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亂世年輪
-
2 # 職場心理小技巧
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候有焦慮的心情,因為高不成低不就。成功的人早已走上了高層管理,但,還有很多人仍然在基礎崗位,或者說,即使有較高的職稱,但工資依舊不高。
但是還要負擔家裡的各種開支,孩子,車貸房貸等等,整個人的收入顯然不足夠負擔整個家庭的支出。
因而,焦慮出現了。
但其實這是一種社會的普遍現象,想要消除這種焦慮,最簡單的方法呢,就是看清當下的趨勢,把握好自身的工作,如果有更好的機會,可以嘗試,但如果機率不是太大,還是要在穩定當前的情況下,繼續增大自己的收入。
而且現在在社會當中,很多人除了本職工作,也會依靠自己的一些專業能或者是興趣愛好做出一些額外的收入。
比如當下的自媒體,很多平臺都會有付費內容,你可以創作美食,財經,心理等等方面的內容,主要是能夠幫助他人的乾貨,堅持持之,以後不用費太大的成本都可以有所收穫。
所以面對當下我們要保持積極樂觀的謙虛,真誠的交流是能用的,只有自己向前看,向前走,才能打破目前的窘境,能自己發展得越來越好。
-
3 # 人民教師李健康
關鍵詞:年齡 VS焦慮
個人觀點:焦慮不是某個年齡段必須發生的特徵和特質。
焦慮是一種心理感受。具有臨時性和突發性和主觀性。突發性可能是因為某一個事件某一個話題而產生的。臨時性是因為它只是某個階段的感受。
職場焦慮與否取決於工作目前的狀態與年齡無關。
-
4 # 輝哥講職場vlog
你說的很對,職場對大多數中年人都算不上友好,因為單位需要新老更替、需要控制人力資源成本、需要有活力和有闖勁的年輕人衝鋒陷陣。因此,中年人的職場焦慮很正常,也很普遍。有焦慮意味著有危機感,有危機感就需要想辦法化解危機。如果僅僅有焦慮,卻沒什麼行動,那麼所焦慮的事情遲早有一天會變成殘酷的現實。
一、瞭解職業生涯的三個階段對於35歲及其以上年齡的職場人來說,首先要對人生的職場生涯歷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加拿大的布賴恩.費瑟斯通豪在《遠見》一書中,將人們的職業生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稱為“加添燃料,強勢開局”。絕大部分人的職業生涯始於20多歲大學畢業,在這個階段不僅要有耐心,而且要不斷行動,為之後收穫果實播下種子。這是初出茅廬的時候,是找到自己的長板和熱情所在的時候,也是樹立良好工作習慣的時候。最重要的是,這是儲存職場燃料的時候。第一階段很重要的是要探索和彌補自身短板。
第二階段稱作:聚焦長板,達到高點。當你進入第二階段時,補足短板已經難上加難了,自身的性格、為人處事方法很多都已經成為慣性,難以調整,這個時候,更好的辦法是專注於自己的長板,在自己的特長與優勢方面不斷加強,不斷提升,這也就意味著你的價值在不斷提升。同時,還要有意識的與能夠幫助你、彌補你短板的人為伴,透過互相托舉,成就他人的同時成就自己。
第三階段:最佳化長尾,持續發揮影響力。40歲以後,差不多就進入了職業生涯的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有可能異乎尋常地充實和持久,直到職業生涯的終結--退休。這個階段需要一些恰當的思維方式、預期與準備。第三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接班人,從執行或領導的角色轉變成顧問或輔助的角色。
二、如何化解中年職場焦慮30歲到40歲左右,正處於這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重要的是加強自身特長與優勢,將第一階段積累的一些可遷移技能打造得爐火純青。這些技能包括並不限於:說服式溝通技巧、完成任務的能力、自動自發主動思考的能力、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幫助別人和求助的能力、發現和培養新人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情商),人脈資源(現任和曾經的上司、老闆,同學、同事,客戶,合作伙伴,志趣相投的朋友)......
