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y132492671
-
2 # 溫馨5
這個問題對於很多家長都遇上過,我覺得,3歲以上的小孩,都有自己的意識,知道去搶回來,或者下次不跟那個小朋友玩。但3歲以下的孩子因為本身沒什麼行為能力,還是需要大人介入一下,來說說我的做法吧。
對於搶東西,我是這麼做的。
我家寶寶2歲,是個女孩,性格比較斯文,每天都在小區跟別的小孩玩,每次都有別的小孩想她東西的(一般都是男孩子),但她只會傻傻的愣在那裡。
一般來說,被搶後,她不哭不鬧,沒有很不高興,我是不會去理他們的,由著他們自己玩。
如果被搶了很不開心,大哭,我就會跟她說:那你跟哥哥換個玩具玩下吧。然後跟搶東西的孩子說換個玩下,妹妹的先給你玩一會,這是妹妹最喜歡的玩具哦。搶玩具的孩子聽了後,會很大方的拿一件玩具遞過來。當然,也有小孩是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分享的,但家長在旁邊,也會教導他們分享才快樂。
當然,我也會跟她講,如果不想被別人搶,就要自己看好她的玩具。每次出門時,她喜歡帶很多的玩具,我會問她:你帶這麼多下去,你自己能管住嗎?管不住的話,就只帶一兩個下去哦。
好好的說,因為寶寶經歷過被別人搶,她懂得看不住就會有可能被別的小孩搶走,在出門時她就會選擇只帶少量的玩具下去。
還有一種就是被打,我家寶寶也遇上過,她不懂得還手,只會退。小區有個男寶寶動作很快,打完就跑,而且特別喜歡打人。一般我們都會離他遠遠的,因為2歲多的小孩,打人是沒有輕重的,推搡存在危險。
對於那些喜歡打人的孩子,或者危險大的遊戲,我個人建議是不要讓行為能力比較弱的小寶寶去靠近或參與,應該適當遠離。
-
3 # Davidfoo1
我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輕輕的對自己的孩子說“ 這個哥哥的做法媽媽實在不能夠認同,我也因此而感到不那麼開心,他的媽媽應該也會這樣覺得。” 然後故意讓這個大孩子聽到。此時這個大孩子會進行一系列的心理活動 但不不會讓當前形勢有所改善,但是卻大大降低了下一次他做這個事情的機率。同時你家的孩子也能夠從中理解到事情的本質——許多事 即使成人也沒有辦法幫你去解決 但可以保持是非觀的健全。這也是許多教育學者都推崇的———教孩子從事實看到本質的教育方法,這樣會有助於他們在成熟期後以一個健康的態度面對不健康的事物。其實對於低齡兒童而言 他的世界除了好奇剩下的就是不安全感。所有的安全感可以說都來自於成人。他們其實很怕很不喜歡讓自己的爸爸/媽媽因為自己的行為而感到沮喪 (雖然總是事與願違 )但是你可以仔細想想 當你傷心難過時 你的孩子是不是會來給你拭去眼淚? 因此 讓這個大年紀的孩子知道 你和其他的大人甚至是他自己的媽媽都因為他的這種行為而感到沮喪時 他將會在下次有所收斂。
-
4 # brenda_x
一、.行為能力較低的兒童(6歲以前)學齡前兒童還處於懵懂階段,往往沒有能力去獨自搞定幹這種較大的應戰,而且也有可能由於大孩子的沒輕沒重而遭到損傷。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遭到了大孩子的欺負時,出於安全考慮,我還是建議家長的介入。建議方法:
1.如果那個大孩子的父母在旁邊,可以心平氣和的與他們交涉。正常情況下他們會為本人孩子的行為感到抱歉。如果遇到蠻不講理的家長,要是彪悍的家長,就可以孩子家長一同教育一下。如果講究和平處理成績的,可以立刻抱起孩子離開。2.如果大孩子和本人的孩子周圍沒有大人和父母,題主可以將本人想象為一個族群的領袖,用威嚴去喝止這種以大欺小的行為,並重新建立規則,讓兩個孩子更好的遊玩——普通低齡兒童是不會有很清晰的道德認識,只是隨著本人喜歡而做事,但都傾向於去選擇能力強悍的領袖去服從(大人),因此以領袖的氣場去喝止並從新建立規則讓孩子進行遊玩時最有效也是最雙贏的一種危機干涉。3.如果孩子曾經比較大了(3-5歲),可以教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比如要學會盡量反抗不公正的待遇,如果力量不夠要學會尋求協助。二、.行為能力較強的兒童(學齡兒童)學齡兒童隨著身體的生長和發育,基本的自我保護還是可以做到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題主的孩子被大一點的孩子欺負了,只需不是沒有風險情況發生,建議家長可以先觀察之後再去選擇能否去幹涉,如何去幹涉。由於學齡兒童階段,孩子心思上最重要的成長目標之一就是社會化,所謂社會化,說白了,其實就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表現的更為正常,內行為控制和情緒管理上更順應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的要求和傾向,從而提升孩子今後的社會順應能力。
