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舀
-
2 # 超超9918
李自成在九官山被殺死以是事實 其他的都是假的 所以有什麼好說的
時李自成和侍衛十餘 探查地形 被民團所殺 餘部殺鄉眾 潰散 那還有什麼事
-
3 # 不太發表意見的人
我認為。李自成是被害於九宮山。因為從日後的大順軍以及忠貞營的後續來看 當時大順軍主力隔數日後到達並曾在九宮山駐軍十餘日。殺程家數人 屠數村。以當時軍情。勢如壘卵。必有大事發生 我認為是安葬李自成 後大順軍改為忠貞營 李過。高一功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全軍主帥。其所統帥的只是一隻聯軍而已 缺乏凝聚力 。如果李自成在。絕對不會如此 再後來夔東十三家各自為政 郝搖旗。袁宗第等人授封伯爵自立 如果李自成在。絕對不會如此。 最後 李自成已稱帝 兵敗失國 其秉性剛毅 自當奮立於世 斷無苟且之理 而且清室有佟戴正式奏報 所以。我認為李自成遇害九宮山
-
4 # 希望之帆5
好像有歷史記述李自成退守九宮山,被當地的地主武裝殺害,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後來出家,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他是否真的出家了。
但一代農民軍領袖最後落個這樣的下場,也是令人唏噓。還是農民起義沒有先進的剛領,沒有先進的人才輔佐,成功後不能安撫百姓,嚴令軍紀,最後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被撲滅,打下天下的成果被竊取的結果
-
5 # 心懷家園
一句話:猶未可知。下面具體回顧下:
“開了門的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有了這句口號,李自成和他的軍隊如摧枯拉朽一般,兵出潼關,直取京師。大明王朝的國祚由此葬送在了農民起義軍的手裡。但是,攻下京師的李自成還沒有從初創政權的喜悅中回味過來,便又很快地品嚐到了兵敗如山倒的滋味,直到最後,被圍九宮山,下落不明。
李自成攻下了京師,住進紫禁城,首先想到的是享受。凡是皇帝的待遇,他都要一一嘗試。雖然把數萬名太監全部驅逐出宮,卻將三千後宮佳麗留作己用,恨不能融化在這溫柔富貴鄉里夜夜狂歡,甚至連續數日不出宮視朝。他登基後,就立即著手進行“追贓助餉”,處決了一大批前朝的貪官汙吏,將其私產罰沒充公,然後論功行賞,散發給將士們做工資,皆大歡喜。在政權尚不穩固之時,反而開罪一大批地方實力派。他開國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抓革命、促生產”,而只想到搜刮銀餉,確實有負眾望。江南的世家大族無不對他恨之入骨。
進京之後,制將軍李巖的進諫基本都沒有被採納的。李自成那曾是“能納人善言” “凡事皆眾共謀之”的作風也不見了。李巖曾進諫四件事,包括嚴肅軍紀和招撫吳三桂父子這兩項重要建議。這原本是招攬吳三桂的重要舉措,但是,“自成見疏,不甚喜”,即批疏曰“知道了”,並不實行,終至鑄成無可挽救的大錯。一片石之戰的失敗縱然有牛金星按兵不動的敗因,但是根源在於李自成並沒有把吳三桂的關寧集團爭取過來。
李自成想當皇帝是肯定的,想蒐羅點兒糧餉也是可以理解的,錯只錯在他還想到了衣錦還鄉,榮宗耀祖,並且讓街坊四鄰羨慕。李自成認為“十個燕京也比不上一個西安”,可見他並不情願在北京安家落戶,北京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中途遇見的最大的一座客棧,飲馬、歇腳、飽餐一頓之後,還是要打道回府。當然,最好是把此地的寶貝全搬運回去。所以他特設“追餉鎮撫司”,嚮明王朝的皇親國戚、遺老遺少們追索贓銀助餉,共獲白銀七千餘萬兩,僅此就讓他喜上眉梢了。一個人的目光長短和格局大小在此時就顯得無比重要了。
