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照食說

    汕頭是個美食之都

    來汕頭旅遊的很多人都是衝著潮汕的特色美食來的…………

    汕頭的美食真的多到一時半會兒說不完

    有人說:“汕頭是本年度最想去的美食城市第一名。”

    廣場老牌豆花甜湯

    非週末的中午來時已是大桶見底,難以想象節假日一天要賣多少?不想承認這是本地人第一次吃廣場豆花…… 大大的推車,一邊賣豆花一邊賣甜湯,木桶一開豆香味四溢,胃口不佳地嗅了下,竟然開始餓了!妹子伸長了手去舀豆花,最後再手腳麻利地撒上糖粉和豆粉。

    顏色焦黃的豆花,不及印象裡馬路邊的小推車那白白軟嫩的模樣,除了偏甜,口感紮實又不會太乾,真的吼吼吃啊啊~

    同益老牌粿汁

    這是第一天來晚了已在收鋪的一家,點評網上好評連連,位置也很好找,所以第三天依舊步伐至此,只為那口粿角。

    透過店裡的房間正好看到阿姨做粿角的祖傳步驟:將大米磨好的漿放在鍋裡蒸,然後晾在店裡,晾乾的再剪成三角狀。

    看阿叔一氣呵成地切肉、撒蔥花蒜頭朥,再淋上一勺滷汁,一碗香噴噴的粿汁真心誘人~

    而配菜差不多都是那些:豬腸.豬皮.腐皮.滷蛋.苦瓜.豆乾.五花肉blabla~ 吃一口粿角,果然彈韌有嚼頭,料也多,不錯不錯~

    老牌 炒粿 蠔烙

    鋪面小而簡陋,走近時阿叔悠哉地問道:“來盤蠔烙還是糕粿?” “蠔烙~~”

    鏘鏘鏘鏘,鐵勺就著鐵碗攪拌著蠔仔和漿,滋啦地倒入平底鍋烙成餅狀。濾油後起鍋,攝影小分組大概拍了個5分鐘後,被實在的阿伯說了句“好吃才重要,不好吃拍了也沒用”。

    動筷,不到1分鐘已光碟。蠔不大卻份量足,雖拍久皮仍酥,蘸點魚露提了鮮味,嘖嘖嘖,難道是餓了?那味道真想再來一盤!(¯﹃¯)。。

    杉排福平坊 杏仁茶 芝麻茶

    做好功課來的還怕喝不到正宗的?當吞下一口半混合狀態的黑加白時,才明瞭以前吃過的全~都~是~浮~雲~

    滑而濃稠又不會膩,杏仁和芝麻的香氣讓人意猶未盡~~ 本來準備一碗兩人共分享的,結果差點自己喝個精光。

    五顆牛肉丸,金鳳壇的地標性建築~ 在馬路邊找到丹喜麵包,從隔壁巷子進去,就是金興苑小食街了。

    老牌 水粿 凍草粿

    原先是小推車,創文後搬進不遠處的小店,從讀書時代就開始吃,水粿和凍草粿一直都挺喜歡~

    將磨好的米漿倒入小茶杯裡去蒸熟的步驟,當然只能是老兩口在家先做好的。待到要吃時再鋪上菜脯粒,淋上麥芽糖漿~

    軟軟糯糯的小圓狀,有了菜脯脆的口感和漿的粘稠甜味,好好吃,這是時不時都會懷念的味道~

    還有草粿草做的凍草粿(這句不是繞口令),連裡面的果肉都是冰冰涼的凍牙齒,不會太甘不會太甜~

    摩羅街鱟粿豬腸脹糯米

    連老牌小店都在做互推式營銷,對就是這兩家~ 去時剛好遇上左邊店在收攤,點好了去右邊店吃。

    淋了甜汁的豬腸脹糯米口感軟糯無腥味,蘸桔油吃也不會太膩。但畢竟吃得少,沒有對比。

    達濠豐記小食店

    嚼顆韭菜粿後可以再來碗西洋菜湯潤潤喉~

    鱟粿 無米粿 果汁冰

    至於鱟粿嘛,個人還是偏愛這家,一般別處都是浸在油裡要吃時再撈起,而這家則多了另一種做法——再去油煎下。用筷子分開粿肉,煎的做法使得外皮變得焦脆,而內裡又軟嫩依舊,嘖嘖嘖口感豐富醬料也不錯~

