊。
下面說連辛棄疾都羨慕嫉妒恨的名馬的盧。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多霸氣的句子。
不過也就是個段子。
羅貫中先生好像也特別喜歡把很多美好臆想都賦予名馬。大概她那個時代名馬堪比現在的法拉利布加迪 ,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比如說赤兔馬,董卓送給呂布時候就已經是絕世神駒了,後來跟著關二哥誅顏良過五關斬六將斬千里走單騎,又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一直到關二哥變成了關二爺再到關二老爺。這赤兔馬居然還健壯的能出征作戰。這就完全超越了馬的極限壽命。
既然赤兔馬這麼牛掰了。同樣是天下名馬的的盧如果太弱了就不好意思了。別看桃園三兄弟天天一起廝混 。馬也有馬的尊嚴。如果跳不過檀溪的盧馬自己都不好意思去跟赤兔一個槽裡用餐去。
下面引一段原文 ,羅老師莫怪剽竊
話說劉備避樊城之難,過檀溪,謂所乘馬的盧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馬達備意,一躍三丈。
最後來一首蘇東坡的長詩 ,大家都知道東坡肘子東坡肉。也都知道東坡先生琴棋書畫詩酒茶無一不精,可未必知道他老人家還專門寫過一首表揚劉備和的盧馬的詩。
繼續剽竊過來給大家看下
老去花殘春日暮,宦遊偶至檀溪路;
停驂遙望獨徘徊,眼前零落飄紅絮。
暗想咸陽火德衰,龍爭虎鬥交相持;
襄陽會上王孫飲,坐中玄德身將危。
逃生獨出西門道,背後追兵復將到。
一川煙水漲檀溪,急叱徵騎往前跳。
馬蹄蹄碎青玻璃,天風響處金鞭揮。
耳畔但聞千騎走,波中忽見雙龍飛。
西川獨霸真英主,坐下龍駒兩相遇。
檀溪溪水自東流,龍駒英主今何處!
臨流三嘆心欲酸,斜陽寂寂照空山;
三分鼎足渾如夢,蹤跡空留在世間。
————蘇軾
-
8 # 傢侑娘仔
你好!
首先你要搞清楚三國演義這個“演”字和馬躍檀溪的這個“溪”字!既然是演義,那就一定會用誇張的手法,來吸引讀者觀眾們來閱讀觀看!
江,河,溪!
江——水勢較大,流域較長,流入海的稱江 溪——水勢較小,在山裡流出來的源頭稱溪 河——水勢中等,上集多條山溪,下流入江的稱河
所以檀溪只是一條溪並沒有多深的水,的盧不是最頂尖的馬那也是名馬,奔跑起來快速越過檀溪,濺起大片水花,那也是很壯觀的,也是有點有如神助的感覺的!
所以劉備騎的盧越檀溪逃跑是真的,但此越非彼越!像電視裡演的越上了高山,那是假的!
-
9 # 阿祥79874
應邀簡答:只是作者誇張,神話了的一種寫作渲染手法。在各種小說中都很常見。抗日劇就更神了。不必當真。自己憚悟吧。
-
10 # 東方劇好看
其實是這樣的:
那只是三國 “演義”----會飛的馬是不可能的,或許當時情況危機,的盧的腎上腺激素陡然增加,彈跳力強化了而已,但不可能是飛~~(再說,它也沒翅膀啊)原文中好像是說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還說“張武騎此馬而亡”就是證明,而且後來龐統騎上之後就被亂箭射死在了落鳳坡~我想這前面說的應該是的盧的面相為凶煞之象。
-
11 # 無慾為剛
肯定不科學,這個也不需要科學。因為三國演義本身就是這本小說,這種情節是正常。如果從現實的角度看,不正常,但是出現在小說裡面就是正常的。
-
12 # 白雲山水居
這個說法肯定不科學,世上也沒有這種神馬。為什麼這樣說?我們來解析。
首先,我們是提倡“無神論”的,毛主席說過:“以事實為依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一匹馬能成神,是不是非常不靠譜啊?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所以這種說法不科學。
第二,《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小說,請注意,這裡說的是小說。意思就是羅貫中在寫作的時候可以運用各種各樣的手法和比擬,目的是為了讓小說更好看,更引人入勝,這樣才有人看,才有銷量。
第三,《三國演義》裡把人和其他事物寫得神的有很多,寫得最神的應該是諸葛亮,而不是劉備。還有一個被大家忽略的寫得很神的人-周倉,說他能和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赤兔馬相比,大家說這可能嗎?