李白成把幾萬名太監轟出紫禁城,就感到天空地廣,可以高枕無憂了,卻一點兒沒把山海關外的邊患當回事,沒有慎重對待遠處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態勢。當時,吳三桂駐守山海關,由於自己的家眷在北京受到李自成的威脅,他被逼無奈,投降李自成。但是,李自成這時候沒有約束住部下,勒索吳三桂之父吳襄,霸佔吳三桂之愛妾陳圓圓,徹底惹惱了吳三桂。
吳三桂此人,絕不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草莽英雄,他的背後是整個關寧集團。他代表的一定是整個關寧集團的整體意願,這件事只是他的藉口。而且,吳三桂已經看得很清楚了,李白成進北京後的流寇作風,就表明這個人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根本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英主。
吳三桂一反,李白成派兵打他,而這個時候,關外的大清多爾袞帶兵一路趕到山海關。吳三桂一看,得站隊了,否則要腹背受敵。所以,吳三桂就投降了攝政王多爾袞,多爾袞承諾吳三桂可“裂土封王”,兩家對吳三桂的態度和眼光高下立判。清軍八旗提前埋伏在了一片石周圍的主戰場,等到關寧軍和大順軍僵持不下的時候,突然殺出,大順軍兵敗如山倒,被打得落花流水,倉皇逃回北京。
清兵一路追趕,最後追到湖北九宮山,據說李自成就死在那兒了。典籍裡也有記載說他是在山上死的,有說讓村民給殺了,也有說隱姓埋名當和尚的。一代梟雄李自成下落不明,就這樣結束了他的軍事生涯。至此,山海關的大門拱手迎來了北方的蠻夷之族,中原這個禮儀之邦從此被駕馭在落後、愚昧、無知的少數民族之手,剃髮易服的反人類政策,致使後來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各種針對中原義士的屠殺。這就是吳三桂引狼入室的結果,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了廣大老百姓的利益,甚至是生命。
-
6 # 上官人云
闖王李自成退出北京後,在湖北九宮山,遭地方武裝殺害,不知是真是假,你也沒看到,我也沒看到,單憑一些支離破碎的材料,不足為信。一說李自成與清軍最後一戰,漸漸支援不住,身邊隨從越來越少,在這緊要關頭,一貼身侍衛將一屍首套上闖王的衣服,然後毀了面目,背上假闖王投靠了清軍,從此闖王得救,在一寺廟做了和尚,活到一百多歲,可這位侍從,從此背上了賣主求榮的罪名。還有一說,闖王戰敗自殺,究競怎樣,只有闖王自己知道。
-
7 # 靜夜思160519196
李自成不是一個經受不起失敗和挫折的人,無數次被官兵擊敗,身邊只剩下幾個人都能夠東山再起。何況是有數萬大軍的情況下,如何會選擇歸隱山林?李自成的軍隊打八旗兵不行,但是打漢人軍隊還是可以的,而滿清在入關以後,都是讓投降過來的前明軍隊和將領去打先鋒,李自成還真沒把他們放在眼裡,如果李自成知道他死後,他的養子李定國把八旗兵打的落花流水,三撅名王不知道作何感想。
-
8 # 北社野老
這是不可能的,儘管後來有人這樣說,也有人演繹了小說,傳奇。但這些都是野史文章。據說那年他才39歲,如果不死,一個大英雄,也當過皇帝的人,在社群上還會有一定的影響力,號召力,他不會寂寞的。還有李過,李來亨的隊伍裡難能沒有他的身影。
同樣的命運結局,有人說黃巢兵敗後,削髮當了和尚,這都是對英雄的同情而衍生出來的故事
-
9 # 開心98302
轟轟烈烈闖九州,為理想打天下的人在面臨功敗垂成之際,怎麼可能選擇退卻隱姓埋名住深山不問世事,只要一息尚存都會奮起一搏直至功德圓德
-
10 # 照見歷史
