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西碾壓西羅
-
2 # Mer86
正常表現。
遼軍和西夏軍都被金軍“教做人”,宋軍又怎麼能例外呢?
金國崛起之初,女真兵的戰鬥力強的一批。
公元1114年,出河店之戰,金軍1200,遼軍7000(號稱10萬),結果遼軍大敗。
公元1115年,達魯古之戰,金軍具體兵力未知,遼軍3萬(號稱27萬),結果遼軍又是大敗。
公元1115年,護步達岡之戰,金軍2萬,遼軍10萬(號稱70萬),結果遼軍再次大敗。
此類戰爭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縱觀整個遼金之戰,遼軍幾乎都有兵力優勢,但無一例外都是大敗虧輸。
當然,金軍每次都能贏,也佔了些便宜。比如遼國政治腐敗,民族矛盾嚴重等等。但是扯這些扯這些七七八八的理由,沒必要。畢竟遼國要是沒這些內部問題,女真人也不可能崛起。
契丹人打不過,再看党項人。
遼金戰爭後期,原本遼強金弱的格局被徹底逆轉,變成了金強遼弱。西夏方面由於一直受遼國庇護,以至於在當時的党項統治者心裡有了一種共同認知:若遼國覆亡,西夏將失去可以擁抱的大腿。
所以當遼天祚帝向夏崇宗李乾順下詔,令他出兵增援後,西夏方面很快做出迴應,在公元1122年3月,派步騎三萬迎戰金軍。
這一戰歷史上稱之為野谷之戰。金夏雙方的兵力有兩種說法。
按照《金史》記載,金軍800,西夏軍3萬。
根據《契丹國志·天祚帝本紀》記載,金軍大約7000,西夏3萬。
西夏的兵力沒有區別,金軍兵力有出入。不過不管是哪種記載,西夏軍都佔兵力優勢。
至於戰爭的結果,也不出意外。
西夏軍被金軍引入了早就設好埋伏的陰山小道中後,三萬人被射殺一萬多,僥倖沒死的在逃跑期間,經過一條河時,又碰上了河水突然暴漲,被淹死大半。輸得是一塌糊塗。
這一戰後,西夏方面震驚,李乾順為了助遼抗金,又贈送了大量糧草和銀子給天祚帝。
但是公元1123年,遼金再戰時。3千金軍再次團滅5千遼軍(號稱3萬),把天祚帝打的丟盔棄甲,輸光了所有老本。
為了拉攏西夏,天祚帝正式冊封李乾順為西夏皇帝(之前是西夏國主),以換取西夏出兵支援。李乾順受冊封后,投桃報李,再次出兵救遼,但結果與前一年相同,夏軍畏懼不前,被金軍阻擊不能前進後,馬上就撒丫子跑路了。
連敗兩次,西夏算是看清了形勢。為了避免引火燒身,李乾順斷然放棄了此前政策,與遼國劃清界限。而金國當時因為沒功夫對付它,便也就暫時把西夏放在了一邊。
遼國和西夏被金軍“教做人”的過程,大致上就是這麼個情況。
北宋西軍與西夏打打停停幾十年,雖然戰鬥力不弱,但也沒有超出西夏軍的實力。而遼軍和西夏軍在面對金軍時,多次慘敗,這就註定北宋西軍在面對金軍時,打不贏是正常現象,打贏了反倒不正常。
當然,打不贏與不堪一擊,是兩碼子事。這就跟殺敵一千自損三千,和殺敵一千自損三萬,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所以,以種家軍為代表的北宋西軍在面對女真軍時,會不堪一擊,事實上與當時宋欽宗和北宋主戰派的瞎指揮也有很大關係。
當時種家軍的領袖叫种師道和种師中。
這兩人就是《水滸傳》裡經常提起的“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兩人是兄弟,种師道為兄,种師中為弟。
如果單論軍事能力,种師道可以說是北宋的頂樑柱將領,連金國人也畏懼他。
當金軍第一次南下攻宋時,种師道的策略基本都是正確的,如果按照他的方略,北宋斷然不會亡國。但是,种師道卻被宋欽宗和主戰派扯了後退。