簡單說,就是讓自己價值提升,變得更值錢,當你更值錢之後,中年人的成熟、穩重、處理事務遊刃有餘的優勢就可以有更多的展示機會,這個時候就不是你在拼命找錢,而是錢來找你了。而怎麼才能讓自己價值提升更快呢,有兩個方法:
持續學習。向書本學習,向比自己強的人學習,向比自己能量高的人學習。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行動,才能讓自己的思維和格局不斷的提升,學習是最好的轉運,學習是提升能量最快捷的通道,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不出去學習,眼前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學習,世界就在你眼前。改變圈子。朋友圈的高度決定了你自身價值的高度,摒棄帶給自己負能量的圈子,努力加入能帶給自己正能量的圈子,比自己能量高的圈子。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和高能量的人做朋友,和低能量的人做生意。學什麼不重要,跟誰學才重要,寧可跟著明白的人糊塗的走,也不跟著糊塗的人明白的走。做到上面兩點,讓自己值錢了,讓錢來找你了,中年人的職場焦慮自然就化解了。
-
5 # 小白的技囈
35歲不是人生的黃金年齡?確實35歲本應該人生的黃金年齡段.而現在無數的人在這個黃金時期在職場上期充滿了焦慮.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我覺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年齡大很難跟上腳步.這是焦慮其一. 先看看人類工業革命的迭代速度.
第1次到第2次工業革命,大概花了100年;
第2次到第3次工業革命,大概花了80年;
第3次到第4次工業革命,大概花了70年。
而且這個時間還在加快,職場上出現了很多的新鮮事物,比較直觀的就是在這次YQ網上辦公, 從進入職場這都是第一次這麼做。那麼技術的迭代讓人們發現可能過去很多事情是可以去掉的。工作崗位可能會隨之減少。釘釘辦公、微信辦公、各種文件的儲存與展示,影片會議似乎讓人感覺年齡越大優勢就越小。時間和精力不如歲數小的人,學習成本如此之高。
在職場上35歲應該進入到管理層,或者是預備管理者。如果沒有進入到這個層面可以很容易就被淘汰。職業危機對高齡者尤其的不友好這是焦慮其二。如果還是一個基本崗位要面對知識的更新迭代越來越快,意味著如果跟不上節奏就會丟掉工作,進入一個‘技能恐慌’。高強度的工作模式,有一個案例在網際網路吐槽社群,一名標籤為小米的員工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不滿與憤怒:座標小米,空降過來阿里的奮鬥逼讓我們瘋狂加班,還暗示我們自己滾,怎麼辦?目前還沒有新工作。
這種996逐漸成為常態。如果不能接受就要找新的工作。效率為王對於高工資、有家庭、精力減退的員工可能就要面臨這裁員。
35歲年齡坎就成了招聘的門檻,應聘的障礙。現在很多應聘不要35歲以上的人,所以這是焦慮其三。
特別是那些需要較強的職場體力,精力的崗位,也確實是需要有年齡的限制,比較典型的職場例子就是高科技企業單位裡的軟體開發技術人員,過了這個35歲年齡坎,大都意味著開始進入職場危機時刻了,因為,軟體開發技術的發展太快了,需要你精力旺盛,學習吸收能力強,很快上手,跟上主流技術,而35歲年齡由於家庭負擔,社會性原因,體力精力不如年輕人,同時也會產生職場惰性,
由於每年畢業季,都有大量的高校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最近三年的資料:從五百多萬,七百多萬到超過八百萬人,僅僅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就造成了職場競爭激烈加劇。好多崗位出現了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企業單位招聘的要求就提高了門檻。
最後說一下個人看法,焦慮是很難避免的,就像企業招聘設定35歲的門檻,是帶有很大主觀性的,35歲年齡其實是人生工作經驗積累的黃金年齡段,尤其是對於專業性要求很強的特種行業.這些崗位就不會存在年齡的限制門檻,反倒是你沒有這麼多年的積累,你的經驗是有待補充的。你如果在35歲之前,已經擁有了職業崗位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加上自己的行業領域資歷,那應該是自己的優勢!35歲,加油.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
6 # 輝哥就業扶貧
沒有焦慮,職場剛剛好,三十而立,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這個年齡就像一把刀剛剛磨好的時候,有經歷,有閱歷……
-
7 # 職事職經Betty
我從一個90後晚輩視覺來回答對這道題的看法。我個人主張,一個人一生中,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該有的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做真實的自己。35歲的職場人士,你們的職場經驗,專業技能,管理能力,人脈資源都處於巔峰狀態,大有可為,我並不贊成目前盛行的中年危機論調。
