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菇涼柒柒

    瑪卡原產於海拔3500-4500米的南美安第斯山區,主要分佈在秘魯中部。透過引種試驗表明,雲南省西北地區、滇東部分高寒冷涼地區較適宜瑪卡種植,選擇種植區域時其環境要求該區域土壤、灌溉水源、空氣質量等應符合中藥材GAP要求。其具體要求如下:

    1、溫度

    瑪卡對氣候要求比較嚴格,年平均氣溫5-10,9月份平均最高氣溫不超過18℃,瑪卡生長適宜於冷涼、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環境,在雲南種植適宜海拔2800-3500米,若海拔下降、氣溫過高,瑪卡植株呼吸強度大、養分消耗多,積累不足,塊根不能膨大,影響產量,同時病蟲害增多。

    2、水分

    瑪卡生長髮育需要較溼潤的環境,年降水量應在800-1000mm,空氣相對溼度在60-80%,7-11月份土壤含水量20-30%,土壤含水量低於20%時,影響瑪卡的生長髮育,最終影響產量,但水分過多,也容易引起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

    3、光照

    瑪卡為喜強光照植物,要儘量栽培在陽坡上,在光照不足的條件下,瑪卡產量低、質量差。試驗研究表明,在70%遮陰條件下,瑪卡植株逐漸死亡。

    4、土壤

    要求微酸性砂質土壤,土質疏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較好。最好選擇排水良好、坡度小、土壤肥沃的地塊。

    瑪卡幼苗在移栽前應注意哪些事項?

    一般瑪卡育苗由公司統一工廠化育苗,農戶在領取瑪卡種苗以後不要直接移栽,一般要進行一週左右時間的煉苗,煉苗主要注意以下事項:

    1、苗盤擺放

    種植農戶領回苗以後,要擺放在管理方便的菜園或田間,要求擺放在土表,不要懸空放置,也不能置於水泥地面,如果放置在水泥地面,下面要平鋪一層山基土或細碎原土,以保持水分。瑪卡幼苗不宜擺放在全陰環境,要有充分的光照,促進葉片健壯,能夠較快適應大田環境。

    2、水分管理

    煉苗期間要注意適時澆水,適當控制苗盤水分,促進根的生長。移栽前2-3天快開始控制水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有利於移栽時進行分株。

    3、剔除病株

    檢查苗盤內的瑪卡苗有無病株,如發現病株應及時剔除防止傳染給其它健苗、壯苗,造成損失。

    經多年研究表明,影響瑪卡產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肥料、管理、水分四個方面,而管理好壞是提高瑪卡產量的最關鍵因素。

    1、選地整地

    首先選擇在海邊氣候條件適宜、生態環境良好的區域,土地相對平整,排水良好土壤疏鬆肥沃,土質通透性好,前茬未種過十字花科植物(如蔓菁、蘿蔔、油菜、瑪卡等)的耕地作為種植地。

    在種植前翻犁兩次,使土壤充分暴曬,風化細碎,第一次翻犁時清除雜草、秸稈,有條件時將秸稈、雜草燒成火土。第二次犁地時每畝施農家肥3000-4000千克,翻埋入土中,但不宜過深,瑪卡吸收養分割槽域一般在20-30cm土層,結合施肥作高廂,作廂要充分利用機械,堅持有利於機械操作和前後茬的種植,提高基本苗指數。一般種植單壟雙行、寬廂多行,廂寬60-100cm,溝寬30cm,廂面高度20cm,一般根據機械和種植前後確定廂面寬度,做成向陽畦。

    2、移栽定植

    (1)移栽時間 移栽定植的時間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苗齡在50-70天,葉片數6-8片時適宜移栽。具體選擇要根據降雨遲早、水源條件而定,水源條件差的地方要選擇在陰雨天進行,低海拔的地區不宜移栽過早,有水源條件的要澆足定根水。

