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民科尖兵

    正常人應該較少有社交恐懼吧。作為抑鬱症患者,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抑鬱病人大都遭受社會的嚴重打擊,並且有交際時的精神障礙,可以說是最恐懼社交的一類人。因為恐懼社交,而逃避社交,造成交際的禮儀、常識和技巧缺乏,進一步影響社交能力,形成惡性迴圈。在這種情況下,我是怎麼做的呢?

    1、不抱過高期望,做好被罵、諷刺、貶低、拒絕的準備。這樣可以防止交際失敗導致精神崩潰。坦然面對最壞的結果(事實這種結果經常發生),才能頑強地保持正常心態,使交際得以持續。

    2、學會轉移壓力、醞釀情緒。抑鬱病人不會笑,但這只是不良狀態的冰山一角,抑鬱病人承受的壓力不是普通人能想像的。抑鬱病人習慣透過避開對方視線來防止壓力驟升。在避開對方視線時,要醞釀情緒,調整狀態,來為下一次視線接觸作準備。因為在談話時,總是不看對方的臉是不禮貌的。

    3、做足功課。包括曰常功課和臨時功課。日常功課就是多讀書和做情境模擬,這樣有利於把握交際狀態增加自信。臨時功課就是了解當次交際的內容和過程。準備越充足,交際的積極性就越高,壓力就越小。

    4、以誠待人,謙虛知讓,求同存異,控制情緒,關注問題。大家一看就明白,不用展開說了。

  • 2 # 追逐心中夢想放飛

    有社交恐懼!不愛喝酒!不會唱歌!所有的交際場合都不喜歡!太吵!就喜歡安靜的看書!或者是做一些家務!所以有人就會說我沒有順應潮流!不合拍!但是我還是不喜歡!或許這就是我的性格所在吧!

  • 3 # 誰家文字

    以前我一直認為自己這樣做挺好,敢愛敢恨,為什麼要隱藏自己呢。可後來發現,走進社會中,人人都虛偽,這樣人人都高興,你表達真實的自己,只會讓事情做不成,朋友沒有幾個。

    所以,之後我一直想辦法改變這種現象。對待自己的朋友,還是保持原來的自己,對待社會上的人,工作上的人,要慢慢把自己變成一個善於社交的人。

    辦法之一:多關注社會新聞,以擁有談資

    與人交流社交,要有談資,不一定要有真材實料的東西,只要知道的,捕風捉影的事都可以大談而談,反正大家都是吹牛,別人也不會把這些事情當真,可明面上,大家交流的就會很開心,覺得你這個人健談,值得深交。

    辦法之二:多讀書,獲取知識

    上一個辦法是讓你虛浮起來,和塵同光,而這個辦法則是讓自己沉澱下去,讓自己從本質上提高,一個有修養,有文化的人,大家都願意與之交朋友的,而且是那種真正的朋友。讀書永遠是提高自己的不二方法。

    辦法之三:尋找共同的興趣

    共同的興趣是讓兩個陌生人走在一起的絕佳方法。比如說兩個人剛認識,因為彼此不瞭解,所以不可能有話題。可這個時候只要知道兩個人有什麼共同興趣,那可以聊的東西就多了起來。

    這些辦法都是個人總結,一家之言,希望大家不要笑話。還有很多心得,以後會慢慢寫出來的。

  • 4 # 褲襪脫落大尉

    應該算有吧,以前沒有還特喜歡除去瘋,酒吧KTV,夜總會,不知不覺中就有了,不想跟人有太多的交集,週末喜歡在家洗衣服,玩電腦,能不出門堅決不出門,偶爾去超市採購下。偶爾曬太陽時遇到鄰居會聊幾句,不過都是沒啥營養的。

  • 5 # 老農2011

    我有比較明顯的社交恐懼。克服的方式一般如下所說,希望對需要的人有幫助。

    1.不斷暗示自己,沒有多少人會關注你說什麼。

    2.話只需要說給關注你的人,確保他們能聽明白就行。

    3.多微笑,多傾聽。實在要說話,就說自己擅長或者感興趣的,因為無所謂,你又不需要他們掏錢給你。

    4.找志趣相投,層次相近的人交際就容易多了。

  • 6 # LLllhhhllll

    有啊!我這個人比較內向,最怵頭各種社交場合,和比較熟的人相處還好點,陌生的場合,與陌生的人相處,會很緊張,很拘謹,喜歡獨自一個人靜靜的待著,平時喜歡下下棋,打打乒乓球,覺得無拘無束,心情愉快,這樣的生活很好啊!

