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
2 # 笑容悠悠
家長這不需要糾正,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成長需要和規律,與大孩子玩是小寶寶長大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義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蒙臺梭利曾說過:“我們必須讓孩子完成自己的行為。不管我們認為孩子所做的事情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我們都不要進行干涉。”
小寶寶在長大的過程中總要經歷幾個階段,一般在0-2歲期間會喜歡與成人玩耍,因為小寶寶處於生理快速成長期,還沒有形成完全的自我意識,行動能力受限,成人能做到有意識的與寶寶交流溝通。大概在2-4歲左右,就會變得喜歡與大孩子玩耍,因為寶寶這個階段已經過可以穩步行走,並且處於智力的高速發展期,他們像一個小小探索家一樣,到處探索和發現,在瘋狂的吸收周圍的一切知識,而大孩子們承現給他們的是很多新鮮、有趣、充滿刺激的遊戲,大孩子的動作更有利,反應更敏捷,本領強大,讓小孩子心生羨慕,希望自己能和大孩子一樣。從4歲以後,一般的小孩子會進入真正的人際關係敏感期,開始學習交朋友,從分享好吃的,交換玩具,到最終發現,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互相理解,志趣相投,彼此關心的基礎上的。與不同的人交往,可以讓小孩子獲得不同的樂趣和體驗,學會用不同的策略與人交往,這是小孩子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需求。
在與大孩子玩的時候,家長尤其要注意到孩子的安全,因為大孩子也是孩子,出手會沒輕沒重的,一旦發現有可能引起傷害的行為是要及時阻止的。但是不要因此就杜絕與大孩子玩,可以和寶寶商量,比如:他們欺負你了,你還要和他們玩嗎?另外,也可以適時的引導大孩子帶小孩玩,做個公平公正的調解員,讓他們一起玩好。
-
3 # 笑笑孃親
不需要
尊重孩子選擇朋友的權利,雖然不能說孩子永遠是對的。將心比心,換作是成人,外人告訴你做法有問題必須改正,你願意不願意?
我覺得大人如果覺得不妥,應該試著去問問孩子為什麼覺得大哥哥大姐姐好。怎麼好法?而且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可以選擇年齡層比較大的活動,讓孩子多接觸,大的,小的,同歲的,我相信每個年齡層都應該有喜歡的才是。
另外多參加生日會,參加班級裡的活動,孩子的這個小毛病應該很快有改善。
我倒是同意孩子願意跟正能量和習慣好的孩子多接觸。
-
4 # C咖啡豆子
很多媽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總愛跟在比自己大的孩子後面玩,卻對和自己一樣大的或者比自己小的孩子“不屑一顧”。為什麼會這樣?這樣好不好呢?
5歲的樂樂與4歲的佳佳正在小區花園裡邊說笑邊玩耍,17個月的天天從家裡出來就徑直奔向兩個小姐姐,開始她們不理他,後來樂樂把自己喝玩的飲料瓶遞給天天,天天正要伸手接,樂樂又把飲料瓶抽回,說:“不給!不許動!”然後哈哈大笑。天天張口怔怔地看著姐姐,隨即也跟著姐姐笑了。佳佳看著樂樂與天天的遊戲,覺得挺有趣,也學著樂樂的樣子拿飲料瓶逗天天。接著樂樂與佳佳一起逗天天,不斷地說:“給你!不許動!”大約七八個回合之後,天天被逗哭了。媽媽趕緊把天天抱走了。一會兒,天天又聽見兩個姐姐說笑,還要過來,媽媽說:“她們欺負你,別跟她們玩。”天天不聽媽媽的話,非來玩不可,媽媽把天天抱走了,天天大哭起來。
寶寶喜歡跟大孩子玩的原因
