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言東飛燕

    不一定,看你怎麼做。如果媽媽把孩子完全交給奶奶,跟孩子很少互動,孩子自然會疏遠你。大人也一樣,跟朋友互動少了再親蜜的友情也會變淡。你要做的就是下班時間和節假日儘量跟孩子呆在一起,陪著他。其實孩子還是比較粘媽媽的。

  • 2 # 快樂帶娃

    如果上班後媽媽就不參與撫養孩子的過程,完全由奶奶帶娃,孩子當然會跟奶奶親。但是如果媽媽只是去上班,下班後還積極的餵養照顧孩子,孩子最後還是和媽媽親,孩子的天性就是最最喜歡媽媽的,所以不用糾結,安心上班,回家後多多和孩子親子互動,孩子最愛的人必然還是你。

  • 3 # 秋天的童話樹

    一般來說媽媽懷胎十月,又在上班前哺乳及全職陪伴孩子四個月,孩子已經習慣了媽媽的氣味和懷抱,即便後面又其他人加入照顧孩子的行列,也不會破壞孩子和媽媽之間最緊密的連結。之所以會問這樣的問題,我想還是媽媽愛子心切而產生的莫名擔憂,要解決或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我建議:

    1、媽媽儘量堅持哺乳到孩子兩歲以上,上班期間也可以透過背奶來給孩子攢夠口糧,及時媽媽不在,孩子喝的也是媽媽的奶,也會產生對媽媽的味覺記憶。

    2、上班前和下班後媽媽要主動接過照顧孩子的工作,陪孩子玩玩遊戲,給他念念繪本、幫他按摩一下身體,儘量多的參與到孩子的日常活動中去。

    3、在孩子三歲前晚上陪孩子睡覺(或者讓孩子在自己的房間睡覺),晚上的時間是孩子最需要安撫和安全感的時間,這時候媽媽在場肯定事半功倍。

    總之,不要讓孩子在大人之間被迫去選擇、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詆譭或隔離其他撫養者,要給他們無條件的愛和關懷,只要媽媽不放棄,任何其他人都無法超越媽媽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 4 # 薯條媽媽如是說

    雖然一般來說,寶寶跟誰時間長,就會跟誰比較親。但我覺得也不能把奶奶(或其他看護者)說得太魔性化了。

    我覺得寶寶跟誰比較親,主要是看跟寶寶互動的頻率。

    不可否認,奶奶(或其他看護者)在家陪寶寶的時間比職場媽媽更多,幾乎整個白天都是奶奶(或其他看護者)在照顧寶寶,寶寶對她們是有一定的依賴性的。

    但職場媽媽是否想過除了上班以外,跟寶寶的互動有多少呢?下班回家後是繼續刷手機、打電話、忙工作,還是能放下工作上的事,專心地陪寶寶吃個飯、給寶寶講個故事、帶寶寶下樓散個步?你是否再晚也會陪寶寶一起睡覺?

    孩子跟你親不親,真不是因為你上班去了~

    我們家寶寶是由外公外婆帶的。他的確跟外公外婆很親,但也不能說跟我們就不親了。

    我的感覺是,首先外公外婆很疼愛他,會耐心陪他玩,自然就很親。但就外公外婆來說,寶寶跟外婆更親一點,因為外婆很會跟他玩,而外公就稍微欠缺一點,可能是不太懂得怎麼跟1歲多的小孩子聊天玩耍,所以即使白天他們兩個老人同時在家帶孩子,寶寶更喜歡黏著外婆。

    而我和老公每天下班回來也會跟寶寶積極互動,給寶寶餵飯、帶寶寶洗澡睡覺、週末2天完全是我們在陪寶寶,所以寶寶並沒有因此就跟我們疏遠了。

  • 5 # 睡眠調理師

    當然不會了!孩子雖然白天是奶奶帶的但是下班後媽媽如果能夠和孩子保持足夠的時間相處,你永遠是孩子心目中的最愛。我家兩個寶寶都是這樣的!大寶那時候才98天的產假,產假結束後我就上班了,中午回去餵奶,晚上回家我帶孩子奶奶做飯,晚上也是跟我睡。所以,大寶的心目中我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二寶六個多月的時候我去上班的,雖然二寶現在才十個月,但是隻要我在他旁邊,他誰都不要,只認我。