有人說“闖王”李自成被清軍圍剿退至九宮山並未死,反而隱姓埋名住深山,我認為簡直是無稽之談。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
一、隱姓埋名住深山訊息的來源均不可靠,經考證均疑點十分明顯,毫無依據。例如:在青城鎮李文生家發現了一本抄錄並補修於民國三年的《李氏家譜》,有人認為李自成兵敗後,化裝為和尚投靠其在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溝裡。經考證,《李氏家譜》中李自成除姓名與農民領袖李自成相同外,其餘籍貫、祖輩、父母及夫人姓名等均不相同,顯然只是同名而已。至於,其他演義、小說等更不足信。
二、人物經歷、性格。李自成十幾歲父母雙亡。二十一歲,殺死文舉人,逃往甘肅當邊兵。後來失業回家,由於繳不起舉人艾詔的欠債,殺死債主艾詔。因妻子通姦,李自成殺了妻子和姦夫,又去投軍,在榆中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兵民發動了兵變 。到後來,征戰四方,鏖戰明軍,建國大順,南面稱帝,直到流亡覆滅。無不顯示其殺伐決斷,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的性格,和天欲滅我我滅天的勇氣。這樣一個人,註定是一個戰鬥到死的人。怎麼可能化妝改扮,隱姓埋名,苟延殘喘,做個縮頭烏龜,了卻餘生。
三、大量史料記載李自成身死九宮山已是確定無誤。那麼,對於李自成的死法和最後遺體的流落卻沒有定論,這也給後世留下了猜想和討論空間。我認為成謎是因為,李自成率軍到達湖北九宮山,親自率輕騎20餘人登山探路,被當地民兵武裝殺死,屍首被秘密埋葬,李自成死後,農民軍怒不可遏,悲傷不已,立即對九宮山區當地民眾進行掃蕩性報復打擊,造成的後果是知道情況的人皆已身死,或是農民軍故意掩蓋了李自成遺體的去向。畢竟李自成的遺體落到清軍手中,會有什麼後果可想而知。
-
11 # NatureVoice雨人
關於李自成最後是怎麼死的,在民間有一種說法是李自成因為兵敗,大勢已去,最終自殺了。這種說法在民間可以說是傳播非常廣泛的,很多人都表示深信不疑。其實自信想想的話也卻是很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從古至今,王者的結果無非就兩種,贏了的為王,敗了的自殺。但闖王李自成畢竟是草寇出身,所以兵敗後他並沒有自殺而是一路逃竄,逃進九宮山時,奇葩的被村民一鋤頭給砸死了。
據《明史列傳》記載,天啟末年(公元1627年),因大奸臣魏忠賢的黨羽喬應甲做陝西巡撫,中間搜刮民脂民膏貪得無厭,又對強盜寬容放縱,導致陝西一帶盜賊猖獗。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接著陝西一帶又鬧大饑荒,當時在當銀川驛站的驛卒李自成因擅長騎馬射箭,又犯了幾次法就順勢投靠了他舅舅(自稱闖王的高迎祥)當山賊。
崇禎九年春天,高迎祥和李自成率領“草寇大軍”攻打滁(chú)州,由於地方官員劉大鞏、李覺思的拼命堅守拖延,後來朝廷援軍及時到來,最後導致起義軍大敗。朝廷官軍根本沒想過要放過起義軍,於是官軍就四處堵截,高迎祥和李自成沒辦法,最後就商量分兵突圍。結果高迎祥被俘,李自成的精銳幾乎全被殺光,屍體在河裡堆積的河水都流不過來,可見當時的戰況有多慘。這一年秋天,高迎祥被朝廷處以極刑,於是他的手下就一起推舉李自成當了闖王。
崇禎十二年夏天,闖王李自成重振旗鼓開始收攏飢餓百姓,招兵買馬,起義軍又開始逐漸壯大。崇禎十三年闖王李自成從南陽出發進攻宜陽,沿途不斷收攏士兵,使得自己的勢力越來越大,最後全面進攻河南,導致河南淪陷。後來闖王李自成就在西安稱王,把國號定為大順,把定國號的那一年改成永昌。之後李自成的軍隊所到之處完全是所向披靡,沒有敵手。最後在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終於攻破明朝的首都——北京,隨後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盡。