0—3歲的寶寶喜歡與大孩子玩,不喜歡與同齡或者比自己小的孩子玩,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這是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逐步學會穩步行走和初步的語言表達這兩大重要能力,使他像一個小小的探險家以積極的態度去探索周圍的世界,看著周圍的大孩子有那麼強大的本領、那麼豐富的招數、那麼靈巧的動作,小寶寶對小哥哥小姐姐們產生了強烈的親近、依附甚至崇拜心理,特別渴望自己能夠像大孩子那樣玩耍。於是,小寶寶成為大孩子的忠實粉絲,大孩子做什麼,他也想模仿做什麼;自己做不來,就在旁邊觀望;即使有時受點委屈和欺負,仍然既往不咎,轉身還跟著他們玩。
毫無疑問,小寶寶跟大孩子可以學習很多本領,有的大孩子待小寶寶溫和友好,照顧小寶寶,帶小寶寶做遊戲;有的大孩子卻嫌棄小寶寶遊戲水平低,不樂意帶領小寶寶玩,有的大孩子甚至欺負小寶寶。因此,家長不能一概而論地判斷寶寶是不是應該跟大孩子玩,而是要根據小寶寶與大孩子玩耍的具體情境區別對待。
寶寶喜歡跟大孩子玩的8項注意
1.尊重寶寶跟大孩子玩的意願
喜歡跟大孩子玩,是寶寶自然產生的良好願望,家長要給予理解與尊重。尊重就意味著家長創造條件讓寶寶與大孩子一起玩,並給寶寶自己體驗的機會,而不是以自己的喜好與判斷來代替寶寶的感受。例如天天被兩個姐姐逗哭後,一會兒又要跟兩個姐姐玩,家長通常的做法是為了避免寶寶再受欺負而直接把寶寶抱走了,寶寶不理解家長的用心反而更加執拗。適宜的做法是家長先徵求寶寶的意見:“剛才她們把你逗哭了,你還想跟她們玩嗎?”寶寶願意,就支援他。如果寶寶再被逗哭,就再把寶寶抱走。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增進對人際交往的理解,並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學會判斷與選擇跟誰玩快樂以及還要不要繼續玩。當然,如果有的大孩子有“滾開”、“笨蛋”、“傻瓜”、“蠢豬”等粗魯言行,家長就應該直接抱走寶寶,遠離不文明的環境。
2.關注孩子並做好保護寶寶的準備
0—3歲寶寶雖能獨立行走,但其骨骼、肌肉正處於發育時期,動作尚未達到熟練的程度,對空間距離的判斷和目測力不夠準確,對危險的預料和自我保護能力也有限,因此他們跑時常常跌跌撞撞,而且大孩子的動作有時很快、很莽撞,不會照顧小寶寶的身體,小寶寶很容易跌傷或碰傷。即使玩比較安靜的遊戲,有的大孩子不會照顧小寶寶的心理,把他當作玩具一樣擺弄,甚至欺負小寶寶。所以家長雖然不能隨意、粗暴地干涉孩子們的遊戲,但要保持關注,注意適時保護自己的孩子。
3.不要過分擔心孩子會不會吃虧
有的家長對孩子交往比較保守,跟大孩子玩,擔心自己的孩子吃虧受欺負,就限制自己的寶寶和大孩子玩。有的家長則認為跟比自己小的孩子玩,也有點吃虧,因為孩子沒有學到更高階、更復雜的本領。事實上,單調的交往孩子鍛鍊不出成熟的交往能力。只要孩子們在一起遊戲就會有長進,大孩子、小孩子以及同齡夥伴各有各的心思與行為特點,需要孩子掌握不同的交往策略;孩子之間有衝突,不管吃虧還是賺便宜,對孩子而言都是一個提高認識、豐富經驗與鍛鍊能力的過程;所以,家長只要做好基本的安全防衛工作,放手孩子大膽交往是最重要的。
4.指導小寶寶學習與人交往的基本技能
小寶寶有時不招大孩子的“待見”,與他幼稚的交往方式有關。小寶寶一旦喜歡一個玩具或者遊戲,常常會採取直接介入的方式,不知道徵求大孩子的意見,也不會商量,干擾了大孩子的遊戲,因而容易被大孩子拒絕。所以,家長要指導小寶寶學習與人交往的基本技能。例如禮貌地與人打招呼,學會說“可以給我玩一玩嗎”,學習輪流、等待與商量,捨得與人分享,樂意合作與助人;還要學習坦然面對被拒絕的態度,家長可以主動引導寶寶:“他們不讓寶寶玩,媽媽陪寶寶在旁邊看他們玩,好嗎?看別人玩,也很快樂呀!”