  • 7 # 柱柱40

    主要是怕別人誤會我的意思表示……進而打人罵人的那種……。被個客家婦女罵過……我話都沒說完就她開罵了……,因此,社交有些顧慮重重了……。自我安慰,調整心態,將遺忘於注意力移它處……只能這樣了……畢竟,億萬種人……而人生短暫……。定好人生目標,不要去太計較這小事……往寬處想,理解,人就會好好的……

  • 8 # 阿噠大人

    社交恐懼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過,其中有天性內向的,有後天環境造成的,應對方法很簡單,多接觸新鮮事物,新鮮的人,多交流就可以很平常的應對不同的人,見到每一個人都可以從內心把它分類,然後像做政治題一樣,套個大框,熟能生巧 ~就是這個應對鍛鍊要慢慢來,也不能下猛藥,否則過猶不及

  • 9 # 數錢數到自然醒

    我雖然不喜歡社交,有時也會緊張,但還沒到社交恐懼的程度。

    如何應對呢?除了偷偷給自己打氣外,一是儘量讓自己的言語顯得幽默風趣一些,這是我擅長的,嘻嘻哈哈中緊張情緒就得到釋放,一些冷清尷尬的場面就會緩解。二是適當地自嘲,你已經把身姿擺得很低了,也就沒啥好害羞的了。最後就是儘量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或者關注事情,融入到大家的聊天中,這樣就不會太關注自身的緊張了。

  • 10 # 未成年犯罪辯護蔣律師

    以前也就是小時候有過這樣的恐懼,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年齡大、學問深、見識廣。後來在我自己二十來歲也就是二十七年前見過一個省部級領導後,覺得作為高官、學者又是長者的他也是一個普通的老頭兒,於是心態放平,就敢於面對各色人物去交流了。敢於和善於還得儲備自己的水準不然你的社會交往也是低質量的。謝謝提問者的邀請。

  • 11 # fghjkopuytr

    有,我不喜歡和我討厭的或不熟悉的人打交道,也討厭進入一個與我不太相關的圈子。最好的例子是老公家,嫁了人你必須得和他家人走動。如果家境一樣還好,老公家窮親戚家富的走動起來非常被動拘謹。但你仍是要硬著頭皮去走動,開始肯定不習慣,一切靠自己了。嘴巴再笨也要學會向每個人打招呼,坐下別玩手機,再無聊也要學會幹坐著。如果實在緊張穿有褲袋的褲子裡面放個信物手插裡面握住。不善言語少說話。

  • 12 # 珉山

    何有恐懼之說,從來沒有過的。讀萬本書不如走萬里路,走萬里路不如識人無數。(道聽途說的,愚見以為有道理)與人交往很開心,獲取更好的人生閱歷。

  • 13 # 管理者的地圖

    美華人曾做過民意調查,怕死排在第三位,怕在公開場合演講排在第一位。

    社交恐懼其實都是自己“嚇”自己,猶如孩子小時候自己不敢上衛生間,自己不敢一個人睡覺,是很自然的心理反應,幾乎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就像最優秀的銷售致電陌生客戶時,心理一樣會打鼓,和普通的銷售沒有什麼區別。

    如果是克服公開演講的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到現場儘可能不限次地排練、預演。

    如果是需要克服在陌生場合與陌生人溝通,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提醒自己,如以上資料所示,其實對方也很“怕”你。

  • 14 # 陳捷74510787

    社交恐懼症正常人少會有點,有事我也會遇到過,當然沒此症狀,在這種情況下告訴自己要大膽點,也想想別人的視角里我是怎樣的。

  • 15 # 歐特大型破碎錘

    我就像一隻調皮的小香蕉,而且還有了兩條腿,兩隻手,和一張上帝賜予我的小嘴!我有一顆常青之生命!