可惜的是,《明史列傳》記載,李自成最後僅僅在北京呆了四十二天就被滿清聯合吳三桂打敗,最後倉皇而逃。闖王李自成敗逃後仍然幾萬大軍,於是滿清的軍隊一路追殺,最後導致闖王李自成部下大部分都投降,李自成只帶了二十多名手下一路逃到了通城(今湖北省咸寧市)的九宮山裡。由於李自成之前是山賊,在缺吃少穿的情況下漸漸露出了山賊的本性,於是就帶著手下二十多人大搖大擺地去附近的村子裡搶糧食,可是他卻不知道他早已不是那兵多將廣的闖王李自成。當村民發現搶劫的李自成人不多時,就一擁而上把李自成團團圍住,最後李自成死在了村民的鋤頭下。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百姓就是朝廷的根基。李自成之所以起義完全就是因為不忍朝廷貪官汙吏的腐敗,可惜的是闖王李自成最後沒分辨清楚當今的時局,導致間接的幫助滿清入關,使自己一朝回到解放前。更因為自己欺壓百姓導致自己最後的滅亡。
-
12 # 裡龍個裡
我認為"闖王"李自成戰敗後沒有被人殺死,而是化名為奉天玉和尚隱藏在了夾山寺出家。
其一:根據史實,不論是阿濟格的清兵,還是南明奉弘光之命追剿的何騰蛟以及下令各地方鄉勇截"闖賊"的咸寧知縣陳鶴齡,都未能得李自成的首級,是死是逃無從定論。
其二:乾隆年間,澧州知州何璘為探尋李自成死亡之謎,親自進入夾山寺查訪,數年後寫出了《書李自成傳後》,裡面有這樣的說法:當時寺中有供奉木偶似李自成,有奉天玉和尚墓和紫石牌坊,奉天玉和尚順治元年進入寺廟,無人知道他的身世,但其口音似西人。何璘於是給出結論:認為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
其三:1958年夾山林科所在何璘所說李自成墓地的地方無意中挖出了奉天塔和野拂撰文紀念奉天玉和尚的石碑。因為當時的人沒有文物保護意識,石碑當場砸斷,奉天塔丟棄荒山中。22年後即1980年林場職工無意中發現了被當作墊腳石的野拂撰文殘碑,殘碑還有15行碑文,落款為:補之為銘。經過專家考證得出結論:碑文是李過留下的。要知道李過就是李自成的侄子,字補之。
1981年常德和石門當地的專家對奉天玉和尚墓進行了發掘,從墓中挖出一隻麒麟鳳凰青花罐以及一塊銘文磚,磚上記載奉天玉和尚"師於大清壬辰年六月(順治九年)率徒開山,領弟子數千眾,歿於甲寅年(康熙十三年)三月。"落款是"補之位銘"。要知道一個來歷不明的和尚來夾山寺時已經有弟子數千,這個和尚的身份顯然令人生疑。
另外在左邊墓穴發現鎮墓壙符碑一塊,刻有"身披北斗,頭戴三臺,壽山水遠,石朽人來。"此碑與兩年後在陝西米脂縣李自成行宮遺址發現的石碑一模一樣。
1992年重修夾山寺大悲殿時挖出刻有“敕印"石龜印一方。1994年石門縣農民在荒山中挖野菜撿到一長條形銅牌,刻有:"奉天玉詔"。
此上種種無不證明奉天玉和尚就是闖王李自成,自戰敗後就化名隱藏在夾山寺。
-
13 # 陳健4396
有這麼一種說法,就是闖王詐死埋名,離開部隊隱居起來,讓殘餘部隊投降南明政權,一起打清兵。
因為李自成本人曾經掘了朱明王朝的鳳陽祖墳,又逼死了崇禎,和南明的矛盾不可調和。李自成覺得當時最主要的矛盾是和滿清之間的民族矛盾,如果自己活著,南明一定不會容忍義軍。所以,李自成就詐死。
後來,李自成出家做了和尚,奉天玉和尚。乾隆初年,澧州知州何某親眼見過一幅李自成的畫像,據稱,叫“奉天玉和尚”。
1981年,在石門夾山寺發現了奉天玉大和尚墓。墓中陪葬物與李自成家鄉陝西米脂縣的習俗相同。但這一說法仍有不同意見。因為就算是與李自成的義軍有關,那麼這個奉天玉大和尚會不會是義軍中的其他將領呢?現在又無法用DNA技術去檢測確認。
李自成是否是詐死已經是歷史謎團。奉天玉大和尚的傳說僅僅是傳說。是眾多可能性中的一種,真實情況如何,恐怕要隱藏在歷史中了。
-