    無米粿也是煎了下,所以偏油了點點,蘸下鹹甜鹹甜的汕頭辣椒醬,不錯吃~

    老福合溝無米粿·甜湯

    透過摩羅街轉角韓堤路的這一家,雖然做好心理準備還是決定來試試五果湯。

    明檔式“廚房”,燈箱上也是各式各樣粿來粿去的圖片,輸在並沒有順便明碼標價,點餐檯的阿姨態度也是麻麻地,贏在種類豐富選擇較多。圍觀了一下猶豫不定,身為汕頭人但是頭次來,好在守住了嘴沒貪吃~

    點了份糕燒番薯芋頭,五果湯+蓮子湯。白木耳口感清脆但湯水有股無法接受的古早味,搭姆罷去。其他難吃不至於,好吃談不上。

    趁著日落前,如果你想取景,不妨走一圈烏橋島。一眼望不盡的長廊,漂泊的船隻,一排排老屋置於巷旁……幸運的話,在長廊盡頭還能拍到唯美落日~

    老牌普寧豆乾

    新橋頭的這家普寧豆乾一直沒試過,結果來時發現遷移到洄瀾橋下了,去了還是沒開,估計營業時間在晚上。

    二馬路普寧豆乾

    而以前經常吃的那攤擺在二馬路公廁不遠處,我學生時代時是對老父子在經營,支起爐灶架起鍋,虛煙縹緲下浮起一顆顆酥脆的金黃色豆腐…… 說再多還是沒開,放張舊圖!不確定營業時間,最好晚上再來吧。

    正五凍品

    平時沒事就會過來吃個夜宵,這裡的常客一枚~ 阿叔阿姨十分親切,小店也開了10多年之久。

    濃郁的辣湯水是這家粿條的特色之一,有時會偏鹹一點。粿條很細嫩爽口,辣度也是普通的潮汕辣椒,也有清湯可選~

    潮汕小食 國平春捲

    走中山西要拐入去小公園的路,就可以遇到這家容易被錯過的店。

    木板上放著濾油晾乾的春捲朥餃,拍個不停時被前來買食的“海生兄”吸引,啊~兒時便看他小品長大的本土明星,顧著合照,回過頭來小夥伴已經手拎兩個在啃著了。

    據他口述:春捲皮很薄脆,不會太油,內餡的組合很潮汕,包有綠豆香菇肉等,餃子也酥脆,餡料接近,微微鹹辣。

    雨傘街老牌牛肉店

    去小公園亭的路上繞進巷內尋找這家百年老店,門面看起來自帶淡雅濾鏡(恕我圖片修得明亮~)。

    不衝其他,就奔著招牌寫的手打牛肉丸,一人來2粒,30銀一碗煮起來~ 阿姨一邊煮一邊問:你們是(zhang)汕(de)大(hen)來(nian)的(qing)吧? 額~不是,我們只是比較好食!

    不一會時間10粒丸上桌,筷子也不用直接上牙籤,怎麼說,吃起來豬肉味更甚,老牌吃個情懷,飲口熱湯繼續出發~

    路邊遇到的,糖蔥薄餅流傳的年份可就久了,潮汕的最小吃~ 以前常常都能聽到騎著單車穿梭大街小巷的吆喝。怕甜,拍完就走~

    經過一番新修繕後的中山紀念亭,近來前往逛逛拍拍的人真叫絡繹不絕~

    老王牌炒糕粿

    新裝修的模樣還以為誤入新店,看到坐鎮的老人家就淡定了,誠邀阿伯掌勺抓拍幾張,結果阿伯手持老古董就上陣,說下鴨蛋+其他都別下才是傳統老味道。

    店裡僅剩的舊物是牆上掛著的泛黃報紙,老人年輕時的模樣,一個行業一干就是50多年,一圖足以瞭然。

    說回正題,這跟腸粉一個道理,總有一些小吃,叫做你兒時吃過的才叫好吃~ 口感軟嫩,半鹹半甜。

    砂莊老熟地

    從糕粿出來右轉幾步路,就能看到老熟地。

    復古的鋪面,深木色的框框條條,規整的毛筆字掛畫記著各種功效,結果沒人點熟地水。

    因為都吃撐了,一人來杯消食的藥桔水,酸酸甘甘,繼續戰鬥!