-
5 # 赫洺媽媽
孩子的交往和大人不一樣,簡單直接是他們的交流方法,他們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社交的,成人是在互相利用中體驗社交的,請不要用我們的感受解釋孩子的體驗。感受他的感受,蹲下來告訴孩子“孩子,我知道你被小朋友推搡,嚇的難受委屈,來媽媽抱著你。”抱緊撫摸後背,幫助孩子排解他的情緒,孩子哭完了就好了,其他的都不用說。讓他知道你已經感受到他的感受,他的感受在你那了得到了共鳴,孩子自然也就沒有了情緒。孩子安撫好後,可以跟孩子引導一些交流方式,“小朋友或許只是想要跟你一起玩兒,只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那麼寶貝如果你想要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你怎麼做呢?”透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孩子選擇大家都喜歡的方式參與其他小朋友的活動中。(後面的這個過程,那個推搡自家孩子的小朋友,在身邊的話,他也會聽到的,他也會有所學習和思考的。)
-
6 # Chris-蝶舞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看孩子的性格
1、如果孩子是那種主動挑釁型的,自己就去搶,
你需要做的:
一是看好你的孩子別傷了人或者被人傷;
二是如果他大一點,告訴他先和大哥哥(大姐姐)說,這個東西是我先找到先玩了,等我玩完了再給你,或者讓孩子學會退讓(因為你的孩子已經很主動的,那麼適當的讓他學會退讓吧),引導孩子玩別的玩具
2、如果孩子對別人搶走的玩具都沒反映或者大哭
一是孩子如果比較小,他對一個東西本身沒那麼執著,那就不用管他
二是如果孩子本事其實是比較介意的,但是他不敢,就要引導孩子,讓他自己和大哥哥說,告訴他孩子別怕,麻麻(爸爸)在身邊呢
三是家長主動介入告訴那個孩子要學會先來後到,東西是弟弟(妹妹)先找到了,應該弟弟(妹妹)先玩,你先玩別的,等他玩完了你再玩,或者輪流玩
-
7 # 美羊羊嘛嘛
孩子為搶東西而打架這種情況普遍存在,但父母要在這時候制止、教育他,或許這情況發生的機率會小一點。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當著孩子的面說:“這位小朋友,搶東西本來就是不對的。第二,你不緊要搶別人手裡的東西,還推搡比你小的小朋友,這樣你覺得贏得很光彩嗎?東西在別人手上,你如果的確想玩,可以禮貌的問下別人的意見,給你是別人樂意讓你玩,珍惜你們之間的情誼。不給你也不能強求別人。像這樣搶人東西的行為,是非常不好的,更會影響你們朋友之間的友情。”如果還是不聽的話,我的做法就是直接從他手裡拿過來,然後好好的對我的孩子說,這東西本身就是我們的,我們樂意給他玩那是覺得朋友之間要懂得分享,下次他有東西也可以給我們玩一會。但如果硬要搶我們的東西,我們會拼勁自己的全力奪回,下次他就會收斂一下自己這種不好的行為。不然一味的忍讓,反而會讓他更肆無忌憚,也會讓自己的孩子形成懦弱感
-
8 # 老翁137121054
我也遇到過,我家孩子小的時候去玩,別人搶走他玩具,他就鬆手、我想幫他也幫不了。估計是小時候在家姐姐跟他搶玩具我就給他姐的原因,因為怕他姐一剁我們受傷。所以後來就少去他姐姐家玩了!
我家孩子現在三歲多了感覺好多了,如果別人搶他玩具我會吵那個孩子,說我們還玩呢,你不能搶我們的、我會和孩子說別人搶你玩具、你說我還玩呢,推開他、媽媽幫你、你不能鬆手啊!你那麼大力氣,吃那麼多飯飯,還怕他嗎?你想想你把媽媽都碰流鼻血了、小朋友都打不過你,咱不欺負別人,但不能被欺負啊!玩具都是公用的明白嗎?