    人生很短,幸福不長,我只想在看不見的時光裡好好享受這份存在。我的快樂我做主,我的幸福我說了算!但是,我只給靠譜的朋友說:是人生,說目標,論夢想,說一些實在的話,做一些靠譜的事!心中有愛,說出來, 才能春暖花開;心中有善,表現出來,才能美麗常在;心中有德,常對自己說, 才能涵載萬物;心中有道,常以行動說出來, 才能自如去來;心中有慧, 常用大腦釋放出來,才能走出愚昧;心中有志,說出來,努力做, 才能成就人生;心中有誠, 藏在心裡,唯以行動,才能感化他人;心中有真, 才能超越凡塵!

    做一個這樣的人!

    活著,就要怒放生命!

  • 16 # 七次婉拒彭于晏

    審視現實

    第一步先弄明白在你感到焦慮和膽怯時,你的大腦里正在進行怎樣的化學反應。你並非不正常,你的大腦僅僅是對新的刺激反應反常,使你處理起來格外小心。瞭解這點,將幫助你合理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並且使你在未來遇事更放鬆。

    你不用變的害羞又焦慮,告訴自己,只是一些化學物質和細胞遇到一些不存在的威脅時的反應,無需恐慌(忽略加速跳動的心臟和出汗的手心),冷靜下來,理智應對。

    2

    別沉浸在消極想法裡

    在做演講時,通常有三個相關概念:有你打算呈現出的事物,你實際呈現出的和你希望呈現的。當你專注於自己還能完善的地方,那些消極想法,那麼就是惡性迴圈。離開會議,聚會或者某個社交場合之後,別老念著那些本該做的更好的地方,別去想"為什麼我會那樣說"。

    每個人時不時都會胡言亂語,然而,專注於負面將使你相信自己是一個在社交場合說錯話的人,而且這種想法會經常表現出來。你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會說錯話,別糾結,忽略它。

    3

    不施加壓力

    別因為變得有趣,幽默或者善談而感到有壓力,做最正常、自然的自己。也就是成為某種人的壓力加劇了社交焦慮和膽怯。

    你的一生中搞定了無數談話,你的下一個也不過是小小的考驗而已。你無須成為整個聚會的生命所在。做最好的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當你必須要發表意見時。如果你無需說話,也別感到壓力,冷靜下來,玩得開心就好。

    4

    別假想

    別總是假想人們會對你評頭論足,大部分人主要關心他們自己和他們周圍的事物,他們沒時間拿你的行為消遣。記住這點,假如你整篇文章什麼也沒記住,那就記住這一點:只要是人都會偶爾笨手笨腳。

    對話的時候,每個人時不時都會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不用認為尷尬的狀況和冷場完全是你的責任,別因為交談中的負面因素而感到內疚。總會有不合時宜的事情發生,肯定會有冷場,這些都正常,再正常不過了,繼續做你自己。

    5

    別恐慌,你需要暫停

    在社交場合無需感到恐慌,如果有人問你問題,停下來,思考一會兒再給出適當的回答。大部分在社交場合焦慮和恐慌的人都會立即回答。他們感到必須立即回答問題,當別人話音剛落,他們就認為自己被迫開始說話了,沒必要。

    你絕不想立即回答,你一般來說只想在短時間的思考後迴應。

    當你這麼做,你的話聽起來將更深思熟慮,更有見解,而且你將更完備地表達你想表達的內容,你看起來會更加有執行力。

    需要立即回答問題揭示出這個人對沉默感到不適,通常談話裡最無重量的人才希望不要有冷場,但是沉默也沒關係,它表現出你的外表讓你感到舒服。

    學著暫停一下,別急著回答問題,把想法集中在一起,避免說"嗯",用更智慧的方式呈現你的才華。

    6

    肢體語言

    你的生理決定心理。

    避免做出膽怯害羞的舉動,別畏畏縮縮,別隱藏自己。

    站直了,昂首挺胸,人們更相信你展現出的肢體語言,而不是你發表的言論。如果你看起來就很膽怯,人們將認為你是害怕的,並且把你當作一個膽小的人對待。

    讓自己看起來像領導者,走起來像總統,自信滿滿彷彿你是國王。站在桌上,做出大氣誇張的手勢,站直。假如你擁有國王的肢體語言,人們將開始用對國王的方式對待你,他們會認為你能勝任國王這個角色,假如你穿著國王的服裝,你必然有這麼做的理由,人們會相信你展現出來的形象!