    小公園蛋撻

    從小小格的門面望進去有個大大的烤箱,選擇較多且價格公開貼於牆上。

    以前也專門來過這邊吃蛋撻,但並沒有留下好印象,然而這次再來,新鮮出爐的熱氣騰騰,那味道讓人有些小驚喜,嗯,比記憶中的好吃,價效比也高~ 吃完暗自慶幸有再二刷,沒有加固不好的舊印象~

    接下來,小公園往百貨大樓方向直走,就是下面這兩家。

    安平腸粉 皮蛋粥

    無法細數在老市區走著走著會遇上多少腸粉店,甚至感覺都可以出一帖腸粉合集了。但有一種愛叫做帶隊人的硬愛,硬愛帶我們擼一條他童年回憶的腸粉~ 看搬遷後的大紅招牌上的年份算著也有27年。

    相機無法穩妥抓拍住阿姐行雲流水的舉動,這套“功夫”在汕頭真是隨處可見,兩字,麻利!

    吃條腸粉得配個鐵茶杯,這是我的兒時回憶~

    肥姐海鮮大排檔

    被同行小夥伴們力推的大排檔,給明碼標價好評!粗略看下門面以為也就這樣,點完菜到後面就坐才發現另是一番熱鬧場面(此處應該有圖可是並沒有)。

    在眼花繚亂的魚類殼類下選擇困難症發作,算了,還是釋放自己的天性吧,“老闆,要醃血蛤和醃膏蟹”~

    血蛤還行就是肉小,點的炒豆苗和豆腐湯麻麻地。

    讓我驚豔的是醃膏蟹,冷藏後還夾雜著很細碎的冰渣的口感,要趁早吃掉,不然越久醃越鹹~ 和著那鮮甜的蟹膏入嘴,來~啊~(潮汕)毒藥啊~ 反正我~有大把胃藥~

    還可以前往西堤路的31~35號看看百年騎樓,經過修繕還原了原本的典雅模樣,據說晚上來燈光更美。

    以汕頭開埠之年“1860年”命名的粵東首個文化創意園,將現代和懷舊完美結合~ 有來汕頭的話,不要錯過這裡!

    最後逛一圈西堤公園,別具一格的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公園的地面有著一幅巨型的汕頭老城區地圖,此處應有圖,但還是希望你們能自己去拍一拍看一看~

  • 2 # 吃貨羽沫旅行記

    說的家鄉的風味小吃,我來說說吧,對於我們來說,當地的特色美食總能讓我們忘乎所以、流連忘返,我的家鄉是山西晉中地區,我們也在之前的影片裡面做過家鄉的特色美食!

    那麼要說山西的美食還是麵食,第一款介紹不爛子,也叫谷壘!他的做法一般是將蔬菜啊,比如說土豆茄子豆角等拌入麵粉攪拌均勻後上蒸籠蒸熟。然後翻炒,就像炒菜一樣把他去炒好。接下來就可以吃了,如果拌一點,紅西紅柿醬就更好了。我這邊說的是西紅柿醬,是我們這邊自己灌的那種,不是市場上賣的那種西紅柿醬哦。

    味道很好的西紅柿醬拌上之後更好吃,然後它的耐餓程度特別的強,就是實在特別實在!

    還有一種就叫旦旦面,他和四川的擔擔麵是不一樣的,這個旦旦面呢?特別粗,不像四川的那麼細。味道呢其實炒出來的特別的特別的好吃,以前的我們都是可以當主食吃的。而前期縣城裡面賣這種特別多,也算是主流的麵食一種。但是她跟家常的還不一樣,因為家裡面從來不吃這個東西。

    說完旦旦面呢,還有一種就叫做面魚兒,它的形狀倒有人說像蟲子,是用蕎麥麵做的。也是非常耐熱的一種,當然了,這種一般的在家裡面不會當主食吃,是會涼拌或者是炒著吃。

    還有一種就是炒灌腸,像這些城裡的小攤裡面最常見,人們吃的最多的也就是這三種!