5.適當地指導大孩子帶小寶寶玩的方法
大孩子也是孩子,不會關注小寶寶,是可以理解的。家長可以先旁觀,然後適時地指導大孩子帶小寶寶玩的方法,並注意修正孩子們在交往過程中出現的不當行為。孩子之間出現矛盾,家長既不以“哥哥姐姐應該讓著弟弟妹妹”的標準而批評大孩子,也不要以為“小寶寶吃虧了”而袒護小孩子,而是做一個親和、公平的調節員,讓大小孩子都能體會到遊戲的樂趣,通常能夠幫助孩子們將遊戲進行到底。孩子們也在大人的指導與幫助下,鍛鍊了更加靈活和成熟的交往策略與能力。
6.平時注意培養寶寶的自我保護意識
與小寶寶相比,大孩子眼疾手快、動作幅度大,碰撞時保持身體平衡的能力強,這些正是寶寶未來動作的發展目標,家長對小寶寶的關注不能僅僅限於保護範圍,還要鍛鍊和促進寶寶主動發展肢體活動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經常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與寶寶玩藏貓貓、追逐球、拉著玩具走、轉彎跑等活動,教孩子學會靈活轉身、迅速躲閃、大聲呼救等一些自我保護的基本技能。這樣寶寶不但與大孩子玩起來更加安全,而且容易領先同齡寶寶的發展水平,奠定他成為“孩子王”的基本素質。
7.創造混齡環境讓孩子在一起玩
現在的獨生子女不缺乏愛,但缺乏夥伴。有的家長還有一個傾向是想時刻保持一個整潔有序的家,不太願意邀請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來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區裡簡單交往。還有的孩子過多地與成人或者與大孩子玩,與同齡夥伴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鍛鍊。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而言,孩子最持久、最深入、最需要的夥伴應該是同齡人,而不是年齡差距大的人。孩子越大,越喜歡與同齡人玩。所以,家長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也鼓勵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創造混齡環境讓孩子在一起玩。
8.孩子的社交讓孩子自己做主
孩子的玩伴是隨著年齡有改變的,0—2歲寶寶最喜歡與成人玩,2—4歲寶寶較喜歡跟著大孩子玩,4—6歲寶寶越來越喜歡與同齡人玩。在這個逐步變化的過程,孩子實際上已經獲得了與不同人交往的樂趣與策略,進而成長為一名容易融入集體環境、受歡迎的孩子。所以,孩子的交往有自己的時間表,家長不要刻意地干預孩子,孩子的社交讓孩子自己做主。
-
5 # 愛睡覺的137895787
我認為是不需要糾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學習,學習的來源就是周圍的人和事物。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你會發現他們更傾向於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兒,三歲的孩子甚至可以跟在8、9歲的孩子屁股後面跑來跑去,而且樂此不疲,就算大孩子對他們推推搡搡、表現出明顯的厭惡也不能阻止他們“熱情的追隨”。我覺得這是人追逐對自己有利事物的本能的驅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小孩子眼裡,大孩子玩的、用的、懂的都很多,使他們學習新鮮知識的源泉,和他們一起玩兒能得到的樂趣遠勝於和同齡孩子一起所獲得的。隨著孩子升入幼兒園大班,慢慢的孩子會跟自己的同齡小夥伴玩兒的更多,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學習目標,有更多的共同語言,這時候也還是喜歡和大孩子玩兒,但小的時候比程度明顯減輕了。所以你不用擔心孩子喜歡和大孩子玩,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被欺負也算是挫折教育的一種,對孩子也是有利的。
-
6 # 羽媽-明會
這應該不需要糾正,應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有的正常現象。跟著大孩子會接觸到他們沒有經歷過的未知世界,和大孩子一起雖然會被欺負,可是也能學到不少東西,一定是收穫更多的。等到孩子入學以後接觸到的同齡孩子很多,不怕沒有同齡朋友。
親愛的,可以放心,孩子長大的過程我們家長要學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處理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你實在覺得哪裡不妥當可以適當引導,告訴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下次怎樣做也許更好。只給建議而不是直接干預。尊重孩子成長規律,相信孩子會很好的。
-
7 # 甜甜圈伐木累
育兒經|攻克5大交友難題,打造社交小達人
對你的孩子來說,擁有好幾個能讓他體會到親密感的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當我的女兒Sadie上小學預備班的時候,我曾經問她喜歡和哪個朋友一起玩。她不止一次地回答我說:“沒人想要和我玩”。
我可以想像那樣的場景——當其他孩子在遊樂場愉快地玩耍的時候,我5歲的小女兒是怎樣寂寞地一個人踢著地上的小石頭。
這樣的情形讓我難過,所以,我安排了好幾次兒童聚會,並且試著幫助女兒打破她和同齡人之間的那層“堅冰”。二年級以後,我驚喜地發現,女兒的社交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上面的這段經歷,是發生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家長教育與兒童友誼專案”負責人、《永遠的朋友》一書的作者Fred Frankel博士的親身經歷,在他看來“你的孩子需要朋友,就像他需要食物和運動一樣。”
交友困難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容易輟學,或者在青春期時發生憂鬱或暴躁等情緒問題
社交出色的孩子:則會變得越來越自信,產生焦慮問題的可能性也相對更低
大多數孩子在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就已經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其他孩子建立友誼,但即便是社交能力最出色的孩子,也會經常性地遇到各種人際關係的難題。
幼兒園階段的主要交友問題:孩子致力於努力提高“分享”以及“與同伴友好共處”的能力,但他們常常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
低年級小學生主要交友問題:低年級的小學生可能變得自私、霸道、或者排斥其他人
如果你的孩子沒辦法融入到其他孩子的群體中,或者難以和他人愉快地相處,他可能就需要你的幫助。當然,你的介入程度和方法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本文收集了一些孩子的抱怨,看看作為家長,我們能使用哪些方法來解決他們的社交難題。
一、沒人和我玩,巧用“三步搭訕法”
為什麼?