    7

    爭取成為一個主動者

    最近我在電視上看到了奧巴馬,那時他正走向某個投票點,為2012年的總統大選投出自己的一票。我想看看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引人注目的一點是:他面帶微笑自信地走向大家,並花了大量的時間為屋子中的每個人介紹自己。這一切,使他看起來非常自信,十分具有總統範兒。

    其實他也可以低著頭自顧自的走著,就像社交恐懼者那樣理所當然的認為大家都認識他。但相反的是,他有自己的氣場,主動和周圍的人進行互動交流,這個過程使他看起來十分有力量!

    8

    舉止沉穩

    社交恐懼者很明顯的特徵是會有很多突然的舉動。我們不妨想下獅子,它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會採取行動,且永遠從容不迫。獅子看起來很自信,當然它也確實是自信的代表。

    現在再想下花栗鼠,它們總是左顧右盼,一驚一乍,時刻警惕,總是緊張不安處於防備狀態。

    沉穩而從容不迫不僅會使你看起來更加自信,而且它也確實能夠增加你的底氣,所以避免“花栗鼠”行為。

    9

    舒展肢體

    你必須學會如何舒展肢體,有氣場的人更善於如此。別抱胸,攤開雙手。開會時,多使用肢體語言,這將更有利於傳達你的資訊、會讓你看起來比平時更加強大。焦慮的人會把自己縮成一團,自信的人充滿Sunny和張力!

    當你嘗試舒展肢體——你會看起來更加自信、有掌控力!

    10

    成功的秘訣

    如果你是一個社交恐懼者或者害羞的人,那麼你一定會對當眾演講時心砰砰直跳的感覺再熟悉不過了。這樣的心跳速度會讓你方寸大亂甚至忘詞。若你就是如此,那麼請牢記以下這幾行話,因為我的記錄會助你下一次的當眾演講輕鬆成功。

    如你所知,當自己在房間裡練習演講,你並不緊張,反而是充滿信心能夠泰然自若。然而,當你在一群陌生人面前,甚至只是在一些小夥伴面前,說錯詞、尷尬等狀況都會讓你身體緊繃心跳加速。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是如何練習的。練習無法成就完美,但完美的練習會讓你表現得更好。我所說的完美的練習是指,當你在平時練習的時候,能夠準確再現你在眾人面前演講時心砰砰直跳的感覺。在演講現場你的心自然會狂跳不止,當你在練習的時候保持緊張感很重要,這樣你就能習慣於這種緊張感並能自信的適當的掌握這種感覺。

    所以當你下次準備一個重要的演講時,先去爬一段樓梯或者多爬幾次樓梯或者乾脆做上幾十個俯臥撐。只要是任何能讓你心跳加速的事情都行,然後再開始你的演講練習。多做幾次直到你在現場心跳加速但依然能保持自信和冷靜。

    慢慢的,你將不再緊張不安——因為你明白了這沒什麼好恐懼的,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11

    提前準備,但不要死記硬背

    準備很重要。如果你準備參加一個活動,你必須瞭解與之相關的各個方面:政治的、社會的甚至是與其有關的娛樂八卦(如果這確實和其有關的話)。

    好好準備,這會對你的社交活動大有幫助。但是你要積極準備不要完全一字不拉的練習。如果你死記硬背,這會讓你看起來像在背書、特別的不自然。所以多加練習但要結合現場增加一些“包袱”。

    12

    要意識到沒有什麼可恐懼的

    我們要明白在社交場合沒什麼可恐懼的。即使最糟糕那又能發生什麼呢?你應該把所有可能發生的最壞的情況列出來,你會發現其實也並沒有什麼。

    冷靜,慢慢來,做好自己,沒有什麼可恐懼的。

    13

    練習社交化

    在前面我提到過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及他是如何充滿自信的走進投票講臺的。他顯得信心十足是因為他無論在哪裡都充滿信心。

    你應該不斷的培養自信,無論是在雜貨店裡與陌生人交談還是在工作中以及任何你接觸的地方。

    練習、練習再練習!