第四,歷史上,當時的檀溪有多寬?是哪一處?在那一處的哪個位置?這些都是不能確切瞭解的。
所以,我們還是要以科學的態度來探討這些問題,唯物主義是基本。
-
13 # 木火燊輝
演義中不管是人還是馬,都有"神化"成份,作者有"靈人快馬"的思想傾向,時劉備在蔡瑁追兵的追趕下,前有"檀溪"把路攔,後有追兵緊追趕,俗話說"人有多大狠、馬有多大勁",在情急之下,人急馬更驚,極大的發岀了"爆發力",這一躍,是孤注一擲的,達到了人馬合一,有驚無險。
從常理來看,劉備的馬作為將軍主公的馬肯定是好馬了,比起一般的馬來說,肯定靈性強,平時也跑的快,這就跟現實中的好車馬力大一回事,在提起時速時,一般的車是望塵莫及的,現實中,柯守良飛越黃河壺口就真實存在。
再從陣勢上來說,後面追的騎兵是沒有"的盧"跑的快的,原因是它們追的是"移動"的目標,是前進還是停止隨時有變動性,因此放不開,再加上馬群奔跑,塵土飛揚,相互阻礙也跑不開。
"的盧"在主人的情急催促下,奮蹄急奔,這時,時速己衝起,像運動員淮備跳高的衝刺,到溪邊乘慣性飛越也是有可能的,而那些追來的馬,到”檀溪",目標轉移了,面前一條大溪,背定停下俳徊不前,這時慣性也沒有了,只能望而生畏。
而這一躍,認為劉備有天命,有神護佑,馬也有神助,則成為神馬了,如果後面一騎追敢,也會跳過去的。現實中馬越欄杆就是"爆發力"的體現。
-
14 # 王九苓15613612136688
名馬是有的,寶馬良駒是有的。放在歷史小說裡,根據需要,誇張地描寫更是常見。在三國演議裡,劉備逃席,追兵趕上,劉備命不能絕,他的的盧馬必須能出神力,躍過檀溪,救劉備一命。
-
15 # 知行合一時
首先,《三國演義》是小說,小說描寫的情節當然有誇張的成分,每一匹戰馬皆是為了突出其主人的英雄形象,無需當真。
其次,《三國演義》中描寫的“神馬”可不只有的盧馬,多匹戰馬均留下各自一段傳奇,演繹各自的精彩華章。如:
先後事呂布、關羽二主,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最後悲壯赴死的赤兔馬;
隨主人趙子龍衝破敵陣、單騎救主而一戰成名,通體雪白的玉蘭白龍駒;
在長坂坡據水斷橋,因主人張飛喝退敵軍而留下傳奇,通體烏黑的烏雲踏雪;
熱情似火但又絕對忠誠,一生只追隨老將黃忠一人的燎原火;
頗有西涼特色,賓士捲起沙塵暴,與主人馬超出生入死的裡飛沙。
以上戰馬皆因自已的主人為“五虎上將”而留下美名。
但我們更不應忽視另一匹絕世良駒,以一騎絕塵、快如閃電著稱,連中三箭而不倒,帶主人曹操驚險突圍的絕影馬。
第三,如果《三國演義》中的戰馬更多演繹的成分,那麼與其主人的悲情傳奇一起寫入歷史,追隨主人沉江而死的烏騅,更凸顯馬通人性的光輝。
第四,與烏騅的忠誠相似,在一戰中也有一匹戰馬喬伊,更是因電影《戰馬》而世界聞名。如果你看過此部獲得多項奧斯卡獎提名的電影,你的心靈一定會受到深深的震撼。
綜上,戰馬因主人而留下美名,英雄因坐騎而更加傳奇。
-
16 # 野草要睡
對於劉備馬躍檀溪是否真實?是否科學?我敢肯定的回答:不真實!但卻非常科學!
大家對我這答案肯定覺得非常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畢竟這《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並非歷史。
既然是小說,那就有主角,而劉備就是主角,如果他死了,後面的劇情就沒有了,所以作者大大弄出了一個的盧神馬,馬躍檀溪。
作者這一手法,讓主角劉備大難不死,而後得之臥龍的訊息。說是後福也不為過。
這一點雖然誇張了點,但非常的科學,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馬躍檀溪告訴眾讀者,好人是有好報的,明君也自有神相助。
比如劉備,他有神將和神馬,作者將這一點放入劇情之中,更能凸顯這一點。
而且“好人有好報”這一點,不也是我們一直以來掛在嘴邊的嗎?
也許有人會說,這跟科學沒有半毛錢關係。但大家有想過沒有,馬躍檀溪,是不是有點科幻的感覺?想想,馬可以一躍數丈之高。難道這還不夠科學嗎?
