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家慧735

    這句話應該是每個家長都會說的,小時候明明自己是對的,家長不理解總覺得年齡比我們大,閱歷比我們豐富,喜歡替我們做決定,當我們發起反抗的時候,又會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我不會害你的。’這些話我無法反駁。

    可是,時代變了,我們的腦洞會更大,家長有些時候腦洞,想法,思想,已經固定了,他們不願意嘗試新事物,別人說一就是一,對我們的保護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的,想把我們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卻又不讓我們去嘗試,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結果不如意有去埋怨我們。

    最後,我們的思想也被固話了,他們又會說我們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沒有一點自主能力。其實想讓孩子成長,就要放手,哪怕孩子會受傷。小時候受傷都是小傷,總比長大了受的傷輕很多。

  • 2 # lsy老山羊

    家長還說過很多噁心的話:他還小!你要讓著他! 滾!我不是你媽!(結果孩子長大後真離家出走了) 我不都是為了你才這樣?

  • 3 # 一天影音製作

      “你看吧,讓你不聽我的,現在吃虧了吧,我可都是為了你好!”   我們中有多少人是聽著這句話長大,並把這句話也種進我們孩子生命的呢?   今天依然為大家分享一篇來自劉鳳老師的文章,這篇文章將真正教會我們“如何真正為孩子好!”Ta值得每個為人父母和即將成為父母的我們閱讀. 孩子的想法,你真聽過?   母親節那天,我的孩子小文一手背在身後,一手端著個盤子像服務生一樣畢恭畢敬地遞到我面前。   黃色的麵包,切成圓片狀的黃瓜,三角塊的毛桃,白水煮蛋被剝了殼並一分為二混搭組合在一個潔白盤子裡,扒拉開裡面還藏著丁狀的玉米腸。似乎為了增加節日的甜密度,孩子還在麵包皮上淋上了一層薄薄的蜂蜜。   看我大塊朵頤,小文很高興:“怎麼樣?”我雙手豎起大拇指,連連點頭。   作為一個母親,除了以如繼往的接受孩子的禮物,爭搶或丟炸在微信群裡的紅包,為家裡的老人做點什麼.......我要為自己做點什麼,以怎樣的方式度過這樣一個有關我作為母親身份的節日。正好同事露露推薦一個紀錄片《鏡子》,同時我也邀請先生一起看。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   看著片頭語,先生來了一句:“這個多長時間?”   “15分鐘。”我回復到。   °“我曾經是一個機器人,我聽主人的發生的任何指令......”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否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   °“我告訴你們,最好不要抓著我,你們抓著我是控制不了我的.....”   這些對白加上螢幕裡一張張青春而又扭曲的臉面對鏡頭髮出的心聲,讓小文安靜下來。   “爸爸,一起看嘛,今天可是母親節......”第一集15分鐘完後,孩子迫不及待要看第二集且拉著她爸爸的手,直到爸爸微笑著點頭。   於是兩個大頭加中間一個小頭湊在一起對著手機裡播放的影片被定格1個小時,“對嘛,你們應該聽聽我們的小孩子在想什麼......”小文看著我眼眶溼潤便主動把頭靠了過來。   “是的,我們也是第一次做家長,的確是需要學習......”我點點頭把孩子頭攏過來。   我們邊看邊討論,小文也提到他們班上一對所謂早戀的同學被班主任以請家長為警告,強行“拆開”,女孩子為此背地痛哭數月。   而真相不是那位同學不願意學習,而是家裡爸媽的離婚,讓她害怕,她太渴望尋找到有愛的感覺,至於她想要的是親情的愛還是愛情的愛,因為年紀尚小,她自己也分不清楚。   聽到這裡,我心裡一陣心疼,不知什麼時候把我們父母視為天的孩子,在我們還沒意識到時他們開始迅速長大,且不肯再牽著我們衣角對我們亦步亦趨。   並且她會帶著我們給她的人生信念面對未知的未來,那麼,我想除了那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呀!”我們首先讓孩子知道的是“ 我是一個有獨特靈魂”的人。 如果孩子連他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孩子,你到底怎麼啦?”當我們想問孩子時。   “我不知道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以後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人......”   孩子的內心裡其實也在發出這樣一個聲音問自己。   “我總覺得你們不瞭解我,但我自己都不瞭解自己,我還以為我有多優秀,我曾以為我成績不錯,但.......”當我家小文把這篇自嘲自己幼稚的日記送給我時,我被震撼到了。   無論你認為自己多瞭解孩子,事實上你都是不那麼瞭解TA的。   “好,孩子們,請告訴我,你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的優點有哪些,寫下十個優點,然後告訴我...”在一個五四青年節的下午,我對面前100多個孩子發出邀請。   偌大的禮堂裡,先是幾秒鐘的靜默,然後開始竊竊私語,“怎麼啦?”我有點不解,幾個膽大的孩子叫著:“太難啦,我怎麼可能有10個優點呢?”   “那5個?”我降低標準,“還是太多了!”孩子繼續搖搖頭。   “那3個?”我只好再降低標準,“還是有點難,我們試試吧!”孩子的回答讓我非常吃驚。   結果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沒有寫出三個優點,甚至一個都寫不出來。我是調皮搗蛋的,膽小的,拖拉磨蹭的,不聽話的孩子。