    孩子和媽媽的親近是與生俱來的,懷胎十月的零距離接觸是任何東西無法替代的。母乳餵養又給母子之間建立一個甜蜜的聯絡,讓寶寶和媽媽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不管奶奶照顧多少,只要你也花時間和心思在孩子身上她就會同樣愛你。但是如果你不能很好陪她玩耍,給她愛的體驗,我想她也會疏遠媽媽親近奶奶的。愛的體驗是相互的,只要你給他愛的感受,他會回報你同樣的愛,甚至更多的信任與愛。

  • 6 # 寶貝的笨媽媽

    如果是三歲之前是有可能的。

    老人常說孩子三歲以前,誰養是誰的娃。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三歲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主要時期。這個時期,孩子會努力和主要撫養人建立七緊密的聯結,基本上和主要撫養人是一體的。所以,這個時期是建立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

    看到這個問題,能感受到這位媽媽的內心的焦慮。如果你想避免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

    一、利用好孕期和哺乳期,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聯結,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二、哺乳期過後,每天上班之前,要跟孩子做好心理鋪墊,出門前跟孩子親吻告別,並且告訴孩子你下班後會馬上回來。

    三、利用下班後和休假的時間,好好陪伴孩子,晚上要堅持跟孩子一起睡。

    堅持這些,你仍然是孩子的主要陪伴者,你去上班,孩子只會感覺像你去衛生間一樣,只是比以往的時間長一些。你跟孩子的親子關係沒有改變,當然也不會被取代。

    總之,媽媽在寶寶的心目中是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先地位的,只要你自己不忽視寶寶,不輕易放棄這個位置,寶寶是不會隨便把這個位置讓給別人的。放鬆心情,好好的,更長情的去愛自己的寶寶就好。

  • 7 # 枝江小屈

    誰帶的多就會和誰更親!我家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我大伯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老大自己帶,老二給奶奶帶了!基本上老二跟她父母一點不親,什麼事情都是想著自己奶奶!買東西第一給奶奶買,好東西留給奶奶吃!而相對的她的父母相比起來更喜歡老大,老大老二現在成年同時生孩子,老大在外地,老二在本地,她們夫妻兩個寧願去大老遠給老大帶孩子,也不願意在本地給老二帶孩子!自己養大的還是有感情一些.

    還有一個就是我表弟,生了兒子夫妻兩個根本不管全部丟給老人,晚上睡覺都是跟老人一起睡,現在孩子一歲半了!父親完全像個陌生人,除了臉熟抱著不會哭以外其他互動跟陌生人無疑,媽媽比爸爸稍微強一點,但是還是管不住,只要奶奶不在旁邊就會哭著要奶奶!媽媽爸爸在旁邊沒用.也可憐老人,孩子只要她一個人,她過年想玩下打下最愛的麻將都不行!真愛啊!為了孫子把幾十年的麻將癮都戒了……

    但是還是要說家裡老人帶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要差一些!學習能力,自理能力,還有性格更自私一些,一些作風習慣也不同於父母養大的孩子!這是我家的例子,所以我決定自己的孩子再苦再累也要自己帶,老人幫幫忙可以,但是全權代理還是對孩子以後不太好.

  • 8 # 淅錡寶貝成長季

    看你們家孩子的性格和你陪伴的時間和陪伴的質量。我們家兩個孩子都粘我,需要我的陪伴,基本下班就走的那種型別,似乎上班讓孩子更加粘媽媽了

  • 9 # 屋女

    不會 孩子我自己帶到1歲半 之後上班孩子跟著奶奶 但是不管什麼時候 只要我在家 孩子都不讓奶奶靠近 雖然這樣顯得孩子沒禮貌 但是能證明不管什麼時候孩子都是和媽媽親