-
9 # 點燈人經典童書
這個事情,幾乎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多少都會遇到過的。作為家長,有時候的確是比較鬱悶。
像題主所說的,被大孩子搶東西,讓孩子很受傷,肯定是首先要制止,保護自己的孩子。這一點,說到天去,都沒錯。
如果沒有攔住,家長還是要好好哄孩子,讓孩子的情緒儘量平復下來。
不可否認,每個家庭不一樣,教養不一樣,孩子情況也不一樣。遇到那種蠻不講理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至於那孩子怎麼成長,家庭教育如何等等,這不是我們這些外人所能操心的事情。
另外還有一點。如果是同齡的孩子之間發生這種事情,儘量還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比如我們家的孩子碰到類似的情況,反應就很強烈。一面暴跳如雷,一面喊著要報警。或者是要大人幫他打回來。
後來有一次,也是在小區碰到這種情況。孩子居然自己跑去找對方的姥姥去告狀。那姥姥安慰孩子說,回家就去教訓那小孩。我家孩子聽到這個保證,瞬間就開心了。
後來我覺得,讓孩子自己去找對方家長告狀,也是一個蠻不錯的辦法呢。
-
10 # 蝸牛博士
我家孩子現在還不是特別大,兩歲多一點。有時候跟其他孩子在一塊玩兒,會有搶他東西的,但是他會死死拽住,同時會大聲的哭來引起大家的注意,希望得到幫助。我會在旁邊看著如果情況不是特別嚴重,就會讓他們爭一會兒。如果看到孩子很無助和心理狀態變得不好的話,就會上前去幫忙。不過小孩子玩笑樣子推搡,其實是不是要大人不要嚴重化。是大一點的話要教會孩子反抗。去爭取自己的權益。如果玩具是孩子自己的,要給孩子強調好物品的所有權,他也有權利自己安排,這個玩具是不是給別人玩。如果孩子大一些,會教會孩子,去反抗,卻告訴對方你推別人不對的,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如果孩子實在處理不了的話,需要告訴家長或者是老師。在保護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處理這樣的問題。
-
11 # 甜甜圈伐木累
甜甜圈常常遇到家長諮詢關於孩子相互之間搶玩具的事情
孩子搶玩具,大部分家長只關注了行為,忽視了孩子心理!
孩子 搶玩具孩子搶玩具,是每個家庭都經歷著或經歷過的事。有些家長可以淡定,但有些家長卻很焦慮。
孩子搶玩具,是每個家庭都經歷著或經歷過的事。有些家長可以淡定,但有些家長卻很焦慮。
首先,搶玩具這件事發生在孩子身上沒有那麼多道德層面的是非對錯,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都在不斷的探索外部世界,經歷自我中心之後學會真正的分享。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關注兩點即可。一方面保證孩子自由自主的探索空間,不壓抑其生命內在的活力;另外一方面,隨著他的成長,循序漸進的建立規則、秩序,不能什麼事都以自我為中心。
第一種:大多時候搶到玩具
這種孩子的運動能力通常發展的比較早,在自我敏感期來臨之前,他們動作快,且充滿活力。見了小夥伴手裡的玩具,第一時間拿到自己手裡玩。
這類孩子的養育環境尊重了孩子的發展規律,孩子天性裡的活力沒有被壓抑,心理能量比較足實,這一點值得鼓勵;
但是,要注意的是,發生搶了小朋友玩具的事,家長都要悉心的加以告誡,這樣做小夥伴是會不舒服的,這樣的行為不可以。不斷的重複,才可能見效果,也不能期待告訴一次,孩子就記得住!
差不多孩子度過了自我敏感期的幾個月,就能夠實現分享。如果一個孩子四五歲了還這樣,就是缺乏規矩的表現了。家長需要注意!