那麼誰告訴他們是個調皮的孩子,他為什麼會認為自己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   當我邀請一個寫滿3個優點的孩子上臺來分享時,只有一個帶著眼鏡文靜的孩子怯怯地把手舉起來,她舉手的理由也讓我哭笑不得——“老師,我覺得你挺不錯,不想讓你太尷尬....”。   這個女孩的確分享自己的優點比較自信,但大部分都是她的特長——   “我會英語”   ”我會跳舞“   ”我的筆記做得比較好,經常得到老師表揚。”   我指出這是她的特長,“除了你說得這些特長,還有什麼嗎?”對於我的提問,她木然的搖搖頭。可見她對自己的性格特質沒有更多的瞭解,換句話來說,這些價值都建立在外界的誇獎上。   孩子最早的價值感來源於父母對孩子的認可。從嬰兒開始,TA是個怎麼樣的孩子,孩子會我們父母對Ta的評價,去慢慢一點點像拼圖一樣拼出自己的樣子。   “你很敏感,內心細膩,也很善解人意,怕冷了老師的場,否則不會鼓起勇氣站在這裡,老師謝謝你。”孩子聽了我的話,抬起頭鄭重的看著我,眼鏡片開始模糊,我們緊緊的擁抱了好一會兒。   我們為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給孩子設定很多“應該”、“最好”......."我是為了你好!"我們當然就是愛孩子的,可是當一個人被他人的聲音充斥著完全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時,他就會感覺被吞噬掉。   “你是我的孩子,我才說的,別人拿錢給我,我都懶得說呢......”這是我孩子時我的父母經常對我說的話,沒有理由,我吃得鹽比你走的路,因為我愛你,所以你得聽我的。我們開始將孩子物化,可事實上每個都有著獨特的靈魂。   所以,孩子沒有怎麼了。TA一直在探索自己,TA一直渴望自由。而作為家長,你需要去分享,作為父母,你到底怎麼啦?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   你是如何對待生活的,   你是如何克服未來恐懼活在當下的......。   此刻,我對小文承認到:“媽媽,學習成長了這麼久,發現還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我發現我也有害怕,因為我數學不好,所以對你學數學就特別焦慮......”   “沒關係的,媽媽,”小文把我的臉扳過,狠狠地親了一口。 孩子,先學會取悅自己   其實孩子愛我們父母也超乎了我們的想像,他們是多麼在乎自己在父母中的樣子,並藉由父母眼中的自己相信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請問哪裡是起跑線?我常常聽見父母現實生活中說:   “你要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   “你這次考了XX分,我就跟你買YY,”   當父母無意識的表達“如果你做了什麼,我才會更喜歡你”,孩子就會覺得只是成為他們自己是不夠的。   一次元旦,我陪小文到文具店為她的同學挑禮物,突然她拿著一個東西跑過來說:“媽媽,我也給自己挑了件新年禮物。可以嗎?”我還沒來得及回答,就聽見店老闆大讚:“怎麼不可以呢?哪去找這麼好的孩子,你家孩子多愛學習啊,你媽怎麼可能不同意呢?”   我抬頭一看:“居然是一本口算題。”我笑了(當時覺察為什麼笑了,因為我的期待還在那裡對嗎?但孩子是真心的,跟你的期待也一樣嗎?充滿靈性的孩子選了她認為你快樂的方式來討好你,這份愛是不是讓你體會到她的悲涼,我不停的反問自己)。   於是,我很溫和的接過口算題翻了翻,對孩子說:“說真的,我很開心,我開心倒不是因為你選了這個口算題,而是因為你真的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為自己負責,我挺高興的,但是最近會不會覺得累啊?”(我本來想說孩子不要討好我,你就是你自己,而我是我,我不需要你來完整我,但我覺得會傷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我換了種方式去肯定她。)   “當然累!”   “哦,家裡的口算題用完沒?”   “沒有!”   “那,我們就先不買好不?等家裡用完了再說好嗎?”   “好的,那我想買那個花花姑娘的本子,可以不?”   “當然可以,你可以任何你想買的,就目前而言........”   大家看到這就明白了,其實孩子更想買的是她選中的那個漂亮的本子,但怕大人不高興,而先採取討好的方式來取悅大人。   著名的心理治療師Jeefrey,一針見血的這樣描述過:“因為父母在孩子面前的絕對支配地位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步入取悅父母的節奏,然後就會壓抑自己內在的真實感受,長大後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不要讓孩子取悅所有人包括父母   因為沒有誰能取悅所有的人,春雨不可能取悅所有人,貴如油也不能取悅所有人,農夫喜悅其潤澤,但行人惡其泥濘;明月也不可能取悅所有人,儘管明月皎潔,但家人喜其觀賞,盜賊惡其光明,就連老天都不可能取悅所有的人。   同時更嚴重的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活著,必然喪失真正的自己。如果你所有對自己的肯定,欣賞,讚美都取決於外在,那麼別人給你很容易,拿走也很容易,你得教孩子不如取悅自己,這樣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放 下   “我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你XX樣媽媽才喜歡你””你看人家孩子...“這樣的養育執念。   去真正走進Ta的心,聽聽Ta的想法,讓Ta知道自己是誰,並讓孩子相信取悅自己是沒錯的!如果你做到了這些,請相信這樣的孩子無論面對怎樣的未來,身處何種景況,我想他都將有力量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那種取悅自己,快樂而自信的人生。