    (2)移栽方法 定植採用挖塘移栽每塘一株,移栽時根要平直不能彎曲,苗要露出土層,不能將生長點埋入土中。

  • 2 # 都江堰獼農楊哥

    瑪卡又稱為馬卡,原產地是秘魯,常見的顏色是淡黃色,也有紅色、紫色、藍色、黑色或者綠色,黑色的瑪卡被公認為是效果最好的瑪卡,但是產量很少。

    瑪卡具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粗纖維和各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等有益成分,能補充人的體力,消除疲勞,恢復精力;瑪卡中含有較多的鐵、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等多種營養元素,有利於抗疲勞、增加肌肉的耐力、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並能夠有效的改善因為壓力而造成的憂慮症以及神經衰弱等疾病,是改善失眠多夢症狀的佳品,能使頭腦清醒靈活,提高工作效率。

    瑪卡是一種形似小蘿蔔樣的天然蔬菜,也有人稱它為甜蘿蔔。瑪卡的根部有紫色、紅色、黑色、白色、黃色、綠色等多種顏色,其中黑色的瑪卡營養價值更高,產量相對也更少。那麼瑪卡的生長環境和適宜氣候特點及土壤適宜條件有哪些呢?且聽獼農楊哥來講解:

    1、溫度

    瑪卡對氣候要求比較嚴格,年平均氣溫5-10,9月份平均最高氣溫不超過18℃,瑪卡生長適宜於冷涼、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環境,在雲南種植適宜海拔2800-3500米,若海拔下降、氣溫過高,瑪卡植株呼吸強度大、養分消耗多,積累不足,塊根不能膨大,影響產量,同時病蟲害增多。

    2、水分

    瑪卡生長髮育需要較溼潤的環境,年降水量應在800-1000mm,空氣相對溼度在60-80%,7-11月份土壤含水量20-30%,土壤含水量低於20%時,影響瑪卡的生長髮育,最終影響產量,但水分過多,也容易引起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

    3、光照

    瑪卡為喜強光照植物,要儘量栽培在陽坡上,在光照不足的條件下,瑪卡產量低、質量差。試驗研究表明,在70%遮陰條件下,瑪卡植株逐漸死亡。

    4、土壤

    要求微酸性砂質土壤,土質疏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較好。最好選擇排水良好、坡度小、土壤肥沃的地塊。

    具體需要怎麼管理呢?可分為以下幾點來進行。

    1、選種催芽

    瑪卡一般都是採用種子直播,因此種子的選取關係到瑪卡品質和產量。一般只要選取飽滿的、有光澤的、無病蟲害、無汙染的種子即可;然後將種子放入五十度左右的溫水中浸泡二十分鐘左右撈出,再用溫度為三十度左右的溫水浸泡六到十個小時,撈出後放入0.2--0.5%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一個半小時左右,最後用清水將殘餘的藥劑沖洗乾淨,晾乾水分即可進行播種。

    2、播種育苗

    播種的時間一般在每年的秋季的九月底左右,播種的方式一般是採用撒播或者是條播。我們在翻耕好的的地塊上,將種子均勻撤施,然後用釘耙將種子輕輕的壓入土中,再撒上一層細的土雜肥進行掩種。最後在廂面上蓋膜保溼,提高瑪卡的出苗速度和提高出苗率。一般七到十天左右就會出苗,在出苗後,一般早上需要澆一次水,並且做好遮陽措施。

    3、間苗補苗

    等到幼苗生長一個月左右之後,我們要開始進行間苗、補苗。將田間較米密的幼苗輕輕的連土拔出,每株間的距離大概為十五釐米左右即可,每株最多保留三棵苗。然後將缺苗的地方進行補苗,而多餘的苗,我們可以移栽到大田。在移栽之前我們需要將大田覆蓋地膜,然後將瑪卡幼苗按照行間距二十釐米,株間距十五釐米的密度進行定植即可。

