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塵埃未落定
-
2 # 吞天曆史
蒙古是騎兵部隊,擅長草原和平地作戰,南宋地處南部山區,地勢崎嶇,又有水路天然隔斷,蒙古騎兵很難進攻,且南宋的城市防禦體系非常完美,攻不可摧,戰略部署規章有序,致使蒙古騎兵打了五十多年才攻下南宋,成為其世界侵略計劃中最強勁的對手。
那麼南宋為什麼會輸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重文輕武,士大夫掌控了朝廷大部分的話語權,南宋將領和士兵又很多北方漢人投奔,這讓文人和將士們的矛盾激烈,蒙古能夠打下南宋,主要還是因為宋朝投降的將領,南宋的將領功多獎少,還經常受到猜疑和指責,積極性全無,我在外面冒死抵抗,你們躲在家中指指點點,有事還想要了我的命,這誰接受的了,四川將領劉整的投降就讓南宋失去下西南天險的防禦,帶領水軍攻破南宋防禦,蒙古人長驅直入,南宋最終走向滅亡。
-
3 # 相遇是緣58617
國家武力低下,私心重,不是民眾沒有能力,而是被沒能力的人領導,無論是從工業,農業,蒙古人遠沒有宋朝發達,宋朝的經濟世界第一,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沒有好領導人,一切免談,
-
4 # 鬼影問道化真身
宋朝前期挖的坑太大:
1,“燭光斧影”“兄逝弟承”,引發了皇室內部不睦。
2,宋朝開國第一次科舉考試就玩地域黑。由於上榜者全是南方仕子,引發了司馬光老夫子為首的北方朝臣不滿。宋帝貶謫了閱卷考官,改由司馬光老夫子為首的北方朝臣重新閱卷。於是上榜者全部換成了北方仕子。自此南北分歧生成。
宋朝高官以北方人為主,將士主要為北方人。宋朝後來為了平衡地方勢力,又啟用蔡京等南方人,因而加劇了朝堂內鬥。
北宋滅亡後,南宋從上至下主要將帥丶官宦皆為北方人。這一方面是宋朝不信任南方人,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南宋內部貌合神離。南方人不太情願為南宋捨生忘死。因而南宋無法以傾國之力抗擊蒙元。
元宋拉鋸戰,之所以打了半個世紀:
1,南方地形複雜,草原騎兵展不開。
南方土地潮溼,水網密佈,即便兩軍直接對壘,騎兵也難以產生衝擊力,沒有衝擊力的騎兵,戰力報歉。
騎兵的優勢有二個:衝擊力丶機動力。騎兵的缺點是抗打擊力差,一旦與步兵混戰,衝擊力一減小,騎兵就只有挨宰的份。
2,南方山水險惡,天然屏障極多。元軍後援補給困難。
南方毒蟲、毒草多,氣候溼熱。元軍容易發瘟生病。即便南方草木茂盛,也多有毒植物,戰馬一旦誤食,就會死亡。
3,南方以山地為主,水網發達。蒙元騎兵無用。蒙元攻打南方是以北方漢人軍人為主力,北方人也不適應南方氣候、地形,所以進展很慢!
