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茗說鄉村

    利用大棚種植黃瓜,可以在天氣寒冷的時候提供反季節黃瓜,但是,由於大棚的通風效果沒有的露地好,在種植過程中,會發生一業常見的病害,如蔓枯症、枯萎病、黑星病、菌核病、靶斑病的。

    下面,我們詳細地來了解一下,這些病害的症狀與防治方法。

    黃瓜蔓枯病的症狀與防治方法

    黃瓜蔓枯病,會危害其葉片、莖蔓以及瓜條等。

    a蔓枯病的症狀

    黃瓜的葉片感染蔓枯病,葉片上有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病斑,有的葉片還會出現褐色“V”字形病斑,上面有許多黑色小點。

    而莖蔓感染了蔓枯病,前期莖蔓上會出現油浸狀病班,病害嚴重時,莖蔓會變黑、甚至腐爛,引起瓜秧枯死。

    b蔓枯病的防治

    在種植黃瓜時,種子用55度熱水浸種15分鐘,或者用30%新植雷黴素5000倍液浸種30分鐘消毒,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後催芽播種。

    黃瓜蔓枯病發病初期,首先要拔掉病株,然後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者25%嘧茵酯懸浮劑1500倍液,或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噴施,每7~10天用藥1次,連續用藥2~3次。

    黃瓜枯萎病的症狀與防治方法

    黃瓜枯萎從幼苗到成株均可發生,尤其是結瓜期發病率最高

    a黃瓜枯萎病的症狀

    黃瓜幼苗期染上枯萎病,在幼苗的莖基部會變成褐色,隨著病情加重,最終萎蔫猝到並枯死。

    黃瓜成株期染上枯萎病,初發時下部葉片變黃並萎蔫,早晚可自行恢復,但是數天後,葉片萎蔫後就不能恢復,最後枯死。

    b黃瓜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種植黃瓜,在選地時要選擇地勢較高,排灌為便,而且3年以上沒有種植過黃瓜的土地種植黃瓜。

    播種時,用1%福爾馬林液浸種20~30分鐘浸種消毒。

    黃瓜枯萎病的發病初期,先及時撥除病株,並用33.5%必綠2號(八羥基喹啉銅)1500~20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700~8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灌灌根,每株灌兌好的藥液300~500毫升,每隔7~10天灌一次,連續2~3次。

    另外,防治黃瓜枯萎病,可以用10%多抗黴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者33.5%必綠二號1500~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8天噴一次,連續用藥3次。

    黃瓜黑星病的症狀與防治

    黃瓜黑星病,有的瓜農又稱之為“冒油”,在黃瓜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

    a黃瓜黑星病的症狀.

    黃瓜幼苗染上黑星病,子葉上有黃白色圓形斑點,病情嚴重時,幼苗整株腐爛。

    黃瓜成株期染上黑星病,初發時,莖蔓、瓜條上有園形或者橢圓形暗綠色病斑,而且病斑處會流出黃褐色透明膠狀物,所以,有的果農稱之為“流油”。

    到了後期,病斑會逐漸擴大,並凹陷,膠狀物質增多,最後瓜條脫落,造成減產。

    b黃瓜黑星病防治方法

    播種黃瓜時,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0分鐘,然後沖洗乾淨再進行催芽。

    防治黃瓜黑星病,大棚內的溫度和溼度要做好管理,白天控溫在28~30度,夜間15度,棚內的溼度低於90%,可以減輕發病。

    黑星病在發病初期,可以畝用200~250克45%百菌清煙劑進行煙燻,連續防治3~4次。

    另外,用40%氟矽唑乳油8000倍液,或者10%笨醚甲環坐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一10天用藥一次,連續用藥3~4次。

    黃瓜菌核病的症狀與防治方法

    黃瓜菌核病主要危害黃瓜的果實和莖蔓。

    a黃瓜菌核病的症狀

    黃瓜果實染上菌核病,瓜條呈現水浸狀腐爛,而且上面有白色的菌絲,隨著病情加重,最後變成黑色的菌核。

    而黃瓜莖蔓染上菌核病,初發時,接近地面的莖部或者主莖分杈處有褐色水浸狀病斑,後期病斑擴大,並生長出大量的白色菌絲。

    b黃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黃瓜發生菌核病,可以用40%嘧黴胺懸浮劑800~1000倍液,或者50%啶醯菌胺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或者50%黴腐利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從黃瓜盛花期開始用藥,並連續用藥3~4次。