    4、澆水施肥

    定植時注意天氣預報,時間最好選在雨前或者是陰雨天,可以減少澆水。等到瑪卡成活之後,我們要根據天氣的情況以及田間的需水情況來進行合理的澆水。千萬不能在雨前澆水,同時要注意在降雨後要及時的排水,以免田間積水。在瑪卡的整個生長期一般需要進行兩到三次追肥,前期施肥以高氮型三元複合肥為主,苗勢起來後施用平衡型三元複合肥促進根莖促長,根莖膨大期可施用高鉀型三元複合肥要根據瑪卡的實際生長情況來進行合理的施肥。

    5、注意事項

    在瑪卡的生長期,我們還需要注意進行中耕除草,但是除草的時候不能深耕,每一面影響到瑪卡的正常生長。其次就是瑪卡一般來說是沒有病蟲害的,但是還是要注意預防蚜蟲,可以使用吡蟲啉進行噴殺。留種的時間要注意,一般是在六月初的時候,這時瑪卡的角果一般為黃褐色。最後就採收的時間要合理,不能過早也不能太晚,一般是在十二月初的時候採收為宜。

  • 3 # 種植小靈通

    瑪卡屬於十字花科獨行菜屬植物,也稱瑪卡獨行菜,別名甜菜根或秘魯人參,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高原,肉質根短圓錐形,外表皮有紫、黃、黑等顏色,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具有多種用途,是藥膳兩用植物。我國已經有成功人工種植培育的經驗技術,下面最帥二亮子來介紹瑪卡的栽培管理技術,供大家參考。瑪卡的生長習性

    瑪卡較耐寒,適應性較強,喜冷涼、溼潤的氣候,適宜在海拔2800~3500米的高寒冷涼山區種植。若海拔過低,氣溫過高,瑪卡植株呼吸強度增大,養分消耗多,積累不足,塊根不能膨大,影響產量,同時病蟲害增多。瑪卡生長環境平均氣溫5℃~10℃,9月不能超過18℃。瑪卡種植忌高溫和澇窪積水,忌連作。在栽培地的選擇上,因瑪卡屬於十字花科植物,所以不能選擇前茬為十字花科(油菜,蘿蔔)作物的地塊,避免連作。

    瑪卡栽培技術

    我國雲南省的祿勸縣經四年的引種試種,在2 500~3700米海拔種植獲得成功,積累了一定的育苗、栽培、中耕管理經驗。以下栽培管理技術就根據祿勸縣成功的種植經驗來總結而出的種植管理技術。

    一、瑪卡苗床地和種植地的選擇

    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緩,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鬆的沙壤土,pH值為6.5~7.5的地塊種植為宜。採取輪作的方法種植。根據瑪卡的生長環境來選擇適宜正常生長的土壤環境,或者人工製造出適宜瑪卡正常生長的土壤環境。

    二、育苗和移栽

    因海拔高低差異,春瑪卡,海拔在2800米以上的區域,3月中旬至4月下旬育苗,5月下旬至6月下旬移栽;海拔在2800米以下的區域,6月下旬至7月中旬移栽。一般春節以前收穫。秋瑪卡6月初育苗,8月初移栽或直播,翌年3月收穫。全生育期7~8個月。

    1、苗床地和種植地整理

    深翻2次,讓土壤在自然光照下防毒熟土以及殺死土壤中的蟲卵,每畝撒施腐熟農家肥2~3噸,過磷酸鈣50~ 100公斤。種植時塘施專用複合肥50~ 60公斤,且和殺地下害業藥特快殺3公斤混合施用,以防止地下害蟲和殺死蟲卵。

    (1)苗床地整理:整成寬1米,長5~20米的低墒,四周打埂。每平方米苗床用福爾馬林30~ 50毫升加3公斤水噴灑;或用甲敵粉500倍液噴灑消毒,再用敵殺死1 000~1 500倍液噴殺地下害蟲。