綜上所述,南宋內部不齊心協力,蒙元軍隊不適應南方戰場。這才導致了南宋無法戰勝蒙元而保住國家,而蒙元也無法迅速滅掉南宋。
元軍之所以最終獲勝是因為:
1,南宋內部紛亂。
2,元將張弘範的戰略設計和戰術應用,十分正確。
張弘範棄騎兵而用水軍,放棄攻擊其他地區,順長江而下,直撲杭州。這樣使得其他地區的宋軍,無法大規模增援南宋朝廷,因為地形複雜,宋軍排程也很困難。
南宋被滅,南方勢力紛紛自保,不願抗元。南宋遺老遺少,紛紛擁立幼帝,實際上內鬥更嚴重了。所以張弘範才得以最終徹底撲滅了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統一大業。
元朝滅了南宋,本已大功告成,然而蒙元統治者卻將南方人當奴民對待。蒙元將南方除城鎮以外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口,分別賞賜給了幾萬戶蒙元領主,在南方實施農奴制。因而激化了矛盾,短短几十年,南方人就成功推翻了蒙元統治,元朝滅亡。
-
5 # 史海尋蹤
南宋在對蒙古的戰爭中,壓根沒有一絲取勝的可能。從1234年滅金後,窩闊臺汗開始發起對南宋的戰爭,到1279年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跨越時間看似半個世紀。
能撐這麼久,不是南宋實力有多強,主要是蒙古內部出現狀況。
第一階段窩闊臺時期對南宋發起七年戰爭。此階段可以看作蒙古對南宋的試探性進攻,覆蓋區域也很大,涵蓋湖北陝西甘肅四川河南等地區,基本是以掠奪屠殺為主,攻下搶完就退,南宋復佔美名為“收復”。由於窩闊臺汗死去,蒙古軍隊退回北方。
第二階段是蒙哥汗捲土重來,持續四年左右,主戰場在四川。後蒙哥死於釣魚城,忽必烈為與阿里不哥爭汗位,暫與南宋簽訂和議。
第三階段是忽必烈統一內部,1268~1279年發起的滅南宋戰役,約十二年,打襄樊就打了五年。攻下襄樊後,蒙古軍隊順漢江入長江,沿江直入南宋統治中心,相繼攻取建康(南京)臨安(杭州),至此南宋大勢已去。
由此,算得上戰爭時期二十餘年,和滅金、滅西夏用時相差不大。
縱觀兩宋,或屈於契丹,或辱於金國,甚至對西北的小國西夏也是無可奈何。這樣的實力,能倚仗什麼來和蒙古鐵騎相對抗呢?更不要說取得勝利,簡直就是自我陶醉的幻想。
冷兵器時代,一爭雄長的最大資本就是軍力,我們來看看宋朝的軍力如何。
宋朝兵制。樞密院負責調兵,三衙負責統兵,具體帶兵還有指定的率臣,幾個環節缺一不可。軍權如此分散,主要是出於控制強臣擁兵造反的可能。但同時也存在極大的弊端,軍隊指揮效率低下,將領帶兵阻礙重重,而且因為頻繁調動造成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難以有效的凝聚。
宋兵戰力。宋時實行募兵制,當兵是職業,為了穩定社會,將大批流民、饑民也招募入伍。而且當兵是終身制,臉上要刺字以防逃兵。還記得林沖下放軍馬草場時的老兵嗎?就是對此狀況的真實寫照。因此宋朝軍隊構成是較為複雜的,單兵素質良莠不齊,數量多而戰力不強,形成“冗兵”。
宋兵兵種。主要分禁軍、廂軍,數量各佔一半。禁軍是精銳,老弱病殘條件不好的,充入廂軍。由於失去了北方和西北的草場,缺乏馬匹的畜養,以步兵為主,與蒙古甚至金國的高機動騎兵相比,都處於下風。
有人說宋朝經濟發達,錢多,然並卵。外面每年要應付北方強鄰的勒索,從宋建立起,歲貢、歲幣就沒斷過。內部呢?除了供養大批的冗兵,政權機構還存在大批“冗員”,錢再多,年底也剩不下多少。
還有很關鍵的一條,宋朝文風雖盛,武風卻甚是糜弱,這個宋執行的“重文輕武”政策不無關係。那句“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道出了宋人當時的精神狀態,醉生夢死,上行下效的結果啊!統治階層的屈辱綏靖,形成了全國得過且過的民風。
蒙古軍最終勝利的根本原因
蒙古整個就是一架全速運轉的戰爭機器,他們將所有資源都配置到了戰爭中。彪悍的鐵騎、高昂計程車氣、以及不斷創新的戰法和攻城機械,都是他們用以致勝的關鍵。
-
6 # 清水空流
先說結論。如果蒙古鐵定要滅南宋的話,南宋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元軍最終獲勝的根本原因是就是在於軍事力量的強大,南宋能夠堅持近百年,已經是實數不易。南宋後來稱臣納貢都不可以,應該是鐵了心滅宋,南宋應該感慨,我想活下去就這麼難嗎。