  • 4 # 李不愁

    用自己的標準跟思想,

    來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

    哪怕你是對的,也屬於自私的行為。

    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對方身上,

    是剝奪子女擁有獨立思想的能力。

  • 5 # 淺溪悟語

    作為父母來說,對孩子提要求時,往往會說“我都是為了你好”,而孩子往往不理解、不接受,造成親子矛盾。

    從父母的角度看,愛子心切,提的要求說的話做的事,肯定是不會有壞心的,但可能基於父母的認知,也會有一定的侷限性。父母的要求,有可能是不合理的。所以,父母要適當反思自己,適度放手,當孩子需要你提出建議給予幫助時,就及時出手相助。同時,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抉擇的空間和機會,哪怕是錯的,也是他必須要走過的路,也是一段寶貴的經歷。有時候,父母需要有容錯的雅量,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人生有很長的路,每條路都有不同的風景,父母不能過於束縛孩子,硬性指令,必須要走哪條路。孩子的路,要他自己摸索著走。所以,一切都要“慢慢來”。

    從孩子角度看,對於父母的意見,還是要慎重考慮的。畢竟,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他們出於自己的經驗給你提出的建議,肯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不同意不接受,請把自己的理由好好地跟父母溝通,取得父母的理解。在溝透過程中,也再次審視一下自己的觀點,是否站得住腳。如果確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那麼你不妨去嘗試,但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安全,不要讓父母擔心。慢慢地,如果你做得足夠好,父母也會改變觀念,認可你的做法。一切,也要“慢慢來”。

    父母和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彼此都要好好理解對方,尊重對方,寬容對方。慢慢來,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熱帶叢林是無線電通訊的天敵,各國軍隊是如何克服這種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