當時,种師道第一時間進京,並在判斷敵我差距後,向欽宗建議,宋軍應嚴防死守,不與金軍正面衝突,待金軍糧草吃完,往回撤時,再在黃河一線予以殲滅。
但是欽宗想速戰速決,主戰派的李綱也想速戰速決,他們都認為种師道太保守。最後欽宗就否決了种師道的意見,聽從了李綱的建議,半夜派軍偷襲,結果被擅長打野戰的金軍打了個慘敗。
事後,丟人丟大了的宋欽宗轉而議和,金軍在得到許諾後,便撤軍北上。种師道一直在等這個機會,他勸宋欽宗乘金兵渡黃河時襲擊,但欽宗這個時候又不敢出戰了,他在金軍渡過黃河後,便罷免了种師道的職務。在他看來,金兵已走,种師道也沒用了。
然而宋欽宗這邊剛冷落种師道,金軍那邊又起了么蛾子。由於金兵圍攻太原不退(另一路金軍),宋欽宗見戰事又起,於是就轉而主戰,將种師道官復原職,令他挑起大梁。
种師道一直認為,打野戰是不行的,金兵各個都像蘭博一樣,士氣太盛,宋軍必須要靠守取勝。因而他便建議,應集中兵馬,先設好河北防線,以防金兵再次渡過黃河。
但是,欽宗和主戰派又與先前一樣,都是記吃不記打的貨,主張窮追猛打,認為修防禦是示弱表現,一定要跟金軍打野戰。因而种師道就再次被朝野批判,被罵作是慫包。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种師道的弟弟种師中被迫率種家軍孤軍深入,與金軍尋求野戰。
其實在整個深入過程中,种師中和種家軍的表現非常好。种師中雖然也不主張野戰,但他也不畏懼野戰。
然而,其它幾路嘴巴硬,骨頭軟的宋軍卻拖了後腿。當時的宋軍普遍是沒開打前嚷嚷著要主動出擊,等到出擊之後又怕死,不敢前進。最後“小種經略相公”和種家軍就被這群豬隊友坑到溝裡去了。在山西壽陽被金軍團團包圍,全部英勇戰死。
种師中戰死後,种師道算是看清了主戰派的那幫嘴臉。他根據實際情況,力勸宋欽宗馬上西遷長安,依靠潼關天險躲避敵鋒。但是這一次他又被大臣們群噴,被罵作是畏敵。
結果,後來金軍的攻勢果然無法抵擋,宋軍輸得稀里嘩啦。宋欽宗看情況不對,就又罷了种師道的職務,同時還罷了李綱,派人向金國提出議和。种師道看到這種場景,再想到弟弟和種家軍的慘死,悲憤交加,沒多久就氣死了。
-
3 # 高分子複合雲材料
兩方面原因吧
宋朝軍事制度和之前的秦漢甚至隋唐都不一樣,簡單來說就是募兵制,這導致軍隊戰鬥力很受影響,這是其一
其二從單純軍事角度上來看,這個問題就複雜多了,對方是誰?是在布達崗2萬擊破遼國70萬的雄師,是女真民族橫掃天下起步階段的後續,以十幾萬西軍的能力,據守大城市還好說,拉出去野戰。。。只有被完全摧毀的命
-
4 # 鄜延路節度使李
並非种師道不堪一擊,而是宋朝瞎指揮太廢了。1125年金軍第一次伐宋時,只有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參與圍攻開封。完顏宗翰的金國西路軍不但在太原被絆住,而且又拒絕完顏宗望提出的隔斷西軍的部署,以至种師道率十萬西軍順利趕到開封,完顏宗望被動後撤到開封西北遠郊紮營寨。
姚平仲軍劫完顏宗望營寨被全殲一事,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彥、李梲為逼主戰派李綱、种師道議和而透露給奸細鄧珪所致。劫寨失敗以後,李綱、种師道被撤銷軍權。金兵復至開封城下,宋欽宗大恐,遣使說:“初不知其事,且將加罪其人。”。
完顏宗望再攻城時被西軍擊退,於是逼迫宋欽宗以割讓黃河以北給金國的代價停止進攻,臨走前派人入城辭行,並送來一封拜辭信,說是“非不欲詣闕廷展辭,少敘悃愊,以在軍中,不克如願,謹遣某某等充代辭使副,有些少禮物,具於別幅,謹奉書奏辭。”