宋蒙戰爭就是死棋,死局,蒙古是鐵了心肯定要滅宋的,蒙古根本不願意和南宋”和平”相處,也不願意按宋遼,和宋金關係,所以南宋說除了抵擋到底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到宋蒙戰爭持續五十多年。蒙古武力之強,野戰能力之高,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與大遼和大金有些著本質不同,而且後期蒙古建立起來了強大水師,兩淮與長劍已經不是天險,南宋所轄之地,是當時華夏最富庶之地,同樣也是文化巔峰階段。軍事科技是十分發達,火器已經裝備軍隊,人心士氣也具備,十分自信,南宋也當時也沒有內耗。基本上可以一致對外,比崇禎時期強百倍,十分自信的,也確實是自信的。而被蒙古佔領 北方地區。士紳階層和和精英士子在心理上還時候向著南宋的。也就是說雖然南宋面對是當時世界上,最最強大的蒙古蒙古軍團,南宋的作為還是可圈可點的,在南宋即丟失蜀口和川西之後仍然堅持抵抗,但南宋軍事力量畢竟太弱,以一隅之力抵抗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蒙古滅宋已是大勢所趨。南宋也算雖敗猶榮。
再就是蒙古作為新興政權,有著巨大的新興力量,而南宋實際上已經十分衰敗、蒙古的綜合實力遠遠大於遼金,而南宋還不如北宋。南宋的軍制依舊是以文制武,防止武將造反還是放在首位,南宋沒有一個完善的軍事體制,長期的以文制武導致無法發揮最大優勢、文人掌軍問題積重難返,能苦苦支撐五十餘年,已經是很難不錯了。而長期的戰事,使得南宋經濟疲敝,土地兼併日趨嚴重(兩宋不限制土地兼併)浩繁巨大的軍費開支,壓的南宋喘不過氣來,南宋根本沒有機會“整頓經濟”南宋末期稅入日益減少,宋朝的養兵費用和蒙古不一樣,不能以劫掠為主,軍費開支居歷代之最。
南宋也和蒙古三次和談,大致可以分為三次,從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7年-1279年。和談、割地、稱臣、納貢,可以說南宋除了徹底投降之外,啥都做了。但蒙元說翻臉就翻臉,因為壓根但就沒有想留下南宋,1127年滅西夏。迂迴攻宋。南宋想不亡國都難。從各個方面來說,南宋根本不存在抵抗蒙古的本錢。沒有勝利的可能。
-
7 # 紅塵入世亦不閒
宋蒙之戰拉鋸如此之久,中間有著多種多樣的複雜情況,但最終還是蒙古取得了勝利。南宋不能說沒有機會,卻都沒有把握住,但是,南宋就算把握住了機會,最終結局也是一定會敗的,總之,南宋沒有可能取得勝利。
這種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他非常害怕自己也重蹈覆轍,所以採取了重文輕武的策略。但當時宋朝剛經歷過五代十國的大混亂時期,宋軍此時的戰鬥力還非常強,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都身經百戰,後來的宋遼之戰和宋夏之戰中,宋朝經常能掌握戰場的主動,宋開國之初的實力還是很強的。但由於統治的持續,各種社會問題開始出現,日益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戰鬥力逐漸下降,終於北宋滅亡。到了南宋時期,情況也是日益嚴重,最終面臨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蒙古。
一強一弱,特別是弱勢一方還日益腐敗,最終的結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前期針對蒙古的防禦作戰中,宋軍戰績也還不錯,勝多負少,查閱資料之後發現,四川之戰前,蒙古進攻9次,宋軍8勝1負,比之前所有戰爭的勝率都要高,可惜的是,這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自四川之後,形勢便一落千丈。但南宋經濟實力強大,人口數量眾多,蒙古想一舉滅亡南宋不是容易的事情。之後便開始了拉鋸戰,直到襄樊之戰,長達6年的圍城戰,終於打開了南宋的大門。
但開啟勝利之門的並非是蒙古人,而是漢人,是受南宋朝廷壓迫而被逼無奈投降蒙古的漢人。整個宋蒙之戰,南宋沒有一個名將死於蒙古之手,全部都是被自己人迫害致死。朝中有賈似道專政,任人唯親、陷害忠良,凡是不與他一路的人全部都要進行迫害,襄樊之戰歷時6年,朝廷卻連一次援兵都不發,或者可以說皇帝連襄樊之戰這件事恐怕都不知道,賈似道直接攔下了所有告急信。他只想著自己升官發財、大權在握,根本不考慮前線的戰況。直到後來他想救亡圖存時實行了軍政改革,但那時南宋已經是積重難返、無力迴天了,經濟狀況江河之下,朝廷沒有銀子來發足額的軍餉,而大大小小的官員又都在貪汙著軍餉,這樣的朝廷怎麼能不敗?