    這是粉託,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的,反正我在祁縣見到的,也吃了一下,味道好好吃,很有口感。

    說到下一款美食,就是賈令燻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薰香沁脾,餘味悠長!在山西祁縣人眼中,平遙牛肉跟賈令燻肉其實是一個級別的,聽說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很牛吧!

    還有一種餅類食物,叫耐咬咬!一種特別容易飽的食物,三個餅不飽,你來找我!

    托葉兒,山西平遙祁縣一帶會這樣叫,其他地區有叫蘸片子,還有蘸尖尖!他是用蔬菜然後用面裹起來,放到鍋裡煮著,然後最後成蘸料吃,打這個料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到我們會站那個自制的西紅柿醬!美味

    碗託,其實我現在給大家看的這個是炒的碗坨兒,一般的人家是涼拌的,味道特別好吃,這個我就先不介紹了,以後我會專門去平遙一趟,給大家做很正宗的那種碗託!

    剩下這個呢,就是油膏,它是一種油炸食品,它有紅豆,白糖,還有其他的!紅豆的還好點,白糖的一口可以讓你甜到心裡!外酥裡嫩,特別棒!

  • 3 # 斌格謙

    雲南特色小吃

    1、過橋米線過橋米線,是雲南著名的風味小吃。過橋米線主要以湯、肉片、米線再加作料做成。湯用肥雞、豬筒子骨等熬製以清澈透亮為佳,將雞脯、豬裡脊、肝、腰花、鮮魚等切成薄片,擺入小碟,米線則以細白、有韌性者為好;同時備有豌豆尖、黃芽韭菜、嫩菠菜等。

    2、野生菌

    野生菌是雲南省特有的野生食用菌,生長在海拔2000--4000米,地形地貌複雜的立體氣候地,雲南野生食用菌種類佔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為了避免菌類中毒,常重油烹飪,將菌類毒素透過大火油炸逼出,油脂的香氣也融入菌內,帶味蕾迴歸森林。

    3、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又稱雲腿,是我國特產“三腿”之一,早在60多年前就遠銷香港、新加坡等地,在中外享有盛譽。《宣威縣誌稿》載:“宣腿著名天下,氣候使然”,因宣威縣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使得雲腿肉質紅白鮮豔,具有獨特的風味和香氣,且便於長期儲存。

    4、昆蟲宴

    雲南十八怪,三個蚊子一盤菜,有形容蚊子巨大的誇張成分,不過也能從中看出雲南人對於食用昆蟲的熱衷。說到吃蟲,雲南人可謂高手,螞蟻蛋、竹蟲、蠍子、蜈蚣、蜂蛹、蜻蜓……吃的物件千奇百怪,多數只需小火慢慢炸過,便是一道道噴香的下酒菜。你敢吃麼?

    5、竹筒飯

    將優質糯米裝入新鮮竹節,放入火塘用文火將鍋內水煮幹,將竹筒敲開,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香竹糯米飯,口感柔軟細膩,外表還裹著一層白色的竹瓤,外觀如揉搓出來的圓形面柱一般,用手握時不會沾手,米飯吃起來不僅具有竹子的清香味,還具有烘烤食物的香味,兩種香味的完美結合,令人垂涎。傣家人外出時常會攜帶竹筒飯,也常用它來招待貴客。

    6、雞絲涼卷粉

    雞絲涼卷粉軟糯、滑爽,鹹鮮帶酸甜微麻辣,久吃不膩,味雋美且長久。此小吃多於夏季流行,炎熱午後來一碗,酸爽之感湧遍全身。

    7、曲靖蒸餌絲要說曲靖的蒸餌絲,時間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當時在曲靖市學院街口有一家餐館,雖然門面不大,但因該店供應的主要小吃品種蒸餌絲製作精細,風味獨特,每天都引得顧客盈門,幾年間便聲名大振。專門熬製的醬油和精心炒制的肉醬,與蒸好的餌絲伴在一起吃,再喝上一小碗撒了蔥花的筒子骨湯,那才叫回味無窮哩!