  • 10 # 公主去哪兒

    那要看你這個媽媽怎麼做了。

    如果你只是讓奶奶幫忙看護,但你只要有時間就會高質量陪伴孩子,孩子當然還是和你親啊。

    孩子不和媽媽親,說明媽媽和孩子相處的太少了,沒有把心放在孩子身上。我們身邊有很多,媽媽上班,但一下班就全身心陪伴孩子的。親子關係都很好啊。

    媽媽有自己的事業,對孩子也是一種正向的影響。所以這個不是問題所在。問題在於媽媽有沒有和孩子在一起時,高質量陪伴了孩子。而不是上班一天,累得到家就倒頭大睡,沒有力氣陪孩子嬉戲玩鬧,也沒有給孩子堅持親子閱讀。或者,即使陪著孩子,但眼睛看著手機,或者在刷劇。這樣孩子內心會不會寂寞,你都不清楚。孩子需要媽媽的愛和關注。否則,孩子內心將會缺乏安全感,會不自信,會自卑,會退縮。或者叛逆。

    他會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好,不值得媽媽更多的愛我。

  • 11 # 紫瑗

    關於孩子和媽媽親還是和奶奶親的問題,每個媽媽可能都有過這樣的小苦惱吧,也都會對這個問題比較敏感。在此,我想發表下個人的幾個看法。

    1、孩子在年幼期,其實並不知道什麼是“親”和“不親”。

    親與不親是大人想出來的,也就會把這件事當成一件嚴肅的事情來看待。其實分析下,年幼的孩子需要的是什麼,需要的是足夠的安全感和依賴感。當媽媽在家的時候,整天陪伴著孩子,孩子時刻和媽媽在一起,有媽媽保護著,自然和媽媽是親近的。

    但是當媽媽去上班了,奶奶來代替媽媽的角色,孩子開始會有段不適應,但當適應以後,就會對奶奶產生依賴和親近。當媽媽回來看到孩子和奶奶那麼親近,心理上會產生一點失落感,也是正常的。但是孩子是沒有那個意識的。他只知道誰陪護他的時間長,就和誰產生更強的親近和依賴。

    2、媽媽如果要去上班,讓奶奶照顧孩子,就要把心態擺正。

    如果媽媽為了工作,只能把孩子交給奶奶照顧,就要有個正確的思想和心態,不能那麼太小心眼。孩子始終是自己的,奶奶也只是幫忙照顧一段時間而已。陪伴孩子成長的是媽媽,而不可能是奶奶。本來老人帶孩子已經辛苦,應該感謝感激才對,而不應該去妒忌和有任何不好的想法。奶奶照顧孩子也會盡心盡力的照顧,因為奶奶知道照顧孫子比照顧自己的兒子更難。更要小心。所以奶奶自然會比媽媽表現的有更多的耐心和細心,包括對孩子的過分寵愛。這也是正常的,因為雙方的角色和位置決定,思想和行為產生的結果是不同的。

    3、孩子對大人的偏愛和親近等孩子有了獨立思想的時候,才能完全觀察出來。

    孩子對大人的親,小時候誰陪伴的時間多,自然和誰的關係更親近,這也是人之常情,成年人都如此,更不說孩子。但是等孩子有了獨立自主能力,有自己的思想了,他自然會知道對媽媽親近還是對奶奶更親近點。但是媽媽和奶奶是兩種不同的愛,孩子也能分辨出來的。大人不必糾結於此。孩子和誰親近點又能怎樣呢?作為媽媽,你盡你的責任和義務,媽媽做到對孩子無私關愛,孩子自然會親近媽媽。又何必擔心孩子會和奶奶親,而不親媽媽呢?奶奶年邁,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也有限。讓奶奶在有生之年享受下孫子的親近之愛不也很正常嘛。

    總之,有個好心態,才會有好的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好心情才能家庭更和諧。

    紫藤家園,感謝來訪!