和剛會走路的孩子不同(他們就算一個人玩也不會覺得沮喪),從上幼兒園開始,孩子就更願意和其他夥伴一起玩耍。
但是,他們可能會不好意思開口詢問別人:“我能和你一起搭積木嗎?”他們還會陷入焦慮,擔心自己加入別人的請求會遭到拒絕。
應對策略
告訴你的孩子——就算是成年人,在靠近陌生人的時候也會感到緊張——但是,總有辦法讓搭訕變得容易。
教會他們“三步搭訕法”,在家裡反覆練習,隨後帶他們到公園去實踐幾次:
1、第一步:看一看
發現一群正在玩耍的小朋友,向他們靠近,站在一邊,呆上幾分鐘,觀察他們到底在幹什麼;
2、第二步:想一想
弄明白他們做的事情之後(比如,他們在過家家),想想看這個遊戲還需要些什麼東西(比如,一個娃娃?),如果他們在做分組遊戲,看看哪一方的參與者比較少,或者這一組需要哪些幫助?
3、第三步:面帶微笑的開口
開口要求加入(“這個遊戲看上去真好玩,我也能參加麼?”)告訴你的孩子在詢問的時候要面帶微笑,保持眼神上的接觸,這樣其他孩子才會更願意接受他。
二、他總是不停地告訴我該做什麼!幫孩子找到平衡點
為什麼?
有些孩子是天生的領導者,另外一些是追隨者,而大多數孩子的性格介於兩者之間。
當一個充滿自信的孩子(他們對性格被動的孩子通常很有吸引力)遇到另一個同樣有強大個性的孩子時,他們基本不會考慮自己的強勢可能會帶給對方的困擾。
應對策略
幫你的孩子尋找一個平衡點,讓他既不要那麼強勢,也不要被其他孩子控制得團團亂轉。
教他學會拒絕,比如:“我不想玩這個,我想玩那個。”他需要學會向朋友提出建議,表達想法,這樣,他的朋友才會明白,他是那種“懂得為自己爭取的人”,從而表現出對他的尊重。
如果“挑戰同伴”的念頭讓你的孩子感到焦慮,鼓勵他把自己想像成他喜歡的英雄人物。扮演想像中的角色能讓孩子在掌控局面的時候得到強大的心理支援。
三、他們玩的時候,完全把我排斥在外!鼓勵多嘗試團體性遊戲
為什麼?
剛會走路的孩子,大多不會在乎自己是和什麼人一起玩耍。
然而等上了幼兒園,他們對自己“喜歡誰”和“不喜歡誰”就會開始有明確的概念。
他們還會進一步發現,自己的語言有影響別人的能力。
來自密歇根州的媽媽Sue,一直記得自己的女兒Michelle有一天哭著回家,因為她最好的兩個朋友告訴她:“我們不喜歡你,你以後再也不是我們的朋友了。”
事實上,“三個親密夥伴”的形式一般存在於女孩之間 。研究發現,3到5歲的女孩更喜歡一對一地玩耍,而同年齡的男孩願意和一大群人湊在一起玩耍。
應對策略
當你的孩子和兩個以上的朋友約好一起玩耍的時候,鼓勵他們嘗試一些團體性的遊戲,比如一起畫畫,或者捉迷藏。通常來說,聚會開始時的團體類活動,能讓孩子們在之後的活動中相處得更加自然和諧。
當你的孩子受到其他孩子排擠的時候,你可以請他的老師推薦一些和他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孩子一起玩耍,興趣相同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彼此的好朋友。
四、他永遠不願意玩我想玩的東西,給他們來場頭腦風暴
為什麼?