第二種:大多時候被別人搶玩具不哭
這種孩子可能運動發育正常或稍慢,加之先天性格的原因。小夥伴一來搶他們手裡的玩具,他們自己就鬆開了,大多時候也不敢主動拿小朋友的玩具,拿了也可能很快被搶回去。不過即便總是被搶,他們很少哭。
這類孩子的家長,可能很焦慮,我家孩子玩具被搶了也不知道搶回來,也不哭。其實,孩子心理能量足實就好。
每個孩子天性不一樣,孩子有出乎意料的智慧。有的孩子就是等著你玩完了我再玩,我也不用費力跟你搶。
有的家長感覺玩具被搶了,擔心孩子受欺負或者孩子心理委屈。其實觀察孩子的表情,如果孩子不感到委屈,就是家長多慮了。
也有的家長會著急,督促孩子搶回來,也大可不必,家長要尊重孩子,鼓勵孩子搶回來其實是家長的意志,而非孩子本人的意願。
第三種:玩具總是被搶並經常哭
玩具總是被搶,被搶之後還自己的哭的孩子。意味著他不希望自己的玩具被搶,但是行動上他沒辦法搶回來,或者心理能量層面,他沒有勇氣搶回來。
這類孩子的家長要反思:是否養育過程中,對孩子保護過度,很多孩子的探索因為擔心危險被制止,孩子的生命活力被壓抑,心理能量不足。
具體建議我在下一篇《孩子膽小和膽大的根源竟然是一回事》詳細解讀。
第四種:經常跟小朋友搶的不分勝負
這類孩子很正常,一方面動作足夠麻利無論搶與被搶守住自己的玩具,另一方面心理能量足有信心堅持。
家長很好的保護了孩子自身的活力,該注意的和第一種一樣,循序漸進的引導,慢慢的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或者制定規則比如:誰先拿,誰先玩。讓孩子學會等一等、讓一讓……
第五種:很少跟小夥伴搶,避免衝突
這種孩子是天生不願意跟人發生爭搶和衝突的。家長們經過細心觀察,這樣的孩子願意不聲不響的等到對方不玩的時候再玩,或者其他小朋友爭搶的時候,他怡然自得的待著自己的領域裡。
有些家長覺得反正孩子沒有搶玩具的慾望,能夠尊重孩子;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孩子膽小、懦弱,暗自著急。
其實,孩子搶與不搶這些行為表層並不重要,因為人天性有差異。如果你的孩子就不喜歡發生衝突,在人家不玩之後,他安心的玩又何嘗不可,或許這種才是大智慧呢……
總之,無論孩子型別如何,做家長的學會觀察孩子的心理能量,將來上學教育孩子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會在以後的篇章裡跟大家繼續分享……
-
12 # 羽媽幸福成長記
如果是我,我會先共情孩子,然後告訴他下次別人再來搶他東西讓他大聲說“不可以”“不行”。如果別人實在要玩,可以交換玩具,或者說等自己玩一會兒再給別人玩。因為我家孩子還小,我不會強迫他把自己的物品分享給別人,讓他自己選擇分享還是不分享。等孩子大了之後,讓他自己考慮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樣做比較合適。
-
13 # June137306028
我會告訴孩子,大孩子搶他東西是不對的,ta當下應該很大聲地告訴大孩子:“不要搶我東西。”如果制止不了,可以適度尋求大人的幫助。如果我在現場,我會跟孩子一起解決這個問題,用行動告訴孩子“你沒錯,錯的是別人,媽媽會站在你這邊幫你”。
-
14 # 芭學園-芭媽
1搶東西時不要讓孩子無條件禮讓
尤其是來自己家做客,發生衝突後,我們最愛告訴孩子的一句話就是:“你是小主人,必須要讓客人呀。”
這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要求孩子無條件的禮讓。我們可以使用輪流玩的規則來要求孩子,這是非常好的一種規則,能讓所有孩子都感受到公平,沒有委屈。
2衝突發生時,家長的反應是關鍵
一般發生衝突之後,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去安慰受到傷害的孩子。其實在矛盾出現的時候,打人的孩子也需要安慰。
我們很多時候都認為孩子在犯錯之後就應該受到批評,但我們真正要達到的目的是在孩子做錯事情之後,怎麼去糾正他的行為和怎樣讓他剋制自己不再去犯錯誤。單純的批評懲罰是達不到這個目的的,只會適得其反。
3怎樣引領孩子去道歉
首先安慰一下孩子,並對他的行為表示理解。然後告訴他,這個行為是不對的,是錯誤的。最後帶著孩子去給受到傷害的小朋友道歉。這時,媽媽站在孩子身後,支援引導孩子自己去道歉,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這樣孩子才能學會怎樣與其他孩子和平相處。
-
15 # 汪汪老師木果媽
說實話,拋開我作為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的身份,遇到這種問題,第一個衝上大腦的熱血回答自然而然就是:衝上去擋在兒子面前,讓大孩子家長給我滾出來!我要好好教訓教訓這個家長!