襄陽的劉整,眼看著一個個的名將死於朝廷之手,他明白下一個就要輪到自己,他是對南宋徹底死心了,轉頭投向了蒙古陣營,他麾下的精銳水軍成為了蒙古攻破襄陽的關鍵,蒙古也終於擁有了夢寐以求的水軍。史天澤、張弘範,都是漢人,卻都效力於蒙古陣營,宋朝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敵國,他們沒有什麼民族概念。最終南宋滅亡在這些漢人手上,或者說滅亡在自己手上。如果南宋自己不作死,蒙古內部之間的爭鬥也是很厲害的,尤其是蒙古已經佔領了北方,隨著不斷的漢化與內部爭鬥,蒙古實力肯定會不斷下降,那時南宋絕對可以多堅持幾十年。只是可惜沒有如果。
自古以來,漢人從來沒有被異族打敗過,能打敗漢人的只有漢人,蒙古如果不重用漢人,不可能打敗南宋,滿清也是,如果沒有漢人,單憑滿族的力量也不可能成功。日本也看到了這一點,於是扶持汪精衛、培植漢奸勢力,可惜功虧一簣。
所以,南宋如果自己不作死,不犯那麼多錯誤,是可以多堅持幾十年的。但卻不可能最終打敗蒙古,因為蒙古已經擁有了全世界,而且鐵了心一定要滅亡南宋。想打敗蒙古,除非他自身內部腐化分裂,後來的朱元璋能成功也是因為蒙古已經衰弱分裂了。
-
8 # 庭下靈
宋軍取勝的可能性為零。
一來蒙古這時候已經是超級大國,連年征戰,幾次西征都打到歐洲了,戰鬥力爆表,另一方面宋軍一開始雖然在武器裝備上略勝蒙古軍,但是之後蒙古有了回回炮,宋軍依託的城池就不好守住了。
二來宋軍缺少戰馬,這是最致命的,無論北宋南宋,都不能實現以騎制騎的戰略目標,只能靠兩條腿。
第三宋軍基本只能以防守為主,依靠漢中蜀地的地理優勢,東邊靠著淮河長江,中間是襄陽這樣的戰略要地,而且我們從後來人的角度觀看,江南政權北伐成功基本是不可能的,除了朱元璋那次。而北方只要攻下蜀地或者襄陽,江南基本就算完了。
第四江南的馬不行,要馳騁中原,沒有優良的騎兵是不可能打勝仗的,這裡說的是和蒙古軍作戰。蒙古軍的騎兵會打仗,宋軍依靠步兵和騎兵打那肯定不行。
至於其他的政治等方面,南宋已經腐敗不堪了,而蒙古軍勢頭正盛,都以打仗為榮,勝敗就不用說了。
-
9 # 沂藍書院趙月光
南宋在和蒙古近50年的拉鋸戰中,要打敗蒙古,唯一的可能就是發明出真正的火炮來。
北宋被金國滅亡後,南宋喪失了西北的馬場,騎兵更是悲慘兮兮。南宋的騎兵遇到蒙古騎兵,只能是兔子遇到狼。
自從劉整投降蒙古後,協助蒙古打造了一支強大的水師,完全可以和南宋抗衡。南宋唯一的水戰優勢也沒了。
忽必烈還從西亞的旭烈兀那裡借來了回回炮工匠,回回炮是配重式投石器,成為蒙古的攻城利器。襄陽城就是蒙古用回回炮打下來的,這是蒙古第一次在武器上超過了南宋。
此時的南宋只有發展軍事科技,發明出真正的火炮來,才能打敗蒙古軍隊。
北宋時期已經有火蒺藜等火藥武器,但只是類似手雷,用手或投石器丟擲炸傷敵人,還是用人力投射,距離有限。
南宋已經用竹筒發明突火槍,是管狀火器。
其實早在南宋初年,陳規就發明了毛竹做到火藥噴射器。
但是從竹筒到青銅炮管,南宋花了一百多年的時間也沒有完成。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南宋有哪些問題導致沒有發明青銅火炮?