完顏宗望退軍之時,种師道之弟种師中率領的西軍精銳秦鳳軍三萬人開到開封,种師道即命他率部尾隨金軍之後,俟其半渡而擊之,消滅其尚在南岸的一半以絕後患。李綱也建議用澶淵故事“護送”金軍出境,密告諸將有機會就縱兵追擊。宋欽宗也同意李綱表面上的建議,派軍十萬,緊緊“護送”。但吳敏、唐恪、耿南仲等派人在黃河邊上樹立大旗,嚴令軍隊不得繞過大旗趕金軍,否則一概處死。
以後种師道又提出亡羊補牢的辦法,建議集合大軍駐屯黃河兩岸,防止金軍再次渡河,預為下次“防秋”之計,金兵不耐熱,攻勢一般從秋天開始,春天結束。。宋欽宗准奏施行,不久又被吳敏、唐恪、耿南仲等大臣壓倒,認為萬一金軍不來這筆巨大的軍事費用會被浪費,拒絕採用种師道之言。种師道氣憤致疾,以至病死。李綱則被外調河北河東宣撫使,無所作為,最後被逐到江西。
靖康元年(1126年)初,金軍進逼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种師中奉詔率秦兵入援,未至而金軍退,乃以二萬士卒駐守滑州(今滑縣東)。二月,金軍攻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間(今屬河北)三鎮,被授為河北制置副使,率軍往援。時金軍左副元帥粘罕(漢名完顏宗翰)已抵澤州(今山西晉城),建議出其不意,自邢州(今河北邢臺)、相州(今河南安陽)出上黨(今山西長治),從側後襲擊,宋廷不允。
後奉命由井陘(今河北井陘北)進至平定軍(今山西平定東南),乘勝收復壽陽、榆次(今均屬山西)等地,還屯真定(今河北正定)。五月,粘罕自太原歸雲中(今山西大同)。知樞密院事許翰誤信金兵將退,強令种師中出師,解太原之圍。其軍至壽陽之石坑,遭金軍襲擊,五戰三勝,進抵榆次。因制置使姚古等失期會師,加上楊志等人逃亡,以致陷入金軍重圍,种師中身被四創,力戰而亡。
-
5 # 這個歷史很正
宋朝軍隊戰鬥力太弱了,打仗都是一敗再敗,即便是北宋前期也是如此,也更別提北宋的末期,當然決定因素還是皇帝瞎指揮給搞死的。
當然除了當時北宋軍隊薄弱不堪以外,當時的遼國軍隊也是不堪大用了,由此也給金國塑造了三年連滅遼、北宋兩國的一個傳奇或者說神話。
好了言歸正傳,當時北宋的頂樑柱將領就是種氏兄弟,也只有這支軍隊在當時還保持有一定的戰鬥力,(戰鬥力還不如西夏,所以對戰金國也還是不行的),而且當時的種氏兄弟判斷,應該據城而守。
但是北宋的皇帝急於速戰速決,而且當時朝廷的主戰派也積極認為應當主動出擊,結果呢夜襲大敗而歸。這下子皇帝慌了,開始派人去議和,而後金軍北上了。
沒過多久,金兵就派兵圍攻太原,然而宋朝的奇葩皇帝和奇葩大臣又都認為應當主動出擊,然而又是一次慘敗,而且這一場仗,种師中戰死。
此後种師道也算是看清了當時的朝局,在此勸諫應當主守,然而又被一頓嘲諷,种師道也看開了,被接觸兵權後沒過多久就病逝於洛陽,享年75歲。
种師道死的那一年是1126年,結果在第二年,也就是1127年,金兵打到了汴京(開封)城下,然後就是靖康之變,皇帝大臣和宗室女子都被押往北上,然後開始了他們的屈辱之路。
-
6 # 世界人文通史
北宋西軍是一支山地兵團,主力仍然是步兵,在面對以騎兵為主的金國軍隊時優勢並不大。西軍是北宋後期最為精銳的邊防軍,以种師道、种師中等人為代表人物。
公元1126年,女真金國攜滅遼之威大舉南下,宋徽宗棄城而逃,傳位給宋欽宗。北宋佈置在黃河沿岸的軍隊望風而潰,導致金軍長驅直入。遼國號稱擁兵百萬,都被金國滅了,連契丹後裔耶律大石也遠逃新疆,更何況是腐朽的宋王朝呢?