-
17 # 鍾記雕刻1963
馬躍檀溪的的盧馬能躍出三丈遠或許在平地快速奔跑慣力的作用下俯衝有可能,比如在合肥儒須之戰的孫權在危急關頭策馬躍過被張遼設計埋伏與撒斷的小橋而免於被捉的的危險境地。在當時檀溪能躍出三丈溪流遠,與三丈溪流高完全是個神話。當時劉備帶領關、張、趙雲去徵張虎陳生時,第一眼看見這匹高頭大馬就感覺是一匹良馬,趙雲聽見劉備讚揚這馬便挺槍縱馬幾合便刺死陳生而順手奪得此馬牽回陣營。試想三國時期的度量衡與今天的度量衡是有區別和不一致,還有很多小說演義描述一個人物的出場,有形容什麼丈二金剛,或身長八尺或九尺,真的有這麼高嗎?怎麼都要把英雄氣概描述誇張一下吧?(一般有巨人症的身高不太靈活,但打藍球的姚明是個例外,如果姚明愛好拳擊與摔跤是否有自己身高特長的優勢?)我記得幾十年前有熟人擺談時說過其親戚曾到荊州出差時,還特意去過當時劉備馬躍檀溪的現場參觀,結果己是今日的一條小河溝了。當然在歷史背景變遷近兩千年左右前提下,河床經過日積月累的泥沙積澱提升或移位也是常見的,比如我在電視上看到介紹名勝古蹟的鸛雀樓,能在上面看到滾滾的黃河流水,後來遭遇戰火而毀,待重建鸛雀樓時黃河己移位兩公里左右,只好又在看見黃河的位置設計重建。話說回來羅貫中沒有穿越到當時劉備馬躍檀溪的現場,也可以天花亂墜的藝術加工想象的壯觀場景讓後世讀者為之神奇傳說而感嘆罷了。看書也要理智的看,不要讓羅貫中給忽悠了。
-
18 # 湘水微波
《三國演義》中劉備騎的的盧應該是真實存在的,但並不是什麼神馬,只是體力和耐力超過尋常的馬而已。那是一匹什麼樣的馬呢?據相馬人士蒯越所言,此馬額上有白點,雙眼有淚槽,名曰的盧,騎必妨主(給主人帶來性命之災之意)。
此馬來歷不詳,書中只介紹其主人名叫張武,是劉表手下叛將,被趙雲所殺,因而妨主之說已得了到印證,趙雲將的盧送給了劉備。劉表見到後喜歡這匹馬雄偉健壯,劉備就送給了他。但劉表聽了蒯越之言後,就不敢騎此馬了,又退還給了劉備。劉備並不忌諱,從此的盧就成了劉備的座騎。馬躍檀溪的故事發生在曹操南侵之前,劉備依附劉表之後。
劉表的長子劉琦懦弱,後妻蔡夫人強勢。因劉表已年邁昏聵,大權為蔡夫人總攬,於是想廢除劉琦,讓自己所生的幼子劉琮接荊州刺使之位。劉表很是為誰便問計於劉備,劉備明確表示不妥,並提出削蔡夫人的權扶持劉琦。結果讓蔡夫人隔著屏風偷聽了去,她當即安排任大將軍的弟弟蔡瑁對劉備下殺手。
蔡瑁於襄陽設宴,請劉備赴宴。劉備到時,蔡瑁早已密伏刀斧手,只等蔡瑁發訊號即衝出殺劉備。幸好有內線人物暗中告知劉備,劉備以上廁所為由乘機遛出,騎上的盧馬飛逃。
蔡瑁發現劉備逃席即刻率人馬急追。不久,逃跑中的劉備被一條名叫檀溪的溪流阻擋,無路可逃了。這時蔡瑁追兵已到,劉備只好挺而走險,打馬過檀溪,但的盧在溪流中剛跑幾步就被陷在泥中不能動了。蔡瑁兵到了岸邊,準備放箭。劉備眼看自己成了活靶子,急得大叫:的盧的盧,真的妨主嗎!結果的盧突然騰空而起,躍過檀溪,讓蔡瑁等人目瞪口呆。這就是馬躍檀溪故事。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神奇之事,談不上科學不科學。一來檀溪並不是很寬,二來的盧確實異於尋常之馬,體格壯通人性,才有超能量發揮。另外小說文學藝術加工,使得整個過程變得神奇化了。
回覆列表
演義是指誇張的手法,其實小溪水不深,又急急忙忙奔跑,是馬跑得快而已,作者如果不是神化誇張描寫,作品不會吸引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