    用薄膜密封5天,揭膜7天后選擇無風天氣播種,每畝苗床用0.7~0.8公斤種子,拌細沙均勻撒播,覆土0.5釐米,再蓋上松針葉,搭拱架,蓋黑色遮陽網,以保持水分和促齊苗,1個月後拆除遮陽網,煉苗20天以上,以增強移栽前幼苗的抗性。

    苗期注意防蟲及人工除草,追肥1~2 次,一桶水加0.03~0.15公斤尿素或0.1 ~0.15公斤複合肥澆灑,注意要澆撒均勻。

    (2)移栽地整理:按1.5米開墒,用黑色或黑色打孔膜蓋墒,四周壓實,按03米溝寬,1.3 米墒面,0.2 米x0.18米株行距,打孔定植,結合施藥混肥一次完成,每畝定植1.2萬~13萬株(塘)。移栽無雨必須澆水保苗。注意澆水量,可根據土壤墒情具體判斷。

    2、直播

    按上述方法整理土地後,照孔點播,每塘3~4粒種子,每畝0.03公斤,拌細沙點播,覆土0.5釐米,蓋松針葉、秸稈等,以防止播種後遇暴雨土壤板結造成缺塘或小苗被烈日灼傷。溼土播種後4~5天出土,播後25~35天間苗,同時查苗補缺,每塘留苗1~2株。

    三、田間管理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要想有好的效益,田間管理是關鍵環節。

    1、查缺補苗

    定植後7天后應及時檢查小苗的成活情況,發現死苗、病苗、弱苗及時拔除,並在陰天或傍晚進行補栽,補栽後及時澆定根水,利於成活,要求10天內完成補苗工作,以免造成長勢參差不齊,難於管理。這一步是全苗齊苗的關鍵。

    2、中耕除草

    瑪卡的生長速度慢,週期長,田間的雜草很容易滋生蔓延,在瑪卡的整個生育期都要及時除草,保證大田清潔,防止雜草與瑪卡爭奪養分和陽光及田間雜草易吸引害蟲滋生繁衍,造成瑪卡生長不良,影響產量和品質。瑪卡根系入土較淺,中耕宜淺不宜深,除草時最好採用人工拔除,應注意不要傷及瑪卡根系,整個生育期一般除草4~5 次,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

    3、追肥

    瑪卡作為一種保健食品,在施肥上要求十分嚴格,提倡使用有機肥料,不施用化學肥料,化學肥料,使用時要保證各種元素均衡,不能施單一肥料過量,以保證產品的質量。追肥要結合除草進行,應掌握薄肥多次的原則,根據苗情追施2~3次稀薄畜糞水,澆施在苗周圍,以促進幼苗植株健壯,同時每15天用動物魚蛋白(有機肥)2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連續噴施3~4次。

    四、病蟲害防治

    瑪卡主要病蟲害有立枯病、根腐病、蚜蟲、地老虎。以提前預防為主,以後期治理為輔;以生態無害治理為主,以化學治理為輔的原則進行。

    1、立枯病的防治

    一是選用飽滿、有光澤、無病的種子育苗;二是播種時用種子量的0.2%~0.3%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三是發現病株立即拔除,並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灌根。

    2、根腐病的預防

    發病初期用65%代森錳鋅5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灌根,每7天進行1次,連續灌1~2次。

    3、蚜蟲的防治

    瑪卡蟲害主要有蚜蟲,每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8~10克,兌水30~40公斤噴霧防治。

    五、採收與加工

    春瑪卡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秋瑪卡在翌年3月採收。待多數植株葉色轉黃褪色,肉質根充分膨大,基部圓鈍即可收穫。人工採收後,除去葉片,清除泥土和鬚根,用水清洗乾淨,切成片狀放在陽光下曬乾,加工包裝上市出售。

    總結

    瑪卡人工栽培種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瑪卡市場需求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對於廣大瑪卡種植戶來說,一套完整的瑪卡種植管理技術至關重要,以上就是二亮子為您總結的瑪卡種植管理技術,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 4 # 永不言棄DZ