由於宋徽宗昏庸無能,寵信奸臣,朝廷腐敗加劇,再加上宋朝一貫的“重文輕武、強幹弱枝”,所以北宋末年各地軍隊戰鬥力急轉直下,其中河北與江南的軍馬更是久疏戰陣,遠遠比不了宋朝剛統一五代十國那會了,唯一還能與金國人作戰的就是常年與西夏作戰的北宋西軍。
史書記載,北宋西軍由4路正軍以及吐蕃兵、羌兵所構成,常年與西夏王朝党項騎兵作戰,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在宋哲宗、宋徽宗時期,西軍曾經大破西夏主力,攻陷橫山山脈,一度將西夏逼入亡國的邊緣。
就連奸臣童貫也說:將秦、晉銳師深入河隴,薄於蕭關古骨龍,可制夏人之死命也!其中,秦、晉銳師指的就是擅長於山地作戰的北宋西軍,他們的故鄉就是歷史上的秦國和晉國所在地。
面對金國南下的鐵騎,黃河兩岸的宋朝軍隊一觸即潰,果真應了那句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傳言。种師中、种師道、姚平仲等西軍將領被迫離開西北防線,東進中原與金國人作戰。
西軍原本就是一支山地戰兵團,進入中原後不熟悉中原地形,再加上北宋高層文官胡亂指揮,導致西軍在面對勇猛的女真騎兵時被打得措手不及。
往日在西北邊境對抗西夏的主場優勢發揮不出來不說,而且金國軍隊的戰鬥力還要遠遠強過由步兵、騎兵混搭而成的西夏軍隊。金國鐵騎長驅直入,其中左路金軍以3萬人的兵力攻陷河北27州。
太原是宋朝的西北重鎮之地,也是阻擋右路金軍南下的必經之路。為解太原之圍,西軍名將种師中率軍北上。可是,由於宋軍各路軍隊配合不力,相互推諉,逡巡不前,導致种師中的軍隊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直接面對金國大將完顏宗翰的主力部隊。
由於援軍遲遲不至,种師中與部分西軍陷入金軍重圍之中。在女真騎兵的輪番圍攻下,种師中力戰而死,宋軍終於潰敗。在種師中死後,宋軍士氣大落,號稱堅不可摧的太原城淪陷。
殘餘的西軍也在金國南下的過程中被分割殲滅,蕩然無存。就連勇猛的西軍也被金國人打散,其他軍隊更是不敢招惹金軍。公元1127年,金國攻破繁華的北宋首都汴京,俘虜宋徽宗、宋欽宗以及宮妃、女眷、宗室三千多人,併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難事件。
西軍的殘部只有很少一部分保留到了南宋時期,其中的代表將領就是吳階、吳璘兄弟。吳階是與岳飛齊名的名將,多次打退進攻川蜀的金國人,為南宋保全了川蜀之地。
-
7 # 廿二層雲
種家軍模式是宋君最喜歡的模式,但不一定是最適合西北戰爭變化。如西夏未反出宋國或可多支撐一下。
盲目吹捧或貶低“以文御武″都不客觀。“以文御武″的模式更適合防禦,清查空餉、整頓侵屯、整肅風紀甚至死防死守這些,文官更能發揮治理統籌能力。出城野戰還是交給武將更為適宜,血海中打滾,戰場中應變不是文官所長。
種家軍的敗亡主因還是宋朝國策失敗,非戰之過。
-
8 # 夢圓的金窩
靖康元年正月,大宋都城開封面臨著金軍二次南侵的威脅。朝堂之上如同往常一樣分成兩派爭吵不休,毫無頭緒。但是這些大宋的君臣們畢竟還有最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如何擊退圍攻東京汴梁城的數萬金軍?