14 # 古今通史
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死亡,總給人一種錯覺,這哥倆純粹是帶著任務降世的,初期怎麼打都死不了,完成任務以後都趕著投胎,一秒鐘都不耽擱。
李自成好歹也算是一軍統帥,留下大軍休整,親自帶二十八人的騎兵小隊偵查地形,最終被類似團練組織的鄉兵幹掉,讓人匪夷所思。
張獻忠也是這個路數,斥候來報~好像清兵追上來了,吩咐再探不就得了麼,人家親自騎馬跑到河邊瞭望,叛將劉進忠馬上告訴豪格,對岸那位就是張獻忠,結果一箭斃命。
那時候的女真人哪個不是自小從深山老林裡練出來的神箭手,箭法差或者反應慢的早就優勝劣汰死在林子裡了,加上後續連年的戰爭,隔條河射死他倒也不算太冤,可惜氣勢恢宏的兩場農民起義,兩個領軍人物卻死得象個笑話。
相關李自成的一些著作,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一些,李自成也有一定粉絲量,不過我要說的是兩個關鍵詞,一是初期,二是美化。
美化方面是某時代的產物,現在對李自成的評價已經趨於理性,比較公正,當初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山海關大戰的地方修了個與西柏坡平級的紀念館,對李自成的評價寫得很清楚,進門就看見了,那是主席的原話,他在幾次重要會議上也說過,“我們決不當李自成”。
初期的李自成確實頗受百姓擁戴,其實那時候的升斗小民不大在乎誰當皇帝,只在乎自己是否能吃飽穿暖,自己生活好了那就是好皇帝,自己餓得吐舌頭,見土都想抓兩把嚼嚼,那皇帝德行再好也是個渣渣。
至於李自成的結果,請注意,據多年考證,現在並沒有任何一條線索、一個證據能證明李自成沒有死在九宮山,當然,您讓我把李自成被打死的影片放出來我也沒有,我只能將各種例證放到您眼前,我有我的推敲,您有您的判斷。
《清實錄》記載:阿濟格奏報,李自成被逼遁入九宮山,但官兵搜尋無果,找到幾個賊兵盤問,據說臨走帶了二十幾人,在九宮山上被村民(武裝)圍困,自縊而死,找了幾個見過李自成的人前往認屍,可屍體已經高度腐爛,無法辨別,所以李自成到底是死掉還是跑掉不得而知,我會再次查訪。
阿濟格認為,李自成生死未知。有一點比較蹊蹺,幾十幾百人圍困二十人,包圍圈想來很小,又不是什麼大規模戰役,所以圍山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有至少幾千村民武裝參與,就在這麼個小圈子裡李自成還能從容選擇上吊,讓人摸不著頭腦。
當時的南明朝廷尚在,他們收攏一部分李闖殘兵後得到的訊息也是不知死活,因為傳聞太多,有的說是被吳三桂的追兵擊斃,有的說是被團練一棍打死。
乾隆年間,清修《明史》完成,出來兩種說法,一種與《明實錄》相同,被圍上吊,另一種說村民見賊兵人少,爭相攻擊,李自成騎著馬陷入泥沼,被一鋤頭掄死。搜身發現內穿龍衣、金印,此人還瞎了一隻眼,村民們都說這就是李自成,但是等官兵來到,屍體腐朽不能辨別。
同上,道聽途說版,區別只是自殺和被殺,李自成做為明末重要人物不能不寫,但寫上也無法確認。
當時的記錄很不確切,大順軍攻擊村莊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鄉兵打死了李自成,大順軍出兵報復。
還有一種是大順軍補給不足,搶掠民眾。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李自成未死的記錄和傳說呢?個人感覺是因為華夷之辨,很多知識分子一直抱有滿洲即蠻夷的思想,覺得他們不該統治中原地區驅役百姓,所以諸如李自成沒死或者朱三太子起事一類的謠言滿天飛。
全國各地的花神不計其數,但一般來說生前悽苦的佔大多數,百姓為其不平,或者出於本心喜歡,將她們列為花神,也算是不由自主的同情,善念的延續,精神的慰藉吧,李自成也有深入民心的時候。
傳聞有哪些呢?