    苗床選擇: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緩,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較低,土層深厚、疏鬆,近3年內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砂壤土或輕壤土,土壤pH值為6.5~7.5的地塊種植為宜。

    苗床準備:在3月前耕翻曬垡,細碎土壤,清除田間雜草及石塊,最後一次耕翻前,每公頃撒施腐熟農家肥22.5~30噸、磷肥1500 公斤,翻犁耙平,使肥料均勻混入土中,按寬1米,長5~8米做成平畦,四周築埂高於畦面,做到土壤疏鬆、畦面平整。每平方米苗床用福爾馬林30~50 毫升加水3 公斤噴灑後,用薄膜密封5 天,揭膜15 天后再播種。

    種子處理:選取飽滿、有光澤的種子,播前用25~30℃溫水浸種24 小時,再用福爾馬林300倍液浸種15 分鐘殺菌,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水分後拌細土播種。

    播種方法:3月中旬,選無風、晴朗的中午,播種前將苗床澆足底水,待水滲完後把種子均勻撒播於其上,覆0.5 釐米培養土,每公頃播種量l5~22.5 公斤。播種後在床面覆蓋一層松針,再用竹子搭成半拱架覆蓋黑色遮陽網,四周用土壓實。

    苗期管理:視天氣情況和土壤墒情適時澆水催芽出苗,一般5~10天出苗,15~20天齊苗,種子出苗70%~80%時,及時清除松針,並向床面撒一薄層細土彌縫保墒,防止苗倒露根。小苗生長1個月後,拆除遮陽網,進行露天煉苗。苗期應注意澆水除草,用腐熟有機肥或複合肥加水10倍稀釋後,視幼苗長勢追施2~3次,並噴施多菌靈和敵殺死防治病蟲。若苗床乾燥,在傍晚澆水。

    大田生產整地:選擇前茬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肥力一般的砂壤土,不宜用菜園及肥力較高的地塊種植。耕翻2次,最後一次耕翻前,每公頃施腐熟優質農家肥37.5~45 噸、普鈣750~1 500公斤作基肥均勻撒在地表,耕翻時埋入土中,耙平後按2米寬開溝做成陽畦待栽。

    定植:5月中旬至6月上旬,7~10片真葉時,分期分批取苗,帶土移栽。取苗前l 天苗床適當澆水,取苗時,將鏟子插入根系下面,小心將苗取出,採用拉線挖塘移栽,株行距20 cm × 20 cm,每塘栽1株,每公頃栽15~18萬株。移栽時苗必須露出土表,澆透定根水。

    水肥管理:定植成活後視墒情在晴天上午適時澆水,嚴禁雨前灌水,整個生育期注意排澇,避免畦面漬水。根據苗情追肥2~3次,生長期進行3~4次中耕鬆土,人工拔除田間雜草。

    病蟲害防治:瑪卡一般無病害發生,蟲害主要有蚜蟲,每公頃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20~150克,對水450~600公斤噴霧防治。

    留種:瑪卡為自花授粉作物,採用單株留種,能較好地表現種性。選擇符合本品種特徵特性、形狀整齊、外皮光潔、鬚根少、根頭短縮、無病蟲害的瑪卡作種株,3月初移栽於整理好的留種地,株距10~20 cm,行距30 cm,栽時壓緊土,定植後澆透定根水。生長期間追肥1次,花期注意防治蚜蟲。