南宋的意識形態問題,王安石的新學經過蔡京和秦檜的折騰,逐漸退出了主流。
而朱熹集大成的程朱理學逐漸佔據南宋意識形態的主流。
程朱理學多空談性理,存天理滅人慾,對真正經世濟民的具體方法多忽視。
受程朱理學影響的儒生多認為武器那是工匠做的活,根本不屑一顧。
而火炮不是一般的工匠能隨便做出來的,需要一幫最聰明的人認真研究才能發明出來。
但南宋最聰明的一群大腦都去研究性理了,火炮自然無人去認真研究了。
王安石變法時期,重視技術進步,出現了將來拯救南宋不被金國徹底滅亡的神臂弓。
但南宋並沒有什麼更高明的發明了。
南宋唯一一個可以成為王安石第二的是葉適。葉適反對理學空談性理,自己講功利,但他只做到江淮制置使,後來被南宋閒置十幾年。
如果葉適能做到宰相的位置,來個葉適變法,南宋國運將大變。
可惜宋寧宗的智商堪憂,只能受奸相史彌遠的擺佈,南宋之亡已不可避免。
-
10 # 東方評史
在蒙古草原民族於1279年完成對南宋王朝的征服時,其實它的征服過程已經到了收尾階段。
在南宋被攻破之前,大金帝國、花剌子摸帝國、西夏王國、俄羅斯、阿拉伯帝國等,都已經在此之前被蒙古草原民族踩在征服的鐵蹄之下,南宋是它的征服道路上的最後一塊最難啃的硬骨頭。
但是,南宋雖說是蒙古草原民族一塊最後征服的土地,但在時間節點上和南宋交戰的時間並不短,其前後一共打了接近半個世紀。
南宋王朝的臣民歷來尊崇儒家,生性相對綿軟,且王朝境內的南方漢民身材相對單薄,一向被包括蒙古、女真金人在內的其他民族看不起,但令他們作夢也想不到的是竟是一個最難征服的民族。
南宋的抗蒙戰爭整整的打了接近半個世紀,本來一個橫掃歐亞大陸勢不可擋的蒙古大軍,在完成了那麼多的征服之後,按說面對著最後剩下的一塊空白之地不應該出現如此的曲折。
而造成這一切原因的是南宋王朝出現了幾個優秀的軍事家,這幾個優秀的軍事人才分別是孟珙、杜杲、餘階、王堅、李庭芝、文天祥和陸秀夫,是他們撐起了南宋王朝最後的大廈支柱。
這其中,在成吉思汗死後不久,蒙古便發動了侵宋戰爭,南宋的陽平關和襄陽兩處戰略要地一度被蒙古軍攻克,但是南宋軍隊在孟珙的率領之下,很快就連破蒙古大軍24寨,取得了江陵大捷,阻止了蒙古軍隊的南渡,一舉打破了蒙古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
1239年,南宋大將杜杲在廬州大敗蒙古東路軍主力,蒙古東路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退。
而此時孟珙率領的大軍也連敗蒙古軍隊,收復襄樊諸郡和信陽。
1240年,孟珙又率領大軍和蒙古的西路軍大戰並大敗蒙古軍隊,取得大埡寨大捷,兩路圍攻南宋的蒙古大軍全面受挫,開始撤退。
1251年,蒙古的蒙哥大汗率軍攻宋,在這民族危亡的緊要時刻,孟珙和杜杲等人都不幸病逝。
但在蒙哥率領大軍在攻打四川合州時,仍遇到了守城將領王堅的頑強抵抗,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蒙古軍一直不能向前半步,蒙哥在指揮攻城時被宋軍的石炮擊中頭部,當晚死在營中。
1260年到1268年是南宋朝廷相對太平的幾年,而也是蒙古內部很不安定的幾年。
在這段時間裡,蒙古帝國的內部出現了權力之爭,同時原先的一個擁有統一性質的蒙古帝國出現了瓦解和分裂,一個統一號令的蒙古大帝國已經不復存在。
但不管怎樣,蒙古草原民族的上升趨勢還在持續之中,仍未投下它那征服的步伐,而且南宋小朝廷也並未利用這一大段有力的時刻加強軍備建設,反而是仍未改變政治腐敗的持續。