雖然在得力大臣忙乎之下召集了不少的被權臣勸返的勤王大軍,但是歷史上第二次金軍進攻東京汴梁城的速度極為迅速。在很短的時間內搞定北宋首都東京汴梁城的城防,金軍入城時候大肆搶掠,攜二帝北狩,是為靖康之恥。這是中國古代漢族王朝當中,非常打擊民族自尊心的一次事件。
而在金軍進攻北宋之前,駐守陝甘地區的北宋西軍,一直防備著西夏的進攻。這支軍隊屬於北宋王朝少有的善戰之軍,多次和西夏交戰並獲得勝利。也曾經和金軍聯合進攻遼的戰役中也出境作戰,可惜在監軍童貫的帶領下一敗塗地。讓金軍看清了宋朝的虛弱和大宋軍隊的不堪,為金軍南下入侵北宋提供了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北宋西軍的戰鬥力,只是相對於北宋其他軍隊較好而已。
北宋西軍,因為駐紮在西夏邊境,需要常年面對西夏對北宋的侵略,所以在戰備訓練,和兵員調動和戰鬥力方面,對駐紮京城數量龐大的禁軍有著先天性的優勢。但就算如此,北宋的西軍在和西夏軍隊的戰鬥當中也時常遭遇失敗。西夏在當時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它的武器裝備一般般,軍隊著甲率相當低、和這樣的西夏部隊打,北宋的西軍經常依託城池堡壘防守反擊,在北宋皇帝或者是文官的影響之下,勝負參半。
北宋的西軍在面對和金軍的戰鬥當中驚訝的發現,金軍的著甲率在經過滅遼戰役以後很高。而且具有當時東北亞戰鬥力最強的具裝重騎兵部隊-鐵浮屠,這種騎兵在面對北宋以步兵為主力的軍隊時,取勝比較容易,而北宋軍隊除了據城固守以外,很難有其他的辦法,去剋制這支金軍的重騎兵部隊。所以北宋的西軍,面對金軍主力的時候,難以取勝是可以理解的。
北宋王朝揚文抑武的既定國策,撲滅了北宋軍事發展的星星之火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為了防止自己建立的王朝出現藩鎮割據的情況,透過各種巧妙的手段,將武將手中的兵權解除。運用文官去影響軍隊的使用,並給軍隊設定了各種各樣的障礙和約束。這樣的惡果就導致北宋幾乎所有的軍隊戰鬥力,在戰時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在北宋初年,這種問題還不是很明顯,時間久了以後,很多軍隊的武將本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對於軍隊的建設自發性的漠視。這種情況,在北宋幾乎沒有經歷過什麼戰爭的禁軍當中尤為明顯。
而北宋的西軍雖然距離京城較遠,受到政策的影響較小,但是這個北宋王朝開國以來就定下的規矩,毫無疑問也在無時無刻限制著北宋西軍的戰鬥力。如果和西夏軍隊作戰,北宋軍隊勝利以後的想要追擊,需要上報朝廷,朝廷說可以追,你才可以追。不然,你就是造反!但是如果等上報朝廷的文書一來一回,西夏的軍隊可能早就跑的沒影了。如果要是和西夏軍隊作戰失敗了,能夠僥倖活下來,就等著朝廷的欽差過來讓你坐牢吧!
這些約束無疑讓北宋的所有軍隊在作戰時縮手縮腳,作戰等陣圖,有事要請示。如果是一個缺乏進取心的將領,只要把自己的城池守好就行。如果你是一個銳意進取的將領,你還是需要把自己的城池守好,不要亂動。時間久了,再有才能的軍事將領,也會鬱鬱寡歡被北宋王朝的這些枷鎖磨去了所有的稜角。
積重難返的北宋王朝,朝令夕改的軍令,讓北宋西軍迷失了自我
北宋王朝經過了宋徽宗的多年統治,完成了奸臣當道,示弱於人,民怨沸騰等幾大王朝末日成就。宋徽宗在文學上的成就,讓後人歎為觀止。但他在統治王朝的表現上,已經不能用差這個詞語來形容了,是非常差!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當朝統治者的肆意妄為,直接導致了軍隊建設的鬆懈和混亂。在金軍入侵北宋,兵臨開封城下的時候,西軍奉命勤王。然而西軍第三代人種師道、种師中垂垂老矣,新近崛起的第四代人姚平仲、劉錫不堪重用。甚至還出現了折可求、苗傅、劉正彥這樣或降或叛的敗類,可以說北宋的西軍在隨著金軍入侵北宋的時候逐漸沒落,戰鬥力下降,管理鬆懈,缺乏有號召力的領軍人物。讓這支曾經戰功赫赫的英雄部隊,充滿了末日般的悲涼和苦澀。
金作為剛成立不久的王朝,正處於銳意進取的年代和心境
金朝在建立以後,不僅保持了對於遼朝軍事作戰的常勝記錄,對於宋軍的作戰也是相當順利。這是因為金作為一個成立還沒有幾年的新王朝,其統治者保持著銳意進取的心態,其軍隊也保持著最為強悍的戰鬥力和旺盛的戰鬥意志。甚至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樣的戰場謠言,流傳在宋遼兩國軍隊內部。可見金軍的戰場威懾力對於宋遼兩國的普通士兵心理壓力有多大!