    以上就是12步克服膽怯和社交恐懼的方法。

    感謝閱讀。

  • 17 # 安慰記

    首先,社交恐懼產生的原因應該是認知偏差造成的,我們典型的認知偏差有以下幾種:

    1.負向預測(Fortune Telling),對未來進行預測,可是隻會預測自己會遇到不好的結果。比如我去一個聚會,大家都會忽視我,就像上次發生的那樣。

    2.貼標籤(Labeling),比起認為一個失敗或者不正常的行為是一次性的意外,你會概括性地給自己或者別人貼一個永久的標籤。當你貼標籤的時候,你不僅僅只是在觀察自己的不足,而且你會從你的缺陷裡得出概括性的,負面的結論。比如在聚會里面對幾個人的時候我想不到一點可以說的話題,我真的是失敗的人。

    3.選擇性摘錄(Disqualifying the Positive),看事情只能看到消極的一面,而忽略積極的一面。比如你可能會選擇性地只能記起曾經自己送的禮物不被人喜歡的畫面,然後預測以後任何一個你送出去的禮物都不會被人喜歡。

    4.必須陳述(Should Statement),覺得事情一定要是以某種方式存在的。比如我必須要表現得很風趣,不然大家就不會喜歡我。

    5.原因個人化(Personalization),認為人要對一件不受自己控制的事情負責任。比如交談沒有順利進行,那就一定是因為我不會社交。

    6.災難化思考(Catastrophizing),只能構想出最差的可能發生的結果。比如我在聚會里一定會變得不受自己控制,場面會很難堪。

    7.讀心術(Mind Reading):認識我們知道他們是如何看待我們的。比如他們都不和我說話,肯定是因為不喜歡我;他們將會發現我很害羞,他們會因此而不喜歡我。

    在這裡想為大家推薦一種有效改變自己認知偏差的方法:行為認知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事實上,大規模的,超過幾十年的長期性的研究表明,行為認知療法是唯一一個能幫助人們克服社交恐懼的可靠辦法。行為認知療法認為,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和思維模式就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和情感。因此,行為認知療法會注重教大家如何去判斷自己的自動化思考是否是認知扭曲,並如何改變自己的認知扭曲,然後大家就能帶著新的認知去面對社交場合,去不斷地練習和鞏固新的認知,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1 發現自己的認知偏差

    在上文介紹了一些典型的認知扭曲,當我們瞭解了人有什麼認知扭曲後,我們就可以認真審視一下自己的自動化思考,分析下這些自動化思考是否屬於以上認知扭曲哪一類(或者哪幾類)。當然要看清自己的自動化思考是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覺察,去關注自己的想法的,而為了方便我們去分析自己的自動化思考,最好是能寫下來自己的想法。

    #2 批判性地去分析我們該如何把自己的認知偏差變成更正面,更貼近現實的想法

    而當我們認同自己的自動化思考確實是認知偏差後,我們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批判性地去分析我們該如何把自己的認知偏差變成更正面,更貼近現實的想法。這是最關鍵,也是最需要人的思考力的一步。那我們該如何去進行這種批判性分析,從而改變自己的想法呢?我們可以從針對自己的自動化思考反問自己幾個問題著手,比如批判性地分析自己的自動化思考:

    我百分之一百確定嗎? 你覺得你能讀懂別人對你的不喜歡,可是那只是你的想法,不一定是事實。

    人有那麼容易不喜歡一個人嗎?想象你自己會因為什麼而不喜歡一個人,可能是覺得這個人不夠善良,或者說話會傷害到對方,而你有這些特質嗎?想想你在社交場合裡會有什麼比較明顯的特質:話少,不會表達自己,拘謹,你覺得這些特質會讓人不喜歡你嗎?