小朋友容易陷入極端的自我中心裡。他們在任何時候都喜歡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東西。協商解決問題對孩子來說難度有點高。
應對策略
1、讓孩子自己處理矛盾
當孩子們的聚會演變成一場衝突的時候,成人不要馬上跳出來進行干涉。
給孩子們提供機會,讓他們嘗試自己解決矛盾——學會如何處理特定環境下的人際關係,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2、鼓勵他們發起頭腦風暴
如果他們仍舊無法解決問題,鼓勵他們發起“頭腦風暴”,共同尋找解決爭議的好辦法。
你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比如“我們不如先玩10分鐘Danny 喜歡的遊戲,之後再玩10分鐘Brian喜歡的遊戲,怎麼樣?”或者詢問孩子們還有沒有其他的主意。
3、擱置爭議,換換腦子
如果上面的努力全都沒有效果,不妨讓孩子們停下來休息一下,擱置爭議,換換腦子。
給他們吃點好吃的零食,讓他們在院子裡盡情奔跑,順便散散怒火……
如果有必要,把他們分開,讓他們各自玩上一會兒。
五、永遠都是最好的朋友?
最後,這個也是很多家長很困惑的一個問題——
你的孩子和他的小夥伴簡直就像連體嬰!他們給對方取了特別的暱稱,發明了特別的握手方法。在學校裡,他們一起排隊,一起休息,一起吃午飯,總之幹什麼都呆在一起。
這是不是一個問題呢?
不必擔心,擁有最好的朋友是件很棒的事情。
許多研究都能證明,擁有長期的友誼能夠提升孩子們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並且能夠有效緩解他們遭遇壓力時的緊張感(比如來到新學校時)。
即使是朋友間的爭執也有積極的意義——孩子們不得不學習如何正確解決爭端。他們從中獲得的人際交往技巧在未來一定會大有用處——無論是在他們處理和老闆、伴侶,還是和他們自己孩子之間的關係時。
應對策略
不過,你終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某一個朋友的關係過於緊密,以至於讓他切斷了和其他同齡人的聯絡。
過於依賴單一的朋友的確是不健康的——孩子們的親密關係隨著日漸長大會發生變化,你的孩子也需要有其他朋友作為精神支撐。
沒有必要刻意“拆散”孩子與他“最親密朋友”之間的友誼,你可以鼓勵孩子去交更多的朋友,或是更加經常地參加一些團體性的活動。
對你的孩子來說,擁有好幾個能讓他體會到親密感的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8 # 思雨yp
不需要糾正,一般小孩都喜歡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因為大孩子有很多行為都是他們自己無法做到或者沒有做過的,他們可以去學習。
我家寶寶就喜歡跟大的玩,大孩子跳舞她也跟著跳,大孩子跑步做體操她也跟著學。
-
9 # 暉雪琳源
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不需要糾正。
孩子跟著比自己大的孩子比較容易學心眼,大的孩子也比較會玩,會帶著孩子玩。
我女兒每次出去的時候,也都特別喜歡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我一般都會鼓勵孩子,讓她自己去和別人說“哥哥姐姐,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
每次比她大的孩子,都會帶她一起,也都會喜歡和她一起玩。
我覺得孩子這樣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更有利於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獨立能力。
回覆列表
這個我局的看多大的小朋友吧。我家小寶三歲多,值錢因為居住的地方周圍小孩比較少,都是在大人多,所以我家小孩在入園之前就喜歡跟大人一起玩,說話什麼的像個小大人似的。後來搬回自己家,在我們小區裡,很多孩子,也只願意跟大孩子玩耍,但是一般的時候我都會跟那些大孩子說,小妹妹小,她喜歡你們大姐姐,帶著小妹妹一起玩,要照顧一下。通常情況下,這些大姐姐都很樂意帶著她玩的。所以我覺得您的這種情況可以跟大孩子商量下,讓大孩子的大姐姐大哥哥的責任感體現出來,一般情況下都會很願意帶著小孩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