    黃瓜靶斑病的症狀與防治

    黃瓜靶斑病主要危害黃瓜的葉片。

    a黃瓜靶斑病的症狀

    黃瓜感染上靶斑病,葉片上會出現大小不一,而且形狀不規則的枯斑。到了發病後期,枯斑蔓延至葉柄和莖蔓,造成葉片枯死,植株提早拉秧,造成減產。

    b黃瓜靶斑病的防治方法

    當黃瓜染上靶斑病,可立即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者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在用藥時,重點防治黃瓜植株中、下部葉片,每隔5~7天用藥1次,連續用藥3~4次。

    總結:利用大棚種植黃瓜,在種植時,最常見的病害有上述的蔓枯病、菌核病、枯萎病、黑星病以及靶斑病等。

    我們在種植的過程中,發現這些病害時,一定要及時防治,為黃瓜高產打下基礎。

  • 2 # 種植小靈通

    大棚黃瓜是豐富人們日常生活中餐桌上常見的蔬菜,打破了季節問題對黃瓜需求的影響。大棚黃瓜穩產、穩消,受到大棚種植戶的歡迎。大棚黃瓜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病害是種植戶們最為頭疼的問題,下面,二亮子將大棚黃瓜種植中出現的各種病害的症狀和防治措施較為詳細的介紹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大棚黃瓜種植過程中出現的病害及防治方法一、黃瓜猝倒病

    1、主要症狀:

    猝倒病是冬春季育苗經常發生的病害。發病後造成幼苗成片倒伏死亡。出土不久的幼苗最易發病。病苗基部初呈水漬狀、黃褐色病斑。病斑迅速擴充套件後病部縊縮,呈線狀,子葉青綠色時,幼苗倒伏。苗床最初多是零星發病,形成發病中心,迅速擴充套件,最後引起成片幼苗倒伏。在苗期溫度高時,病苗殘體表面及附近的土壤表面有時長出一層白色絮狀黴,最後病苗腐爛、乾枯。

    2、防治方法:

    一旦苗床發病,應及時把病苗及鄰近床土清除,在病苗及其周圍噴灑04%的銅銨合劑。發病初期可用25%甲霜靈可溼性每7~10天1次,連噴2~3次。

    二、黃瓜霜黴病

    1、主要症狀:

    俗稱“黑髮病”、“火龍病”。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片。初期病葉背面出現水漬狀淺綠色斑點,斑點很快擴充套件,1~2天內因擴充套件受到葉脈的限制而出現多角形水漬狀病斑,早晨溼度大時比較明顯。

    1~2天后水漬狀病斑逐漸變成黃色、黃褐色至褐色,此時溼度大時葉片背面的病斑出現灰黑色黴層。病重時葉片佈滿病斑,致使葉緣捲縮乾枯,最後葉片枯黃而死,植株提前拉秧。上述症狀,是感病品種的典型症狀。抗病品種發病,葉片褪綠斑擴充套件緩慢,病斑較小,多角形甚至圓形,病斑背面的黴層稀疏或沒有,病情發展較慢。

    2、防治方法:

    一是盛瓜期後植株容易早衰,最好定期噴施糖尿素(糖:尿素:水=1:1:200),以及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補充營養,提高抗病性。

    二是幼苗定植後,用40%乙磷鋁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1次。進入採收期以後,用40%乙磷鋁可溼性粉劑400倍液加200萬單位農用鏈黴素加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三種藥劑混合後噴施葉片,防治霜黴病兼防細菌性角斑病、炭疽病和黑星病。

    7天噴1次,連噴2~3次,最好在灌水後噴施。或用45%百菌清煙霧劑每畝用250克,傍晚閉棚後點燃燻煙,7天燻1次,連續燻2~3次。還可選用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劑800~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40%達克寧懸浮劑7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22%霜脲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