    未完待續~

  • 4 # 白天不懂黑夜的黑48867507

    熱的麵皮(雖然有的叫涼皮,但這是另一種吃法)一大早起來吃一碗,再加一碗花生稀飯,真是比吃那些山珍海味還好吃。真正的麵皮,只有在陝西本地的老店裡才是真正的好吃。

  • 5 # 要長到一米六五

    粉漿飯

    粉漿飯,河南安陽著名的漢族小吃,用綠豆製作粉皮粉條後的餘汁,加小米、黃豆、花生米、白菜、豬油熬製,再加香油、香菜,食之有一股獨特的酸、香、甜、綿的味道。是安陽老城一帶人們非常喜愛的傳統飯食。粉漿飯是老百姓自己的安陽三大寶之一。姥姥經常做給我吃

    道口燒雞

    道口燒雞是漢族傳統名菜之一,由河南省安陽市滑縣道口鎮"義興張"世家燒雞店所制,是我國著名的特產。 道口燒雞與北京烤鴨、金華火腿齊名,被譽為"天下第一雞"。

    用多種名貴中藥,輔之陳年老湯,其成品燒雞色澤鮮豔,形如元寶,口銜瑞蚨。極具食療和保健功能。創業於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開始製作不得法,生意並不興隆,後從清宮御膳房的御廚那裡求得製作燒雞秘方,做出的雞十分香美。道口燒雞的製作技藝歷代相傳,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1981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特優產品。豫北滑縣道口鎮,素有"燒雞之鄉"的稱號。"義興張"的道口燒雞,像金華火腿、高郵鴨蛋、北京烤鴨一樣,在全國食品中獨佔鰲頭,並且譽滿神州,名揚海外。

    信陽毛尖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產。由信陽茶農創制於民國初年。主要產地在信陽市和新縣,商城縣及境內大別山一帶。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營養價值。信陽毛尖品牌多年位居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3位。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臺同獲金質獎,1990年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 。信陽毛尖被譽為"綠茶之王"

    燴麵

    燴麵,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河南傳統美食,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麵是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麵條的麵食。湯好麵筋,營養高。有羊肉燴麵、三鮮燴麵、五鮮燴麵等多種型別。

    燴麵的精華全在於湯,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開,露出中間的骨髓)一起煮五個小時以上,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藥,骨頭油都熬出來了,煲出來的湯白白亮亮,猶如牛乳一樣,所以又有人叫白湯。下面時,鍋內放原汁肉湯,將面拉成薄條入鍋,輔料以海帶絲、豆腐絲、粉條、香菜、鵪鶉蛋、海參、魷魚等,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燴麵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

    好好吃一頓吧

  • 6 # 一隻懶貓愛吃魚

    謝邀。武漢的小吃很多,著名的小吃有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四季美的湯包、蔡林記的熱乾麵、順香居的燒梅、福慶和的牛肉豆絲、糯米包油條、小桃園的煨湯、田啟恆的糊湯粉、謝榮德的面窩等等。其中又以老通城、小桃園、蔡林記、四季美合稱武漢“四大名小吃”,曾經的風光無限,讓很多“老武漢”如數家珍。著名的美食街區有武昌戶部巷、黃陂好吃街、漢口吉慶街等。

    詩讚曰:

    漢皇風光最繁華,十里囂塵百萬家。不是文人才筆大,焉能寫盡各生涯。

      

    芝麻饊子叫淒涼,黃陂街邊賣小吃。水餃湯圓豬血擔,夜深還有滿街梆。

     

    小家婦女學豪門,睡到晨時醒夢魂。且慢梳頭先過早,餈粑油餃一齊吞。 

    吃新食品較常添,葷素相參價亦廉。麻雀頭酥鵝頸軟,豆黃餅肥藕魚圓。

  • 7 # 巴山夜雨涮鍋

    其中,火鍋是最著名的。原先只是一種小吃,是川江的碼頭工人們,又冷又累又溼,弄不到什麼好東西,於是搞一些牛雜碎,還有蔬菜什麼的,放在麻辣鍋裡面煮熟了,既好吃,又補充熱量驅寒。因為不可能每人生火,所以小販準備的大盆,隔開若干個格子,每個食客買了肉和菜,認準一個格子放進去燙。