  • 12 # 愛心輔導媽媽

    媽媽上班後,雖然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但只要是媽媽每天晚上都回家,孩子還是會跟媽媽親的,除非爸爸媽媽上班的單位比較遠,不能每天都回來,由於孩子年齡比較小,慢慢的會淡忘爸爸媽媽的。

    鄰居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白天是爺爺奶奶帶孩子,晚上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孩子跟爸爸媽媽親的不行不行的,當孩子看到媽媽的時候,抱著媽媽的臉親來親去的,好溫馨哪!

    所以,爺爺奶奶帶孩子,只要爸爸媽媽每天都回家,孩子依然會跟爸爸媽媽親。

  • 13 # 小女子不嬌貴

    這個問題比較有發言權,寶寶11個月前都是自己帶,11個月後上班白天交給奶奶帶,夜晚仍堅持自己帶,如今寶寶一歲半,自己也越來越忙,但是習慣還保持著。

    說說寶寶的變化吧,從手術後可以自己帶寶寶開始到上班,幾乎一直在她身邊,她也習慣性的非常依賴我,這中間考駕照,複習知識,白天她先後跟著姥姥,奶奶玩,不吃奶不找媽媽。看到媽媽便不要他人抱。

    11個月後開始上班,下班飛奔回家,她便不離手。週末休息只要媽媽,奶奶不能碰。一歲整奶奶帶回老家20多天,剛回來有些生疏(大概是生氣),慢慢適應後又恢復之前親密。

    如今一歲半,因為加班多,奶奶陪伴的時間比較長,做好吃的,陪她玩陪她睡,給的安全感多些,她對奶奶的依賴開始增加,有時晚上睡覺夢裡還在喊奶奶。說實話一開始心裡有些失落,覺得寶寶不再需要自己了,甚至說出了氣話。但是,後來意識到自己的侷限。

    首先,奶奶真心對她好她才會喜歡,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寶寶仍需要尋找安全感,當然會更信任常見的,常陪伴她的人了。

    其次,寶寶不是不和媽媽親,只是明白有時候媽媽不能陪伴自己,自己也要適當的獨立啊!試想如果上班時寶寶哭鬧找媽媽,你還能安心工作嗎?

    再次,多一個人愛寶寶是好事,媽媽永遠是媽媽,這是誰也替代不了的。小寶寶的意識還沒有完全建立,隨著成長,她才會慢慢清晰。

    最後,儘管上班很忙還是多抽點時間陪寶寶啊!

  • 14 # 珍好40

    孩子多一個人疼不行嗎,媽媽和奶奶都是孩子最親的人。都是帶血緣的人,奶奶代替不了媽媽,奶奶她能活過孩子的媽媽嗎?笑人,小孩子小時候要人帶,帶大了怕要奶奶,心腸怎麼這麼壞,孫子大了,奶奶老了說不準死了,你們這些人不感謝老人,還擔心這擔心。你們不覺得自私嗎。

  • 15 # 幼兒向媽

    不是,媽媽和孩子的關係別人是代替不了的,只是媽媽上班後,孩子身邊只有奶奶,遇到事情只有奶奶可以依靠,所以,孩子會表現的更依賴奶奶。

    還有一個原因,媽媽去上班的初始沒有做好孩子的工作,採取了不正確的方式離開,比如偷著離開孩子,沒有和孩子說就離開了或者出差了很長時間才回來等。孩子找不到媽媽了,會以為媽媽不要他了,身邊只有奶奶,孩子會認為只有奶奶要他,所以,會很依賴奶奶。等媽媽回來了,孩子要麼表現的很粘著媽媽,害怕媽媽再走,要麼表現的不理睬媽媽,因為他覺得媽媽還會不要他。

  • 16 # 成媽育兒路

    我覺得這個親不親的問題,其實還主要是在教養方式上吧。

    如果媽媽在上班回來後,有充足的時間陪孩子。我覺得孩子還是會很依賴媽媽的。自然和媽媽親。再說了,孩子畢竟是媽媽十月懷胎生下來的,這種天然的血緣關係不可磨滅的。

    如果媽媽白天上班,晚上回來之後就想休息,基本上不怎麼陪孩子,那麼孩子肯定和媽媽就不親了。

  • 17 # 職場雙寶媽媽

    這種情況下通常都不會出現孩子和奶奶親,不和媽媽親的情形。因為媽媽每天下班後都能和孩子共處一段時間。

    再加上媽媽休產假時期幾個月的相處時間,寶寶已認定了媽媽身上的氣味,熟悉了媽媽的味道,這個在寶寶的心中,奶奶是抵不上媽媽的份量的。

    不過,這也要看媽媽對孩子的那份心。有些年輕媽媽比較貪圖享樂的,會藉著上班之機,孩子有奶奶照看,白天上班勞累了一天,到了晚上不是很願意和孩子在一起。慢慢地孩子就會疏遠媽媽了。