    三是高溫悶棚。病勢猛時,利用藥劑已經控制不了病情時,可採取高溫悶棚的方法控制病情的發展。具體方法是,選擇晴天10時左右密閉大棚或溫室,使氣溫上升到44~46℃,持續2小時,然後逐漸加大通風使溫度恢復至常溫。悶棚前一天要澆足水,增強黃瓜的耐熱性,溫度計必須掛在棚頭的位置,瓜秧接觸到棚膜時要彎下瓜頭,理好瓜蔓。嚴格控制溫度和時間,悶棚後加強肥水管理。

    三、細菌性角斑病

    1、主要症狀:

    苗期發病,子葉上產生圓形或橢圓形病斑。後病斑變成黃褐色,乾枯而死。成株期發病,病葉初期出現油漬狀褪綠斑點,逐漸擴大,幾天後形成多角形黃褐色病斑,病斑邊緣往往有油漬狀暈區。

    溼度大時,病斑背面溢位乳白色黏液(菌膿),後期病斑乾枯,質脆,容易穿孔或病斑邊緣開裂。

    瓜條發病,在瓜條表面出現水漬狀小點,擴充套件後病斑成圓形或不規則形,淡綠色,不凹陷,病部溢位大量白色黏液。後期病斑淺灰褐色,常常在中央產生裂紋。病斑可向瓜條內部擴充套件,沿維管束的果肉變色,一直延伸到種子,最後瓜腐爛。莖蔓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小斑點,擴充套件後呈長圓形、短條狀淺灰色病斑,溼度大時有乳白色黏液溢位,嚴重時莖蔓縱向開裂、腐爛。

    2、防治方法:

    可用50%DT殺菌劑400~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溼性粉劑4000倍液,或60%琥•乙磷鋁(DTM)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3~5天噴1次,連噴2~3次。

    四、炭疽病

    1、主要症狀:

    苗期發病,在子葉上產生圓形淡褐色稍凹陷病斑,病斑上生有橘紅色黏質物。有時幼苗莖部在近地面處產生淡褐色病斑,以後病部縊縮,幼苗折倒。成株期發病,最常見的是危害葉片,病葉上產生圓形褐色病斑,典型病斑的直徑10~15毫米,病斑邊緣有時有黃色暈圈,溼度大時病斑上長出橘紅色黏質物,乾燥時病斑中央有時出現星狀破裂。莖蔓上病斑為橢圓形,黃褐色,稍凹陷,有琥珀色膠質物溢位。

    重時病斑環繞主莖,致使病部以上莖蔓枯死。瓜條上病斑呈圓形,初期為汙綠色,後為暗綠色,凹陷,有時開裂,溼度大時病斑中央溢位大量橘紅色黏質物。

    2、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選用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2%農抗1 20水劑200倍液,選擇以上1種或幾種藥劑,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五、黑星病

    1、主要症狀:

    幼苗發病,葉上產生黃白色小斑點,以後子葉爛掉,幼苗死亡,也有剛露出真葉就爛掉。成株發病,各部均可受害。葉片發病,在葉片上產生圓形褪綠的小斑點,擴充套件後成直徑2~3釐米黃白色圓形病斑,以後病斑邊緣產生裂紋,病斑穿孔,穿孔的邊緣呈星芒狀,並殘留有黃白色圈。葉脈受害變黑,停止生長,造成葉片皺縮畸形。幼苗受害後多在2~3天內爛掉。莖蔓發病,最初產生汙綠色水漬狀點,擴充套件後成褐色、橢圓或不規則形凹陷病斑,病重時病部龜裂,多數有膠狀物質溢位,溼度大時病斑密生煙黑色黴層。

    幼瓜或大瓜均可發病,最初病瓜上產生圓形褪綠小斑點,病斑部溢位透明膠狀物似一小水滴,以後病斑逐漸擴大成汙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凹陷病斑,病斑溢位的透明膠狀物增多,不久便呈琥珀色。溼度大時病斑上密生煙黑色黴層,瓜條生長不均衡、彎曲、畸形。

    2、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用30%特富靈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80%敵菌丹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等噴霧。

    六、根腐病

    1、主要症狀:

    分為鐮刀菌根腐病和擬莖點黴根腐病,主要侵染根部。鐮刀菌根腐病的發病初期,植株的主根或鬚根變黃,地上部無明顯症狀。以後病部明顯擴充套件,地上部的葉片在中午時下垂,早晚恢復。

    幾天後,根部呈黃褐色溼腐,地上部呈青枯狀萎蔫、死亡。條件適宜時,從發病到死亡一般3~5天。乾旱時,潛伏期長。死亡後根部完全腐爛,只剩下絲狀的維管束。主根受害嚴重時,莖基部發生萎縮,症狀容易同疫病混淆。

    擬莖點黴根腐病的症狀基本同鐮刀菌根腐病相似,只是有時可見灰白色帶狀菌絲體塊,在根皮細胞可見密生的黑點,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黑籽南瓜嫁接的黃瓜也發病。

    2、防治方法:

    發病前利用藥劑灌根防治,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主要藥劑有: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田間溼度大時,可配成藥土撒在莖的基部。

    七、白粉病

    1、主要症狀:

    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片。初期在葉片兩面出現小粉點,逐漸擴充套件成白色圓形粉斑,後向四周擴充套件成邊緣不明顯的連片白粉。

    嚴重時整個葉片佈滿白粉,病葉枯死。

    2、防治方法:

    在發病初期,可用2%武夷菌素200倍液,或2%農抗120(抗菌黴素)200倍液,或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2500倍液,或30%特富靈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或20%敵菌銅膠懸劑600倍液,或20%敵硫銅膠懸劑800倍液,或20%敵唑酮膠懸劑400倍液噴霧。也可在發病初期用45%百菌清煙劑燻蒸。

    八、疫病

    1、主要症狀:

    俗稱“爛秧病”、“死藤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苗期發病,嫩頭尖呈水漬狀暗綠色萎蔫,後乾枯呈禿頭狀。幼葉上產生水漬狀暗綠色、邊緣不明顯的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擴充套件迅速,溼度大時病部很快腐爛。

    乾燥時病部幹縮脆裂。成株期發病以莖蔓部和節部為多,產生暗綠色水漬狀病斑,迅速擴充套件,明顯縊縮、軟腐,患部以上莖葉萎蔫枯死。葉片發病多在葉緣和葉柄連線處發生不規則水漬狀暗綠色大病斑,溼度大時病斑擴充套件迅速,常造成全葉腐爛,乾燥時病部呈青白色,容易破裂。

    病斑擴充套件到葉柄時,葉片萎蔫。瓜條多從花蒂部和瓜條的腰部先發病,病部暗綠色,水漬狀,軟化凹陷,發病迅速,溼度大時表面長出稀疏白黴,最後瓜條腐爛,發出腥臭味。

    2、防治方法:

    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深埋或燒掉,要連續噴藥防治,必要時雨天也要用藥。

    主要藥劑有:40%乙磷鋁可溼性粉劑2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25%普力克水劑6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也可以用70%敵克松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25%甲霜靈加入40%福美雙(1:1)混合劑800倍液灌根。

    九、蔓枯病

    1、主要症狀:

    多在成株期發病,主要危害莖蔓和葉片。莖蔓發病多在節部出現菱形或橢圓形病斑,逐漸擴大,有時可達幾釐米長。病部白色,有時溢位琥珀色膠質物。

    後期病部黃褐色幹縮,其上散生小黑點,最後病部縱裂成亂麻狀,引起蔓枯。葉部發病,多在葉片邊緣產生半圓形或“V”字形病斑,病斑逐漸擴大,直徑可達2~3釐米,偶爾可達到半個葉片。病斑淡褐色或黃褐色,隱約可見不明顯輪紋,其上散生許多小黑點,後期病斑易破裂。

    2、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可噴灑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400~500倍液。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十、灰黴病

    1、主要症狀:

    成株期瓜條多為幼瓜發病受害,大都是殘花先發病,進而危害瓜尖,並向瓜的上部發展。瓜條病部褐色腐爛,表面密生灰色黴層,受害的殘花或瓜條脫落,落到葉片上或莖蔓上可引起葉片或莖蔓發病。