    後來,火鍋逐漸從小吃變成了大餐。火鍋的地位,則分流為麻辣燙(串串)。也是重慶發明,然後卻在成都流行開來,並推廣到全國。

    另外,還有很多規模較小,而名氣較大的小吃,有的漸漸衰落了。比如川北涼粉,是在上清寺轉盤的名小吃,後來隨著拆遷,加上商標被南充的搶先註冊,於是只好改名川東涼粉,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還有上清寺的九園包子,在21世紀頭幾年還在,但現在隨著上清寺改建,搬遷到了解放碑。恐怕也難恢復昔日的盛況了。

    不過重慶最出色的小吃,我認為還是小面。重慶小面主要是調料非常之多,又香又鮮,想起來就流口水。

    我本身也是比較愛吃麵食了,西北的拉麵,河南的燴麵,日本拉麵,韓國冷麵,我都愛吃。但吃來吃去,最喜歡的還是重慶小面。當然除了小面,重慶還有很多面,比如肥腸面,牛肉麵,豌雜麵,鋪蓋面。但最喜歡的,依然是小面。

    可惜在北京很難吃到正宗的重慶小面,畢竟對於北方人來說,可能有些太辣了,北方氣候乾燥也未必適宜。總之,北京的什麼成都小吃、重慶小吃、重慶小面,味道都很重慶本地的隨便一個街頭攤子不一樣。

  • 8 # 快樂小豬33056928

    北京小吃三不粘

    北京小吃芥末墩

    北京小吃麻豆腐

    北京小吃薑汁排叉

  • 9 # 康婷婷婷

    四川自貢現在最火的就是譚八爺冷吃系列 雖然也有很多其它各種冷吃,但是口味都不如譚八 招牌牛肉!銷魂兔腿美味雞尖新品火鍋酸辣粉冷吃兔還有好幾種 我只發了這幾個熱銷品

    有人肯定又要說我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我想說自己的東西我都不好意思推薦那我還賣什麼!好東西才會與人分享,我想把我們四川的美食介紹給全國各地的朋友認識,不僅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也可以把我們的產品推銷出去!何樂而不為!

  • 10 # 紅仁聚會室

    我家是東北的,特色小吃估計都在菜桌上,如殺豬菜,地三鮮,鍋包肉,亂燉,哈爾濱紅腸等等吧,有時間大夥可以去東北嚐嚐正宗的特色,肯定物有所值

  • 11 # 尋味老王

    你家鄉有哪些特色小吃,是你現在想吃又很難吃到的?

    我先來,作為一名資深吃貨,我有話說!

    我的家鄉是在江西九江都昌,那邊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美食也非常的多,沒有人不喜歡家鄉的美食,現在出門在外,除非回家過年才能吃到一點家裡面的菜,有的時候在外面真的是想念家鄉那一口

    蘇東坡還在都昌南山上題詩一首呢! 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臺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住,春風吹來碧桃花。 那邊還有著名的老爺廟

    身在都市,無論是食材還是製作方法都沒有農村好,可以這樣說! 家裡嗎就算是菜地裡簡單的青菜,拔幾顆回家,切點蒜泥,菜籽油一炒就很好吃了,原生態無汙染,在這樣的環境下什麼食材都是好的!

    來講講讓人難忘的菜和小吃! 都昌米餃,也叫包心粑,裡面有餡兒的,但不知道是什麼粉做的。 豆參煮魚頭,都昌特有的一種豆製品,用來燒鄱陽湖的鱅魚,美味至極, 還有鄱陽湖銀魚乾,在老家村宴上吃的用銀魚乾做的湯,鮮美無比,還有好多好多 現在是很難吃到了!