而且這個王朝幾乎全民皆兵,保持著作為遊獵民族最為本質的內涵所在。再對比及對手北宋和遼,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王朝末期。國內都是奸臣當道,人民怨聲載道,失去人心和統治向心力。軍隊也管理鬆懈,不少將領也秉承“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樣的官場格言。兩相對比之下,高下立判,勝負已分。
其實這並不僅僅是北宋西軍面對金軍所出現的問題,也是當時幾乎所有的北宋正規軍都會出現的事情。一支軍隊失去了靈魂,沒有正確的領導,就算基層計程車兵再怎麼驍勇善戰,對於戰局也沒有多大影響的。而北宋西軍在北宋滅亡以後,他的傳承不僅沒有斷絕,反而繼續傳承了下去。
劉延慶子劉光世、劉仲武子劉錡、郭成子郭浩併為中興名將,种師中部將張俊、王淵部將韓世忠起於卒伍而成長為大將;還有吳玠、吳璘率領西軍殘部入蜀,最後也建立了綿延三世的四川吳氏將門。而這些北宋西軍的遺澤,在將領的正確領導之下,多次沉重打擊的金軍的囂張氣焰,並將南宋的國境線逐漸穩定了下來,與國(南宋)同休!
-
9 # zdwhly
西北軍十五萬讓北遼一萬多人打得大敗 不是金的對手太正常了 劉光世他爹不是也讓打死了 吳玠和劉琦大敗金軍 一是防守 二是當時金戰鬥力己下降不少
-
10 # 陶庵夢憶張宗子
懶得打字,簡單點說你要是能理解三國時期東吳為啥防守這麼牛逼,不管曹操還是劉備,來一個滅一個,進攻卻是被人800破十萬,大概就能理解這個問題了。在西北,當兵的不買命不行,父老鄉親,爹媽孩子都在後面了,從西北跑到開封去保衛一個傳說中的皇帝?呵呵,可沒多少人有這高尚覺悟。
-
11 # 十之一二1
种師中(1059年—1126年),河南洛陽人,世居住陝西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將。其祖父種世衡、伯父種諤、兄長种師道皆為北宋名將。种師中長於軍中,長期戍守西北邊疆。金兵入侵,他率兵進入京勤王,後奉命救援太原,因友軍失約未至,陷入重圍,力戰而亡。詔贈少師,諡曰莊愍。
人物生平
戍守西北
種(Chóng)師中的祖父是種家軍的建立者種世衡,種氏三代為將,所以种師中從小在軍中長大,從軍後他長期戍守在宋朝有西北邊疆,歷任環州(治今甘肅環縣)知州、秦州(治今甘肅天水)知州、邠州(治陝西彬縣)知州、慶陽府(治今甘肅慶陽)知府、秦州知州、侍衛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房州觀察使、奉寧軍承宣使等職務。
勤王東京
公元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2月,金軍分兩路大舉攻宋,東路直取東京,西路兵指太原。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初,金國由完顏宗望(斡離不)率領的東路軍渡過了黃河,長驅直入,進逼北宋的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朝廷一面起用李綱主持東京保衛戰,一面急令种師道率領西軍東下勤王,身為西軍大將种師中也奉詔率領秦鳳兵隨從哥哥入援東京。
西軍由姚平仲(姚古之子)率領步騎七千輕裝先行。种師中和熙河經略使姚古率領大軍隨後跟進。种師中、姚古的大部隊還沒有到東京,金兵就因為宋朝勤王軍越來越多而撤走了。金兵退走以後,种師中就率領二萬宋軍駐守在滑州(今河南省滑縣東)一帶。
救援太原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二月,金軍西路軍統帥完顏宗翰(粘罕)率軍圍攻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間(今屬河北)三鎮,北宋朝廷任命姚古為河北制置使,种師中為河北制置副使,命姚古率軍去救援太原,种師中率軍去救援中山、河間。