當然了,現實生活中,我大腦中接收到這個訊號時,我會把它歸類為“中腦杏仁體”發出的“動物神經衝動",我理解那是爬行動物的母親都會具有的原始本能,我會立刻啟動自己的”前額葉皮質“,恢復理性思維和情緒控制的能力,告訴自己: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幫助我帶著孩子學會面對強大和危險,如何判斷和自我保護。
畢竟,孩子總有一天會遇到這樣的甚至更大的挑戰,下一次我卻很可能不在他身邊,所以我要感謝這樣的機會,抓住它跟孩子一起好好練習一下。
第一,我要幫助他表達自己的情緒,並接納他的情緒:
你現在可能很生氣?也許還有一點點害怕?還覺得委屈,是嗎?
第二,我要幫助他準確、客觀地描述這件事情:
你的東西被大孩子搶了,他沒有經過你的同意,這是不禮貌的,你覺得不公平,你希望他能夠還給你,沒想到他還推你,這是粗魯的,你很討厭這樣的行為。
第三:我要啟發他自己來想想,該怎麼辦?
要不要一起來頭腦風暴一下,怎麼做?
第四:我要鼓勵他按照想出來的辦法去執行:
好,咱們可以試試,媽媽會在你身邊,支援你,鼓勵你。
第五:當遇到阻力時,教他如何面對這個世界與故事的不同:
你看到了,這個大孩子和他的家長跟咱們家的狀態不一樣,因為每個家庭的爸爸媽媽私人邏輯都不同,所以教出來的孩子私人邏輯也不同,遇到和你不一樣的私人邏輯是很正常的,很常見的。我們可以選擇繼續抗爭,也可以選擇”揮揮手,let it go“,你想選擇哪一個呢?
還記得媽媽給你看的那個“垃圾人”的影片嗎?如果你跟對方太不一樣,你也沒有必要去改造他,也沒有必要讓他影響你,最好的辦法有可能就是揮揮手,讓他走,因為你的人生絕對比一個爭搶更重要。
當然了,如果你真的很想拿回自己的東西,也很想在這件事情上堅持正義,那媽媽也無條件支援你,我們可以再頭腦風暴一下,還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做到這一點:
比如再跟大孩子打一架搶回來?那要不要掂量一下你們的身高比例?如果有困難,要不要想一想計策,如何以小勝大?比如咱們約他的爸爸媽媽再好好談談?或者實在不行報警?最後每個方向一定有它最終極的解決辦法,無論如何不要失望!而且無論如何,媽媽都在你身邊! -
16 # 漫步育兒路
如果家長在現場,那麼,可以這麼處理:
1、觀察孩子的狀態,如果孩子沒有不良的情緒反應,也沒有受傷,那麼不作任何處理;
2、如果孩子有情緒反應,或者受傷了:
家長首先同理孩子的感受:抱抱孩子,看著他的眼睛,對他說:“我知道你很難過,如果是我,我也會。"
等孩子情緒相對穩定後,和孩子商量如何解決:他自己去要回屬於自己的東西,還是家長和他一起去。
如果需要家長幫忙,那麼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語氣,不能太嚴肅,以免嚇到對方,導致孩子今後被孤立。比如,可以這麼說:我注意到你剛才搶了XXX的東西,請你現在還給他,並向他道歉。
如果家長不在現場,那麼,可以這麼處理:1、認同孩子受傷的感受:
家長不在現場,又能得知有這種情況發生,那麼,多半是孩子回家時心情仍舊不好。
這時,家長首先不要做任何評判,只要先認同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平靜下來就好。具體做法上文已提及。
2、帶孩子平靜後,和孩子進行頭腦風暴,商討下次再遇到同類情況如何解決
3、和孩子角色扮演,模擬現場場景,並將頭腦風暴出的對策付諸演練,強化孩子的技能。
-
17 # 七絃0707
從描述來看,我會理解為是我的孩子被欺負了。
所以,身為孩子的媽媽,我會首先保護孩子的安全,確認孩子沒有受到傷害。
然後,我會非常嚴肅的告訴對方,這樣做是不對的,會傷害到我的孩子。
最後,我會徵求孩子的意見,是否離開現場。
回覆列表
我其實也很苦惱這個問題,叫他去爭奪玩具又怕他最後學會用暴力解決一切問題,但是如果叫他什麼都不計較又怕他最後變成一個軟弱可欺的孩子。現在我都會叫他如果是孩子和他商量能不能玩一會,可以大方的分享和交換,但是如果是被暴力搶奪的話,就要據理力爭,可以和大孩子說道理,這樣做是錯誤的,如果你再繼續這樣我就會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和老師你欺負小朋友。如果孩子的玩具被搶了不能簡單粗暴的責怪孩子沒用,在安慰他的同時要教會他機智的處理這個問題。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孩子多一點溝通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