  • 12 # 阿森美食丶

    (漏魚)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這道小吃;小時候經常能吃飯,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找不到它的影子了。

    漏魚:我們這又叫漏蝌蚪,因為漏出來的形狀入蝌蚪一樣所以老一輩人都這麼叫。也是我們這的一道特色小吃;

    它是用紅薯粉加入水中熬煮,然後要不停的攪拌,直至變成投名狀的漿糊為止,然後倒入漏勺中,下面放一盆涼水,然後漏出來的粉在水中冷卻。然後撈出,然後澆入:油潑辣子、蒜蓉、醋、蔥花、黃瓜絲等、調好的汁,就可以吃了。

    入口爽滑鮮美,入口就滋溜一下滑入腹中,是夏天的一道解暑美食。

    現在偶爾也能吃到,但是總管覺沒有小時候的好吃,可能是少了當初的那種情懷。

  • 13 # 使用者5931618962

    作為吃貨的我來回答這問題最合適不過了,我家在湖北,當地小吃最出名的當然是熱乾麵了,濃濃的芝麻醬香,飽滿的麵條,是我的最愛,還有豆皮子,這個可以炒著吃,也可以煮著吃,油餅,這東西就是麵糰裡面包上肉沫,或菜沫,放在油鍋裡炸,非常好吃。糰子,還有牛肉湯麵,豆腐圓子,現在長大了,長年在外地,每年回家都會特意去吃這些小吃!歡迎看到的朋友去我家鄉品嚐!

  • 14 # 枕前聲

    其實每次看到關於各地特色美食的文章和問題我都感覺做一個華人是這輩子最幸運的事。雖說我不算是個正宗吃貨,但對於美食我是毫無抵抗力的。

    我的家長是石家莊的正定縣。正定是個縣城所以外界可能不瞭解它,但是說起特色美食的話全國哪個地方還沒有幾樣拿得出手的呢?

    一、馬家滷雞。馬家雞始創於清朝初是回民特色的美食,同治八年因戰亂遷正定。馬家雞不是燒雞所以它跟著名的道口燒雞、符離集燒雞等口味有所不同。現在因為一直堅持手工作坊式生產所以規模並不大,大家從淘寶等渠道也可以買到密封包裝的產品但想要品嚐最正宗味道建議去正定本地。

    二、正定崩肝。崩肝的起源在唐朝,崩可以說是它的做法,肝是牛肝。它的做法挺獨特的,小時候第一次吃的時候實在接受不了那個味道,後來慢慢喜歡上了。由於做法的原因導致它的口感很有嚼頭,越嚼越香!真是吃了第一口就停不下來,再配上饅頭簡直可以吃到撐!同樣也可以再網上購買到密封包裝產品,開袋即食很方便。如圖所示。

    三、正定八大碗。在正定,“八個碟子八個碗”是犒勞賓朋好友和優秀工人風俗,婚宴的重頭戲也是它!聽名字就知道八大碗是有八份不同的菜。八大碗其實是蒸菜蒸肉四葷四素做法極為繁瑣,只有經驗老道的師傅才能掌握好時間和火候蒸出香而不膩的蒸碗,每逢參加婚宴和過年走親戚最期待的就是最後上八大碗的時候了。據說網上也同樣有密封的八大碗開啟直接蒸就能吃,不過味道絕對不如宴桌上的。

    除了以上很經典的美食外還有其他一些美食和小吃也很經典都是很讓人回味的。

    真定郝家排骨

    熱切丸子

    缸爐燒餅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吃,其中有的是當地特產也有些外來引進的。說起家鄉情愫最能引人回憶的除了家鄉的人就是家鄉的美食了。現在雖然是網路時代但是身在外地總是找不到家的感覺,將特產做成密封和禮盒總是少了點說不出的東西。

  • 15 # 深沉的泡麵

    以前小時候特別饞,家裡姊妹太多,每次吃飯都覺得不夠吃的,什麼都要嘗一嘗,地裡種的茄子豆角黃瓜西紅柿都是美味的零食啊,還有地裡長的那些小野果子現在吃的什麼山珍海味都吃不到當時那種滿足感了呵呵