种師中率兵渡過黃河之後,發現完顏宗翰(粘罕)只留下副將圍困太原,他自己則率兵南下,已經抵達澤州(今山西晉城)了,种師中馬上上奏朝廷,建議出其不意,自邢(今河北邢臺)、相(今河南安陽)出上黨(今山西長治),從側後襲擊完顏宗翰(粘罕),但北宋朝廷認為他的建議不能取得成功而沒有答應。等完顏宗望(斡離不)率軍率師北還之後,种師中被迫撤軍。
完顏宗翰(粘罕)掃平了太原外圍州縣,以偏師先後奪取文水、西都谷、祁縣、太谷、盂縣,並擊敗了救援太原的宋軍地方部隊樊夔、施詵、高豐部。又用“鎖城法”構築重重工事將太原團團包圍,斷絕了城內外的聯絡。宋軍姚古所部雖然收復了隆德、威勝,卻沒有達到解太原之圍的目的。
為國捐軀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五月,北宋朝廷再次組織軍隊救援太原,种師中由河北井陘西進,另外兩員大將,姚平仲的養父姚古和張孝純的兒子張灝分別從長治和汾州北上,三軍互為犄角,共解太原之圍。
种師中率兵從河北井陘進入山西平定軍(今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復了壽陽(今山西壽陽)、榆次(今山西榆次),但由於姚古、張灝的部隊都沒有跟上來,失去策應的种師中為了避免孤軍深入,就率部屯駐在真定(今河北真定)。
而此時金軍統帥完顏宗翰(粘罕)正在雲中(今山西大同市)避暑,他讓士卒就近放牧。宋朝的諜報人員發現了這一情況,誤以為完顏宗翰(粘罕)準備撤軍,馬上止報了朝廷,樞密院知事許翰誤聽諜報而做出了金軍將要全線撤兵的判斷,多次催促种師中進兵,甚至責備他手握重兵卻逗留觀望。种師中接到命令之後,十分傷心,他說:“畏敵逗留不進是軍中大罪,我自小從軍,征戰多年,到老了還要擔這個罪名嗎?”於是种師中留下輜重糧草,連賞犒之物都沒帶,就帶領部隊輕裝出發。同時种師中寫信約定姚古、張灝兩軍分道俱進。
不久,种師中部的前鋒進抵距離太原二十里的石橋,中軍到達壽陽的石坑(今山西壽陽東南),大軍挺進十里許,部將黃友發現地形不利,立即將情況報告种師中,要求火速移軍,但种師中沒有采納這一建議。
繼續前行的宋軍遭到金兵主力的襲擊,种師中率領宋軍拼命死戰,取得了五戰三勝的戰果,苦苦前行,到了榆次,離太原只有百里的距離了,然而,懼敵怯戰的姚古部將焦安節慌報軍情,奏稱金軍主帥完顏宗翰(粘罕)已經趕到,致使姚古、張灝兩軍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約定與种師中部會師。
當种師中部被迫撤退到殺熊嶺(今山西壽陽西南)時,士兵已經飢餓難忍,疲憊不堪了,金兵探知种師中軍中情況之後,再次發動猛攻,軍糧短缺、士氣低落的宋軍再也頂不住了,右軍、前軍先後潰散,种師中率中軍死戰不退,從卯時戰到巳時,宋軍將士用神臂弓擊退了金兵,但因為犒賞之物沒有帶來,沒辦法為士兵發賞齎,拼死死戰計程車兵沒有拿到賞齎十分氣憤,不願意再作戰,四散逃去,种師中率領身邊剩下的一百餘將士繼續拼命死戰,最終种師中身中四處重傷,飲恨疆場。
种師中是宋軍名將,他戰敗身亡之後,宋軍各部計程車氣受到很大影響。种師中為國捐軀後,大臣劉韐上言朝廷,請加優贈,朝廷下詔贈少師,諡曰莊愍。
-
12 # 滾滾江水mzs
趙匡胤黃袍加身取代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經歷五十多年,期間各地節度使傭兵自重,不服從中央控制,“兵強馬壯者為天子”。
北宋建立後,趙匡胤吸取前代教訓,重文抑武,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將的兵權,軍隊兵權由皇帝直接控制,作戰方案在殿帥府早就制定好了,將領在戰場無法隨機應變指揮。戰事瞬息萬變,不敗才怪。
再者,西夏和契丹多是騎兵,機動性強,又不用後勤運送糧草。失去幽雲十六州後,北宋就失去了祁連山天然的馬場,也就失去了機動性最快,作戰能力最強的騎兵。步兵和騎兵交鋒,一直處於下風。於是就賠款,拿銀子換和平。
北宋建都開封汴梁,四周曠野,無險可守。只有靠招募大量軍隊才能守住國土。養軍隊需要大量財力。到宋仁宗時,國庫已經十分空虛。為了賦財,於是才有了王安石變法。
為了維持軍隊,也允許士兵做生意。
這樣的軍隊能發勝仗嗎?