1268年,蒙古軍隊又開始猛攻襄陽,1271年忽必烈又開始增兵四川,儘管宋軍大將李庭芝、張貴和張順率軍死戰,並且也一度改變了戰場的趨勢。
但這是的南宋一部分將領架不住蒙古軍隊的攻勢,他們被蒙古軍隊的攻勢嚇破了膽,叛變和投降開始不斷出現。
1273年,樊城城被蒙古軍隊攻破,守將範天順和牛富自殺殉國。襄陽城孤立無援,被攻克時遲早的事,守將呂文煥向元軍投降。
1274年,忽必烈率軍沿長江而下,一路上南宋將領都紛紛投降,南宋王朝的氣數已盡、謝太后和宋恭帝出城向元軍投降。
李庭芝、文天祥獨力難支兵敗被俘,堅強不降被元軍殺害。
1279年,陸秀夫率軍隊與元軍大戰,慘遭敗北,他不願意被俘遭受屈辱,含著眼淚揹著小皇帝跳海自殺。
至此南宋政權最後覆滅!
在南宋抗蒙的戰爭中,雖然一度出現了像孟珙和杜杲這樣的優秀軍事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他們確實是起到了延緩了南宋朝廷敗亡效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能算是一種延緩,最終卻無力改變蒙古滅宋的最終結果。
而反觀蒙古,此時它的國力和軍力呈上升趨勢,在這段時間之內,他們也發生了權力爭奪和帝國的大分裂,但卻從未對南宋朝廷停止攻勢,一個奄奄一息的王朝面對這一個新生的、擁有朝氣的強盛部族,最後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歷史的規律所決定的!
-
11 # 陸棄
蒙古得襄陽者才能滅南宋。
襄陽不失守南宋不會滅亡。元軍最終獲勝的根本原因是攻佔了襄陽。公元1258年忽必烈的兄長蒙古帝國大汗率領大軍進攻四川,結果一路攻城拔地在釣魚臺遇到了阻攔,不知道什麼原因蒙哥突然暴斃。蒙古大汗的位置吸引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爭奪,最終經過五年的軍事戰爭,忽必烈勝出就任蒙古大汗。公元1267年,忽必烈派出大軍圍困襄陽,雖然宋軍幾次想打破蒙古軍隊對襄陽的封鎖都已失敗告終。到公元1273年襄陽已經被圍困六年,彈盡糧絕之下,又被蒙古將領威脅不投降就屠城,襄陽守將呂文煥迫不得已出城投降。
呂文煥投降蒙古人就被當作寶貝一樣,因為呂文煥作為呂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呂氏作為南宋的大家族,家族子弟遍佈南宋官場,熟知南宋的山河地理佈防虛實,由此南宋加速了滅亡的腳步,公元1278年襄陽失守5年之後,宋軍在崖山兵敗,南宋就此滅亡。所以說只要襄陽不失,南宋不會滅亡。而元朝又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南宋只要拖到100多年後,就可以等到蒙古軍隊腐化墮落,可以北伐驅除蒙元恢復中華。
-
12 # 浮聲蒻夢
在當時那個背景下是沒有任何一個政權可以阻擋蒙古的鐵騎的,南宋末期本身內部就不穩定,奸臣當道,皇帝幼小,能和蒙古打二十來年已經相當可以了
回覆列表
因為蒙古軍隊不善於江南河湖縱橫地理環境之戰爭,故而“拉鋸戰”了半個世紀,按當時南宋與蒙古軍隊的勢頭,南宋必敗,不可能抵擋住蒙古軍。蒙古軍隊獲勝的重要原因是大量使用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