  • 16 # 今夜星光燦爛

    我的家鄉在陝西省武功縣長寧鎮,這裡有好多特色小吃,花樣繁多,有肉夾饃、長饃加菜、電烤餅、田家小籠包子、張家醪糟、孔尹甑糕等。

    在長寧鎮小吃中最出名的要數涼皮了,現在無論天南海北的長寧河道人,只要在長寧鎮十字下車,都不忘回家捎點長寧涼皮,在長寧南十字吃一碗豆腐腦,順便揪著麻花或者剛剛炸出來的油餅,飯量好的還不忘喝一碗豆麵糊塗,別提多舒服了。

    如果你想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攪團,在武功縣縣城就可以買到,附近的旅遊景點馬嵬驛、姜嫄水鄉都可以吃得到。

  • 17 # 關中阿會帶你喋美食

    我的家鄉武功千年古鎮中華農都農耕文化發祥地!武功特色旗花面,武功當地每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做,《用來待客》武功話,旗花面是特色,武功盛產小麥,特色旗花面湯,煎,旺,酸,香,旗花面有歷史的文化美食,從宮廷傳入武功當地至今一直流傳著,用當地菜油,糧食醋,吃待色去當地吧!農耕文化美食,鉿鉻面,麻花,鍋盔饃,甑糕,插酥,涼皮,攪團等等!

  • 18 # 黑龍茶

    謝謝邀請,我老家是湖北十堰那邊的,一說到吃的,都好就沒回老家啦,雖然很久沒吃到了,但一想到家鄉特色吃的,心裡感覺又餓了我們那裡過早時最喜歡的的就是我們那裡的小格格__它是下面是土豆,上面是粉蒸排骨,一起蒸的很好吃當然說到著我們這兒最出名的就是竹溪蒸盆了:“蒸盆的食材包括:豬蹄膀、老母雞、土雞蛋、野山藥、高山洋芋、竹筍乾、紅蘿蔔、蒜苗、花椒、幹辣椒、青菜葉、土豆、鮮香菇、蔥薑蒜等共十八種食材。” 等做出來的,它能滿足多種不同口味人群的需求,特別好吃,希望大家有機會去到我們十堰竹溪一定要點一點這道菜

  • 19 # 同創未來0312

    我是保定人吃的最多的當屬驢肉火燒,在保定大街小巷都隨處可見賣驢肉火燒的,我覺得這個最實惠,味道也好。還有一種就是牛肉罩餅了,這個是清真系列的,只要是清真飯館都有這個罩餅,1兩2兩,就是點一份1兩牛肉,2兩餅的。2兩半斤,就是二兩牛肉,半斤餅的。肉在前,餅在後,不能說反了。還有產罩,呵呵這個只有保定人才知道什麼意思,就是不要肉只要餅,吃的就是這個味兒。

    因為保定離著北京和天津也很近,經常去那邊,對北京的滷煮火燒和炒肝,天津的鍋巴菜也是情有獨鍾的。

  • 20 # 霞浦特產SeaFood

    灘塗萬頃,八閩海鮮出霞浦

    霞浦是個很獨特的存在。

    山河湖海的獨特環境,讓她美得超凡脫俗

    也造就了在她這,

    吃得了山珍尋得到海味,

    品得了香茶聞得到果香。

    論天下美食,

    怎麼可以沒有霞浦的味道

    福建省霞浦縣,是“中國海帶之鄉”、“中國紫菜之鄉”,素有“八閩海鮮出霞浦”的美譽。無論是哪個時節來都有豐盛的海鮮大餐等著你。當地有這樣的歌謠“正月蝦姑剛赤梁,二月沙蛤滿沙場。三月土蜞四月鱫,五月章魚大腳腿。六月劍蟶大腹肚,七月海鱟真好吃。八月潭條會跳舞,九月岐吉十月蠣。十一月青鱘目周凸,十二月鮑魚肥嘟嘟。”

    清蒸大黃魚

    炒米粉

    地瓜杯

    地瓜扣

    光餅

    海蠣餅

    糊湯

    劍蟶

    苦螺

    米餃

    閩南糊

    清湯麵

    鼠曲餈

    烏米飯

    鰻魚魚丸湯

    鰻魚魚片湯

    紫菜

    紫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喜歡遊山玩水,但遊玩之際又覺特無聊。你有同樣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