一、媒體鋪天蓋地的35歲職場無用論,中年危機真實存在嗎?我們先來看一個調研資料,多數企業的高管在35歲以上到50歲之間。所以,35歲?職場危機真是存在嗎?是不是把自己設限了,未來還有30-40年可以過。而你的前35年,相對於25歲的年輕人,贏在經驗和專業技能,相對45歲的職場人,贏在精力和年齡。只要你敢於攻城掠地,前方坦蕩大道為你敞開。很多時候不是沒有了路,是你自己畫地為牢,不敢去走而已。
我再來列舉一組身邊的真實資料,我所就職的公司,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專業人員,年齡90%都是35歲以上,無論從從業經驗,技能,管理,人脈哪個方面來講,都壓倒性地優於年輕人。
二、大浪淘金,不喜亦不懼在中國,老與貧皆非人之所願。
老少皆知的曹操名作——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初看氣勢蓬勃,細品流露出作者對老去的畏懼,可這卻並未阻止一代梟雄曹操建功立業的雄心。人類的豐功偉業,大都非30歲以前創立的。
三、35歲,一份事業,三餐四季,生活因簡單而幸福不管我們處理哪個年齡段,都要盡力實現這僅有的一次生命的價值。一份事業,三餐四季,過得愉快,感受幸福,過得美滿,感受祥和。
-
8 # 豪爽勇敢
我個人認為35歲是職場就業黃金期,我本人在20歲至30歲可以說沒有一樣事業成功,理解很偉大,現實很殘酷,到了35歲一般情況下都很成熟了,服從管理,安心就業,這個年齡段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必須養家餬口,可很多職場招工上限35歲,實話實說,如果35歲還沒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我會有焦慮感。
-
9 # 果先生747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要說最容易的就只有發胖和脫髮了。對於長達三四十年的職業生涯來說,35歲只是其中的一個浪花而已,甚至都算不上是驚濤駭浪。
不管你是25、35,還是45、55,眼前永遠都有一個心目中的職位,看起來一步之遙,卻又讓你求之不得,身心俱疲。
可是讓人焦慮的,又豈止是職場呢?年輕時有成家的焦慮;成家後焦慮就更多了!房子、老人、孩子,那都是前世來討債的;人到中年了,焦慮的就更多了,身體、孩子、養老。。。。正所謂人生在世,焦慮二字。
但為什麼這些年來,大家都喜歡拿35歲出來說事呢?就可能是因為某知名企業的用人觀的問題,花錢買時間,像臺榨汁機一樣,用高薪把人的心血和精力投進去絞,絞到了35歲,基本也就榨乾了,然後還會有源源不斷的新鮮多汁的新生力量前赴後繼、心甘情願的跳進去,取之不盡,榨之不竭。再結合上35歲時所面對的家庭狀態、身體情況等,就感覺前有狼後有虎,內有憂外有患,焦慮到脫髮、抑鬱、甚至跳樓的都有。
我還是那句話,35歲只是職業生涯中的一個浪花而已,甚至連驚濤駭浪都算不上:
首先,即便是從某知名企業被榨乾而踢出來的35歲,依然還是廣受各行各業歡迎的。我就親自見識過,很多行業的很多職位,都在招聘需求裡寫明瞭,必須要有某知名企業的工作背景或者是優先,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從那裡出來,就是死路一條,徹底沒有利用價值了。相反,他們可以因為之前的高薪,在換工作的時候要求一份更高的薪水。如果不想再打工了,提前退休享受人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次,如果不是出自某知名企業,35歲也不是一道鬼門關。其實,目前大部分公司的中、高層也都是35歲以上了,不積累到了一定的年紀,那些職位只怕還不會考慮你呢。所以35歲最多隻能算是個瓶頸,而不是天花板,就像鯉魚跳龍門一樣,跳過去了,職位和薪水都上了一個大臺階。可如果因為能力,或者境界不夠,或者欠缺點運氣,跳不過去的話,其實也不用等到35歲才焦慮了,被替代和被淘汰的危機感是時時刻刻無處不在的。
第三,不可否認,確實有那麼一群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沒有鴻鵠之志,也沒有驚天鬼才,就是那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存在著,過著普通穩定的生活。35歲,對於他們來說,無非就是漫漫職業生涯中的其中一天,其中一年而已。不需要歧視,也不需要同情,世界上是需要有這麼一群人存在的,他們自己也沒有覺得過的不好。也許讓他們焦慮的是孩子的課外輔導班沒趕上最當紅的老師,可能焦慮生了二胎會沒人幫著帶,可能焦慮下個月小區的停車費又漲了。但他們具備年輕人缺乏的經驗和穩重,領導也不用焦慮他們咄咄逼人的野心。所以這樣一群人相對也是安全的,過好自己的日子,比什麼都重要,不要把成功學的觀點硬是壓在每個人的頭上。
第四,確實也有那麼一群人,靠著混日子熬到了35歲,沒有核心競爭力,又缺乏求知的動力和勇往直前的幹勁,被取而代之的風險是最大的,所以原則上他們是最應該焦慮的。可事實上呢?他們反而不會焦慮,因為如果他們真的懂的焦慮二字,只怕也不會有心驚膽戰被淘汰的這一天了。所以這個時候,求人不如求己,要麼趕緊努力起來奮起直追,要麼換條路走走。總之路是人自己選的,命運也是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所以說,焦慮與否,跟是否35歲無關。懂得焦慮的人,25歲就開始因為焦慮而努力了;不懂得焦慮的人,也無需考慮這個問題,活的開心就好。
眼下這個形勢,還有什麼是比一家人健健康康、齊齊整整更美好的事了呢!