    葉片發病,多以落下的殘花為中心擴充套件,形成大型近圓形褐色病斑,表面著生少量灰色黴層。爛花、爛果脫落附著在莖蔓上,引起莖蔓變褐腐爛。

    2、防治方法:

    發病期或初期畝用10%速克靈煙劑0.2~0.25千克,或45%百菌清煙劑0.25千克,燻煙3~4小時;或用10%百菌清粉塵劑於傍晚噴粉,每畝用藥1千克。

    發病期採用藥劑噴花或蘸花,效果好的藥劑有: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65%抗黴威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1 5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

    由於該病容易產生抗藥性,最好幾種藥劑交替使用。

    十一、病毒病

    1、主要症狀:

    可侵染危害黃瓜的病毒有黃瓜花葉病毒、甜瓜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綠斑病毒、黃瓜黃化病毒等。表現各有差異,主要有花葉型、皺縮型和黃化型。混合感染時表現則複雜,病情也重。

    花葉型病毒病:全株發病。幼苗期感病,子葉變黃枯萎,幼葉呈濃淡綠色不均勻的斑駁,進一步發展為深淺綠色相間的花葉,植株矮小。成株期感病,新葉呈黃綠鑲嵌狀花葉,病葉小,略皺縮,嚴重時葉反捲變硬發脆,病株下部葉片逐漸黃枯,老葉常有壞死斑,簇生小葉。病果表面呈深淺綠色鑲嵌的花斑,凹凸不平或畸形,停止生長。嚴重時病株節間縮短,不結瓜,致萎縮枯死。發病早時可引起全株萎蔫。

    皺縮型病毒病:症狀比花葉型表現明顯,新葉沿葉脈出現濃綠色隆起皺紋,或葉形變小,並出現蕨葉、裂片。有時沿葉脈出現壞死。果面產生斑駁,或凹凸不平的瘤狀物,果實變形,嚴重病株弓|起枯死。

    綠斑型病毒病:新葉產生黃色小斑點,後變淡黃色斑紋,綠色部分呈隆起瘤狀。嚴重時植株新葉白天萎蔫。果實上生濃綠斑和隆起瘤狀物,多為畸形瓜。

    黃化型病毒病:中上部葉片在葉脈間出現褪綠色小斑點,後發展成淡黃色,或全葉變鮮黃色,葉片硬化,向背面捲曲,葉脈仍保持綠色。

    2、揖防治方法:

    秋冬茬黃瓜育苗期間和定植後扣膜前,應避蚜、防高溫,防治蚜蟲和白粉蝨。

    育苗時可用遮陽網降溫、遮光。採用防蟲網育苗,阻避蚜蟲。遠離帶病作物。

    室內栽培期間應提早清除雜草,徹底防治白粉蝨和蚜蟲。進行嫁接、打杈、綁蔓、掐去卷鬚、去雄等田間作業時,應注意防止病毒傳染。

    經常檢查,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燒燬。施足有機肥,增施磷肥、鉀肥,提高抗病力。適當多澆水,增加田間溼度。

    二是藥劑防治。目前推薦的混配藥方是::0.1 6%抗病威(病毒K)加0.16%病毒必克(其他鈍化病毒的藥劑也可)加醫用氟哌酸、病毒靈(每千克水加1片)加0.16%硫酸鋅加001%的天然蕓薹素(雲大120、481、 萘乙酸5毫克/升等)。

    第一次噴藥可以重些,以後接連的1~2次,可按一般的噴藥方式噴灑。按上述比例,換算成每噴霧器(盛水15千克)應加入的商品藥量是:抗病威25毫升、病毒必克25克、病毒靈(嗎啉雙呱)15片、 硫酸鋅30克、天然蕓薹素15克。

    總結

    以上就是大棚黃瓜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我們透過總結,可以看出大棚黃瓜出現的病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大棚黃瓜的生長環境受到了不利影響,溫、光、水、的調控沒有達到黃瓜各個生長階段的健康需求。

    那麼,本著少用藥,用藥也要用無藥物殘留,多生物物理防治的防病原則,我們大棚黃瓜種植戶們就要掌握對大棚中的溫、光、水的合理調控,以到達健康病害防治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媽媽上班後,孩子會和奶奶親,不和媽媽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