比如:
有人見過疑似李自成的奉天玉,長談三日,幾年後再來,老和尚業已圓寂,他的徒弟說,他是闖王,這點難以讓人信服,本來就是個路過三天的人,並沒有什麼深交,況且又是幾年之後拜訪,奉天玉的徒弟說這幹嘛呢,怕自己死得慢麼。
以上的說法古代就有,所以到了乾隆年間又有人去往夾山求證,他的證據是什麼呢?
墓碑未留俗名(對於僧人來說這並不奇怪);
李自成曾用“奉天倡義大元帥”的名號、寺內還有見過奉天玉的老僧、陝西口音、畫像類似史書描述。(其中有意義的資訊只有一條,畫像與史料相符,但當時的畫像並不是照片,可以聯想一下當時的緝捕海報)
詩集之說,無需辯駁,太高看李自成的文化程度了,大多後人假託。
還有眾多的家譜之說,漏洞百出,因為篇幅的關係就不一一列舉了。
現代的研究只比古代多些文物而已,夾山附近出土很多文物,不少都是大明皇宮的製品,這也不奇怪,大明皇宮又不是李自成一個人全包了,而且他死後財物被瓜分也是很正常的事,並不能直接對應上李自成的身份。
總結來說,我們必須注意兩點史料,可以幫我們揭開謎團:
奉天玉與官紳階層交往頗多,李自成的身份一旦被發現必定會死掉,不會如此作為,這反倒是出家人本色,因為僧人一般來說不事生產,主要靠信眾捐贈,比如生活用度,經書刊印,逢有大災,寺院也要施粥救濟民眾,也要買藥防止瘟疫橫行,有的寺院還會辦學,給貧窮學子提供免費學習和免費食宿的條件等等,很多時候要依靠官府和鄉紳富戶,這些都需要良好的關係基礎。
李自成帶二十八騎查探地形,這二十八騎中就有參將張鼐---李自成的乾兒子,清兵查無實據是因為真正的目擊者、倖存者一位下落不明,另一位跑去了南明政權,並告知了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何騰蛟又上疏將此訊息轉達隆武帝朱聿鍵。
李自成帶隊離開軍營進入九宮山,那時候兵荒馬亂的,百姓都被搶怕了,所以村民自發組織了鄉勇或說團練自保,正巧李自成等人路過此地,又不是正式的軍服,所以一群人就拼命往下面砸石塊,張鼐見機早,第一個撥轉馬頭逃出生天,包括李自成在內其他27人全部遇難,另一位倖存者高呼著“李皇帝被打死了”一路騎馬逃回軍營,所以引發了大順軍血洗附近村鎮。
相對來說,做為李自成的乾兒子,九宮山遇伏的當事人之一,張鼐的話比較可信,他也沒有扯謊的必要,而相對其他猜測,尤其康熙、乾隆年間的傳說,其實完全禁不起推敲,大多牽強附會而已,深究之下無一成立。
回覆列表
有史記載:李自成出征山海關,因軍中染疾,再加上吳三桂和清軍合擊,一片石慘敗,退回北京,在武英殿稱帝后匆忙離京,向西退走。在潼關又遭失敗,從西安退向湖北,在九宮山為地主武裝所害,時年三十九歲。又有一說,李自成在清軍追剿下逃往湖南,謀士顧君恩獻示剃刀,李自成於是隱匿在常德法門寺,剃度為僧,法號奉天玉。繼續指揮大順軍的抗清鬥爭,又活了二十年。著名作家丁玲,也在其家鄉常德講述過如此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