    有什麼證據證明別人不喜歡你嗎? 大家都不怎麼愛和我講話。

    對於這個證據你有別的解釋嗎? 和你說話比較少,不能代表他們就是不喜歡你,很可能只是不傾向和你說話。

    如果要再深化和延伸自己的中立想法的話,則是總結該如何行動和改變處境:因為別人和我交流少,不是由於別人討厭我,而是因為我表現得太拘謹,話太少。所以我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拘謹,或者說多嘗試跟別人交流,多讓別人瞭解我,這樣才更有可能讓對方喜歡我,和我做朋友。

    #3 行動

    行動是行為認知療法裡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不能以為僅僅只是改變了思維模式,就能一勞永逸。因為我們關鍵想要改變的是我們社恐的現狀,是想改變我們不敢與他們交流,在社交場合緊張和焦慮的這個行為,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實踐,才能有機會改變自己的行為。而且,帶著更現實的想法去社交,才能讓我們在社交過程中不斷地強化自己的現實和理性想法,從而把它變成我們新的自動化思考。

    舉個例子,可能我們一開始的自動化思考是“大家都不和我講話,他們肯定是不喜歡我。”那當我們真的在參加聚會了,我們就可以重複我們曾經私底下自己一個人做過的反思,在聚會中抽出一點關注力去處理自己的自動化思考:認清它是什麼認知偏差,然後批判性分析我們應該如何改變。在場景中這樣去深化我們的現實想法,才會讓我們在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場合我們的現實想法會更有可能成為主導思維。

    改變自己的自動化思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有耐心,接受現在面對社交場合還是會害怕的自己,並相信經過自己慢慢地努力,會變得更有自信,更懂如何和別人社交。

  • 18 # 鵜鶘心理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一舉一動都隨時想到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處在怎樣的社會地位,擁有怎樣的身份,具有怎樣的能力等。這種自知之明就形成一些人獨特的行為障礙。這些障礙可能更多地存在於社會交往中,比如可能對上司、異性、朋友,還有同事的相處中間存在落差而產生恐懼感。

    建議你把自己想象正在扮演對應的社會角色,相信自己所做得一切是在演戲,就不會感到那樣恐怖。當你與初見之下有好感的異性搭訕聊天時,不僅不會全身緊張,發抖流汗,還會覺得演一個風流倜儻、擅長交際的人覺得新鮮好玩又刺激。這一切的臨場發揮即興表演是為了忘記那個曾經懼怕社交的你。

    建議這類行為表演從微小而具體的事情做起,也就是在表演中注意動作分解和細節動作的精細化表演。比如在社交過程中逐步鍛鍊自己注視對方的眼睛,把自己的頭抬高一點,自己的腰背再挺直一點,等等。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單調重複一個動作,其實正是形成果斷勇敢性格的開端。缺乏自信的人有著許多原本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就是介意某種恐懼感再次產生而不敢有所行動,久而久之惡性迴圈幾乎所有的能力都會被“傳染”。行為表演就是要打破僵局,那怕再微小的有關動作只要去做了,你的狀況就有可能改變,一定會改變,拘謹的手腳也就會自然放開了,這樣的你就潛移默化地在改變了原先社交恐懼的自己,逐漸成為一個不同場合中的“新”人了。

  • 19 # 女子力科學社

    一個人待著 vs 一群人待著,你pick?

    安安靜靜看書 vs 跟朋友熱聊,你更傾向於?

    家裡沒餘糧,在家點外賣 vs 和朋友出門解饞,你選擇?

    喂喂喂,你怕不是社交恐懼犯了吧?

    冷靜下來想想,原來的自己並不社恐,可日積月累的高成本溝通,把你摧殘到不想見人。端午假期,寧願一個人在家讀書追劇看公號,也不樂意和朋友外出遊山玩水看電影?

    學姐覺得,你需要···這個! 人際關係建立指南」

    指南一:向志同道合者靠攏

    尋找能向你提供社交支援的人。

    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首先確定哪些人會擁有和你相同的價值觀、能夠與你互相支援(尋找志同道者)。然後經常光顧你有可能遇到這類人的地方,定期前往(向他們靠攏)。拉近距離最有助於建立關係。

    找到行為模範。

    到那些最具凝聚力、最有互助性的家庭、團體、組織、社群中去觀察,去學習。你會發現他們擁有共同的行為特徵,比如經常交流,比如儀式感的建立和踐行(生日、週年紀念日等)。

    指南二:學會欣賞

    如果想被別人欣賞,要首先欣賞別人。

    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被人欣賞。”下面的幾條法則教給我們如何以最佳方式欣賞他人。