-
10 # 深飄木子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職場人時刻處於焦慮之中,你是不是也發現自己在凌晨還是睡不著,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機,不知道想看什麼,無助且迷茫,心裡不停地告誡自己,明天要上班,快點睡,越是這樣越睡不著,恍惚間,感覺自己還沒睡,怎麼鬧鐘就響了?頓時挫敗感失落感填滿心間,另一個自己在吶喊:不想上班!不想上班!不想上班!一邊胡思亂想,一邊匆匆打理自己,然後一整天不知道在忙些什麼,下班後,隨便吃一點東西,早早躺在床上,又開始無聊的翻看手機,週而復始,失眠成為常態,胃口越來越差,這樣的你,很可能患上了職場焦慮。
什麼是職場焦慮?職場焦慮說白了就是在職場中,受到工作壓力,家庭壓力,人際關係壓力,職業規劃混亂等原因導致的煩躁情緒,經常會表現出:失眠,心悸,憂鬱,心慌,胸悶等症狀,長此以往,在工作中還會發生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和同事爭吵,事後往往又伴隨著後悔,懊惱等情緒,還會出現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等,嚴重的會伴有身體症狀,危害身心健康,生活中還容易出現易分神,疑神疑鬼,頻繁計算利益得失,更嚴重的會引起自閉,性格扭曲,抑鬱等心理疾病。由此可見,職場焦慮的危害還是很大的,那麼作為職場人該如何緩解職場焦慮呢?
1、 不要給自己制定過高的目標,人的一生總是一步一步的走,不要給自己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從小目標做起,古人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就是這個意思,你完全可以從一點小事做起,當然不是說賺它一個億的小目標,這對於普通職場人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這個小目標因人而異,例如說:讀一本好書,看一場電影,給家人做一頓豐盛的晚飯,都可以,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點點滴滴的積累。
2、 不要輕易否定自己,有時候我們做事沒有那麼完美,南宋詞人辛棄疾詞《賀新郎·用前韻再賦》:“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只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經盡力了,當然在職場中,很多公司以結果為導向,很容易讓人有挫折感,這種情況怎麼辦呢,你需要和上司溝通,不要隱瞞,不要甩鍋,不要過分強調客觀條件,相信大多數上司還是能夠理解你的,萬一有那種蠻不講理的上司,溝通也沒用,你大可以坦然面對:我努力過,就夠了,再多想也沒用,想得越多挫折感越強。
3、 不要事事和別人比,凡事都要和自己比,你要做的只是你自己,你不是為別人而活,這個社會,有色眼鏡和風言風語給你的傷害有限,只有你自己陷入懷疑才是最大的傷害,經常和別人去比較容易深陷自我懷疑,對自己的能力和做法不在信任,實際上你是在用自己的缺點對比別人的優點,你說這個挫敗感難道不是自找的?經常和自己比,今天是不是比昨天進步了?本次工作是不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這才是對抗自我懷疑的起點。
4、 多鼓勵自己,尋找自己的成就感,怎麼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呢?你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把刷手機的時間用來學習,當你一天天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你內心會充滿成就感,一個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是無法被輕易被焦慮打敗的,一旦你發現所有的事情都在你能力範圍之內,或者努努力完全可以做到,職場焦慮也就無法充斥你的周圍,你就會擔負更重要的工作,也就是升職,在成功的道路上自然越走越快。