也難怪种師道兄弟失敗了,所以金兵一直打到了汴梁,打開了都城,活捉了二帝。
-
13 # 燕趙節度使
呵呵,這個問題挺有意思。
來,啥也別說,先看看這段史料再說,管中窺豹吧,哈哈
【 陣前要賞賜,不給就不打仗的宋兵】
《宋史·卷三三五·列傳第九十四》兵飢甚。敵知之,悉眾攻,右軍潰而前軍亦奔。師中獨以麾下死戰,自卯至巳,士捽發神臂弓射退金兵,而賞繼不及,皆憤怨散去,所留者才百人。師中身被四創,力疾鬥死。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兵分兩路進攻太原和汴梁。
關中的名將种師中奉命率領西軍增援太原。西軍長途跋涉,在山西與金軍的連番大戰,在殺熊嶺(今山西壽陽西南)時,宋兵已經飢餓難忍,疲憊不堪了。
金兵的之後再次發動猛攻,飢腸轆轆宋軍無力再戰,大敗,西軍的右軍、前軍先後潰散。
种師中率中軍孤軍死戰不退,一直從卯時戰到巳時,殺退金兵的幾次進攻。當時宋軍裝備精良,用大殺器神臂弓殺得金兵沒脾氣。但因為犒賞之物沒有及時運來(廢話,打仗的時候,後面押送賞賜物品?),宋兵打贏了勝仗沒有拿到賞賜,因此感到紛紛不平,十分氣憤,於是拒絕再戰,四散逃去。
看到這裡,我簡直看呆了!
就算要賞賜,也不急於一時吧?
雖然說當兵吃餉,天經地義,但陣前要賞賜,也太無恥了吧。
等打到了太原在給賞賜不行嗎?打完了仗,种師中難道會虧待宋兵嗎?難道不會給宋兵請賞嗎?
宋軍這種行為簡直比僱傭兵還可恥!
這宋兵真是奇葩啊,在大戰之時,居然因為沒有及時給賞賜而潰散……
就這還是精銳西軍!可想而知別的部隊了!
种師中率領身邊剩下的一百餘將士繼續死戰,最終被金兵所殺,全軍覆沒。
無語了……
宋兵不僅戰鬥力孱弱,而且沒有什麼鬥志,更不知自己為何而戰。不是保家衛國,而是為了賞賜!
呵呵。
什麼樣的軍隊是什麼樣的將領教育出來的,什麼樣的將領是什麼樣的朝廷教育出來的。
陋宋滅亡,活該!
-
14 # 雪刀寶弓車
金軍對三千破遼軍十萬,以二萬破遼軍七十萬,故女真過萬不可敵。此戰金軍三萬,西軍部分將領輕敵,姚平仲輕敵襲營引發大敗。
回覆列表
北宋西軍也就能打得過西夏,面對比西夏党項更彪悍的女真人,面對比鐵鷂子更牛逼的鐵浮屠、柺子馬,西軍一敗塗地,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