    對待長者表達對他們的尊敬和感激。

    對待老闆,向他證明你對得起你的那份薪水。

    對待信賴你的人,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你要在場,給予他們堅定的支援。

    對待朋友,忠心耿耿。

    對待配偶,以他(她)為榮,對他(她)忠貞。

    簡而言之,努力工作,善待他人。

    指南三:要有耐心

    控制住一時的衝動。對待自己、對待他人都要有耐心。

    正如埃裡卡·布蘭諾克說的:“我曾經很耐心地對待兩歲的孩子,現在需要耐心地對待自己。”

    指南四:漢隆剃刀理論

    謹記“漢隆剃刀理論”(Hanlon’s Razor):

    在可以用愚蠢來解釋錯誤時,不要歸因於惡意。換句話說,對事不對人。人們時常因考慮不周而犯錯,並不是有意針對你。

    指南五:開口之前先傾聽

    我們發現那些具有出色交往技能的人都很善於傾聽。

    哪怕是短暫的相逢,他們也能讓你感覺自己備受重視。要知道,人們其實不喜歡被同等對待,他們喜歡被當作是唯一重要的。

    因此當你傾聽時,要用心去聽,並滿懷興致地看著對方。別一邊聽一邊做其他事。“你講吧,我聽著呢”這句話就表明你沒用心聽。

    指南六:三思而後言

    我為什麼要說這些呢?在開口之前停下來想想最重要的是,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1)我的話會把交談引向什麼方向?

    (2)如果別人對我那樣說,我會有什麼感受?

    指南七:積極應答

    有效傾聽的最佳策略就是做一個積極的聽眾

    當對方說完一件事時,叫出對方的名字,用你自己的話把他說的要點重述一遍,隨之再跟進一個問題。

    瑪莎:我得到了一個新工作機會,這機會很不錯,但我得去一個新的城市,在那裡從頭開始。我有點舉棋不定。

    你:祝賀你得到新工作,瑪莎!這個決定真的不好做。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注意,你要從為對方著想的角度來應答。

    你不是為了替她解決問題,你和她的經歷不同,關鍵要讓對話的焦點在對方身上。你的追問會讓她覺得自己很重要,她對自己的決定談論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自己解決問題。

    即使沒能解決問題,你也成功地使對方自然而然發洩出了鬱積的情緒。

    END

  • 20 # 楊靖

    每天總有24個小時不想見人:社交焦慮患者的人格特質

    面部表情是社會互動中的一種重要交流形式,能夠傳遞社交環境中的重要資訊。社交中較成功的人往往善於利用面部表情,而社交焦慮者對面部表情的加工存在異常。這可能是一個導致社交障礙的原因。

    在大五人格研究上,宜人性、嚴謹性、外向性、開放性與社交焦慮水平呈顯著負相關,神經質與社交焦慮水平呈顯著正相關。

    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成因進行研究,發現自尊、人際信任、自我評價和社交技能影響著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的個體的解釋風格傾向於將他人的表情理解為更不快樂/更消極。可能是他們對人際關係的敏感性等因素造成的。

    現在主流的觀點大多是“我們更喜歡外向的人,他們速度、有競爭力、有魄力,內向的人應該多點笑,變得樂觀活潑開朗一點”。

    據統計,內向者佔比約30-50%,他們並不像樂觀開朗的外向者那樣熱衷於社交。獨處時,內向者感到充滿動力和精神滿滿,而假裝合群而積極社交其實是內耗,會身心疲憊,產生焦慮和抑鬱情緒。

    社恐人士埋怨工作逼著自己社交,環境對自己不夠友好,工資低待遇差。其實沒有一份工作完全不用跟人打交道。但是畢竟人的經歷和時間是有限的,比如聊天,不喜歡就別勉強自己。

    我們可以透過認知療法、系統脫敏、建立自信心來治療“社恐”。但是第一步要接納“社恐”,這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馬蒂·蘭妮博士在《內向者優勢》提到,內向者一般能享受獨處時光、關心深交的朋友,有洞察力,善於思考,注意力集中,專注力強,精力平穩,是一名很好的聆聽者。

    內向是特點而不是缺陷,內向的人也值得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血壓偏低,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