  • 18 # 雞蛋殼裡的蝸牛

    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但是孩子跟誰親,一是取決於誰對她好,二是血緣關係,與生俱來的親情母子或者母女,哪個孩子又不願意跟媽媽親?即使媽媽上班,也只能說是跟久了奶奶,習慣了奶奶的所有模式,包括情感依賴,但是那種與媽媽發自內心深處的愛並不會因為離開幾天,或者久不相處就能淡薄得了的,即使有個幾天的生疏,也會很快就和媽媽融和在一起。

    有的孩子因為媽媽每天都要上班,跟媽媽在一起每天都覺得待不夠,反而會更加依賴,珍惜並留戀與母親在一起的時光,他們內心深處也知道奶奶只是來照看他的,雖然也跟奶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是還是與媽媽之間那種依戀是有區別的,我個人的例子就是如此,有時候因為上班,有時候因為其他原因,會離開家一陣子,女兒大部分時間都由老人照看,但是我們母女的感情只增不減,反而覺得更親了。

    有的媽媽擔心出現這樣的狀態,其實大可不必的,只要你對孩子付出了足夠的愛,Ta也會感應到的,也會領情的,同時也會反饋給你足夠的愛,與老人親,其實也不是壞事,足以說明你不在家的日子或者時間裡,老人對孩子的照顧肯定是無微不至,同時還有了共同的情感默契,所以孩子也與老人產生了依賴和留戀。如此,你才可以踏踏實實上班工作,之餘再抽出時間和孩子有愛共處,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 19 # 堯媽成長記

    這種情況相信是很多寶媽的小苦腦吧,其實想一想大可不必!

    第一、做你自己就夠了!

    你該怎麼愛孩子還是怎麼愛孩子,只要你的愛是發自內心的,發自肺腑的,真兒真的愛孩子就好,孩子和奶奶親又有何關係,在你的內心裡當做又一個多愛你孩子的親人就好了!你的孩子越多人愛越是好事呢,怎麼會成為苦惱呢?

    第二、因為你是給孩子斷奶,你的這種心理非常正常,等過一段時間就自然好了!

    記得我剛給孩子斷奶的時候,也有這種心理,覺得和孩子之間多以一道距離,總感覺對不起孩子,像是做了虧心事一樣,等這個階段過去就好了,所以不必太憂鬱這個事情!

    還有你要知道,媽媽對孩子的愛是無人可以取代的!

  • 20 # 韭韭

    這個問題,提得有點杞人憂天。孩子,媽媽,奶奶,都是家中的一員。一家人和和美美,當然和媽媽親,和奶奶也親。沒有必要無聊地去擔心孩子因為媽媽上班去了,就只和奶奶親了。

    即使是留守兒童,媽媽長期不在身邊,如果和孩子溝通順暢,也和媽媽親的。同學女兒從小留守,現在已經上大學了,和她無話不談,娘倆像姐妹一般,衣服都換著穿。因為同學雖和女兒遠隔千里,從小每天都打電話,時不時給女兒寫信,送女兒課外書等喜歡的禮物。暑假接到身邊來,帶孩子去書城圖書館博物館科學館遊樂園,寒假回老家帶孩子走親訪友。女兒學習成績好,乖巧懂事,既親媽媽又孝順奶奶。

    要記住,媽媽和奶奶都是愛孩子的。老人對孩子的愛和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可比性的。孩子需要的,是感受了愛,並生活在愛意之中。

    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8月16日足協盃上港首勝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