  • 5 # 寶海豐藍莓園

    瑪卡通常都是使用種子播種,所以想要種植出來的瑪卡高產量和高質量的話,種子的選擇是最關鍵的,種子通常只要選擇飽滿有光澤、無病害和無汙染的種子就可以了,然後我們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先將種子放到50度左右的水中浸泡20分鐘左右撈出,再用30度左右的溫水浸泡6到10個小時,然後撈出放入消毒液中浸泡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最後再用清水將種子表面的藥劑清洗乾淨,晾乾水分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播種瑪卡的時間最好是在每年的9月底左右,播種的方法有兩種,撒播和條播。我們在已經整好的土地上,將種子均勻的撒上去,然後用耙子將種子輕輕的壓到土壤裡,然後在撒上一層細的土雜肥進行覆蓋,最後還需要搭架一個大棚,用來保持環境的溼度,這樣可以加快瑪卡的出苗速度和提高種子的出苗率,播種之後差不多等7到10天的時間就會長出幼苗,長出幼苗之後,我們在早上的時候需要澆一次水,然後為幼苗做好遮陽措施。

    等到幼苗生長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之後,我們就需要進行間苗和補苗,將田地間長得比較密的幼苗輕輕的連同根部的土壤一起拔出,每株幼苗之間的距離差不多要在15釐米左右就可以了,每株最多隻能保留3顆幼苗,然後將天地間缺苗的地方進行補苗,如果有多餘的苗的話,我們可以移栽到大田裡,我們在移栽之間要先在大田裡覆蓋一層地膜,然後將瑪卡的幼苗按照每行間隔20釐米,每株間隔15釐米的距離進行定植就可以了。

    定植的時間最好是選在雨天前或者是陰雨天進行,所以定植之後我們不需要進行澆水,等到定植的瑪卡成活之後,我們需要根據天氣的情況和田間土壤的乾燥程度來適當的進行澆水,絕對不能再下雨之前澆,還有需要注意降雨之後如果水分過多要及時的排水,避免田間出現積水。瑪卡在整個生長期之間要進行至少2到3次追肥,追肥的時間主要是根據瑪卡的生長程度來合理的進行追肥,追肥的肥料主要使用三元複合肥為主。

    瑪卡在生長過程中,我們還需要進行中耕除草,除草的時候不能耕的太深,避免損傷到瑪卡的根部影響生長。然後就是瑪卡通常是沒有病害的,但是我們還是需要防治蚜蟲,使用相對的藥劑進行防治。我們留種的時間也需要注意,是在6月初的時候,這個時候的瑪卡角果顏色為黃褐色。最後就是採收的時間也要合理,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最適合的採收時間在每年的12月初。

    以上就是瑪卡的種植方法了,瑪卡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還是不錯的,而且需求量也不小,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考慮種植噢。

  • 6 # 大巨來了

    1.選取飽滿、有光澤的種子,播種前用25度至30度溫水浸種24小時,再用福爾馬林300倍液浸種15分鐘殺菌,用清水沖洗潔淨,涼幹水分拌細土播種;

    2.在5月初,將拌好細土的種子均勻的撒播在營養盤上,每盤1500株左右,其後在盤面上再籠罩一層營養土,澆足底水,注意大棚溫溼情況適時通風,視墒情選擇黃昏適時澆水,一般一週左右出苗;

    3.在25度左右,溼度合適的條件下經過5至7天就可以萌發。

  • 7 # 鄉下曹十一

    種植方法:

    種植:5月中旬至6月上旬,7-10片真葉時,分期分批取苗,帶土移栽。取苗前要給苗床適當澆水,取苗時,將鏟子插入根系下面,小心將苗取出,採用拉線挖塘移栽,株行距20X20釐米,每塘栽1株,每公頃栽15-18萬株。移栽時苗必須露出土表,澆透定根水。

    澆水:定植成活後視墒情在晴天上午適時澆水,嚴禁雨前灌水,整個生育期注意排澇,避免畦面漬水。根據苗情追肥2~3次,每次每公頃施N、P、KZ元複合肥150-225kg,生長期進行3-4次中耕鬆土,人工拔除田間雜草。

    採收: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多數植株葉色轉黃褪色,肉質根充分膨大,基部圓鈍即可收穫。人工採收後,除去葉片,清除泥土和鬚根,用水清洗乾淨,切成片狀放在陽光下曬乾即成商品,加工包裝上市出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去懂得珍惜?又懂得放下?