5、 學會減壓,不管有多忙,抽一點時間來給自己心靈放鬆,看看喜歡的電影,書籍,出門看一看山山水水,陪伴自己的孩子做做遊戲,和父母打打電話,有條件的話回家看望一下父母,幫父母乾點活,培養一個愛好,喝喝茶,做做瑜伽,聽聽舒緩的音樂,和朋友唱唱歌等等,堅持下來,你就會發現生活如此多姿多彩。那時候,焦慮也會離你遠去。
6、 合理安排時間,不要經常把自己弄得忙忙碌碌,安靜下來,把所有要做的事列一張表,按輕重緩急排序,你就會發現,做事情有條理多了,這何嘗不是進步?有計劃的工作只會讓你工作效率大為提升,我相信在上司和同事眼中,你按照計劃有序的推進工作進度,只會認為你執行力強,工作效率高,對你何嘗不是肯定,有了上司和同事對你工作上的肯定,那麼你只會成為別人焦慮的原因。
7、 學著向人傾訴,焦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胡思亂想造成的,一旦心思複雜,又不和人溝通,別人不知道你到底在想什麼,自然離你越來越遠,當別人表現出對你的距離感時,又會加重你的焦慮情緒,所以你需要學習和別人傾訴,當你在職場找不到人傾訴時,請記住,家人朋友你都可以聊聊,不管是給你安慰也好,勸解也罷,總是一個情感的釋放,哪怕是和自己養的狗狗說說話,也比你一個人悶在心裡要好。
總結:
不要輕視職場焦慮,也不必大驚小怪,輕微焦慮是每個成年人都要經歷的,正視它,解決它,讓職場焦慮不再成為你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
-
11 # 職場大手筆
35歲的年紀是一道坎,也是一個分水嶺,容易讓人焦慮和迷茫。
第一,35歲以後,找工作難度會加大。如果你在35歲以前沒有找到穩定的工作,35歲以後你再重新找工作,難度會增加。比如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試,好多崗位就有了限制,有的要求35歲以下的人員才能報名參加。如果你超過了35歲,是無法參加考試的。
一些大型公司也是如此,如果你35歲了還沒有其他相應的工作經歷,除非你是研究生或博士畢業,不然也很難得到公司的青睞。
第二,35歲以後,生活的擔子會更重。35歲以後,如果你已經成家,那麼你就到了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段。車貸,房貸,孩子的家庭教育,老人的贍養,家裡的柴米油鹽等等,都會讓你操心不已。如果再加上職場工作不順,或者有家庭矛盾,孩子教育出現難題等等問題,更是讓人焦慮不安。
第三,35歲以後,競爭激烈的職場容易讓人困惑。35歲後,如果你在職場混得好的話,會平步青雲,順風順水。
但還是有更多的人平淡無奇,原地踏步,晉升提拔還是遙遙無期,看著曾經的同事,甚至比自己後進來的同事,紛紛提拔,得到進步,而自己還是老樣子,這時就容易讓人感到焦慮不安。
第四,35歲以後,夢想的難以實現容易讓人迷茫。很多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工作生活,每天就靠著一點微薄的薪水養家餬口。而房價日益高漲,物價日益高漲,生活逐漸成本增加,而自己的夢想卻難以實現,年齡也慢慢老去。看著自己猶如溫水裡的青蛙,卻無能為力,無法改變現狀,人就會更加焦慮不安。
35歲以後,職場人總會遇見這樣或那樣的焦慮,我們必須調整好心態,從容的去面對,積極的去應對,勇敢的去克服,不要讓焦慮影響了我們正常的判斷,影響了我們的工作狀態。
職場對於中年人來說是不友好的。
精力上,家庭因素在不斷消耗著他們;體力上,也比不上層出迭代的年輕人。
因此,在精力和體力上的雙重削弱下,他們不再具備年輕時的那股衝勁和幹勁,競爭力有所下降;與此同時,也意味著和市場上的需求漸行漸遠。
他們深知,一旦掉隊,年齡大的標籤以及被離職的風險,便會如影隨形。
回覆列表
35人到中年事情多,壓力大,這是事實,但是,也有很多成器晚的人,保持點童心吧,陪孩子一起成長,真沒有很大的改善也無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